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047A -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047A
CN105358047A CN201480018409.4A CN201480018409A CN105358047A CN 105358047 A CN105358047 A CN 105358047A CN 201480018409 A CN201480018409 A CN 201480018409A CN 105358047 A CN105358047 A CN 105358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peak
unit
artery
pulse
viscoelast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4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047B (zh
Inventor
斋藤之良
姬野龙太郎
高木周
梁夫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Shisei Dat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Shisei Dat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Shisei Dat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 of CN105358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07Evaluating blood vessel condition, e.g. elasticity, com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08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 A61B5/02116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 wave amplitu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39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using differentiation including higher orde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该测定的脉搏来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高的血管粘弹性判定装置。该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在对使用袖带取得的脉搏进行一次微分并对血管施加几乎最高血压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和在多个产生的负的振幅峰值中第2个生成的峰值(Vr2),计算这些检测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并根据所算出的比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Description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脉搏进行分析来非侵袭地评价血管粘弹性的程度的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非侵袭地评价血管粘弹性的装置,广泛普及脉搏传播速度(PWV)。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至少在2处缠绕的袖带等来测定脉搏。
另一方面,已知如下这样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通过利用仅在1处缠绕的袖带进行的脉搏测定来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对该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后计算一次微分值,并形成微分波形,在对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振幅峰值,在已检测出正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振幅峰值,计算上述正的振幅峰值与上述负的振幅峰值之比,并根据该算出的比来评价血管粘弹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548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比较年轻的人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大多在负振幅峰值内最初产生的峰值是最大峰值。关于该比较年轻的人,当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来测定脉搏时,使用上述最大峰值作为评价血管粘弹性的数据,因此具有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当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该测定的脉搏来算出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来算出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高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另一方面,被指出血管的粘弹性与动脉硬化有关,血管越硬,动脉硬化的发病危险越高。尤其中心动脉血管的粘弹性的临床的意义很高,利用1个袖带高精度地实现中心动脉的粘弹性评价,这对社会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使以对血管施加大致最高血压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和在产生的多个负的振幅峰值中第2个产生的峰值Vr2,计算这些检测出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并根据所算出的比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这样的效果,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该测定的脉搏来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来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高。
另外,因为根据上述算出的比来进行评价,所以还起到如下这样的效果,没有给上臂血管的硬度带来影响,可高精度地评价中心动脉的粘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的框图。
图2是示出CPU20的功能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袖带压力的变化的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袖带压力的变化与振幅值(dP/dt)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在实施例1中最高血压附近的微分脉搏的放大图。
图6是放大地示出1拍的微分脉搏波形的图。
图7是示出年轻人的1拍微分脉搏波形的图。
图8是示出高龄者以及动脉硬化症患者的波形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作为实施例2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CPU20a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例2中与年龄相对的比RT(Vr2/Vf1)、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例2中25岁的上臂血管的硬度比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4是示出在实施例2中55岁的上臂血管的硬度比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5是示出85岁的上臂血管的硬度比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6是示出作为实施例3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的框图。
图17是示出CPU20b的功能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在实施例3中对袖带施加的压力与利用袖带测定的袖带振动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是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的框图。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具备袖带11、加压单元12、慢速排气单元13、压力检测单元14、采样单元15、CPU20、ROM30、RAM40、操作单元50、显示装置61、打印机62和外部端子63。
袖带11、加压单元12、慢速排气单元13、压力检测单元14经由可挠管进行连接。另外,加压单元12、慢速排气单元13、压力检测单元14和采样单元15利用CPU20进行控制。
袖带11缠绕于被测定者的臂、手腕、手指、大腿,脚腕等上,取得脉搏。加压单元12以血压测定所需的规定的压力对袖带11进行加压。慢速排气单元13在由加压单元12加压的袖带11内的压力下缓缓进行排气。
压力检测单元14包含检测袖带11的压力的压力变换器,将上述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脉冲)进行输出。采样单元15在一定时间内对来自压力检测单元14的电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根据采样信号周期性地反复上述计数,并且对采样值进行A/D转换。
图2是示出CPU20的功能的框图。
CPU20整体地控制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并且在功能上与ROM30所存储的程序(图9示出对应的流程图)联动地实现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3、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4、比计算单元25和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将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所提取的脉搏分量作为时间微分对一次微分值进行计算,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3在对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的外力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4在检测出上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比计算单元25计算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Vr2/Vf1)。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根据比计算单元25所算出的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例中的袖带压力的变化的图。
将袖带11缠绕于臂、手腕、手指等上,利用加压单元12使该袖带11的内部的压力升高到规定的压力,然后,利用慢速排气单元13以3~5mmHg/秒的比例近似直线地进行减压,在该减压的过程中,使脉搏振幅分量与袖带压力重叠。
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对血管粘弹性的指标进行计算时,具体地说如以下这样。首先,将袖带11缠绕于被测定者的臂上,接通设置于操作单元50的测定开始开关,由此加压单元12对袖带11进行加压,直至达到血压测定所需的压力,在停止该加压之后,利用慢速排气单元13缓缓排出袖带11内的空气,与此同时,开始向袖带传递基于脉搏分量的压力移位。
压力检测单元14将袖带压力作为频率的变化而转换成电信号,采样单元15按照固定时间(例如每5ms)进行采样,并根据所采样的袖带压力来输出脉冲。
图4是放大地示出袖带压力的变化与振幅值(dP/dt)的关系的图。
图5是在实施例1中放大地示出最高血压附近的微分脉搏的图。
当将袖带压力以时间进行微分并去除与袖带压力的减压速度相应的量时,如图4所示,可获得微分脉搏。在图4中,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是关于脉搏之1在其微分波形内以0为基准向正方向的振幅值中的峰值。另外,在图4中,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是关于脉搏之1在其微分波形内以0为基准向负方向的振幅值中的第2个产生的峰值。
时间微分脉搏是表示血管的容积变化的速度的值,正的振幅值是表示血管的扩张速度的值,负的振幅值是表示血管的收缩速度的值。
图6是放大地示出1拍的微分脉搏波形的图。
图6所示的1拍微分脉搏放大图是使图5进一步放大并关注于1拍的时间微分脉搏的图。1拍的微分脉搏波形包含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正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2、负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1和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
图7是示出年轻人的1拍微分脉搏波形的图。
图8是示出高龄者以及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微分脉搏波形的图。
由图7、图8可知,根据年龄增加或血管粘弹性,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相对大于其它峰值。因此,可基于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即,只要使用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就能够适当地评价血管粘弹性。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动作。
图9是示出实施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S1中,将袖带11缠绕于被测定者的臂、手腕、手指、大腿、脚腕等上,取得脉搏。在S2中,经由加压单元12以血压测定所需的规定的压力对袖带11进行加压。在S3中,在由加压单元12加压的袖带11内的压力下,利用慢速排气单元13缓缓进行排气。
在S4中,压力检测单元14将袖带11的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脉冲)后进行输出。在S5中,采样单元15在一定时间内对来自压力检测单元14的电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根据采样信号周期性地反复上述计数,并且对采样值进行A/D转换。
在S6中,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在S7中,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对上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在S8中,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3在对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在S9中,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4在检测出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
在S10中,比计算单元25算出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在S11中,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根据比计算单元25算出的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根据实施例1,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所测定的脉搏来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高。
即,当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体的中心动脉的硬度并控制使中心动脉硬化的参数时,反映为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因此,当算出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并根据该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时,在比较年轻的人中可提高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取代使用比,来使用差。即,可根据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差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实施例2
图10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的框图。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是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中以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的实施例。
即,当检测出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时,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在对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进行检测,但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在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进行检测。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是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中取代CPU20而设置CPU20a的装置。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CPU20a的结构的图。
CPU20a是在CPU20中取代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3,设置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73,取代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24,设置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74。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73是在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的单元。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74是在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的单元。即,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74是在检测出上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的单元。
根据实施例2,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该测定的脉搏来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计算血管粘弹性的判定指标时,血管粘弹性的评价的可靠性高。
图12是示出与年龄相对的比RT(Vr2/Vf1)、Vr1/Vf1的特性的图。
其中,对上述Vr2/Vr1是通过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的计算机模拟来反映中心动脉的粘弹性并且对上臂血管的硬度没有较大影响的指标的情况进行验证。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根据比计算单元25算出的比RT(Vr2/Vf1),来评价血管粘弹性。在此情况下,例如,使与年龄、性别等相对的比RT(Vr2/Vr1)的平均值预先进行表化,并与它们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由此判定动脉硬化的危险。
图13是示出25岁时的上臂血管的硬度比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4是示出55岁时的上臂血管的硬度比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图15是示出85岁时的上臂血管的硬度对RT、Vr1/Vf1的特性的图。
如图13~图15所示,在作为现有方法的Vr1/Vf1(利用黑圈的图示表示的特性)中,当上臂血管的硬度变化时,Vr1/Vf1发生变化,即Vr1/Vf1受上臂血管的硬度影响。但是,在比RT(Vr2/Vf1、利用白圈的图示表示的特性)中,即使上臂血管的硬度发生变化,比RT(Vr2/Vf1)也几乎不变化,即,比RT(Vr2/Vf1)未受到上臂血管的硬度的影响,可评价中心动脉的硬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使袖带压力逐渐减压,但在使袖带压力逐渐上升时,也能够应用上述各实施例。
另外,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200中,可代替使用比,来使用差。即,在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可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和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根据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差,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实施例3
图1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的图。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是如下这样的实施例,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100中,使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40mmHg的压力维持22秒左右,并检测对在维持该袖带压力的期间内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后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和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具有袖带11、加压单元12、慢速排气单元13、压力检测单元14、采样单元15、CPU20b、ROM30、RAM40、操作单元50、显示装置61、打印机62和外部端子63。
图17是示出CPU20b的功能的框图。
CPU20b整体地控制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并且在功能上与ROM30所存储的程序(图18示出对应的流程图)联动地实现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3、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4、比计算单元25和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对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所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3使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40mmHg的压力维持22秒,并检测对在维持袖带压力的期间内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4在检测到上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比计算单元25计算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Vr2/Vf1)。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根据比计算单元25算出的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动作。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S1中,将袖带11缠绕于被测定者的臂、手腕、手指、大腿、脚腕等上,取得脉搏。并且,在S20中进行通常的血压测定,测定最高血压。然后,在S21中,使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40mmHg的压力维持22秒,在S4中,压力检测单元14将袖带11的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脉冲)后输出。在S5中,采样单元15在固定时间内对来自压力检测单元14的电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根据采样信号周期性地反复上述计数,并且对采样值进行A/D转换。
在S6中,脉搏分量提取单元21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在S7中,微分波形形成单元22对上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在S28中,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3在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在S29中,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84检测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Vr2。
在S10中,比计算单元25计算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比RT。在S11中,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26根据比计算单元25算出的比RT来评价血管粘弹性。并且,在S12中,在由加压单元12加压的袖带11内的压力下,利用慢速排气单元13缓缓地进行排气。
图19是示出在实施例3中对袖带施加的压力与由袖带测定的袖带振动压力的关系的图。
如图19所示,对实线所示的袖带施加的压力(利用袖带测量的振动压力)在从测定开始起的6~8秒后的期间急剧上升到160mmHg。此外,上述160mmHg是对最高血压加上40mmHg后的压力。在袖带压力成为160mmHg之后,维持袖带压力22秒期间。由此,关于利用袖带测量的振动压力(利用实线示出的压力),在从测定开始起的14秒之后,其过渡的压力变动分量缓缓消失,在从测定开始的20秒之后成为平衡状态趋于稳定。通过使此状态维持一定时间,能够稳定地提取多个脉搏。因此,在测定中产生的身体运动噪声等的检测/去除也变得容易,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微分脉搏的峰值。
此外,在图19中,虚线表示袖带正下方的血压,单点划线表示对袖带施加的压力。
即,根据实施例3,使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40mmHg的压力维持22秒,在维持袖带压力的期间,反复检测对所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因此能够检测并去除异常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设定为与已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相比高40mmHg的袖带压力,并使该袖带压力160mmHg维持22秒期间。但是,也可以将对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加上30~50mmHg所得的压力设定为袖带压力。即,当使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加上弱于30mmHg的压力进行测定时,血液开始流向血管,难以去除在测定中产生的身体运动噪声等。另外,当对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加上强于50mHg的压力进行测定时,被验者感到压力带来的疼痛。因此,优选将对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加上30~50mmHg所得的压力设定为袖带压力。
此外,还可以将比最高血压设定得高的状态维持如5~30秒之间等22秒期间以外的时间。即,当使比最高血压设定得高的状态仅维持短于5秒期间的时间进行测定时,测定值的稳定性低,另一方面,当使比最高血压设定得高的状态维持长于30秒期间的时间进行测定时,会导致淤血,血管的特性改变,测定值的可靠性降低。因此,优选使比最高血压设定得高的状态维持5~30秒期间内的任意时间。
即,只要在袖带压力维持单元将比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高规定压力的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的期间,提取对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后的上述微分波形,并检测在对该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到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即可。
此外,在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300中,可代替使用比,而使用差。即,可根据对在袖带压力维持单元维持比产生最高血压的袖带压力高规定压力的袖带压力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上述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到的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f1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Vr2之差,来评价血管粘弹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只要将各个单元置换为步骤,上述各实施例就是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的发明例。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实现CPU执行的程序的功能的电路等硬件,来取代CPU。另外,可利用硬件来实现程序的一部分,计算机执行剩余的部分。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利用1个袖带测定脉搏并根据该测定的脉搏来计算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指标时,将比较年轻的人作为被测定者来评价动脉硬化度时,可应用于该动脉硬化的评价的可靠性高的用途。
标号说明
100、200、300…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
11…袖带
20、20a…CPU
21…脉搏分量提取单元
22…微分波形形成单元
23、73、83…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
24、74、84…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
25…比计算单元
26…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

Claims (11)

1.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该脉搏分量是在向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比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比计算单元算出的比,评价血管粘弹性。
2.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其中,该脉搏分量是在向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差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差计算单元算出的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3.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比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比计算单元算出的比,评价血管粘弹性。
4.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差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差计算单元算出的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5.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袖带压力维持单元,其在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规定压力的压力下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其中,该脉搏分量是所述袖带压力维持单元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比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比计算单元算出的比,评价血管粘弹性。
6.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脉搏分量提取单元,其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其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袖带压力维持单元,其在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规定压力的压力下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该脉搏分量是在所述袖带压力维持单元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其在检测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差计算单元,其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其根据所述差计算单元算出的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时间是5~30秒之间的任意时间。
8.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步骤:
脉搏分量提取步骤,脉搏分量提取单元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步骤,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该脉搏分量是在向血管施加与最高血压大致相同程度以上的外力的状态下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计算步骤,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或者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步骤,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根据在所述计算步骤中算出的比或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9.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步骤:
脉搏分量提取步骤,脉搏分量提取单元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步骤,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该脉搏分量是在几乎达到负的振幅峰值的状态下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计算步骤,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或者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步骤,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根据在所述计算步骤中算出的比或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10.一种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步骤:
脉搏分量提取步骤,脉搏分量提取单元提取袖带压力的脉搏分量;
微分波形形成步骤,微分波形形成单元对所述提取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来计算一次微分值,形成微分波形;
袖带压力维持步骤,袖带压力维持单元在比测定了最高血压时的袖带压力高规定压力的压力下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
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正的第1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对如下的脉搏分量进行时间微分而得的微分波形的1个脉搏中,检测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该脉搏分量是在所述袖带压力维持步骤中使所述袖带压力维持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提取的;
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步骤,负的第2个振幅峰值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的脉搏中,检测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
计算步骤,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比,或者计算所述正的第1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与所述负的第2个产生的振幅峰值之差;以及
血管粘弹性评价步骤,血管粘弹性评价单元根据在所述计算步骤中算出的比或差,评价血管粘弹性。
11.一种程序,其使计算机作为构成权利要求1~7中任意1项所述的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的单元发挥功能。
CN201480018409.4A 2013-03-26 2014-03-24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05358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3787A JP6218267B2 (ja) 2013-03-26 2013-03-26 血管粘弾性評価装置、血管粘弾性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63787 2013-03-26
PCT/JP2014/059385 WO2014157714A1 (ja) 2013-03-26 2014-03-24 血管粘弾性評価装置、血管粘弾性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047A true CN105358047A (zh) 2016-02-24
CN105358047B CN105358047B (zh) 2017-12-12

Family

ID=51624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409.4A Active CN105358047B (zh) 2013-03-26 2014-03-24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6932B2 (zh)
EP (1) EP2979628B1 (zh)
JP (1) JP6218267B2 (zh)
CN (1) CN105358047B (zh)
RU (1) RU2676514C2 (zh)
WO (1) WO20141577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0725B1 (ja) 2015-12-07 2016-06-29 山陽精工株式会社 血管弾性率評価装置
JP6989192B1 (ja) * 2020-12-24 2022-01-05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動脈硬化計測装置、動脈硬化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動脈硬化計測装置の作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166A (ja) * 1998-08-05 2000-02-22 Kenji Takazawa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238867A (ja) * 2001-02-22 2002-08-27 Haruko Takada 血管老化の評価法
JP4054884B1 (ja) * 2007-01-05 2008-03-05 株式会社志成データム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CN101495033A (zh) * 2006-07-31 2009-07-29 志成资讯有限公司 血管粘弹性的指标测量装置
WO2010058484A1 (ja) * 2008-11-18 2010-05-27 株式会社志成データム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013A (ja) 1984-06-14 1986-01-08 Nippon Denso Co Ltd 角速度センサ
JP2002224059A (ja) * 2001-01-31 2002-08-13 Omron Corp 電子血圧計
JP5344294B2 (ja) * 2009-03-16 2013-11-20 学校法人同志社 血管壁硬軟度評価装置
JP5381586B2 (ja) * 2009-09-30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血管状態推定装置、血管状態推定方法及び血管状態推定プログラム
JP5252088B2 (ja) * 2009-10-19 2013-07-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脈波検出装置及び脈波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166A (ja) * 1998-08-05 2000-02-22 Kenji Takazawa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238867A (ja) * 2001-02-22 2002-08-27 Haruko Takada 血管老化の評価法
CN101495033A (zh) * 2006-07-31 2009-07-29 志成资讯有限公司 血管粘弹性的指标测量装置
JP4054884B1 (ja) * 2007-01-05 2008-03-05 株式会社志成データム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WO2010058484A1 (ja) * 2008-11-18 2010-05-27 株式会社志成データム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06932B2 (en) 2019-12-17
CN105358047B (zh) 2017-12-12
JP6218267B2 (ja) 2017-10-25
EP2979628A4 (en) 2017-02-22
RU2015145459A (ru) 2017-05-02
US20160051151A1 (en) 2016-02-25
EP2979628B1 (en) 2021-07-07
WO2014157714A1 (ja) 2014-10-02
RU2015145459A3 (zh) 2018-03-14
EP2979628A1 (en) 2016-02-03
RU2676514C2 (ru) 2018-12-29
JP2014188035A (ja) 201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3487B2 (ja) 血圧測定装置、血圧測定方法、血圧測定プログラム
KR101460922B1 (ko) 비침습 혈압 측정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CN101176659B (zh) 一种检测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装置
US9445727B2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EP2294976A1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JP5328613B2 (ja) 脈波伝播速度測定装置および脈波伝播速度測定プログラム
CN107106046B (zh) 血管弹性率评价装置
CN104042200A (zh) 一种逐拍动脉血压的无创监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5358047A (zh) 血管粘弹性评价装置、血管粘弹性评价方法以及程序
CN103417204B (zh) 示波法电子血压计人体模拟校准装置
JP4054884B1 (ja)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JP2008110086A (ja) 血管機能検査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CN107708533B (zh) 粘弹特性获取装置、粘弹特性获取方法、粘弹特性获取程序及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
KR101504547B1 (ko) 맥진을 이용한 동맥폐쇄증 측정방법
CN103717143A (zh) 用于检测动脉的闭塞/重新开放的方法与设备以及用于测量收缩压的系统
JP4398553B2 (ja) 電子血圧計
US20150374242A1 (en) Method for measureing blood vessel elasticity
WO2010058485A1 (ja) 大動脈硬化度評価装置
KR20180131071A (ko) 피부의 점탄성 특성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058484A1 (ja) 血管の粘弾性評価装置
CN103340614A (zh) 一种新型智能血压计
Deng et al. The method for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based on chaotic oscillator
JP2011182969A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での動脈硬化度の指標の算出方法
JP2007319257A (ja) 血行動態測定装置および血圧測定装置
JP2014064667A (ja) 血圧測定装置、血圧測定方法、血圧測定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