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4604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4604A
CN105324604A CN201480033478.2A CN201480033478A CN105324604A CN 105324604 A CN105324604 A CN 105324604A CN 201480033478 A CN201480033478 A CN 201480033478A CN 105324604 A CN105324604 A CN 105324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hypotenus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4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4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1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light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5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ng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g. by adjustment of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21V14/02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by movement of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02Wall, ceiling, or floor bases; Fixing pendants or arms to the bases
    • F21V21/03Ceiling bases, e.g. ceiling r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1/00Point-like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高的正下方照度并且消除在斜看时的射出面的亮暗不均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是一种在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设置有发光单元(3a、3b)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1),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的凹条(6)是具有内侧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且向外侧开口的第二斜面(6b)并且将由相向的第一斜面(6a)所形成的顶角θ1设定在95°~110°内且将由相向的第二斜面(6b)所形成的明显的顶角θ2设定在60°~75°内的带阶梯的V字形状,在将第一斜面(6a)的一边设为第一斜边(6a’)、将第二斜面(6b)的一边设为第二斜边(6b’)、将连续的第一斜边(6a’)和第二斜边(6b’)的全长定义为总斜边长时,相对于该总斜边长的第二斜边(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65%。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光从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侧配置的LED等一次光源入射到导光板内并且从该导光板的一个主面(射出面)射出光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作为安装在办公室、住宅等的天花板面等来使用的照明器具而优选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广泛地使用侧光方式。侧光方式的背光灯使光从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侧配置的一次光源(LED等)入射到导光板内并且从该导光板的一个主面(射出面)整体射出光,由此,能够作为面状的光射出。
因此,将该侧光方式的背光灯应用于安装在办公室、住宅等的天花板面等来使用的照明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进而,近年来,由于LED的发光效率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在将LED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中,能够实现利用薄型化的照明装置的轻量化,能够进行利用作为LED的特长的调光功能的配合生活方式的演绎,因此,将LED作为光源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正在普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进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导光板的光利用效率,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在导光板的射出面以规定间距形成许多剖面形状为梯形状的凸条图案并且在作为与导光板的射出面相反侧的面的底面以规定间距形成许多剖面形状为V字状(V槽状)的凹条图案的导光板。
根据专利文献3的发明,能够使自入射端面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通过形成在底面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V槽状)的凹条图案的斜面向射出面侧高效率地反射,该反射光透射形成在导光板的射出面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状的凸条图案,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作为面状的光射出。
再有,导光板的射出面的凸条图案在与入射端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导光板的底面(与射出面相反侧的面)的凹条图案在与入射端面平行方向上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819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0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06/013969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具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导光板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安装在办公室、住宅等的天花板面等作为照明器具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射出面射出的面状的光大致均等地照亮照明装置的正下方地板面以及其周围。然而,在仰视安装在天花板面的该照明装置的面状的射出面的情况下,该射出面整体不为大致均匀的亮度分布。
特别地,在用户从该照明装置的射出面的正下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特别是从导光板的入射端面侧以规定的倾斜角度(以下,称为“斜看角度”)仰视射出面(以下,称为“斜看”)的情况下,由于形成在与导光板的入射端面平行方向的底面的V字状的凹条图案(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影响,在射出面的中央区域中,亮度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该中央区域看起来暗,产生亮暗不均。
像这样,在斜看射出面时产生亮暗不均,由此,外观上的美观变差,商品价值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高的正下方照度并且消除在斜看时的射出面的亮暗不均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方案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是,一种照明装置,其为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中,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侧设置有一次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射出面、与该射出面相向的底面以及使从设置在至少一个侧面的所述一次光源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端面,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将由X轴和与X轴正交的Y轴构成的X-Y平面的法线作为Z轴,所述一次光源与X轴平行地配置,所述导光板与所述X-Y平面平行地配置,所述导光板的入射端面与X-Z平面平行,所述导光板具有在所述底面以规定间距形成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多个凹条图案和在所述射出面以规定间距形成的与Y轴方向平行的多个凸条图案,
所述凹条图案是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具有内侧的第一斜面和与该第一斜面连续且向外侧开口的第二斜面并且将由相向的所述第一斜面形成的顶角设定在95°~110°内且将由相向的所述第二斜面所形成的明显的顶角设定在60°~75°内的带阶梯的V字形状,
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将所述第一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一斜边、将所述第二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二斜边、将连续的所述第一斜边和所述第二斜边的全长定义为总斜边长时,相对于该总斜边长的所述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65%。
方案2所记载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导光板的射出面的所述凸条图案的剖面为梯形形状或柱面透镜形状或抛物线状。
方案3所记载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侧具有将光反射的反射片材,在所述导光板的射出面侧具有将光均匀地漫射的漫射片材。
方案4所记载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侧具有将光反射的反射片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导光板的底面的凹条图案是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具有内侧的第一斜面和与该第一斜面连续且向外侧开口的第二斜面并且将由相向的所述第一斜面形成的顶角设定在95°~110°内且将由相向的第二斜面所形成的明显的顶角设定在60°~75°内的带阶梯的V字形状,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将第一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一斜边、将第二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二斜边、将连续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的全长定义为总斜边长时,相对于该总斜边长的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65%。
由此,能够通过从射出面射出的光以高的照度对照明装置的正下方进行照亮,并且,能够消除在斜看时的射出面的亮暗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设置在天花板面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光入射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的斜面而在射出面侧反射的情况的图。
图6是示出在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说明中使用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是示出在图6的照明装置(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有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00°的凹条的结构)中从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发光强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8是示出使用具有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00°的凹条的照明装置来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9是示出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70°的凹条时的从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发光强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0是示出使用具有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70°的凹条的照明装置来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V字状的凹条中使相对于总斜边长(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斜边长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以斜看角度10°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V字状的凹条中使相对于总斜边长(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斜边长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以斜看角度20°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3是示出使用具有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10°的凹条的照明装置来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4是示出使用具有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60°的凹条的照明装置来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V字状的凹条中使相对于总斜边长(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斜边长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以斜看角度10°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的V字状的凹条中使相对于总斜边长(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斜边长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以斜看角度20°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射出面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将由X轴和与X轴正交的Y轴构成的X-Y平面的法线作为Z轴,Z轴方向为光的射出方向。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以下构件来作为主结构构件:作为由透明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的透明构造体的导光板2、分别配置在该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两侧的端面(以下,称为“入射端面”)2a、2b侧的发光单元3a、3b、设置在导光板2的背面(以下,称为“底面”)2c侧的反射片材4、设置在导光板2的前表面(以下,称为“射出面”)2d侧的作为光学片材的漫射片材5。
再有,在将该照明装置1设置在办公室、住宅等的天花板面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反射片材4侧位于天花板面10,从漫射片材5侧(射出面2d侧)朝向下方(地面侧)射出光。
在导光板2的底面2c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V槽状)的凹条6。此外,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状的凸条7(对导光板2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两侧端面(入射端面2a、2b)沿着X轴方向分别配置有作为一次光源的发光单元3a、3b,在发光单元3a、3b内,沿着导光板2的X轴方向呈直线状地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作为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8。LED8的配置间隔为例如几mm~20mm左右。再有,作为光源,除了LED以外也可以为冷阴极管等连续的光源。
从发光单元3a、3b的各LED8发出的光从导光板2的两侧的入射端面2a、2b向导光板2内的Y轴方向射出。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两侧端面(入射端面2a、2b)配置有发光单元3a、3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在任一个侧的端面配置发光单元的结构。
反射片材4具有使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2b入射的光之中的从导光板2的底面2c向外面射出的光再次向导光板2入射的功能。关于该反射片材4,反射率95%以上的反射片材的光的利用效率高,是优选的。作为反射片材4的材质,可举出铝、银、不锈钢等的金属箔、白色涂饰、发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
设置在作为导光板2的前表面侧(正面侧)的射出面2d侧的漫射片材5具有使从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射出的光适度地均匀化并且抑制亮暗不均来使外观提高的功能。
关于用于办公室、住宅等的天花板面的照明装置,由于直接观察照明装置的发光面(射出面),所以重视外观品质,因此,有时使用1个至多个漫射片材。该漫射片材5可以为由具有漫射性的树脂制作的板状物(例如,PMMA、PC等),也可以为将这些板热成形并加工为三维形状的保护罩状。再有,向导光板2的射出面2d侧的漫射片材5的设置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根据照明装置1的设置场所、用途等而省略漫射片材5。
(导光板2的底面2c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有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凹条6。这些凹条6的剖面形状被形成为V字形状(V槽状),在X轴方向上延伸。详细地,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凹条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带阶梯的V字状(以下,仅称为“V字状”)。
该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凹条6由顶角θ1被设定在95°~110°内例如被设定为100°的内侧的第一斜面6a、以及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apparentapexangle)θ2被设定在60°~75°内例如被设定为70°的向外侧开口的第二斜面6b所形成(对形成凹条6的第一斜面6a和第二斜面6b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再有,在图4所示的剖面形状为V字形状的凹条6中,将第一斜面6a的一边设为第一斜边6a’,将第二斜面6b的一边设为第二斜边6b’。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连续的该第一斜边6a’和第二斜边6b’的全长定义为总斜边长时,相对于该总斜边长(第一斜边6a’+第二斜边6b’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6b’的斜边长的比率(以下,称为“斜边长比率”)被设定为40~65%左右。
(导光板2的射出面2d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的与X-Z平面平行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状的凸条7在Y轴方向上延伸。该梯形状的凸条7的通常的高度被设定在例如0.001~0.1mm的范围内,剖面为梯形状的凸条7的通常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例如30~60°的范围内。
再有,关于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形成的凸条7,在本实施方式中,剖面形状为梯形状,但是,除此以外,剖面也可以为圆弧状、双曲线状或抛物线状即所谓的柱面透镜(lenticularlens)形状。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有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第一斜面6a的顶角θ1为100°)6并且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形成有剖面为梯形状的凸条7(构成剖面的斜边与射出面2d形成的倾斜角度为55°)的情况下正面方向(Z轴方向)的亮度提高的原理。再有,在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6的第二斜面6b(明显的顶角θ2为70°)中,也为大致相同。
在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1中,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2b入射的光通过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V字状的凹条6向规定的方向反射而从射出面2d射出,或者透射V字状的凹条6而暂且从导光板2的底面2c出来并且通过配设在下部的反射片材4漫射而再次入射到导光板2而从射出面2d射出,但是,关于向正面方向射出的光,通过底面2c的V字状的凹条6向规定的方向反射的光是主要的光。
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凸条7)和底面2c(凹条6),在一边在与X-Y平面平行的面进行全反射一边进行传播的光之中,存在如图5所示的光线C那样入射到在导光板2的底面2c设置的V字状的凹条6的斜面的情况。再有,在图5中,光线C相对于凹条6的斜面的仰角为10°,与Y轴形成的角度为23°。
前述光线C通过V字状的凹条6的斜面向在与入射端面(X-Z平面)平行的面上与Z轴形成的角度为22°的方向全反射为反射光C’。在该反射光的一部分从形成在射出面2c的剖面为梯形状的凸条(在图5中为凸条7’)的斜面射出的情况下,向正面方向(Z轴方向)射出。因此,能够提高向正面方向射出的光的发光强度。
进而,在导光板2的内部传播的光之中的光线D在形成在射出面2d的剖面为梯形状的凸条(在图5中为凸条7)的斜面全反射,由此,向光线C偏向。即,通过形成在射出面2d的剖面为梯形状的凸条(在图5中为凸条7)的斜面使光线C倍增,能够进一步提高向正面方向射出的光的发光强度。
再有,在图5中,光线D与X-Y平面形成的角度为19°,与Y轴形成的角度为16°。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通过顶角θ1被设定在95°~110°内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在60°~75°内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凹条6,抑制在斜看射出面2d时亮度部分地较大地发生变化。
当θ1不足95°时,从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射出的光的角度依赖性较强,为了调整画面品质而需要漫射性高的漫射片材5,从能量效率的观点出发,不是优选的。当θ1超过110°时,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心附近的亮度梯度变强,不能通过第二斜面6b的偏向作用来消除。
在θ2不足60°时,难以在制作导光板时从金属模脱模。在θ2超过75°的情况下,从射出面2d射出的最大射出角度为法线方向,因此,当从导光板2的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时,使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变低而使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变高的效果变弱。
以下,对如下理由进行说明:通过顶角θ1被设定在95°~110°内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在60°~75°内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6,由此,能够抑制在斜看射出面2d时亮度部分地较大地发生变化。
再有,在本说明中使用的照明装置为图6所示那样的结构,导光板2是一边为600mm的正方形状,厚度为3mm,并且,具有相向的2个入射端面2a、2b、射出面2d和底面2c。图6所示的照明装置1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1相同。再有,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以51μm的固定间距形成纵横比(aspectratio)为20%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的柱面透镜来代替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1的梯形状的凸条7。
当将追踪柱面透镜的垂直剖面的圆的半径设为R并且将从形成柱面透镜的圆弧的顶点到弦的距离设为r时,该纵横比以r/2R(%)来定义。此外,为在射出面2d上具有股份有限公司智积电(TSUJIDEN)制的漫射片材5(商品名:D124)的结构。
而且,采用通过顶角θ1被设定为100°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为70°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6并且具有深度7μm、间距从射入光端面侧570μm朝向导光板2的中央100μm平缓的分布的结构(实施方式1),或者采用通过顶角θ1被设定为110°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为60°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6并且具有深度7μm、间距从射入光端面侧840μm朝向导光板2的中央120μm平缓的分布的结构(实施方式2)。
最初,为了比较,对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00°的凹条(相当于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凹条6的第一斜面6a)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00°的凹条时的在从发光单元3a侧的入射端面2a进入60mm的位置处的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射出光)的发光强度分布(实线)的测定结果。
在图7所示的发光强度分布的测定结果中,将导光板2的射出面2d的正面方向(Z轴方向)设为射出角度0°,在Z-Y平面中,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为-90°,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为+90°。
再有,在图6、图7中,箭头A方向为在从发光单元3a侧的入射端面2a进入60mm的位置处的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射出光)的射出方向。
在图7所示的射出光的发光强度分布(实线)中,在从发光单元3a侧的入射端面2a进入60mm的位置处,相对于作为导光板2的射出面2d的法线方向的Z轴,向导光板2的中心侧的出射光较多。
进而,为了从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取出更大的光,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许多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凹条6。因此,从入射端面2a入射且在导光板2的内部传播的光的能量在到透射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的附近之前从导光板2的射出面射出,因此,存在许多如以A方向为代表的射出光那样向导光板2的中心侧射出的射出光。
然而,从入射端面2a入射且在导光板2的内部传播的光的能量在透射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的更前面的区域中变得非常小。因此,在超过导光板2的中心的区域中,即使想要通过从入射端面2a入射的传播光来产生从入射端面2a到导光板2的中心部的区域中的以A方向为代表的那样的射出光,也相当弱。
相反地,在该区域中,存在许多来自入射端面2b的传播光,但是,如图7所示,利用该传播光的A’方向的出射光分布(虚线)变强,因此,无论存在怎样多的来自入射端面2b的传播光,也不能使向A方向的射出增加。
因此,在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关于将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作为Y轴原点而沿着Y轴方向的亮度分布,如图8所示,从入射端面2a到导光板2的中心部的亮度较高,中心部至入射端面2b侧的亮度较低,亮度梯度在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变大。
图8示出了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和20°时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横轴为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个端面(0mm: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的端面)至另一个端面(600mm: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端面)间的位置(mm),纵轴为亮度。
像这样,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顶角为100°的凹条6的情况下,当从导光板2的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时,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心部附近的亮度梯度大。因此,在从导光板2的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亮度在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发生较大地变化,因此,用户观察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心部附近比其周围暗(看做亮暗不均)。
接着,对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70°的凹条(相当于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凹条6的第二斜面6b)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是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70°的凹条时的在从发光单元3a侧的入射端面2a进入60mm的位置处的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射出光)的发光强度分布(实线)的测定结果。
在图9所示的发光强度分布(实线)的测定结果中,将图6的导光板2的射出面2d的正面方向(Z轴方向)设为射出角度0°,在Z-Y平面中,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为-90°,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为+90°。
在该测定中,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顶角为70°的凹条6。再有,在图9中,箭头B方向为在从发光单元3a侧的入射端面2a进入60mm的位置处的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射出光)的射出方向。
在图9所示的射出光的发光强度分布(实线)中,相对于作为导光板2的射出面2d的法线方向的Z轴,与上述的顶角为100°的凹条6的情况相比,向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的出射光较多。这示出了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之中的向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出射光的光的能量大。
因此,关于从入射端面2a侧的发光单元3a(LED8)射出而进入到导光板2的内部的光,直到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为止存在许多传播光,但是,如图9那样,从射出面2d向B方向射出光,因此,在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在导光板2的中心部附近之前,亮度不会上升。
然后,当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而超过中心部附近时,沿着导光板2内的Y轴方向而向入射端面2b侧传播的光的量极少,但是,能够通过从入射端面2b侧的发光单元3b入射到导光板2内的传播光从射出面2d向B’方向射出光(由虚线所示的射出光的发光强度分布)。
因此,在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为将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作为Y轴原点而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变低并且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变高的单纯的亮度梯度。
图10是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和20°时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横轴为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心部的一个端面(0mm: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的端面)至另一个端面(600mm: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端面)间的位置(mm),纵轴为亮度。
像这样,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顶角为70°的凹条6的情况下,当从导光板2的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时,为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变低并且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变高的单纯的亮度梯度。
因此,合成图8和图10所示的各亮度分布,由此,针对斜看的情况下的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至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间的亮度梯度而能够使斜看侧的亮度变高并且使与其相向的侧的亮度变低。由此,能够做成亮度不会局部地较大地发生变化的单调的亮度梯度,因此,能够减少用户(观察者)对射出面2d进行斜看时的亮度不均,使外观上的美观变好。
即,如图4所示,在通过顶角θ1被设定为100°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为70°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凹条6的实施方式1中,能够使在对射出面2d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心附近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至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间的亮度分布的变化变小。
接着,针对具有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2的照明装置1,测定了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亮度分布。
图11是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且从发光单元3b侧进行斜看时的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图12是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20°且从发光单元3b侧进行斜看时的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
再有,在图11、图12中,横轴为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个端面(0mm: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的端面)至另一个端面(600mm: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端面)间的位置(mm),纵轴为亮度。
在该测定中使用的导光板2是一边为600mm的正方形状,厚度为3mm,并且,在底面2c形成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第一斜面6a的顶角θ1为100°,第二斜面6b的明显的顶角θ2为70°)6,在导光板2的射出面2d形成剖面为柱面透镜形状(纵横比:20%)。再有,当将追踪柱面透镜的垂直剖面的圆的半径设为R并且将从形成柱面透镜的圆弧的顶点到弦的距离设为r时,该纵横比以r/2R(%)来定义。
如根据图11、图12的测定结果明显可知的那样,在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和20°的情况下,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4%、50%、65%(图11、图12的d、c、b)时,亮度分布的变化小(特别是,在中心部附近(图11、图12的横轴的200mm~400mm附近的亮度梯度小),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再有,在斜看角度α为10°和20°的情况下,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左右时,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也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在图11、图12的测定结果中,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为65%的情况(图11、图12的b)下,亮度从斜看侧朝向其相反侧逐渐地降低,由此,亮度分布的外观上的不均匀性为不显眼的水平。
此外,在图11、图12的测定结果中,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30%、0%(图11、图12的e、f)时,亮度在射出面2d的中央区域中较大地发生变化,产生了亮暗不均。
而且,在图11、图12的测定结果中,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100%(图11、图12的a)时,在射出面2d的两端的亮度差变大,明显地,感觉入射端面2a侧的亮度较暗。
像这样,根据具有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2的照明装置1,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为V字状的凹条(第一斜面6a的顶角θ1为100°,第二斜面6b的明显的顶角θ2为70°)6中,通过将相对于总斜边长(第一斜边6a’+第二斜边6b’的斜边长)的第二斜边6b’的斜边长的比率(斜边长比率)设定为40~65%,从而能够抑制在斜看时的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大的变化。
因此,能够通过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以高的照度对照明装置1的正下方进行照亮,并且,能够消除在斜看时的射出面的亮暗不均,防止外观上的美观变差。
接着,对具有前述实施方式2的导光板2的照明装置1的细节进行说明。再有,照明装置1的基本的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图6)相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顶角θ1被设定为110°的第一斜面6a和与该第一斜面6a连续的明显的顶角θ2被设定为60°的第二斜面6b来形成在图4所示的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的凹条6。其以外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式,抑制在斜看射出面2d时亮度部分地较大地发生变化。
而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图13示出了在导光板2的底面2c形成剖面形状为单纯的V字状且顶角为110°的凹条6时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和20°时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图14示出了在形成顶角为60°的凹条6时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和20°时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
在图13、图14中,横轴为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个端面(0mm: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侧的端面)至另一个端面(600mm: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端面)间的位置(mm),纵轴为亮度。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合成图13和图14所示的各亮度分布,由此,能够使斜看的情况下的在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入射端面2a(发光单元3a)至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间的亮度梯度从单调增加变为单调减少。像这样,能够做成亮度不会局部地较大地发生变化的亮度梯度,因此,能够减少用户(观察者)对射出面2d进行斜看时的亮度不均,使外观上的美观变好。
接着,针对具有实施方式2的导光板2的照明装置1,测定了从导光板2的入射端面2b(发光单元3b)侧的下方进行斜看的情况下的沿着导光板2的Y轴方向的亮度分布。
图15是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10°且从发光单元3b侧进行斜看时的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图16是斜看角度α(参照图3)为20°且从发光单元3b侧进行斜看时的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测定结果。
如根据图15、图16的测定结果明显可知的那样,在斜看角度α为10°和20°的情况下,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50%、65%(图15、图16的d、c、b)时,亮度分布的变化小(特别是,在中心部附近(图15、图16的横轴的200mm~400mm附近的亮度梯度小),射出面2d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此外,在图15、图16的测定结果中,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30%、0%(图15、图16的e、f)时,亮度在射出面2d的中央区域中较大地发生变化,产生了亮暗不均。
而且,在图15、图16的测定结果中,在斜边长比率(相对于总斜边长的第二斜面6b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100%(图15、图16的a)时,在射出面2d的两端的亮度差变大,明显地,感觉入射端面2a侧的亮度较暗。
像这样,在具有实施方式2的导光板2的照明装置1中,也能够通过从射出面2d射出的光以高的照度对照明装置1的正下方进行照亮,并且,能够消除在斜看时的射出面的亮暗不均,防止外观上的美观变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3年6月13日向日本国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3-124441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全部公开完全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照明装置
2导光板
2a、2b入射端面
2c底面
2d射出面
3a、3b发光单元
4反射片材
5漫射片材
6凹条(凹条图案)
6a第一斜面
6a’第一斜边
7凸条(凸条图案)
7a第二斜面
7a’第二斜边
8LED(一次光源)。

Claims (4)

1.一种照明装置,其为侧光方式的照明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中,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侧设置有一次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射出面、与该射出面相向的底面以及使从设置在至少一个侧面的所述一次光源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端面,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由X轴和与X轴正交的Y轴构成的X-Y平面的法线作为Z轴,所述一次光源与X轴平行地配置,所述导光板与所述X-Y平面平行地配置,所述导光板的入射端面与X-Z平面平行,
所述导光板具有在所述底面以规定间距形成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多个凹条图案和在所述射出面以规定间距形成的与Y轴方向平行的多个凸条图案,
所述凹条图案是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具有内侧的第一斜面和与该第一斜面连续且向外侧开口的第二斜面并且将由相向的所述第一斜面形成的顶角设定在95°~110°内且将由相向的所述第二斜面所形成的明显的顶角设定在60°~75°内的带阶梯的V字形状,
在与Y-Z平面平行的剖面中将所述第一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一斜边、将所述第二斜面的一边设为第二斜边、将连续的所述第一斜边和所述第二斜边的全长定义为总斜边长时,相对于该总斜边长的所述第二斜边的斜边长的比率被设定为4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导光板的射出面的所述凸条图案的剖面为梯形形状或柱面透镜形状或抛物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侧具有将光反射的反射片材,在所述导光板的射出面侧具有将光均匀地漫射的漫射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侧具有将光反射的反射片材。
CN201480033478.2A 2013-06-13 2014-06-13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53246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4441 2013-06-13
JP2013-124441 2013-06-13
PCT/JP2014/065791 WO2014200096A1 (ja) 2013-06-13 2014-06-13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4604A true CN105324604A (zh) 2016-02-10

Family

ID=5202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78.2A Pending CN105324604A (zh) 2013-06-13 2014-06-13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645300B2 (zh)
EP (1) EP3012519B1 (zh)
JP (1) JP6238250B2 (zh)
KR (2) KR20180045066A (zh)
CN (1) CN105324604A (zh)
CA (1) CA2917851C (zh)
HK (1) HK1217985A1 (zh)
TW (1) TWI655463B (zh)
WO (1) WO20142000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43570A (ja) * 2015-02-03 2016-08-08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状発光モジュール
TWM514536U (zh) * 2015-07-01 2015-12-2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平板燈
CN107179627B (zh) * 2016-03-09 2020-10-23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2830A (zh) * 2002-06-24 2005-08-31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光偏转元件
KR20050093612A (ko) * 2004-03-20 2005-09-23 주식회사 두산 오목 5각형 구조의 프리즘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CN1700074A (zh) * 2004-05-20 2005-11-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816719A (zh) * 2003-07-15 2006-08-0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光偏转元件
CN102906489A (zh) * 2010-05-31 2013-0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1907A (ja) 1989-05-31 1991-04-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丸型蛍光灯照明器具
US5506924A (en) 1994-08-23 1996-04-09 Inoue Denki Co., Inc. Light guiding plate
US7072092B2 (en) * 2003-12-31 2006-07-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ptical substrate with modulated structure
JP2005300775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面光源
JP4432039B2 (ja) * 2004-04-30 2010-03-1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993582B (zh) 2004-08-06 2010-11-03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
KR100844763B1 (ko) * 2006-07-04 2008-07-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JP2009251122A (ja) * 2008-04-02 2009-10-29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5685099B2 (ja) * 2011-02-03 2015-03-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光源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TWI452359B (zh) * 2011-04-29 2014-09-11 Coretronic Corp 導光板與光源模組
JP2013030279A (ja) 2011-07-26 2013-02-07 Asahi Glass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US8797480B2 (en) 2011-10-18 2014-08-0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2830A (zh) * 2002-06-24 2005-08-31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光偏转元件
CN1816719A (zh) * 2003-07-15 2006-08-0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光偏转元件
KR20050093612A (ko) * 2004-03-20 2005-09-23 주식회사 두산 오목 5각형 구조의 프리즘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CN1700074A (zh) * 2004-05-20 2005-11-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2906489A (zh) * 2010-05-31 2013-0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45300B2 (en) 2017-05-09
KR20160013127A (ko) 2016-02-03
KR20180045066A (ko) 2018-05-03
CA2917851C (en) 2017-07-11
US20160109638A1 (en) 2016-04-21
CA2917851A1 (en) 2014-12-18
JPWO2014200096A1 (ja) 2017-02-23
EP3012519A1 (en) 2016-04-27
HK1217985A1 (zh) 2017-01-27
JP6238250B2 (ja) 2017-11-29
EP3012519B1 (en) 2017-11-29
TWI655463B (zh) 2019-04-01
TW201510592A (zh) 2015-03-16
WO2014200096A1 (ja) 2014-12-18
EP3012519A4 (en)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836B (zh) 面光源装置及显示器
KR1004991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415845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653296A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于该装置的导光体
JP3176743U (ja) 車両用ハイマウントストップランプ
CN105137522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KR101426600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면 광원 장치를 위한 광 산란 렌즈
CN101718417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导光板
US20150078034A1 (en) Planar light source
CN104977647A (zh) 导光板和面光源装置
CN101424769B (zh) 导光板
CN105324604A (zh) 照明装置
CN104334962B (zh) 照明装置
US20150253489A1 (en) Lightguide Design Techniques
JP2007080789A (ja) 導光体
CN105209816B (zh) 照明装置
US729526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W-shaped 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0376966C (zh) 导光板
CN100405154C (zh) 背光模组
CN104482501A (zh) 一种光学元件、光学模组及照明装置
CN113552748B (zh) 一种具有分区的微结构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WO2015102094A1 (ja) 照明装置
WO2013151121A1 (ja) 照明装置
KR20140024635A (ko) 면 광원 장치를 위한 렌즈 패턴 플레이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7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7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