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天敌昆虫人工饲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及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领域的应用,特别是1997年商业化种植Bt抗虫棉,害虫种类和为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红铃虫和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但导致棉田害虫地位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使过去已有效控制的棉花次要害虫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剧增,上升为棉田的优势害虫,并且随着种群生态叠加效益衍生成为区域性多作物系统下呈现进一步蔓延和区域性灾变的趋势发展。盲椿象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成虫和若虫阶段均能刺吸为害,主要取食棉花的幼嫩部分和繁殖器官,为害棉苗时,可造成棉苗生长点变黑焦枯,不再发生新芽形成“无头苗”、“破头疯”;为害嫩叶后,被害小孔随叶片生长变成不规则的孔洞,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为害幼蕾时,可造成幼蕾脱落;花受害严重时可使花变黑,只剩下黑色的花药或仅剩柱头;幼铃遭害后常密布黑点,当黑点达铃面积1/5时,幼铃即行脱落或变黑僵死,不能正常吐絮。研究发现,在1994年〜1998年间,棉田盲椿象的发生面积一般在0.2万〜1.2万公顷,发生程度仅为I〜2级;从1999年开始逐年加重,年度发生面积0.67〜3.6万公顷,发生程度2〜3级;2003年大发生,发生面积高达8.58万公顷,发生程度4〜5级;2004年发生面积扩大至9.89万公顷,发生程度5级,防治后仍损失棉花1721吨。此外,盲椿象还可为害枣、葡萄、樱桃、苹果等多种作物。
[0003] 红颈常室苗蜂(Peristenus spretus)是我国分类学家最先在1997年在广西田林寄生蜂采集时,首次报道,此后一直未有相关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报道。红颈常室茧蜂是一种严格的内寄生蜂,雌蜂将卵 产在盲椿象低龄若虫体内,茧蜂孵化后一直生活在盲椿象若虫体内,依靠吸取盲椿象若虫的营养来完成个体发育,随着盲椿象若虫的生长而生长。当茧蜂发育到高龄幼虫时,会咬破盲椿象若虫体壁,钻出寄主,掉落至土壤,再钻入土壤中吐丝结茧化蛹,在土壤中完成蛹期的发育。而寄主盲椿象会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以及体壁破裂而死亡,无法发育到成虫,这样大量减少了下一代盲椿象的种群数量,达到减轻盲椿象对棉花的为害。茧蜂完成蛹期发育后,最后成虫再从蛹中羽化而出,爬出地表。初羽化的成虫即可进行交配和寻找寄主产卵,以此完成世代。每头雌蜂在寄主上约可以产卵100〜600粒卵,极大地降低了下一代盲椿象种群数量,是控制盲椿象发生为害的理想天敌之一。申请人及其所在课题组成员在系统调查盲椿象寄生蜂在国内的分布,现发现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身份均有分布。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该蜂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因此导致该天敌在盲椿象生物防治中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解决红颈常室茧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向盲椿象发生的省份和地区提供虫源,是实现盲椿象持续治理的有效而又关键的途径之一。针对这一紧迫问题,我们对红颈常室茧蜂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椿象寄生蜂一红颈常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0005]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06] (I)取容量为30L的养蜂笼,放入50〜300头红颈常室茧蜂,按红颈常室茧蜂与绿盲蝽若虫头数比为1: (15〜25)的比例接入绿盲蝽若虫,接种时间为8〜24小时,每批次蜂接种3〜5次,同时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棉球的湿度掌握在恰好不滴出水,加入15-40条卷曲的纸条和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 让光源向上照射养蜂笼的底部,同时用黑布笼罩养蜂笼,只留底部透光,调节养虫室温度为16〜30°C,最适宜的温度为18〜28°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55%〜90% ;
[0007] (2)取出绿盲蝽若虫放入养虫盒内,养虫盒内放入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和5-15条卷曲的纸条,每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调节养虫盒温度为17〜35°C,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5%,在养虫盒内饲养约4〜12天以后,转入相互嵌套的养虫盒,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直至老熟的红颈常室茧蜂幼虫钻出寄主绿盲蝽的体壁,落入蛭石中吐丝结茧化蛹;
[0008] (3)当所有的红颈常室茧蜂都钻出寄主绿盲蝽,寄主绿盲蝽死亡后,去除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上层养虫盒,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好养虫盒,从下层含有红颈常室茧蛹的养虫盒中保留一部分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作为下一代红颈常室茧蜂繁殖的虫源,剩余部分打包运输;
[0009] (4)保留的红颈常室茧蜂蛹置于养蜂笼中,调节养蜂笼温度为16〜30°C,最适宜温度为18〜28°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55%〜90%,红颈常室苗蜂蛹羽化后,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喂养红颈常室苗蜂蛹成虫,每天更换新鲜10%蜜糖水。
[0010] 步骤(I)所述绿盲蝽若虫为2〜3龄绿盲蝽若虫。
[0011] 所述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为两个养虫盒上下放置组成,上面的养虫盒用美工刀切除底面,代以纱网,再压入下面的养虫盒,下面的养虫盒铺上约I〜3cm厚的松软土壤或者土壤的替代物供该茧蜂化蛹,土壤或替代物如蛭石的含水量为手紧握蛭石,再松开时,蛭石不成团,也不完全散开成沙状;被寄生的绿盲蝽饲养在上层的养虫盒内。
[0012] 所述土壤的替代物为蛭石。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红颈常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简单易行,特别是适合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即使饲养人员无相关专业知识,亦可在短期内学会并独立操作;养虫架可分层饲养,占用空间较小,饲养成本较低。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红颈常室茧蜂,实现该茧蜂的终年不间断的繁殖,不仅可满足试验研究的需要,还可实现向棉花种植区提供大量虫源,以减轻盲椿象对棉花等作物造成的为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5] 以下实施例所用基本设施如下:[0016] 养虫室:包含绿盲蝽的养虫室和寄生蜂的养虫室,面积视规模而定,一般20〜30m2,窗户安装不锈钢质纱窗,并安装一台1.5匹冷暖空调控制养虫室内温度;安装微电脑时控开关,自动控制养虫室所有养虫架上灯管的开关时间。
[0017] 盲椿象繁殖养虫架:140cmX40cmX 160cm的养虫架若干个,每个架子分6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每层顶部安装2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光源向下;养虫架与养虫室、冬季保种室配套,每个养虫架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
[0018] 寄生蜂繁殖养虫架:140cmX40cmX 160cm的养虫架若干个,每个架子分4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玻璃下安装2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光源向上;养虫架与养虫室、冬季保种 室配套,每个养虫架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
[0019] 苗蜂养蜂笼:规格30cmX30cmX25cm,有机玻璃制成,其中一面切割一个直径为15cm的开口,并在此面安装一个手拉的纱窗门,纱网为100目纱网,底部为玻璃板,养虫笼一面为推拉纱门,以方便操作。
[0020] 养虫盒:饲养绿盲蝽容积为2L的透明塑料盒,20cmX13cmX8cm若干,盖子用美工刀切除一半,覆以纱布保证盒内能有效地通风透气。
[0021] 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为两个养虫盒上下放置组成,上面的养虫盒用美工刀切除底面,代以纱网,再压入下面的养虫盒,下面的养虫盒铺上约I〜3cm厚的松软土壤或者土壤的替代物(如蛭石)供该茧蜂化蛹,土壤或替代物如蛭石的含水量为手紧握蛭石,再松开时,蛭石不成团,也不完全散开成沙状;被寄生的绿盲蝽饲养在上层的养虫盒内。
[0022] 实施例1
[0023] 盲椿象寄生蜂一红颈常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24] (I)将50〜200头健康绿盲蝽成虫放入养虫盒,将新鲜四季豆消毒,切断豆荚,放入养虫盒内,每隔一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绿盲蝽产卵后的豆荚置于通风阴凉处,待卵表面干燥后放回养虫盒,控制养虫盒相对湿度为60%,7〜10天后绿盲蝽卵孵化为若虫;
[0025] (2)向养虫盒内添加5〜15条卷曲的纸条,将若虫放入并添加新鲜消毒的四季豆,每个养虫盒放入绿盲蝽若虫50头,保持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C,每隔一天更换新鲜消毒的四季豆;
[0026] (3)取容量为30L的养蜂笼,放入50头红颈常室茧蜂,按红颈常室茧蜂与绿盲蝽若虫头数比为1: 15的比例接入绿盲蝽2〜3龄若虫,接种时间为8小时,每批次蜂接种4次,同时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棉球的湿度掌握在恰好不滴出水,加入15条卷曲的纸条和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让光源向上照射养蜂笼的底部,同时用黑布笼罩养蜂笼,只留底部透光,调节养虫室温度为2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55% ;
[0027] (4)取出绿盲蝽若虫放入养虫盒内,养虫盒内放入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和5条卷曲的纸条,每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调节养虫盒温度为2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在养虫盒内饲养约12天以后,转入相互嵌套的养虫盒,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直至老熟的红颈常室茧蜂幼虫钻出寄主绿盲蝽的体壁,落入蛭石中吐丝结茧化蛹;
[0028] (5)当所有的红颈常室茧蜂都钻出寄主绿盲蝽,寄主绿盲蝽死亡后,去除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上层养虫盒,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好养虫盒,从下层含有红颈常室茧蛹的养虫盒中保留一部分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作为下一代红颈常室茧蜂繁殖的虫源,剩余部分打包运输;
[0029] (6)保留的红颈常室茧蜂蛹置于养蜂笼中,调节养蜂笼温度为2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55%,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后,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喂养红颈常室茧蜂蛹成虫,每天更换新鲜10%蜜糖水。
[0030] 实施例2
[0031] 盲椿象寄生蜂一红颈常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32] (I)将100头健康绿盲蝽成虫放入养虫盒,将新鲜四季豆消毒,切断豆荚,放入养虫盒内,每隔一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绿盲蝽产卵后的豆荚置于通风阴凉处,待卵表面干燥后放回养虫盒,控制养虫盒相对湿度为65%,7〜10天后绿盲蝽卵孵化为若虫;
[0033] (2)向养虫盒内添加5〜15条卷曲的纸条,将若虫放入并添加新鲜消毒的四季豆,每个养虫盒放入绿盲蝽若虫100头,保持相对湿度为70%,温度为22°C,每隔一天更换新鲜消毒的四季豆;
[0034] (3)取容量为30L的养蜂笼,放入150头红颈常室茧蜂,按红颈常室茧蜂与绿盲蝽若虫头数比为1: 20的比例接入绿盲蝽2〜3日龄若虫,接种时间为14小时,每批次蜂接种6次,同时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棉球的湿度掌握在恰好不滴出水,加入25条卷曲的纸条和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让光源向上照射养蜂笼的底部,同时用黑布笼罩养蜂笼,只留底部透光,调节养虫室温度为25°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75% ;
[0035] (4)取出绿盲蝽若虫放入养虫盒内,养虫盒内放入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和10条卷曲的纸条,每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调节养虫盒温度为25°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75%,在养虫盒内饲养约6天以后,转入相互嵌套的养虫盒,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直至老熟的红颈常室茧蜂幼虫钻出寄主绿盲蝽的体壁,落入蛭石中吐丝结茧化蛹;
[0036] (5)当所有的红颈常室茧蜂都钻出寄主绿盲蝽,寄主绿盲蝽死亡后,去除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上层养虫盒,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好养虫盒,从下层含有红颈常室茧蛹的养虫盒中保留一部分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作为下一代红颈常室茧蜂繁殖的虫源,剩余部分打包运输;
[0037] (6)保留的红颈常室茧蜂蛹置于养蜂笼中,调节养蜂笼温度为25°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75%,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后,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喂养红颈常室茧蜂蛹成虫,每天更换新鲜10%蜜糖水。
[0038] 实施例3
[0039] 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40] (I)将200头健康绿盲蝽成虫放入养虫盒,将新鲜四季豆消毒,切断豆荚,放入养虫盒内,每隔一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绿盲蝽产卵后的豆荚置于通风阴凉处,待卵表面干燥后放回养虫盒,控制养虫盒相对湿度为70%,7〜10天后绿盲蝽卵孵化为若虫;
[0041] (2)向养虫盒内添加5〜15条卷曲的纸条,将若虫放入并添加新鲜消毒的四季豆,每个养虫盒放入绿盲蝽若虫250头 ,保持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30°C,每隔一天更换新鲜消毒的四季豆;
[0042] (3)取容量为30L的养蜂笼,放入300头红颈常室茧蜂,按红颈常室茧蜂与绿盲蝽若虫头数比为1: 25的比例接入绿盲蝽2〜3日龄若虫,接种时间为24小时,每批次蜂接种7次,同时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棉球的湿度掌握在恰好不滴出水,加入40条卷曲的纸条和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让光源向上照射养蜂笼的底部,同时用黑布笼罩养蜂笼,只留底部透光,调节养虫室温度为3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90% ;
[0043] (4)取出绿盲蝽若虫放入养虫盒内,养虫盒内放入新鲜的消毒四季豆和2-10条卷曲的纸条,每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调节养虫盒温度为3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85%,在养虫盒内饲养约4天以后,转入相互嵌套的养虫盒,隔I天更换新鲜的消毒四季豆,直至老熟的红颈常室茧蜂幼虫钻出寄主绿盲蝽的体壁,落入蛭石中吐丝结茧化蛹;
[0044] (5)当所有的红颈常室茧蜂都钻出寄主绿盲蝽,寄主绿盲蝽死亡后,去除相互嵌套的养虫盒上层养虫盒,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好养虫盒,从下层含有红颈常室茧蛹的养虫盒中保留一部分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作为下一代红颈常室茧蜂繁殖的虫源,剩余部分打包运输;
[0045] (6)保留的红颈常室茧蜂蛹置于养蜂笼中,调节养蜂笼温度为30°C,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90%,红颈常室茧蜂蛹羽化后,在养蜂笼中用棉线悬挂含有10%蜜糖水的棉球,喂养红颈常室茧蜂蛹成虫,每天更换新鲜10%蜜糖水。
[0046] 以上实施例温度的选择是基于对不同温度对红颈常室茧蜂生长发育、存活率、历期及成虫性比和寿命的影响(表I)的研究做出的较优选择,接种比例的选择是基于寄主密度对红颈常室茧蜂子代成虫数量的影响(表2)的研究做出的较优选择。
[0047] 表I不同温度对 红颈常室茧蜂生长发育、存活率、历期及成虫性比和寿命的影响
[0048]
[0049] 表2寄主密度对红颈常室茧蜂子代成虫数量的影响
[0050]
[0051] 采用以上实施例红颈常室茧蜂的年生产量计算:
[0052] 一间20m2的养虫室可摆放12个养虫架,每层架子上可摆放4个30cmX30cmX 25cm养蜂笼,或者10个方形的20cmX 13cmX8cm养虫盒,即每个养虫架可摆放24个养蜂笼或者60个养虫盒。如果按这套技术规范饲养,每个养虫室每代可产出茧蜂:60盒/养虫架X 12个养虫架X 100〜200头/盒X0.6 = 4.32〜8.64万头;
[0053] 由于在25°C条件下,每代红颈常室茧蜂成虫可存活30天,可接种3〜5次,每世代从卵至蛹的历期约为20天,因此,在5月上旬〜10月底的生产季节,室内可饲养9代,那么每年单间养虫室可产生的茧蜂为45.36万头,如果有5间这样的养虫室(即IOOm2的养虫空间),年产量可达226.8〜453.6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