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130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1309U CN205081309U CN201520924378.0U CN201520924378U CN205081309U CN 205081309 U CN205081309 U CN 205081309U CN 201520924378 U CN201520924378 U CN 201520924378U CN 205081309 U CN205081309 U CN 205081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ing
- terminal
- electric connector
- glue core
-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壳体、一基座、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一中遮蔽件、一上遮蔽件及一下遮蔽件。基座位于壳体内且包括依序连接的一上胶芯、一中胶芯及一下胶芯。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分别穿设于上胶芯与下胶芯。中遮蔽件穿设于中胶芯,以隔绝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上遮蔽件固定于基座且位于上胶芯的一侧,上遮蔽件遮蔽这些第一端子的一部分。下遮蔽件固定于基座且位于下胶芯的一侧,下遮蔽件遮蔽这些第二端子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两次的成型作业,能显著的减少组装程序,可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组装合格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连接器的尺寸越来越小,端子的数量也随着传输规格提升而增加。以其中一个新的电连接器规格(USBCtype的电连接器)为例,其整体尺寸小于目前的USB2.0电连接器,且此种电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的端子,各排端子的数量为12个。
换句话说,此种电连接器需要在更小的空间(基座)中装设更多数量的端子。电连接器的基座内具有对应端子位置的孔洞,若端子的数量增加,代表着基座的结构强度会被降低。此外,由于端子的宽度缩小,端子本身的结构强度也较弱。对此类电连接器而言,在组装时,不同的操作者对端子施以的力道差异,可能使得端子发生歪斜弯折的状况,而未能被正确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且,由于端子的宽度过于细小且数量相当地多,操作者也较难直接用肉眼判断端子是否有被正确地组装好。因此,此类电连接器往往具有较高的不合格率。
参考图1,绘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10的爆炸示意图。该电连接器10包括一壳体15与一基座21。该基座21包括一上胶芯18、一中胶芯19及一下胶芯20。多个第一端子13埋入射出于该上胶芯18之中,多个第二端子14埋入射出于该下胶芯20之中,一中遮蔽件(图未示)埋入射出于该中胶芯19之中。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射出成形时,可能会因为射出的材料冲力过大而造成该多个第一端子13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4接触或损坏。故,会预先将该上胶芯18射出成形于该多个第一端子13、将该中遮蔽件射出成形于该中遮蔽件及将该上胶芯18射出成形于该多个第一端子13以及将该下胶芯20射出成形于该多个第二端子14;接着再将具有该多个第一端子13的该上胶芯18、具有该中遮蔽件的该中胶芯19及具有该多个第二端子14的该下胶芯20依序组装后,因而避免端子的接触及损坏。
然而,如此做法是通过先进行三次的射出成形后,再行组装,在制作工序上是较为繁复的。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ELECTRICALCONNECTOR),其具有新颖的结构且具有较佳的组装合格率。通过成型程序设置一上绝缘件及一下绝缘件在一中遮蔽件的上下两侧(采用射出成形等成形方法),接着将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该上绝缘件及该下绝缘件的两侧,最后再进行一次成型程序,即可完成该电连接器的组装。仅通过两次的成型作业,显著的减少组装程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
一基座,基座位于壳体内且包括依序连接的一上胶芯、一中胶芯及一下胶芯;
一中遮蔽件,中遮蔽件穿设于中胶芯;
一上绝缘件,设置于该中遮蔽件的一第一侧;
一下绝缘件,设置于该中遮蔽件的一第二侧;
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上绝缘件之上;
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下绝缘件之下;
中遮蔽件能隔绝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
一上遮蔽件,上遮蔽件固定于基座且位于上胶芯的一侧,上遮蔽件遮蔽这些第一端子的一部分;
一下遮蔽件,下遮蔽件固定于基座且位于下胶芯的一侧,下遮蔽件遮蔽这些第二端子的一部分。
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分别穿设于上胶芯与下胶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组装孔及至少一第二组装孔,上遮蔽件包括插入于第一组装孔的至少一第一支臂,下遮蔽件包括插入于第二组装孔至少一第二支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组装孔及该至少一第二组装孔位于中胶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胶芯包括一舌板,舌板的相对两表面具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能容置这些第一端子的局部区域与这些第二端子的局部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遮蔽件包括相连的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存在一折弯,第一部分覆盖局部的上胶芯,第二部分覆盖局部的这些第一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遮蔽件的第一部分包括多个悬臂,这些悬臂朝向壳体的方向翘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遮蔽件的第二部分包括多个凸出部,多个所述凸出部能与一对接连接器接触而增加两者之间的插拔力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遮蔽件包括一板体与贯穿板体的多个穿孔,中胶芯的一部分伸入这些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遮蔽件包括垂直于板体的至少一接地端子,至少一接地端子与至少一部分的这些第二端子的远离壳体的一开口的部位位于同一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的中遮蔽件外露于中胶芯的前缘与侧缘。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配置有中遮蔽件,以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信号干扰。上胶芯与下胶芯分别配置上遮蔽件与下遮蔽件,以及包覆上述这些组件的壳体,而提供电连接器较佳的抗电磁干扰效果。此外,通过成型程序设置一上绝缘件及一下绝缘件在一中遮蔽件的上下两侧(采用射出成形等方法),接着将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该上绝缘件及该下绝缘件的两侧,最后再进行一次成型程序,即可完成该电连接器的组装。通过仅两次的成形作业,显著的减少组装程序。再将上遮蔽件的第一支臂与下遮蔽件的第二支臂插入中胶芯的第一组装孔与第二组装孔,以使上遮蔽件与下遮蔽件配置在上胶芯与下胶芯的一侧之后,再一起套入壳体内,此结构配置搭配组装方式可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组装合格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中胶芯、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中遮蔽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一阶段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二阶段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三阶段的侧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10···壳体
112···开口
120···基座
122···上胶芯
124···中胶芯
124a···舌板
124b···沟槽
124c···凹陷
124d···第一组装孔
124e···第二组装孔
126···下胶芯
130···第一端子
140···第二端子
150···中遮蔽件
151···上绝缘件
152···板体
153···下绝缘件
154···穿孔
156···接地端子
160···上遮蔽件
162···第一部分
164···悬臂
166···第一支臂
168···第二部分
169···凸出部
170···下遮蔽件
172···第二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详细组件请见图2与图3。图2是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中胶芯124、第一端子130、第二端子140与中遮蔽件150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壳体110、位于壳体110内的一基座120、多个第一端子130、多个第二端子140、一中遮蔽件150、一上遮蔽件160及一下遮蔽件170。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以USBCType的母端连接器为例,但电连接器10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基座120包括依序连接的一上胶芯122、一中胶芯124及一下胶芯126。在本实施例中,上胶芯122、中胶芯124及下胶芯126的材料为绝缘材质,例如是树脂或是高分子材料,但上胶芯122、中胶芯124及下胶芯126的材料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能够绝缘即可。
这些第一端子130的局部区域与这些第二端子140的局部区域分别穿设于上胶芯122与下胶芯126。详细地说,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仅通过中间区域穿设于上胶芯122与下胶芯126,第一端子130的相对两端以及第二端子140的相对两端外露于上胶芯122与下胶芯126。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在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2的一端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未绘示)接触,且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在远离于壳体110的开口112的一端用以与一电路板(未绘示)接触。中遮蔽件150穿设于中胶芯124,用以隔绝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以避免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30、中遮蔽件150、第二端子140分别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与上胶芯122、中胶芯124与下胶芯126结合之后,再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上胶芯122、中胶芯124与下胶芯126之间的相对位置。但第一端子130、中遮蔽件150、第二端子140与上胶芯122、中胶芯124与下胶芯126结合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30、中遮蔽件150、第二端子160也可以是通过插入等其他方式固定至上胶芯122、中胶芯124与下胶芯126,上胶芯122、中胶芯124与下胶芯126也可以是一体或是通过黏合等其他方式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以USBCType的母端连接器为例,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的数量分别为12个。中胶芯124包括一舌板124a,舌板124a的相对两表面具有多个沟槽124b,在本实施例中,舌板124a的相对两表面分别具有12个沟槽124b(虽然在图2中由于视角的关系只看得到舌板124a的上表面的沟槽124b,但舌板124a的下表面也具有相同的沟槽124b),12个第一端子130与12个第二端子140在靠近于壳体110的开口112的部位伸入舌板124a的上下表面的沟槽124b内,而固定这些第一端子130与这些第二端子140之间的相对位置。
这12个第一端子130在远离于壳体110的开口112处的部分位于同一列,而这12个第二端子140在远离于壳体110的开口112处的部位则分成两列排列,各列有6个第二端子1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30与第二端子140的数量,以及远离壳体110的开口112处的部位的排列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随着电连接器100的种类不同,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也可仅具有第一端子130。这些第一端子130在远离于壳体110的开口112处的部位可位于不同排,或者,第二端子140在远离壳体110的开口112处的部位可位于同一排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中遮蔽件150能够稳固地固定至中胶芯124。中遮蔽件150包括一板体152,在埋入射出的过程中,该上绝缘件151与该下绝缘件153的一部分可伸入这些穿孔154,增加附着力。
另外,中遮蔽件150包括垂直于板体152的至少一接地端子156。在本实施例中,中遮蔽件150包括两个接地端子156,第二端子140在远离于壳体110的开口112的部位分成两列排列,其中六个第二端子140位于靠近外侧的那一列,在此列中,位于两侧的第二端子140与隔壁的第二端子140之间的距离是位于中间的其中两个第二端子140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在此列中,位于两侧的第二端子140与隔壁的第二端子140之间的空间是要供中遮蔽件150的这两个接地端子156伸入,而使得两接地端子156与这六个第二端子140在远离壳体110的开口112的部位能够位于同一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端子156也可以不与第二端子140位于同一列上。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的中遮蔽件150外露于中胶芯124的前缘与侧缘。详细地说,中胶芯124在两侧的侧缘各有一凹陷124c,中遮蔽件150的其中一部分露出于此凹陷124c。另外,中遮蔽件150的其中一部分也会外露于中胶芯124的前缘中靠近两侧的区域,当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中遮蔽件150在露出于中胶芯124侧缘的凹陷124c的部分以及露出于中胶芯124前缘的两侧部位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导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中胶芯124的结构强度,中遮蔽件150并不会外露于中胶芯124的整个前缘,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补强中胶芯124的结构强度,中遮蔽件150也可露出于中胶芯124的整个前缘,当然,中遮蔽件150外露于中胶芯124的区域并不以此为限制。
上遮蔽件160位于上胶芯122的一侧且遮蔽这些第一端子130的一部分,下遮蔽170件位于下胶芯126的一侧且遮蔽这些第二端子140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除了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110来抵抗电磁干扰之外,还通过上遮蔽件160与下遮蔽件170的配置而增强电连接器100抗电磁干扰的效果。上遮蔽件160与下遮蔽件170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20。详细地说,基座120的中胶芯124包括至少一第一组装孔124d及至少一第二组装孔124e,上遮蔽件160与下遮蔽件170分别包括至少一第一支臂166与至少一第二支臂17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20的中胶芯124包括两个第一组装孔124d及两个第二组装孔124e,上遮蔽件160与下遮蔽件170分别包括两第一支臂166与两第二支臂172。第一支臂166与第二支臂172分别可插入于第一组装孔124d与第二组装孔124e,以使上遮蔽件160与下遮蔽件170固定于基座1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装孔160及第二组装孔170也可位于基座120的上胶芯122与下胶芯126。
上遮蔽件160包括相连的一第一部分162与一第二部分168,第一部分162与第二部分168之间存在一转折,第一部分162覆盖局部的上胶芯122,第二部分168覆盖局部的这些第一端子130。上遮蔽件160的第一部分162包括多个悬臂164,这些悬臂164朝向壳体110的方向(也就是图2的上方)略微翘起,当壳体110套设于上述组件外时,上遮蔽件160的这些悬臂164可与壳体110接触导通。上遮蔽件160的第二部分168包括多个凸出部169。当对接连接器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对接时,对接连接器可与凸出部169接触,而增加两者之间的插拔力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下遮蔽件170同样地也具有多个悬臂与多个凸出部,但由于视角的关系而未绘示出,下遮蔽件170的悬臂和凸出部在形状上与功用上与上遮蔽件160的悬臂164和凸出部169接近,此处便不多加赘述。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组装的第一阶段的侧视图。在第一阶段中,该中遮蔽件150的板体152的上下进行第一次射出成形,形成一上绝缘件151与一下绝缘件153。
参考图6与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组装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组装的第二阶段的侧视图。在第二阶段中,将该多个第一端子130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40分别固设于该上绝缘件151与该下绝缘件153上。
参考图8与图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的第三阶段的侧视图。在第三阶段中,将第二阶段中已经固设该多个第一端子130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40的该中遮蔽件150进行第二次射出成形,该基座制作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配置有中遮蔽件,以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信号干扰。上胶芯与下胶芯分别配置上遮蔽件与下遮蔽件,以及包覆上述这些组件的壳体,而提供电连接器较佳的抗电磁干扰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中遮蔽件利用例如是埋入射出等方式穿设于中胶芯(第一次射出成形),将该多个第一端子130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40固设于该中遮蔽件,再利用例如是埋入射出等方式穿设于该基座120(第二次射出成形),再将上遮蔽件的第一支臂与下遮蔽件的第二支臂插入中胶芯的第一组装孔与第二组装孔,以使上遮蔽件与下遮蔽件配置在上胶芯与下胶芯的一侧之后,再一起套入壳体内,此结构配置搭配组装方式可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组装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实用新型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
一基座,位于该壳体内且包括依序连接的一上胶芯、一中胶芯及一下胶芯;
一中遮蔽件,穿设于该中胶芯;
一上绝缘件,设置于该中遮蔽件的一第一侧;
一下绝缘件,设置于该中遮蔽件的一第二侧;
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上绝缘件之上;
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下绝缘件之下;
所述中遮蔽件能隔绝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
一上遮蔽件,固定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上胶芯的一侧,该上遮蔽件遮蔽所述第一端子的一部分;以及
一下遮蔽件,固定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下胶芯的一侧,该下遮蔽件遮蔽所述第二端子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组装孔及至少一第二组装孔,该上遮蔽件包括插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组装孔的至少一第一支臂,该下遮蔽件包括插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组装孔的至少一第二支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组装孔及至少一所述第二组装孔位于该中胶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胶芯包括一舌板,该舌板的相对两表面分别具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能容置所述第一端子的局部区域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局部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遮蔽件包括相连的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存在一折弯,该第一部分覆盖局部的上胶芯,该第二部分覆盖局部的所述第一端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遮蔽件的该第一部分包括多个悬臂,所述悬臂朝向该壳体的方向翘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遮蔽件的该第二部分包括多个凸出部,多个所述凸出部能与一对接连接器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中遮蔽件外露于该中胶芯的前缘与侧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2175 | 2015-02-11 | ||
TW104202175U TWM505079U (zh) | 2015-02-11 | 2015-02-11 | 電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1309U true CN205081309U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415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2437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1309U (zh) | 2015-02-11 | 2015-11-1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81309U (zh) |
TW (1) | TWM50507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9434A (zh) | 2015-11-24 | 2016-03-30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5
- 2015-02-11 TW TW104202175U patent/TWM50507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11-19 CN CN201520924378.0U patent/CN2050813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5079U (zh) | 2015-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68631U (zh) | 连接器 | |
CN20509235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1583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14389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179385U (zh) | 具有接地导体的高频连接器结构 | |
JP3200315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385932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70668A (zh) | 线缆及设置该线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5449466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897425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5633729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494715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092349U (zh)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
CN206947652U (zh) |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 |
CN206148720U (zh) |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 |
CN20508130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098514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810647A (zh) | 连接器pin短路连接结构、公头连接器及其加工方法 | |
CN203787681U (zh) | 线束组件 | |
CN205693036U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 |
CN20594453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5509073U (zh) | 薄型化电连接器 | |
CN104953333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572605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5186179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