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327A -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327A
CN105322327A CN201510332451.XA CN201510332451A CN105322327A CN 105322327 A CN105322327 A CN 105322327A CN 201510332451 A CN201510332451 A CN 201510332451A CN 105322327 A CN105322327 A CN 105322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nder terminal
connector
contact site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24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铭辉
许钧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t Since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t Since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t Since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with a panel 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一本体及一凸出部。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用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且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凸出部沿着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一法线方向凸起于第一中间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有一壳体、一基座及上述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及此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在第一中间部上设凸出部,操作者可通过治具或手动来推动凸出部,将第一接触部推入第一凹槽内完成组装。若使用治具推动凸出部,可保持一定施力,使连接器端子在装入时不易歪斜。用手动安装,凸出部可增加操作者手指与连接器端子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连接器端子被正确装入基座的几率。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装优良率较高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USB2.0的连接器具有四个排成一列的连接器端子,由于USB2.0连接器的宽度大小约接近手指宽度,且各连接器端子也具有一定宽度与结构强度。当组装时,操作员可以相当轻易地将连接器端子推入基座内而完成组装,并且,在组装完成之后,操作者可直接用肉眼判断连接器端子是否有被正确地组装好。
随着科技的进步,连接器的尺寸越来越小,连接器端子的数量也随着传输规格提升而增加。以其中一个新的连接器规格(USBCtype的连接器)为例,其整体尺寸小于目前的USB2.0连接器,且此种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的连接器端子,各排连接器端子的数量为12个。换句话说,此种连接器需要在更小的空间(基座)中装设更多数量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器的基座内具有对应连接器端子位置的孔洞,若连接器端子的数量增加,代表着基座的结构强度会被降低。此外,由于连接器端子的宽度缩小,连接器端子本身的结构强度也较弱。对此类连接器而言,在组装时,不同的操作者对连接器端子施以的力道差异,可能使得连接器端子发生歪斜弯折的状况,而未能被正确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且,由于连接器端子的宽度过于细小且数量相当地多,操作者也较难直接用肉眼判断连接器端子是否有被正确地组装好。因此,此类连接器往往具有较高的不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其较易被正确地组装。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上述的连接器端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连接器端子在组装时不易歪斜。
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一本体及一凸出部。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用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且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凸出部沿着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凸起于第一中间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推抵面垂直于第一中间部的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斜面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且斜面朝向第一接触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止退结构位于凸出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法线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在第一中间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存在一折弯。
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壳体、一基座及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壳体具有一内部空间及连通于内部空间的一开口。基座配置于内部空间。第一连接器端子穿设于基座且包括一本体及一凸出部。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靠近该开口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且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凸出部沿着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凸起于第一中间部,且凸出部接触于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一中心座身以及自中心座身凸出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一舌部。舌部较中心座身更靠近于开口,中心座身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贯穿槽,舌部包括沿轴向延伸且连通于至少一第一贯穿槽的至少一第一凹槽。至少一第一凹槽外露于舌部的上表面,第一接触部位于舌部的第一凹槽内,且第一中间部穿过第一贯穿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器端子及多个第三连接器端子。中心座身还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贯穿槽,舌部包括沿轴向延伸且连通于这些第二贯穿槽的多个第二凹槽。这些第二凹槽外露于舌部的下表面。这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与这些第三连接器端子贯穿这些第二贯穿槽且位于舌部的这些第二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连接器端子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各第三连接器端子包括一第三连接部,这些第二连接部与这些第三连接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推抵面垂直于第一中间部的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斜面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斜面朝向第一接触部且能接触中心座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止退结构位于凸出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法线方向延伸,止退结构能卡设于中心座身。
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座,其中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贯穿槽;提供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其中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一本体及凸出于本体的一凸出部;预插部分的本体至至少一第一贯穿槽内,其中凸出部与基座存在一距离;以及推动凸出部直到凸出部接触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一中心座身以及自中心座身凸出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一舌部,中心座身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贯穿槽,舌部包括沿轴向延伸且连通于至少一第一贯穿槽的至少一第一凹槽,至少一第一凹槽外露于舌部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凸出部沿着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一法线方向凸起于第一中间部,在预插部分的本体至至少一第一贯穿槽内的步骤中,第一接触部位于至少一第一贯穿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凸出部接触至基座时,第一接触部伸入第一凹槽,第一中间部穿过至少一第一贯穿槽,且凸出部接触基座的中心座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推抵面垂直于第一中间部的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斜面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斜面朝向第一接触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止退结构位于凸出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法线方向延伸,当凸出部接触至基座时,止退结构卡设于中心座身。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在第一中间部上设有凸起的凸出部,在将连接器端子组装在基座上时,只要先将连接器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预先放入第一贯穿槽内,之后,操作者可通过治具或是手动的方式来推动凸出部,以将第一接触部推送入第一凹槽内而完成组装。若使用治具推动凸出部,可保持一定施力,而使得连接器端子在装入时不易歪斜。即便用手动安装,凸出部的设置也可增加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提升连接器端子被正确地装入基座的几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至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预插入第一贯穿槽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组装至第一贯穿槽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器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连接于图1的连接器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11是隐藏图10的连接器端子的示意图。
图12至图14是图9的连接器的基座的不同视角示意图。
图15是图9的连接器的基座与连接器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16至图17是图15的连接器端子预插入基座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8至图20是图15的连接器端子组合于基座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2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符号说明:
A轴向
N法线方向
10电路板
12第一接垫
14第二接垫
16第三接垫
100、200连接器
110、210壳体
112内部空间
114开口
120、220基座
121中心座身
122第一贯穿槽
123第二贯穿槽
124舌部
125上表面
126下表面
127第一凹槽
128第二凹槽
130第一连接器端子
131本体
132第一接触部
133接触面
134第一中间部
135表面
136止退结构
137第一连接部
140、240凸出部
142推抵面
144斜面
150第二连接器端子
152第二接触部
156第二连接部
160第三连接器端子
162第三接触部
164第三中间部
166第三连接部
222沟槽
230连接器端子
232接触部
234中间部
236连接部
238止退结构
300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310、320、330、34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至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种类以USBCtype的母连接器为例,但连接器10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一壳体110、一基座120、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多个第二连接器端子150及多个第三连接器端子160。
壳体110具有一内部空间112及连通于内部空间112的一开口114。基座120配置于内部空间11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20的材料为绝缘材质,例如是胶芯等树脂或是高分子材料,但基座120的材料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能够绝缘即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数量为12个,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总数量为12个。更精确地说,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数量为5个,且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数量为7个。在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均位于相同平面上,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部分交错地排列且位于第一连接器端子130下方的另一个平面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数量,以及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的配置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随着连接器100的种类不同,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0也可仅具有第一连接器端子130,或者,连接器100也可仅具有第一连接器端子130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可位于不同平面上,或者,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可位于相同平面上。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预插入第一贯穿槽的示意图。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组装至第一贯穿槽的示意图。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侧视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6,基座120包括一中心座身121以及自中心座身121凸出且沿一轴向A延伸的一舌部124。舌部124较中心座身121更靠近于图1中壳体110的开口114。中心座身121包括沿轴向A延伸的多个第一贯穿槽122与多个第二贯穿槽123,这些第一贯穿槽122位于同一平面,这些第二贯穿槽123位于另一个平面。舌部124包括沿轴向A延伸且分别连通于这些第一贯穿槽122的多个第一凹槽127以及分别连通于这些第二贯穿槽123的多个第二凹槽128。第一凹槽127外露于舌部124的上表面125,且第二凹槽128外露于舌部124的下表面1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一部分伸入第一贯穿槽122与第一凹槽127内,并且,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一部分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一部分分别伸入第二贯穿槽123与第二凹槽128内。
详细而言,请参阅图6,在图6中未绘示壳体110与基座120,但右方的位置是靠近于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位置,左方的位置是远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位置。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132、一第一中间部134及一第一连接部137。第二连接器端子150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二接触部152、一第二中间部(在视角上被第三中间部164挡住而未被绘示出)及一第二连接部156。第三连接器端子160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三接触部162、第三中间部164及一第三连接部166。
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第一接触部132与第一中间部134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中间部134与第一连接部137之间存在一折弯。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第二接触部152与第二中间部154以及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第三接触部162与第三中间部164位于另一水平面上,且第二中间部154与第二连接部156之间以及第三中间部164与第三连接部166之间在不同区段上分别存在折弯,而使得第二连接部156与第三连接部166位于不同的垂直面。
如图4与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132位于舌部124的第一凹槽127内,第二接触部152与第三接触部162分别位于舌部124的第二凹槽128内,且第一接触部132、第二接触部152与第三接触部162的位置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如图2)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未绘示)。第一中间部134穿过第一贯穿槽122,且第二中间部154与第三中间部164分别穿过第二贯穿槽123。第一连接部137、第二连接部156与第三连接部166外露于基座120的中心座身121,适于连接至一电路板10(如图8所示,后面会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是以组装的方式插入基座120,且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是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20为例。以射出成型的方式而言,当制造连接器100时,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只要被摆设到模具(未绘示)中的特定位置,之后再将塑料射入至模具内,待固化之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便可以被固定于基座120,因此,即便是两相邻的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之间的间距较小,在此制程下仍可以顺利地被制造。然而,对于组装的方式来说,组装者需要将第一连接器端子130沿着第一贯穿槽122与第一凹槽127插入基座120内,当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宽度与高度较小且数量较多时,如何将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30顺利且正确地插入基座120便是值得探讨的议题。
下面将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设计,通过此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结构可使得第一连接器端子130能够较轻易且正确地被组装。
图7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4、图5与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一本体131包括上述的第一接触部132、第一中间部134与第一连接部137。此外,第一连接器端子130还包括一凸出部140,凸出部140沿着第一接触部132的一接触面133的一法线方向N(也就是第一中间部134的厚度方向)凸起于第一中间部134。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140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137的一推抵面142及靠近第一接触部132的一斜面144。推抵面142垂直于第一中间部134的凸出部140所接触的一表面135,且斜面144与表面135的夹角非垂直。当然,凸出部140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端子130通过在第一中间部134上设有凸起的凸出部140的设计,当要组装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在基座120上时,只要如图4所示地先将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第一接触部132预先放入第一贯穿槽122内,在此阶段下,位于第一中间部134上的凸出部140尚未接触至基座120的中心座身121。之后,操作者可通过治具(未绘示)或是手动的方式来推动凸出部140的推抵面142,以将第一接触部132推送入第一凹槽127内,此时,如图5所示,凸出部140的斜面144会接触基座120的中心座身121,而完成组装。
若使用治具推动整排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凸出部140,可保持一定施力,而使得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在装入时不易歪斜。即便用手动安装,凸出部140的设置也可增加操作者的手指与第一连接器端子13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提升第一连接器端子130被正确地装入基座120的几率。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12个第一连接部端子130均配置有凸出部14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制程上的考虑,也可选择性的仅在部分的第一连接部端子130配置有凸出部140,此部分的第一连接部端子130通过组装的方式安装于基座120,剩余的第一连接部端子130则是以射出成型的方式配置至基座140。举例而言,由于通过组装的方式配置在基座120上时,第一连接部端子130与基座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会较小,而使得通过此方式配置的第一连接部端子130不易受到基座120的介电系数所影响。因此,第一连接部端子130中用于传输高频讯号的端子可采用组装的方式配置至基座120,而其他的第一连接部端子130可采用射出成型或是其他的方式配置至基座120。
当然,上述仅是提供其中两种第一连接部端子130配置于基座120的方式,但第一连接部端子130配置于基座120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且在第一连接部端子130中适用于组装的方式的端子种类也不以上述为限制。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也可设有凸出部140,以方便以组装的方式固定至基座120。
图8是连接于图1的连接器的电路板的示意图。请参阅图8,图8是其中一种可连接至图1的连接器的电路板10。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0包括分别用来连接第一连接部137、第二连接部156与第三连接部166的多个第一接垫12、多个第二接垫14及多个第三接垫1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于12个第一连接部137均位于同一排,5个第二连接部156位于另一排,7个第三连接部166位于第一连接部137与第二连接部156之间的同一排位置上。因此,在图8中,电路板10上的第一接垫12、第二接垫14及第三接垫16的配置位置也会对应地位于三排上。也就是说,第一接垫12位于同一排,第二接垫14位于另一排,且第三接垫16位于第一接垫12与第二接垫14之间的同一排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垫12的数量对应于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数量,因此,第一接垫的数量为12个。第二接垫14的数量与第三接垫16的数量则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垫14的数量为6个,且第三接垫16的数量为8个,当然,第二接垫14与第三接垫16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制。
由于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的第一连接部137在连接到电路板10时会并列在同一排上,而与第一接垫12连接,因此,第一接垫12之间的间距会较小,以在同一排的空间中塞下12个第一接垫12。反观第二连接端子150与第三连接端子160,因为第二连接端子150的第二连接部156与第三连接端子160的第三连接部166在连接到电路板10时则会分属在不同排上,而分别与第二接垫14与第三接垫16连接,因此,与第一接垫12之间的间距相比,第二接垫14之间的间距与第三接垫16之间的间距会较大。当然,电路板10上的第一接垫12、第二接垫14、第三接垫16的数量与位置配置会随着连接器100的设计而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图8中,第一接垫12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二接垫14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三接垫16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第二接垫14之间的间距与第三接垫16之间的间距相同。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接垫14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同,且第三接垫16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同。换句话说,相邻的两第二接垫14或是相邻的两第三接垫16之间的间距便可视其他需求调整,而使得第二接垫14与第三接垫16在电路板10上可具有较大的配置宽裕度。
请回到图4与图7,为了使第一连接器端子130稳固地固定在基座12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部134具有一止退结构136,止退结构136位于凸出部140与第一接触部132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法线方向N(也就是往第一中间部134的宽度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器端子130在基座120中安装完成(凸出部140被推至接触中心座身121)时,止退结构136会卡设于中心座身121而达到止退的功能。同样地,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160也可以有止退结构136的设计。
当然,连接器10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下面将介绍另一种连接器200。
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请参阅图9至图10,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种类以USBCtype的公连接器为例,但连接器20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包括一壳体210、一基座220及多个连接器端子230。基座220配置于壳体210内。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20的材料为绝缘材质,例如是胶芯等树脂或是高分子材料,但基座220的材料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能够绝缘即可。
图11是隐藏图10的连接器端子的示意图。图12至图14是图9的连接器的基座的不同视角示意图。图15是图9的连接器的基座与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20包括多个沟槽222,沟槽222排列成两排。如图15所示,连接器端子230也对应地排列成两排。各排的沟槽222与连接器端子230的数量分别为12个,且连接器端子230位于沟槽222内。连接器端子230包括依序相连的一接触部232、一中间部234及一连接部236,接触部232用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未绘示),且连接部236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未绘示)。连接器端子230还包括一凸出部240沿着接触部232的接触面的法线方向(也就是中间部234的厚度方向)凸起于中间部234。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40为一长方体,但凸出部240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16至图17是图15的连接器端子预插入基座220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18至图20是图15的连接器端子组合于基座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端子230均以组装的方式固定至基座220,请先参阅图16与图17,当要组装连接器端子230在基座220上时,只要如图16与图17所示地先将连接器端子230的接触部232放入沟槽222内,在此阶段下,位于中间部234上的凸出部240尚未接触至基座220。之后,操作者可通过治具或是手动的方式来推动凸出部240,以将接触部232推送入沟槽222内,此时,如图18至图20所示,凸出部240会接触基座220,而完成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出部240的设计,若使用治具推动连接器端子230的凸出部240,可保持一定施力,而使得这些连接器端子230在装入时不易歪斜。即便用手动安装,凸出部240的设置也可增加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器端子23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提升连接器端子230被正确地装入基座220的几率。
此外,请回到图15,为了使连接器端子230稳固地固定在基座220内,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234具有一止退结构238,止退结构238位于凸出部240与接触部232之间的区段上且沿中间部234的宽度方向延伸。当连接器端子230在基座220中安装完成时,止退结构238会卡设于基座220上而达到止退的功能。
图2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请参阅图21,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300,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座,其中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贯穿槽(步骤310)。并且,提供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其中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一本体及凸出于本体的一凸出部(步骤320)。
接着,预插部分的本体至至少一第一贯穿槽内,其中凸出部与基座存在一距离(步骤330)。最后,推动凸出部直到凸出部接触基座(步骤340),以完成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组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在第一中间部上设有凸起的凸出部,在将连接器端子组装在基座上时,只要先将连接器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预先放入第一贯穿槽内,之后,操作者可透过治具或是手动的方式来推动凸出部,以将第一接触部推送入第一凹槽内而完成组装。若使用治具推动凸出部,可保持一定施力,而使得连接器端子在装入时不易歪斜。即便用手动安装,凸出部的设置也可增加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提升连接器端子被正确地装入基座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
一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用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且该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以及
一凸出部,沿着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凸起于该第一中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包括靠近该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该推抵面垂直于该第一中间部的被该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该斜面与该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斜面朝向该第一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该止退结构位于该凸出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该法线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在该第一中间部与该第一连接部之间存在一折弯。
5.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内部空间及连通于该内部空间的一开口;
一基座,配置于该内部空间;以及
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穿设于该基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
一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靠近该开口以接触一对接连接器端子,该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以及
一凸出部,沿着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凸起于该第一中间部,且该凸出部接触于该基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中心座身以及自该中心座身凸出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一舌部,该舌部较该中心座身更靠近于该开口,该中心座身包括沿该轴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贯穿槽,该舌部包括沿该轴向延伸且连通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的至少一第一凹槽,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外露于该舌部的上表面,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舌部的该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一中间部穿过该第一贯穿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多个第二连接器端子;以及
多个第三连接器端子,其中该中心座身还包括沿该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贯穿槽,该舌部包括沿该轴向延伸且连通于所述第二贯穿槽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外露于该舌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端子贯穿所述第二贯穿槽且位于该舌部的所述第二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连接器端子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各该第三连接器端子包括一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包括靠近该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该推抵面垂直于该第一中间部的被该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该斜面与该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该斜面朝向该第一接触部且能接触该中心座身。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该止退结构位于该凸出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该法线方向延伸,该止退结构能卡设于该中心座身。
11.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座,其中该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贯穿槽;
提供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一本体及凸出于该本体的一凸出部;
预插部分的该本体至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内,其中该凸出部与该基座存在一距离;以及
推动该凸出部直到该凸出部接触该基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中心座身以及自该中心座身凸出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一舌部,该中心座身包括沿该轴向延伸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该舌部包括沿该轴向延伸且连通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的至少一第一凹槽,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外露于该舌部的上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中间部及一第一连接部,该凸出部沿着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凸起于该第一中间部,在预插部分的该本体至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内的步骤中,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凸出部接触至该基座时,该第一接触部伸入该第一凹槽,该第一中间部穿过至少一所述第一贯穿槽,且该凸出部接触该基座的该中心座身。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包括靠近该第一连接部的一推抵面及靠近该第一接触部的一斜面,该推抵面垂直于该第一中间部的被该凸出部所接触的一表面,该斜面与该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该斜面朝向该第一接触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中间部具有一止退结构,该止退结构位于该凸出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的区段上且垂直于该法线方向延伸,当该凸出部接触至该基座时,该止退结构卡设于该中心座身。
CN201510332451.XA 2014-07-31 2015-06-16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53223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184A TW201605127A (zh) 2014-07-31 2014-07-31 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TW103126184 2014-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327A true CN105322327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18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2451.XA Pending CN105322327A (zh) 2014-07-31 2015-06-16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200B2 (zh)
CN (1) CN105322327A (zh)
TW (1) TW2016051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4254B2 (en) 2016-07-06 2018-09-25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High power plug connec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5127A (zh) * 2014-07-31 2016-02-01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CN105449401B (zh) * 2014-08-08 2019-02-0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D768089S1 (en) * 2014-11-26 2016-10-04 Triple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Terminal of electric connector
CN105140696B (zh) * 2015-09-23 2024-05-03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KR101982747B1 (ko) * 2015-11-06 2019-05-27 몰렉스 엘엘씨 콤팩트 고속 커넥터
JP6231533B2 (ja) 2015-11-09 2017-11-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871316B2 (en) * 2016-01-21 2018-01-16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TWI674819B (zh) * 2018-10-19 2019-10-1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c電路板
CN111884014B (zh) * 2020-08-04 2021-12-21 东莞市盛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插拔Type-C连接器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24A (zh) * 1995-03-27 1996-12-18 惠特克公司 电气插接件
CN1238860A (zh) * 1996-11-26 1999-12-15 惠特克公司 装于板的电连接器
TW201019548A (en) * 2008-11-03 2010-05-16 Chant Sincere Co Ltd Universal serial b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1674057U (zh) * 2010-06-11 2010-12-1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325B (zh) * 2009-04-03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TWM398253U (en) * 2010-07-20 2011-02-1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204464639U (zh) * 2014-05-23 2015-07-08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201605127A (zh) * 2014-07-31 2016-02-01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24A (zh) * 1995-03-27 1996-12-18 惠特克公司 电气插接件
CN1238860A (zh) * 1996-11-26 1999-12-15 惠特克公司 装于板的电连接器
TW201019548A (en) * 2008-11-03 2010-05-16 Chant Sincere Co Ltd Universal serial b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1674057U (zh) * 2010-06-11 2010-12-1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4254B2 (en) 2016-07-06 2018-09-25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High power plug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36175A1 (en) 2016-02-04
US9444200B2 (en) 2016-09-13
TW201605127A (zh)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327A (zh)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9444204B2 (en) Serial bus connector
JP6648290B2 (ja) 信号モジュールの成形方法
CA2686911C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tact mounting and compensation boards
US9450352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201501882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terminal base
US20170194755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A2822098C (en)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tact assembly
US8845351B2 (en) Connector housing with alignment guidance feature
JP6259517B2 (ja) 複数の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を備えるシステムおよび多重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WO2015199794A2 (en)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CN102255180B (zh) 电连接器系统
CN204966844U (zh) 插头电连接器
US10522955B2 (en) Enhanced safety serial bus connector
CN109149217B (zh) 利用弯折部使端子与接地片相接触的信号连接器
US9236673B2 (en)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CN205509073U (zh) 薄型化电连接器
WO2016110526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wire holder
KR102691539B1 (ko) 유에스비 리셉터클 커넥터용 콘택트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WO2014053147A1 (en) An electrical plug, an electrical jack, a jack and plu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 plug
CN109244769B (zh) 基板安装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081309U (zh) 电连接器
US20170338608A1 (en) Multi-type compatible connector
CN104051879A (zh) 将电力直接施加至模块化系统的电力连接器中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