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814A -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814A
CN104604814A CN201510086108.1A CN201510086108A CN104604814A CN 104604814 A CN104604814 A CN 104604814A CN 201510086108 A CN201510086108 A CN 201510086108A CN 104604814 A CN104604814 A CN 104604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upa
larva
vial
preserva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61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814B (zh
Inventor
陈建明
钟海英
张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0861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4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4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饲养茭白二化螟和水稻二化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中第二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1层保鲜膜、1块毛巾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或者,第二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垫一张浸湿的滤纸;滤纸上播种已催芽的水稻种子,在水稻苗长至4-5cm时,再在水稻苗上方依次放置1层保鲜膜、1块毛巾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利用该装置可以让二化螟集中在一个地方化蛹,从而提高的收集蛹的效率,极大减少了蛹的死亡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用于室内连续饲养二化螟收集蛹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完全变态类昆虫。幼虫口器为咀嚼式,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水稻、茭白、玉米、甘蔗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草、稻桩、春花植物、茭白遗株及杂草中越冬,翌年春天适宜温湿度时化蛹。
近年来,由于寄主植物的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更替、耕作制度变更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种群数量近年来呈回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素有“南螟北蝗”之称,对我国水稻、茭白等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害虫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水稻、茭白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均展开对二化螟抗药性监测、二化螟防治药剂筛选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二化螟幼虫的发育进度(虫态、龄期、个体大小、健康状况、敏感性等)尽可能一致。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保证药剂生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饲养。
有关二化螟的饲养涉及4篇文献:其一,昆虫知识,2003,40(5):70–73页,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孟凤霞、吴孔明、高希武,提到在茭白上加吸水纸供老熟幼虫化蛹。其二,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37–7838页,二化螟的采集与室内饲养方法,郑福山、强承魁、董红霞、沈媛,提到在靠近养虫瓶口茭白端放具折痕滤纸供老熟幼虫化蛹。其三,中国水稻科学,2013,27(5):535–538页,利用半人工饲料大规模简便化饲养二化螟,胡阳、郑永利、曹国连、傅强,提到采用瓦楞纸制作“化蛹圈”供老熟幼虫化蛹:将瓦楞纸裁成2cm宽的长条,卷成大小适合纸圈,用大头针固定成圆形,置于幼虫饲养盒上部;选取瓦楞纸时,需注意孔洞大小与二化螟高龄幼虫相当,且制作时尽可能保持孔洞不受挤压。其四,昆虫知识,2010,47(4):736–739页,二化螟成虫雄性先羽化现象,肖丹凤、胡阳,提到置入“化蛹圈”供老熟幼虫化蛹,5天后取出旧纸圈换入新纸圈,将带有蛹的纸圈沿孔径撕开取出蛹。
但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二化螟室内人工饲养工作繁冗复杂、饲养难度较大,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寄主植物(如茭白、稻苗)容易腐烂变质或发霉,导致幼虫容易营养不良、感染病菌而死亡,因此,幼虫死亡率高;加上饲养小环境湿度大,以及幼虫咬伤蛹,导致蛹死亡率高,有效蛹数量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成虫的羽化,为下一代的饲养带来困难。另外,传统的饲养过程中找蛹、剥蛹费工费时。因此,亟需解决二化螟幼虫化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行大规模继代饲养。
发明内容
传统技术虽然能提供化蛹场所,但未涉及化蛹率、有效蛹等衡量关键技术指标的试验数据,而且“吸水纸”、“具折痕滤纸”及“化蛹圈”等材料均为纸质,在养虫瓶中因靠近茭白和水稻苗而容易潮湿乃至腐烂,蛹容易“溺水”死亡;同时烂纸中的蛹不好剥取,容易导致蛹的损伤;瓦楞纸的孔洞因养虫瓶中湿度的增大而容易变形,严重影响高龄化蛹;再者,纸质化蛹场所的挤压及变形容易导致畸形蛹的产生。因此,上述这些方法在实际饲养中收集到的有效蛹数量很少,且蛹的羽化率也很低,无法保证规模化继代饲养。
为解决二化螟化蛹及收集蛹的规模化、简便化问题,我们发明出一个利用保鲜膜和毛巾块快速、简便、高效收集二化螟蛹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在过去5个月间我们实验室已经成功地实现继代规模化饲养大量二化螟,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二化螟的化蛹率和人工收集蛹的效率。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缺点,提供一种快速、简便、高效收集茭白二化螟蛹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饲养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
向第一装置中茭白上接入二化螟蚁螟(1龄幼虫)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当饲养7天后,茭白块出现浸渍状,幼虫开始向养虫瓶壁爬行时,及时更换新鲜茭白块,并让每瓶放50-60头幼虫;
待幼虫发育到老熟阶段时,挑取6龄幼虫放入第二饲养装置中的茭白上,该第二饲养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1层保鲜膜、1块毛巾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黑布,放置在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其中在第二饲养装置中的每个玻璃瓶放幼虫29-66头。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简便、高效收集水稻二化螟蛹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饲养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一张滤纸,其上播种水稻,待水稻苗长到4-5cm左右,接入二化螟蚁螟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每天在玻璃瓶中加入2-3ml的水;
饲喂7天左右,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幼虫开始向瓶壁爬行时,及时将幼虫用毛笔挑出,转移到播有新鲜稻苗的玻璃瓶中继续饲养,每瓶放50-60头幼虫,饲养中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后,及时更换新鲜稻苗;
待二化螟幼虫进入老熟阶段,挑取6龄幼虫放入9个第二饲养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饲养装置包括:每个装置中种有新稻苗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23-31头;将保鲜膜放置于新鲜水稻苗上方,然后在保鲜膜上方放置一毛巾块;玻璃瓶口盖一层黑布,用橡皮圈扎紧,置于养虫架上让其化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饲养茭白二化螟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饲养二化螟幼虫的第一装置和饲养二化螟并让二化螟幼虫化蛹的第二装置,其中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第二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有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1层保鲜膜、1块毛巾块;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饲养水稻二化螟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饲养二化螟幼虫的第一装置和饲养二化螟并让二化螟幼虫化蛹的第二装置,其中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一张滤纸,其上播种有4-5cm高的水稻苗;所述的第二装置包括:每个装置中有4-5cm高的水稻苗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23-31头;保鲜膜放置于新鲜水稻苗上方,然后在保鲜膜上方放置一毛巾块;玻璃瓶口盖一层黑布,用橡皮圈扎紧。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装置中包括二化螟蚁螟200头。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装置包括二化螟幼虫23-66头。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玻璃瓶的底部外直径:顶部外直径:高度=8.0cm:7.0cm:10.5cm。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黑布块的面积为13.0cm2、橡皮圈、茭白肉质茎或水稻苗、滤纸的直径为9.0cm、保鲜膜的棉结为8.0cm2)、干的纯棉毛巾块,面积为6.0cm2、纱布。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养虫架为l×w×h=130cm×50.0cm×30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0c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其中在层间加装一层l×w×h=128.0cm×50.0cm×1.0cm的厚玻璃隔板,用以放置幼虫玻璃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瓶基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瓶底活动和取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饲养方法还包括设置如下环境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用定时器控制),相对湿度90%左右。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饲养方法还包括收集二化螟蛹收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l×w×h=31.0cm×22.7cm×4.2cm的白色塑料盘内垫一层柔软的餐巾纸;去掉扎于玻璃瓶口的橡皮圈,揭开黑布,徒手小心地把毛巾块连同保鲜膜一起取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2)将保鲜膜正面朝上,观察化蛹情况,定位蛹所在的位置;(3)由于有些蛹位于毛巾块和保鲜膜中央,有的蛹则在外缘;因此根据蛹所在位置不同,尽量沿毛巾块和保鲜膜无蛹的一侧小心、逐渐撕开,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分离;(4)将载有蛹的毛巾块提起约4.5~7.5cm高并向两侧倒卷,使蛹落于柔软的餐巾纸上;收集的所有蛹放入培养皿中,放湿棉球保湿,待羽化。
概括起来讲,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大体如下步骤:
饲养二化螟幼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茭白二化螟的饲养:饲养茭白二化螟的玻璃瓶底部铺上4层纱布,其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放置新鲜茭白块(3段),接入二化螟蚁螟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当饲养7天左右,茭白块出现浸渍状,幼虫开始向养虫瓶壁爬行时,及时更换新鲜茭白块。待幼虫发育到老熟阶段时,挑取6龄幼虫放入12个依次垫置有纱布、滤纸、茭白块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29-66头。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保鲜膜(1层)、毛巾块(1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放置在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图1)。
(2)水稻二化螟饲养:玻璃瓶底部铺一张滤纸,其上播种水稻,待水稻苗长到4-5cm高,接入二化螟蚁螟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每天在玻璃瓶中加入2-3ml的水。饲喂7天左右,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幼虫开始向瓶壁爬行时,及时将幼虫用毛笔挑出,转移到种有新稻苗的玻璃瓶中,用4-5cm高的稻苗饲喂幼虫。待二化螟幼虫进入老熟阶段,挑取6龄幼虫放入9个种有新稻苗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23-31头。将保鲜膜放置于新鲜水稻苗上方,然后在保鲜膜上方放置一毛巾块。玻璃瓶口盖一层黑布,用橡皮圈扎紧,置于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图2)。
二化螟蛹收集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白色塑料盘(l×w×h=31.0cm×22.7cm×4.2cm)内垫一层柔软的餐巾纸;去掉扎于玻璃瓶口的橡皮圈,揭开黑布,徒手小心地把毛巾块连同保鲜膜一起取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2)将保鲜膜正面朝上,观察化蛹情况,定位蛹所在的位置。(3)由于有些蛹位于毛巾块和保鲜膜中央,有的蛹则在外缘。因此根据蛹所在位置不同,尽量沿毛巾块和保鲜膜无蛹的一侧小心、逐渐撕开,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分离。(4)将载有蛹的毛巾块提起约4.5~7.5cm高并向两侧倒卷,使蛹落于柔软的餐巾纸上。收集的所有蛹放入培养皿中,放湿棉球保湿,待羽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上述诱集二化螟化蛹的方法极为高效、简便,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而且可以重复利用;6.0cm2的面积一次能够容纳13个甚至更多的蛹,取蛹时只要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揭开即可。(2)毛巾块和保鲜膜的上述放置模式,一方面既能保持玻璃瓶中微环境所需的湿度,又能使毛巾不至于过湿导致蛹“溺水”;另一方面,二化螟老熟幼虫可以顺利自如地钻入保鲜膜和毛巾之间进行吐丝、结茧并化蛹。在自然条件下,二化螟在寄主植物茎杆、茎鞘中化蛹,该化蛹场所隐蔽,具有适宜的湿度、良好的透气性和规则的纹理。然而,在室内条件下,因水稻苗茎杆很细,6幼虫无法蛀入进行化蛹;在茭白二化螟的养虫瓶中,因幼虫的取食和茭白块的自然腐烂,致使幼虫更加倾向于寻找其他更为安全、湿度适宜、隐蔽的化蛹场所。由于温、湿度是影响幼虫化蛹进度的主要因素,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毛巾块因保鲜膜的隔离,避免了过湿;室内灯光仅照射玻璃瓶基部,加之瓶口黑布的遮盖,使毛巾块成为了良好的隐蔽处;同时,相对于纸质化蛹圈,毛巾块更为柔软,毛圈长、柔软、蓬松,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并且透气性好,再加上均匀的线条和较宽的纹路。上述这些因素使得二化螟大多数高龄幼虫选择在毛巾块和保鲜膜的贴合面处化蛹。(3)收集蛹的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程度大大降低,避免了因盲目找蛹造成的潜在伤害。(4)毛巾块便于清洗且可以反复利用;同时,保鲜膜也可重复利用。因此,该方法不仅能节省材料,而且大大提高了收集蛹的效率,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茭白为原料饲养二化螟的饲养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采用水稻苗为原料饲养二化螟的饲养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橡皮圈;11黑布;12保鲜膜;13毛巾;14稻苗;18茭白块;15滤纸;20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试验例1:采用茭白饲养二化螟幼虫以及提供化蛹场的试验
试验时间: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
试验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植保工程实验室。
试验虫数:2500头。
饲养幼虫及蛹收集方法:采用实施下述方法。
(1)茭白二化螟的饲养:饲养茭白二化螟的玻璃瓶(放置在养虫架上)底部铺上4层纱布,其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放置新鲜茭白块(3段),接入二化螟蚁螟(1龄幼虫)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如图1中,但是不含有保鲜膜、毛巾块),这样为幼虫提供发育的场所。
(2)当饲养7天左右,茭白块出现浸渍状,幼虫开始向养虫瓶壁爬行时,及时更换新鲜茭白块,并让每瓶放50-60头幼虫左右,让其自然生长发育。
(3)待幼虫发育到老熟时,挑取6龄幼虫放入12个依次垫置有纱布、滤纸、茭白块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头数如表1-1中所述;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保鲜膜(1层)、干毛巾块(1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放置在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图1)。
(4)养虫架为l×w×h=130cm×50.0cm×30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0c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其中在层间加装一层l×w×h=128.0cm×50.0cm×1.0cm的厚玻璃隔板,用以放置幼虫玻璃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瓶基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瓶底活动和取食。
(5)上述饲养方法还包括设置如下环境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用定时器控制),相对湿度90%左右。
(6)二化螟蛹收集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白色塑料盘(l×w×h=31.0cm×22.7cm×4.2cm)内垫一层柔软的餐巾纸;去掉扎于玻璃瓶口的橡皮圈,揭开黑布,徒手小心地把毛巾块连同保鲜膜一起取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2)将保鲜膜正面朝上,观察化蛹情况,定位蛹所在的位置。(3)由于有些蛹位于毛巾块和保鲜膜中央,有的蛹则在外缘。因此根据蛹所在位置不同,尽量沿毛巾块和保鲜膜无蛹的一侧小心、逐渐撕开,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分离。(4)将载有蛹的毛巾块提起约4.5~7.5cm高并向两侧倒卷,使蛹落于柔软的餐巾纸上。
(7)收集的所有蛹放入培养皿中,放湿棉球保湿,待羽化。
试验例2:水稻二化螟幼虫化蛹场所及化蛹率的试验
试验时间: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
试验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植保工程实验室。
试验虫数:2000头。
饲养幼虫及蛹收集方法:采用实施下述方法。
(1)利用水稻苗饲养二化螟:饲养水稻二化螟的玻璃瓶(养虫架上)底部铺上一张浸湿的滤纸;其上播种已催芽的水稻种子(60-70粒),待水稻苗长到4-5cm时,接入二化螟蚁螟(1龄幼虫)200头左右让其自然取食(图2中,但是不含有保鲜膜、毛巾块)。
(2)每天在玻璃瓶(养虫架上)中加入2-3ml水,当饲养7天左右,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幼虫开始向瓶壁爬行时,及时将幼虫用毛笔挑出,转移到播有新稻苗的玻璃瓶中,每瓶放50-60头幼虫(图2中,但是不含有保鲜膜、毛巾块)。
(3)待幼虫发育到6龄老熟时,挑取6龄幼虫放入9个水稻苗已长至4-5cm高的玻璃瓶中,每个瓶中放幼虫头数如表2-1中所述;在水稻苗上方依次放置保鲜膜(1层)、干毛巾块(1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黑布,放置在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图2)。(4)养虫架为l×w×h=130cm×50.0cm×30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0c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其中在层间加装一层l×w×h=128.0cm×50.0cm×1.0cm的厚玻璃隔板,用以放置幼虫玻璃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瓶基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瓶底活动和取食。
(5)上述饲养方法还包括设置如下环境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用定时器控制),相对湿度90%左右。
(6)二化螟蛹收集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白色塑料盘(l×w×h=31.0cm×22.7cm×4.2cm)内垫一层柔软的餐巾纸;去掉扎于玻璃瓶口的橡皮圈,揭开黑布,徒手小心地把毛巾块连同保鲜膜一起取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2)将保鲜膜正面朝上,观察化蛹情况,定位蛹所在的位置。(3)由于有些蛹位于毛巾块和保鲜膜中央,有的蛹则在外缘。因此根据蛹所在位置不同,尽量沿毛巾块和保鲜膜无蛹的一侧小心、逐渐撕开,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分离。(4)将载有蛹的毛巾块提起约4.5~7.5cm高并向两侧倒卷,使蛹落于柔软的餐巾纸上。
(7)收集的所有蛹放入培养皿中,放湿棉球保湿,待羽化。
实验例1--2的试验结果和分析:
利用本方法收集的茭白二化螟和水稻二化螟的蛹,绝大多数在毛巾块上化蛹,其中茭白二化螟在毛巾块上的化蛹数占所化蛹总数的63.89%~78.43%,平均为73.73%(表1-1);三种对照方法(传统的方法)在吸水纸、具折痕滤纸、化蛹圈的化蛹率分别为45.83%、38.1%、39.13%(表1-2)。水稻二化螟在毛巾块上的化蛹数占所化蛹总数的86.67%~100%,平均96.35%(表2-1);三种对照方法在吸水纸、具折痕滤纸、化蛹圈的化蛹率分别为69.23%、66.67%和63.63%(表2-2)。这说明,本发明所用的毛巾块收集蛹方法高效实用,而且相比传统技术而言,让蛹都集中在一个场所,有利于化蛹,而且更有利于后期蛹的收集和统一饲养,大大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工厂化生产二化螟。
表1--1、本专利的茭白二化螟幼虫化蛹场所及化蛹率的试验结果
表1--2、对照方法的茭白二化螟幼虫化蛹场所及化蛹率的试验结果
注:纸质化蛹场所:指吸水纸、滤纸或化蛹圈。
表2--1、本专利的水稻二化螟幼虫化蛹场所及化蛹率的试验结果
表2--2、对照方法的水稻二化螟幼虫化蛹场所及化蛹率的试验结果
注:纸质化蛹场所:指吸水纸、滤纸或化蛹圈。
表3--1、本专利的二化螟蛹死亡率和成虫羽化率的试验结果
表3--2、对照方法的二化螟蛹死亡率和成虫羽化率的试验结果
蛹收集法 蛹数 死蛹数 蛹死亡率 羽化成虫数 羽化率
(头) (头) (%) (头) (%)
吸水纸 24 5 20.83 19 79.17
具折痕滤纸 21 5 23.81 16 76.19
化蛹圈 23 6 26.07 17 73.91
还有,本发明所收集的茭白二化螟和水稻二化螟蛹的死亡率低、成虫羽化率高(表3-1);对照蛹的死亡率较高,成虫羽化率也低于本发(表3-2)。此方法达到了规模化继代饲养、周年供应二化螟标准虫源的目的。
此方法收集有以下优点:(1)高效:二化螟老熟幼虫在有限的空间里化蛹,减少了寻找蛹所耗费的大量时间;(2)简便:收集蛹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非常简单,而且保鲜膜和毛巾块均可重复利用,操作十分方便;(3)损伤小:由于保鲜膜透明,在收集蛹之前能够准确定位蛹所在位置,从而避免因盲目剥蛹、找蛹造成对蛹的人为机械损伤。试验还表明,本发明从预蛹到化蛹提供了干净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病菌的感染频率,达到了实用化要求。

Claims (6)

1.一种饲养二化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饲养二化螟幼虫的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在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
向第一装置中的茭白上接入二化螟蚁螟200头,让其自然取食,当饲养7天后,茭白块出现浸渍状,幼虫开始向养虫瓶壁爬行时,及时更换新鲜茭白块,并让第一装置中的幼虫数量控制在50-60头幼虫;
提供饲养二化螟并让其化蛹的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4层纱布,在纱布上垫一张滤纸;滤纸上方呈“三角形”的放置3段新鲜茭白块,在茭白块上方依次放置1层保鲜膜、1块干毛巾块;之后,用黑布盖住玻璃瓶口,并且用橡皮圈扎紧黑布,放置在养虫架上让其化蛹;其中待所述幼虫发育到老熟阶段时,挑取29-66头6龄幼虫放入第二饲养装置中的茭白上。
2.一种饲养二化螟蛹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饲养二化螟幼虫的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无色透明的500ml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铺有一张滤纸,其上播种水稻,待水稻苗长到4-5cm,在水稻苗接入二化螟蚁螟200头,让其自然取食;每天在玻璃瓶中加入2-3ml水;
饲喂7天左右,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幼虫开始向瓶壁爬行时,及时将幼虫用毛笔挑出,转移到播有新稻苗的第一装置的玻璃瓶中继续饲养,并让每瓶放50-60头幼虫,饲养中发现稻苗开始变黄后,及时更换新鲜稻苗;
待二化螟幼虫进入老熟阶段,挑取23-31头6龄幼虫放入第二饲养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饲养装置包括:种有水稻苗的玻璃瓶中,将保鲜膜放置于新鲜水稻苗上方,然后在保鲜膜上方放置一毛巾块;玻璃瓶口盖一层黑布,用橡皮圈扎紧黑布,置于养虫架上让其化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玻璃瓶的底部外直径:顶部外直径:高度=8.0cm:7.0cm:1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养虫架为l×w×h=130cm×50.0cm×300cm,分为3层,层间距为100cm,每层底板上并列装3盏40瓦的日光灯管,接入定时器控制开灯关灯,其中在层间加装一层l×w×h=128.0cm×50.0cm×1.0cm的厚玻璃隔板,用以放置幼虫玻璃瓶;使日光仅照射养虫瓶底部;由于幼虫具有趋光性,灯光透过玻璃隔板吸引幼虫往瓶底活动和取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设置如下环境条件:室内以空调控制温度为28±1℃,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90%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该饲养方法还包括收集二化螟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l×w×h=31.0cm×22.7cm×4.2cm的白色塑料盘内垫一层柔软的餐巾纸;去掉扎于玻璃瓶口的橡皮圈,揭开黑布,徒手小心地把毛巾块连同保鲜膜一起取出,放于白色塑料盘内;(2)将保鲜膜正面朝上,观察化蛹情况,定位蛹所在的位置;(3)由于有些蛹位于毛巾块和保鲜膜中央,有的蛹则在外缘;因此根据蛹所在位置不同,尽量沿毛巾块和保鲜膜无蛹的一侧小心、逐渐撕开,使保鲜膜和毛巾块的贴合面分离;(4)将载有蛹的毛巾块提起约4.5~7.5cm高并向两侧倒卷,使蛹落于柔软的餐巾纸上;收集的所有蛹放入培养皿中,放湿棉球保湿,待羽化。
CN201510086108.1A 2015-02-17 2015-02-17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Active CN104604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6108.1A CN104604814B (zh) 2015-02-17 2015-02-17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6108.1A CN104604814B (zh) 2015-02-17 2015-02-17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814A true CN104604814A (zh) 2015-05-13
CN104604814B CN104604814B (zh) 2017-01-25

Family

ID=5313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6108.1A Active CN104604814B (zh) 2015-02-17 2015-02-17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481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9681A (zh) * 2015-10-18 2016-03-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CN105379683A (zh) * 2015-11-13 2016-03-0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
CN105393986A (zh) * 2015-10-18 2016-03-1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6070072A (zh) * 2016-06-17 2016-11-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稻纵卷叶螟化蛹效率的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006431A (zh) * 2017-03-29 2017-08-04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303036A (zh) * 2018-11-30 2019-02-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二点螟人工室内饲养方法
CN110604102A (zh) * 2019-11-05 2019-12-2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二化螟标准化饲养与管理方法
CN110892882A (zh) * 2019-11-08 2020-03-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二化螟幼虫存活率的食料更换装置及方法
CN111418555A (zh) * 2020-03-27 2020-07-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
CN114145269A (zh) * 2021-12-07 2022-03-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二化螟室内稻苗精准规模化饲养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81574B1 (ko) * 2008-10-16 2009-02-02 전라북도 무주군 반딧불이의 대량 사육 방법
CN101642079A (zh) * 2009-08-27 2010-02-1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螟的分级饲养方法及其成虫饲养装置
CN101796939A (zh) * 2010-02-25 2010-08-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稻纵卷叶螟产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9188A (zh) * 2011-11-16 2012-06-20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莲草直胸跳甲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
CN10257805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复旦大学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4322461A (zh) * 2014-11-15 2015-02-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大螟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81574B1 (ko) * 2008-10-16 2009-02-02 전라북도 무주군 반딧불이의 대량 사육 방법
CN101642079A (zh) * 2009-08-27 2010-02-1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螟的分级饲养方法及其成虫饲养装置
CN101796939A (zh) * 2010-02-25 2010-08-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稻纵卷叶螟产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9188A (zh) * 2011-11-16 2012-06-20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莲草直胸跳甲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
CN10257805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复旦大学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4322461A (zh) * 2014-11-15 2015-02-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大螟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凤霞 等: "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 *
雷妍圆: "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986A (zh) * 2015-10-18 2016-03-1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5379681A (zh) * 2015-10-18 2016-03-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
CN105393986B (zh) * 2015-10-18 2019-07-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5379683B (zh) * 2015-11-13 2019-07-0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
CN105379683A (zh) * 2015-11-13 2016-03-0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麦蛾人工饲养方法
CN106070072A (zh) * 2016-06-17 2016-11-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稻纵卷叶螟化蛹效率的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006431A (zh) * 2017-03-29 2017-08-04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303036A (zh) * 2018-11-30 2019-02-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二点螟人工室内饲养方法
CN110604102A (zh) * 2019-11-05 2019-12-2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二化螟标准化饲养与管理方法
CN110892882A (zh) * 2019-11-08 2020-03-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二化螟幼虫存活率的食料更换装置及方法
CN110892882B (zh) * 2019-11-08 2024-02-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二化螟幼虫存活率的食料更换装置及方法
CN111418555A (zh) * 2020-03-27 2020-07-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
CN111418555B (zh) * 2020-03-27 2022-01-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
CN114145269A (zh) * 2021-12-07 2022-03-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二化螟室内稻苗精准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14145269B (zh) * 2021-12-07 2023-02-0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二化螟室内稻苗精准规模化饲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814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814B (zh)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1569297B (zh) 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和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3478117B (zh) 一种异色瓢虫防治烟蚜的扩散繁殖释放方法
CN102578051A (zh) 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的方法
CN102125002A (zh)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3141443B (zh) 一种调控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方法
CN103782969A (zh) 一种室内繁殖暗黑赤眼蜂的方法及米蛾饲养饲料
CN103004704A (zh) 利用大麦虫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方法
CN110367205A (zh) 一种利用豌豆修尾蚜饲养丽草蛉的方法
CN102524193A (zh) 斑潜蝇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211932154U (zh) 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饲养装置
CN106879557A (zh) 一种用于饲养中黑盲蝽的方法
CN110036984B (zh) 一种低成本规模饲养蝙蝠蛾的方法
CN105265393A (zh) 一种收集和饲养田间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方法
CN205180115U (zh) 一种收集和饲养田间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装置
CN108012995A (zh)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05360078A (zh) 一种蔗根土天牛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CN107581159A (zh) 一种花布灯蛾天敌悬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3519468A (zh) 一种黄曲条跳甲室内世代饲养的方法
CN204599047U (zh) 一种高效饲养二化螟的装置
WO2015003546A1 (zh) 一种人工繁育虫草寄主昆虫的种性复壮培养方法
CN105393986B (zh)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3125451A (zh)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CN101513176B (zh) 黄曲条跳甲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