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5926A -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5926A
CN105365926A CN201410444206.3A CN201410444206A CN105365926A CN 105365926 A CN105365926 A CN 105365926A CN 201410444206 A CN201410444206 A CN 201410444206A CN 105365926 A CN105365926 A CN 105365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addle
hinged
seat pip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42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德玮
李镜锋
李文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hon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h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h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42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59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5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5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包括鞍座,座管,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第二连接部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限定。第一连接部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形成类似四连杆结构,座管相对当于机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当于连架杆,使得鞍座易于前后移动调整,并且在第二连接部和座管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限定,可以在调整前后移动时锁紧固定鞍座的方位。鞍座在前后移动的同时也可以调节高度,最终可以提高骑行的舒适性。在用于折叠车上时,可以往折叠后的车体内缩,减小折叠后车体所占面积和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座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折叠自行车的鞍座钢性固定在座管上,座管与中管固定连接。鞍座都是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能自由调节移动,使得不能在相对水平位置调节鞍座的前后移动,有时候也可以进行座管在中管中上伸和下串来微调鞍座的前后移动,在调节的同时改变了鞍座的高度,但不可以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在折叠自行车中,座管是可以在中管中自由伸插来微调鞍座的前后移动的,在调节的同时改变了鞍座的高度,也很难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以及折叠自行车在折叠时,其座管可插入中管中,以减小鞍座的高度,但是有些车型的座管过长时,不能靠插入座管来完全减小鞍座的高度,而使得鞍座还是突出座管的顶端;或者在折叠时,鞍座突出一侧,使得折叠后,体积偏大,不便于存放,包装,以及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调节鞍座的前后移动和高度,提高骑行舒适度,折叠体积小的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包括鞍座,座管,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与所述鞍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座管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鞍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座管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者限定。
所述鞍座具有顶块且顶块设有前后两连接孔;所述座管也设有前后两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孔和固定孔;同样所述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孔和固定孔。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端设有驱动手柄的偏心轮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于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座管铰接处,且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调节螺母,另一端铰接所述偏心轮。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的弹性活动卡块和设于所述座管的卡槽;所述弹性活动卡块卡止于所述卡槽。
所述弹性活动卡块包括导杆、设有螺母且套设有张紧弹簧的滑轴和设于所述座管的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边设有对称的导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阶梯孔;所述滑轴套设所述张紧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阶梯孔,另一端与所述导杆螺纹连接且所述导杆活动套接于所述导孔,所述导杆卡止于所述卡槽。
所述阶梯孔设有台阶,所述张紧弹簧一端与所述螺母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台阶相抵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固定杆固定的两连接片,所述两连接片两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和固定孔相匹配的铰接孔;所述两连接片相互平行。
所述固定杆设有滑孔,所述连接片均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限位杆、设有松紧螺母且套设有复位弹簧的竖轴和设于所述座管的凹槽;所述竖轴套设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滑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活动套接于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卡止于所述凹槽。
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松紧螺母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抵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H”型。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由连杆两端分别铰接的主动钩爪体和从动钩爪体,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卡止销和设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卡止销;所述主动钩爪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顶块同轴铰接连接;所述从动钩爪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顶块同轴铰接连接;在调节鞍座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座管相抵且所述主动钩爪体卡止于所述第二卡止销,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座管相抵,从动钩爪体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销。
所述主动钩爪体为一端设有第一铰孔,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一传动孔的主动钩爪,且在所述第一铰孔和第一传动孔间设有手柄;所述从动钩爪体为一端设有第二铰孔,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二传动孔的从动钩爪;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孔和第二传动孔铰接;在调节鞍座时,所述主动钩爪卡止于所述第二卡止销或从动钩爪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销。
所述顶块两侧均设有具有穿孔的凸耳,所述穿孔与一侧所述连接孔的轴线相同;所述顶块中部为穿设有回位弹簧的盲孔,所述的盲孔轴向设有间隙且与所述盲孔相通;所述手柄活动套设于所述间隙,所述手柄一侧与所述回位弹簧相抵,另一侧与设有第二铰孔的所述从动钩爪体的一端相抵。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均设有相对称的套孔,铰钉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设有的套孔以及连接孔,最后穿过第二铰孔铰接;铰钉依次穿过与所述穿孔轴线平行的连接孔及第一铰孔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I”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接板且为“H”形结构。
所述座管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镶设减震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部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一端与鞍座铰接,另一端与座管铰接,形成类似四连杆结构,座管相对当于机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当于连架杆,使得鞍座易于前后移动调整,并且在第二连接部和座管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限定,可以在调整前后移动时锁紧固定鞍座的方位。鞍座在前后移动的同时也可以调节高度,最终可以提高骑行的舒适性。在用于折叠车上时,可以往折叠后的车体内缩,减小折叠后车体所占的面积和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至靠后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至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另一种锁紧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5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至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5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5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至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的整体安装结合后并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并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般的不可调节钢性固定于座管上的鞍座在自行车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在自行车折叠时的鞍座被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另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顶块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第一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第二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在展开状态锁紧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的在内缩状态锁紧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20B处的放大视图;
图22为为本发明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另一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包括设有顶块27的鞍座1和座管2,以及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顶块27与鞍座1连接,第一连接部3一端与顶块27铰接,另一端与座管2铰接;第二连接部4一端与顶块27铰接,另一端与座管2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者限定。限定时,仅仅是保持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行程,有时并不进行完全锁紧。
具体结构为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为“H”型,且两端均设有相对称的通孔5。鞍座1设有两连接孔11且两连接孔11的轴线相互平行;座管2设有两固定孔26且两固定孔26的轴线相互平行。两固定孔26的轴线的连线K和座管2的轴线L所呈的夹角a,即两固定孔26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与座管2的轴线在车架平面投影的夹角。夹角a越小,鞍座1往下折时贴合车架的位置越低,夹角a的范围使8°~16°,本实施例中最佳为夹角a为12°。锁紧装置包括一端设有驱动手柄7的偏心轮8和连接杆9;第一连接部3两端的通孔5与鞍座1的连接孔11和座管2的固定孔26对齐并由螺钉12伸入并旋合铰接;第二连接部4一端的通孔5与鞍座1的连接孔11对齐并由螺钉12旋合铰接,另一端的通孔5与座管2的固定孔26对齐,连接杆9穿设于第二连接部4和座管2铰接处的通孔5和固定孔26,且连接杆9一端旋合调节螺母10,另一端铰接偏心轮8,使得第二连接部4和座管2铰接连接。调节螺母10同样可以适量得调节连接杆9的松紧度。第一连接部3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第二连接部4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轴线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相对平行铰接;即两连接孔11的轴线平行,两固定孔26的轴线平行。两连接孔11轴线间的间距和固定孔26轴线间的间距相等,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与另一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轴线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在两连接孔11间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与两固定孔26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不平行时,第一连接部3两铰接处的间距和第二连接部4两铰接处的间距相等且第一连接部3两铰接处所形成的平面和第二连接部4两铰接处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或者在两连接孔11间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与两固定孔26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时,第一连接部3两铰接处的间距和第二连接部4两铰接处的间距相等,则鞍座1和座管2由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铰接的方式类似四连杆结构,座管2相对当于机架,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相当于连架杆,使得鞍座1易于前后移动调整,并且在第二连接部4和座管2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固定,即由驱动手柄7驱动偏心轮8,利用偏心轮的原理调节连接杆9拉紧时固定第二连接部3和座管2,以及在连接杆9松开时可以再次进行第二连接部4和座管2的前后移动调节,驱动手柄7的打开和压紧可以拉动连接杆9,从而实现鞍1座前后移动的调整。操作方便,结构合理。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为直接铸造一体的连接块,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如焊接等。如图12所示,鞍座1在前后移动时可以调节鞍座1与车把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使得骑行自行车舒适度;同时也可以调节高度,最终可以提高骑行的舒适性。如图13所示为自行车鞍座1和座管2直接钢性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在折叠时,鞍座1由于钢性与座管2固定,不能进行前后移动的调整,使得鞍座1后部突出和高度不可调低,从而增加了折叠后的面积。如图14所示,在用于折叠车上时,可以往折叠后的车体内缩,减小折叠后车体所占的面积和高度。
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锁紧装置的不同,即锁紧装置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4的弹性活动卡块和设于座管2的卡槽18;弹性活动卡块卡止于卡槽18。弹性活动卡块包括导杆16、设有螺母14且套设有张紧弹簧15的滑轴13和设于座管2的卡槽18。螺母14具有调节张紧弹簧15的张紧度,卡槽18设有最前和最后的两个卡槽18,有利于鞍座1调节至最前和最后,对于具体情况,卡槽18也可以数个设于座管2上。第二连接部4两侧边设有对称的供导杆16穿设并限定活动的导孔41,第二连接部4设有供滑轴13滑动的阶梯孔42,具有进一步的定位和导向的作用;阶梯孔42设有台阶421,滑轴13套设张紧弹簧15的一端伸入阶梯孔42,另一端与导杆16螺纹连接且导杆16活动套接于导孔41,且张紧弹簧15一端与螺母14相抵接,另一端与台阶421相抵接,如图6所示。张紧弹簧15能使得导杆16保持卡止于卡槽18上,从而使得鞍座1与座管2固定。在调节鞍座1时,拨动导杆16,导杆16在导孔41里向上滑动,导杆16离开卡槽18,可前后移动鞍座1至靠最前或者靠最后,然后松开导杆16,在张紧弹簧15的作用下,导杆16自动落入卡槽18,完成卡止固定鞍座1在座管2上的固定。如图8和图9所示为鞍座1调节固定后的鞍座1位置。导杆16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卡扣17,这样有利于拨动导杆16,操作方便快捷。张紧弹簧1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弹性物质做成,具有弹性作用的弹片也可以。
第三实施例:请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连接部4为由固定杆19固定的两连接片20,固定杆19设有滑孔191,两连接片20均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201,两连接片20两端设有相对称铰接孔25;两连接片20相互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呈三角状。鞍座1设有两连接孔11且两连接孔11的轴线相互平行;座管2设有两固定孔26且两固定孔26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连接部3两端的铰接孔25与鞍座1的连接孔11和对齐并由螺钉12伸入并旋合铰接;第二连接部4两端的铰接孔25与鞍座1的连接孔11和座管2的固定孔26对齐并由螺钉12旋合铰接;第一连接部3可以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块或者跟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4相同结构。
锁紧装置包括限位杆24、设有松紧螺母22且套设有复位弹簧23的竖轴21和设于座管2的凹槽6;松紧螺母22具有调节复位弹簧23的张紧度;凹槽6设有最前和最后的两个凹槽6,有利于鞍座1调节至最前和最后,对于具体情况,凹槽6也可以数个设于座管2上。
第二连接部4的两连接片20两侧边设有对称的供限位杆24穿设并限定活动的限位孔201;固定杆19设有供竖轴21穿设并滑动的滑孔191,具有进一步的定位和导向的作用;竖轴21套设复位弹簧23的一端伸入滑孔191,另一端与限位杆24螺纹连接且限位杆24活动套接于限位孔201,且复位弹簧23一端与松紧螺母22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杆19相抵接,复位弹簧23能使得限位杆24保持卡止于凹槽6上,从而使得鞍座1与座管2固定。在调节鞍座1时,拨动限位杆24,限位杆24在限位孔201里向上滑动,限位杆24离开凹槽6,可前后移动鞍座1至靠最前或者靠最后,然后松开限位杆24,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限位杆24自动落入凹槽6,完成卡止固定鞍座1在座管2上的固定。
第四实施例:请图15至图18所示,锁紧装置包括由连杆28两端分别铰接的主动钩爪体29和从动钩爪体30,主动钩爪29和从动钩爪30,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3的第一卡止销31和设于第二连接部4的第二卡止销34。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两端均设有相对称的套孔33且均与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对齐并由铰钉38进行铰接。第一连接部3为“I”形结构;第二连接部4为“H”形结构,且设有连接板37,连接板37具有在调节鞍座时能与座管相抵起到定位的作用。座管2设有限位槽39,在调节鞍座1时限制第一连接部3的摆动,从而限制鞍座调节的定位。座管2和连接板37均设有供减震装置40镶设的沉槽,在座管2和连接板37相抵时起到减震作用。
主动钩爪体29为一端设有第一铰孔294,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一传动孔293的主动钩爪292,且在第一铰孔294和第一传动孔293间设有手柄291;从动钩爪体30为一端设有第二铰孔303,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二传动孔302的从动钩爪301。连杆28两端均设有孔,并分别与第一传动孔293和第二传动孔302由铰钉38铰接。主动钩爪体29、连杆28、从动钩爪体30和顶块27形成四连杆结构,只要一边卡止时均能控制其结构的变形。
顶块27顶部与鞍座1连接,顶块27两侧均设有具有穿孔2711的凸耳271,穿孔2711与一侧连接孔11的轴线相同;顶块27中部为穿设有回位弹簧35的盲孔272,盲孔272轴向设有间隙273且与盲孔272相通;铰钉38依次穿过穿孔2711、第二连接部4一端设有的套孔33以及连接孔11,最后穿过第二铰孔303铰接,同轴线的套孔33与同轴线的连接孔11亦由铰钉38铰接且第二连接部4的另一端的套孔33均与座管2上的固定孔26由铰钉38铰接;铰钉38依次穿过与穿孔2711轴线平行的连接孔11及第一铰孔294铰接,且第一连接部3的另一端与座管2上的固定孔26由铰钉38铰接,如图22所示。此时,手柄291活动套设于间隙273,手柄291可在间隙273的轨迹上掰动。手柄291一侧与回位弹簧35相抵,,另一侧与设有第二铰孔303的从动钩爪体30的一端相抵,起到限位手柄291的作用。也可以在手柄391一侧与回位弹簧35间垫付有盖子36以使得回位弹簧35与手柄391间受力平衡。
在车辆骑行调节鞍座时,手柄291可控制主动钩爪292脱离或者卡止于第二卡止销34;同时手柄291也可控制从动钩爪301脱离或者卡止于第一卡止销31。顶块27、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和座管2形成四连杆结构,只要一边卡止时均能控制其结构的变形。在主动钩爪292卡止于第二卡止销34时,因主动钩爪体29铰接固定于顶块27上,且第二卡止销34设置于第二连接部4上,主动钩爪292卡止于第二卡止销34,限制顶块27与第二连接部4的摆动,从而限制第一连接部3的摆动,而且连接板37与座管2相抵,更加加强的限制使鞍座1的移动,锁紧鞍座1更为稳固,如图19所示。在鞍座往下调节时,只要拉起手柄291,使得主动钩爪292脱离第二卡止销34,第二连接部4与顶块27可以摆动,因此,把整个鞍座往下按时,直到第一连接部3抵住限位槽39,在并放松手柄291,从动钩爪301卡止于第一卡止销31,限制顶块27与第一连接部3的摆动,限制第一连接部3的摆动,从而锁紧鞍座,如图20和图21所示。如果需要调节鞍座上提时,只需掰动手柄291使从动钩爪301脱离第一卡止销31后,往上提到主动钩爪292卡止于第二卡止销34即可调节。因第一连接部3抵住限位槽39使得鞍座1可以调节得更低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车辆包括电动车、电动自行车、折叠自行车以及其他三轮车之类的。有些电动车需要鞍座的折叠才能方便安装和存取电池。以上的实施例均为折叠自行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包括鞍座(1),座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一端与所述鞍座(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座管(2)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一端与所述鞍座(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座管(2)铰接并由锁紧装置锁紧或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1)具有顶块(27)且顶块(27)设有前后两连接孔(11);所述座管(2)也设有前后两固定孔(26);所述第一连接部(3)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同样所述第二连接部(4)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端设有驱动手柄(7)的偏心轮(8)和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穿设于第二连接部(4)和所述座管(2)铰接处,且所述连接杆(9)一端设有调节螺母(10),另一端铰接所述偏心轮(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4)的弹性活动卡块和设于所述座管(2)的卡槽(18);所述弹性活动卡块卡止于所述卡槽(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活动卡块包括导杆(16)、设有螺母(14)且套设有张紧弹簧(15)的滑轴(13);所述第二连接部(4)两侧边设有对称的导孔(41),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有阶梯孔(42);所述滑轴(13)套设所述张紧弹簧(15)的一端伸入所述阶梯孔(42),另一端与所述导杆(16)螺纹连接且所述导杆(16)活动套接于所述导孔(41),所述导杆(16)卡止于所述卡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孔(42)设有台阶(421),所述张紧弹簧(15)一端与所述螺母(14)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台阶(421)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为由固定杆(19)固定的两连接片(20),所述两连接片(20)两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11)和固定孔(26)相匹配的铰接孔(25);所述两连接片(20)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9)设有滑孔(191),所述连接片(20)均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201);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限位杆(24)、设有松紧螺母(22)且套设有复位弹簧(23)的竖轴(21)和设于所述座管(2)的凹槽(6);所述竖轴(21)套设所述复位弹簧(23)的一端伸入所述滑孔(191),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24)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24)活动套接于所述限位孔(201),所述限位杆(24)卡止于所述凹槽(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3)一端与所述松紧螺母(22)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9)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为“H”型。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由连杆(28)两端分别铰接主动钩爪体(29)和从动钩爪体(30),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3)的第一卡止销(31)和设于第二连接部(4)的第二卡止销(34);所述主动钩爪体(29)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及所述顶块(27)同轴铰接连接;所述从动钩爪体(3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及所述顶块(27)同轴铰接连接;在调节鞍座(1)时,所述第二连接部(4)与所述座管(2)相抵且所述主动钩爪体(29)卡止于所述第二卡止销(34);或所述第一连接部(3)与所述座管(2)相抵,从动钩爪体(30)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销(3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钩爪体(29)为一端设有第一铰孔(294),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一传动孔(293)的主动钩爪(292),且在所述第一铰孔(294)和第一传动孔(293)间设有手柄(291);所述从动钩爪体(30)为一端设有第二铰孔(303),另一端设有具有第二传动孔(302)的从动钩爪(301);所述连杆(28)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孔(293)和第二传动孔(302)铰接;在调节鞍座(1)时,所述主动钩爪(292)卡止于所述第二卡止销(34)或从动钩爪(301)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销(3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27)两侧均设有具有穿孔(2711)的凸耳(271),所述穿孔(2711)与一侧所述连接孔(11)的轴线相同;所述顶块(27)中部为穿设有回位弹簧(35)的盲孔(272),所述的盲孔(272)轴向设有间隙(273)且与所述盲孔(272)相通;所述手柄(291)活动套设于所述间隙(273),所述手柄(291)一侧与所述回位弹簧(35)相抵,另一侧与设有第二铰孔(303)的所述从动钩爪体(30)的一端相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两端均设有相对称的套孔(33),铰钉(38)依次穿过所述穿孔(2711)、所述第二连接部(4)一端设有的套孔(33)以及连接孔(11),最后穿过第二铰孔(303)铰接;铰钉(38)依次穿过与所述穿孔(2711)轴线平行的连接孔(11)及第一铰孔(294)铰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I”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有连接板(37)且为“H”形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间镶设减震装置(40)。
CN201410444206.3A 2014-08-28 2014-08-28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53659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4206.3A CN105365926A (zh) 2014-08-28 2014-08-28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4206.3A CN105365926A (zh) 2014-08-28 2014-08-28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5926A true CN105365926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6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4206.3A Pending CN105365926A (zh) 2014-08-28 2014-08-28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592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6788A (zh) * 2016-08-25 2018-03-09 王硕锋 自行车的折叠装置
CN113636001A (zh) * 2021-07-29 2021-11-12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6788A (zh) * 2016-08-25 2018-03-09 王硕锋 自行车的折叠装置
CN113636001A (zh) * 2021-07-29 2021-11-12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0222U (zh)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US10870458B2 (en) Adjustably sized bicycle frame
US20020139217A1 (en) Adjustable and foldable stem and bearings for wheeled vehicles
ITMO20140001U1 (it) Meccanismo di smontaggio e bloccaggio di un pannello di un cassetto
CN204567859U (zh) 一种多用自行车后座
CN105365926A (zh)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CN204399404U (zh) 一种折叠式滑板车
CN108209318A (zh) 儿童游戏床的上折叠装置
CN206012680U (zh) 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
CN102582721A (zh) 座面可调的自行车车座
CN205168769U (zh) 一种包括内藏式卡扣的自行车折叠装置
CN105539216B (zh) 儿童安全座椅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
CN204056139U (zh) 儿童滑板车
CN204915364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06797548U (zh) 一种胸托及使用该胸托的骑行单车
CN206782056U (zh)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起落架结构
CN205131328U (zh) 一种童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CN205523835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排座椅骨架
CN114524043A (zh) 龙头架角度调节机构
CN105059146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DE202016003937U1 (de) Kinderwagen mit einer Bremse
CN204674713U (zh) 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
CN213502530U (zh) 一种肩背式婴儿手推车
CA2949751A1 (en) Folding fender
TW201607815A (zh)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