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0717A -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0717A
CN105330717A CN201510718984.1A CN201510718984A CN105330717A CN 105330717 A CN105330717 A CN 105330717A CN 201510718984 A CN201510718984 A CN 201510718984A CN 105330717 A CN105330717 A CN 105330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extract
preparation
compound according
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89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Kuak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Kuak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Kuak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Kuak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189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0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0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0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71/00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is condensed with a heterocyclic ring
    • C07J71/0005Oxygen-containing hetero 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是一种结构新颖的三萜化合物,可以从文冠果的干燥枝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体外试验证明Aβ1-40的毒性损害神经细胞,引起PC12大量凋亡,细胞活性下降,化合物(Ⅰ)干预后凋亡情况得到改善,可以用来开发成神经保护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文冠果的干燥枝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植物,单属单种,别名文登阁、僧灯毛道、崖木瓜、山木瓜等。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河南等地的丘陵山坡等,各地也常有栽培,文冠果始载于《救荒本草》,以文冠花为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植物,有北方油茶之称,因其种仁富含脂肪油,其质量分数高达52%,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除作为油料树种外,该植物还有良好的药用、食用、观赏等价值。文冠果的茎、枝(文冠木)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湿、敛干黄水的功效,在蒙医中常用于治疗热性“协日乌素”、瘰疬、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民间用其种仁治疗小儿遗尿症,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将其开发成治疗小儿遗尿的制剂,疗效显著。
从文冠果外果壳、果柄等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多以三萜类(尤以玉蕊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居多)、黄酮类为主,此外还有苯丙素、甾类、酚酸、生物碱、单萜及脂肪酸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是文冠果中报道最多的一类成分,其结构母核主要为齐墩果烷骨架结构的玉蕊醇型(A、B),此外还有羽扇豆烷型(C)、甘遂烷型(D)、环阿屯烷型、羊毛脂烷型等。
文冠果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抑菌、抑制HIV蛋白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其中文冠果种仁中亚油酸、亚麻酸量丰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花萼片中的秦皮苷可用于解热、安眠、抗痉;叶中的杨梅苷可用于杀菌、降胆固醇等。文冠果种仁、果柄和叶的水浸膏用于小儿遗尿症疗效显著,并可拮抗化学药物所致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文冠果的干燥枝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文冠果的干燥枝粉碎,用75~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45:1、25:1、10: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1、10: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大孔吸附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0%。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理论ECD值与实验ECD值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
试剂来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购自江苏汉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制备方法:(a)将文冠果的干燥枝(10kg)粉碎,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25L×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饱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431g)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D101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172g);(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8个柱体积)、45:1(8个柱体积)、25:1(8个柱体积)、10:1(10个柱体积)和1:1(5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65g)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1(8个柱体积)、10:1(10个柱体积)和5:1(8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37g)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45mg)。
结构确证:HR-ESIMS显示[M+Na]+为m/z567.3302,结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为C32H48O7,不饱和度为9。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DMSO-d6,500MHz):H-1(2.23,m),H-1(2.07,m),H-3(5.02,s),H-5(1.37,m),H-6(1.84,m),H-6(1.67,t,J=14.6),H-7(2.98,d,J=6.4),H-11(1.83,m),H-11(1.92,m),H-12(1.51,m),H-12(1.92,m),H-15(1.47,m),H-15(1.29,ddd,J=12.5,12.5,5.3),H-16(1.28,m),H-16(2.03,m),H-17(1.60,m),H-18(0.99,s),H-19(0.93,s),H-20(1.31,m),H-21(0.91,d,J=6.6),H-22(1.11,m),H-22(1.48,m),H-23(1.78,m),H-23(1.95,m),H-24(4.96,tt,J=7.1,1.4),H-26(1.68,s),H-27(1.79,s),H-28(0.91,s),H-29(0.91,s),3-OAc(2.12,s);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DMSO-d6,125MHz):42.9(CH2,1-C),201.2(C,2-C),81.3(CH,3-C),40.1(C,4-C),41.5(CH,5-C),24.2(CH2,6-C),71.1(CH,7-C),82.0(C,8-C),86.3(C,9-C),37.7(C,10-C),22.1(CH2,11-C),33.2(CH2,12-C),46.1(C,13-C),59.5(C,14-C),20.9(CH2,15-C),27.8(CH2,16-C),51.4(CH,17-C),13.8(CH3,18-C),16.5(CH3,19-C),34.7(CH,20-C),18.3(CH3,21-C),35.9(CH2,22-C),24.7(CH2,23-C),124.9(CH,24-C),131.1(C,25-C),18.1(CH3,26-C),25.2(CH3,27-C),25.1(CH3,28-C),25.1(CH3,29-C),177.3(C,30-C),170.3(C,3-OAc),20.8(CH3,3-OAc);碳原子标记参见图1。IR光谱表明该化合物含有γ-内酯(1765cm-1)和羰基(1731cm-1)基团。1HNMR谱显示含有七个单峰甲基信号δH0.99(H3-18),0.93(H3-19),1.68(H3-26),1.79(H3-27),0.91(H3-28),0.91(H3-29)和2.12(3-OAc),以及一个双峰信号δH0.91(H3-21,d,J=6.6Hz),表明该化合物为三萜类化合物。13CNMR和DEPT谱显示32个碳信号,包括八个甲基,六个次甲基(两个含氧次甲基以及一个烯烃碳),八个亚甲基以及十个季碳(两个内酯羰基碳,一个酮羰基碳,两个含氧碳以及一个烯烃碳)。此外,侧链具有24(25)-双键(δC131.1,124.9和δH4.96,tt,J=7.1,1.4Hz)信号;HMBC谱中,H3-26和H3-27与C-24和C-25,H3-21与C-17,C-20和C-22,以及H-24与C-22,C-23,H3-26和H3-27的相关性验证了上述推论。HMBC谱中H-3(δH5.02,s)与相应酯羰基(δC170.3;δH2.12,s)的相关性表明C-3位连有一个乙酰氧基。此外,一个酯羰基信号[δC177.3(C-30)]和两个碳信号[δC86.3(C-9)和59.5(C-14)]说明该化合物存在一个γ-内酯结构。HMBC谱中,H3-18与C-14,H2-15与C-30,H2-11与C-9,H-11α(δH1.83,m)与C-8以及H3-19与C-9的相关性验证了30,9-这个官能团的连接关系。两个含氧碳[C-7(δC71.1)和C-8(δC82.0)]的化学位移表明它们各连有一个羟基。综合氢谱、碳谱、HMBC谱和NOESY谱,以及文献关于相关类型核磁数据,可基本确定该化合物如图1所示,立体构型进一步通过ECD试验确定,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图2)。
实施例2:化合物(Ⅰ)药理作用试验
一、材料和仪器
PC12细胞株,安徽中医学院实验中心赠与。Aβ1-40蛋白购于Sigma公司。化合物(Ⅰ)为自制,HPLC归一化纯度大于98%。DMEM/F12培养基(进口分装购于北京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NewbomCalfSerum购于BeijingSolarbioScience&TechnologyCo.,Ltd。MTT购于美国Amresco公司。凯基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多聚甲醛购于中国医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Bcl-2多克隆抗体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ax多克隆抗体购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yt-c多克隆抗体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羊抗兔IgG/FITC购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羊抗鼠IgG/(H+L)购于江苏碧云天生物公司。正常山羊血清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分析天平(FA2004型,上海雷磁精密科学仪器公司),水浴锅(HH·SI1-4型,北京医疗器械厂),酶标仪(ELx-800型,美国Bio-Tek),流式细胞仪(EPICXL-MCL型,美国BeckmanCouiter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3K30型,美国Sigma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CO-150型,美国NBS有限公司),OLYMPUS荧光显微镜(BX41型,带DP70摄像系统,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二、试验方法
1、Aβ1-40孵育
1-40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000μmol/L储存液并分装,放置于冰箱-20℃储存,临用用前一周取出在37℃培养箱孵育7d,使之聚集老化。
2、细胞的培养
PC12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100U/而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在玻璃培养瓶中培养,CO2细胞培养箱的培养条件为37℃,5%CO2浓度,饱和湿度,待细胞长至80%丰度后用0.25%的胰酶消化传代1次(约2-3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实验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进行MTT实验前将细胞接种到96孔培养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前将细胞接种至6孔培养板用无血清培养既培养;免疫组化实验均用24孔培养板爬片法培养细胞,培养基为无血清培养基。
3、细胞给药处理及分组
细胞共分为五组,无血清培养基接种24h后进行药物干预:①正常对照组:正常PC12细胞;②模型组:25μmol/LAβ1-40;③化合物(Ⅰ)低剂量组:25μmol/LAβ1-40+50mg/L化合物(Ⅰ);④化合物(Ⅰ)中剂量组:25μmol/LAβ1-40+100mg/L化合物(Ⅰ);⑤化合物(Ⅰ)高剂量组:25μmol/LAβ1-40+200mg/L化合物(Ⅰ)。药物处理24h后进行检测各项指标。
4、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胰酶消化后以1×105个/mL的细胞密度,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板中无血清培养24h,然后按照上述分组方法进行药物干预,每组设置6个复孔,24h后,每孔加入5mg/mL的MTT溶液20μL继续在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然后取出96孔培养板,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的DMSO,放在摇床上振荡10min,待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检测各孔的吸光值。以只加培养液的孔为调零参照,细胞活力用百分比表达,视对照组的细胞活性为100%。结果计算:细胞存活率=(实验组OD值-空白对照组OD值)/(对照组OD值-空白对照组OD值)×100%。
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LSD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其显著性差异,图表由Excel2003绘制。
三、结果及结论
MTT测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细胞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化合物(Ⅰ)干预后细胞活性有所提高,其中高、中剂量组细胞活性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剂量组细胞活性改变不大(P>0.05)。见表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本研究证实Aβ1-40的毒性损害神经细胞,引起PC12大量凋亡,细胞活性下降,化合物(Ⅰ)干预后凋亡情况得到改善。
表1MTT法化合物(Ⅰ)对Aβ1-40诱导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组别 处理方法 细胞活性(%)
正常对照组 100±0.0**
模型组 25μmol/LAβ1-40 50.08±6.67
化合物(Ⅰ)低剂量组 25μmol/LAβ1-40+50mg/L化合物(Ⅰ) 58.78±12.64
化合物(Ⅰ)中剂量组 25μmol/LAβ1-40+100mg/L化合物(Ⅰ) 63.77±6.81*
化合物(Ⅰ)高剂量组 25μmol/LAβ1-40+200mg/L化合物(Ⅰ) 83.95±10.58**
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7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粒压片。
实施例4
口服液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口服液制法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5
胶囊剂或颗粒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7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胶囊或颗粒剂。
实施例6
注射液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加注射用水,精滤,灌封灭菌制成注射液。
实施例7
无菌粉针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将其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搅拌使溶,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无菌精滤,分装于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后无菌熔封得粉针剂。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Claims (7)

1.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文冠果的干燥枝粉碎,用75~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45:1、25:1、10: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1、10: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大孔吸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0%。
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718984.1A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Pending CN105330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8984.1A CN105330717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8984.1A CN105330717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0717A true CN105330717A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8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8984.1A Pending CN105330717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3071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4665A (zh) * 2015-12-01 2016-02-03 吕涛 一种用于神经保护的新的二萜化合物
CN105294818A (zh) * 2015-12-07 2016-02-03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817A (zh) * 2015-11-25 2016-02-03 吕涛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61782A (zh) * 2016-01-14 2016-04-06 郑平珍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46406A (zh) * 2016-02-29 2016-06-0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的环金合欢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69611A (zh) * 2016-02-20 2016-06-15 杭州富阳伟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环金合欢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7875162A (zh) * 2017-11-10 2018-04-06 沈阳药科大学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的制备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4067A (zh) * 2010-05-06 2010-09-08 沈阳药科大学 玉蕊醇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509077A (zh) * 2012-06-15 2014-01-15 沈阳药科大学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4067A (zh) * 2010-05-06 2010-09-08 沈阳药科大学 玉蕊醇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509077A (zh) * 2012-06-15 2014-01-15 沈阳药科大学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PHIA A. KOLESNIKOVA ET AL.: "Isolation,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riterpenoids from a Penares sp. Marine sponge",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万国盛等: "文冠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4817A (zh) * 2015-11-25 2016-02-03 吕涛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665A (zh) * 2015-12-01 2016-02-03 吕涛 一种用于神经保护的新的二萜化合物
CN105294818A (zh) * 2015-12-07 2016-02-03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61782A (zh) * 2016-01-14 2016-04-06 郑平珍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69611A (zh) * 2016-02-20 2016-06-15 杭州富阳伟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环金合欢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46406A (zh) * 2016-02-29 2016-06-0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的环金合欢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7875162A (zh) * 2017-11-10 2018-04-06 沈阳药科大学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的制备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0717A (zh)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061548A (zh) 一种新的睡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061456A (zh) 一种新的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18489A (zh) 一种新的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3187A (zh) 一种新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30716A (zh) 一种新的睡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30673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665A (zh) 一种用于神经保护的新的二萜化合物
CN105503999A (zh) 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柠檬苦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8617A (zh)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6008543A (zh) 一种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380A (zh) 一种用于治疗卵巢癌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427A (zh) 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67536A (zh) 一种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3263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69611A (zh) 一种新的环金合欢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24075A (zh) 一种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18539A (zh) 一种新的杂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03996A (zh) 一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神经保护作用
CN106397369A (zh) 一种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03990A (zh) 一种新的睡加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81876A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二萜化合物
CN105198897A (zh) 一种新的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疗肝癌的医药用途
CN105254497A (zh) 一种新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23937A (zh) 一种具有医药用途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