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931B -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931B
CN105392931B CN201480041996.9A CN201480041996A CN105392931B CN 105392931 B CN105392931 B CN 105392931B CN 201480041996 A CN201480041996 A CN 201480041996A CN 105392931 B CN105392931 B CN 1053929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eaving loom
drafter
twine
loo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9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931A (zh
Inventor
G·斯塔莱克
K·胡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5392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9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inserting twist during draf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9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 D01H7/923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by means of rot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织机、尤其是环锭纺织机,其具有大量并排设置的单元,其中每个单元(1)都具有:用来迁移纤维带的牵伸机构(20);用来使该已迁移的纤维带扭转成合股线(3)的纺织装置;以及设置在该牵伸机构(20)和纺织装置之间的假捻装置(9)。该假捻装置(9)具有至少一个经驱动的皮带,该皮带基本上垂直于合股线(3)进行延伸,并且合股线(3)尤其呈Z形或S形地包围着这个或这些皮带的两个反向的回行段(4、5)。该牵伸机构(20)配备有用来压缩经牵伸的合股线(3)的压缩装置(23),并且该压缩装置(23)设置在牵伸机构(20)的主迁移区和假捻装置(9)之间。

Description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尤其是环锭纺织机,其具有大量并排设置的单元,其中每个单元都具有:用来迁移纤维带的牵伸机构,其具有设置在牵伸机构输出端上的用于纤维带的夹持线;使迁移的纤维带扭曲成合股线的纺织装置;设置在夹持线和纺织装置之间的假捻装置,其中该假捻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经驱动的皮带,该皮带基本上横向于合股线进行延伸,并且合股线尤其呈z形s形地缠绕着这个或这些皮带的两个反向的回行段; 以及设置在牵伸机构和纺织装置之间的假捻装置,其由基本上横向于合股线延伸的且接触这些合股线的摩擦面构成,该假捻装置加装在纺织机上,以获得这种类型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由WO 2010/015185 A1 已知一种纺织机,其中在和牵伸机构和梭心之间设置假捻装置,纤维带在该牵伸机构上扭转且卷在梭心上。根据该处的公开文献的实施方式,该假捻装置由唯一的皮带构成,该皮带由驱动装置驱动。下方皮带的上方和下方回行段相互反向地驱动。如果这些皮带直接并排地设置,则纱线在此点状地接触这两个皮带回行段。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这些皮带相互隔开,并且基本上垂直地相叠地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这些合股线在此实施方式中以约90°的角度缠绕着这些皮带。按WO 2010/015185 A1的实施方式中,假捻装置由唯一的皮带构成。这两个在此具有相同的速度,当然它们是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假捻装置非常受该唯一皮带的两个皮带回行段的不同形状、速度或布局的限制,而在WO 2010/015185 A1的其它实施例中设置有具有两个皮带的假捻装置。在此,这些皮带当然构成为圆形,其中纱线位于这两个皮带之间。该布局虽然是可变的,但它当然局限于唯一一个纺织工位上,因此只能在构造上非常费力地安放在纺织机上。当然在此没有详细描述假捻装置在该机器上的布局及其影响以及其它装置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纺织机和假捻装置,借助它能够操作纺织机的多个纺织单元。用于纺织机的假捻装置应该能够简单且可加装在现有的、无这种假捻装置的纺织机上,并且在其应用方面是非常灵活的。纺织的纱线的质量应该非常好,并且由于合股线断裂引起的断口应该也很少。此目的还在于,能够以高的抗断强度以及每米非常低的旋转来纺织纱线。
此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以及具有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假捻装置得以实现,该假捻装置可设置在这种纺织机上。
该按本发明的纺织机具有许多并排设置的纺织单元。合适的纺织机例如是环锭纺织机。每个纺织单元都包含用来迁移纤维带的牵伸机构,并且包含用来使该已迁移的纤维带扭转成合股线的纺织装置。在该牵伸机构和纺织装置之间设置假捻装置。该假捻装置尤其设置在牵伸机构输出端上的夹持线和纺织装置之间。
该假捻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经驱动的皮带,该皮带基本上垂直于合股线进行延伸。该合股线尤其呈z形或s形地包围着两个皮带回行段。这两个反向的皮带回行段要么源自唯一一个皮带,要么源自两个单独的皮带。重要的是,它们在相反的方向上驱动并因此能够将扭曲带到合股线中。这些皮带的速度矢量(它们表示合股线的摩擦面)基本上是反向的,并且在合股线的行进方向上垂直于纵轴线。该皮带或这些皮带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它们能够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在合股线正确铺设的情况下,皮带回行段或其尤其呈z形或s形地由合股线缠绕,因此皮带回行段的这两个反向的运动分量接触合股线。由于这两个摩擦面通过z形或s形缠绕的合股线作用在合股线的两侧上,所以会扭转合股线或其外面的纤维。
按本发明,该牵伸机构配备有压缩装置,用来压缩经牵伸的合股线。该压缩装置设置在牵伸机构的主迁移区和假捻装置之间。该压缩装置要么设置在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上,要么连接在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上。在输出轧辊对和压缩装置之间通常没有迁移。但也不排除细微的迁移。如果该牵伸机构配备有压缩装置,则用于纤维带的夹持线优选位于压缩装置的区域中。该压缩装置的作用是,使来自原本牵伸机构的、迁移的纤维带能够在传输之前(以便扭转纺织机的纺织装置纺织机)就已经汇集起来。
压缩装置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具有压缩轧辊,用来在牵伸机构输出端产生夹持线。在牵伸机构离开之前的最后一个夹持线当作去除的尺度,直至假捻装置的第一皮带。
尤其有利的是,这两个皮带回行段基本上设置在水平的平面中。因此就牵伸机构和/或纺织装置而言,尤其实现了假捻装置的相应布局,对每个皮带回形段而言皮带通过合股线的缠绕不超过 90°。因此,可由此带入合股线中的假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恒定不变的。
尤其有利的是,由合股线首先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与夹持线之间具有20至130mm的间距。然后,该假捻装置以间距d(也就是20和130mm之间的半径)从压缩装置或压缩装置中的纤维带的夹持线上去除。根据该压缩装置的类型,或多或少强烈地夹紧该纤维带。如同已证实的一样,该间距很重要,从而一直到纺织三角区中都确保有效的旋转。因此该纱线能够在每米旋转非常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旋转系数非常低)以高的抗断强度进行纺织。在设置该区别之外时,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纺织或质量差的纱线。在应用压缩装置时,20和130mm之间的间距是有利的,而在无压缩装置的常规牵伸机构中25和130mm之间的间距更有利。
按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首先接触的回行段的下侧与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的下侧之间的竖直间距在0和80mm之间。在此布局中一方面确保,皮带回行段通过合股线的缠绕足够大,即缠绕角度大于90°。另一方面通过该尺度还确保,假捻装置和纺织单元例如足以接近以便进行保养工作。
按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首先接触的皮带回行段与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之间的水平间距在0和80mm之间。该尺寸范围在此还这样选择,即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皮带回行段的可接近性和缠绕。在应用压缩装置时,0和80mm之间的间距是有利的,而在无压缩装置的常规牵伸机构中10和80mm之间的间距更有利。
有关首先接触的回行段与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之间的竖直和水平间距的尺寸表述分别涉及牵伸机构的常见元件,并且它具有商用标准的下方输出元件。
两个皮带回行段所处的平面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优选以45°的角度)朝牵伸场地平面(Streckfeldebene)设置。牵伸场地平面是延伸通过牵伸机构轧辊的接触线的平面。在牵伸场地平面以45°角朝水平线倾斜时,如果皮带平面之间相应的角度是 45°,则延伸穿过皮带回行段的平面是卧式的(即水平的)。
还尤其有利的是,该合股线这样引导并且假捻装置这样设置,即它以超过90°(优选超过110°)的角度包围着这两个皮带回行段中的至少一个。如果合股线从斜上方传输到第一皮带回形段中,第二皮带回形段基本上位于与第一皮带回形段相同的水平平面中,并且合股线随后继续朝下倾斜地从假捻装置中抽出。通过该高的缠绕情况,能够尤其有效地将该假捻效果带入合股线中。
如果这两个皮带回行段设置在牵伸机构和纺织装置之间,使得首先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比后面接触的皮带回形段更多地被合股线缠绕。因此实现了尤其有利的且稳定的纺织过程,并且制造出非常好且稳定的合股线。
在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首先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与合股线围成在100°和200°之间、尤其在140°和180°之间的角度。和/或随后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行段与合股线围成在90°和180°之间、尤其在110°和140°之间的角度。
该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优选指通过多个牵伸机构延伸的下方圆柱体。因此能够构建成本相对低廉的纺织机。
该牵伸机构的输出元件优选是压缩装置。该压缩装置因此直接集成在牵伸机构中。这可使牵伸机构和压缩装置具有较小的构造形式。
该压缩装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抽吸式过滤小皮带。压缩轧辊设置在该过滤小皮带上,该压缩轧辊将压缩的纤维带夹持在压缩轧辊和过滤小皮带之间。
备选地,该压缩装置也具有抽吸式过滤轧辊。压缩轧辊也压在过滤轧辊上,该过滤轧辊夹持该纤维带并因此构成夹持线,朝皮带回形段的间距从该夹持线开始测量。
在压缩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机械的压缩机。该机械的压缩机与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共同作用,但它不需要进行抽吸。该输出轧辊对在此情况下构成所述的夹持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假捻装置,其具有皮带和带前述特征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适合安装在纺织机上,以创造一种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织机。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 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在纺织单元上的按本发明的假捻装置;
图2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纺织机的俯视图,其具有按本发明的带两个单独马达的假捻装置;
图3在横截面中示出了牵伸机构和两个皮带回行段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在横截面中示出了牵伸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具有压缩装置和假捻装置;
图5在横截面中示出了牵伸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具有另一压缩装置和假捻装置;
图6在横截面 中示出了牵伸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具有另一压缩装置和假捻装置;
图7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皮带回行段的缠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示意图中局部地示出了纺织机10的纺织单元1。此处未示出的牵伸机构20的输出轧辊对2提供合股线3。合股线3围绕着由塑料制成的第一皮带4转向,然后围绕着由塑料制成的第二皮带5转向。随后,该合股线3穿透止捻器6以及钢丝圈7,随后卷在梭心8上。由塑料制成的第一皮带4和由塑料制成的第二皮带5构成假捻装置9。
由塑料制成的第一皮带4和由塑料制成的第二皮带5具有反向的运动方向。由于纱线平放在两个沿反向方向运动的皮带上,所以纱线由一个皮带的回行段在一个方向上拉伸,并且由另一个皮带在另一方向上拉伸。纱线在行进方向上偏转,直到这两个摩擦力达到平衡。合股线应力F11和F12以及F21和F22是不同的。因此,合股线在一个皮带回形段上的支承压力与在另一皮带回形段上的支承压力是不同的。合股线更多地由皮带回形段携带着更强地平放在它上面,前提条件是它们是同类的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在环锭纺织时,该支承压力在回行段上最高,该回行段更靠近止捻器6和钢丝圈7之间的合股线气圈。该回行段的皮带如此运动,从而通过由皮带产生的假捻来增强真实的旋转。在第一皮带4和牵伸机构输出轧辊对2之间通常引入更多旋转,如同随后在制好的纱线中在头部或梭心8上出现的一样。
通过这些设置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的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并且结合输出轧辊对2和止捻器6的布局,使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的缠绕由合股线3产生,该缠绕超过90°。因此,把尤其高的摩擦力施加到合股线3上,并因此把扭曲带到合股线3中。因此该假捻装置能够非常有效地工作。但是小心地对待该合股线3,从而以可接受的方式避免合股线断裂。
在图2中示出了纺织机10的俯视图,在此设置有大量的纺织单元1。为了视觉清晰,不是所有的纺织单元都设置有附图标记1。这些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示出为断开的,以便清楚地展示该纺织机10能够明显更长。这两个由塑料制成的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包围着纺织机10,使得纺织单元1由这两个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包围。每个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都借助单独的马达11和12并且分别借助驱动滚轮15来驱动。转向滚轮13设置在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的转向位置上。这些转向滚轮13亦或其它此处未示出的装置设置得用来拉紧和/或定位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
由于这些马达11和12相互独立地驱动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所以能够单独地选择速度的调节。因此,能够将旋转最佳地引导到纱线中。因此,能够平衡或实现合股线3在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上的不同贴靠面。此外,能够应用不同的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它们能够在其横截面、摩擦系数或耐磨性方面不同。它们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拉紧,以便还改变在合股线3上的效应。这些皮带速度v1和v2(它们是相反的)同样能够改变。
当然,上述实施例不是穷举。因此,该第一皮带4例如不能像此处描述的那样在整个机器上延伸,而是只在每个机器侧面或者逐段地或者为另一局部路段设置。内部的第二皮带5也可环绕着整个机器,而外部的第一皮带4是分开的。还可能的是,图2的视图未示出完整的纺织机10,而只是示出了一个节段或其它预定的局部路段。这些多个局部路段或节段则可关于其假捻装置9相互独立地驱动,这种纺织机10是由这些局部路段或节段构成的。第一皮带4、第二皮带5或者皮带回行段也能够以其它方式分散在具有唯一一个或多个单个马达的纺织机上。按图2的皮带皮局并不限制本发明。也能够为各自的局部路段设置多个皮带。这些多个皮带既可指第一皮带4也可指第二皮带5,因此能够选择这些皮带的各种结构布局或者能够将这些皮带划分为单个皮带或者选择皮带的整体布局。
图3示出了牵伸机构20的一部分,其具有皮带轧辊对21和输出轧辊对22。该输出轧辊对22在输出轧辊对22的两个轧辊的接触位置上的夹持线KL。第一皮带回形段4与夹持线以半径R间隔开来。按本发明,该半径R是20至130mm。该区域证实为尤其有利的,以便能够稳定地纺织纱线。未示出的纱线在皮带轧辊对21之间延伸,并且还通过输出轧辊对22的夹持线KL朝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延伸,并且包围着它,然后铺设在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的周围,随后引导至未示出的止捻器6。
在x方向上设置有0和80mm之间的区域,并且在y方向上设置有0和80mm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与输出轧辊对22的下方轧辊之间的尤其有利的间距。通过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与输出轧辊对22的输出轧辊之间的该间距X和Y,实现了假捻装置9的最佳布局,在此布局中尤其有利地实现了操作,例如将合股线插入假捻装置中或将梭心8从纺织装置中去除。通过在x和y-方向上的布局,确定整个扭曲装置9相对于牵伸机构的定向。尤其在两个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和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设置在水平平面中时,能够在牵伸机构20和纺织装置之间找到扭曲装置9的最佳布局。
在图4中示出了具有压缩装置23的牵伸机构20。该纤维带同样像图3一样在小皮带轧辊对21和输出轧辊对22之间延伸,并且随后插入压缩装置23中。该压缩装置23具有吸入的小皮带23.1和压缩轧辊23.2。该纤维带通过所述的小皮带23.1紧密地汇集起来,并因此实现特制的纱线物征。在所述的小皮带23.1和压缩轧辊23.2之间还存在着夹持线KL。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从该夹持线KL开始以20至130mm的所述半径R设置。沿x-方向的竖直间距也在0至80mm之间。在竖直的y方向上,朝所述的小皮带23.1的下侧设置有0至80mm的间距。
图5示出了压缩装置在牵伸机构20中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压缩装置23由吸辊23.3和两个压缩轧辊23.4和23.5构成。该吸辊23.3在这两个压缩轧辊23.4和23.5之间抽吸,因此纤维带能够在该处压缩。在吸辊23.3和压缩轧辊23.5之间是夹持线KL,它从半径R朝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的中点测量。该半径也是在20和130mm之间,并且对于高质量纱线的制造来说是重要的。间距X和Y的数值也在上述范围内。
在图6中还示出了另一压缩装置23。该压缩装置23由u牵伸机构20的下方输出轧辊22.1以及上方的压缩轧辊22.2和22.3构成。在合股线的行进方向上在压缩轧辊22.2之前和之后设置有两个压缩机24.1和24.2,纤维带借助它们机械地压缩。沿行进方向设置在后面的上方压缩轧辊22.3与牵伸机构20的下方输出轧辊22.1一起构成夹持线KL。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从该夹持线KL开始再次以径向半径R位于夹持线KL之前。该径向间距R在20至130mm之间。这些涉及下方输出轧辊22.1和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的边缘在x和y方向上以0和80mm之间的间距设置,并且以0和80mm之间的竖直间距设置。
在按图3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间距R在25和130mm之间,X在10至80mm之间,Y在0至80mm之间。在按图4至6的具有压缩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间距R在20和130mm之间,X在0至80mm之间,Y在0至80mm之间。
图7示出了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和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相对于牵伸机构平面S的布局。这两个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设置在牵伸机构20和纺织装置之间的皮带平面中。该皮带平面与牵伸机构平面S围成角度γ,该角在此约为45°。该牵伸机构平面S相对于水平线H以角度δ倾斜,该角度在此同样是45°,因为水平线H和皮带平面是相互平行的。
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的缠绕角度用α表示,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的缠绕角度用β表示。按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案,首先接触的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比后面接触的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更多地被合股线3缠绕。因此角度α大于角度β。因此实现了尤其有利的且稳定的纺织过程,并且制造出非常好且稳定的合股线3。
在尤其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首先由合股线3接触的第一皮带4的回行段与合股线3围成在100°和200°之间、尤其在140°和180°之间的角度α。在此实施例中,角度α约为150°。随后由合股线3接触的第二皮带5的回行段与合股线3围成在90°和180°之间、尤其在110°和140°之间的角度β。
当然,上述实施例不是穷举。还可能的是,图2的视图未示出完整的纺织机10,而只是示出了一个局部路段(例如一个节段)。这些多个局部路段或节段则可关于其假捻装置9相互独立地驱动,这种纺织机10是由这些局部路段或节段构成的。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2也可不同于此处所示的构件,合股线3借助该构件输入假捻装置9中。本发明的由不同附图单个示出和描述的特征能够在随时组合起来。这些实施例并不局限于其单个视图,而是可相互组合。
参考标记清单
1 纺织机的纺织单元
2 牵伸机构的输出轧辊对
3 合股线
4 第一皮带
5 第二皮带
6 止捻器
7 钢丝圈
8 梭心
10 纺织机
11 用来驱动第一皮带4的马达
12 用来驱动第二皮带5的马达
13 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5的转向滚轮
20 牵伸机构
21 小皮带轧辊对
22 输出轧辊对
22.1 下方轧辊
22.2 压缩轧辊
22.3 压缩轧辊
23 压缩装置
23.1 小皮带
23.2 压缩轧辊
23.4 压缩轧辊
23.5 压缩轧辊
24.1 压缩机
24.1 压缩机
F11, F12, F21, F22 合股线压力
v1、V2 皮带速度
SA 牵伸机构输出端
KL 夹持线
R 半径
X 水平间距
y 竖直间距

Claims (21)

1.一种纺织机,其具有大量并排设置的单元,其中每个单元都具有:用来迁移纤维带的牵伸机构;用来使该已迁移的纤维带扭转成合股线的纺织装置;
以及设置在该牵伸机构和纺织装置之间的假捻装置,其中假捻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经驱动的皮带,该皮带基本上垂直于合股线进行延伸,并且该合股线包围着这个或这些皮带的两个反向的回行段,其特征在于,
该牵伸机构配备有压缩装置,用来压缩经牵伸的合股线,并且该压缩装置设置在牵伸机构的主迁移区和假捻装置之间,该压缩装置配备有夹持轧辊,用来沿着夹持线夹持合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纺织机为环锭纺织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合股线呈Z形或S形地包围着这个或这些皮带的两个反向的回行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回行段基本上设置在水平的平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由该合股线首先接触的皮带回行段朝夹持线具有20和130mm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首先接触的回行段的下侧与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的下侧之间的竖直间距在0和8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首先接触的回行段与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之间的水平间距在0和8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皮带回行段所处的平面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γ朝牵伸场地平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皮带回行段所处的平面以45°的角度γ朝牵伸场地平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合股线这样引导,即它以超过90°的角度包围着这两个皮带回行段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合股线这样引导,即它以超过110°的角度包围着这两个皮带回行段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这两个皮带回行段设置在牵伸机构和纺织装置之间,使得首先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比后面接触的皮带回形段更多地被合股线缠绕。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首先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以100° 和200° 之间的角度α缠绕,和/或随后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以90° 和180° 之间的角度β缠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首先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以140° 和180° 之间的角度α缠绕。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随后由合股线接触的皮带回形段以110° 和140° 之间的角度β缠绕。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牵伸机构的下方输出元件是指通过多个牵伸机构延伸的下方圆柱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牵伸机构的输出元件是压缩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装置具有抽吸式过滤小皮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装置具有抽吸式过滤轧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装置具有机械的压缩机。
21.一种假捻装置,其具有皮带和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在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特征并且用于按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
CN201480041996.9A 2013-07-29 2014-07-25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2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8092 2013-07-29
DE102013108092.8 2013-07-29
PCT/EP2014/065999 WO2015014734A1 (de) 2013-07-29 2014-07-25 Spinnmaschine und falschdrall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931A CN105392931A (zh) 2016-03-09
CN105392931B true CN105392931B (zh) 2018-01-23

Family

ID=5122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9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2931B (zh) 2013-07-29 2014-07-25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27792B1 (zh)
CN (1) CN105392931B (zh)
DE (1) DE102014110499A1 (zh)
WO (1) WO20150147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5718A1 (de) * 2016-03-29 2017-10-0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Riemen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Falschdralleinrichtung einer Spinn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08133A (en) * 1956-08-09 1959-10-13 Clemson Agricultural College O False twister
US4365464A (en) * 1981-01-28 1982-12-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Apparatus to uniformly control wrapping a filament around the surface of a spun core yarn during ring spinning
FR2560230B1 (fr) * 1984-02-24 1987-12-04 Asa Sa Procede pour l'obtention d'un file de fibres
US7096655B2 (en) * 2004-06-02 2006-08-29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ingles ring yarn
US20100024376A1 (en) 2008-08-04 2010-02-04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alom false twisting on ring yarn
CN103088484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
CN103215704B (zh) * 2013-04-09 2016-02-17 东华大学 一种携有预加捻器的环锭纺纱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0499A1 (de) 2015-01-29
CN105392931A (zh) 2016-03-09
EP3027792A1 (de) 2016-06-08
WO2015014734A1 (de) 2015-02-05
EP3027792B1 (de)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0235B (zh) 短纤维束对称包覆刚性纤维长丝的纺纱方法
CN101665998A (zh) 一种集聚复合纱的纺纱装置
CN1882728B (zh) 并条-头道粗纱联合机和用于从纤维组中制造粗纱的方法
CN209082245U (zh) 一种无限长制绳机
CN105392931B (zh)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CN109750394B (zh) 用于对纱线施以假捻的设备和方法及用于生产纱线的设备
CN206705399U (zh) 一种纺织设备上新型定线装置
CN105392932B (zh)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CN105392933A (zh)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CN108754701B (zh) 一种退捻加捻器、超细纱线纺纱机及超细纱线纺纱方法
CN109056395A (zh) 一种无限长制绳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3572534A (zh) 一种染纱管及使用其生产超细棉纱的方法
CN104342790A (zh) 纺织机和假捻装置
CN101205656A (zh) 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
CN104643282B (zh) 烟草加工业的机器的抽吸带
CN108529326A (zh) 一种棉纱收线装置
CN102140717B (zh) 一种大差异长丝的一步并合、倍捻方法
US2556265A (en) Strand-collecting system and tension device therefor
CN106553938B (zh) 纱线钩挂部件、纱线蓄留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209669413U (zh) 一种短纤倍捻机的放线轴安装座
CN210151287U (zh) 一种抗菌铜纤维混纺纱线
CN111448344A (zh) 用于具有压缩装置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203229257U (zh) 一种并络筒机
CN201704466U (zh) 弹力丝机
CN100497778C (zh) 复式前皮辊辊子支架及其捻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