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534A - 手杖 - Google Patents

手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534A
CN105392534A CN201480037531.6A CN201480037531A CN105392534A CN 105392534 A CN105392534 A CN 105392534A CN 201480037531 A CN201480037531 A CN 201480037531A CN 105392534 A CN105392534 A CN 105392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lking stick
main body
bend
stick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7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335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3251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335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5003014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4/00845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37906A1/ko
Publication of CN10539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45B2009/005Sh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45B9/02Handles or heads
    • A45B2009/025Handles or heads releasably connected to a wrist strap or a glo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45B9/04Ferrules or tips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提供了一种手杖,这种手杖在步行当中,不管是从高处向下走或是从下向上攀登都不会带来任何困难和不便,登山者、旅行者、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方便、安全地使用。为此,本发明的手杖包含了一个长形的手杖主体,以及安装在此手杖主体上一个以上的弯曲部。

Description

手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登山者、旅行者、老年人、残疾人等使用的手杖,这种手杖可以帮助掌握身体的均衡或减少下肢身体的负担。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手杖主要用来帮助掌握身体的均衡或减少下肢身体的负担,也被称之为拐杖,短杖,staff,cane等,多用于登山者,旅行者、老年人、残疾人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登山或是旅游的人群越来越多,此类手杖的需求也在每日剧增。另外,手杖作为行动不便者或步行较为困难的患者的步行辅助器材,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以下,将针对手杖进行更为详尽的解释说明。
手杖,其主要作用是在上下山、上下坡、上下楼或是在翻越山脊、行走在平路上时,用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平衡,或用于分散施加在下肢上的压力。特别是,手杖可以把使用者体重的一部分分散给手和胳膊,从而减轻了膝盖等关节的负担,不仅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还能够更为安全、便利的帮助人们走山路或步行。
常见的手杖,包括长长的一字形状的手杖主体,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上端的把手,以及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下端、用来支撑地面的尖型支撑轴。另外,这种手杖根据把手的不同形态又可以分为与手杖主体具有相同方向的一字形把手,以及与手杖主体方向垂直的T字形把手。
一字型构造的把手在上山、上坡或是上台阶时具有明显的优势效果,相反地,T字形构造的把手在下山、下坡或是下台阶时优势更为明显。即,从高处向下移动时,身体对手杖的依赖性变大,因此能够稳稳展开的T字形把手更有优势。
如上文所述,作为合适的手杖形态,这两种手杖形态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功能可以得以改善,安全性有所保障,尽管在从上向下移动以及从下向上移动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现存的手杖形态只有上述这两种。
另外,由于一字型把手和T字形把手并不能完全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因此只能依靠使用者的体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是为了提供一种手杖,这种手杖可以充分利用手杖所具有的弹性和不同手杖部位的人体工学机能,将步行从高下到低,从低登上高的困难和不便降到最低,减轻身体负担,从而使登山者、旅行者、老人、残疾人等能够方便、安全的使用。
而且,本发明除了明确提及到的技术课题外,还包括了后续中从本发明的构成所完成的其他技术课题。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杖,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以及在上述手杖主体上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弯曲部。
举例来说,上述手杖主体,通过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可整体弯曲成圆弧或半圆弧状。
其他例子,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可包括: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上半部形成的第1弯曲部,以及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下半部形成的第2弯曲部。
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可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可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
上述上端部或上述下端部可弯曲10-40°的角度。
举例来说,上述第1弯曲部或上述第2弯曲部可以是棱角的形状。
其他例子,上述第1弯曲部或上述第2弯曲部可以是圆形的。
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还可包括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中心部形成的第3弯曲部。
举例来说,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上述中心部通过上述第3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钝角。
上述上端部,上述下端部,以及上述中心部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弯曲成10-40°角。
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中至少有一个是棱角,其他例子,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中至少有一个是圆形。
其他例子,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上述中心部通过上述第3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的弯曲成为凸起的圆弧或椭圆弧。
上述手杖,除了在上述手杖主体上端部安装的把手外,还包括了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下端部、用于支撑地面的支撑部件。
上述手杖主体可被分为第1及第2手杖主体,上述手杖还包括了通过上述第1及第2手杖主体用来调节上述手杖主体长度的长度调节部。
上述长度调节部包括了:在上述第1手杖主体上形成、第2手杖主体插入的插入槽,以及把上述第2手杖主体固定在上述第1手杖主体的固定口。
上述第2手杖主体外周面面有标示刻度。
举例来说,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面可与上述支撑部件的水平方向形成直角、钝角或锐角中的一个以上角。
其他例子,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面,沿着手杖主体方向可形成内径渐渐变小的圆锥形的窑槽或是凹凸部。
其他例子,在上述支撑部件末端的外周面面上可沿与上述支撑部位垂直的方向形成平滑圆弧形状的平滑槽。
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安装了能够拆卸的保护盖。
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上的上述支撑部件是可拆卸的。
在上述把手的末端可安装能够旋转的环形部,上述环形部包括了:环绕使用者手腕的手腕环,用来环绕使用者大拇指的大拇指绑绳,以及使上述大拇指处于被绑绳缠绕状态的固定球。
在上述把手末端的外周面上可形成用来挂上述手腕环或上述大拇指绑绳的悬挂槽。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杖将具备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在手杖主体上形成一个以上弯曲部的技术构造,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相反地,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等的效果。
最终,不管是在平地步行,还是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仅凭借一个手杖,就能带走所有任何困难和不便,为登山者、旅行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方便和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在手杖主体上形成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的技术构造,即,通过提供把之字经多次折叠成为英文字母“M”的手杖主体,从而不管是从低处向高处攀登,还是从高处向下移动时,第1、第2及第3弯曲部与具备两个弯曲部相比,其弹性更充分,即使不另外附加冲击吸收部,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扯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相反地,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等的效果。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手杖上附加安装了长度调节部,因此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比例调节手杖长度,当不需要手杖时,还可以把手杖完全收起,从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及可携带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手杖上安装了可以增加支撑部件末端面与地面摩擦的摩擦增大构造,因此不管是行走在冰面还是在光滑的石子路面,都可增加摩擦,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安全的步行辅助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支撑部件的末端附加安装了能够拆卸的保护套,因此平常或是在携带时,可以用保护套将支撑末端套住,一方面可以保护支撑部件不受道路或山路的磨损,另一方面,可将因支撑部件引起的伤害危险将至最低。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手杖上具备了包括手腕环及大拇指绑绳在内的能够回转的环形部,因此,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可以按照最佳方向选择并展开把手,使其能够有效地活用手杖的弹性,从而更加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步行辅助机能。特别是,当使用大拇指的强力时,在下坡路中,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身体(特别是下身)上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图2图示的是图1中手杖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3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支撑部件的摩擦增大构造的多种不同样式。
图4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支撑部件的摩擦增大构造的其他不同样式。
图5a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保护套的多种不同样式。
图5b图示的是图1手杖的支撑部件能够从手杖主体上拆卸的图面。
图6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环形部的概略图。
图7a图示的是利用图6中的环形部固定手腕和大拇指的图面。
图7b是图7a的变形例,图示的是手腕环悬挂在把手悬挂槽上的状态。
图8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中的手杖,从低处向高处移动的模样。
图9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中的手杖,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模样。
图10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图11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图12图示的是图11中手杖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13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1中的手杖,从低处向高处移动的模样。
图14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1中的手杖,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模样。
图15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加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尽地解释说明,旨在令具有本发明技术领域基本常识的人员能够轻松地实施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态进行体现,并不局限于本文所介绍的实施例。
图1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手杖,正如图1中所示,其构成包括了一个长形的手杖主体(10)。特别的是,手杖主体(10)上形成了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参考B1或B2)。因此,不管是从低向高,还是从高向低移动时,通过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参考B1或B2)即可获得充分的弹性,因此,在上坡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扯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相反地,在下坡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等的效果。而且,通过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参考B1或B2),使用者可以把手杖主体(10)的位置调整至与使用者手腕最合适的角度,从而能够将使用者手腕的负担减至最小。最终,不管是在平地步行(包括穿越山脊),还是从高到低(包括下山)、从低到高(包括登山),仅凭借一个手杖,就能消除步行当中的所有困难和不便,为登山者、旅行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方便和安全。
举例来说,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参考B1或B2)包括了:在手杖主体(10)的上半部(从中心到上端的部分)形成的第1弯曲部(B1),以及在手杖主体(10)的下半部(从中心到下端的部分)形成的第2弯曲部(B2)。
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例如,安装把手(20)的部分)借助第1弯曲部(B1)沿第1方向(例如,图面的右侧方向)弯曲,手杖主体(10)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支撑部件(30)的部分)能够借助第2弯曲部(B2)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因此,如图8及图9所示,为了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从低处向高处移动时,转动手杖使使用者所在一侧成为第1方向后,顺其自然地拉住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即可,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时,转动手杖使使用者所在一侧成为第1方向的反方向后,只要顺其自然地推开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即可。
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可弯曲成10-40°角(Θ)。通过实验获得的结果显示,当角度小于10°时,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弹性,而且与现存的一字型手杖一样会给手腕带来不适感,当角度大于40°时,手腕被过度弯曲,其关节很容易感到疲劳。
另外,第1及第2弯曲部(B1)(B2),举例来说,如图1中所示,可以是棱角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的,虽然未图示。尤其是,当第1及第2弯曲部(B1)(B2)是圆形时,与棱角相比,集中在第1及第2弯曲部(B1)(B2)上的力量可以沿其切线方向得以分散,从而使第1及第2弯曲部(B1)(B2)发生破断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所示,还包括了安装在手杖主体(10)上端部的把手(20),以及安装在手杖主体(10)下端部、用来支撑地面的支撑部件(30)。特别的,使用者可以用手方便地打开环形部(70),在转回手杖的同时一样可以使用,最理想的是通过人体工学的设计能够做到一直维持这种方便性。
以下,将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2图示的是图1中手杖变形例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手杖主体(10)可被分为第1及第2手杖主体(11)(12)。而且,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手杖,与上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起,如图2所示,还包括了依靠第1及第2手杖主体(11)(12)用于调节手杖主体(10)长度的长度调节部(50)。举例来说,长度调节部(50),如图2所示,在第1手杖主体(11)上形成,包括了使手杖主体(10)插入的插入槽(51),以及把第2手杖主体(12)卡在第1主体(11)的固定口(52)。特别的是,第2手杖主体(12)的外径大小是可以设定的,可设定成为能够插入上述插入槽(51)的大小,使固定口(5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卡得越紧,就会增加第1及第2手杖主体(11)(12)之间的摩擦。此外,为了能够通过肉眼确定使用者所调整的长度,第2手杖主体的外周面上还标示有刻度(53)。因此,由于添加了此长度调整部(50),就能够按照使用者的身材比例调整手杖的长度,在不使用手杖的时候,还可通过减少其整体长度,提高使用便利性及可携带性。由于上述长度调节部(50)与固定口(52)的构成与现存的各种手杖是相关联的,其多种形态的构成也已被从业者广泛认知,因此从业者可轻松地做出改变、采纳。
以下,将参考图3及图4,将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3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支撑部件的摩擦增大构造的多种不同样式。图4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支撑部件的摩擦增大构造的其他不同样式。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手杖,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一起,如图3及图4所示,还包括了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上的摩擦增大构造,用来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此,通过添加了摩擦增大构造,增大了使用者在冰面或光滑地面上行走的摩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步行辅助功能。
举例来说,作为摩擦增大构造,如图3(a)所示,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30a)与支撑部件(30)的水平方向可以形成直角。因此,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并与地面形成半圆形的同时,还增加了与地面之间摩擦。
其他例子,作为摩擦增大装置,如图3(b)所示,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30a)与支撑部件(30)的水平方向可形成钝角。因此,与图3(a)中图示所成的直角相比,通过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面积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其他例子,作为摩擦增大装置,如图3(c)所示,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30a)与支撑部件(30)的水平方向可形成锐角,因此,与图3(a)中图示所成的直角相比,就像锋利的鹰爪深深地钉在地面上,由此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其他例子,作为摩擦增大装置,如图4(a)所示,支撑部件(30)末端的外周面面与支撑部件(30)沿垂直方向形成平滑圆弧状的平滑槽(31)。因此,与图3(a)中图示所成的直角相比,像锋利的鹰爪深深地钉在地面上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一样,即使把手杖旋转180°使用,也因着是相同的形状而具有相同的、增大摩擦力的效果。
其他例子,作为摩擦增大构造,如图4(b)所示,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30a),沿着手杖主体(10)可形成内径渐渐变小的圆锥形的窑槽(32)。因此,与图3(a)中图示所成的直角相比,像锋利的鹰爪深深地钉在地面上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一样,即使把手杖旋转至任何角度,也因着时同样的形状而具有相同的、增大摩擦力的效果。
其他例子,作为摩擦增大构造,如图4(c)所示,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30a)形成凹凸部,也可防止支撑部件在地面上打滑。
以下,将参考图5a及5b,对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中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5a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保护套的多种不同样式。图5b图示的是图1手杖的支撑部件能够从手杖主体上拆卸的图面。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中的手杖,与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例一起,如图5a所示,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还安装了能够拆卸的保护套(60)。因此,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携手杖带时,可以用保护套将支撑末端(30)套住,一方面可以保护支撑部件(30)不受道路或山路的磨损,另一方面,可将因支撑部件(30)引起的伤害危险将至最低。
举例来说,如图5a(a)所示,在保护套(60)上形成了可以收纳支撑部件(30)末端的插入槽,通过此插入槽就可以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安装可以拆卸的保护套(60)。
其他例子,如图5a(b)所示,在保护套(60)上形成了连接突起,在其外周面外形成了螺栓,并且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面上形成了连接槽,在其内周面形成了螺母,两者相互螺栓连接。
另外,如图5b所示,支撑部件(30)通过在手杖主体(10)上的螺栓连接可安装成为可拆卸结构。这时,支撑部件(30)和手杖主体(10)的螺栓形态也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相反形成。另外,支撑部件(30)和手杖主体(10)之间的可拆卸构造也可通过除螺栓结合以外的方式进行。
以下,将参考图6,图7a以及图7b,对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中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6图示的是图1手杖中环形部的概略图;图7a图示的是利用图6中的环形部固定手腕和大拇指的图面;图7b是图7a的变形例,图示的是手腕环悬挂在把手悬挂槽上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中的手杖,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一起,如图6所示,还包括了安装在把手(20)的末端、能够回转的环形部(70)。特别是,环形部(70)包括了:环绕使用者手腕的手腕环(71),用来环绕使用者大拇指的大拇指绑绳(72),以及使上述大拇指处于被绑绳缠绕状态的固定扣(73)。如图7a所示,使用者把手腕环(71)挂在手腕上使其环绕手腕,然后用大拇指绑绳(72)绑住大拇指,在使用固定扣(图6的73)将其固定。举例来说,作为固定扣(73),可使用velcro(又称:尼龙搭扣),或是子母扣(又称:子母纽扣)等。
由于手杖上具备了包括手腕环(71)及大拇指绑绳(72)在内的能够回转的环形部(73),因此,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可以按照最佳方向选择并展开把手,使其能够有效地活用手杖的弹性,从而更加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步行辅助机能。特别是,当使用大拇指的强力时,在下坡路中,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身体(特别是下身)上的负荷。
而且,如图7b所示,在把手(20)末端的外周面面上可形成用来选挂手腕环(71)(或大拇指绑绳)的悬挂槽(20a)。因此,只要使用者把手腕环(71)拉起,使其牢牢地夹在把手(20)上,这样手腕环(71)将被挂在悬挂槽(20a)上、不能旋转,从而提高了手杖掌控感等。即,使用者在上坡或下坡过程中,当按照原定方向展开把手时,若手腕环(71)被悬挂槽(20a)夹住的话,即使有环形部(70),手腕环(71)也不能旋转,从而可以稳稳地展开把手(20)。在此,把手上可形成多个悬挂槽(20a),但当使用者展开把手时,最理想的是在把手上,在使用者身体方向与其反方向上形成。
以下,将参考图8及图9,对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手杖的理想使用例进行解释说明。
图8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中的手杖,从低处向高处移动的模样。图9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中的手杖,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模样。
首先,如图8所示。当从低处向高处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
另外,如图9所示,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
以下,将参考图10,对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10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0所示,除了手杖主体(210)的形状,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是相同的,因此下文将以手杖主体(210)为重点进行介绍。另外,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将使用统一的图面符号。
手杖主体(210),如图10所示,整体可以弯曲成圆弧或椭圆弧形。即,手杖主体(210)可通过一个弯曲部(B)弯曲成圆弧或椭圆弧形。因此,通过手杖主体(210)的所有支点,沿着圆的切线方向,可以持续把力度分散出去,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比,更能吸收施加在使用者上体(比如,肩膀,臂关节等)的冲击力。
以下,将参考图11,对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11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1所示,除了手杖主体(310)的形状,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是相同的,因此下文将以手杖主体(310)为重点进行介绍。另外,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将使用统一的图面符号。
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1所示,手杖中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310),特别是,在手杖主体(310)的上半部形成了第1弯曲部(B1),在手杖主体(310)的下半部形成了第2弯曲部(B2),然后在手杖主体(310)的中心部形成了第3弯曲部(B3)。因此,通过提供把之字经多次折叠成为英文字母“M”的手杖主体(310),从而不管是从低处向高处攀登,还是从高处向下移动时,第1、第2及第3弯曲部(B1、B2、B3)与具备两个弯曲部相比,其弹性更充分,即使不另外附加冲击吸收部,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也可以充分地吸收施加在使用者上体(例如,肩膀、背部、臂关节、手腕关节等)上的冲击力。特别是,通过这种弹性,使用者的步伐可以更轻快,并且通过轻柔、持续的刺激也可促进使用者的身体发展。而且,通过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使用者可以把手杖主体(310)的位置调整至与使用者手腕最合适的角度,从而能够将使用者手腕的负担减至最小。最终,不管是在平地步行(包括穿越山脊),还是从高到低(包括下山)、从低到高(包括登山),仅凭借一个手杖,就能消除步行当中的所有困难和不便,减轻身体负担,为登山者、旅行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方便和安全。
举例来说,手杖主体(310)的上端部(例如,安装把手(20)的部分)借助第1弯曲部(B1)沿第1方向(例如,图面的右侧方向)弯曲,手杖主体(310)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支撑部件(30)的部分)能够借助第2弯曲部(B2)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即,手杖主体(3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都能够沿第1方向弯曲。而且,手杖主体(310)的中心部通过第3弯曲部(B3)沿上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钝角。即,通过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手杖主体(310)整体可以形成一个大致的英文字母”M”。因此,如图13及图14所示,为了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从低处向高处移动时,转动手杖使使用者所在一侧成为第1方向后,顺其自然地拉住手杖主体(310)的上端部即可,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时,转动手杖使使用者所在一侧成为第1方向的反方向后,只要顺其自然地推开手杖主体(310)的上端部即可。
手杖主体(310)的上端部、下端部或是中心部可弯曲成10-40°角(Θ)。通过实验获得的结果显示,当角度小于10°时,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弹性,而且与现存的一字型手杖一样会给手腕带来不适感,当角度大于40°时,手腕被过度弯曲,很容易使关节感到疲劳。
另外,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举例来说,如图11中所示,可以是棱角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的,虽然未图示。尤其是,当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是圆形时,与棱角相比,集中在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上的力量可以沿其切线方向得以分散,从而使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发生破断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1所示,还包括了安装在手杖主体(310)上端部的把手(20),以及安装在手杖主体(310)下端部、用来支撑地面的支撑部件(30)。关于把手(20)以及支撑部件(30)的说明,已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以及其变形例中提及了,可参考图3至图7,因此将省略具体的解释。
以下,参考图12,将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12图示的是图11中手杖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手杖主体(310),如图12所示,可被分为第1及第2手杖主体(311)(312)。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手杖,与上述本发明第3实施例一起,如图12所示,还包括了依靠第1及第2手杖主体(311)(312)用于调节手杖主体(310)长度的长度调节部(350)。举例来说,长度调节部(350),如图12所示,在第1手杖主体(311)上形成,包括了使手杖主体(312)插入的插入槽(351),以及把第2手杖主体(312)卡在第1主体(311)的固定口(352)。特别的是,第2手杖主体(312)的外径大小是可以设定的,可设定成为能够插入上述插入槽(351)的大小,使固定口(35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卡得越紧,就会增加第1及第2手杖主体(311)(312)之间的摩擦。
另外,正如图12中所图示的,长度调节部(350)可以在第2手杖主体(312)和第3手杖主体(313)之间形成,这时,第3手杖主体(313)的外径可按照能够插入第2手杖主体(312)的大小来进行设定。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在本发明的手杖上形成了两个长度调节部(350)时,第1手杖主体(311)的外径最大,第2手杖主体(312)次之,最后是外径最小的第3手杖主体(313)。
此外,为了能够通过肉眼确定使用者所调整的长度,第2手杖主体(312)的外周面上还标示有刻度(353)。因此,由于添加了此长度调整部(350),就能够按照使用者的身材比例调整手杖的长度,在不使用手杖的时候,还可通过减少其整体长度,提高使用便利性及可携带性。由于上述长度调节部(350)与固定口(352)的构成与现存的各种手杖是相关联的,其多种形态的构成也已被从业者广泛认知,因此从业者可轻松地做出改变、采纳。
以下,参考图13及图14,将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中手杖的理想使用例进行解释说明。
图13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1中的手杖,从低处向高处移动的模样。图14图示的是使用者利用图11中的手杖,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模样。
首先,如图13所示,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
然后,如图14所示,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
以下,参考图15,将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手杖进行解释说明。
图15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手杖的概略图。
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手杖,如图11所示,除了手杖主体(410)的形状,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是相同的,因此下文将以手杖主体(410)为重点进行介绍。另外,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将使用统一的图面符号。
手杖主体(410),如图15所示,整体可以弯曲成为一个大致的弓的形状。即,手杖主体(410)的上端部(例如,安装把手(20)的部分)借助第1弯曲部(B1)沿第1方向(例如,图面的右侧方向)弯曲,手杖主体(410)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支撑部件(30)的部分)能够借助第2弯曲部(B2)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而且,手杖主体(410)的中心部通过第3弯曲部(B3)沿上述第1方向的弯曲成为凸起的圆弧或椭圆弧形。而且,第1及第2弯曲部(B1)(B2)也可以是圆形的,从而可以沿其切线方向分散所施加的气力。
因此,手杖主体(410)可通过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沿着圆的切线方向,可以持续地把力度分散出去,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相比,更能吸收施加在使用者上体(比如,肩膀,臂关节等)的冲击力。
商业可利用性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杖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在手杖主体上形成一个以上弯曲部的技术构造,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手杖主体(10,2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相反地,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等的效果。而且,通过一个以上的弯曲部(B1、B2、B3),使用者可以把手杖主体(10,210)的位置调整至与使用者手腕最合适的角度,从而能够将使用者手腕的负担减至最小。最终,不管是在平地步行,还是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仅凭借一个手杖,就能消除步行当中的所有困难和不便,为登山者、旅行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方便和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在手杖主体(310、410)上形成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B1、B2、B3)的技术构造,即,通过提供把之字经多次折叠成为英文字母“M”的手杖主体,从而不管是从低处向高处攀登,还是从高处向下移动时,第1、第2及第3弯曲部(B1、B2、B3)与具备两个弯曲部相比,其弹性更充分,即使不另外附加冲击吸收部,从低处向高处攀登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保持着向使用者一方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而然被拉扯至使用者身体的方向,从而确保使用者手腕的舒适并得到充分的弹性;相反地,从高处向下移动时,手杖主体(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保持着与使用者身体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展开,把手自然被推到与使用者身体相反的方向,从而将手腕关节的负担减至最小,同时把身体的负重分散至上身,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等的效果。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手杖上附加安装了长度调节部(50、350),因此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比例调节手杖长度,当不需要手杖时,还可以把手杖完全收起,从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及可携带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手杖上安装了可以增加支撑部件(30)末端面(30a)与地面摩擦的摩擦增大构造,因此不管是行走在冰面还是在光滑的石子路面,都可增加摩擦,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安全的步行辅助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支撑部件(30)的末端附加安装了能够拆卸的保护套(60),因此平常或是在携带时,可以用保护套(60)将支撑末端套住,一方面可以保护支撑部件(30)不受道路或山路的磨损,另一方面,可将因支撑部件(30)引起的伤害危险将至最低。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手杖上具备了包括手腕环(71)及大拇指绑绳(72)在内的能够回转的环形部(70),因此,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可以按照最佳方向选择并展开把手,使其能够有效地活用手杖的弹性,从而更加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步行辅助机能。特别是,当使用大拇指的强力时,在下坡路中,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身体(特别是下身)上的负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手杖上具备了包括手腕环及大拇指绑绳在内的能够回转的环形部(70),因此,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合适的方向把手杖的方向拉转过来,使其能够有效地活用手杖的弹性。

Claims (27)

1.一种手杖,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以及在上述手杖主体上形成的一个以上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手杖,上述手杖主体通过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可整体弯曲成圆弧或半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手杖,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包括: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上半部形成的第1弯曲部,以及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下半部形成的第2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的手杖,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可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可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中的手杖,上述上端部或上述下端部可弯曲10-40°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中的手杖,上述第1弯曲部或上述第2弯曲部可以是棱角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3中的手杖,上述第1弯曲部或上述第2弯曲部可以是圆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3中的手杖,上述一个以上的弯曲部还可包括在上述手杖主体的中心部形成的第3弯曲部。
9.根据权利要求8中的手杖,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上述中心部通过上述第3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的手杖,上述上端部,上述下端部,或是上述中心部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弯曲成10-40°角。
11.根据权利要求8中的手杖,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中至少有一个是棱角。
12.根据权利要求8中的手杖,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弯曲部中至少有一个是圆形。
13.根据权利要求8中的手杖,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通过上述第1弯曲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通过上述第2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上述中心部通过上述第3弯曲部沿上述第1方向的弯曲成为凸起的圆弧或椭圆弧。
14.一种手杖,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以及在上述手杖主体上形成的一个以上弯曲部。
15.一种手杖,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
16.一种手杖,包括了长形的手杖主体,上述手杖主体的上端部沿第1方向弯曲,上述手杖主体的下端部沿上述第1方向弯曲,而且上述手杖主体的中心部沿上述第1方向的弯曲成为凸起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的步行单元,上述手杖还包括了在上述手杖主体上端部安装的把手,以及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下端部、用于支撑地面的支撑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的手杖,上述手杖主体可被分为第1、第2及第3手杖主体,上述手杖还包括了在上述第1及第2手杖主体间,以及在上述第2及第3手杖主体间用来形成调节上述手杖主体长度的长度调节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手杖,上述长度调节部包括了:在上述第1手杖主体上形成、使第2手杖主体插入的插入槽,把上述第2手杖主体固定在上述第1手杖主体的固定口,在上述第2手杖主体上形成、使第3手杖主体插入的插入槽,以及把上述第3手杖主体固定在上述第2手杖主体的固定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手杖,上述第2手杖主体外周面有标示刻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面可与上述支撑部件的水平方向形成直角、钝角或锐角中的一个以上角。
22.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面,沿着手杖主体方向可形成内径渐渐变小的圆锥形的窑槽或是凹凸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在上述支撑部件末端的外周面上可沿与上述支撑部位垂直的方向形成平滑圆弧形状的平滑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末端安装了能够拆卸的保护盖。
25.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安装在上述手杖主体上的上述支撑部件是可拆卸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手杖,在上述把手的末端可安装能够旋转的环形部,上述环形部包括了:环绕使用者手腕的手腕环,用来环绕使用者大拇指的大拇指绑绳,以及使上述大拇指处于被绑绳缠绕状态的固定球。
2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手杖,在上述把手末端的外周面上可形成用来挂上述手腕环或上述大拇指绑绳的悬挂槽。
CN201480037531.6A 2013-09-11 2014-09-11 手杖 Pending CN105392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8849 2013-09-11
KR20130108849 2013-09-11
KR20130135823 2013-11-08
KR10-2013-0135823 2013-11-08
KR1020140033599A KR101532510B1 (ko) 2013-11-08 2014-03-21 워킹 스틱
KR10-2014-0033585 2014-03-21
KR10-2014-0033599 2014-03-21
KR20140033585A KR20150030140A (ko) 2013-09-11 2014-03-21 워킹 스틱
PCT/KR2014/008452 WO2015037906A1 (ko) 2013-09-11 2014-09-11 워킹 스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534A true CN105392534A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7531.6A Pending CN105392534A (zh) 2013-09-11 2014-09-11 手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55926A1 (zh)
CN (1) CN1053925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197A (zh) * 2019-10-29 2020-04-1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防霉可调节高度的圆竹拐杖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041A (zh) * 2017-12-12 2018-04-20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人民政府 一种吸收震动的手杖
EP3628184A1 (de) * 2018-09-25 2020-04-01 Erich Schwarz Stock-aufsatz
JP6786132B1 (ja) * 2019-08-30 2020-11-18 株式会社Welloop 杖及び杖用のシャフト
US20220330669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Social Stick LLC Social Distancing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255A (en) * 1946-04-29 1956-04-10 Charles B Neptune Adjustable hand rest for crutch
KR20010037705A (ko) * 1999-10-19 2001-05-15 이대영 길이 조절이 자유로운 지팡이 겸용 목발
JP2010184107A (ja) * 2009-01-15 2010-08-26 Therapit Inc ウォーキング用の杖
CN201586173U (zh) * 2010-02-05 2010-09-22 广东凯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蛇形拐杖
WO2012072833A1 (es) * 2010-12-01 2012-06-07 Miguel Cappiello Rodriguez Muleta de codo regulable de brazo curvo y sección oval
CN202409423U (zh) * 2011-12-01 2012-09-05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人体工学拐杖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09639B3 (fr) * 1987-01-16 1989-04-28 Blanc Desire Baton de ski
US5236223A (en) * 1992-07-16 1993-08-17 Raul Leon Ski pole
US5505492A (en) * 1994-02-09 1996-04-09 Radius Engineering, Inc. Composite pol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composite poles of varyin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and curved center lines
US5534203A (en) * 1994-02-09 1996-07-09 Radius Engineering, Inc. Composite po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varyin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and curved center lines
FR2840537B1 (fr) * 2002-06-07 2004-07-16 Rossignol Sa Baton de ski
FR3004962B1 (fr) * 2013-04-24 2015-10-30 Hugues Albert Christian Claude Perrodeau Baton pour la pratique de la marche, marche nordique, trekking, course et franchissement de deniveles a pied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255A (en) * 1946-04-29 1956-04-10 Charles B Neptune Adjustable hand rest for crutch
KR20010037705A (ko) * 1999-10-19 2001-05-15 이대영 길이 조절이 자유로운 지팡이 겸용 목발
JP2010184107A (ja) * 2009-01-15 2010-08-26 Therapit Inc ウォーキング用の杖
CN201586173U (zh) * 2010-02-05 2010-09-22 广东凯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蛇形拐杖
WO2012072833A1 (es) * 2010-12-01 2012-06-07 Miguel Cappiello Rodriguez Muleta de codo regulable de brazo curvo y sección oval
CN202409423U (zh) * 2011-12-01 2012-09-05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人体工学拐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197A (zh) * 2019-10-29 2020-04-1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防霉可调节高度的圆竹拐杖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55926A1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2534A (zh) 手杖
US9592175B2 (en) Mobile crutch
KR100675104B1 (ko) 재활치료용 현수장치
CN204469142U (zh) 一种旅游用爬山辅助装置
US5713142A (en) Training shoes having a sole mounted elastic member
US9144275B1 (en) Shoe for canes and crutches
CN104027226B (zh) 步行动态平衡训练装置
CN107693316A (zh) 一种防摔倒助行器
CN104799511A (zh) 一种方便上下斜坡的拐杖
JP3172364U (ja)
CN201375647Y (zh) 行走康复训练器
KR101669763B1 (ko) 보행 보조 기구
CN204002522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绳梯
KR200408541Y1 (ko) 높이 조절이 용이한 목발
KR101532510B1 (ko) 워킹 스틱
CN209220849U (zh) 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及康复训练系统
CN204617274U (zh) 方便上下斜坡的拐杖
JP3238012U (ja) 自立型の登山用の杖
CN207462584U (zh) 一种新型脚扣
CN205041578U (zh) 一种骨科用的术后复健装置
CN204744862U (zh) 一种助行器
RU2799671C1 (ru) Опора для человека
CN212913788U (zh) 一种康复拐杖
JP3177937U (ja) 歩行保安器
CN215958651U (zh) 一种新型的拐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