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681A -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681A
CN105379681A CN201510671884.8A CN201510671884A CN105379681A CN 105379681 A CN105379681 A CN 105379681A CN 201510671884 A CN201510671884 A CN 201510671884A CN 105379681 A CN105379681 A CN 105379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sitic
rice
larva
parasitic wasp
chilo sp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18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明
钟海英
张珏锋
李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6718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9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9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饲养二化螟幼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饲养盒,在盒子的底部包括有滤纸,其中,在滤纸上种植有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在所述的水稻幼苗上或茭白块上放置铁纱网,在铁纱网上放置多根透明塑料吸管;所述的在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上放置多条二化螟幼虫,其中该幼虫直接来源于自然的农作物中;通过饲养,记录每根吸管中寄生蜂茧数;从而计算田间自然条件下二化螟被寄生蜂寄生的效率。该方法准确获得田间不同生境(稻田和茭白田)中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为客观评价寄生蜂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作用大小提供了重要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用于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茭白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许多稻区出现大片种植茭白,茭白田已成为与水稻田最密切相关的非稻田生境。水稻和茭白插花种植模式导致了害虫的发生为害更加复杂化,给害虫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完全变态类昆虫。是水稻、茭白生产中重要钻蛀性、杂食性害虫,严重危及我国水稻和茭白的安全生产。近年来,由于寄主植物大面积种植、品种更替、耕作制度变更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种群数量呈快速回升趋势。目前,对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赖于物理防治(性信息素、灯光诱杀)、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农田套养动物)和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提倡环保、健康和绿色食品的时代,人们更希望通过利用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高产优质。因此,发展害虫生物防治已成必然趋势,对二化螟的生物防治措施也更显迫切。二化螟生物防治的重点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尤其是二化螟寄生蜂。作为我国二化螟幼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flavipes(郑许松等,2003)、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郭慧芳等,2002)、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和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terebrans(韩永强等,2009)、螟甲腹茧蜂Chelonusmunakatae(丁楠,2012)对二化螟田间种群动态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蒋明星等,1999;Kazuoetal.,1974),人工释放寄生蜂防治水稻、茭白二化螟成为这二种作物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稻田、茭白田收集和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调查寄生蜂的自然寄生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人工释放寄生蜂或田间自然状态下利用寄生蜂来防治二化螟幼虫,都无法准确预测和估计这些寄生蜂真正的控制效果。另外,对于自然状态下,可能由于田间部分二化螟幼虫已被寄生蜂寄生,如何准确的评估自然条件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还有,当需要采取人工释放寄生蜂来防治二化螟幼虫危害的时候,对于释放寄生蜂数量和频次却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一种装置或工具来准确预测和预报自然条件下寄生蜂对二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或者根据自然的寄生效果来选择合适的释放寄生蜂数量和频次,有效的、经济的、准确地达到控制二化螟幼虫的危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二化螟幼虫寄生蜂自然状况下的寄生效果、或者根据自然的寄生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释放寄生蜂的数量和频率,达到准确预报和准确投放寄生蜂,从而精确控制二化螟幼虫的危害,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成本、快速、简便、高效监测人工释放寄生蜂和自然条件下田间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一方面,提供用于监测人工释放寄生蜂和自然条件下田间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饲养二化螟幼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饲养盒,在盒子的底部包括有滤纸,其中,在滤纸上种植有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在所述的水稻幼苗上或茭白块上放置铁纱网,在铁纱网上放置多根透明塑料吸管;所述的在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上放置多个二化螟幼虫,其中该幼虫直接来源于自然的农作物中;通过饲养,记录每根吸管中寄生蜂茧数、二化螟化蛹数和二化螟幼虫被寄生数,从而计算人工释放寄生蜂和自然条件下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在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上放置多个二化螟幼虫,其中该幼虫直接来源于田间种植的农作物中。
优选的,农作物包括水稻作物或茭白作物。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饲养盒为无色透明16L长方形塑料盒,其中长:宽:高=46.0cm:33.0cm:16.0cm。优选的,所述的透明塑料吸管的长度:直径=19.0cm:0.8cm。优选的,所述的滤纸上均匀播种有4-5厘米高的水稻幼苗。优选的,铁纱网的为16目,长:宽=21.0cm:13.0cm。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黑布和白色塑料盘,其l×w×h=31.0cm×22.7cm×4.2cm。
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用一层黑布蒙住盒盖,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即养虫盒高度的1/2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养虫架,其(l×w×h=128.5cm×50.0cm×2.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优选的,养虫架的层间加装一层厚玻璃隔板(l×w×h=128.0cm×50.0cm×1.0cm),用以放置幼虫饲养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盒基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养虫盒底活动和取食。
优选的,幼虫饲养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90%左右。
优选的,来源于水稻二化螟的幼虫的饲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将剥取的幼虫随机分成3组,每组80、80、100头幼虫不等;每个养虫盒底部铺一张滤纸,其上播种水稻,待水稻苗长到4-5厘米高后随机接入剥取的二化螟4-6龄幼虫,让其自然取食;同龄期幼虫接入同一养虫盒中;盖好养虫盒盖,用一层黑布蒙住盒盖50(盒盖上可以有带有纱布的窗口),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即养虫盒高度的1/2区域;每天在养虫盒中加入适量水以便保湿;每天观察塑料吸管中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
优选的,来源于自然田间茭白二化螟幼虫的饲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将剥取的幼虫随机分成3组,每组80、80、100头幼虫;于茭白块侧壁随机接入剥取的二化螟4-6龄幼虫让其自然取食;同龄期幼虫接入同一养虫盒中;茭白块上方放置铁纱网,在每个铁纱网上方放置多根透明塑料吸管,盖好养虫盒盖,用一层黑布蒙住盒盖,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即养虫盒高度的1/2区域;每天在养虫盒中加入适量水以便保湿;每天观察塑料吸管中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水稻二化螟或茭白二化螟幼虫寄生蜂收集的方法,其中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一个白色塑料盘,底部铺一层与盘底同等大小的黑布;(2)将揭去养虫盒盖上的黑布,掀开养虫盒盖,观察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目测定位寄生蜂茧所在位置(图4);(3)用镊子将结有寄生蜂茧的塑料吸管小心地夹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4)根据寄生蜂茧所在位置,用镊子尽量沿无蜂茧的一侧小心地将吸管夹取,放于白色塑料盘内的黑布上。(5)记录每根吸管中寄生蜂茧数、二化螟化蛹数和二化螟幼虫被寄生数,挑出二化螟蛹和被寄生后死亡的幼虫,仅保留寄生蜂茧。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田间收集的二化螟幼虫,有些被寄生蜂产卵(一个或多个卵)寄生,有些则没有。如果二化螟幼虫经过本发明的装置饲养的时候,经过发育并化蛹的,表明二化螟幼虫没有被寄生蜂寄生;如果被寄生蜂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则不能化蛹而会产生一头或多头寄生蜂,则表明被寄生了。从上面说明可以明显看出,该发明方法可以研究田间寄生蜂的发生规律,以及检测和监测田间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二化螟越冬代和以后各代虫源的采集方法:在越冬代和以后每代4-6龄幼虫发生期间,采集时,将带有幼虫的水稻植株或茭白植株带回养虫室内。将水稻植株中剥取的全部幼虫(即水稻二化螟幼虫)和茭白植株中剥取的所有幼虫(即茭白二化螟幼虫)分开单独饲养。在田间采集来的这些水稻二化螟和茭白二化螟的幼虫中,有些幼虫可能已被寄生蜂寄生,有些则可能没有被寄生蜂寄生,通过本发明的饲养方法可以准确收集到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及其寄生率信息,用于周年预测或预报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的规律和寄生蜂的发生规律。
有益效果
该发明方法可以研究田间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的规律和寄生蜂的发生规律,以及检测和监测田间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述饲养和收集二化螟幼虫寄生蜂茧的方法极为高效、简便,操作简单,节省时间。一根吸管能够容纳几十个寄生蜂茧,收集蜂茧时只要将塑料吸管用镊子夹取即可,这样准确计算寄生蜂茧的数量,另外根据试验开始时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就可以简便地计算出寄生率。(2)采用塑料吸管收集寄生蜂茧的模式,这是本研究小组提出的饲养和收集寄生蜂创新方法。一方面塑料吸管不仅模拟水稻茎杆的形态结构,而且其两端通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通风效果,因此,既能保持塑料吸管中微环境所需的湿度,又能使塑料吸管不至于过湿,导致寄生蜂幼虫和蜂茧“溺水”;另一方面,被寄生蜂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可以顺利自如地钻入“宽敞”的塑料吸管,从而有利于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在自然界,由于二化螟幼虫隐蔽取食于寄主植物茎杆、茎鞘中;被寄生的幼虫倾向于钻入隐蔽的场所,因此收集二化螟幼虫寄生蜂难度大,且具有盲目性。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室内灯光仅照射养虫盒基部,加之养虫盒盖被黑布的遮住,使塑料吸管成为了良好的隐蔽;同时,相对于寄生蜂幼虫的其它结茧场所,塑料吸管因透明而能够快速、准确定位寄生蜂茧的位置,从而减少因盲目寻蜂茧带来不必要的潜在机械损伤。上述这些因素使得寄生蜂幼虫选择在塑料吸管内壁结茧。(3)上述收集方法能够明确田间不同生境(如稻田和茭白田)中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优势种类、自然寄生率、每头二化螟幼虫寄生的寄生蜂数、二化螟幼虫的化蛹率以及蛹的雌雄性比。(4)塑料吸管非常轻便并且可以反复利用。因此,该方法不仅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收集寄生蜂茧的效率,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水稻二化螟幼虫寄生蜂茧的收集模式。
图2茭白二化螟幼虫寄生蜂茧的收集模式。
图3塑料吸管在养虫盒中的放置模式。
图4二化螟幼虫寄生蜂茧在塑料吸管中的排列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试验例1:水稻二化螟和茭白二化螟幼虫寄生率调查
试验时间: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10日
试验地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植保工程实验室。
试验虫数:水稻和茭白二化螟幼虫合计520头。
1.1二化螟虫源采集:水稻二化螟和茭白二化螟分别采自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水稻田和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茭白田的越冬代幼虫。采集时,将带有越冬幼虫的水稻植株及茭白植株带回养虫室内(这些幼虫中可能被寄生蜂寄生,也可能没有被寄生蜂寄生)。将水稻植株中剥取的全部幼虫(即水稻二化螟幼虫)和茭白植株中剥取的所有幼虫(即茭白二化螟幼虫)分开单独饲养,采用如下方法。
1.2二化螟幼虫饲养盒的结构和设计(如图1、图2):
无色透明16L长方形塑料盒40(长:宽:高=46.0cm:33.0cm:16.0cm)。
透明塑料吸管20(长度:直径=19.0cm:0.8cm),每一个盒子40根,如图1的水稻二化螟的饲养装置和图2的茭白二化螟的饲养装置。
水稻苗30、滤纸10(长:宽=23.0cm:15.0cm)、黑布。
铁纱网60(16目,长:宽=21.0cm:13.0cm)。
白色塑料盘(l×w×h=31.0cm×22.7cm×4.2cm)。
养虫架:(l×w×h=128.5cm×50.0cm×2.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层间加装一层厚玻璃隔板(l×w×h=128.0cm×50.0cm×1.0cm),用以放置幼虫饲养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盒基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养虫盒底活动和取食。
1.3饲养场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植保工程实验室的人工气候室。
1.4幼虫饲养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90%左右。
1.5.水稻二化螟幼虫的饲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剥取的幼虫随机分成3组,每组80、80、100头幼虫。每个养虫盒40底部铺一张滤纸10,其上播种水稻30,待水稻苗长到4天随机接入剥取的二化螟4-6龄幼虫,让其自然取食。同龄期幼虫接入同一养虫盒中。在稻苗上方放置一块铁纱网60,并在铁纱网上方放置40根透明塑料吸管20(长度:直径=19.0cm:0.8cm),盖好养虫盒盖50,用一层黑布蒙住盒盖,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即养虫盒高度的1/2区域)。每天在养虫盒中加入适量水以便保湿,每天观察塑料吸管中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图1,3)。
2.茭白二化螟幼虫的饲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剥取的幼虫随机分成3组,每组80、80、100头幼虫。饲养茭白二化螟的养虫盒40盖底部铺上4层纱布11,其上垫一张滤纸10;滤纸上方放置9段新鲜茭白块31。于茭白块侧壁随机接入剥取的二化螟4-6龄幼虫让其自然取食。同龄期幼虫接入同一养虫盒中。茭白块上方放置铁纱网60,在每个铁纱网上方放置40根透明塑料吸管20(长度:直径=19.0cm:0.8cm),盖好养虫盒盖,用一层黑布蒙住盒盖,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即养虫盒高度的1/2区域)。每天在养虫盒中加入适量水以便保湿,每天观察塑料吸管中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图2,3)。
3.水稻二化螟和茭白二化螟幼虫寄生蜂收集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一个白色塑料盘,底部铺一层与盘底同等大小的黑布。
(2)将揭去养虫盒盖上的黑布,掀开养虫盒盖,观察寄生蜂幼虫啮出寄主体外结茧情况,目测定位寄生蜂茧70所在位置(图4)。
(3)用镊子将结有寄生蜂茧的塑料吸管20小心地夹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
(4)根据蜂茧所在位置,用镊子尽量沿无蜂茧的一侧小心地将吸管夹取,放于白色塑料盘内的黑布上。
(5)记录每根吸管中寄生蜂茧数、二化螟化蛹数和二化螟幼虫被寄生数,挑出二化螟蛹和被寄生后死亡的幼虫,仅保留寄生蜂茧。
(6)根据田间寄生蜂的释放需要及释放时间,暂将寄生蜂茧放置在铺有潮湿纱布的干净养虫盒中,盖上具透气口的盒盖,放置在4℃冰箱保存。
试验结果:
因为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产卵寄生后,经过发育体内寄生蜂幼虫啮出体外化茧,每头幼虫所寄生的寄生蜂的数量差异大,少的几头,多的几十头。根据每个养虫盒中放入的二化螟幼虫数、所有塑料吸管中二化螟幼虫被寄生数、二化螟化蛹数和寄生蜂茧数,来计算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和每头二化螟幼虫的平均寄生蜂数量。
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水稻田的水稻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寄生率为25.00%-28.00%,平均为26.5%;每头二化螟幼虫平均羽化出寄生蜂数为21.32±10.37。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茭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寄生率为6.25%-8.75%,平均为7.5%;每头二化螟幼虫平均羽化出寄生蜂数为25.16±10.74(表1)。说明虽然茭白田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比水稻田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低,但茭白田二化螟幼虫每头羽化出的寄生蜂数则明显多于水稻田二化螟幼虫。
表1本专利的水稻和茭白二化螟幼虫寄生蜂收集及寄生率的调查结果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注:①寄生的幼虫数=试验幼虫数-幼虫化蛹数-幼虫自然死亡数;
②寄生率(%)=寄生的幼虫数/试验的幼虫数×100;
③每头幼虫所寄生的寄生蜂数(头)=寄生蜂茧数/寄生的幼虫数。
④试验的幼虫数、寄生的幼虫数、每头幼虫寄生的寄生蜂数的单位均为(头)。另外,水稻三个处理的每头幼虫寄生的寄生蜂数平均为21.3±10.4;茭白三个处理的每头幼虫寄生的寄生蜂数平均为25.2±10.7。
此方法收集还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收集方法明确了田间不同生境(稻田和茭白田)中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主要种类、寄生率、平均每头二化螟幼虫羽化出的寄生蜂数。这是客观评价寄生蜂对二化螟的控制作用大小的重要依据。通过进一步剖析生境间的差异,找出寄生蜂发生动态的关键因子,为因地制宜地制定与优化水稻害虫综合防治(IPM)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由于同一时期的不同生境或不同时期的同一生境内,二化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蜂种类、寄生率均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该差异可作为分析翌年二化螟幼虫有效发生基数、探讨寄生蜂初始种群来源及进一步制定相应措施的依据。今后可以利用该方法进一步室外调查不同生境、不同时期二化螟幼虫的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其寄生率,为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3)可以方便确定二化螟幼虫的化蛹率、蛹的雌雄性比,以利于后续二化螟成虫交配、产卵。
(4)收集寄生蜂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非常简单,而且塑料吸管轻便、可重复利用,操作十分方便。
(5)由于塑料吸管本身透明,在收集寄生蜂茧之前能够准确定位蜂茧所在位置,从而避免因盲目剥找蜂茧造成对蜂茧的潜在人为机械损伤。

Claims (7)

1.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饲养二化螟幼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饲养盒,在盒子的底部包括有滤纸,其中,在滤纸上种植有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在所述的水稻幼苗上或茭白块上放置铁纱网,在铁纱网上放置多根透明塑料吸管;所述的在水稻幼苗或者放置有新鲜茭白块上放置多条二化螟幼虫,其中,该幼虫直接来源于田间种植的农作物中;通过饲养,记录每根吸管中寄生蜂茧数、二化螟化蛹数和二化螟幼虫被寄生数,从而计算田间自然条件下二化螟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自然农作物为水稻作物或茭白作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饲养盒为无色透明16L长方形塑料盒,其中长:宽:高=46.0cm:33.0cm:16.0cm;所述的透明塑料吸管的长度:直径=19.0cm:0.8cm;铁纱网的为16目,长:宽=21.0cm:1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蒙住盒盖的一层黑布,同时用黑布遮住养虫盒上部1/2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养虫架,其(l×w×h=128.5cm×50.0cm×2.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幼虫饲养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90%左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二化螟越冬代和以后各代虫源的采集方法:在越冬代和以后每代4-6龄幼虫发生期间,采集将带有幼虫的水稻植株或茭白植株带回养虫室内;将水稻植株中剥取的全部幼虫和茭白植株中剥取的所有幼虫分开单独饲养。
CN201510671884.8A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Pending CN105379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884.8A CN105379681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884.8A CN105379681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681A true CN105379681A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12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1884.8A Pending CN105379681A (zh) 2015-10-18 2015-10-18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96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2435A (zh) * 2018-06-08 2018-09-14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寄生蜂寄生能力的装置及寄生能力评价方法
CN113796356A (zh) * 2021-09-06 2021-12-17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种亮腹釉小蜂成虫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5509A (en) * 1975-05-02 1976-06-29 Barber Theodore C Leaf cutter bee larvae extracting device
JPS57125664A (en) * 1981-01-28 1982-08-05 Koujiyundo Kagaku Kenkyusho:Kk Bee product and coll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57805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复旦大学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203897070U (zh) * 2014-05-30 2014-10-29 贵州大学 一种室内斜纹夜蛾幼虫饲养装置
CN104604814A (zh) * 2015-02-17 2015-05-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5509A (en) * 1975-05-02 1976-06-29 Barber Theodore C Leaf cutter bee larvae extracting device
JPS57125664A (en) * 1981-01-28 1982-08-05 Koujiyundo Kagaku Kenkyusho:Kk Bee product and coll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57805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复旦大学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203897070U (zh) * 2014-05-30 2014-10-29 贵州大学 一种室内斜纹夜蛾幼虫饲养装置
CN104604814A (zh) * 2015-02-17 2015-05-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雷妍圆: "《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月刊)》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2435A (zh) * 2018-06-08 2018-09-14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寄生蜂寄生能力的装置及寄生能力评价方法
CN113796356A (zh) * 2021-09-06 2021-12-17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种亮腹釉小蜂成虫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CN113796356B (zh) * 2021-09-06 2023-03-14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种亮腹釉小蜂成虫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814B (zh)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2125002B (zh)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1653096A (zh) 铁皮石斛组培繁育及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2578051A (zh)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3109781B (zh) 一种台湾甲腹茧蜂人工繁育方法
KR101077203B1 (ko) 소규모작물에서의 친환경적인 수분방법
WO2015003545A1 (zh) 虫草寄主昆虫人工扩繁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2870742A (zh)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3155906A (zh)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CN102640733B (zh) 一种调控烟蚜茧蜂滞育的方法
CN105265393A (zh) 一种收集和饲养田间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方法
CN103141443B (zh) 一种调控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方法
CN103004704A (zh) 利用大麦虫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方法
CN105165734A (zh)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CN205180115U (zh) 一种收集和饲养田间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装置
CN112042598B (zh) 一种饲养异色瓢虫的成套方法
CN103503836A (zh)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CN104012476A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灰飞虱的方法
CN107581159A (zh) 一种花布灯蛾天敌悬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355261A (zh) 麻竖毛天牛幼虫作为寄主在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中的应用
CN107980729A (zh) 一种室内繁育粉蚧及班氏跳小蜂的方法
CN105393986B (zh)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5165726B (zh) 一种利用扦插植物立体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4904531B (zh) 一种以蚕豆苗与苜蓿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CN105379681A (zh)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