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353A -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7353A
CN105377353A CN201480039408.8A CN201480039408A CN105377353A CN 105377353 A CN105377353 A CN 105377353A CN 201480039408 A CN201480039408 A CN 201480039408A CN 105377353 A CN105377353 A CN 105377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ell
shell
intubate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4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K·伯克霍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939,5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99120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filed Critical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5377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18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protecting only the distal tip of the needle, e.g. a needle guar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在本文中描述一种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通常,所述捕获机构包括内部壳体、外部壳体、以及插管。所述内部壳体包括近侧和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所述外部壳体适于沿近侧方向滑动地接纳所述内部壳体。另外,所述插管延伸通过所述内部壳体并且所述插管的特征部具有近侧接合部和远侧接合部。所述近侧和远侧接合部分别被构造成在所述插管的末端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不可反转地接合所述近侧和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

Description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血管通路装置以及相关联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讨论一种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其适于以将插管锁定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的方式捕获插管特征部。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可以与导管组件一同使用。
背景技术
通常,血管通路装置用于使流体与患者的血管系统相连通。例如,导管被用于将流体(例如,盐溶液,药剂,和/或全肠外营养)注射至患者中,从患者抽取流体(例如,血液),和/或监控患者的血管系统的各种参数。
静脉内(IV:intravenous)导管组件为各种类型的血管通路装置中的一种。针刺(over-the-needle)外周IV导管为一种普通的IV导管构造。顾名思义,针刺导管安装于具有锋利的远侧末端的导引针上。所述导引针通常为联接至针组件的皮下注射针,以帮助引导所述针以及以有助于它与导管的合作。至少导管的远侧边分的内表面紧紧地接合针的外表面,以防止导管的剥落以及,从而有助于将导管插入至血管中。导管和导引针通常被组装成使得导引针的远侧末端延伸超过导管的远侧顶端。而且,导管和针通常被组装成使得在插入期间针的斜面远离患者的皮肤面向上。通常以较浅的角度穿过患者的皮肤将导管和导引针插入至血管中。
为了核实针和/或导管在血管中的适当的放置,操作人员通常确认是否存在血液“闪回(flashback)”至与针组件相关联的闪回室中。闪回通常引起少量血液的出现,其能在针组件内或者针和导管之间被看到。一旦确认导管的远侧顶端被适当地放置至血管中,操作人员就可通过在导引针和导管的远侧的血管上方的患者的皮肤上向下按而将压力施加至血管。该手指压力暂时地使血管闭塞,使通过导引针和导管的另外的血流量最小化。
操作人员可接着将导引针从导管撤回。可将针撤回至在针的末端上延伸并且防止意外的针刺的针末端罩或针罩中。通常,针末端罩包括套管、套筒或者被设计成在导引针被从导管和患者撤回时捕捉/捕获针的末端的其它类似的装置。在将针撤回之后,将导管留在适当的位置中以提供至患者的静脉内通路。
导引针组件与导管组件的导管部分的分开对操作人员和该区域中的其它人员带来很多潜在危险。如上所述,若未将针的末端适当地固定于针末端护罩中,则存在意外的针刺的风险。另外,由于针已经与患者的脉管系统中的血液接触,血液常常存在于针的外部以及针腔内部。当将针从导管撤回时,存在这样的血液将从针的末端滴下或者与其它表面接触而使人和设备暴露至血液的风险。另外,已经观察到的是,将针从导管组件撤回常常将能量施加至针组件的部分。例如,在针撤回期间,可能将弯曲力施加(无意地或者有意地)至针。已经观察到这样的能量使得血液在针由于它摆脱了导管组件并且将所储存的能量释放而振动和摇动时从针飞溅或喷射。
本发明讨论一种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其使具有插管特征部的针能够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缩回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在所述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所述插管特征部被双向地捕捉。因此,所描述的捕获机构被构造成将针锁定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以在针被从导管组件撤回之后显著地限制或防止意外的针刺和血液暴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其被设计成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一些缺陷。通常,所述捕获机构包括具有插管特征部的插管、内部壳体、外部壳体、以及导管接头。在某些情况下,当所述插管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以使内部壳体能够向近侧平移通过所述外部壳体的方式将所述内部壳体接纳于所述外部壳体中。所述插管还轴向地延伸通过所述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以使得插管的远侧末端延伸超过内部和外部壳体两者的远侧端部。另外,在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插管的远侧部分可选择地延伸至导管中并且外部壳体可选择地联接至导管接头。
在某些情况下,当向近侧的力使插管缩回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插管向近侧平移至内部壳体中直至内部壳体双向地接合插管上的特征部。换句话说,插管的特征部向近侧运动至内部壳体中直至所述特征部被以这样的方式捕捉,该方式限制插管的向近侧的和向远侧的运动并且将插管不可逆转地锁定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随着插管上的向近侧的力继续,在插管与内部壳体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变得比在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更大。结果,内部壳体向近侧平移通过外部壳体并且被捕捉于外部壳体中。一旦内部壳体将插管的特征部捕捉并且外部壳体将内部壳体捕捉以便收纳保护插管,就可将外部壳体与导管接头分离以便可使用导管以及可安全地处理插管/捕获机构。
所述插管可包括可与所描述的捕获机构一同使用的任何插管,包括但不限于,比如IV导管导引针的皮下注射针。另外,插管可包括使它能够与所描述的捕获机构一同使用以及被所描述的捕获机构捕获的任何构件或特性。在一个示例中,插管包括双向地可接合的插管特征部,比如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焊接的套圈特征部、槽口特征部、压接特征部、或者具有这样的外径(“OD”:outerdiameter)的任何插管特征部,该外径横向地延伸超过插管的OD。在该示例中,插管特征部包括近侧接合部和远侧接合部,其适于接触内部壳体中的相对应的表面,以分别限制插管特征部在壳体中的向近侧的和向远侧的运动。
所述内部壳体可包括使它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双向地捕获插管特征部的任何构件或特性,该方式在插管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限制插管的向近侧的和向远侧的运动。在一个示例中,内部壳体包括插管轴向地延伸通过其中的内部空间。在另一个示例中,内部壳体包括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其适于接触所述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以及使所述特征部的、在壳体中的向近侧的运动停止。在又一个示例中,内部壳体包括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其适于接触插管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以及使所述特征部的、在所述特征部已经向近侧运动超过所述远侧配合构件之后的向远侧的运动停止。
所述外部壳体可包括使内部壳体能够向近侧滑动至外部壳体中的各种合适的构件或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外部壳体包括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接纳内部壳体的筒或环。外部壳体还可被构造成被以这样的方式锁定至内部壳体,该方式防止内部壳体在插管特征部被近侧和远侧配合构件捕获时相对于外部壳体向远侧滑动。例如,外部壳体可包括卡钩和相对应的互锁表面、单向倒钩、或者一旦所述特征部被双向地捕获就防止内部壳体在外部壳体中向远侧运动的任何保持特征部。
所述外部壳体可被构造成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选择性地且可移除地联接至任何合适的导管接头。例如,外部壳体可包括互锁构件,所述互锁构件在插管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被相对于所述接头的相对应的接头互锁表面偏置。在该示例中,所述互锁构件在插管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时被释放。因此,可将被收纳保护的插管与导管接头分离并且可防止意外的针刺。
附图说明
为了将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部和优点的方式,将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对以上所简要地描述的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在附图中示出所述特定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示出典型的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用另外的特征部和细节描述和解释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包括有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导管接头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导管设置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图2A-2E均示出合适的插管特征部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平面图或立体图;
图3A示出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插管末端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图3B示出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插管末端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图4示出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其中所述插管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图5A、5B、6A、以及6B均示出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所述插管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
图7A、7B、7C、7D、以及7E示出用于使用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方法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或立体图;
图8示出导管接头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互锁构件形成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内部壳体上;以及
图9示出导管接头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互锁构件形成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壳体上。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更好地理解所述发明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其中在这些附图中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将轻易地理解的是,如本文中在附图中所大致地描述和示出的,可以以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构造布置和设计本发明的构件。因此,如图1至7E中所示,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的实施例的以下更具体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如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本发明的某些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的代表。
总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换句话说,本申请讨论这样一种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该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使具有一定特征部的插管能够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在所述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捕捉并防止所述插管特征部离开所述捕获机构向近侧以及向远侧运动。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未收纳保护的”可指其中插管的远侧末端从捕获机构暴露的状态。相反地,术语“被收纳保护的”可指其中插管的末端被遮挡、被收纳保护、或者被以其它方式收纳保护的状态。由于捕获机构使得能够将插管锁定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捕获机构可防止非预期的针刺和/或血液暴露。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所述捕获机构,以下给出对所述机构的更具体的描述,之后是对所述机构的使用的更具体的描述。
所述捕获机构可包括使它能够在插管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双向地捕获插管特征部的任何构件或特性。例如,图1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20包括插管(例如,针40)、双向地可接合的插管特征部(例如,针的特征部60)、内部壳体80、以及外部壳体100。另外,图1示出的是,捕获机构20可选择性地与导管接头120联接。为了提供对捕获机构20的更好的理解,在下文中更具体地描述以上所提到的构件中的每一个。
图1示出的是,捕获机构20包括插管(例如,针40)。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插管(cannula)”以及“套管(cannulae)”可指被构造成插入至动物体内以将流体抽出或以将流体引入的几乎任何刚硬的管,其中所述管包括使所述管能够刺穿身体并且进入预期的空间的锋利的末端。这样的套管的某些示例包括皮下注射针以及可能使它们的操作人员暴露至非预期的针刺或血液暴露的风险的其它套管。
在所述插管包括皮下注射针的情况下,插管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类型的皮下注射针,包括用于在IV导管组件(例如,针刺外周IV导管组件)中使用的导引针。实际上,根据某些目前优选的实施例,图1示出的是,所述插管包括导引针40。
所述导引针可具有适合于与IV导管组件一同使用的任何特性。作为实例,图1示出这样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导引针40包括锋利的远侧末端42、腔44(未直接地示出)、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OD”:outerdiameter)48的长条形管状部分46、以及双向地可接合的针的特征部60。另外,针的以上所提到的构件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特性。例如,针的远侧末端可包括标准的斜面、较短的斜面、真正的较短的斜面、偏置的研磨的尖、诊疗尖(vetpoint)、刺血针尖、偏斜的尖(抗核化)、或任何合适的针尖。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腔和长条形管状部分可为任何合适的尺寸。例如,针可为使它能够被用作IV组件中的导引针的任何长度或规格(例如,以Stubs级别,从7至33)。
关于针的双向特征部,所述针可包括能够在内部壳体(如下所述)中被以这样的方式捕获的任何的针的特征部,该方式限制所述特征部的、在内部壳体内的向远侧的和向近侧的运动。例如,所述特征部可包括任何合适的针的特征部,其具有比针的OD大的OD或者具有横向地延伸超过针的OD的至少一个表面。实际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征部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向倒钩。类似地,图2A示出的是,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部包括焊接的套圈62。图2B示出的是,在另代表性实施例中,所述特征部包括压接特征部64。图2C和2D示出的是,在另外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特征部分别包括具有单一的槽口的压接66和具有多个槽口的压接68。然而,图2E示出的是,在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特征部包括槽口70。
无论针的特征部的具体类型,所述特征部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特性。例如,所述特征部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或尺寸。类似地,所述特征部可包括使所述针能够按所预期的起作用的任何合适的构件并且在针缩回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时被双向地接合。例如,图2A至2E示出的是,各种的针的特征部(例如,62、64、66、68、以及70)包括近侧接合部72和远侧接合部74。
针的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可具有使得能够防止所述特征部向近侧运动离开内部壳体的任何合适的特性。例如,图2A-2D示出其中特征部62、64、66、以及68的近侧侧边76包括延伸超过针的OD48的表面(例如,近侧接合部72)的一些实施例。相反地,图2E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近侧接合部72在槽口特征部70的远侧侧边78处包括从针的OD48朝向针40的纵向轴线50延伸的表面。
针的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也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特性,其使得一旦所述针已经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就能够防止所述特征部向远侧运动离开内部壳体。例如,图2A-2D示出其中特征部62、64、66、以及68的远侧侧边78包括横向地延伸超过针的OD48的表面74的一些实施例。另一方面,图2E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远侧接合部74在槽口特征部70的近侧侧边76处包括从针的OD48朝向针的纵向轴线50轴向地延伸的表面。
在某些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中,针的特征部包括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例如,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66或68)。实际上,这样的特征部可提供多个有利的特性。例如,除了提供充当针的远侧接合部的表面之外,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中的槽口还可为其它合适的目的服务。例如,槽口可使操作人员能够在将导管放置于患者的血管中时看到“闪回”。例如,在针被放置于另一个装置(例如,导管)内并且针被插入至患者的脉管系统中的情况下,血液流动通过针腔、通过槽口离开所述腔、以及在所述腔的外径与另一个装置(例如,导管)的内径之间行进。因此,在所述另一个装置为至少部分地透明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看到少量的血液并由此确定导管在患者的血管内的放置。对于合适的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和优点的更具体的描述,请参见于2009年三月2日提交的题目为“BidirectionallyEngageableCannulaCrimpFeature(双向地可接合的插管压接特征部)”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396,227号,所述美国专利申请被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如先前所提到的,所述捕获机构还包括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特性,其既使得所述内部壳体能够在外部壳体中向近侧运动又使得针的特征部能够向近侧缩回直至它被双向地接合。在合适的特性的一个示例中,内部壳体可为任何合适的尺寸或者具有针可轴向地穿过其中的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内部壳体可为大致圆柱形、立方形、管状、等等。实际上,图3A示出其中内部壳体80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剖视图。在合适的特性的另一个示例中,内部壳体包括筒夹型壳体,其在内部壳体向近侧平移通过外部壳体时朝向针偏置。作为实例,图3A示出其中内部壳体80包括张开的壳体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张开的壳体沿至少一侧纵向地分裂。
所述内部壳体还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件,一旦针已经缩回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所述构件就使得内部壳体能够双向地接合针的特征部。例如,图3A示出的是,内部壳体80包括内壁82,其限定针40轴向地延伸通过其中的内部空间84。在另一个示例中,图3A示出的是,内部壳体80包括近侧的针的特征部的配合构件(“近侧配合构件”)84以及远侧的针的特征部的配合构件(“远侧配合构件”)86。
所述近侧配合构件可包括任何合适的表面,其被构造成接触针的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以及防止所述特征部被向近侧从内部壳体中抽出。例如,近侧配合构件可包括针的端口、从内壁轴向地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一个或多个单向倒钩、或者这样的另一个表面,该另一个表面适于接触所述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以及防止所述特征部向近侧运动超过所述表面。在一个示例中,图3A示出的是,近侧配合构件84包括针的端口88,其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使针40经其穿过,但是不允许表面(例如,近侧接合部72)横向地延伸超过针的OD的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66穿过。尽管图3A示出的是,针的端口88可限制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66的、相对于内部壳体80的向近侧的运动,但是这样的近侧配合构件84还可起限制具有横向地延伸的表面的其它的针的特征部(例如,来自图2的特征部62、64、以及68)的向近侧的运动的作用。
在所述近侧配合构件包括针的端口的情况下,所述端口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特性。例如,可将针的端口构造成在针被向近侧拉动通过针的端口时从针的OD擦拭或用橡胶清洁器清洁流体(例如,血液)。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提供该橡胶清洁器效果。例如,所述端口可包括橡胶、塑料、弹性体、或者能够从针擦拭血液的其它类似的环。因此,内部壳体可进一步减小血液暴露的风险。
在合适的近侧配合构件的另一个示例(未示出)中,所述近侧配合构件包括这样的表面,该表面从内部壳体的内壁(例如,壁82)轴向地延伸并且被构造成朝向针的纵向轴线延伸。例如,近侧配合构件可包括适于延伸至槽口特征部(例如,图2E中的槽口特征部70)中的凸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针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时,所述凸起的远侧侧边邻近于槽口的近侧接合部,以使得当向近侧的力被施加至针时,所述凸起的远侧侧边接触所述近侧接合部,以防止所述接合部相对于内部壳体向近侧运动。
所述远侧配合构件可包括任何合适的表面,其被构造成接触针的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以及在针已经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之后限制所述特征部的、相对于内部壳体的向远侧的运动。例如,远侧配合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向倒钩、从内部壳体的内壁轴向地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和/或这样的另一个表面,该另一个表面适于接触所述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以及防止所述特征部在针已经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之后向远侧运动。
在一个示例中,图3A示出的是,远侧配合构件86包括从内壁82朝向针40轴向地延伸的表面。在该示例中,一旦远侧接合部74向近侧平移超过远侧配合构件86,所述远侧配合构件就被朝向针的OD48偏置,如图3B中所示。因此,远侧配合构件86运动至阻止所述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74在向远侧的力被施加至针40时向远侧运动的位置中。尽管图3B示出的是,远侧配合构件86被构造成与有槽口的压接特征部66配合,但是这样的远侧配合构件86还可被用来或者被修改成防止包括有横向地延伸超过针的OD的表面的其它特征部(例如,针的特征部62、64、以及68)的向远侧的运动。
在合适的远侧配合构件的另一个示例(未示出)中,所述远侧配合构件包括这样的表面(例如,凸起),该表面从内部壳体的内壁轴向地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在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延伸至槽口特征部(例如,图2E中的特征部70)中。在该示例中,当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所述凸起的近侧侧边邻近于槽口的远侧接合部(例如,74)。因此,当向远侧的力被施加至针时,所述凸起的近侧侧边接触所述远侧接合部并且防止所述接合部相对于内部壳体向远侧运动。
除了先前所提到的构件之外,所述内部壳体可具有使它能够双向地捕获针的特征部以及与导管组件一同使用的其它任何合适的构件。例如,内部壳体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类型的针收纳保护构件。作为示例,图3B示出的是,内部壳体80包括向远侧延伸超过远侧配合构件86的针护罩90。尽管针护罩90可具有使它们能够覆盖针40以及收纳保护人们免受无意的针刺的任何特性,但是图3B示出其中针护罩90的长度足够延伸超过针的远侧末端42的代表性实施例。另外,图3B示出的是,针护罩90可选择地包括提供针的末端的捕获机构的横向屏障92,所述针的末端的捕获机构充当多余的针捕获机构并且进一步包围针的末端42以减小血液暴露的风险。
如先前所提到的,所述捕获机构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被构造成接纳内部壳体以及使内部壳体能够在外部壳体中向近侧平移直至到达内部壳体停止件。外部壳体可具有使所述捕获机构能够按所预期的运行的任何合适的特性。在一个示例中,图3A示出的是,外部壳体100具有内部空间102,所述内部空间102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按这样的方式接纳内部壳体80,该方式在针40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远离针40偏置外部壳体100的远侧端部104。在另一个示例中,图3B示出的是,外部壳体100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按这样的方式接纳内部壳体80,该方式在针40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并且内部壳体80已经朝向内部壳体停止件106向近侧运动时朝向针40偏置内部壳体80。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内部壳体停止件”可指外部壳体的、适于限制内部壳体的相对于外部壳体的向近侧的运动的任何合适的表面。
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合适的特性的又一个示例中,外部壳体可被构造成使得在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大于在内部壳体与针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直至针的特征部被远侧和近侧配合构件捕获。在该示例中,当针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并且向近侧的力被施加至它时,能够使针向近侧平移至内部壳体中而不会使内部壳体向近侧平移至外部壳体中。然而,一旦所述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接触近侧配合构件,针与内部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就大于在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因此,随着向近侧的力继续被施加至针,使得内部壳体向近侧平移至外部壳体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外部壳体(和/或内部壳体)包括用于在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将内部壳体锁定至外部壳体的装置。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可包括任何合适的构件或特性,其使得内部壳体能够向近侧平移至外部壳体中但不能在远侧再度出现。例如,外部壳体和/或内部壳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向倒钩、卡钩以及相对应的互锁表面、或者能够在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将内部壳体锁定至外部壳体的其它保持构件。
作为示例,图3B示出其中外部壳体100的远侧端部104包括多个卡钩108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卡钩108充当锁定装置并且抵靠内部壳体80的远侧端部94安置以在针40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将内部壳体80锁定于适当的位置中。在另一个示例中,图4示出其中外部壳体100包括多个卡钩108的代表性实施例,所述多个卡钩108适于在针40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与内部壳体80中的相对应的互锁表面96配合。在又一个示例中,图5A示出其中外部壳体100包括多个单向倒钩110的代表性实施例,一旦针40受到收纳保护,所述多个单向倒钩110就嵌入至内部壳体80中并且防止它向远侧平移通过外部壳体100。
在外部壳体由具有与内部壳体不同的柔韧性程度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不同的柔韧性可进一步有助于在针已经受到收纳保护之后将所述两个壳体保持锁定在一起。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各自包括具有不同的柔韧性程度的材料。在一个示例中,外部壳体包括柔韧性小于内部壳体的第二材料的第一材料。例如,外部壳体包括第一材料(例如,金属、金属合金、陶瓷、硬化的聚合物等等),而内部壳体包括更柔韧的材料(例如,塑料、聚合物、等等)。在该示例中,当内部壳体相对于外部壳体向近侧运动时,内部壳体可围绕外部壳体中的卡钩、倒钩、和/或其它保持特征部弹性地弯曲。另外,在该示例中,外部壳体在内部壳体已经向近侧运动至外部壳体中之后刚硬地支撑内部壳体。
然而,在另一个示例中,外部壳体包括比内部壳体的第二材料更柔韧的第一材料。例如,外部壳体可包括塑料而内部壳体包括金属。在该示例中,外部壳体可在内部壳体向远侧平移通过外部壳体时弹性地弯曲。
在某些实施例中,远侧配合构件和远侧接合部被构造成使得一旦针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针上的向远侧的力就使远侧接合部以使内部壳体径向地膨胀的方式对远侧配合构件加压。该径向膨胀继而使内部壳体被进一步约束于外部壳体中并且防止内部壳体相对于外部壳体向远侧运动。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实现该径向膨胀。例如,所述特征部的远侧接合部(例如,74)和/或内部壳体的远侧配合构件(例如,86)可为倾斜的或者被以其它方式构造成使内部壳体在向远侧的力被施加至针时在外部壳体内径向地膨胀。
如以上所提到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捕获机构与导管接头一同使用。实际上,捕获机构可与任何合适的导管接头一同使用。通常,图5A示出的是,导管接头120包括近侧端部122和远侧端部124,其中腔126在所述两者之间延伸。图5A还示出的是,接头120的近侧端部122被构造成接收捕获机构20,以便可将外部壳体100联接于接头的腔126内。尽管在图5A中未示出,但是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的是,接头的远侧端部124可包括内径稍微地大于针40的外径的导管。因此,在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针的末端42可向远侧延伸超过接头的远侧端部124。
在所述捕获机构与导管接头结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联接所述两者,所述方式使得能够在针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将捕获机构联接至接头以及在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将捕获结构与接头分离。在合适的联接机构的一个示例中,外部壳体包括与接头的腔中的相对应的接头互锁表面配合的互锁构件。然而,在联接机构的另一个示例中,外部壳体包括与设置于接头的腔内的互锁构件相对应的接头互锁表面。
在通过联接机构将外部壳体选择性地联接于导管接头内的情况下,所述联接机构可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中。例如,图5A示出其中接头互锁表面128在接头的腔126内位于远侧的代表性实施例。此外,图5A示出的是,外部壳体100的远侧端部104为向外展开的、弯曲的、或者以其它方式包括适合于与互锁表面128配合的互锁构件112。然而,在另一个示例中,图5B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接头互锁表面128在腔126内设置于近侧并且相对应的互锁构件112设置于外部壳体100的近侧端部114附近。
在用包括有互锁构件以及相对应的接头互锁表面的联接机构将外部壳体选择性地联接至内部壳体的情况下,所述联接机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起作用。在一个示例中,当针处于未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以将压力施加至外部壳体的远侧端部的方式使内部壳体张开。在该示例中,来自内部壳体的压力使得外部壳体的远侧端部处的互锁构件(例如,112)被相对于接头的腔内的相对应的互锁表面(例如,128)偏置。在另一个示例中,图5A示出的是,当针40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并且内部壳体80向近侧运动至外部壳体100中时,外部壳体100的远侧端部104处的互锁构件112被释放,以便可安全地将捕获机构20和被收纳保护的针40与接头120分离。
在可如何运作所述联接机构的另一个示例中,可将联接机构构造成使得在互锁构件与接头互锁表面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大于在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以及在针与内部壳体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直至针已经运动至被收纳保护的位置并且内部壳体已经运动至邻近于内部壳体停止件。因此,一旦针的特征部已经双向地接合于内部壳体内并且内部壳体已经与外部壳体锁定在一起,大于在互锁构件与接头互锁表面之间所经受的摩擦力的另外的向近侧的力将使得捕获机构和被收纳保护的针与接头分离。
图8示出其中互锁构件112形成于内部壳体80而非外部壳体100上的一个示例。在这样的情况下,互锁构件112可形成于内部壳体80的外表面的、在针受到收纳保护之前暴露至接头的腔的内表面的任何位置处。类似地,互锁表面128可形成于接头的腔内的适当的位置中,以使得当互锁构件112被插入至互锁表面128中时,将所述捕获机构适当地设置于腔内。因此,当针40缩回至内部壳体80中时,内部壳体80的远侧端部径向地向内收缩,使得互锁构件112与互锁表面128分开,从而将捕获机构释放以与接头分离。
图9示出其中互锁构件112a、112b形成于内部壳体80以及外部壳体100两者上的一个示例。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应的互锁表面128a、128b可形成于接头的腔内的适当的位置中。因此,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构造捕获机构以与接头互锁。
除了所述双向的针的特征部的捕获机构的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之外,可以以使捕获机构能够实现它的预期目的的任何合适的方式修改捕获机构。例如,尽管图5B示出其中内部壳体80和外部壳体100两者的远侧端部94和104分别延伸超过针的远侧末端42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针处于被收纳保护的位置中时仅仅外部壳体或内部壳体的远侧端部延伸超过针的远侧末端。例如,图6A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仅仅外部壳体100被构造成在近侧接合表面72接触近侧配合构件84并且针的末端42向近侧运动超过外部壳体的远侧端部104时收纳保护针的末端42。相反地,图6B示出这样的代表性实施例,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仅仅内部壳体80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征部的近侧接合表面72接触内部壳体的近侧配合构件84时向远侧延伸超过针的末端42以及收纳保护针的末端42。
在可如何修改捕获机构的另一个示例中,图6B示出的是,代替包括筒状物体(如图6A中所示),外部壳体100可简单地包括适于接纳内部壳体80的环状结构。
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使用所描述的双向的针的特征部的捕获机构。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图7A示出的是,在针40被插入至患者的血管(未示出)中之前,针40轴向地延伸通过内部壳体80和外部壳体100以及通过导管接头120的远侧顶端124。另外,图7A示出的是,在针40被插入至血管中之前,针的特征部66设置于内部壳体的远侧端部94的远侧。而且,图7A示出的是,内部壳体80在内部壳体停止件106的远侧设置于外部壳体100内。
在针40已经被插入至血管中之后,图7B和7C示出的是,针40被向近侧撤回至内部壳体80中而内部壳体80的、相对于外部壳体100的位置保持基本不变。一旦所述特征部的近侧接合部72接触近侧配合构件84,图7D示出的是,内部壳体80就相对于外部壳体100向近侧运动直至到达内部壳体停止件106。最后,图7E示出的是,一旦针40被不可逆转地锁定于捕获机构20中,就可向近侧拉动外部壳体100,以便与接头120分离。因此,操作人员可使用导管以及安全地处理针。
与某些现有技术的针的收纳保护装置相比,所描述的捕获机构以及相关联的方法可提供多个优点。例如,由于所描述的捕获机构捕获针的特征部,所述机构并不需要横向屏蔽末端防护措施。相反地,如上所述,所述机构可包括作为冗余安全特征部的横向屏蔽末端防护措施以提供封闭的针尖覆盖。在另一个示例中,由于所述捕获机构主要地捕获针的特征部而不是针的末端,所述捕获机构可为相对紧凑的。该紧凑的设计可使得能够将整个捕获机构包含于导管接头的腔内。另外,紧凑的设计可使捕获机构能够在制造和包含另外的构件的方面为便宜的,比如用于激活后血液控制的传统的或新的装设阀门技术。
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如在本文中所简要地描述的以及此后所要求保护的结构、方法、或其它基本特性。在所有的方面中应当将所描述的实施例和示例看作示例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由上述描述表明本发明的范围。应当将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形式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的改变包含于它们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导管装置,包括: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包括:
具有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和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的内部壳体;
外部壳体,其具有适于滑动地接纳所述内部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至少一个捕获件,所述至少一个捕获件在所述内部壳体已经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之后防止所述内部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内向远侧运动;以及
插管,所述插管延伸至所述内部壳体中并且包括具有近侧接合表面和远侧接合表面的插管特征部,其中当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于所述内部壳体内时,所述近侧接合表面接触所述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使得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内部壳体中之后,所述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接触所述远侧接合表面,以限制插管的向远侧的运动,从而将所述插管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导管接头,所述内表面适于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联接至所述内部壳体,以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壳体的外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与形成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从所述内部壳体向远侧延伸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外张开,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被插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内部壳体中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内收缩,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分开,从而使得能够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从所述导管接头移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表面也包括与形成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捕获件在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之前还防止所述内部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内向远侧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时,所述内部壳体的一部分从所述外部壳体向远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时,所述外部壳体的一部分从所述内部壳体向远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的远侧末端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从所述内部壳体向远侧延伸的部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壳体沿至少一侧纵向地分裂。
11.一种导管装置,包括: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包括:
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具有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以及包括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的外表面;
外部壳体,其具有适于滑动地接纳所述内部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至少一个捕获件,所述至少一个捕获件在所述内部壳体已经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之后防止所述内部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内向远侧运动;以及
插管,所述插管延伸至所述内部壳体中并且包括具有近侧接合表面和远侧接合表面的插管特征部,其中当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于所述内部壳体内时,所述近侧接合表面接触所述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使得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内部壳体中之后,所述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接触所述远侧接合表面,以限制插管的向远侧的运动,从而将所述插管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导管接头,所述内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与所述内部壳体的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从所述内部壳体向远侧延伸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外张开,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被插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内部壳体中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内收缩,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分开,从而使得能够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从所述导管接头移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捕获件在所述内部壳体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外部壳体中之前还防止所述内部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内向远侧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表面也包括与形成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
16.一种导管装置,包括: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包括:
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具有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以及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用于选择性地维持所述内部壳体的第一位置的第一互锁表面;
外部壳体,具有适于滑动地接纳所述内部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外部壳体的内表面进一步具有第二互锁表面,所述第二互锁表面用于接纳所述内部壳体的第一互锁表面以在所述外部壳体内、于所述第一位置处选择性地将所述内部壳体互锁至所述外部壳体;以及
插管,所述插管延伸至所述内部壳体中并且包括具有近侧接合表面和远侧接合表面的插管特征部,其中当所述插管特征部的远侧接合表面抵接所述内部壳体的远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时,所述插管的末端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内部壳体内,其中所述内部壳体在其中所述近侧接合表面接触所述近侧插管特征部配合构件的部位处收纳保护所述插管的末端;以及
具有内表面的导管接头,所述内表面适于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内部壳体内;
其中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联接至所述内部壳体,以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壳体的外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与形成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固定于所述导管接头内,直至所述插管被收纳保护于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从所述内部壳体向远侧延伸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外张开,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被插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管向近侧缩回至所述内部壳体中时,所述内部壳体径向地向内收缩,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分开,从而使得能够将所述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从所述导管接头移除。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表面也包括与形成于所述导管接头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互锁表面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互锁构件。
CN201480039408.8A 2013-07-11 2014-07-08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Pending CN1053773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39,575 US9399120B2 (en) 2009-03-02 2013-07-11 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
US13/939,575 2013-07-11
PCT/US2014/045774 WO2015006340A1 (en) 2013-07-11 2014-07-08 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7353A true CN105377353A (zh) 2016-03-02

Family

ID=5122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408.8A Pending CN105377353A (zh) 2013-07-11 2014-07-08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2) EP3019229B1 (zh)
JP (1) JP6473150B2 (zh)
CN (1) CN105377353A (zh)
AU (1) AU2014287348B2 (zh)
BR (1) BR112016000570B1 (zh)
CA (1) CA2920351C (zh)
ES (2) ES2831758T3 (zh)
MX (4) MX2016000070A (zh)
WO (1) WO20150063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2453A (zh) * 2016-03-28 2021-07-0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插管捕获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9120B2 (en) 2009-03-02 2016-07-2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
US20210299409A1 (en) * 2020-03-31 2021-09-30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Intravenous device assembly with needle guar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2745A1 (en) * 2009-03-02 2010-09-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i-directionally engageable cannula crimp feature
US20100305519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nnula having an overlapping cannula feature and notch feature
WO2011107980A1 (en) * 2010-03-01 2011-09-09 Sergey Popov A puncturing device with a needle shield and a method for needle shield removal
CN102387831A (zh) * 2009-03-02 2012-03-2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双向插管特征部拘限机构
CN102413864A (zh) * 2009-03-19 2012-04-1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针尖端屏蔽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569B1 (en) * 1999-09-24 2001-05-0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ompact needle point shield
BRPI0107774B8 (pt) * 2000-11-21 2021-06-22 Becton Dickinson Co conjunto de agulha introdutora e catéter com proteção de agulha.
US7670317B2 (en) * 2005-10-25 2010-03-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One piece low drag septum
US7828774B2 (en) * 2008-05-12 2010-11-09 Harding Weston F Sleeved clip safety
US8398597B2 (en) * 2008-06-17 2013-03-1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Needle shield and interlock
US20110054406A1 (en) * 2009-09-02 2011-03-0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Vasculature entry confirmation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2745A1 (en) * 2009-03-02 2010-09-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i-directionally engageable cannula crimp feature
CN102387831A (zh) * 2009-03-02 2012-03-2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双向插管特征部拘限机构
CN102413864A (zh) * 2009-03-19 2012-04-1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针尖端屏蔽机构
US20100305519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nnula having an overlapping cannula feature and notch feature
WO2011107980A1 (en) * 2010-03-01 2011-09-09 Sergey Popov A puncturing device with a needle shield and a method for needle shield remova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2453A (zh) * 2016-03-28 2021-07-0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插管捕获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287348A1 (en) 2016-02-18
MX2016000070A (es) 2016-03-01
AU2014287348B2 (en) 2018-11-01
MX2020004814A (es) 2020-08-13
BR112016000570B1 (pt) 2022-06-14
JP6473150B2 (ja) 2019-02-20
MX2022015643A (es) 2023-02-09
EP3736011B1 (en) 2023-02-15
JP2016526469A (ja) 2016-09-05
EP3019229B1 (en) 2020-09-02
EP3019229A1 (en) 2016-05-18
MX2022015644A (es) 2023-01-16
ES2831758T3 (es) 2021-06-09
CA2920351A1 (en) 2015-01-15
CA2920351C (en) 2021-05-11
BR112016000570A2 (zh) 2017-07-25
WO2015006340A1 (en) 2015-01-15
ES2942558T3 (es) 2023-06-02
EP3736011A1 (en) 202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11554B2 (en) 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
CN102387831B (zh) 双向插管特征部拘限机构
CA2754017C (en) Bi-directionally engageable cannula crimp feature
JP7354318B2 (ja) カニューレ捕捉機構
CN105377353A (zh) 双向插管特征部捕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