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4102A -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4102A
CN105374102A CN201410424698.XA CN201410424698A CN105374102A CN 105374102 A CN105374102 A CN 105374102A CN 201410424698 A CN201410424698 A CN 201410424698A CN 105374102 A CN105374102 A CN 105374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packaging coin
incorporating section
packag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46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4102B (zh
Inventor
J.A.纳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ry Ltd filed Critical Glory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46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4102B/zh
Priority to PCT/JP2015/070416 priority patent/WO2016031422A1/ja
Priority to US15/505,516 priority patent/US20170278332A1/en
Priority to EP15835586.7A priority patent/EP318813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537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中,收纳部(310)包含在其间形成包装硬币的收纳区域的一对侧壁,一对侧壁之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构成为用于进行对收纳部(310)的包装硬币的出入的能够开闭的门(314)。此外,收纳部(310)中的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与其相反侧上收纳区域的高度不同。

Description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被收纳于机体内的包装硬币投出至机体外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被收纳于机体内的包装硬币投出至机体外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从以往开始使用各种类型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作为这样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已知例如在日本的专利第3857001号(JP3857001B)、日本的特开2002-109607号公报(JP2002-109607A)、美国专利第7111754号(US7111754B)、美国专利第7571833号(US7571833B)中公开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想要在收纳部中以多级堆积的方式收纳包装硬币的情况下,存在在收纳部中的收纳区域的高度为一定时,被收纳在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条数过多的情况。此时,存在以下顾虑:在收纳部内被多级堆积的包装硬币产生所谓拱桥(bridge)现象,不能将被收纳于收纳部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而投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点而完成的,通过使得在收纳部中的设置投出机构的侧与其相反侧上收纳区域的高度不同,从而能够使得被收纳在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条数不会过多,因此能够抑制被收纳在收纳部内的包装硬币产生所谓拱桥现象。
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收纳部,设置了将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收纳面上以沿着该收纳面的倾斜滚动的方向且以多个堆积的方式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从所述收纳面中的与高度水平低的地方接近的一侧投出的投出机构;以及升降部,具有容纳由所述投出机构从所述收纳部投出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且该升降部能够向垂直方向移动,所述收纳部包含在其间形成包装硬币的收纳区域的一对侧壁,一对所述侧壁之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侧壁构成为用于进行对所述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出入的能够开闭的门,所述收纳部中的设置了所述投出机构的侧与其相反侧中所述收纳区域的高度不同。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在所述收纳部中的与设置了所述投出机构的侧相反侧的上部,设置了用于减小所述收纳区域的高度的收纳区域限制部。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在所述收纳部的侧面上的所述投出机构侧的上部,设置了防止包装硬币从所述收纳部的外部被投入到所述收纳区域的上部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在所述收纳部中,设置了显示应被收纳至该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现金种类的现金种类显示部。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设置了显示从所述收纳部的外部向所述收纳区域的包装硬币的投入方法的包装硬币投入方法显示部。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门以外的所述侧壁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各所述部件的接缝成为梳齿形状,各所述部件的梳齿形状的接缝相互进入。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所述投出机构以与所述收纳部的倾斜方向正交且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而旋转,具有至少设置了两个将所述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接受的凹部的旋转体、和以所述轴心为中心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的驱动部,在所述旋转体的侧方,设置了用于对该旋转体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在所述齿轮上,与所述旋转体的各所述凹部对应而设置了多个贯通孔。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在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面上,设置了表示所述收纳区域的最下层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所述门成为操作者能够目视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结构,在该门上,设置了表示所述收纳区域的最下层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兑换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中打开了被设置在外侧箱体的前面的下部门时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中从图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打开了被设置在外侧箱体的前面的上部门时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看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中的下部门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中的上部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纵剖面图。
图7是放大表示在图6所示的上部门中的小物件放置部的纵剖面图。
图8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主视图。
图9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的结构的概略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的外侧箱体的内部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中的硬币投入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的A-A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并且是表示使得硬币接受部倾斜前的状态的图。
图17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的A-A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并且是表示使得硬币接受部倾斜后的状态的图。
图18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的B-B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
图19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的C-C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中向上方打开了硬币接受单元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中的异物获取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回收硬币的回收箱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对图22所示的回收箱挂上绳而通过拉拽该绳来搬运回收箱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的底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被设置在图24所示的回收箱的后部车轮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6是概略性地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被容纳在处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箱体的下方的回收箱容纳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概略性地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从处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箱体的下方的回收箱容纳部被抽出的途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在打开了图22所示的回收箱的上盖后从上方观看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的外侧箱体的内部的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的外侧箱体的内部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3是表示被设置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各收纳部的投出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投出机构的侧视图。
图35是表示图34所示的投出机构中的旋转体等的结构的细节的侧视图。
图36是表示图34所示的投出机构中的旋转体等的结构的细节的侧视图。
图37是表示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将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投出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38是表示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将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投出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39是表示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将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投出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40是表示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将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投出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41是表示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收纳部中包装硬币的拱桥现象在投出机构的附近产生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2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升降部中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3是从其他的角度观看图42所示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图42以及图43所示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且是表示没有容纳包装硬币时的状态的图。
图45是表示图42以及图43所示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且是表示容纳了包装硬币时的状态的图。
图46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升降部中的使包装硬币容纳部件升降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从其他的角度观看图46所示的升降机构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中打开了下部门以及上部门后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从外侧箱体向跟前侧抽出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9是表示从图48所示的状态打开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收纳部的门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各收纳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1是表示打开了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各收纳部的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2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的门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53是表示用于将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中的门固定(锁定)为关闭状态的门固定部件(门锁定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4是表示从图53所示的状态打开了门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5是表示图53所示的门固定部件的结构的细节的侧视图。
图56是表示将图55所示的门固定部件向上方旋转而打开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7是表示用于将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固定(锁定)在外侧箱体的内部的固定部(锁定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8是图57所示的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59是表示将被设置在图57所示的固定部的把手向下方按下而解除由该固定部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固定状态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60是表示被设置在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箱体的侧面的包装硬币投入方法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61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兑换机的背面板安装在外侧箱体上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2是放大表示将图61所示的背面板安装在外侧箱体上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63是表示从后方侧观看图1所示的兑换机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6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兑换机被设置在金融机构等的大厅中,被用于顾客自身操作而进行的兑换处理。更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兑换机中,作为兑换处理,能够分别进行被出款的货币的现金种类相对于被入款的货币的现金种类为低额的正兑换处理、以及被出款的货币的现金种类相对于被入款的货币的现金种类为高额的逆兑换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兑换机中,还存在在进行这样的兑换处理时进行以下运用的情况:出款从被入款的货币扣除了兑换手续费的金额的货币。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兑换机也可以出款与被入款的旧券相同的合计金额或者扣除了兑换手续费的金额的新券,或出款与被入款的损券相同的合计金额或者扣除了兑换手续费的金额的完券,或出款与被入款的流通券相同的合计金额或者扣除了兑换手续费的金额的官封券(所谓新钞)。
〔关于兑换机的整体结构〕
首先,使用图1至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兑换机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中打开了被设置在外侧箱体的前面的下部门时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中从图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打开了被设置在外侧箱体的前面的上部门时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看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中的下部门时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图5是表示在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中的上部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纵剖面图,图7是放大表示在图6所示的上部门中的小物件放置部的纵剖面图。此外,图8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主视图,图9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的纵剖面图。此外,图10是表示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的结构的概略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侧箱体12,在该外侧箱体12的内部以在横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以及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这些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以及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分别与其他装置独立而能够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在水平方向上抽出而取出。
此外,在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前面分别设置上部门14以及下部门16。如图3所示,上部门14能够从图1所示的关闭的状态向上方打开,此外,下部门16能够从图1所示的关闭的状态向侧方打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门14以及下部门16构成外侧箱体12的一部分。此外,在上部门14的上部的左右两侧上设置发光二极管(LED)90、92作为状态通知部,其中,所述状态通知部通过光显示向外部通知兑换机10是预先设定的多个状态之中的哪个状态。
此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中,设置分别连接到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以及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且进行这些各装置100、200、300的控制的控制装置20。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兑换机10的上部门14的里侧设置例如由触摸面板等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0,这样的操作显示部40被连接到控制装置20(参照图10)。操作显示部40显示与各装置100、200、300中的货币的处理状况和金额等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通过操作者操作该操作显示部40而对控制装置20输入各种指令。此外,如图5所示,在上部门14中,设置用于使操作者能够操作操作显示部40或能够观看该操作显示部40中的显示内容的开口60。另外,也可以在兑换机10中分别设置由监视器等构成的显示部、和由键盘或操作键等构成的操作部来代替设置由触摸面板等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40与上部门14的开闭动作联动而向上下移动。即,在将上部门14从外侧箱体12的前面上部向上方打开时(参照图3),操作显示部40从上部门14关闭时的位置向上方移动。通过这样,在打开了上部门14后将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或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时,由于操作显示部40向上方移动,所以这些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或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与操作显示部40不接触。像这样,通过操作显示部40与上部门14的开闭动作联动而向上下移动,与操作显示部40的位置被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活用外侧箱体12内的空间,而且能够提高操作显示部40的操作性,且在抽出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或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时操作显示部40不成为阻碍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装置100、300的抽出动作。另外,操作显示部40不限定于与上部门14的开闭动作联动而向上下移动的结构。作为其他结构的操作显示部40,也可以使用与上部门14的开闭动作联动而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操作显示部,或与上部门14的开闭动作联动而进行旋转移动的操作显示部。
此外,如图5所示,在上部门14上分别设置了:开口62,用于操作者向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硬币投入机构110(后述)投入硬币;开口64,用于操作者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硬币投出口172(后述)取出硬币;开口63,用于操作者向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入款部252投入纸币或从出款部260取出纸币;以及开口61,用于操作者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中的升降部380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取出包装硬币。此外,在各开口61、62、63、64的附近的上部门14的里侧(装置内部侧)粘贴有橡胶垫(cushiongum)或海绵(sponge)等,通过这些橡胶垫或海绵等,能够防止硬币或纸币误从上部门14的里侧和各装置100、200、300的各箱体102、202、302之间的间隙进入兑换机10的内部。
此外,如图10所示,读卡器42、打印机44等被连接到兑换机10的控制装置20。读卡器42通过进行操作者所具有的ID卡等的读取来进行该操作者的认证。此外,打印机44作为将与各装置100、200、300中的货币的处理状况和金额等相关的信息、或与操作者进行的兑换处理相关的信息印刷到收据(receipt)等的印刷部而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这样的对读卡器42的卡插入口和从打印机44的收据投出口被设置在兑换机10的上部门14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卡器42使用不将被插入到卡插入口的ID卡等取入到内部,而是在进行了该ID卡等的读取后从卡插入口退还到外部的结构。通过使用这样的读卡器42,能够防止在操作者向卡插入口插入了ID卡等后,忘记将该ID卡等从卡插入口取出的情况。
此外,如图2所示,在下部门16的内面下部,设置了从该下部门16的内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件50。使用图4说明这样的突出部件50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突出部件50上设置了从下部门16的内面倾斜的倾斜面50a。通过这样的倾斜面50a被设置在突出部件50上,即使在下部门16没有从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前面下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该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在水平方向上被抽出,由于该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前端部接触到突出部件50的倾斜面50a从而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抽出动作配合而下部门16打开,能够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流畅地抽出而下部门16不成为阻碍。此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突出部件50上设置了由突起形状的橡胶垫等构成的缓冲部件52。通过这样的缓冲部件52被设置在突出部件50上,即使在后述的回收箱180没有完全容纳于被设置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下部的回收箱容纳部103内的状态下下部门16关闭,由于被设置在突出部件50的突起形状的橡胶垫等的缓冲部件52抵接到回收箱180,能够将该回收箱18塞进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内部。此外,此时,由于缓冲部件52由橡胶垫等形成,所以防止回收箱180的前面碰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等所示,在外侧箱体12(更严格来说为上部门14)的前面,设置了用于放置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取出的包装硬币等的小物件的小物件放置部70,在小物件放置部70的跟前侧,设置了用于防止被放置在小物件放置部70上的包装硬币等小物件落下的隆起部72。使用图5至图7说明这样的小物件放置部70的结构的细节。另外,如前述那样,图5是表示图1等所示的兑换机10中的上部门14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上部门14的纵剖面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所示的上部门14中的小物件放置部70的纵剖面图。
如图5所示,小物件放置部70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更严格来说,上部门14)的宽度方向的全域上,在该小物件放置部70上,设置了沿水平面延伸的小物件放置面70a(参照图6以及图7)。此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小物件放置部70的跟前侧的地方,设置了从小物件放置面70a隆起的隆起部72。该隆起部72也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更严格来说为上部门14)的宽度方向的全域。通过设置这样的小物件放置部70,操作者能够暂时将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取出的包装硬币等的小物件放置于该小物件放置部70,所以能够提高对操作者来说的便利性,此外,通过在小物件放置部70上设置隆起部72,能够防止被放置在小物件放置部70的小物件放置面70a的小物件落下。
此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上部门14上的、用于操作者向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硬币投入机构110(后述)投入硬币的开口62的两侧的地方,设置了以随着远离该开口62而逐渐变高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80、82。具体而言,如图8以及图9所示,被设置在开口62的左侧的倾斜面80以随着向左方远离开口62而逐渐变高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此外,被设置在开口62的右侧的倾斜面82以随着向右方远离开口62而逐渐变高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倾斜面80、82,能够抑制在操作者向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硬币投入机构110投入硬币时,从该硬币投入机构110洒落的硬币向位于开口62的两侧的开口61或开口63移动,因此,能够防止该硬币误入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入款部252或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中的升降部380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
〔关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11至图2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中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结构。在此,图11是表示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此外,图14至图21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中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结构的图。此外,图22至图28是表示与图11所示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外部下方相邻而设置的回收箱容纳部103中容纳的回收箱180的结构的图。
如图11至图13所示,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102、用于从箱体102的外部向内部投入硬币的硬币投入机构110、被送入并存放通过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而被投入到箱体102的内部的硬币并且将所存放的硬币一枚枚逐个转出的存放转出机构130。关于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结构的细节在后面叙述。存放转出机构130具有相对于垂直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而以倾斜姿势旋转的旋转圆盘132、在与该旋转圆盘132的表面132b之间形成存放硬币的硬币存放空间133的覆盖部件134。
此外,在箱体102内的上部,设置了一枚枚逐个传输从存放转出机构130转出的硬币的入款传输部120,在该入款传输部120中,设置了进行通过该入款传输部120传输的硬币的现金种类、真伪、完损、新旧等的识别的识别部122。
此外,在入款传输部120中设置了环状带120p。环状带120p被架设在多个滑轮(pulley)上,环状带120p通过被安装在一个滑轮上的电机向图12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此外,在该环状带120p上以等间隔设置多个突起部件(未图示),通过在一个突起部件上挂一枚硬币,在传输面上一枚枚逐个传输硬币。
此外,在箱体102内在入款传输部120的下方设置了多个(具体而言六个)收纳转出机构150。各收纳转出机构150基于由识别部122进行的硬币的识别结果,通过被设置在入款传输部120的拣选部124,经由滑槽(shoot)126从该入款传输部120送出硬币并进行收纳。此外,在入款传输部120中,设置了作为拒收硬币用的拣选部的拒收拣选部127,通过识别部122判别为是假币(赝品的硬币)的硬币通过该拒收拣选部127经由拒收硬币用的滑槽(未图示)而被送出至后述的硬币投出口172。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用于将拒收硬币退还到机体外的退还部(拒收部)与硬币投出口172不同地,被设置在硬币投出口172的附近。此时,通过识别部122判别为是假币的硬币作为拒收硬币,通过该拒收拣选部127经由拒收硬币用的滑槽而被送出至退还部。
此外,各收纳转出机构150将该收纳转出机构150中收纳的硬币一枚枚逐个转出。更详细地说,各收纳转出机构150具有相对于垂直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而以倾斜姿势旋转的旋转圆盘152、在与该旋转圆盘152的表面152b之间形成收纳硬币的硬币收纳空间153的覆盖部件154。
此外,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中,设置了向箱体102外投出硬币的硬币投出口172,在箱体102内,设置了将从各收纳转出机构150转出的硬币传输至硬币投出口172的出款传输部170。出款传输部170具有被设置在各收纳转出机构150的下方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出款传输部分170a、将从第一出款传输部分170a送出的硬币传输至硬币投出口172的第二出款传输部分170b。此外,出款传输部170由被架设在多个滑轮上的环状带170p构成。并且,环状带170p通过被安装在一个滑轮上的电机向图12中的绕顺时针以及绕逆时针的双方向循环移动。在环状带170p上以等间隔设置了多个突起部件(未图示),通过一个突起部件上挂一枚硬币,从而硬币通过环状带170p每次传输一枚以上。
此外,在出款传输部170的下方,设置了用作溢出硬币收纳部的回收箱180。回收箱180能够相对于被设置在箱体102的下方的回收箱容纳部103而向跟前侧在水平方向上抽出。通过环状带170p向图12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硬币从出款传输部170中的第一出款传输部分170a被送出至回收箱180。并且,在硬币被收纳到回收箱180后,从回收箱容纳部103将回收箱180抽出至跟前侧,从而能够将硬币按每个回收箱180进行回收。关于这样的回收箱180的结构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此外,如图12所示,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中,设置了用于从入款传输部120不经由各收纳转出机构150而直接将硬币送出至出款传输部170的溢出滑槽125。此外,在入款传输部120中,与拣选被送出至对应于各收纳转出机构150的各滑槽126的硬币的拣选部124不同地,设置了拣选被送出至溢出滑槽125的硬币的溢出拣选部123。在此,溢出滑槽125的下端部位于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的上方。通过这样的结构,由入款传输部120传输的硬币之中由溢出拣选部123拣选出的硬币通过溢出滑槽125而被送出到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上。
通过设置这样的溢出滑槽125,在与通过识别部122识别出的硬币的现金种类对应的收纳转出机构150为装满状态时,能够不停止由入款传输部120进行的硬币的传输,而是将与该现金种类对应的收纳转出机构150为装满的硬币通过溢出拣选部123拣选并通过溢出滑槽125而送出到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上。并且,通过溢出滑槽125被送出到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上的硬币通过该环状带170p被送出至回收箱180。在这样的结构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中,即使与由识别部122识别出的硬币的现金种类对应的收纳转出机构150变为装满状态,也能够不停止由入款传输部120进行的硬币的传输而将硬币送出至回收箱180,所以能够防止硬币的处理速度降低。
接着,使用图14至图21说明上述的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中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结构的细节。在此,图14是表示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图16以及图17分别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A-A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图18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B-B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图19是从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C-C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此外,图20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中将硬币接受单元140向上方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被设置在图15所示的硬币投入机构110中的异物获取部112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4至图19所示,用于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外部向内部投入硬币的硬币投入机构110具有:硬币接受部111,被设置为获取投入到被设置在箱体102的上表面的硬币投入口的硬币,并且排除所获取到的硬币中包含的例如别针等异物;硬币转出部115,将从硬币接受部111送出的硬币转出至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内部并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此外,在硬币接受部111和硬币转出部115之间,设置了形成用于将由硬币接受部111接受到的硬币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传输路径的滑槽113。另外,如图20所示,硬币接受部111以及滑槽113被设置在能够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上部向上方打开的硬币接受单元140中,通过将该硬币接受单元140向上方打开,操作者能够存取硬币转出部115。通过这样,例如在硬币转出部115中产生了硬币的转出不良时,通过如图20所示那样将硬币接受单元140向上方打开,能够去除硬币转出部115中产生堵塞的硬币。
硬币接受部111由包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托盘构成,被投入到硬币投入口的硬币被该托盘接受。在此,如图15等所示,第二受盘部分111b与滑槽113相邻而设置。此外,关于第一受盘部分111a,其上表面以朝向第二受盘部分111b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而设置,该第一受盘部分111a与滑槽113不相邻。因此,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接受的硬币首先被送出至第二受盘部分111b,从该第二受盘部分111b被送出至滑槽113。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硬币接受部111中的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能够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111d为中心而一体转动。更详细地说,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在如图16所示的、接受被投入到硬币投入口的硬币的硬币接受位置、与如图17所示的、将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送出至滑槽113的硬币送出位置之间一体转动。在此,在没有对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作用任何力时,这些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由于自重而位于如图16所示的硬币接受位置。此外,若在被投入到硬币投入口的硬币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后,操作者以手动的方式将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一体举起从而以轴111d为中心而转动,将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移动至如图17所示的硬币送出位置,则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由于自重而被送出至滑槽11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币投入机构110不限定于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通过手动而以轴111d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作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以轴111d为中心而转动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驱动电机(未图示)。此外,作为其他的方式,也可以是操作者将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以手送出至滑槽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受盘部分111a中的第二受盘部分111b侧的边缘部比第二受盘部分111b中的第一受盘部分111a侧的边缘部稍高的方式,在第一受盘部分111a和第二受盘部分111b之间设置落差。通过这样,在将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移动到如图17所示的硬币送出位置时,首先被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被送出至滑槽113,之后,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接受的硬币经由第二受盘部分111b被送出至滑槽113。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分别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一下子被送出至滑槽113而产生硬币的堵塞等的故障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第二受盘部分111b位于硬币接受位置时,该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上表面以随着远离轴111d而逐渐变低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通过这样,即使在别针等的异物与硬币混合而由操作者放置在第一受盘部分111a或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受盘部分111a或第二受盘部分111b位于硬币接受位置时(即,若操作者没有以手动的方式一体举起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而以轴111d为中心转动),抑制异物从第二受盘部分111b被送出至滑槽113,因此,抑制异物被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
此外,如图15等所示,在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各个中,设置了多个异物排除用的孔111c。各孔111c的尺寸比应该由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处理的硬币的尺寸小。此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的下方,设置了用于获取通过了孔111c的异物的异物获取部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异物获取部112构成为能够从硬币投入机构110卸下。图21示出这样的异物获取部112的结构的细节。异物获取部112例如由塑料等构成,如图21所示,在异物获取部112的一方的侧面,设置了用于将该异物获取部112安装到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突起部112a。另外,在图21中未图示,但在与设置了异物获取部112中的突起部112a的侧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也设置了用于将该异物获取部112安装到硬币投入机构110的突起部。此外,关于异物获取部112,在如图20所示那样将硬币接受单元140向上方打开时,其位置也不变。并且,异物获取部112能够在将硬币接受单元140向上方打开的状态下从硬币投入机构110卸下。具体而言,通过按压异物获取部112中的设置了突起部112a的侧的侧面,将该突起部112a从硬币投入机构110卸下。并且,在将异物获取部112中的设置了突起部112a的侧的侧面向上方举起并稍微旋转后,通过将该异物获取部112稍微向右挪动而将处于该异物获取部112中的与设置了突起部112a的侧相反侧的侧面的突起部(未图示)从硬币投入机构110卸下。之后,通过将异物获取部112进一步向上方举起,该异物获取部112从硬币投入机构110脱落。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滑槽113具有构成硬币传输路径的底面的第一引导部113a、构成硬币传输路径的上表面的第二引导部113b,从硬币接受部111被送出至滑槽113的硬币以通过这些第一引导部113a和第二引导部113b之间的区域的方式被传输,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在此,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构成硬币传输路径的底面的第一引导部113a以从硬币接受部111朝向硬币转出部115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从硬币接受部111被送出至滑槽113的硬币由于自重而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此外,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第二引导部113b的附近,在与第一引导部113a之间空出间隔而设置了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在此,第一引导部113a和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之间的距离比应该由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处理的硬币的直径小,从硬币接受部111被送出至滑槽113的硬币以躺倒的状态而不是以立位状态在第一引导部113a上由于自重而滑落的同时,向第二引导部113b移动。通过设置这样的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即使在操作者误将包装硬币投入到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硬币投入口的情况下,这样的包装硬币不能通过第一引导部113a和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之间的间隙而是由该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挂住,所以能够防止包装硬币被送出至后述的硬币转出部115。在包装硬币由包装硬币传输限制部113c挂住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通过将手伸入硬币投入口而取出该包装硬币。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滑槽113上,开闭自由地设置了用于选择性地阻止从硬币接受部111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的传输的开闭器(shutter)114。这样的开闭器114在如图16所示的、位于滑槽113的第一引导部113a和第二引导部113b之间而堵塞硬币传输路径的停止位置、与如图17所示的、从硬币传输路径退避而位于第二引导部113b的上方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开闭器114位于如图16所示的停止位置时,从硬币接受部111送出至滑槽113的硬币被该开闭器114挡住而不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此外,在滑槽113中的开闭器114的附近,设置了检测硬币的通过的硬币通过检测传感器(未图示)。
如图19所示,硬币转出部115具有被架设在多个滑轮115b上的传输带115a,从滑槽113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被接受到传输带115a上。此外,驱动电机(未图示)被连接到多个滑轮115b之中的某一个滑轮115b,通过该驱动电机,连接到该驱动电机的滑轮115b旋转驱动,从而传输带115a能够向图19中的绕顺时针以及绕逆时针的双方向循环移动。在此,通过传输带115a向图19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从而从滑槽113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在该传输带115a上向图19中的右侧传输,如图19的箭头所示从传输带115a的端部落下而被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
此外,如图19所示,在传输带115a中的存放转出机构130侧(即,图19中的右侧)的端部的上方,设置了用于限制从硬币转出部115至存放转出机构130的硬币的传输量的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例如由板状的聚氨酯橡胶(Urethanegum)等的弹性体(具体而言,由具有可弯性的材料构成的弹性体)构成,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的下端部从传输带115a的上表面稍向上方离开。通过这样的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被设置在传输带115a的上方,从而能够防止处于传输带115a上的大量的硬币一下子从该传输带115a的端部崩落而被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此外,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能够以轴116a为中心而在图19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和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摇动。通过这样,在通过传输带115a而将接受到该传输带115a上的硬币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时,即使硬币挂在硬币转出部115的侧壁和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之间而该硬币没有从传输带115a落下的情况下,通过摇动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也能够使挂在硬币转出部115的侧壁和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之间的硬币从该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离开而被接受到传输带115a上,或者将硬币掉落至存放转出机构130侧。
接着,说明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硬币投入机构110的动作。若操作者通过操作显示部40输入零散硬币的入款处理开始的指令,则被设置在滑槽113上的开闭器114打开。此外,硬币转出部115的传输带115a向图19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并且,若操作者向被设置在箱体102的上表面的硬币投入口投入硬币,则在硬币接受部111的第一受盘部分111a或第二受盘部分111b中接受硬币。此时,硬币中包含的异物通过异物排除用的孔111c而被送出至异物获取部112。之后,操作者以手动的方式一体举起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从而以轴111d为中心转动,若将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移动到如图17所示的硬币送出位置,则被第一受盘部分111a以及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由于自重而被送出至滑槽113,从滑槽113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被送出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被接受到传输带115a上,通过该传输带115a向图19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而被接受到该传输带115a上的硬币从该传输带115a的端部如图19的箭头所示那样落下而被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
若从被设置在滑槽113上的硬币通过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没有检测到硬币的通过起经过规定时间,则判断为被硬币接受部111的第一受盘部分111a或第二受盘部分111b接受的硬币被已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此时,开闭器114关闭而阻止从硬币接受部111至硬币转出部115的硬币的传输。此外,此时,传输带115a向与向存放转出机构130送出硬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19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规定时间,并且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摇动,使得与该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接触的硬币从该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离开。通过这样,能够使挂在硬币转出部115的侧壁和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之间的硬币从该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离开而接受到传输带115a上。并且,传输带115a在向与向存放转出机构130的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循环移动规定时间后,再次沿向存放转出机构130的送出方向(图19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循环移动。通过这样,从硬币传输量限制部件116离开而接受到传输带115a上的硬币被送出至存放转出机构130。
接着,使用图22至图28说明回收箱180的结构的细节。图22是表示回收箱18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对图22所示的回收箱180挂上绳183而通过拉拽该绳183来搬运回收箱180时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180的底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被设置在图24所示的回收箱180中的后部车轮187的结构的纵剖面图。此外,图26是概略性地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180容纳于被配置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下方的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内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7是概略性地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内部被抽出的途中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图28是表示在打开了图22所示的回收箱180的上盖181后从上方观看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首先,使用图22等说明回收箱180的整体的结构。如图22等所示,回收箱180由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构成,在该回收箱180的底部,在前后分别设置了左右一对的前部车轮186以及左右一对的后部车轮187。此外,在回收箱180上设置了上盖181,能够通过打开该上盖181而取出回收箱180内的硬币。此外,在上盖181上,设置了从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送出的硬币通过的开口181a,在该开口181a上,设置了用于堵塞该开口181a的开闭器。在将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时,通过该开闭器堵塞开口181a,另一方面,若将回收箱180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内部,则开闭器自动地打开开口181a。
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下方位置,设置了容纳回收箱180的回收箱容纳部103(参照图26以及图27)。该回收箱容纳部103被安装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下面,无论是回收箱180被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的状态,还是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被抽出的状态的哪一个状态,都能够将回收箱容纳部103与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一体地从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能够对回收箱180的前方侧的端部挂上绳183而通过拉拽该绳183来将该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和/或搬运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的回收箱180。更详细地说,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在回收箱180上,设置了用于容纳绳183的绳容纳部182。设置该绳容纳部182的位置为回收箱180被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时的箱体102的深度方向上的跟前侧的位置。此外,在绳容纳部182中,设置了挂住从该绳容纳部182取出的绳183的贯通孔184。从前方观看回收箱容纳部103,这样的贯通孔184被设置在绳容纳部182的两侧面。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回收箱180的前方侧的端部挂上绳183而通过拉拽该绳183来将该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和/或搬运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的回收箱180,从而在将容纳大量的硬币而重量变大的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或搬运时,与操作者直接用手搬运回收箱180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车轮186的高度以及后部车轮187的高度相互不同。具体而言,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在回收箱180的底面上的后部车轮187的附近形成了开口,由于后部车轮187一半进入该开口所以高度比前部车轮186低。更详细地说,后部车轮187以将轴187a作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车轮支撑部件187b上,该车轮支撑部件187b被安装在被设置于回收箱180的内部的金属板187c上。这样,后部车轮187一半进入在回收箱180的底面形成的开口内,高度比前部车轮186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底面与设置兑换机10的底板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通过这样,能够流畅地进行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回收箱180的动作或将回收箱180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回收箱容纳部103被设置在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箱体102的下方位置,所以即使在如图2所示的、在兑换机10中打开下部门16但没有打开上部门14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通过这样,由于操作者不打开上部门14也能够将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抽出,所以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此外,回收箱容纳部103的底面的高度根据箱体102的深度方向(图26以及图27中的右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具体而言,以在回收箱180被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时该回收箱180的内部底面成为水平状态的方式,设定回收箱容纳部103的高度。更详细地说,在回收箱容纳部103中,设置了在回收箱180被容纳于该回收箱容纳部103时该回收箱180的后部车轮187乘放的台部分104、和连接箱体102的底面和台部分104之间且设置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部分105。像这样,通过在回收箱180被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时该回收箱180的后部车轮187乘放于台部分104,如图26所示,虽然前部车轮186的高度以及后部车轮187的高度不同,但回收箱180的内部底面成为水平状态。另一方面,在回收箱180从回收箱容纳部103被抽出时,该回收箱180的后部车轮187从台部分104经由倾斜部分105与底板面接触。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回收箱180被容纳于回收箱容纳部103时该回收箱180的内部底面成为水平状态的方式,设定回收箱容纳部103的高度,所以能够将从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送出至回收箱180的硬币在该回收箱180的内部区域的全域上均匀地集聚。
此外,如图28所示,在回收箱180的内侧底面180a,铺设了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板188。通过这样的板188被设置在回收箱180的内侧底面180a,能够减缓从出款传输部170的环状带170p落下的硬币与回收箱180的内侧底面碰撞时的冲击音,能够防止噪音。
〔关于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29以及图3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中的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结构。图29是表示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29所示,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202,在该箱体202的前面(图30中的右侧的侧面)设置了入款部252以及出款部260。在入款部252中设置了入款部罩252a以及纸币转出机构252b,在操作者向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入款少量纸币的情况下,将纸币以层叠状态设置在入款部252中后,通过纸币转出机构252b将纸币一张张逐个转出至箱体202内。此外,在入款大量的纸币的情况下,以将罩252a向上方打开的状态将大量的纸币设置在入款部252中后,通过纸币转出机构252b将纸币一张张逐个转出至箱体202内。此外,在零散纸币入出款装置200的箱体202内设置了传输部264,该传输部264一张张逐个传输由纸币转出机构252b转出至箱体202内的纸币。在传输部264上设置识别部266,由纸币转出机构252b转出至箱体202内的纸币通过识别部266识别其现金种类、真伪、完损、新旧等。
此外,在箱体202内设置了多个收纳转出部270,各收纳转出部270分别被连接到传输部264。各收纳转出部270将纸币按现金种类分别收纳。更详细地说,基于识别部266的识别结果,由纸币转出机构252b转出至箱体202内的纸币通过传输部264按现金种类分别被送出至各收纳转出部270。此外,各收纳转出部270能够将该收纳转出部270中收纳的纸币一张张逐个转出至传输部264。各收纳转出部270也可以是如图30所示的在将纸币一张张逐个夹入一对卷带之间的状态下将该卷带与纸币一并卷绕的带盘(tapereel)式的收纳转出部,或者也可以是堆积纸币而收纳的堆积器式的收纳转出部(未图示)。
此外,如图30所示,在箱体202内,设置了装卸自由地安装现金传输盒235的盒安装部280。盒安装部280被连接到传输部264,在对盒安装部280安装了现金传输盒235时,能够将纸币从传输部264送出至现金传输盒235,并且能够将现金传输盒235中收纳的纸币转出至传输部264。通过将这样的现金传输盒235从箱体202向外侧抽出,能够按每个现金传输盒235回收纸币。另外,在图30中,在现金传输盒235中,在一张张逐个夹入一对卷带之间的状态下将该卷带与纸币一并卷绕的带盘式的收纳转出部被设置在内部,但现金传输盒235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作为其他结构的现金传输盒235,也可以使用堆积纸币而收纳的堆积器式的收纳转出部被设置在内部的现金传输盒。
此外,在出款部260上设置了出款部开闭器260a。在纸币被送出至出款部260后,操作者打开出款部开闭器260a,从而能够取出出款部260中集聚的纸币。或者也可以是在出款完成后自动打开开闭器260a。
此外,如图29所示,在箱体202的前面,对应于现金传输盒235而设置了门236,能够通过打开该门236而将现金传输盒235从箱体202向外侧抽出。此外,各收纳转出部270被容纳于抽出部272,该抽出部272能够从箱体202向前方抽出。此外,在门236的前面安装了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海绵或橡胶等的弹性体237。通过这样的弹性体237被安装在门236的前面,在将兑换机10的上部门14从图3所示的状态关闭时该上部门14与弹性体237抵接,所以能够防止门236被上部门14碰伤。
〔关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31至6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中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结构。另外,在图31至图60中,将包装硬币以附图标记W表示。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302、以在箱体302内沿垂直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例如六个)收纳部310、以及能够向垂直方向移动的升降部380。在各收纳部310中,设置了将所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从与底面312上的高度水平低的地方接近的侧投出的投出机构319。此外,升降部380具有收纳由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投出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以及检测由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投出的包装硬币的投出包装硬币检测部384。此外,在箱体302的上表面,设置了进行用于在升降部380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处于上方位置(图32中的实线位置)时取出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投出口的开闭的开闭器390。此外,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上部,设置了进行被设置在各收纳部310中的投出机构319或升降部380的控制的控制部370。以下说明这样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各结构要素的细节。
如图32和图37等所示,各收纳部310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底面(收纳面)312上沿该底面312的倾斜而滚动的方向(即,图32和图37等中的左下方向)上,且以多个堆积的方式收纳包装硬币。在此,“以多个堆积的方式收纳包装硬币”是指根据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数量,也存在在底面312上以多级堆积的方式收纳的情况,也存在在底面312上以1级(1列)排列的状态收纳的情况,包装硬币也可以是一个。此外,存在以有规则的排列状态收纳的情况,也包含包装硬币的方向一致而以不规则的状态收纳的情况。即,表现也能够将包装硬币多级堆积而收纳的情况,并非限定一定要积累多级而收纳,并非限定一定以排列状态收纳。
此外,各收纳部310的底面31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20°的范围内的大小,各收纳部310的底面312对包装硬币的最大静止摩擦系数成为0.01~0.15的范围内的大小。通过这样,各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之中的处于底面312上的包装硬币沿着该底面312的倾斜而由于自重而滑落或滚动而靠近投出机构319侧,而不会由于与该底面312之间作用的摩擦力而停止。
此外,各收纳部310具有在其间形成包装硬币的收纳区域的一对侧壁,如图31所示,一对侧壁之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构成为用于进行对于收纳部310的包装硬币的出入的能够开闭的门314。在此,被构成为门314的收纳部310的侧壁例如由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构成等,成为操作者能够目视收纳部310的内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通过在门314上设置狭缝(slit)或孔等,从而操作者能够目视收纳部310的内部,来代替该门314由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构成。此外,如图52所示,在门314的下边缘部设置了例如两个合叶(铰链)316,通过各合叶316,门314被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箱体302的侧面。通过这样,在操作者向各收纳部310补充包装硬币时,能够通过打开门314而对各收纳部310从侧方装入包装硬币。
此外,如图31和图52所示,在门314的表面,设置了将门314的开启角度限制为规定的大小的挡块(stopper)部件314a,使得在打开了该门314时在该打开的门314和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侧面之间形成规定的大小的间隙。具体而言,在打开了某门314时,该门314的挡块部件314a与该门314的一个之下设置的门314的挡块部件314a接触,从而门314的开启角度被限制为规定的大小。此外,如图31所示,在位于六个门314之中的最下方的门314的下方也设置了挡块部件313,在打开了位于该最下方的门314时,该门314的挡块部件314a与挡块部件313接触,从而位于最下方的门314的开启角度被限制为规定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挡块部件314a被设置在各门314上,并且设置了挡块部件313,从而能够防止在打开了各门314时操作者的手指被夹在该打开了的门314和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侧面之间。另外,在打开了上下连续的门314的情况下,这些门314的挡块部件313不会接触,但取而代之,通过对应于各门314而设置的合叶316的螺钉头之间接触,从而门314的开启角度被限制为规定的大小,防止操作者的手指被夹在打开了的门314和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侧面之间。像这样,被设置在各门314上的合叶316也与被设置在各门314的挡块部件314a和挡块部件313相同,作为用于将门314的开启角度限制为规定的大小的挡块部件而发挥作用。
如前述那样,在各收纳部310中,设置了将所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从与底面312上的高度水平低的地方接近的侧投出的投出机构319。使用图33至图36说明这样的投出机构319的结构的细节。投出机构319具有以作为与收纳部310的倾斜方向正交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即,向与图3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心的旋转轴322为中心而向图32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体320。在此,在各旋转体320中,设置了至少两个(在图32至图36等所示的例中为三个)将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接受的凹部324。此外,投出机构319具有:驱动部321(参照图33),以旋转轴322为中心而旋转旋转体320;旋转位置检测部350,检测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以及门(gate)部330,被设置在旋转体320的上方,防止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不进入旋转体320的凹部324而通过该旋转体320的上方投出。在此,在各投出机构319中,驱动部321能够向从收纳部310将包装硬币通过旋转体320投出的方向即正转方向(即,图32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以及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反转方向(即,图32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的双方向旋转旋转体320。此外,驱动部321能够使得旋转体320的旋转速度变化。
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以在以旋转轴322为中心的旋转体320的旋转方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在该旋转体320上设置了三个凹部324,在旋转体320位于如图35所示的旋转位置时,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多个包装硬币之中的位于底面312上的高度水平最低的地方的一条包装硬币被接受到凹部324。此外,也可以在各凹部324上,设置有进行该凹部324中是否接受了包装硬币的检测的容纳包装硬币检测部329。容纳包装硬币检测部329例如由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若凹部324中接受到包装硬币,则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被该包装硬币挡住,从而该包装硬币被检测。
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在旋转体320中,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接触的外表面326成为离作为轴心的旋转轴322的中心的距离变化的结构。具体而言,旋转体320的侧截面成为大致多角形形状(在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的例子中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各凹部324分别被设置在与多角形形状的顶点接近的位置上。在此,在收纳部310中大量的包装硬币被多级堆积而收纳的情况下,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也接触到旋转体320的外表面326,但根据收纳部310中的包装硬币的收纳状态,有时在该收纳部310内各包装硬币不能移动,尽管旋转体320的凹部324为空,也不会对该凹部324送出包装硬币。与此相对,通过成为旋转体320的外表面326离作为轴心的旋转轴322的中心的距离变化的结构,旋转体320以旋转轴322为中心而旋转时与外表面326接触的包装硬币的位置也变化。通过这样,能够进行收纳部310内的包装硬币的搅拌而使其流动化,所以能够对旋转体320的凹部324送出包装硬币。
此外,旋转体320的各凹部324成为如下形状:在旋转体320的某一个凹部324位于该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中的包装硬币应该从收纳部310被接受到凹部324的收纳位置(即,图35所示的位置)时,该凹部324的内侧壁(在图35中以附图标记324a显示)与收纳部310的底面312位于大致直线上。通过这样,在旋转体320位于如图35所示的旋转位置时,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多个包装硬币之中的位于底面312上的高度水平最低的地方的一条包装硬币流畅地被接受到凹部324。
此外,在如图40所示的、旋转体320的某一个凹部324位于包装硬币从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上的凹部324被投出的投出位置时,决定旋转体320中的各凹部324的形状以及位置,使得比该凹部324先行的其他凹部324不从收纳部310接受包装硬币,也就是说使得先行的其他凹部324位于比收纳部310的底面312更下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旋转轴322的旋转体320的较长方向的长度(即,图33中的旋转体320的深度方向的长度)比应投出的包装硬币中的较长方向的最大长度的1/2大。通过这样,即使对于在较长方向上长的包装硬币,也能够稳定地将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旋转体320可靠地投出,而不破坏平衡。
此外,如图33所示,在旋转体320的侧方,在旋转轴322上设置了齿轮328,该齿轮328与旋转体320同步旋转。在此,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在齿轮328上对应于各凹部324而设置了三个长孔形状的贯通孔328a。通过这样,在操作者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向跟前侧抽出时,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在旋转体320的各凹部324中是否容纳了包装硬币。因此,在旋转体320的各凹部324中残留包装硬币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通过目视确认该残留的包装硬币。
此外,在与齿轮328同轴且位于侧方的旋转体的外周以等间隔设置了三个被检测部件352,在齿轮328的径向外侧的侧方位置固定地设置了检测各被检测部件352的旋转位置检测部350。通过这样的旋转位置检测部350检测各被检测部件352,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被检测。更详细地说,旋转位置检测部350例如由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若各被检测部件352位于这些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之间,则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被该被检测部件352挡住而被检测部件352被检测。
门部330被设置在旋转体320的上方,防止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不进入旋转体320的凹部324而通过该旋转体320的上方投出。即,如图32所示,通过将收纳部310的上表面和旋转体320之间的间隙以门部330堵塞,从而能够防止在收纳部310中收纳了大量的包装硬币时,包装硬币从该收纳部310的上表面和旋转体320之间的间隙向升降部380侧投出。
此外,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在门部330的上部设置了作为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心的摇动轴332,该门部330能够以摇动轴332为中心而摇动。以下说明使得这样的门部330摇动的机构。如图34所示,在齿轮328的上方以与该齿轮328啮合的方式设置了齿轮340,该齿轮340通过驱动部321以旋转轴342为中心而旋转。此外,通过分别设置在齿轮328以及齿轮340的外周的齿,若齿轮340旋转则齿轮328也与齿轮340连转。这样,通过驱动部321经由齿轮340、328旋转旋转体320。此外,在齿轮340的侧面设置了凸轮(cam)344,该凸轮344以旋转轴342为中心而与齿轮340同步旋转。如图33至图36所示,关于凸轮344,其截面成为大致四方形形状,在凸轮344以旋转轴342为中心而旋转时,该凸轮344的各顶点部分将门部330的侧面从图35以及图36中的左侧断续地推动,因此,门部330以摇动轴332为中心在图35和图36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和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摇动。另外,为了简化,在附图中省略了各齿轮328、340的齿的形状。
在此,由于收纳部310中的包装硬币的收纳状态,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与门部330相接的情况下,若假设该门部330的位置被固定,则存在与该门部330接触的包装硬币或收纳部310内的其他包装硬币不会流畅地在收纳部310内移动的情况。例如,在收纳部310内包装硬币成为如图41所示的状态,在收纳部310的底面312和门部330之间多个(在图41所示的例中为四个)包装硬币成为所谓拱桥现象的情况下,在收纳部310内各包装硬币不能移动,尽管收纳部310中收纳了包装硬币,但不能向旋转体320的凹部324送出包装硬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门部330以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摇动轴332为中心,与旋转体320的旋转动作联动而摇动,所以在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与门部330相接的情况下该包装硬币被门部330推动。通过这样,收纳部310内的包装硬币的位置也改变,能够进行收纳部310内的包装硬币的搅拌而使其流动化,所以能够向旋转体320的凹部324送出包装硬币。另外,以摇动轴332为中心的门部330的摇动角度例如图35和图36所示那样成为7°。
此外,由于收纳部310中的包装硬币的收纳状态,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与门部330相接的情况下,存在即使该门部330摇动,被该门部330推动的包装硬币或收纳部310内的其他包装硬币也不会流畅地在收纳部310内移动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多由于收纳部310的底面312与门部330中的包装硬币接触的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或包装硬币的直径的大小等而产生。因此,为了防备产生这样的故障的情况,能够在门部330中的包装硬币接触的侧的面上,装卸自由地安装能够与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接触的一个或者多个安装部件334,使得能够改变收纳部310的底面312与门部330中的包装硬币接触的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更详细地说,能够在门部330中的包装硬币接触的侧的面上,以沿着旋转体320的旋转轴322延伸的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多个安装孔(未图示),在这些多个安装孔之中任一个安装孔上安装安装部件334。
使用图37至图40说明通过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投出机构319而投出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动作。如图37所示,在旋转体320的某一个凹部324位于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上的包装硬币应该从收纳部310被接受到凹部324的收纳位置时,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多个包装硬币之中的位于底面312中的高度水平最低的地方的一条包装硬币流畅地被接受到凹部324。并且,若从如图37所示的旋转体320的旋转位置通过驱动部321,该旋转体320向图37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则该旋转体320经由图38所示的位置、图39所示的位置而到达如图40所示的投出位置,在该投出位置上包装硬币从旋转体320的凹部324被投出而被送出至升降部380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
接着,使用图42至图47说明升降部380的结构的细节。在此,图42是表示升降部380中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3是表示从其他的角度观看图42所示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时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44以及45是表示图42以及图43所示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此外,图46是表示使得升降部380中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升降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7是表示从其他的角度观看图46所示的升降机构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升降部380具有容纳由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投出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能够如图32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在与被设置在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相向的位置以及开闭器390的附近的上方位置之间升降。并且,在各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319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被投出时,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移动到与该投出机构319相向的位置。此外,如图32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上,设置了检测由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投出的包装硬币的投出包装硬币检测部384,若各收纳部310中收纳的包装硬币通过投出机构319被投出,则在通过投出包装硬币检测部384检测到该包装硬币后,被收纳于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投出包装硬币检测部384例如由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若由投出机构319投出的包装硬币被送出至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则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被该包装硬币挡住而该包装硬币被检测。
此外,如图44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底部,设置了放置包装硬币的放置部382a,该放置部382a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更详细地说,放置部382a能够以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382b为中心而旋转。此外,在放置部382a中的与设置了轴382b的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连接弹簧382f的一端(下端部)作为赋势部件,该弹簧382f的另一端(上端部)被安装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通过放置部382a中的与设置了轴382b的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由于这样的弹簧382f而向上方被拉拽,从而该放置部382a在没有放置包装硬币时被维持在规定的位置(具体而言,图44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若在放置部382a中放置包装硬币,则抵抗由该弹簧382f进行的赋势力而放置部382a以轴382b为中心向下方旋转,放置部382a成为如图45所示的位置。
此外,如图44所示,在放置部382a中的与设置了轴382b的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上设置了检测板382c,在该检测板382c的附近,设置了在放置部382a从图4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45所示的位置时检测检测板382c的断路器(interrupter)等的检测传感器382d。具体而言,检测传感器382d由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在图44和图45中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位置以附图标记382e显示),若放置部382a从图4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45所示的位置,则由于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被检测板382c挡住而检测板382c通过检测传感器382d而被检测。通过这样的检测板382c以及检测传感器382d,构成检测在放置部382a中放置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检测部。即,在放置部382a中没有放置包装硬币的情况下,该放置部382a由弹簧382f向上方被拉起从而被维持在图44所示的位置,检测板382c没有通过检测传感器382d而被检测,但若在放置部382a中放置包装硬币,则放置部382a抵抗弹簧382f的赋势力而以轴382b为中心向下方旋转,放置部382a成为如图45所示的位置,从而检测板382c通过检测传感器382d而被检测。
此外,如图42至图44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侧的背面侧的侧面382k,设置了例如镜等的光反射部件。通过这样,在升降部380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位于上方位置(图32中的实线位置)时通过开闭器390而包装硬币投出口被打开时,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中容纳的包装硬币、尤其是由于放置部382a倾斜而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部向前方移动的包装硬币映射到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中的侧面382k的光反射部件,所以操作者能够通过该光反射部件确认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部是否剩余包装硬币。特别是,即使在想要从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包装硬币投出口取出包装硬币的操作者的个子矮而难以直接窥视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部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够通过观看光反射部件而确认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内部是否剩余包装硬币。
此外,如图42至图45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中的包装硬币的取出口的跟前侧的最上部,粘贴有由向横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的橡胶等构成的垫片部件382m。通过设置这样的垫片部件382m,能够使得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流畅地升降,并且防止在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处于上方位置(图32中的实线位置)时零散硬币从上部门14的开口61(参照图5)进入该上部门14的里面和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之间的间隙。
接着,使用图46以及图47说明使得这样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升降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的细节。如图46所示,在升降部380中设置了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循环带386,在该循环带386中通过连结部件382j安装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此外,如图47所示,在架设循环带386的多个滑轮之中的某一个滑轮上设置了驱动电机387,该驱动电机387能够向正反双方向旋转。通过这样的驱动电机387,循环带386向正反双方向循环移动。此外,在循环带386的附近设置了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388,通过该引导部件388引导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升降动作。
此外,如图46以及图47所示,在引导部件388的附近,对应于多个收纳部310的各个而设置了用于检测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位于与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对置的地方的检测板389a。此外,如图43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侧面,设置了用于检测检测板389a的断路器等的检测传感器382g。具体而言,检测传感器382g由具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移动到与多个收纳部310之中的某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对置的位置,则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被检测板389a挡住而检测板389a通过检测传感器382g被检测,由此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位置被检测。
此外,如图47所示,在引导部件388的附近,在与各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对置的地方设置了用于使得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停止的卡板389b,在卡板389b上,对应于多个收纳部310的各个而设置了多个凹部。此外,如图43所示,在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的侧面,设置了通过进入被设置在卡板389b上的各凹部而使得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停止的锁定板382h以及使得该锁定板382h工作的螺线管等的驱动部382i。并且,若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移动到与多个收纳部310之中的某收纳部310的投出机构319对置的位置,通过检测传感器382g检测到规定的检测板389a,则驱动部382i使得锁定板382h工作而使得该锁定板382h进入卡板389b的规定的凹部,从而包装硬币容纳部件382停止而不移动。
图4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兑换机10中打开了下部门16以及上部门14后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向跟前侧抽出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9是从图48所示的状态打开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多个收纳部310之中的某一个收纳部310(具体而言,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的门314时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8以及图49所示,在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内部,设置了用于划分容纳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区域和容纳零散硬币入出款装置100的区域的隔离部件18,在如图49所示那样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中打开了某收纳部310的门314的状态下想要将该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容纳于外侧箱体12的内部时,由于该门314与隔离部件18接触,不能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容纳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中没有将各收纳部310的门314完全关闭,则不能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容纳于外侧箱体12的内部。
图50是表示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各收纳部31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51是表示在打开了图31所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各收纳部310的门314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在图51中,关于从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a打开了的门314以及从处于从上起第2个的收纳部310b打开了的门314,为了易于观看收纳部310的内部的结构,省略了图示。
如图5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310中的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和其相反侧上收纳区域的高度不同。具体而言,关于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a,如图50所示,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的顶部310c和该收纳部310a的底面312之间的距离变得比其他地方大,从而收纳部310a中的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变得比与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相反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大。此外,关于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a以外的收纳部310b,如图50所示,在与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相反侧的上部,设置了用于减小收纳区域的高度的收纳区域限制部310d。通过这样,收纳部310b中的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变得比与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相反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大。像这样,关于各收纳部310a、310b,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变得比与设置了投出机构319的侧相反侧的收纳区域的高度大,所以能够防止各收纳部310a、310b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条数过多,因此能够抑制在各收纳部310a、310b内集聚的包装硬币成为如图41所示的状态,在各收纳部310a、310b的底面312和门部330之间多个包装硬币成为所谓拱桥现象。
此外,如图51所示,在多个收纳部310之中的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a的侧面上的投出机构319侧的上部,设置了防止从收纳部310a的外部向收纳区域的上部投入包装硬币的板状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7。通过设置了这样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7,能够防止在操作者从收纳部310a的外部向收纳区域补充包装硬币时,包装硬币被集聚在图50中的顶部310c的附近。此外,如图51所示,在处于最上层的收纳部310a以外的收纳部310b的侧面上的投出机构319侧的上部,也设置了防止从收纳部310b的外部向收纳区域的上部投入包装硬币的板状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8。通过设置了这样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8,能够防止在操作者从收纳部310b的外部向收纳区域补充包装硬币时,包装硬币被集聚在图50中的顶部310e的附近。在收纳部310a或收纳部310b中包装硬币被集聚在投出机构319侧的顶部310c、310e的附近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顾虑:在各收纳部310a、310b内集聚的包装硬币成为如图41所示的状态,在各收纳部310a、310b的底面312和门部330之间多个包装硬币成为所谓拱桥现象。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防止从收纳部310a、310b的外部向收纳区域的上部投入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7、318,能够防止产生如图41所示的拱桥现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1所示,各收纳部310a、310b的内侧的侧壁由被分割为2个的例如由树脂构成的壁部分315a、315b构成。在此,这些壁部分315a、315b的接缝成为梳齿形状,壁部分315a、315b的梳齿形状的接缝成为相互进入的结构。像这样,通过将各收纳部310a、310b的内侧的侧壁分割为两个壁部分315a、315b,基于树脂成型的壁部分315a、315b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壁部分315a、315b的接缝成为梳齿形状,壁部分315a、315b的梳齿形状的接缝成为相互进入的结构,所以能够抑制在壁部分315a、315b的接缝上收纳部310a、310b内的包装硬币挂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门314的下边缘部设置了例如两个合叶(铰链)316,门314通过各合叶316而被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箱体302的侧面。此外,如图52所示,在门314上,设置了从其上边缘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件314m,在该突出部件314m的里侧设置了板状的磁铁部件314n。此外,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例如由铁系部件构成,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以及门314的突出部件314m通过被设置在门314上的磁铁部件314n的磁力而相互吸附,从而能够将门314固定为关闭状态。另外,也可以代替在门314的突出部件314m上设置板状的磁铁部件314n而在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中与门314的突出部件314m对应的地方设置板状的磁铁部件(未图示),该突出部件314m例如由铁系部件构成。此时,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以及门314的突出部件314m通过被设置在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的磁铁部件的磁力而相互吸附,从而能够将门314固定为关闭状态。
此外,如图53等所示,在收纳部310中,除了上述的磁铁部件314n之外,还设置了用于将门314固定(锁定)为关闭状态的门固定部件(门锁定部件)323。使用图53至图56说明这样的门固定部件323的结构的细节。图53是表示门固定部件323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4是表示从图53所示的状态打开了门314时的结构的侧视图。此外,图55是表示图53所示的门固定部件323的结构的细节的侧视图,图56是表示将图55所示的门固定部件323向上方旋转而打开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门固定部件323以被设置在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的轴323a为中心而旋转。此外,在轴323a上,设置了扭簧323b作为对门固定部件323赋势的赋势部件,使得该门固定部件323维持在将门314固定为关闭状态的位置(图53所示的位置)。通过该扭簧323b对门固定部件323给予以轴323a为中心而向图55和图56中的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力。此外,在门固定部件323上,安装了用于压住门314的上边缘的压住部件323c。另外,压住部件323c以相对于图55和图56的纸面,其上部侧比下部侧更位于跟前侧的方式倾斜。在这样的门固定部件323中,在不对该门固定部件323施加任何力时,通过扭簧323b而对门固定部件323给予维持在图53所示的位置的力,从而通过压住部件323c压住门314的上边缘而该门314被固定为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打开门314时,操作者通过手指以轴323a为中心而向绕顺时针的方向旋转门固定部件323。通过这样,如图56所示,门固定部件323的压住部件323c从门314的上边缘向上方退避,从而能够打开门314。若门314被打开,则如图54所示,通过扭簧323b,对门固定部件323给予以轴323a为中心而向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力,从而该门固定部件323返回原来的位置。
此外,在处于已打开的状态的门314被关闭时,该门314的上边缘与门固定部件323的压住部件323c接触。在此,如上所述,压住部件323c以相对于图55和图56的纸面,其上部侧比下部侧更位于跟前侧的方式倾斜,所以在该压住部件323c被门314的上边缘压住时,该压住部件323c向上方移动,门固定部件323以轴323a为中心而向图55和图56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旋转。通过这样,门固定部件323的压住部件323c从门314的上边缘向上方退避,之后,该门固定部件323返回图53所示的位置从而门314被固定为关闭状态。像这样,在门314关闭时,通过门314的上边缘与门固定部件323的压住部件323c接触,门固定部件323抵抗扭簧323b的赋势力而向图55和图56中的绕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后,门314通过该门固定部件323被固定为关闭状态。
此外,如图53等所示,在收纳部310中,设置了显示应该被收纳在该收纳部310的包装硬币的现金种类的贴纸(Sticker)等的现金种类显示部306、308。具体而言,相对于现金种类显示部306被粘贴在门314的表面,现金种类显示部308被粘贴在收纳部310的主体部分侧上的门固定部件323的左邻。通过设置这样的现金种类显示部306、308,在门314关闭的情况以及打开的情况的双方下,操作者能够一眼就识别在收纳部310中应补充哪个现金种类的包装硬币。
此外,如图51等所示,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侧面,设置了显示从收纳部310的外部向收纳区域的包装硬币的投入方法的贴纸等的包装硬币投入方法显示部304。使用图60说明这样的包装硬币投入方法显示部304的显示内容。在图60所示的显示内容中,最上的图表示向收纳部310的包装硬币的正确的投入方法,从上起第2个图以及最下的图分别表示向收纳部310的包装硬币的错误的投入方法。具体而言,在从上起第2个图中,表示在投入包装硬币时,不要在被设置在收纳部310中的投出机构319侧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7或者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件318的里侧集聚包装硬币,此外,在最下的图中,表示在投入包装硬币时,在收纳部310的收纳区域以多级集聚的包装硬币中不要在途中部分留有空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收纳部310的底面312(收纳面)上,设置表示被收纳在收纳区域的最下层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未图示)。或者也可以是门314成为例如由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构成等,操作者能够目视收纳部310的内部的结构,在该门314的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中,设置表示被收纳在收纳区域的最下层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未图示)。在这样的刻度被设置在收纳部310的底面312或门314的情况下,操作者可知在向收纳部310补充包装硬币时包装硬币的大致的收纳条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内部,设置了用于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固定(锁定)在外侧箱体12的内部的固定部(锁定部)400。使用图57至图59说明这样的固定部400的结构的细节。在此,图57是表示固定部4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8是表示图57所示的固定部400的侧视图。此外,图59是表示将被设置在图57所示的固定部400的把手402向下方按下而解除由该固定部400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固定状态的动作的立体图。
如图57以及图58所示,固定部400具有以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406为中心而旋转自由的棒状部件404,在该棒状部件404的一方的端部,设置了由操作者操作的把手402。并且,通过操作把手402,能够解除由固定部400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固定状态而将该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兑换机10的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更详细地说,在分别打开了外侧箱体12的上部门14以及下部门16后,通过解除由固定部400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固定状态,能够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
如图31所示,固定部400被安装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抽出时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以及固定部400一体移动。此外,固定部400的把手402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深度方向的跟前侧上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上方。
此外,在棒状部件404中的与设置了把手402的侧相反侧的端部设置了钉部件410,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完全被容纳于外侧箱体12的内部时,该钉部件410被卡合在被位置固定地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被卡合部件420。更详细地说,在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被卡合部件420的上边缘形成凹部422,钉部件410嵌入该凹部422(参照图57以及图58)。此外,在棒状部件404中的比轴406更靠把手402侧的地方,设置了将该棒状部件404向上方拉拽的弹簧408。通过这样,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完全被容纳于外侧箱体12的内部时,棒状部件404中的比轴406更靠把手402侧的地方通过弹簧408而向上方被拉拽,从而钉部件410向下方被按下,该钉部件410嵌入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被卡合部件420的凹部422。像这样,在钉部件410嵌入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被卡合部件420的凹部422的情况下,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被固定(锁定)在外侧箱体12的内部,不能将该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
另一方面,在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时,操作者将把手402向下方按下,从而如图59的实线所示那样使得棒状部件404以轴406为中心而旋转。通过这样,钉部件410向上方移动,该钉部件410从被设置在外侧箱体12的被卡合部件420的凹部422偏离。此时,能够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
此外,在被卡合部件420的上边缘中的比凹部422更靠跟前侧的地方,设置了具有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部分424。因此,在将从外侧箱体12抽出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返回该外侧箱体12的内部时,固定部400的钉部件410与被卡合部件420的倾斜部分424接触,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进一步被按入外侧箱体12的内部,则棒状部件404以钉部件410沿着该倾斜部分424的倾斜面而举起的方式以轴406为中心而旋转。之后,该钉部件410嵌入被卡合部件420的凹部422,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被固定(锁定)在外侧箱体12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固定部400,即使在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各收纳部310中收纳了大量的包装硬币,且该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按下把手402而解除了由固定部400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固定状态后,将该把手402拉向跟前侧而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所以能够减轻对操作者来说的作业负担。此外,由于把手402兼有解除由固定部400进行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的固定状态的功能、以及将包装硬币投出装置300从外侧箱体12的内部向跟前侧抽出的功能的双方,所以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兑换机10中,被设置在背面侧的背面板19从内面侧通过螺丝19c等而被固定在外侧箱体12,以使不能从外部卸下。此外,在该背面板19上,为了能够易于进行该背面板19的拆卸动作而在外侧设置了一对把手19d。使用图61至图63说明这样的背面板19的结构。图61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兑换机10的背面板19安装在外侧箱体1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2是放大表示将图61所示的背面板19安装在外侧箱体12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63是表示从后方侧观看图1所示的兑换机10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61以及图62所示,在背面板19的内面侧,安装部件19a被螺丝19c固定,该安装部件19a通过螺丝19b还被固定在外侧箱体12的顶板。通过这样,背面板19从内面侧通过螺丝19c被固定在外侧箱体12,使得不能从外侧箱体12的外侧卸下。此外,在背面板19的内面侧,除了安装部件19a以外多个安装部件(未图示)被螺丝固定,这些安装部件通过螺丝而被固定在外侧箱体12的侧板或底板等。
此外,如图63所示,在背面板19上,为了能够易于进行该背面板19的拆卸动作而在外侧设置了一对把手19d。在将背面板19从外侧箱体12卸下时,在外侧箱体12的内部通过去除螺丝19c而从安装部件19a卸下了背面板19后,通过以双手握住一对把手19d而搬运背面板19。

Claims (9)

1.一种包装硬币投出装置,包括:
收纳部,设置了将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收纳面上以沿着该收纳面的倾斜滚动的方向且以多个堆积的方式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从所述收纳面中的与高度水平低的地方接近的一侧投出的投出机构;以及
升降部,具有容纳由所述投出机构从所述收纳部投出的包装硬币的包装硬币容纳部件,且该升降部能够向垂直方向移动,
所述收纳部包含在其间形成包装硬币的收纳区域的一对侧壁,
一对所述侧壁之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侧壁构成为用于进行对所述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出入的能够开闭的门,
所述收纳部中的设置了所述投出机构的侧与其相反侧上所述收纳区域的高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在所述收纳部中的与设置了所述投出机构的侧相反侧的上部,设置了用于减小所述收纳区域的高度的收纳区域限制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在所述收纳部的侧面上的所述投出机构侧的上部,设置了防止包装硬币从所述收纳部的外部被投入到所述收纳区域的上部的包装硬币投入防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在所述收纳部中,设置了显示应被收纳至该收纳部的包装硬币的现金种类的现金种类显示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设置了显示从所述收纳部的外部向所述收纳区域的包装硬币的投入方法的包装硬币投入方法显示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门以外的所述侧壁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各所述部件的接缝成为梳齿形状,各所述部件的梳齿形状的接缝相互进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所述投出机构以与所述收纳部的倾斜方向正交且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而旋转,具有至少设置了两个将所述收纳部中收纳的包装硬币一条条逐个接受的凹部的旋转体、和以所述轴心为中心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的驱动部,
在所述旋转体的侧方,设置了用于对该旋转体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
在所述齿轮上,与所述旋转体的各所述凹部对应而设置了多个贯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在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面上,设置了表示所述收纳区域的最下层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所述门成为操作者能够目视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结构,
在该门上,设置了表示所述收纳区域的最下层中收纳的包装硬币的数目的刻度。
CN201410424698.XA 2014-08-26 2014-08-26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Active CN105374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4698.XA CN105374102B (zh) 2014-08-26 2014-08-26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PCT/JP2015/070416 WO2016031422A1 (ja) 2014-08-26 2015-07-16 包装硬貨投出装置
US15/505,516 US20170278332A1 (en) 2014-08-26 2015-07-16 Wrapped-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EP15835586.7A EP3188137B1 (en) 2014-08-26 2015-07-16 Packed coin dispens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4698.XA CN105374102B (zh) 2014-08-26 2014-08-26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102A true CN105374102A (zh) 2016-03-02
CN105374102B CN105374102B (zh) 2018-09-25

Family

ID=5537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4698.XA Active CN105374102B (zh) 2014-08-26 2014-08-26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41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6966A (zh) * 2016-10-08 2017-0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硬币清分方法和装置
CN106447889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摇床式硬币清点设备
CN107085881A (zh) * 2017-05-19 2017-08-22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投出装置及硬币卷发放设备
CN10938973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分发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6987A (ja) * 1982-02-26 1983-09-01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投出機の投出制御装置
US5848725A (en) * 1996-08-15 1998-12-15 Okura Yusoki Kabushiki Kaisha Picking apparatus
JP2003208649A (ja) * 2002-01-16 2003-07-25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棒金払出し装置
JP2006260061A (ja) * 2005-03-16 2006-09-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棒金払出し装置
US20070124021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Fki Security Products Bulk coin dispenser
CN203689603U (zh) * 2013-12-04 2014-07-02 光荣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CN203786811U (zh) * 2013-12-04 2014-08-20 光荣株式会社 兑换机
CN204117238U (zh) * 2014-08-26 2015-01-21 光荣株式会社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6987A (ja) * 1982-02-26 1983-09-01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投出機の投出制御装置
US5848725A (en) * 1996-08-15 1998-12-15 Okura Yusoki Kabushiki Kaisha Picking apparatus
JP2003208649A (ja) * 2002-01-16 2003-07-25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棒金払出し装置
JP2006260061A (ja) * 2005-03-16 2006-09-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棒金払出し装置
US20070124021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Fki Security Products Bulk coin dispenser
CN203689603U (zh) * 2013-12-04 2014-07-02 光荣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CN203786811U (zh) * 2013-12-04 2014-08-20 光荣株式会社 兑换机
CN204117238U (zh) * 2014-08-26 2015-01-21 光荣株式会社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7889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摇床式硬币清点设备
CN106447889B (zh) * 2016-08-30 2019-03-0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摇床式硬币清点设备
CN106296966A (zh) * 2016-10-08 2017-0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硬币清分方法和装置
CN107085881A (zh) * 2017-05-19 2017-08-22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投出装置及硬币卷发放设备
WO2018210346A1 (zh) * 2017-05-19 2018-11-22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投出装置及硬币卷发放设备
CN107085881B (zh) * 2017-05-19 2019-06-2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投出装置及硬币卷发放设备
CN10938973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分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102B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2476C (zh) 纸币吞吐机
CN100367318C (zh) 纸币进出款装置以及现金自动存取装置
RU263789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кладки носител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закций с носителями
EP2772460B1 (en) Medium pick-up apparatus
CN105374102A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N105793900A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JP6369196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US20160358401A1 (en) Cash automatic transaction device
JP6270443B2 (ja) 両替機
CN204117238U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N204117262U (zh) 硬币处理装置
CN203689603U (zh) 硬币处理装置
CN203786811U (zh) 兑换机
CN204117237U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N204117260U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N204117261U (zh) 货币处理机
CN204117263U (zh) 货币处理机
CN204117259U (zh) 硬币投入机构以及硬币处理装置
EP3188137B1 (en) Packed coin dispensing device
CN103366442A (zh) 开闭装置
CN203786803U (zh) 兑换机以及入出款机
JP6187250B2 (ja) 媒体入出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CN203644111U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CN203644112U (zh) 包装硬币投出装置
WO2015083682A1 (ja) 包装硬貨投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