CN105393014A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3014A
CN105393014A CN201480041240.4A CN201480041240A CN105393014A CN 105393014 A CN105393014 A CN 105393014A CN 201480041240 A CN201480041240 A CN 201480041240A CN 105393014 A CN105393014 A CN 105393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ector
operating handle
supporting member
driving part
friction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2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迪尔克·赖姆尼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393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16D23/143Arrangements or detail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lease bearing and the diaphragm
    • F16D23/144With a disengaging thrust-ring distinct from the release bearing, and secured to the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being distinctly separate from the axis of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用于沿着操纵路径操纵的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装置(100),其具有在驱动部位(105)处由驱动器操纵的、在支撑部位(107)处以固定在壳体上的方式围绕杠杆点可旋转地容纳的且在从动部位(106)处以转动脱耦的方式轴向地加载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弹簧的操纵杆。为了能够沿两个反向操纵摩擦离合器,以在轴向上沿两个方向传递力的方式构成驱动部位、支撑部位和从动部位。

Description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根据操纵路径操纵的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具有由驱动部位处的驱动器操纵的、以在支撑部位处固定在壳体的方式围绕杠杆点可旋转地容纳的且在从动部位处以转动脱耦的方式轴向地加载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弹簧的操纵杆。
背景技术
摩擦离合器从动力传动系中例如作为单摩擦离合器、安装在双离合器中的子离合器和作为将混合式动力传动系彼此连接的混合式离合器的部件已知。在此,在中间插入从动盘的摩擦衬片的情况下将可轴向移位的挤压板相对于轴向固定设置的反压板夹紧,使得在夹紧时构成与摩擦衬片的摩擦接合并且在没有夹紧的情况下释放摩擦接合。挤压板的预紧借助于杠杆元件进行,所述杠杆元件由操纵装置沿着操纵路径轴向地加载。根据作为强制打开的摩擦离合器(常闭)的结构上的构成方案或者强制闭合的摩擦离合器(常开)的结构上的构成方案,操纵装置通过将操纵力施加到操纵元件上、即根据摩擦离合器的构成方案施加到碟形弹簧、杠杆弹簧或弹簧加载的杠杆上来打开或闭合之前打开或闭合的摩擦离合器。
例如操纵杆能够用作为操纵装置,所述操纵杆轴向地支撑在杠杆点上以反向保持操纵力,在另一杠杆点处被驱动器轴向地移位并且在最后的杠杆点处轴向地加载杠杆元件。这种操纵装置例如从DE102006050956A1中已知。在此,将构成为压力缸的驱动器设置在设作为驱动部位的杆端部上并且将加载杠杆元件的压力支承件的从动部位设置在操纵杆的一个杆端部上。在这两个杆端部之间,将固定在壳体上的支撑部位设置在操纵杆的杠杆点处。驱动器的驱动力支撑在支撑部位处并且偏转到操纵力中以操纵杆元件。在此,驱动部位、从动部位和支撑部位分别仅沿一个轴向方向加载。
在没有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编号102010206046.7中公开操纵装置的其他有利的实施方案,其具有驱动部位、从动部位和支撑部位在操纵装置的操纵杆上的与上述不同的设置与分别轴向单侧施加力。
这种操纵装置仅适合于如下驱动器,其中经由操纵切换而不存在驱动力的符号切换,这就是说,其中在整个操纵路径之上施加拉力或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纵装置的改进形式,所述操纵装置在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路径上能够传递驱动器的驱动力与包含符号切换的操纵力。
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与其相关的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描述该主题的有利的实施方案。
用于根据操纵路径操纵的摩擦离合器的所提出的操纵装置包含在驱动部位处由驱动器、例如电动机、液压或者气动的压力缸等操纵的、在支撑部位处以固定在壳体的方式围绕杠杆点可旋转地容纳的且在从动部位处以转动脱耦的方式轴向地加载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元件、如碟形弹簧、杠杆弹簧、操纵杆等的操纵杆。在此,以轴向沿两个方向传递力的方式构成驱动部位、支撑部位和从动部位,使得能够传递驱动器的拉力和压力并且摩擦离合器作为单离合器、双离合器的子离合器、混合式离合器或者作为所谓的推/拉式离合器等运行。在此,驱动器的力零点位于摩擦离合器的完全闭合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之间。替选地,摩擦离合器能够基本上与存在于摩擦离合器中的力状况无关地沿一个力方向主动地打开并且沿另一方向主动地闭合,以便例如能够执行对所述摩擦离合器的快速操纵。操纵装置能够自锁地构成,使得在操纵路径的每个路径点处都能够保持摩擦离合器的所设定的位置基本上没有力。例如,在压紧的摩擦离合器(通常打开)中,始于操纵杆的打开的位置拉到最小的操纵路径上。以相同的方式,首先驱动器的牵拉运动并且随后挤压运动能够闭合摩擦离合器。此外,借助于操纵装置能够相应地操纵压开的摩擦离合器。
根据要求,例如根据所提供的结构空间、所应用的驱动器、传动比、所提供的操纵路径或驱动器的执行器路径等能够在操纵杆的变化的杠杆部位处设置驱动部位、从动部位或支撑部位。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位在驱动部位和从动部位之间设置在操纵杆上。替选地,从动部位能够在操纵杆上设置在驱动部位和支撑部位之间。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位能够在操纵杆上设置在从动部位和支撑部位之间。
操纵杆的驱动器能够构成为电动机。在此,所述电动机的转子的转动运动借助于传动装置转换成用于驱动操纵杆的直线运动,例如传动装置能够构成为螺杆传动装置。此外,能够设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等。替选地,能够在由电动机的转子驱动的丝杠上设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具有接合到滑槽中的凸轮、滚子等,所述滑槽引入到操纵杆中并倾斜于操纵路径伸展。所述凸轮、滚子能够相对于滑槽优选以滚动支承的方式滚动。
替选地,能够将双向作用的压力缸设作为驱动器,例如液压的或气动的压力缸,驱动部位与所述压力缸耦联。这种压力缸例如具有两个用主缸、泵等的压力加载的压力腔,所述压力腔通过可移位的活塞彼此分开并且与操纵杆的驱动部位耦联。在此,一个压力腔承担活塞沿拉力方向的移位并且另一压力腔承担活塞沿操纵杆的压力方向的移位。替选地,两个压力缸的作用能够彼此互联。在活塞和驱动部位或操纵杆、例如用作为耦联杆的活塞杆之间的连接能够借助于铰链以铰接的方式与驱动部位连接。
根据要求、例如根据所提供的结构空间等能够垂直于或平行于操纵路径构成驱动器的运动方向。
为了构成轴向双向传递力的驱动部位、从动部位和支撑部位,旋转轴承和/或双向有效的滚动连接件例如是在环形槽中滚动的叉形件等。替选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有在铰接连接件中、例如在铰接窝中移位的球头。
还证实为有利的是:操纵装置在驱动部位、从动部位和/或支撑部位处相对于操纵杆无间隙地预紧,以便在操纵力符号变换时避免摩擦离合器的操纵特征曲线中的间隙通道()。
附图说明
根据图1至33详细阐述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示出贯穿具有双向作用的操纵装置的摩擦离合器的剖面图,
图2示出贯穿具有设置在驱动部位和从动部位之间的支撑部位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3示出贯穿具有设置在从动部位和支撑部位之间的驱动部位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4示出贯穿具有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压力缸构成的驱动器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5示出贯穿具有电动驱动器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6示出具有电动驱动器和螺杆传动装置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所述螺杆传动装置具有设置在丝杠螺母上的、接合到操纵杆的滑槽中的凸轮,
图7示出贯穿具有电动驱动器与带有直接驱动操纵杆的丝杠螺母的螺杆传动装置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8示出贯穿具有球形的支撑部位的操纵装置的结构构成方案的剖面图,
图9从前方示出图8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10从后方示出图8和9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11示出在安装期间的图8至10的操纵装置,
图12示出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中的图8至11的操纵装置的前视图,
图13示出在球头方面相对于图8至12的操纵装置变化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14示出图8至13的操纵装置的另一变型形式的剖面图,
图15示出具有轴向预紧的支撑部位的类似于图8至14的操纵装置的操纵装置的剖面图,
图16示出图15的操纵装置的预紧板的视图,
图17示出具有替选结构的构成方案的操纵装置的剖面斜视图,
图18示出图17的非剖视的操纵装置的放大角度的斜视图,
图19示出关于球头的容纳部相对于图18和19的操纵装置变化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20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的图19的操纵装置的从径向外部的视图,
图21示出关于球头的容纳部相对于图18至20的操纵装置变化的操纵装置的剖面斜视图,
图22示出具有轴向预紧双向作用的支承部位的操纵装置的替选的构成方案的后视图,
图23示出具有直接可在操纵杆上旋转地容纳的操纵支承件的操纵装置的剖视图,
图24示出图23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25示出图23和24的操纵装置的前视图,
图26示出操纵装置的斜视图,其中借助于卡扣连接以固定在壳体上方式可转动地容纳支撑部位,
图27示出在安装之前的图26的操纵装置,
图28示出在安装期间,替选的结构上的实施方案的图26和27的操纵装置的前视图,
图29示出安装期间的图28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30示出完成安装状态下的图26至29的操纵装置的前视图
图31示出完成安装状态下的图26至29的操纵装置的斜视图,
图32示出用于操纵双离合器的两个彼此嵌套的操纵装置的侧视图,和
图33示出图32的操纵装置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贯穿操纵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装置100的剖面图。摩擦离合器1为所谓的推/拉式离合器,其中借助于碟形弹簧2在摩擦离合器1闭合状态下将挤压板3夹紧以将从动盘5的摩擦衬片4相对于反压板6夹紧。附加地,通过操纵装置100在盘式弹簧舌片7上进行拉动的方式,将挤压板3施加到摩擦衬片4上的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借助于操纵装置100将碟形弹簧舌片7朝反压板6的方向轴向移位来降低碟形弹簧2的夹紧并且打开摩擦离合器1。在此,操纵装置100将挤压功能还有牵拉功能施加到碟形弹簧舌片上。
对此,碟形弹簧舌片7在两侧容纳在操纵支承件102的球形构成的贴靠面101中。同心地围绕未详细示出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输入轴103的操纵支承件102的轴向移位以转动脱耦的方式借助于操纵杆104来进行,所述操纵杆具有力作用点,驱动部位105、从动部位106和支撑部位106,以便将在此构成为双向作用的压力缸109的驱动器108的驱动力在遵守预设的杠杆比的情况下传递到操纵支承件102上。为了构成双向的力传递,轴向固定地构成全部力作用点。驱动部位105借助于旋转轴承111与仅示意示出的压力缸109的活塞杆110轴向固定且可转动地连接。操纵杆104借助于旋转轴承112相对于仅简示的传动装置壳体113轴向固定且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在驱动部位105和从动部位106之间的、构成双臂杠杆的支撑部位107上。从动部位106借助于叉形和球形构成的杆端部116的,如操纵杆104的叉头的作为沿径向方向滑动运动实现的滑动支承装置114相对于操纵支承件102的槽115形成。
如果压力缸109的压力腔117借助比压力腔118更大的压力加载,那么驱动部位105朝摩擦离合器1的方向移位进而从动部位106借助操纵支承件102远离摩擦离合器1移位,使得碟形弹簧舌片7被拉,进而摩擦离合器1闭合或者从压力缸109的力中性点开始相对于部分闭合的摩擦离合器1进一步闭合。如果压力腔118被加载比压力腔117更大的压力,那么由于压力缸109的活塞119移位,驱动部位105远离摩擦离合器1移位并且操纵支承件102朝反压板6的方向挤压碟形弹簧舌片7,使得在反压板6、摩擦衬片4和挤压板3之间的摩擦接合松动,打开或进一步打开摩擦离合器1。
图2至7分别以示意图示出操纵装置100、200、300、400、500、600的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述操纵装置例如适合于操纵图1的摩擦离合器1。
图2的操纵装置100已经在图1中描述并且关于支撑部位107具有与驱动部位105相对置的从动部位106。与此相反,在图3的操纵装置200中,从动部位206和支撑部位207设置在操纵杆204的相对置的杆端部上并且驱动部位205位于其之间。操纵杆204在此构成为单臂杠杆并且呈压力缸209形式的驱动器108的驱动路径比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路径更短并且沿相同的方向伸展。
在图2和3的操纵装置100、200的变化方案中,操纵装置300设有驱动器308,所述驱动器由两个相互有效互联的单独的压力缸309、309a形成。此外,驱动部位305和从动部位307在形成单臂杠杆的情况下设置在操纵杆304的杆端部上并且在其之间设置有从动部位306。从这种设置中得到驱动器308的具有降低的力要求的相对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路径更高的驱动路径。
图5具有带有电动运行的驱动器408的操纵装置400。在此,电动机409的转子410驱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419的蜗杆417。操纵杆404借助于围绕支撑部位407的旋转轴承412圆弧形构成的、施加或模制到操纵杆404上的齿段418接合到蜗杆417中,使得在转子410转动时根据其转动方向借助于在操纵支承件402上的操纵杆404实施拉运动或压运动。用作为驱动部位405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419和从动部位406设置在操纵杆404的杆端部上。在其之间设有固定在壳体上的支撑部位407。
图6示出具有设置在操纵杆504的从动部位506和支撑部位507之间的驱动器508的操纵装置500,所述驱动器具有沿着操纵杆504滑动设置的驱动部位505。驱动器508在此构成为具有螺杆传动装置519的电动机509。在电动机的转子510上,在此,设有丝杠517或循环球螺杆,在所述丝杠或循环球螺杆上以在转子510转动时可轴向移位且抗转动地的方式容纳丝杠螺母518,。丝杠螺母518具有凸轮或滚子518,所述凸轮或滚子接合到滑槽511中并且优选可转动地容纳在丝杠螺母518上。滑槽511相对于在支撑部位507和从动部位506之间的直接连接设有斜度,使得在丝杠螺母518轴向移位时迫使操纵支承件502的轴向移位,所述轴向移位根据转子510的转动方向是拉运动或压运动。
图7示出操纵装置600,其中具有电动机609和螺杆传动装置619的电动驱动器608设置在操纵杆604的杆端部上。螺杆传动装置619的丝杠螺母618在转子610转动时在丝杠617上轴向地移位并且抗转动地滑动地以固定在壳体的方式例如容纳在离合器罩613上。丝杠螺母618形成驱动部位605并且操纵支承件602根据转子的转动方向在从动部位606处以拉或压的方式进行操纵。在此,操纵杆604以单臂的方式构成有设置在操纵杆的与驱动部位605相对置的杆端部上的支撑部位607。
图8至14示出操纵装置700的不同的视图和安装状态。如尤其从图8至10中得出:在此,操纵装置700由未示出的驱动器、例如具有传动装置或一个或多个压力缸的电动机借助于在操纵杆704的一个杆端部上基本上无间隙连接的耦联杆710以拉或压的方式驱动。耦联缸710借助于轭720形成操纵杆704的叉头721的驱动部位705。通过一方面在彼此垂直设置的耦联杆710和轭720之间和另一方面在轭720和叉头721之间的这两个运动部位,操纵杆704能够借助于操纵支承件702的直线移位实施所预设的枢转运动以操纵摩擦离合器并且同时具有如下可行性:当为了补偿构件精度而需要上述方案时,稍微围绕其纵轴线倾斜。在操纵杆704的从动部位706和驱动部位705之间的支持部位707通过与操纵杆704连接的球头712构成。球头712在此以在壳体固定的方式借助于销712a连接,例如旋紧在与壳体713连接的、用作为相对于壳体713的轴向补偿的且必要时可弃用的支撑元件713a中,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壳体713一件式地构成。球头712由操纵杆704的成形部723和在相对置的侧上由与操纵杆704连接的保持板724基本上固定地围绕进而双向地在操纵支承件702的移位的方向上以固定在壳体的方式支撑。在此能够提出:球头支承装置的设计方案设置成,使得球头712的球中点位于保持板714和成形部723的接触部位之内并且在接触部部位之间的空隙小于球直径。
在从动部位706处,操纵杆704叉形地设有球形构成的、例如柱形的贴靠面701,借助所述贴靠面所述操纵杆在引入到操纵支承件702的支承件支架726中的槽715的两个贴靠面725之间滚动。在操纵杆704和支承件支架726之间的接触部位由此接近在轭720和操纵杆704之间的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同样能够通过两个相对置的接触面沿两个方向传递力。从支承件支架726到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元件、例如杠杆弹簧或碟形弹簧的杠杆弹簧舌片或碟形弹簧舌片上的力传递经由操纵支承件702进行,所述操纵支承件能够沿两个方向传递力并且与杠杆元件和支承件支架726沿轴向方向固定地连接。
为了将操纵杆704安装到壳体713上或支撑元件713a上并且能够与驱动器和操纵支承件702或支承件支架726连接,首先,将引导套筒727固定在壳体713上并且随后球头712连同支撑元件713a和保持板724固定、如旋紧在壳体713上。对此,球头712借助于不可见的工具连接轮廓设置在稍后的接触部位之外的外径上。能够将例如外六边形轮廓和内六边形轮廓或六圆形轮廓用作为工具连接轮廓或者将不同成形的隆起部或凹部模制到球头712中。当球头712与壳体713连接时,操纵杆704插接到保持板724的螺纹栓728上并且与其旋紧。操纵支承件702和支承件支架726事先与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元件、例如操纵舌片,如碟形弹簧舌片或杠杆弹簧舌片连接。当摩擦离合器移入到离合器罩中时,支承件支架726穿到引导套筒727上。图11和12示出操纵装置700与操纵杆704到支承件支架726中的悬挂部。因为操纵装置700的驱动部位705在操纵杆704的叉头721处在外部从离合器壳体中伸出以便在那里与驱动器连接,所以能够在安装期间使用所述驱动部位,以便侧向地围绕球头712转动操纵杆704——如在图11中示出——,因此支承件支架726在将支承件支架726穿到引导套筒727上时轴向地在内部的叉头729旁引导经过并且能够安置到槽175的轴向位置上。随后,根据图12,操纵杆704向回枢转到其运行位置中并且叉头729枢转到槽715中。随后,在驱动部位705上,轭720与活塞杆连接。由此,建立到驱动器的连接并且同时防止:操纵杆704在稍后的运行中以不期望的方式侧向地转动进而进一步从支承件支架726中滑出。由此,形成抗转动装置,所述抗转动装置替选地能够通过单独的引导元件来设置。
在上述附图的操纵装置700的变形方案中,图13和14的操纵装置800、900示出球头812、912的改变的工具连接轮廓830、930。在图13中,将工具连接轮廓830作为六边形设置在球头812的销812a上。在图14中将凹部931设置在操纵杆904的模制部923上。在此,工具连接轮廓930上设置作为与凹部931对齐的内六边形。通过球头812的销812a上的或球头912的端侧上的工具连接轮廓830、930的六边形,当球头已经与操纵杆804、904连接时,于是相应的球头812、912也能够旋入到壳体813、913中,如传动装置后壁中。为了到达球头812的销812a上的工具连接轮廓830,例如在操纵杆804旁经过从径向外部与工具接合。如果球头912设有在端侧安装的工具连接轮廓930,那么借助工具能够直接地从前方穿过操纵杆904的凹部931接合并且将球头912旋入。
在之前描述的操纵装置中,沿两个方向传递力,使得在支承件和接触部位中的间隙最小化,因为相反于单侧加载的操纵装置,不能够消除通过单侧的负荷引起的现有的间隙,而是在每次力方向切换时引起不期望的空程。因此例如在所有接触部位上通过非常精确制造的部件和彼此精确匹配的接触配合件使间隙最小化。当同时设有抗磨损的或至少低磨损的材料组合时,能够在操纵装置的寿命期间将间隙保持得小。图15的操纵装置1000示出沿一个方向预紧全部接触部位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对此,在叉头1021和轭1020之间将呈图16中的视图中示出的异形弹簧1034形式的轴向作用的能量存储器1033预紧。当在全部接触部位处的预应力大于克服预应力的在那里最大出现的驱动力或操纵力时,尽管操纵装置1000向外将力沿不同方向传递,但在接触部位处,力方向不再改变。由此,可靠地消除操纵装置中的间隙并且补偿在运行中出现的接触磨损。为了避免接触部位、操纵杆1004的旋转轴承和其贴靠面的高的预紧,接触部位的具有低于最大的驱动力或操纵力的预应力的预紧能够是有利的。在此,在接触部位处允许力方向切换并且允许在两侧作用的连接部位的这两个接触侧壁之间的与其关联的间隙通道。通过设计预紧力,在此提出:在何种操纵力水平,如接入力水平或分离力水平下实现在相应的接触部位处的间隙通道。由此能够有利地确保:在操纵力特征曲线的需要尤其高的调节品质的区域中不出现间隙通道。小的预紧的接触部位的另一优点在于:各个接触部位处的间隙通道能够分布到操纵力特征曲线上进而不强制地同时在操纵力过零时出现全部间隙通道。通过在打开或关闭摩擦离合器期间连续地经过各个间隙通道,其中总是同时仅出现一个间隙通道或至少仅少量的间隙通道,能够将在相关的操纵装置中的路径损失分配成,使得可识别的特征曲线突变被避免或至少能够由离合器控制装置来补偿。因为在操纵路径上的迟滞不仅与接触力相关而且也与相应的接触部位处的滑动路径相关,所以适宜的是:具有最大滑动路径的接触部位被提供有尽可能小的预紧力。在其中各个间隙通道分布到操纵特征曲线上的操纵装置中因此能够有利的是:具有最大滑动路径的接触部位被预紧成,使得其间隙通道出现在操纵力过零点的附近并且具有较小滑动路径的接触部位的间隙通道进一步远离所述操纵力过零点出现。
图15的操纵装置1000在此示出具有两个单独的预紧弹簧1035、1036的两个功能的异形弹簧1034,所述预紧弹簧将在耦联杆1010和轭1020之间和在轭1020和叉头1021之间的接触部位预紧。对此,异形弹簧1034支撑在叉头1021的端侧和轭1020之间并且朝耦联杆1010的端侧挤压。在操纵杆1004的径向内部的叉头1029和支承件支架1026的贴靠面1001之间的接触部位由两个类似板簧的弹簧接片1037预紧,所述弹簧接片固定在操纵杆1004上并且朝支承件支架1026的接触侧壁挤压。由此,当操纵装置1000不传递操纵力时,操纵杆1004总是贴靠在支承件支架1026的相对置的侧壁上。是否在运行中出现侧壁更换,取决于弹簧接片1037的预应力。弹簧接片1037能够设置在操纵杆1004的接触部位和支承件支架1026的接触侧壁之间,使得操纵杆1004在克服其预应力的情况下为了整块贴靠而贴靠在支承件支架1026上。在另一变型形式中能够提出:弹簧接片1037在操纵杆1004的接触部位附近能挤压到支承件支架1026上。由此,仅操纵杆1004和支承件支架1026的形状对于支承件间隙是重要的。如在图15中示出那样能够提出:属于共同弹簧板的这两个弹簧接片1037借助保持板1024的总归存在的铆接部固定。但是弹簧接片1037也能够是单独的构件,所述构件借助自身的固定机构固定在操纵杆1004上。此外,弹簧接片1037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支承件支架1026上并且挤压到操纵杆1004上。
操纵杆1004的支撑部位1007通过在此不可见的、对应于图10的保持板724构成的保持板1024的自身弹性预紧。在预紧弹簧特征曲线不充分的情况下,球头1012也能够通过单独的弹簧、如弹簧板、膜片弹簧、波形弹簧、楔形弹簧等相对于操纵杆1004或保持板1024预紧。替选地,预紧弹簧也能够用于将保持板1024相对于操纵杆1004挤压并且以该方式例如借助于至少一个碟形弹簧、板簧、螺旋弹簧等将球头预紧。
图17和18示出相对于之前示出的操纵装置稍微变化的操纵装置1100的不同的视图,其中从图17中为了更好地透视位于操纵杆之后的构件而剖切操纵杆1104的一部分。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操纵杆1104构成为板成型件,所述板成型件通过其侧向围住的形状即使在板厚度小进而材料投入小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刚度。操纵杆1104不仅在驱动部位1105处而且在从动部位1106处设有对应于叉头的凸出部1138、1139、1140、1141,所述凸出部分别在两侧上环绕接合将耦联杆1110与操纵杆1004耦联的轭1120或支承件支架1126的接触栓1142、1143。分别设置在接触栓1142、1143的相对置的侧上的且确保沿摩擦离合器的这两个操纵方向的力传递的这两个凸出部1138、1139或1140、1141稍微相互错开地设置。这简化在制造操纵杆时的稍后的接触部位的压制和校准。由此能够实现如下支承部位,所述支承部位的宽度比操纵杆1104的板厚度更大并且优选是冷作硬化的。此外,由此能够精确地建立在这两个倾斜相对置的接触部位之间的间距。
在设置在驱动部位1105和从动部位1106之间的支撑部位1107上,操纵杆1104以固定在壳体上且能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轴1112上,所述轴固定在未示出的传动装置后壁上。轴1112具有对应于图8至10的球头712的球形的加厚部1112a,在所述加厚部上以可在不同的空间方向上枢转和倾斜的方式设置操纵杆1104。当操纵杆1104的运动能够局限于预设的枢转运动时,轴1112能够构成为柱形的体部或者在操纵杆1104的支承部位上设有柱形的加厚部或渐缩部。替选地,轴1112能够固定在操纵杆1104上并且借助于设置在如传动装置壳体的壳体上的旋转轴承容纳所述轴。
在图17和18中,操纵杆1104与轴1112同轴地转动。所述轴以在固定在壳体的方式借助于从离合器侧轴向地穿过接合操纵杆1104的凹部的螺钉1145与固定在传动装置壳体上的支承座1144在两侧旋紧。螺钉1145通过工具来够到,所述工具在安装摩擦离合器时轴向地引导通过摩擦离合器。在此,使用相应的空隙或者在摩擦离合器中设有相应的凹部。由此能够将摩擦离合器与结合在其上的操纵支承件1102和支承件支架1126和插在其上的操纵杆1104装入到离合器罩中。在将支承件支架1126插到引导管1127上并且固定摩擦离合器之后,在双离合器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支承在传动装置输入轴上的方式,能够穿过摩擦离合器将预安装在操纵装置中的轴1112与传动装置壳体旋紧。
图19和20示出操纵装置1200与操纵装置1200的相对于图17和18的操纵装置变化的固定在壳体上的容纳部。在操纵装置1200中借助于螺钉1245径向地将轴1212轴旋紧在与传动装置壳体1213固定的或一件式地容纳在其上的支承座1244上,并且径向地定向。从径向外部轴向地在操纵杆1204和传动装置壳体1213之间容易地进行固定。为了将螺钉1245拧紧,将工具例如穿过开口引入到离合器罩中,操纵杆1024穿过所述开口从离合器罩中伸出。通过离合器壳体中的这种开口有利地将整个操纵杆1204在摩擦离合器与操纵支承件1202和支承件支架1226安装之后后续地引入到离合器罩中,插到支承件支架1226上并且借助于螺钉1245固定旋紧在传动装置壳体1213上。图20从径向外部从相同的视角示出操纵装置1200,所述视角为观察穿过设置在离合器罩中的相应的开口。在此可见:轴1212的螺钉1245能够从上方识别并且是可触及的。
在图19、20的操纵装置1200的变化形式中,图21示出操纵装置1300,其中支承座1344设有切口1346。当从传动装置壳体中成形的或与传动装置壳体连接的、容纳轴1312的支承座1344代替孔具有用于螺钉1345的向前敞开的切口1346时,简化了安装。通过切口1346能够在将操纵装置1300安装在离合器罩中之前进行将螺钉1345优选防丢失地预安装在轴1312上。因此在安装期间,仅还需要将螺钉1345定位在切口1346中并且随后拧紧预安装在轴1312上的螺钉1345。
图22示出图17至21的操纵装置1100、1200、1300的接触部位的可能的预紧。不仅在驱动部位1105处而且也在从动部位1106处能够设有相应的、与操纵杆1104连接的且相对于轭1120或相对于支承件支架1126预紧的弹簧板1134、1137,例如板簧接片、异型弹簧等。
图23至25示出操纵装置1400的不同的视图。与之前的操纵装置不同,承载件支架1426可借助于旋转轴承1443转动并且此外牢固地固定在操纵杆1404上。以固定在壳体的方式设置的且引导支承件支架1426和操纵支承件1402的且径向地支撑的引导套筒因此能够取消。由此该结构原理尤其适合于双离合器的操纵,因为为了操纵两个彼此同轴设置的设置在双离合器中的摩擦离合器需要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径向彼此嵌套地构成,其中至少一个操纵装置必须至少部分地环绕接合另一个操纵装置。弃用引导套筒简化了这种操纵装置的构成。操纵装置1400还示出锻造的操纵杆1204。然而在此,操纵杆1400的功能原理不与操纵杆1404的专门的制造方法相关联。操纵杆1404的驱动借助于如下驱动器进行,所述驱动器借助于与操纵杆1404的铰接头1420以铰接的方式耦联的耦联杆1410在驱动部位1405处驱动操纵杆1404。支撑部位1407借助于万向轴承1412以固定在壳体的方式支撑。通过铰接头1420和万向轴承1412能够将操纵杆1404除操纵方向之外也围绕其纵轴线枢转。操纵支承件1402由此以万向节的方式支承并且能够匹配于摩擦离合器的轻微的倾斜位置或其接口几何形状、例如碟形弹簧舌片。如果不需要,支撑部位1407也能够支承在刚性的轴上。
图26至31示出操纵装置1500的不同的视图和安装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位1507呈这两个在操纵杆1504的两侧安置的支承栓1547的形式设置。支承栓1547形成操纵杆1504相对于壳体1513、例如传动装置壳体或与其连接的支承座的共同的转动轴线。通过在操纵杆1504的两侧设置这两个支承栓1547能够将用于支承栓1547的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传动装置壳体上的配对支承件1544彼此远离地设置,使得操纵杆1504的包含内部的叉头1529的杆端部在将操纵杆1504从径向外部引入到支承件支架1526上期间能够在配对支承件1544之间移动。此外所描述的配对轴承1544设有卡扣连接件1548,操纵杆1504的支承栓1547在安装期间锁定到所述卡扣连接件中进而在没有附加的固定机构的情况下被固定。
为了安装摩擦离合器和操纵装置1500,——如在图27中示出——首先配对支承件1544和引导套筒1527固定在壳体1513上,如传动装置后壁上。随后,摩擦离合器与已经固定在其上的操纵支承件1502和支承件支架1526移入和固定到离合器罩中。操纵杆1504此后从径向外部装入到离合器罩中。在此,内部的叉头借助叉形的凸出部装入到套装在引导套筒1527上的支承件支架1526的对此设置的槽1515中并且支承栓1547在锁定卡扣连接件1548的情况下引入到配对支承件1544中。因为对于杠杆固定不需要其他的固定元件或安装步骤,所以操纵杆1504的驱动部位1505仅还与未示出的驱动器连接。在图31中对此设有耦联杆1510,所述耦联杆借助于切口1549环绕接合操纵杆1504的球形加厚的叉头1521。
在由支承栓1547和配对支承件1544形成的支承件的设计方案中,支承栓1547例如刚性地与操纵杆1504连接并且在配对支承件1544中转动。尤其为了减小间隙,运动部位和安装接口能够在结构上分离。因此,支承栓1547例如可转动地与操纵杆1504连接并且随后于是过量地移入到配对支承件1544中。因此,在操纵杆1504和支承栓1547之间的支承部位单独地例如优化为最小的支承件间隙或没有间隙。在配对支承件1544中的容纳能够与其无关地例如优化为固定的且无间隙的配合。
代替操纵杆1504在安装期间从径向外部移入到离合器罩中,在摩擦离合器移入到离合器罩中之前,——如在图28和29中示出那样——能够将操纵杆1504径向地可移动地预定位在传动装置后壁上。如果对其、即操纵支承件1502和支承件支架1526定位,那么操纵杆1504——如在图30和31中示出那样——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其叉头1529接合到支承件支架1526中。由此能够在离合器罩中设有较小的开口,因为仅操纵杆1504的驱动器侧的叉头1521穿过所述开口向外伸出并且不是整个操纵杆1504与支承栓1547一起必须引导穿过开口。当操纵杆1504为了安装可移动地预定位时,那么配对支承件1544能够设有引导元件1550(图28至31),或者通过其他部件补充,使得形成用于操纵杆的引导装置。为了在行驶运行中避免完成安装的操纵杆1504的不期望的向回滑脱,在配对支承件1544上借助引导元件1550,例如借助于附加的卡扣连接件确保正确的支承栓位置。但是因为引导的操纵杆1504总是从精确限定的方向接触到卡扣连接1548上,所以之前在图26和2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取消在配对支承件1544上穿引斜面以有助于引导元件1550。
具有预定位的可移动的操纵杆1504的安装设计能够与除枢转之外也允许围绕杠杆纵轴倾斜的支承部位组合。对此,能够设有图23至25的操纵装置1400和图26至31的操纵装置1500的组合。对此,操纵装置1400对应于操纵装置1500的配对支承件1544和支承栓1547设有在操纵杆1404和配对支承件之间的径向的可插接的连接。在此,操纵杆1404的支撑部位1407相对于壳体可移动地构成。以该方式,万向轴承1412例如可移动地支承在传动装置侧固定的支架中或者支架能够容纳万向轴承并且相对于传动装置壳体可移动地设置。替选地,操纵杆也能够相对于安装在传动装置底部上的杠杆轴移动。
操纵装置的在上述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类似的方式使用在具有两个集成的摩擦离合器的双离合器中。对此,能够将两个类似的操纵装置围绕双离合器的转动轴线在环周之上错开地设置或者同轴地彼此嵌套。图32和33示出操纵系统8的部分剖面图并且在其细节中示出这两个操纵系统1600、1700。
操纵系统8具有两个同轴设置的操纵支承件1602、1702,其中的每个与摩擦离合器、如双离合器的子离合器连接。这两个操纵支承件1602、1702借助于单独的支承件支架1626、1726、操纵杆1604、1704和耦联杆1610、1710与各一个未示出的驱动器连接。这两个支承件支架1626、1726在共同的引导套筒1627上定心,而没有使支承件支架1626、1726在其轴向运动时相互妨碍或影响。对此,径向外部的支承件支架1626借助径向向内伸入的凸出部1651穿过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中的切口1751接合进而径向地支承在引导套筒1627上。支承件支架1626、1726传递压力和拉力。对此,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可分开地构成,以便能够将外部的支承件支架1626的凸出部1651移入到切口1751中。切口1751之间的连接片1752模制到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的支承件侧的部分上并且悬挂到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的杠杆侧的部分中。为了确保在操纵支承件1702、支承件支架1726和支承件支架1726的两个半部之间的这两个连接无间隙,将连接预紧。另一实施方式在于: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一件式地构成并且外部的支承件支架1626配设有可取下的径向的凸出部1651。由此,没有凸出部1651的外部的支承件支架1626在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之上移动,直到其位于支承件支架1726的切口1751之上。随后,凸出部1651从径向外部置于切口1751中,移动到支承件支架1726的环形体1753下方并且固定在那里。替选地,凸出部1651能够从径向内部固定在外部的支承件支架1626上。在此,凸出部1651的安装穿过内部的支承件支架1726进行,所述内部的支承件支架在该时间点还没有安装在引导套筒1627上。与支承件支架1626、1726如何构成无关,所述支承件支架能够经由操纵支承件1602、1702事先与相应的摩擦离合器连接。由此,对应于之前描述的操纵装置进行双离合器和操纵系统8的安装。支承件支架1626、1726在安装双离合器时推移到引导套筒1627上并且随后,这两个操纵杆1604、1704插接到相应的支承件支架1626、1726的接触栓1654、1754上。
为了支承件支架1626、1726不能够在引导套筒1627上转动进而不可能损害与操纵杆1604、1704的连接,在所述支承件支架上设有抗转动部。这能够在引导套筒1627上进行,例如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引导接片、所述引导接片的与柱形形状不同的造型部等来进行。替选地,支承件支架1626、1726通过所属的操纵杆1604、1704能够防止转动。当支承件支架1626、1726具有旋转对称的连接轮廓,例如由于环绕的槽,如环形槽——例如在图2至7中表明——或由于环绕的隆起部而具有旋转对称的连接轮廓时,能够弃用形状配合的抗转动部。因为在此借助于支承件支架的旋转对称的连接轮廓不能够悬挂操纵杆,所以支承件支架的小的转动运动是没有问题的。
在相应的操纵装置的之前进行的描述中,绝大部分基于:驱动器侧的杆端部,如驱动部位径向向外从离合器罩伸出并且在那里与驱动器连接。这是显而易见的设置。操纵装置替选地能够装入到离合器罩中,在所述离合器罩中未设有用于操纵杆的开口。在此,操纵杆与驱动器的连接在离合器罩之内进行。这例如能够为设置在离合器罩之内的驱动器或在设置在离合器罩之外的驱动器中设有操纵杆和驱动器、例如耦联杆、如活塞杆、丝杠等的向外引导的连接。即使操纵杆不引导穿过离合器罩时,在离合器罩中设有相应的安装开口。
附图标记列表
1摩擦离合器
2碟形弹簧
3挤压板
4摩擦衬片
5从动盘
6反压板
7碟形弹簧舌片
8操纵系统
100操纵装置
101贴靠面
102操纵支承件
103传动装置输入轴
104操纵杆
105驱动部位
106从动部位
107支撑部位
108驱动器
109压力缸
110活塞杆
111旋转轴承
112旋转轴承
113传动装置壳体
114滑动支承装置
115槽
116杆端部
117压力腔
118压力腔
119活塞
200操纵装置
204操纵杆
205驱动部位
206从动部位
207支撑部位
208驱动器
209压力缸
300操纵装置
304操纵杆
305驱动部位
306从动部位
307支撑部位
308驱动器
309压力缸
309a压力缸
400操纵装置
402操纵支承件
404操纵杆
405驱动部位
406从动部位
407支撑部位
408驱动器
409电动机
410转子
412旋转轴承
417蜗杆
418齿段
419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500操纵装置
502操纵支承件
504操纵杆
505驱动部位
506从动部位
507支撑部位
508驱动器
509电动机
510转子
511滑槽
517丝杠
518丝杠螺母
519螺杆传动装置
520滚子
600操纵装置
602操纵支承件
604操纵杆
605驱动部位
606从动部位
607支撑部位
608驱动器
609电动机
610转子
613离合器罩
617丝杠
618丝杠螺母
619螺杆传动装置
700操纵装置
701贴靠面
702操纵支承件
704操纵杆
705驱动部位
706从动部位
707支撑部位
710活塞杆
712球头
712a销
713壳体
713a支撑元件
715槽
720轭
721叉头
723成形部
724保持板
725贴靠面
726支承件支架
727引导套筒
728螺纹栓
729叉头
800操纵装置
804操纵杆
812球头
812a销
813壳体
830工具连接轮廓
900操纵装置
904操纵杆
912球头
913壳体
923模制部
930工具连接轮廓
931凹部
1000操纵装置
1001贴靠面
1004操纵杆
1007支撑部位
1010耦联杆
1012球头
1020轭
1021叉头
1024保持板
1026支承件支架
1029叉头
1033能量存储器
1034异型弹簧
1035预紧弹簧
1036预紧弹簧
1037弹簧接片
1100操纵装置
1102操纵支承件
1104操纵杆
1105驱动部位
1106从动部位
1107支撑部位
1110耦联杆
1112轴
1112a加厚部
1120轭
1126支承件支架
1127引导套筒
1134弹簧板
1137弹簧板
1138凸出部
1139凸出部
1140凸出部
1141凸出部
1142接触栓
1143接触栓
1144支承座
1145螺钉
1200操纵装置
1202操纵支承件
1204操纵杆
1212轴
1213传动装置壳体
1226支承件支架
1244支承座
1245螺钉
1300操纵装置
1312轴
1344支承座
1345螺钉
1346切口
1400操纵装置
1402操纵支承件
1404操纵杆
1405驱动部位
1407支撑部位
1410耦联杆
1412万向轴承
1420铰接头
1426支承件支架
1443旋转轴承
1500操纵装置
1502操纵支承件
1504操纵杆
1505驱动部位
1507从动部位
1510耦联杆
1513壳体
1515槽
1521叉头
1526支承件支架
1527引导套筒
1529叉头
1544配对支承件
1547支承栓
1548卡扣连接件
1549切口
1550引导元件
1600操纵装置
1602操纵支承件
1604操纵杆
1610耦联杆
1626支承件支架
1627引导套筒
1651凸出部
1654接触栓
1700操纵装置
1702操纵支承件
1704操纵杆
1710耦联杆
1726支承件支架
1751切口
1752连接片
1753环形体
1754接触栓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沿着操纵路径操纵的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装置(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所述操纵装置具有在驱动部位(105,205,305,405,505,605,705,1105,1405,1505)处由驱动器操纵的、在支撑部位(107,207,307,407,507,607,707,1107,1407,1507)处以固定在壳体上的方式围绕杠杆点可旋转地容纳的且在从动部位(106,206,306,406,506,606,706,1106)处以转动脱耦的方式轴向地加载摩擦离合器的杠杆元件的操纵杆(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4,1004,1104,1204,1304,1404,1504,1604,1704),
其特征在于,以在轴向上沿两个方向传递力的方式构成驱动部位(105,205,305,405,505,605,705,1105,1405,1505)、支撑部位(107,207,307,407,507,607,707,1107,1407,1507)和从动部位(106,206,306,406,506,606,706,1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100,4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位(107,407,707,1007,1107,1407,1507)在驱动部位(105,405,705,1105,1405,1505)和从动部位(106,406,706,1106)之间设置在所述操纵杆(104,404,704,804,904,1004,1104,1204,1304,1407,1504,1604,17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300,5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部位(306,506,606)在驱动部位(305,505,605)和支撑部位(307,507,607)之间设置在所述操纵杆(304,504,60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205)在从动部位(206)和支撑部位(207)之间设置在所述操纵杆(20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405,505,605,705,1105,1405,1505)借助于传动装置与电动机(409,509,609)耦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装置(5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构成为螺杆传动装置(519,619),如循环球传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装置(500),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电动机(509)的转子(510)驱动的丝杠(517)上设有丝杠螺母(518),所述丝杠螺母具有接合到滑槽(511)中的滚子(520),所述滑槽引入到所述操纵杆(504)中并倾斜于所述操纵路径伸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构成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419)。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100,200,300,700,800,900,1000,1100,1200,1400,1500,1600,17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105,205,305,705,1105,1405,1505)与至少一个将所述驱动部位(105,205,305,705,1105,1405,1505)双向移位的压力缸(109,209,309,309a)耦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位(105,205,305,405,505,605,705,1105,1405,1505)、从动部位(106,206,306,406,506,606,706,1106)和/或支撑部位(107,207,307,407,507,607,707,1007,1107,1407,1507)朝所述操纵杆(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4,1004,1104,1204,1304,1404,1504,1604,1704)无间隙地预紧。
CN201480041240.4A 2013-08-07 2014-07-16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Pending CN1053930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5579 2013-08-07
DE102013215579.4 2013-08-07
PCT/DE2014/200323 WO2015018409A1 (de) 2013-08-07 2014-07-16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3014A true CN105393014A (zh) 2016-03-09

Family

ID=5151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240.4A Pending CN105393014A (zh) 2013-08-07 2014-07-16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30800A1 (zh)
CN (1) CN105393014A (zh)
DE (2) DE112014003642A5 (zh)
WO (1) WO20150184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21419A1 (de) * 2017-11-29 2019-05-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KR102360572B1 (ko) * 2019-10-16 2022-02-10 오토딘시스 주식회사 신규한 구조의 회전축 어셈블리
DE102021101141B4 (de) 2021-01-20 2022-08-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bkoppelvorrichtung und Abkoppelsystem
DE102021132821B3 (de) 2021-12-13 2023-01-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beidseitig beaufschlagbarem Kolben und axialelastischer Endanschlagscheibe für Schiebemuffe
DE102021132822B3 (de) 2021-12-13 2022-11-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beidseitig betätigbarem Kolben und mechanischen Rastierelementen
DE102021132824B3 (de) 2021-12-13 2022-12-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beidseitig unter Druck setzbarem Kolben und Kragarm aufweisendem Schnappverschluss
DE102021132819B3 (de) 2021-12-13 2022-11-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beidseitig beaufschlagbarem Kolben und Anschlagscheib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510A (zh) * 2000-02-15 2003-05-0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带有分离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
WO2005106271A1 (de) * 2004-04-21 2005-11-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
KR20060000265A (ko) * 2004-06-28 2006-01-06 재단법인 전주기계산업리서치센터 세미오토 클러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DE102006050956A1 (de) * 2005-11-19 2007-05-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Ausrück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zur Betätigung einer Fahrzeugkupplung
CN201184377Y (zh) * 2008-04-09 2009-01-21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冷轧平整机组的齿式离合器
DE102007047912A1 (de) * 2007-12-03 2009-06-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ystem zur automatisierten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eines Antriebsstrangs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2228561U (zh) * 2011-09-23 2012-05-23 孔凡鲁 一种干片摩擦离合器拨叉装置
FR2976989A1 (fr) * 2011-06-23 2012-12-28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ctionnement d'un 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510A (zh) * 2000-02-15 2003-05-0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带有分离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
WO2005106271A1 (de) * 2004-04-21 2005-11-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
KR20060000265A (ko) * 2004-06-28 2006-01-06 재단법인 전주기계산업리서치센터 세미오토 클러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DE102006050956A1 (de) * 2005-11-19 2007-05-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Ausrück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zur Betätigung einer Fahrzeugkupplung
DE102007047912A1 (de) * 2007-12-03 2009-06-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ystem zur automatisierten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eines Antriebsstrangs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1184377Y (zh) * 2008-04-09 2009-01-21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冷轧平整机组的齿式离合器
FR2976989A1 (fr) * 2011-06-23 2012-12-28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ctionnement d'un 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2228561U (zh) * 2011-09-23 2012-05-23 孔凡鲁 一种干片摩擦离合器拨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13884A1 (de) 2015-02-12
WO2015018409A1 (de) 2015-02-12
EP3030800A1 (de) 2016-06-15
DE112014003642A5 (de)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014A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N105765256B (zh) 摩擦离合器
EP2047134B1 (en) Compact disc-brake unit for vehicles on rails
CN102575726B (zh) 双离合器
US5133439A (en)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actuator mechanism for clutches and the like
EP2683960B1 (en) Self-adjusting clutch actuator for operating a vehicle clutch
JPH09207600A (ja) 自動車のパワートレーンにおけるユニットを操作する装置
US7819232B2 (en) Clutch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EP1285696B1 (en) Jaw crusher
CN101334075B (zh) 脱开自锁且力矩可调的径向球啮合离合器
CN107636335A (zh) 具有自动磨损补偿的离合器促动器
CN102959265A (zh) 离合器操纵装置
RU2513356C2 (ru) Регулир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искового тормоза
RU2605960C2 (ru) Многопоршневой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US20170234377A1 (en) Parking brake unit
US6000517A (en) Automatic clutch operating apparatus
CN105408651A (zh) 具有操作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US20090120758A1 (en) Actuator For A Vehicle Clutch
US9863488B2 (en) Drum brake operating in simplex mode and/or in servo-dual mode
CN104822958B (zh) 分离系统
CN102483158B (zh) 电子机械操纵设施
WO2013035626A1 (ja) ドラムブレーキ装置
EP2407334B1 (en) Vehicle power switching device
CN217898578U (zh) 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
CN101432542B (zh) 鼓式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