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9210A -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9210A
CN105339210A CN201480004576.3A CN201480004576A CN105339210A CN 105339210 A CN105339210 A CN 105339210A CN 201480004576 A CN201480004576 A CN 201480004576A CN 105339210 A CN105339210 A CN 105339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oof
head components
boxes system
bas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45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9210A8 (zh
CN105339210B (zh
Inventor
塞尔莱·埃斯皮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s Solu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Es Solu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s Solu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SEs Solu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339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92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9210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9210A8/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9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92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45Carriers being adjustable or transformable, e.g. expansible, collaps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7/00Collapsible or extensible purses, luggage, bags or the like
    • A45C7/0059Flexible luggage; Hand bags
    • A45C7/0077Flexible luggage; Hand bags collapsible to a minimal configuration, e.g. for storage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5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wind deflec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55Enclosure-type carriers, e.g. containers, box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C2009/005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into a vehicle, e.g. scoo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用于机动车辆(11)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操作简单和灵活,并具有利于空气动力学的外形设计,建议车顶行李箱系统(100)包括有机动车辆(11)的车顶(10),它至少是一个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的顶盖部件(13),且有至少一个外壁的插入主体(18)。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适合形成一个用于接收插入主件(18)的空隙(15),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和车顶基底构件(12)之间,可从基态到接收状态之间作移动,并在接收状态下,插入主体(18)可被安排在空隙(15)中,至少有插入主体(18)的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外表面(26,27)。

Description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描述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以及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技术状况
现在所了解到的车顶箱都是被封闭的或可封闭的储藏器,用于存放汽车随车携带的行李,例如滑雪器材等,即外界通常所指的存储空间,如行李舱。它们通常被安装在汽车车顶上,一般是在车顶背包架上或由制造商专门提供的车顶行李架上。这样的车顶箱不仅增加了机动车的重量和空气阻力,而且汽车油耗也会显著升高。同时明显增大行驶噪音,而且还降低了车辆可达到或可允许的最大速率。在不需要把这样的车顶箱作为附加空间时,还必须拆除它并进行存放。并且存放时还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如果没有可用的合适车库或存储空间,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
从DE602005002301T2中了解到,作为汽车车身一部分的车顶箱,其存储空间有限,这样的储藏空间有一个可以从汽车外部进入的活门。因此,该储藏器被集成在汽车车顶并且不需要进行组装和拆卸。也降低了燃料消耗以及驱动噪声。但同时也存在其缺点,储藏器提供的存储空间非常有限,原因是储藏器的高度受到车顶厚度的限制。
发明描述:任务,解决办法,优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个集成在机动车顶盖中的汽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其使用起来简单、灵活,并具有空气动力学优点的外形特点。
此任务通过一个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解决了如专利1要求的特征。另一种解决方法是提供行李箱,它根据权利14要求的特征,适合根据权利1的要求在一个机动车顶行李箱系统中使用。
按照本发明,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包括一个机动车辆的顶盖,它应该是一个被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车顶基底构件上的顶盖,和一个应该带一个外壁的插入部件。其中,在适合接受插入部分的空间中,至少一个盖元件和基本结构的屋顶基底构件之间,应该可以接受可移动进入的一个顶盖构件。其中,进入接受状态的插入部件可以被设置在其间,这样插入部件的外壁形成了顶盖行李箱的外表面。
本发明: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的优点是操作简化。因为,在机动车辆的顶盖中的顶盖行李箱的基础上,已集成设置了一个附加安装的夹持装置。例如顶盖行李架,因此不再需要通过用户进行装配。集成设计的另一个优点是,基态下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同样被集成在机动车辆的顶盖行李箱内,不会增加机动车辆的风阻系数。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通过移动至少一个天花板部分可以在顶板和屋顶基底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在其中可以简单的方式安排一个插入部件。由于被设置在该空间内的插入部件至少有一个外壁,形成一个顶盖行李箱的外表面,此外表面不可作为附加部件集成在机动车辆的顶盖内。其结果是,通过在顶盖中集成的较少数构件,简化结构并稳定顶盖行李箱的机械结构。
在以下权利说明中已表述了本发明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有利实施方案。
在该实施方案中,插入部件包括一个最好是关闭的或可密封的容纳空间。其中适用于接收货物,例如行李或包袋。因此可通过在插入主体中接受货物,例如行李,并可以通过至少在一个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的空隙中,安排插入主体,可提供机动车辆的一个顶盖行李箱,可用机动车辆的行李箱运输行李。特别优选的是,插入主体是一个折叠板或一个盖板,它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在接收空间的折叠板和盖板中是可进入的、用户用于放物件的收纳空间。特别优选的是,在插入主体接收空间的折叠板和盖板的关闭状态下,其密闭防水。
在该的实施方案中,盖板部件在垂直方向内,盖板部件被设置在屋顶基底部件之上。另外车顶基底构件还实质上包括机动车辆的顶盖底部,它面向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在此布置中的优点是,在操作基态的顶盖部件过程中,在有乘客的状态下,不会降低乘客车厢的可用空间。
按照另一个目的设计,车顶基底构件上的顶盖部件被设置为可旋转。特别是,车顶基底构件上的顶盖部件的安装围绕一根轴线,优选围绕水平轴线,特别优选垂直于机动车辆驱动方向设置的水平轴线,为可旋转。由此,优选在机动车辆的行进方向内,将枢轴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的前部区域。通过将枢轴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的前部区域,在旋转顶盖的顶盖部件时,风阻系数仅略有增加,因为在机动车辆行驶中产生的迎面风,所发出的,或在接收状态下操作中的,顶盖部件可以空气动力学有利的方式提供涌流和环流。
其他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特征是,该车顶行李箱系统有一种变形装置,可逆变形至少是一个顶盖部件或至少一个在第一变形状态中的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其对应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基态,在变形的第二状态下,其对应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接收状态。其中,提供一个激励装置用于激活变形装置。此时,它可以提供,至少一种顶盖部件的变形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包括弯曲,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至少一个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其中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中或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中,为了围绕其偏转,提供标称弯曲点或标称弯曲线。由此,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部件的变形装置。其中优选安排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中集成。另外,该变形装置可以是电触点或机械变形装置,如一根伸缩杆或可枢转导杆。
由此,产生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倘若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含有形状记忆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或形状记忆聚合物。同样,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可以由拉伸材料制成,可以把变形装置设计为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从非拉伸状态下进入拉伸状态,并可以在此位置中作反向动作。通过结合顶盖部件或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使用变形装置,由拉伸材料制成,或可以通过变形装置弯曲,在特别优选的方式中,车顶行李箱系统被整体集成在一部车辆的顶盖内。
在其他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接收状态中的中间空隙形状和插入主体的形状是实质上彼此互补。在此,插入主体基本上完全填充在该空间中,只要插入主体被安排在此中。特别是互补意味着,想象一个空隙,包括边界表面,它通过顶盖部件的面对车顶基底构件的侧面和车顶基底构件的面对顶盖部件的侧面,以及想象空隙体积被定义为最终的,其他面积,以及想象插入主体填充的表面,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体积。此时,插入主体在空隙中需把空隙基本上或完全填充。然而,这可能特别适合插入主体没有填满没有进入空隙的部分。在插入主体和空隙互补基础上,优点是使用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隙。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接收状态中形成的空隙基本上为楔形,这表示,看到在行进方向内的空隙,向前是一个高度降低的形状。因而特别的优点是插入主体是一个为此互补的和实质上还为楔形状,所以插入主体适用于齐平在空隙内。通过在接收状态中向前逐渐形成的楔状,产生机动车辆顶盖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空气动力学,这也对降低油耗有积极的影响。
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外一个实用设计是,如果插入主体包括至少3个外壁,它在接收状态下,被安排在空隙中的插入主体上,形成3个外表面,尤其是两个侧面和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一个背面。在此,插入主体的特别优点是可以构成一个楔形。如果插入主体被安排在空隙内,楔形插入主体的5个外壁中的2个,各紧贴在顶盖部件上或在顶盖部件上,而其余3个插入主体的三个外壁构成两个外表面和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然而,原则上也已经可以在顶盖基础构件和顶盖部件之间范围内设计侧壁,其优点是,侧壁都被集成在机动车辆的顶盖内或在被设置在上边,以便这些在接收状态中的侧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两个外表面,且其中插入主体的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另外,在接收状态中的这些侧壁也可以构成外表面和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并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一外表面。在车顶基底构件和顶盖部件之间区域内的侧壁,能够用金属或塑料制成面料或元件,它们被安排基态中,特别是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和顶盖部件之间。然而,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能够环绕侧壁。这种安排的特别优点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在一个第一变形状态中,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区域,其对应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基态,在一个第二变形状态中,其对应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接收状态,可变形。
特别的优点是如果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在接收状态中被安排在空隙内的插入主体,是一个被设置在顶盖基底上,实质上形成封闭的,具有空气动力学优势的外形。特别的优点是当该外形设计特别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插入主体的过渡区内只有小的间隙时。因此该已实现的优点表明,在机动车辆的驾驶时,仅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插入主体的过渡区内进入少量的空气湍流。
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车顶行李箱系统是一个第一导向装置,特别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上的导轨或导向滑板上,尤其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内侧和/或在顶盖基底部件上。其他的优点是,插入主体是一个第二导向装置,它可操作地与第一引导装置相连接,并且其中包括第二导向装置,特别是滚轮、条带或销子。此外,特别的优点在于,当插入主体通过与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的相互作用,采取一个特别简单的处理,使其可以进入顶盖部件和顶盖部件之间的空隙。目的是证明,为了把插入主体导入空隙,第二引导装置,尤其是滚轮、条带或销子,使其与第一导向装置操作性连接,特别是与导轨或导向滑板连接操作。互连的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即例如:与导向滑板连接的滚轮、条带或销子,然后在空隙内起到插入主体的重复和精确的定位引导的作用。
其他的优点是,车顶行李箱系统是个锁定装置。此时,被引入空隙内的插入主体可以通过空隙中的锁定装置,固定在一个传输位置中,使得插入主体可以安全地与机动车辆一同引导。此时,锁定装置可以安装在机动车辆的顶盖上,特别是在顶盖基底部件上和/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上。然而,也可以考虑的实施方案是,在锁紧装置上,把它安置在插入主体上。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第一或第二引导装置。因此采用电机驱动的导向装置可以由用户毫不费力的引入空隙内并再次被导出。
因此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一个特别优选实施例,包括插入主体,它被设计成一个行李箱,特别是硬壳行李箱,滚轮行李箱或手推车,或者把插入主体设计成一个可折叠的婴儿推车或自行车拖车。在本实施例中,插入主体不仅是作为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容纳空间的主体,而且还可以在空隙中独立安装,作为运输或搬运装置使用。因此被设计成硬壳旅行箱、轮式行李箱或推车的插入主体,或者设计为一个婴儿车或自行车拖车的插入主体,其结构是可把它带入一个状态中。其中插入主体实质上与在接收状态中形成的空隙内互补。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包括插入主体,特别是被设计成硬壳旅行箱、轮式行李箱、推车、婴儿推车或自行车的插入主体、滚轮、其中滚轮被设计成滚轮在插入主体是可下沉,和或可折叠,这样,下沉式或折叠式滚轮不会从插入主体中突出。因此插入主体可以用其滚轮以简单的方式移动。例如可拉动或推动。为了安置插入主体。例如硬壳旅行箱、轮式行李箱、手推车或婴儿车、滚轮首选下沉式或折叠式,所以它们不会从插入主体中突出,并以不利的方式影响插入主体进入空隙内。但是插入主体的滚轮也是非下沉式,或非折叠式,或者仅仅是设计成部分可下沉或部分可折叠。在本实施例中,滚轮可以被设计成插入主体的第二导向装置。滚轮也可自动或手动下沉。因此可以特别设想,通过在空隙中特别锁定插入主体或行李箱,滚轮被降低或缩回。
优点是,所设计的滚轮行李箱还可以配备一个拉带。因此该拉带可以连接一个触发机构。从而可能在缩回拉带时,触发机构操作并滚轮自动降低。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车顶基底构件具有一个开口,特别是一个天窗开口。另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具有开口形状或天窗形状,相当于互补开口。其中,互补开口从垂直方向看,实质上是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中的开口上方,这样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基态中,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互补开口实质上是被叠合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的开口上。因此在车顶基底构件的开口上设置有一个天窗。在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基态中,顶盖部件的互补开口叠合位于车顶基底构件的开口上,也就是在天窗之上。因此能够通过互补开口,使得外部光线通过天窗进入乘客车厢内部。此外,通过打开和关闭天窗,使得空气从乘客车厢进、出。其中,空气通过天窗从乘客车厢传送至外部环境,或进入车厢。
其目的是,在车顶基底构件中设置天窗或折叠顶篷。其中天窗或折叠顶篷的引导设备能够包括或代表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第一导向装置。
最为显着的优点是,插入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相当于封闭构件的顶盖部件的互补开口的形式。因此这种封闭构件可以塑造成特别的盾形。因此其目的是,封闭构件在接收状态下时,在已设置在空隙中的插入主体内,完全与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互补开口形状相同。通过插入主体的特别盾形的封闭构件尺寸的精确配合,当插入主体插入空隙中时,在接收状态中的顶盖部件的互补开口能够平整和齐平的被关闭。
此外,优点还有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插入主体的封闭构件或盾形密封构件、特别是按车身颜色、或顶盖部件的颜色进行油漆。也可优选插入主体的至少一个外壁按车身颜色进行油漆。
由此得出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一个特别优选实施方案是,把车顶行李箱系统的顶盖设计成一个活动顶篷,特别是设计成一个可缩回在行李箱空间顶盖之下的活动顶篷。
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外的改进目的是,把车顶行李箱系统的顶盖设计成一个活动顶篷。其中,顶盖的基底构件是第一层顶盖材料,并且其中优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为第二层顶盖材料。
由此,第一层车顶材料和/或第二层车顶材料可各由任何合适用于顶篷的材料制成。因此车顶材料概念包括编织,浸渍织物,也可以是塑料和/或金属片材,这些特别适合所谓的“硬顶”-活动顶篷。另外,第一层和/或第二层车顶材料也可以通过加强构件得到加强。在概念位置下,作为构成本专利申请的一部分:壁,薄膜,片材和织物的概念。此外,该层可以是刚性和/或可弯曲的层。
至少一个,第二层顶盖材料,包括顶盖部件,优选在至少第一个顶盖部件和具有一个第一层车顶材料的车顶基底构件之间,在构成一个适合于接收插入主体的空隙下,可从基态进入接受状态。因此在接收状态下,插入主体被安排在空隙中时,至少插入主体的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其优点是,车顶行李箱系统的改进目的是,也适合在设计为活动顶篷的机动车辆中使用。对比传统的,众所周知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其中,车顶行李箱通常被固定在顶盖纵梁上或由制造商提供的顶盖导轨上,并因此不适合活动顶篷,所以提供一个适合敞篷顶盖或活动顶篷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在优选的方式中,顶盖部件可以是一个框架,上面优选第二层顶盖材料,也称为外层,绷紧并在上面可固定外层。因此优选把框架安排在顶盖部件上,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顶盖部件可旋转。如果顶盖部件的安排,包括框架,可围绕水平轴垂直于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枢转,优选制造的枢轴连接,在水平枢轴中提供一个铰链。在接收状态下,它是通过面对有第一层顶盖材料的车顶基底构件移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因此如果在本实施例中,车顶行李箱系统还没有把插入主体安排进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的空隙中,在框架支撑效果的基础上,基本上形状是稳定的。通过插入空隙中的插入主体,能够进使得车顶行李箱系统进一步得到加强。另外,框架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和/或被设置在顶盖部件上,该框架不会阻碍活动顶篷的现有的折叠机构。
另外可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也可以是无框架设计,以便顶盖部件实质上仅包括第二层顶盖材料或外层。在二选一的实施例中,在接收状态中移动的顶盖部件可优选把插入主体插入空隙中,加强或紧固,或第一层车顶材料和/或第二层车顶材料,无框架也有足够的刚性。特别是在“硬顶”-活动顶棚的情况下。优选插入主体的至少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另外,所有外表面也可以通过部件或顶篷的组成部分实现。
在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有在车顶基底构件和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之间范围内的侧壁。其中优选在接收状态中的侧壁构成两个外表面,和其中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然而,侧壁也可以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和背面,和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一外表面。
如果把车顶行李箱系统的顶盖设计成敞篷顶盖,那么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范围也可以包括侧壁。特别优选的是,设计第二层车顶材料的一部分或把外层设计为侧壁。此外,车顶基底构件和车顶基底构件的一个部分范围包括侧壁。在优选实施例中,侧壁和/或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或屋车顶基底构件,包括部分范围的侧壁,通过折叠铰链被连接在顶盖部件和/或车顶基底构件上。然而,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法实现,如缝合或粘合。
优选在基态中,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第二层车顶材料位于车顶基底构件的第一层车顶材料上,或安排紧贴在车顶基底构件的第一层车顶材料上。此外,可以优选侧壁用同样的车顶材料制成或显示。目的是侧壁首选通过折叠铰链,把侧壁与顶盖部件和/或车顶基底构件连接。其中折叠铰链在基态中被安排在活动顶盖的两侧,优选设置大约在侧窗和乘客门上方,更优选的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内对齐。在基态下,侧壁可以沿着至少一个折叠线折叠,并或被安排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或侧面,在侧窗和乘客门的方向内,除了彼此重叠外,或紧贴在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边。
在移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到接收状态中时,它通过优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垂直移动在车顶基底构件和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之间提供一个空隙,在其中可以安排插入主体。此时,枢转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它包括外层,优选围绕一水平轴线,垂直于行进方向,在活动顶盖的前部区域内。还优选用一个顶盖材料制成的侧壁,它在基态中,或在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或位于外侧且邻近车顶基底构件和顶盖部件,在接收状态中,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绷紧,并优选通过折叠铰链连接在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上。在从基态移动至接收状态的过程期间,侧壁展开。优选沿着侧壁的折叠线并在接收状态中形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两个外表面。插入主体可以插入空隙中,并与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一个优选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
为了在基态和接收状态之间支持和轻快的移动,侧壁是易弯曲的,包括优选弹性材料,它在松弛状态下展开,或设置或平放。因此侧壁有一个弹簧的作用,它在顶盖部件从基态移动到接收状态过程中起着支持和轻快移动的作用。同时或可选提供多个弹簧元件,它们支持从基态移动到接收状态的过程。此外,电动横移装置,如可提供执行器或线性电机,以电控方式把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移动至接收状态中。
为了防止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意外移动接受状态中,可提供一个锁定机构。只有通过手动操作和解除该锁定机构,才有可能移动在接收状态中。然而,锁定机构也可用电子方式或通过合适的机构被触发。此外,为了确保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因而提供一个连接装置。优选的连接装置包括尼龙搭扣和/或粘合搭扣和/或拉链。如果在基态中,在车顶基底构件上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或紧贴在车顶基底构件边上,那么,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可以通过所述的连接装置被固定在车顶基底构件上,以防止意外移动进入接收状态。
优选侧壁通过折叠铰链被固定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上和/或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其中,为了固定侧壁,用折叠铰链和/或车顶基底构件和/或顶盖部件进行接合。但是,也有可能所设计的侧壁是可取下的,并且在顶盖部件和/或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和/或在折叠铰链上,通过粘合剂或拉链的装置进行连接。此外,侧壁也可以把至少一个顶盖部件的部分范围和/或车顶基底构件,与顶盖部件的部分范围和/或车顶基底构件一同成为一个整体。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案是,通过一个行李箱,形成适合本发明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行李箱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行李箱的特征在于,行李箱实质上具有楔形形状,和/或,该行李箱被设计成一个滚轮箱或推车,和/或行李箱有轮子。其中滚轮被设计成在主体上是可伸缩和/或折叠,同样下沉式或折叠的滚轮最好不从行李箱的主体中突出。其中滚轮特别优选被设计成为第二导向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中,提供了车顶行李箱系统,包括带车顶基底构件和插入主体的机动车辆顶盖。其中插入主体可从外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并在侧面可拆卸地被紧固,同样,插入主体的外壁在已安装在顶盖基底部件上的状态下,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插入主体有内部空间,并且该插入主体有体积改变装置。其中,内部空间的体积通过体积改变装置是可变的。其中,通过体积改变装置,插入主体在延伸状态之间,之中的内部空间具有最大体积,和一个回缩状态中。其中的内部具有最小体积,可移动。
该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优点是,通过它在安装在顶盖基底部件上的状态下,由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外表面,提供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进一步的简化结构。因此插入主体的内部空间可以用来接收货物。其中内部空间的大小对各自的交通运输需求,可通过体积改变装置进行定做。特别优选的车顶行李箱系统,插入主体是可以放置在顶盖基底结构上并在侧面可释放地被固定。因此插入主体无论是在机动车辆的驱动状态下。其中把插入主体设置在顶盖基底部件上,还是可以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独立使用。特别是,在缩回状态下,插入主体的尺寸减少的程度,在设置在顶盖基底部件上的状态下,从垂直方向上看过去,只略微高于顶盖厚度,以便有车顶基底构件的插入主体实质上是一个完全被集成的单元。特别的优点是车顶行李箱系统的顶盖可以有周边框架和边界,它/那些与车顶基底构件形成一个接收空间以及一个托座,同样可以插入在插入主体之中,使得插入主体完全被集成在顶盖内。然而,车顶基底构件也可以设计成无周边框架。插入主体可以在安装状态下部分或完全覆盖屋顶基底构件,或完全覆盖机动车辆的顶盖。
在所提供的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插入主体的内部体积,特别是在非回缩状态下,适合于接收运输货物,和/或内部空间的体积,通过体积改变装置,特别包括插入主体的外壁,通过折叠、压缩、换向或挤压,可以带来至少一个插入主体的外壁,和/或插入主体在缩回和伸展状态下,可从外部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并可释放地被固定。
通过体积改变装置获得插入主体适和容纳运输货物优选的体积改变,它可以包括插入主体的一个外壁。如果体积改变装置包括主体的一个外壁,那么用其他改变体积的方法,实质上可以省略,从而使进一步简化顶盖行李箱的结构。因此特别优选和设计的效果是,体积改变是通过至少插入主体的一个外壁的折叠、压缩、换向或伸缩导致。例如:可以把插入主体的外壁设计成2个部分。其中外壁的第一部分通过铰链与外壁的第二部分相连接。通过铰链可以把外壁合并或折叠,由此引起内部空间的体积改变。特别的优点是插入主体既可以在缩回状态,也可以在扩展状态下,从外部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此时,插入主体在收缩状态下特别节省空间,而插入主体在扩展状态期间特别适合于货物的运输。
在其他优选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实施例中,设计有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和/或在插入主体上的紧固件,它们被安装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插入主体,在上面是可拆卸地紧固。此外,可以提供的是在插入主体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被安装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状态下实质上没有可用空间,和/或插入主体可直接从外部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并在旁边可拆卸地紧固。
连接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一个磁固定。优选紧固装置也可以被设计为两件式的紧固件。其中例如把一个被设置在插入主体上的钩子钩入互补的孔眼中,孔眼已被下沉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中。通过该紧固装置,插入主体在驾驶状态下,优选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固定可拆卸。特别优选的是,插入主体可同样被安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实质上车顶基底构件和插入主体之间不存在可用空间。特别优选的是,插入主体可以无间隔地被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优选的方式是,一个无间隔的放置致使车顶行李箱系统进一步降低垂直厚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中,提供了一个插入主体,它适用于上述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因此它提供的插入主体是一个内部空间,该插入主体有体积改变装置。其中通过体积改变装置,内部空间的体积可变。其中插入主体在延伸状态之间,通过体积改变装置,之间内部空间具有最大体积,和在回缩状态下,之间内部具有最小体积,可以进行移动。
一个这样的插入主体,以特别优选的方式,适用于前所述的车顶行李箱系统。此外,插入主体被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时,被完全集成在顶盖中。
提供进一步开发的插入主体。插入主体特别作为一个牵引装置、推动装置或搬运装置设计。其中运输工具优选设计作为可伸缩拉手和/或插入主体有一个移动装置,特别是滚轮和滑板。其中移动装置在插入主体的主体中被设计成可伸缩和/或可折叠的,同样下沉式或折叠方式优选不会从插入主体的主体中突出。
除了能够把插入主体以集成的方式被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插入主体还可以从顶基底构件上是可拆卸,以便插入主体特别适合作为手推车,用于运输货物。此时支持传输的装置,特别是伸缩拉手和移动装置,由其特别滚轮为易于操作的手推车设计的插入体。优选的是插入主体,特别是手推车,一个保护层或一个特别是由软的和延展性的材料制成的缓冲层。此时,该保护层或缓冲层优选一个被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状态下,插入主体面对车顶基底构件的外壁进行施加和安装。该保护层或缓冲层的优点在于,降低车顶行李箱系统在安装插入主体时,特别是手推车,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划痕产生的危害。另外,提供一个或多个,插入主体的外壁在安装状态下面对车顶基底构件突出的保护元件。
提供上述车顶行李箱系统和上述插入主体或行李箱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插入主体或行李箱的外壁上设置一个显示装置。例如:显示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一个屏幕或另外的光学信号装置。其他优点是把显示装置设计为触摸屏,也被称为“触摸屏”。
如果插入主体或行李箱被安排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的空隙内或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和如果相应地插入主体至少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所以可以优选设置在该外壁上显示装置来显示信息。例如:所显示的信息,可以是机动车辆的车辆登记号码,也可以是另一种信号光,例如刹车灯。此外,可以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插入主体的内容。为此,提供已安装在插入主体内或在插入主体的内部空间的一种摄像装置。另外,显示装置至少有部分是透明的,以便可光学上直接看见插入主体内部空间的情况。
如果显示装置被设计为触摸屏,除了在插入主体上提供一个电子锁外,也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或在类似触摸屏上打开或关闭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当然还包括上述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插入主体的组合,或上述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插入主体的标记组合。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看出,最后所描述的插入主体是以一个简单的和类似的方式,按照先前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用有关(敞篷车)顶盖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图纸的简短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参照附图作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1在一个透视图中,顶盖部件和有关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车顶基底构件在接收状态中,
图2在一个透视图中,被设计成滚轮行李箱或手推车的插入主体,
图3在一个透视图中,图1的车顶行李箱系统有已插入的插入主体,
图4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一实施方案。其中顶盖部件的一个区域通过变形装置被带入接收状态中,
图5适合一个有关图4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插入主体,
图6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另一实施方案,在基态中,包括在顶盖部件中的一个互补开口,
图7图4的车顶行李箱系统,在接收状态中,和
图8在一个透视图中,有关活动顶盖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
图1图示为机动车辆(100)发明的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车顶行李箱系统包括机动车辆(11)的顶盖(10)、车顶基底构件(12)以及一个安装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顶盖部件(13)。顶盖部件(13)被安排在垂直方向,车顶基底构件(12)上方和车顶基底构件(12)实质上位于机动车辆(11)的乘客车厢(14)的上方。在图1中,描述的是车顶行李箱系统(100)在接收状态中,即,顶盖部件(13)从基态移动到接收状态。其中在车顶基底构件(12)和顶盖部件(13)之间形成一个空隙(15)。此时,顶盖部件(13)围绕垂直于机动车辆的行进方向(11)安装的横向轴线是可旋转的,被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12)的前部区域(16)内。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可识别2个在行进方向外侧延伸的导轨(17)。导轨(17)用于引导被插入空隙(15)中的插入主体(18)。
本发明的插入主体(18)或一个适用于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插入主体(18)示于图2中。因此所示出的插入主体(18)被设计为滚轮行李箱(18a)或手推车,其基本形式实质上为楔形。在插入主体(18)或滚轮行李箱(18a)的第一端部区域(19)中,设置了一个可伸缩的或可缩回的拉带(20)。在面对插入主体(18)的两个区域(21)的第一端部(19)上,当它由一个人拉时,显示它在滚轮行李箱(18a)的区域下,可识别在外部区域有两个可折叠滚轮(22)。在滚轮(22)附近分别是凹部(23)或在滚轮行李箱(18a)的主体中的凹口,它们用于在缩回或折叠状态下,滚轮(22)齐平的被接受。
图3图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有被安排在插入体(18)的空隙(15)中,其在图2中被设计成滚轮行李箱(18a)。滚轮行李箱(18a)的主体的形状是这样设计的,这实质上是由顶盖部件(13)和车顶基底构件(12)构成的互补空隙(15)。由于这种互补性,带顶盖部件(13)滚轮行李箱(18a),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实质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气动力学形状。此时,插入体(18)或滚轮行李箱(18A)是这样适配在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空隙(15)中,在顶盖部件(13)和插入体(18)之间的过渡区域(24)内,只有很小的间隙尺寸。在插入空隙(15)中的插入体(18)上,缩回滚轮行李箱(18a)的拉带(20),滚轮(22)是在一个折叠或下沉的状态中,并实质上是在凹部(23)中,它是在滚轮行李箱(18a)的主体上形成的。例如:在此可通过在这里未示出的释放机构,滚轮(22)自动在拉带(20)缩回时被折叠。
在图3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上,通过顶盖部件(13)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上侧(25)。背面(26)以及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外表面(27)由插入体(18)的外壁以及滚轮行李箱(18a)形成,它可涂车身颜色。
图4图示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另一实施方案。这里仅局部的显示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机动车辆(11)的顶盖(10),包括车顶基底构件(12)以及一个可变形的或可弯曲的顶盖部件(28),在图4中示出的是接收状态。在此,可变形的顶盖部件(28)是由一个机械变形装置(29),这里是可枢转导杆在接收状态下移动或变形。在这个特别的实施方案中,顶盖部件(28)是由一个可拉伸材料构成。其中,通过枢转导杆,可拉伸材料从非拉伸状态下进入拉伸状态,并可以基态和接收状态之间移动。
在机动车辆(11)的行进方向内观察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前部区域(16)时,所形成的空隙(15)实质上是楔形,即空隙(15)降低在机动车辆(11)的行进方向的高度。在行进方向中看,空隙(15)的水平宽度在接收状态下不断增加,由此实现一个特别的空气动力学和美观设计。用导轨(17)或导向带的形式的第一导向装置被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一个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本实施方案,根据图4,适合插入主体(30)示于图5。
图5的插入主体(30)有实质上的一个对空隙(15)的互补的形式,仅可在机动车辆(11)的行进方向内可见的车顶基底构件(12)的前部区域(16),插入主体(30)在水平或横向方向上仅作较少的延伸。另外,在上部的插入主体(30)包括一个拉链(31),用它可以打开插入主体(30)。在插入主体(30)的底部上,有成熟的导向装置第二导向拉带(32),在插入主体(30)被插入时,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空隙(15)中,与车顶基底构件(12)的导轨(17)可操作地连接,和插入主体(30)可重复,并具有高定位精度,使其插入空隙(15)中。
插入主体(30)下方,在导向拉带(32)之间,插入主体(30)的后侧附近,有两个凹部(23)或凹陷处。在此处所示的状态是在凹部(23)中示出的两个滚轮(22),通过它,在非插入状态下可作为滚轮行李箱使用。另外,在插入主体(30)的前部区域有一拉带(20)。
图6和7显示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另外优选的实施方案,它实质上是与图4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相对应。然而,在图6中所示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可变形顶盖部件(28)中,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前部区域(16)中,有互补的开口(33),在图示的基态中,同样覆盖在一个被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中的天窗开口(34)上。因此天窗的设计为在一个垂直方向中向上看,略高于车顶基底构件(12),并在可变形的顶盖部件(28)的互补开口(34)中突出,由此,天窗在基态中与可变形的顶盖部件(28)的上侧齐平关闭。
图7示出图6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在接收状态中。顶盖部件(28)的在接收状态中变形可拉伸材料有在顶盖部件(28)的前方区域(16)中的互补开口(34)。互补开口(34)可以通过一个未示出的插入主体,它对应一个互补开口(34),特别是板状的,前部区域有封闭元件,平齐关闭。
图8示出车顶行李箱系统(100),它被设置在设计作为一辆机动车辆(11)的顶盖(10)上。车顶行李箱系统(100)处于接收状态。其中在顶盖部件(13)和车顶基底构件(12)之间形成空隙(15)。其中安排了被设计作为滚轮行李箱的插入主体(18)。车顶基底构件(12)包括第一层顶盖材料(36),它由编织和浸渍织物制成。顶盖部件(13)包括第二层顶盖材料(35),它同样是一个编织和浸渍织物。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外表面(27)由侧壁(41)构成,包括另一层顶盖材料,通过折叠铰链(37)固定在顶盖部件(13)和车顶基底构件(12)上。折叠铰链(37)设置在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侧面,大约在侧窗(38)和机动车辆(11)的乘客门(39)上方。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侧壁(41),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27),侧壁(41)中有一条折叠线(40)。基态中,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的顶盖部件(13)打开,并安排紧贴在车顶基底构件(12)附近,侧壁(41)沿折叠线(40)折叠。
在图8中,设计成滚轮行李箱(18a)的插入主体(18)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的顶盖部件(13)之间,以便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背面(26)是由插入主体(18)的外壁(42)构成的。插入主体(18)的外壁(42),它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100)的后表面(26),此外,是被设计成显示屏幕(43)的显示装置,例如上面可以显示机动车辆(11)的牌照号。
附图标记列表
100有关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10一辆机动车辆的顶盖
11汽车
12车顶基底构件
13天花板壁
14乘客车厢
15空隙
16车顶基底构件的前部区域
17导轨
18插入主体
18a滚轮行李箱
19插入主体的第一端部区域
20拉带
21插入主体的第二端部区域
22滚轮
23留空
24过渡区域
25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上侧表面
26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背面
27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
28可变形的顶盖部件
29变形装置
30插入主体
31拉链
32导轨
33互补开口
34车顶基底构件中的开口
35第二层顶盖材料
36第一层顶盖材料
37折叠铰链
38侧窗
39乘客车门
40折叠线
41侧壁
42插入主体的外壁
43屏幕

Claims (21)

1.有关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系统(100)
其特征为:
车顶行李箱系统(100)有一个机动车辆(11)的顶盖(10),它至少有一个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的顶盖部件(13),并包括至少一个外壁的插入主体(18),其中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构成一个顶盖部件(13)和车顶基底构件(12)之间,适合接收插入主体(18)的空隙(15),可从基态移动进入接收状态,并在插入主体(18)的接收状态下可形成空隙(15),同样,至少插入主体(18)的一个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一个外表面(26,27)。
2.根据专利要求1,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在车顶基底构件(12)上安排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围绕一轴线,优选围绕一水平轴线,特别优选围绕垂直于一机动车辆(11)的行驶方向的轴线可枢转,其中轴线优选安排在在行进方向内可见的车顶基底构件(12)的前部(16)中。
3.根据前述专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在接收状态中形成的空隙(15)的形状和插入主体(18)的形状,实质上是互补的,其中优选在空隙(15)中安排的插入主体(18),基本上或完全填充了空隙(15)。
4.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的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在接收状态中形成的空隙(15),在机动车辆(11)的行进方向内向前观察,高度下降,实质上具有楔形形状,并且插入主体(18)具有大致楔形的形状。
5.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的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18)包括至少三个外壁,其中,在接收状态下空隙(15)中,安排有插入主体(18),3个外表面(26,27),特别是两个侧面(27)和一个背面(26),以此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
6.根据前述专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在顶盖基本构件(12)和顶盖部件(13)之间的区域内,提供侧壁(41),其中优选把侧壁(41)集成在在机动车辆(11)的顶盖(10)内和/或安排在侧壁上,以便在接收状态下形成2个外表面(27),特别是2个侧面(27),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侧壁(41)。
7.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和在接收状态下安排在空隙(15)中的插入主体(18),构成一个安排在顶盖基本构件(12)上,实质上形成封闭的空气动力学的造型,其中形状的表面,特别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和插入主体(18)的过渡区域(24)内,间隙很小。
8.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车顶行李箱系统有一个第一导向装置,特别是导轨(17)或导向带,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上,特别是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的内部,和/或在顶盖基本构件(12)上。
9.根据专利要求8,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18)具有一个第二导向装置,它可操作地连接第一导向装置,其中,包括第二导向装置,特别是滚轮(22)、条带或销子。
10.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18)、被设计成一个行李箱,特别是硬壳行李箱、滚轮行李箱(18a)或手推车、或者把插入主体(18)设计成一个可折叠的婴儿推车或自行车拖车。
11.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18),特别被设计成硬壳行李箱、滚轮行李箱(18a)、手推车、婴儿推车或自行车拖车的插入主体(18),滚轮(22),其中,滚轮(22)在插入主体(18)是可下沉的、和/或已设计成折叠的,同样,下沉式或折叠式的滚轮(22)不会从插入主体(18)上突出。
12.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顶盖基本构件(12)有一个开口(34),特别是有一个天窗的开口(34),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有一个对应互补开口(33)的开口(34)的形状,其中互补开口(33)实质上是被安排在顶盖基本构件(12)的开口(34)上,同样,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的基态中,已设置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的互补开口(33),实质上完全叠合在顶盖基本构件(12)的开口(34)上。
13.根据专利要求12,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18)有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的互补开口(33)的形状,对应封闭部件,特别是板状密封件,它在接收状态下,被安排在空隙(15)中的插入主体(18)上,在至少一个顶盖部件(13)的互补开口(33)中作配合。
14.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任一项,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把车顶行李箱系统的顶盖(10)设计成活动顶篷,特别是在行李箱空间盖板下一个可伸缩的敞篷车顶。
15.行李箱,根据前述专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适用于车顶行李箱系统。
16.根据专利要求15,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行李箱实质上是楔形形状、和/或把行李箱设计成滚轮行李箱(18a)或手推车,和/或行李箱有滚轮(22),其中,滚轮(22)可缩回行李箱主体中、和/或被设计成可折叠的样式,同样,下沉或折叠滚轮(22)优选不会从行李箱主体中突出,其中滚轮(22)特别优选设计作为第二导向装置。
17.机动车辆的车顶行李箱系统
其特征为:
车顶行李箱系统包括机动车辆的车顶,带车顶基底构件和插入主体,其中插入主体可从外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在上面的固定可拆卸,同样,放置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状态下,插入主体的外壁构成车顶行李箱系统的外表面,插入主体具有内部空间,且插入主体有体积改变装置,其中,通过体积改变装置可改变内部空间的容积,其中,插入主体可通过体积改变装置在一个延伸的内部空间最大容积和在回缩状态的内部空间最小体积之间作移动。
18.根据专利要求17,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插入主体的内部空间体积,特别适合在非回缩状态下容纳运输货物,和/或内部空间的体积变化,通过体积改变装置,特别包括插入主体的外壁,通过折叠、压缩、换向或挤压,可形成插入主体的至少一个外壁,和/或插入主体在缩回和在扩展状态中,可从外部放置到车顶基底构件上,并在上面的固定可拆卸。
19.根据前述专利要求17或18,车顶行李箱系统的特征是,在车顶基底构件上和/或在插入主体上设计紧固装置,用它,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上的插入主体的固定可拆卸,和/或在被安排在车顶基底构件状态下,插入主体和车顶基底构件之间没有可用空间,和/或插入主体可从外部直接放置到车顶基底构件上,并在上面的固定可拆卸。
20.根据前述专利要求17至19,适用于车顶行李箱系统的插入主体的特征是,插入主体有一个内部空间,及插入主体具有体积改变装置,其中通过体积改变装置可改变内部空间的容积,其中插入主体通过体积改变装置,可在一个延伸的内部空间具有最大容积,和一个回缩状态的内部空间最小体积之间作移动。
21.根据前述专利要求20,插入主体的特征是,插入主体特别被设计成手推车,特别是被设计为一个牵引装置、推动装置或运载装置的运输工具,其中运输工具被优选设计成伸缩拉带、和/或插入主体是一个移动装置,特别是滚轮、滑板,其中移动装置在插入主体的主体中设计成可伸缩和/或可折叠,同样,伸缩和折叠的运动方式,优选不会从插入主体的主体中突出。
CN201480004576.3A 2013-01-10 2014-01-10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39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0223.4 2013-01-10
DE102013100223 2013-01-10
DE102013100437 2013-01-16
DE102013100437.7 2013-01-16
PCT/EP2014/050378 WO2014108502A1 (de) 2013-01-10 2014-01-10 Dachbox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koffer für ein dachboxsystem

Public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9210A true CN105339210A (zh) 2016-02-17
CN105339210A8 CN105339210A8 (zh) 2018-03-27
CN105339210B CN105339210B (zh) 2018-12-18

Family

ID=4998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457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39210B (zh) 2013-01-10 2014-01-10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854885B2 (zh)
EP (1) EP2943375B1 (zh)
CN (1) CN105339210B (zh)
WO (1) WO20141085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461A (zh) * 2020-06-11 2020-09-04 无锡伍个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式车顶行李箱自动升降架
CN114641411A (zh) * 2019-10-30 2022-06-17 曼卡车和巴士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装载机动车辆的物品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8865B2 (en) * 2016-01-27 2019-06-25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Flexible display framework for cars
WO2017134047A1 (de) * 2016-02-01 2017-08-10 SEs Solutions GmbH Faltbarer dachbehäl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223139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ragstruktur mit schaltbaren, formvariablen Elementen
US10773645B2 (en) 2019-02-05 2020-09-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Remote monitor system for a vehicle cargo carrier
US10629016B1 (en) 2019-02-05 2020-04-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argo carrier with multi-user accessibility
ES2778949A1 (es) * 2019-02-12 2020-08-12 Salas Luis Jose Diaz Cofre portaequipajes plegable mejorado
US11618511B2 (en) * 2021-01-12 2023-04-04 Honda Motor Co., Ltd. Surface pattern for a vehicle
US20220314898A1 (en) * 2021-04-06 2022-10-06 Angel Rodriguez-Cruz Capro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1521Y (zh) * 1998-11-20 2000-02-02 杨二庆 轿车顶置行李箱
US2008022449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Adams John R Integrated car top carrier
CN201176142Y (zh) * 2008-02-02 2009-01-07 史航 车顶行李箱
WO2010073631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車載用ルーフボックス
WO2012074307A2 (ko) * 2010-12-01 2012-06-07 Shon Jong Pil 수용백을 가지는 루프 캐리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96341A (en) * 1935-05-20 1940-04-09 Weaver A Rush Traveling bag for automobiles
US2268881A (en) * 1938-10-21 1942-01-06 Boeuf George H Le Automobile luggage carrier
US3879080A (en) * 1973-06-07 1975-04-22 Del Page Freeman Hatchback automobile accessory
US4087102A (en) * 1976-12-08 1978-05-02 Sprague Stephen B Hand carryable travel container convertable to rollable cart
US5156568A (en) * 1990-03-29 1992-10-20 Ricci Russell L Car ventilator
DE4038081A1 (de) 1990-11-29 1992-06-04 Roland Schlegel Gepaecktransportkoffer
FR2695890B1 (fr) * 1992-09-21 1994-12-09 Peugeot Galerie de toit aérodynamiqu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US5535929A (en) * 1994-07-13 1996-07-16 Neill; James M. Tip-off baggage carrier apparatus
US5667116A (en) * 1996-03-18 1997-09-16 Reinhart; Bambi L. Vehicle rooftop storage unit
FR2871753B1 (fr) 2004-06-18 2007-10-12 Plastic Omnium Cie Piece de carrosserie de toi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elle piece de carrosserie
DE102006014206B4 (de) * 2006-03-25 2009-08-13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wenigstens einer einen Gepäckraum aufweisenden Dachkonsole
US20110083933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Gathering Strorm Llc Dba Tmax Gear Travel Bag Having Collapsible End Wall
US20120267208A1 (en) * 2011-04-23 2012-10-25 D Angelo Eduardo Felipe Universal wheeled ba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1521Y (zh) * 1998-11-20 2000-02-02 杨二庆 轿车顶置行李箱
US2008022449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Adams John R Integrated car top carrier
CN201176142Y (zh) * 2008-02-02 2009-01-07 史航 车顶行李箱
WO2010073631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車載用ルーフボックス
WO2012074307A2 (ko) * 2010-12-01 2012-06-07 Shon Jong Pil 수용백을 가지는 루프 캐리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1411A (zh) * 2019-10-30 2022-06-17 曼卡车和巴士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装载机动车辆的物品的装置
CN111619461A (zh) * 2020-06-11 2020-09-04 无锡伍个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式车顶行李箱自动升降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4858B2 (en) 2020-12-15
US20180098608A1 (en) 2018-04-12
US9854885B2 (en) 2018-01-02
WO2014108502A1 (de) 2014-07-17
US20150343959A1 (en) 2015-12-03
CN105339210A8 (zh) 2018-03-27
CN105339210B (zh) 2018-12-18
EP2943375B1 (de) 2019-06-19
EP2943375A1 (de)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9210A (zh)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US9193306B2 (en) Roof box, motor vehicle roof comprising a roof box,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roof box
US20050116510A1 (en) Motor vehicle roof with a center console extending in the lengthwise direction of the roof
US7651148B2 (en) Passenger vehicle trunk structure
US6669278B2 (en) Automotive vehicle roof system having multiple sunroofs
US9821719B2 (en) Movable roof rack for motor vehicles
US9783030B1 (en) Telescoping truck bed shell
US7794007B2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US10239393B2 (en) Roof-canopy, multi-function roof-canopy supports, and rear-canopy for a golf cart
US7416247B2 (en) Retractable vehicle roof system
CN109458035A (zh) 一种可折叠皮卡车尾箱帐篷
US20050073167A1 (en) Motor vehicle with improved rear functionality
US20120235439A1 (en) Retractable rack and canopy system
US11850927B2 (en) Telescoping truck bed shell
CN209637346U (zh) 一种可折叠皮卡车尾箱帐篷
CN207499583U (zh) 一种具有帐篷功能的可折叠车箱盖
US20090243342A1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CN218777453U (zh) 一种具有拓展空间功能的露营车
US6938949B1 (en) Open-air pickup truck
US20080258509A1 (en) Vehicle Roof With a Roof Part Mounted Movably on a Central Guide
CN115489279A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背门系统总成及车辆
CN101249791A (zh) 可敞开和关闭的硬顶装置及配有这种装置的车辆
CN210027637U (zh) 一种卡车的车厢
CN101544245B (zh) 空气导流板
US7293822B1 (en) Convertibl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

Correct: SES SOLUTIONS GMBH

False: SES SOLUTIONS GMBH

Number: 07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2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

Correct: SES SOLUTIONS GMBH

False: SES SOLUTIONS GMBH

Number: 07

Volume: 32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