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815A -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7815A
TW201607815A TW103129582A TW103129582A TW201607815A TW 201607815 A TW201607815 A TW 201607815A TW 103129582 A TW103129582 A TW 103129582A TW 103129582 A TW103129582 A TW 103129582A TW 201607815 A TW201607815 A TW 2016078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saddle
hinged
adju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6398B (zh
Inventor
David Tak Wei Hon
Jing-Feng Li
wen-xu Li
Original Assignee
Dah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h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29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0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3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815A/zh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包括一鞍座及一座管,還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第二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限定。第一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形成類似四連桿結構,座管相對當於機架,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相當於連架桿,使得鞍座易於前後移動調整,並且在第二連接部和座管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限定,可以在調整前後移動時鎖緊固定鞍座的方位。鞍座在前後移動的同時也可以調節高度,最終可以提高騎行的舒適性。在用於折疊車上時,可以往折疊後的車體內縮,減小折疊後車體所占面積和高度。

Description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鞍座調節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現有的非折疊自行車的鞍座鋼性固定在座管上,座管與中管固定連接。鞍座都是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能自由調節移動,使得不能在相對水準位置調節鞍座的前後移動,有時候也可以進行座管在中管中上伸和下串來微調鞍座的前後移動,在調節的同時改變了鞍座的高度,但無法最大地滿足不同身高體型的人在騎自行車中的舒適度。在折疊自行車中,座管是可以在中管中自由伸插來微調鞍座的前後移動的,在調節的同時改變了鞍座的高度,也很難最大地滿足不同身高體型的人在騎自行車中的舒適度。以及折疊自行車在折疊時,其座管可插入中管中,以減小鞍座的高度,但是有些車型的座管過長時,不能靠插入座管來完全減小鞍座的高度,而使得鞍座還是突出座管的頂端;或者在折疊時,鞍座突出一側,使得折疊後,體積偏大,不便於存放,包裝,以及攜帶。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能調節鞍座的前後移動和高度,提高騎行舒適度,折疊體積小的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包括鞍座,座管,還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所述第二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者限定。
所述鞍座具有頂塊且頂塊設有前後兩連接孔;所述座管也設有前後兩固定孔;第一連接部兩端分別鉸接於連接孔和固定孔;同樣第二連接部兩端分別鉸接於連接孔和固定孔。
所述鎖緊裝置包括一端設有驅動手柄的偏心輪和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穿設於第二連接部和座管鉸接處,且所述連接桿一端設有調節螺母,另一端鉸接偏心輪。
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設於第二連接部的彈性活動卡塊和設於座管的卡槽;所述彈性活動卡塊卡止於卡槽。
所述彈性活動卡塊包括導桿、設有螺母且套設有張緊彈簧的滑軸和設於座管的卡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兩側邊設有對稱的導孔,第二連接部設有階梯孔;所述滑軸套設張緊彈簧的一端伸入階梯孔,另一端與所述導桿螺紋連接且導桿活動套接於導孔,且導桿卡止於所述卡槽。
所述階梯孔設有臺階,張緊彈簧一端與螺母相抵接,另一端與臺階相抵接。
所述第二連接部為由固定桿固定的兩連接片,兩連接片兩端設有與連接孔和固定孔相匹配的鉸接孔;且兩連接片相互平行。
所述固定桿設有滑孔,連接片均設有相對稱的限位孔;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限位桿、設有鬆緊螺母且套設有復位彈簧的豎軸和設於座管的凹槽;所述豎軸套設復位彈簧的一端伸入滑孔,另一端與限位桿螺紋連接且限位桿活動套接於限位孔,且限位桿卡止於所述凹槽。
所述復位彈簧一端與鬆緊螺母相抵接,另一端與固定桿相抵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為“H”型
所述鎖緊裝置包括由連桿兩端分別鉸接的主動鉤爪體和從動鉤爪體,以及設於第一連接部的第一卡止銷和設於第二連接部的第二卡止銷;所述主動鉤爪體與第一連接部及頂塊同軸鉸接連接;所述從動鉤爪體與第二連接部及頂塊同軸鉸接連接;在調節鞍座時,第二連接部與座管相抵且主動鉤爪體卡止於第二卡止銷,或第一連接部與座管相抵,從動鉤爪體卡止於第一卡止銷。
所述主動鉤爪體為一端設有第一鉸孔,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一傳動孔的主動鉤爪,且在第一鉸孔和第一傳動孔間設有手柄;從動鉤爪體為一端設有第二鉸孔,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二傳動孔的從動鉤爪;所述連桿兩端分別與第一傳動孔和第二傳動孔鉸接;在調節鞍座時,主動鉤爪卡止於第二卡止銷或從動鉤爪卡止於第一卡止銷。
所述頂塊兩側均設有具有穿孔的凸耳,穿孔與一側連接孔的軸線相同;頂塊中部為穿設有回位彈簧的盲孔,盲孔軸向設有間隙且與所述盲孔相通;所述手柄活動套設於間隙,手柄一側與回位彈簧相抵,另一側與設有第二鉸孔的從動鉤爪體的一端相抵。
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兩端均設有相對稱的套孔,鉸釘依次穿過穿孔、第二連接部一端設有的套孔以及連接孔,最後穿過第二鉸孔鉸接;鉸釘依次穿過與穿孔軸線平行的連接孔及第一鉸孔鉸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為“I”形結構,第二連接部設有連接板且為“H”形結構。
所述座管和第二連接部間鑲設減震裝置。
本發明之明顯功效在於:第一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第二連接部一端與鞍座鉸接,另一端與座管鉸接,形成類似四連桿結構,座管相對當於機架,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相當於連架桿,使得鞍座易於前後移動調整,並且在第二連接部和座管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限定,可以在調整前後移動時鎖緊固定鞍座的方位。鞍座在前後移動的同時也可以調節高度,最終可以提高騎行的舒適性。在用於折疊車上時,可以往折疊後的車體內縮,減小折疊後車體所佔的面積和高度。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請參考第1圖至第4圖所示,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包括設有頂塊27的鞍座1和座管2,以及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頂塊27與鞍座1連接,第一連接部3一端與頂塊27鉸接,另一端與座管2鉸接;第二連接部4一端與頂塊27鉸接,另一端與座管2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者限定。限定時,僅僅是保持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的行程,有時並不進行完全鎖緊。
具體結構為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均為“H”型,且兩端均設有相對稱的通孔5。鞍座1設有兩連接孔11且兩連接孔11的軸線相互平行;座管2設有兩固定孔26且兩固定孔26的軸線相互平行。兩固定孔26的軸線的連線K和座管2的軸線L所呈的夾角a,即兩固定孔26的軸線所形成的平面與座管2的軸線在車架平面投影的夾角。夾角a越小,鞍座1往下折時貼合車架的位置越低,夾角a的範圍使8º~16º,本實施例中最佳為夾角a為12º。鎖緊裝置包括一端設有驅動手柄7的偏心輪8和連接桿9;第一連接部3兩端的通孔5與鞍座1的連接孔11和座管2的固定孔26對齊並由螺釘12伸入並旋合鉸接;第二連接部4一端的通孔5與鞍座1的連接孔11對齊並由螺釘12旋合鉸接,另一端的通孔5與座管2的固定孔26對齊,連接桿9穿設於第二連接部4和座管2鉸接處的通孔5和固定孔26,且連接桿9一端旋合調節螺母10,另一端鉸接偏心輪8,使得第二連接部4和座管2鉸接連接。調節螺母10同樣可以適量得調節連接桿9的鬆緊度。第一連接部3兩端分別鉸接於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第二連接部4兩端分別鉸接於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軸線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且與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相對平行鉸接;即兩連接孔11的軸線平行,兩固定孔26的軸線平行。兩連接孔11軸線間的間距和固定孔26軸線間的間距相等,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軸線形成的平面與另一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的軸線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在兩連接孔11間的軸線所形成的平面與兩固定孔26的軸線所形成的平面不平行時,第一連接部3兩鉸接處的間距和第二連接部4兩鉸接處的間距相等且第一連接部3兩鉸接處所形成的平面和第二連接部4兩鉸接處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或者在兩連接孔11間的軸線所形成的平面與兩固定孔26的軸線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時,第一連接部3兩鉸接處的間距和第二連接部4兩鉸接處的間距相等,則鞍座1和座管2由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鉸接的方式類似四連桿結構,座管2相對當於機架,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相當於連架桿,使得鞍座1易於前後移動調整,並且在第二連接部4和座管2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固定,即由驅動手柄7驅動偏心輪8,利用偏心輪8的原理調節連接桿9拉緊時固定第二連接部3和座管2,以及在連接桿9鬆開時可以再次進行第二連接部4和座管2的前後移動調節,驅動手柄7的打開和壓緊可以拉動連接桿9,進而實現鞍1座前後移動的調整,達到操作方便,結構合理之目的。
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均為直接鑄造一體的連接塊,也可以為其他形式,如焊接等。如第12圖所示,鞍座1在前後移動時可以調節鞍座1與車把之間的水平距離,以利騎行自行車舒適度;同時也可以調節高度,最終可以提高騎行的舒適性。如第13圖所示為自行車鞍座1和座管2直接鋼性固定連接在一起,而在折疊時,鞍座1由於鋼性與座管2固定,不能進行前後移動的調整,使得鞍座1後部突出和高度不可調低,進而增加了折疊後的面積。如第14圖所示,在用於折疊車上時,可以往折疊後的車體內縮,減小折疊後車體所佔的面積和高度。
第二實施例:請參考第5圖和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鎖緊裝置的不同,即鎖緊裝置包括設於第二連接部4的彈性活動卡塊和設於座管2的卡槽18,且彈性活動卡塊卡止於卡槽18。彈性活動卡塊包括導桿16、設有螺母14且套設有張緊彈簧15的滑軸13和設於座管2的卡槽18。螺母14具有調節張緊彈簧15的張緊度,座管2設有最前和最後的兩個卡槽18,有利於鞍座1調節至最前和最後,對於具體情況來說,卡槽18也可以有數個設於座管2上。第二連接部4兩側邊設有對稱的提供導桿16穿設並限定活動的導孔41,且第二連接部4設有提供滑軸13滑動的階梯孔42,其係具有進一步的定位和導向的作用;階梯孔42設有臺階421,滑軸13套設張緊彈簧15的一端伸入階梯孔42,另一端與導桿16螺紋連接且導桿16活動套接於導孔41,且張緊彈簧15一端與螺母14相抵接,另一端與臺階421相抵接,如第6圖所示。張緊彈簧15能使得導桿16保持卡止於卡槽18上,進而使得鞍座1與座管2固定。在調節鞍座1時,撥動導桿16,導桿16在導孔41裡向上滑動,導桿16離開卡槽18,可前後移動鞍座1至靠最前或者靠最後,然後鬆開導桿16,在張緊彈簧15的作用下,導桿16自動落入卡槽18,完成卡止固定鞍座1在座管2上的固定。如第8圖和第9圖所示為鞍座1調節固定後的鞍座1位置。導桿16兩端均螺紋連接有卡扣17,這樣有利於撥動導桿16,操作方便快捷。張緊彈簧15也可以是其他形狀的彈性元件,具有彈性作用的彈片也可以。
第三實施例:請參考第10圖和第11圖所示,第二連接部4為由固定桿19固定的兩連接片20,固定桿19設有滑孔191,兩連接片20均設有相對稱的限位孔201,兩連接片20兩端設有相對稱鉸接孔25;兩連接片20相互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呈三角狀。鞍座1設有兩連接孔11且兩連接孔11的軸線相互平行;座管2設有兩固定孔26且兩固定孔26的軸線相互平行。第一連接部3兩端的鉸接孔25與鞍座1的連接孔11和對齊並由螺釘12伸入並旋合鉸接;第二連接部4兩端的鉸接孔25與鞍座1的連接孔11和座管2的固定孔26對齊並由螺釘12旋合鉸接;第一連接部3可以為第一實施例所述的連接塊或者跟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部4相同結構。
鎖緊裝置包括限位桿24、設有鬆緊螺母22且套設有復位彈簧23的豎軸21和設於座管2的凹槽6;鬆緊螺母22具有調節復位彈簧23的張緊度;座管2設有最前和最後的兩個凹槽6,有利於鞍座1調節至最前和最後,對於具體情況,凹槽6也可以數個設於座管2上。
第二連接部4的兩連接片20兩側邊設有對稱的供限位桿24穿設並限定活動的限位孔201;固定桿19設有供豎軸21穿設並滑動的滑孔191,具有進一步的定位和導向的作用;豎軸21套設復位彈簧23的一端伸入滑孔191,另一端與限位桿24螺紋連接且限位桿24活動套接於限位孔201,且復位彈簧23一端與鬆緊螺母22相抵接,另一端與固定桿19相抵接,復位彈簧23能使得限位桿24保持卡止於凹槽6上,進而使得鞍座1與座管2固定。在調節鞍座1時,撥動限位桿24,限位桿24在限位孔201裡向上滑動,限位桿24離開凹槽6,可前後移動鞍座1至靠最前或者靠最後,然後鬆開限位桿24,在復位彈簧23的作用下,限位桿24自動落入凹槽6,完成卡止固定鞍座1在座管2上的固定。
第四實施例:請參考第15圖至第18圖所示,鎖緊裝置包括由連桿28兩端分別鉸接的主動鉤爪體29和從動鉤爪體30,主動鉤爪29和從動鉤爪30,以及設於第一連接部3的第一卡止銷31和設於第二連接部4的第二卡止銷34。第一連接部3和第二連接部4的兩端均設有相對稱的套孔33且均與連接孔11和固定孔26對齊並由鉸釘38進行鉸接。第一連接部3為“I”形結構;第二連接部4為“H”形結構,且設有連接板37,連接板37具有在調節鞍座1時能與座管2相抵達到定位的作用。座管2設有限位槽39,在調節鞍座1時限制第一連接部3的擺動,從而限制鞍座1調節的定位。座管2和連接板37均設有供減震裝置40鑲設的沉槽,在座管2和連接板37相抵時起到減震作用。
主動鉤爪體29為一端設有第一鉸孔294,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一傳動孔293的主動鉤爪292,且在第一鉸孔294和第一傳動孔293間設有手柄291;從動鉤爪體30為一端設有第二鉸孔303,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二傳動孔302的從動鉤爪301。連桿28兩端均設有孔,並分別與第一傳動孔293和第二傳動孔302由鉸釘38鉸接。主動鉤爪體29、連桿28、從動鉤爪體30和頂塊27形成四連桿結構,只要一邊卡止時均能控制其結構的變形。
頂塊27頂部與鞍座1連接,頂塊27兩側均設有具有穿孔2711的凸耳271,穿孔2711與一側連接孔11的軸線相同;頂塊27中部為穿設有回位彈簧35的盲孔272,盲孔272軸向設有間隙273且與盲孔272相通;鉸釘38依次穿過穿孔2711、第二連接部4一端設有的套孔33以及連接孔11,最後穿過第二鉸孔303鉸接,同軸線的套孔33與同軸線的連接孔11亦由鉸釘38鉸接且第二連接部4的另一端的套孔33均與座管2上的固定孔26由鉸釘38鉸接;鉸釘38依次穿過與穿孔2711軸線平行的連接孔11及第一鉸孔294鉸接,且第一連接部3的另一端與座管2上的固定孔26由鉸釘38鉸接,如第22圖所示。此時,手柄291活動套設於間隙273,手柄291可在間隙273的軌跡上扳動。手柄291一側與回位彈簧35相抵,另一側與設有第二鉸孔303的從動鉤爪體30的一端相抵,達到限位手柄291的作用。也可以在手柄291一側與回位彈簧35間墊設有蓋子36以使得回位彈簧35與手柄291間受力平衡。
在車輛騎行調節鞍座時,手柄291可控制主動鉤爪292脫離或者卡止於第二卡止銷34;同時手柄291也可控制從動鉤爪301脫離或者卡止於第一卡止銷31。頂塊27、第一連接部3、第二連接部4和座管2形成四連桿結構,只要一邊卡止時均能控制其結構的變形。在主動鉤爪292卡止於第二卡止銷34時,因主動鉤爪體29鉸接固定於頂塊27上,且第二卡止銷34設置於第二連接部4上,主動鉤爪292卡止於第二卡止銷34,限制頂塊27與第二連接部4的擺動,進而限制第一連接部3的擺動,而且連接板37與座管2相抵,更加加強的限制使鞍座1的移動,鎖緊鞍座1更為穩固,如第19圖所示。在鞍座往下調節時,只要拉起手柄291,使得主動鉤爪292脫離第二卡止銷34,第二連接部4與頂塊27可以擺動,因此,把整個鞍座1往下按時,直到第一連接部3抵住限位槽39,並再放鬆手柄291,從動鉤爪301卡止於第一卡止銷31,限制頂塊27與第一連接部3的擺動,限制第一連接部3的擺動,進而鎖緊鞍座,如第20圖和第21圖所示。如果需要調節鞍座1上提時,只需扳動手柄291使從動鉤爪301脫離第一卡止銷31後,往上提到主動鉤爪292卡止於第二卡止銷34即可調節。由於第一連接部3抵住限位槽39,使得鞍座1可以調節得更低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車輛包括電動車、電動自行車、折疊自行車以及其他三輪車之類的。有些電動車需要鞍座的折疊才能方便安裝和存取電池。另外,以上的實施例均為折疊自行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鞍座
2‧‧‧座管
3‧‧‧第一連接部
4‧‧‧第二連接部
5‧‧‧通孔
6‧‧‧凹槽
7‧‧‧驅動手柄
8‧‧‧偏心輪
9‧‧‧連接桿
10‧‧‧調節螺母
11‧‧‧連接孔
12‧‧‧螺釘
13‧‧‧滑軸
14‧‧‧螺母
15‧‧‧張緊彈簧
16‧‧‧導桿
17‧‧‧卡扣
18‧‧‧卡槽
19‧‧‧固定桿
191‧‧‧滑孔
20‧‧‧連接片
201‧‧‧限位孔
22‧‧‧鬆緊螺母
23‧‧‧復位彈簧
24‧‧‧限位桿
25‧‧‧鉸接孔
26‧‧‧固定孔
27‧‧‧頂塊
271‧‧‧凸耳
2711‧‧‧穿孔
272‧‧‧盲孔
273‧‧‧間隙
28‧‧‧連桿
29‧‧‧主動鉤爪體
291‧‧‧手柄
292‧‧‧主動鉤爪
293‧‧‧第一傳動孔
294‧‧‧第一鉸孔
30‧‧‧從動鉤爪體
301‧‧‧主動鉤爪 
302‧‧‧第一傳動孔
303‧‧‧第一鉸孔
31‧‧‧第一卡止銷
33‧‧‧套孔
34‧‧‧第二卡止銷
35‧‧‧回位彈簧
36‧‧‧蓋子
37‧‧‧連接板
38‧‧‧鉸釘
39‧‧‧限位槽
40‧‧‧減震裝置
41‧‧‧導孔
42‧‧‧階梯孔
421‧‧‧臺階
a‧‧‧夾角
K‧‧‧連線
L‧‧‧軸線
第1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至靠後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至靠前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另一種鎖緊方式的分解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第二連接部的剖視圖。 第7圖為本發明之第5圖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至靠後的結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之第5圖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的結構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之第5圖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至靠前的結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另一種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之第10圖的整體安裝結合後並調節的結構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之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安裝於自行車上的並調節的結構示意圖。 第13圖為一般的不可調節鋼性固定於座管上的鞍座在自行車折疊時的結構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在自行車折疊時的鞍座被調節後的結構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另一種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頂塊結構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第一連接部結構示意圖。 第18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第二連接部結構示意圖。 第19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在展開狀態鎖緊時的局部剖視圖。 第20圖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的在內縮狀態鎖緊時的局部剖視圖。 第21圖為第20圖中 B處的放大視圖。 第22圖為為本發明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另一種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1‧‧‧鞍座
2‧‧‧座管
3‧‧‧第一連接部
4‧‧‧第二連接部
5‧‧‧通孔
7‧‧‧驅動手柄
8‧‧‧偏心輪
9‧‧‧連接桿
10‧‧‧調節螺母
11‧‧‧連接孔
12‧‧‧螺釘
26‧‧‧固定孔
27‧‧‧頂塊
a‧‧‧夾角
K‧‧‧連線
L‧‧‧軸線

Claims (16)

  1. 一種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包括一鞍座,一座管,其特徵在於,更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一端與該鞍座鉸接,另一端與該座管鉸接;該第二連接部一端與該鞍座鉸接,另一端與該座管鉸接並由鎖緊裝置鎖緊或限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鞍座具有頂塊且該頂塊設有前後兩連接孔;該座管也設有前後兩固定孔;該第一連接部兩端分別鉸接於該連接孔和該固定孔;同樣該第二連接部兩端分別鉸接於該連接孔和該固定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鎖緊裝置包括一端設有驅動手柄的偏心輪和連接桿;該連接桿穿設於該第二連接部和該座管鉸接處,且該連接桿一端設有調節螺母,另一端鉸接該偏心輪。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鎖緊裝置包括設於該第二連接部的彈性活動卡塊和設於該座管的卡槽,且該彈性活動卡塊卡止於該卡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彈性活動卡塊包括導桿、設有螺母且套設有張緊彈簧的滑軸;該第二連接部兩側邊設有對稱的導孔,該第二連接部設有階梯孔;該滑軸套設該張緊彈簧的一端伸入該階梯孔,另一端與該導桿螺紋連接且該導桿活動套接於該導孔,該導桿卡止於該卡槽。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階梯孔設有臺階,該張緊彈簧一端與該螺母相抵接,另一端與該臺階相抵接。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部為由固定桿固定的兩連接片,該兩連接片兩端設有與該連接孔和該固定孔相匹配的鉸接孔;該兩連接片係相互平行。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固定桿設有滑孔,該連接片均設有相對稱的限位孔;該鎖緊裝置包括限位桿、設有鬆緊螺母且套設有復位彈簧的豎軸和設於該座管的凹槽;該豎軸套設該復位彈簧的一端伸入該滑孔,另一端與該限位桿螺紋連接且該限位桿活動套接於該限位孔,該限位桿係卡止於該凹槽。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復位彈簧一端與該鬆緊螺母相抵接,另一端與該固定桿相抵接。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和該第二連接部均為“H”型。
  11.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鎖緊裝置包括由連桿兩端分別鉸接主動鉤爪體和從動鉤爪體,以及設於該第一連接部的第一卡止銷和設於該第二連接部的第二卡止銷;該主動鉤爪體與該第一連接部及該頂塊同軸鉸接連接;該從動鉤爪體與該第二連接部及該頂塊同軸鉸接連接;在調節該鞍座時,該第二連接部與該座管相抵且該主動鉤爪體卡止於該第二卡止銷;或是該第一連接部與該座管相抵,該從動鉤爪體卡止於該第一卡止銷。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主動鉤爪體為一端設有第一鉸孔,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一傳動孔的主動鉤爪,且在該第一鉸孔和該第一傳動孔間設有手柄;該從動鉤爪體為一端設有第二鉸孔,另一端設有具有第二傳動孔的從動鉤爪;該連桿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傳動孔和該第二傳動孔鉸接;在調節該鞍座時,該主動鉤爪卡止於該第二卡止銷或該從動鉤爪卡止於該第一卡止銷。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頂塊兩側均設有具有穿孔的凸耳,該穿孔與一側該連接孔的軸線相同;該頂塊中部為穿設有回位彈簧的盲孔,該盲孔軸向設有間隙且與該盲孔相通;該手柄活動套設於該間隙,該手柄一側與該回位彈簧相抵,另一側與設有第二鉸孔的該從動鉤爪體的一端相抵。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和該第二連接部的兩端均設有相對稱的套孔,鉸釘依次穿過該穿孔、該第二連接部一端設有的該套孔以及該連接孔,最後穿過該第二鉸孔鉸接;該鉸釘依次穿過與該穿孔軸線平行的該連接孔及該第一鉸孔鉸接。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為“I”形結構,該第二連接部設有連接板且為“H”  形結構。
  16. 如請求項11~15中任一項所述之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其中該座管和該第二連接部間鑲設一減震裝置。
TW103129582A 2014-08-27 2014-08-27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TW201607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9582A TW201607815A (zh) 2014-08-27 2014-08-27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9582A TW201607815A (zh) 2014-08-27 2014-08-27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6398B TWI516398B (zh) 2016-01-11
TW201607815A true TW201607815A (zh) 2016-03-01

Family

ID=5564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9582A TW201607815A (zh) 2014-08-27 2014-08-27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078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31582A1 (de) * 2018-12-10 2020-06-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bare Sitzbaugruppe für ein Kraftrad sowie Kraft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6398B (zh) 201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5649B2 (en) Foldable tricycle
CN206155702U (zh) 一种轻型折叠车
US8485547B2 (en) Stroller having shock-absorbing function
KR101406449B1 (ko)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 장치
US7441835B2 (en) Angle-adjustable backrest device for a child highchair
US20070228780A1 (en) Collapsible articles of furniture
WO2016070634A1 (zh) 一种折叠代步车
US20030141695A1 (en) Child tricycle folding structure
GB2487011A (en) Folding table
US20150115670A1 (en) Baby Car Seat
CN105539235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排座椅骨架
WO2016029787A1 (zh)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US20080157502A1 (en) Foldable bicycle having x-shaped frame
CN107757431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后排座椅
CN206012680U (zh) 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
TW201607815A (zh)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EP1686050A1 (en) Structure of a rear seat for motorcycles
KR101286225B1 (ko) 다변형 접이식 자전거
TWM492275U (zh) 折疊車輛鞍座調節裝置
US20080106070A1 (en) Foldable stroller capable of being automatically locked in a folded state
WO2023124073A1 (zh) 龙头架角度调节机构
CN205737813U (zh) 一种可调座垫机构
CN203793532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三轮电动车
CN105365926A (zh) 一种折叠车辆鞍座调节装置
CN212172414U (zh) 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