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321A - 卡插件 - Google Patents

卡插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321A
CN105322321A CN201510400772.9A CN201510400772A CN105322321A CN 105322321 A CN105322321 A CN 105322321A CN 201510400772 A CN201510400772 A CN 201510400772A CN 105322321 A CN105322321 A CN 105322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d
push rod
shaped body
pus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0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尻孝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2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卡插件。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设有使得良好的操作性和适当的卡状体的推出量都合适的取出机构的卡插件。推杆(7)的推出部(72)包括初期作用点部(723)及后期作用部(724),初期作用点部(723)配置在被推入部(71)侧,与卡状体(3)的后面部初始接触,后期作用部(724)在卡状体(3)插入时,配置在初期作用点部(723)的顶端侧、且后方,伴随推杆(7)转动,朝初期作用点部(723)的前侧移动,与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

Description

卡插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IC卡或闪存卡等卡与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电子设备连接的卡插件(cardconnector),涉及能通过推杆操作取出卡盘等的卡插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卡插件中,带有取出机构,在卡盘等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的里侧,配置能转动的推杆,通过用人力推入配置在外壳侧部的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得推杆绕转动轴转动,以推杆的另一端推出卡盘,这种卡插件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取出机构如图10所示,成为以下结构:通过操作部件90,将由人力引起的推压力F1传递到推杆91,将其变换为绕转动轴92(转动支点)的转动运动,利用杠杆原理,使得推出方向的力F2从杆的另一端作用在卡盘93。
因此,在这种卡插件中,由人力引起的推压力F1和推出方向的力F2的关系以及操作部件的推入量和由推杆引起的推出量(由推出力引起的卡状体的移动量)的关系,由比率dx=d1/d2(以下,称为“杆分割比”)决定,其中,d1是由操作部件90引起的推入力F1作用的位置和转动轴(转动支点)的距离(以下,称为“被推入部长度”),d2是转动轴(转动支点)和与卡盘的后缘接触的点的距离(以下,称为“推出部长度”)。
即,存在以下关系:当减小在推杆全体占有的推出部长度d2、使得杆分割比dx相对大场合,能以小的推压力F1推出卡状体,但是,操作部件的每单位推入量的卡状体的推出量变小,另一方面,当增大在推杆全体距离占有的推出部长度d2、使得杆分割比dx相对小场合,操作部件的每单位推入量的卡状体的推出量变大,但是,用于拔取卡状体的必要的推压力F1增加。
另一方面,在这种卡插件中,设有锁定机构,当将卡状体插入到卡插入部时,使得卡状体不容易从外壳脱落,这种卡插件也为人们所公知,当取出卡状体时,需要超过锁定机构的保持力的推出力F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0406号公报
因此,在上述以往卡插件中,卡取出机构的性能大大地受杆分割比左右,若优先考虑用于拔取卡状体的必要的推入力F1,则存在卡状体的推出量不足、卡状体取出难的问题,若优先考虑操作部件的每单位推入量的推出量,则存在对于取出动作必要的推入力增加、损害操作性的问题。
再有,为拔取卡状体必要的推入力F1和由推出部引起的推出量具有如上所述关系,因此,难以使得良好的操作性和适当的卡状体的推出量都合适。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设有使得良好的操作性和适当的卡状体的推出量都合适的取出机构的卡插件。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所希望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1.一种卡插件,包括:
外壳,具有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
多个触头,向上述卡插入部内突出地保持在上述外壳;
推杆,能转动地配置在上述卡插入部的里侧;以及
操作部件,用于操作该推杆;
在上述推杆的一端侧,形成与上述操作部件接触的被推入部,在另一端侧,形成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的推出部;
在卡状体插入时,上述推出部向着卡插件宽度方向,通过用上述操作部件推入上述被推入部,使得上述推杆转动,上述推出部朝推出方向推压上述卡盘;
上述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部包括初期作用点部及后期作用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配置在被推入部侧,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初始接触,上述后期作用部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配置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且后方,伴随上述推杆转动,朝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前侧移动,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部具有倾斜面,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该倾斜面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向着顶端后方倾斜,该倾斜面形成上述后期作用部。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杆形成为上述被推入部和上述推出部互相弯曲配置的“ヘ”字状。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记载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包括推入动作部,该推入动作部在顶端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与上述被推入部的顶端侧接触的长行程操作部,以及与上述被推入部的推出部侧接触的短行程操作部,与长行程操作部相比,使得上述短行程操作部偏靠上述推出部侧配置。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4记载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入动作部形成为上述长行程操作部和短行程操作部在前后方向构成段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卡插件如上所述,包括:
外壳,具有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
多个触头,向上述卡插入部内突出地保持在上述外壳;
推杆,能转动地配置在上述卡插入部的里侧;以及
操作部件,用于操作该推杆;
在上述推杆的一端侧,形成与上述操作部件接触的被推入部,在另一端侧,形成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的推出部;
在卡状体插入时,上述推出部向着卡插件宽度方向,通过用上述操作部件推入上述被推入部,使得上述推杆转动,上述推出部朝推出方向推压上述卡盘;
上述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部包括初期作用点部及后期作用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配置在被推入部侧,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初始接触,上述后期作用部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配置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且后方,伴随上述推杆转动,朝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前侧移动,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
由此,在取出作业的初期阶段以及此后,杆分割比切换,因此,在处于锁定状态的初期阶段以小的推入力得到最大的推出力,此后,能以少的推入量得到卡状体的推出量,能使得良好的操作性和适当的卡状体的推出量都合适。
又,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推出部具有倾斜面,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该倾斜面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向着顶端后方倾斜,该倾斜面形成上述后期作用部,与卡状体接触的位置、即用于推出卡状体的力的作用点平滑地移动到推出部的顶端侧。
再有,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推杆形成为上述被推入部和上述推出部互相弯曲配置的“ヘ”字状,能合适地切换被推入部的操作部件接触的位置。
又,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操作部件包括推入动作部,该推入动作部在顶端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与上述被推入部的顶端侧接触的长行程操作部,以及与上述被推入部的推出部侧接触的短行程操作部,与长行程操作部相比,使得上述短行程操作部偏靠上述推出部侧配置,能在卡状体取出操作的初期阶段以及此后,切换被推入部的操作部件接触的位置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再有,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推入动作部形成为上述长行程操作部和短行程操作部在前后方向构成段状,能使得被推入部和操作部件接触的位置容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卡插件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拉出图1的卡盘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外壳本体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图4中的推杆的俯视图,(b)是其正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推杆动作的图,是卡盘插入时的除去屏蔽罩的顶板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其的推杆收纳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推杆动作的图,是卡盘取出时的除去屏蔽罩的顶板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其的推杆收纳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盘式卡盘的盘取出机构的除去屏蔽罩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卡
2-卡插件
3-卡盘
31-盘本体
311-膨出部
32-前面盖部
321-盖本体
322-连结部
324-销插入通孔
33-卡收纳部
34-回避用凹部
35-操作用销
4-外壳
41-卡插入部
42-外壳本体
421-底板部
422-侧壁部
423-后壁部
424-杆收纳部
425-操作部件保持部
43-屏蔽罩
431-顶板部
432-侧板部
433-后端板部
434-导向槽
5-触头
51-弹性接触片部
511-接点
6-轴用凸部
7-推杆
71-被推入部
72-推出部
723-初期作用点部
724-后期作用部
73-弯曲部
74-被导向突出部
8-操作部件
81-被推压部
82-推入操作部
821-长行程操作部
822-短行程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卡插件的实施形态,图中符号1是IC卡等的卡,符号2是卡插件。又,在本实施例中,将卡状体插入/拔取方向的前侧作为前、里侧作为后进行说明。
又,卡状体除了包含IC卡或闪存卡等卡单体,还包含使用卡盘或适配器(adapter)者,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将能收纳卡1的卡盘3作为卡状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卡插件2包括具有卡盘3等的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41的外壳4,以及向卡插入部41内突出地保持在外壳4的多个触头5、5、……,通过将卡盘3插入到卡插入部41,各自对应的触头5、5、……与形成在收纳于卡盘3的卡1的表面的各信号连接用连接区(pad,没有图示)接触,使得卡1和安装有连接器的安装基板电气式连接。
又,在该卡插件2,包括盘取出机构,其设有可转动地配置在卡插入部41里侧的推杆7,以及用于操作推杆7的操作部件8,通过使得推杆7绕轴用凸部6转动动作,能在推杆7的另一端推出卡盘3。
外壳4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组装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421的外壳本体42和导电性金属制的屏蔽罩43,卡插入部41形成为朝前面开口的中空箱状,使得卡盘3等的卡状体从前面开口出入。
外壳本体42包括构成外壳4的底板部的底板部421,从底板部421的两侧缘部立起形状的侧壁部422a、422b,以及从底板部421的后缘立起形状的后壁部423,由底板部421、两侧壁部422a、422b、以及后壁部423,形成上面侧呈凹形状的卡插入部41,其上面由屏蔽罩43的顶板部431覆盖,卡盘3插入顶板部431和底板部421之间。
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切、弯折加工形成多个触头5、5、……,通过镶嵌成型将上述触头5、5、……装入该外壳本体42的底板部421,各触头5、5、……的弹性接触片部51突出到卡插入部41内,弹性接触片部51前端的接点511与卡1的对应的连接区部接触。
又,在外壳本体42,设有偏靠卡插入部41里侧的一方配置的杆收纳部424,同时,在一方的侧壁部422a的内侧,设有能在盘插入/拔取方向保持杆状的操作部件8滑动移动的操作部件保持部425,推杆7能实行转动动作地收纳在杆收纳部424,且杆状的操作部件8能在前后方向移动地收纳在操作部件保持部425。
推杆7如图5所示,在一端侧形成与操作部件8接触的被推入部71,在另一端侧形成与卡盘3的后面部36接触的推出部72,当卡状体插入时,保持使得推出部72向着卡插件宽度方向,通过使得操作部件8朝推入方向动作,被推入部71被推入,推杆7在与从外壳4的顶板部431突出的轴用凸部6的后方抵接的状态下绕轴用凸部6转动。
又,推杆7形成为被推入部71和推出部72互相以所希望的角度弯曲的形状,在俯视图中呈“ヘ”字状,在其前面侧形成弯曲部73,该弯曲部73与轴用凸部6的外周面后侧抵接,成为转动时的支点。
该推杆7通过对金属制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形成为一体,被推入部71和推出部72分别由平板状的上面板以及从上面板的前侧缘垂直朝下弯曲的动作面板构成,上面板构成“ヘ”字状,且与“ヘ”字状弯曲匹配,在动作面板形成弯曲部73。
推出部72包括配置在被推入部侧的初期作用点部723,以及在卡状体插入时配置在初期作用点部723的顶端侧、且后方的后期作用部724,初期作用点部723从卡状体插入时的向着卡插件宽度方向的状态,伴随转动动作,开始与卡盘3的后面部36接触,后期作用部724伴随推杆7的转动,朝初期作用点部723的前侧移动,成为与卡盘3的后面部36接触。
该推出部72在前面侧设有在卡状体插入时与卡状体后端面大致平行地相对的平坦面,以及从该平坦面的顶侧终端向着顶端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在该平坦面的顶侧终端附近配置初期作用点部723,倾斜面形成后期作用部724。倾斜面形成为朝前面侧膨出的圆弧状。
即,推出部72若开始转动,则如图7所示,初始,推出部长度d2短,初期作用点部723与卡盘3的后面部36接触,成为推出卡盘3时的作用点,此后,如图9所示,伴随推杆7转动,由于后期作用部724移动到初期作用点部723的前侧,初期作用点部723与卡盘3的后面部36脱离,推出部长度d2长的后期作用部724与卡盘3的后面部36接触,推出卡盘3的力的作用点切换为后期作用部724。
又,因倾斜面形成后期作用部724,该作用点随着转动进展,在后期作用部724上向着顶端侧移动。
被推入部71构成为从推出部72的基端朝斜前方延伸的形状,在卡状体插入时,动作面部的顶端,即离转动中心最远端位于最接近操作部件8的顶端(后端)。
该推杆7如图6所示,推出部72的上面板覆盖在后壁部423上,且在推杆7的动作面板背面配置在后壁部423内面的内侧的状态下收纳在杆收纳部424,弯曲部73与轴用凸部6的外周面后侧抵接。
又,当推杆7转动时,因被推入部71的上面板移动直到覆盖在后壁部423的位置,后壁部423不会阻害推杆7的动作。
又,在推杆7,通过对上面板切起加工形成被导向突出部74。
操作部件8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杆状,在前端部一体形成朝外弯曲形状的被推压部81,且在后端部设有与推杆7的被推入部71接触的推入动作部82。
推入动作部82在后端在卡插件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与被推入部71的顶端侧接触的长行程操作部821,以及与被推入部71的推出部侧接触的短行程操作部822,与长行程操作部821相比,使得短行程操作部822偏靠推出部侧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长行程操作部821和短行程操作部822在前后方向形成为段状,相对长行程操作部821,使得短行程操作部822朝后方突出,且与长行程操作部821相比,使得短行程操作部822偏靠推出部侧配置,即,配置在靠近转动中心侧。
因此,若在卡插入/拔取方向推入操作部件8,则首先如图7所示,长行程操作部821与被推入部71的顶端接触,若进一步推入操作部件8,推杆7转动,则如图9所示,被推入部71的顶端与长行程操作部821脱离,成为短行程操作部822与被推入部的推出部侧接触。
屏蔽罩43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形成为一体,包括平板状的顶板部431,从顶板部431的侧缘垂直弯曲形状的侧板部432、432,以及从顶板部431的后缘垂直弯曲的后端板部433。
在顶板部431,在后方部的与上述推杆7收纳部相适合的位置一体形成朝下突出的轴用凸部6,通过将屏蔽罩43与外壳本体42组装,轴用凸部6插入到推杆7的前侧,推杆7的弯曲部73与轴用凸部6的外周面抵接。
轴用凸部6系通过对构成顶板部431的金属板材进行深冲加工形成为从顶板部431朝下突出的圆柱状,从顶板部431内面到突出端61面的高度(轴高度)形成为比顶板部431和底板部421之间距离、即卡插入部41高度短。
又,在顶板部431,在轴用凸部6的周围,形成与轴用凸部6同心圆弧状的导向槽434,通过使得突出到推杆7的上面的被导向突出部74在该导向槽434被导向,推杆7不会从绕轴用凸部6的回转轨道脱离。
卡盘3如图2所示,包括收纳卡1的盘本体31以及凸缘状固定在盘本体31的前端部的前面盖部32。
盘本体31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平板状,设有从单面侧嵌入卡1的在板厚方向贯通的矩形孔状的卡收纳部33。
又,在盘本体31,设有脱落防止手段,当插入在外壳4的卡插入部41内时,防止盘本体31从卡插入部41脱落。
脱落防止手段的形态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本实施例那样,在盘本体31的表面,设有朝盘本体31的厚度方向膨出的膨出部311、311,通过使得该膨出部311、311在所希望的位置与卡插入部41的顶板部431嵌合,防止盘本体31相对卡插入部41的脱落。
卡收纳部33形成为与卡1的形状匹配的矩形孔状,在其底侧内侧缘部,设有朝内伸出的卡支持部(没有图示),通过使得卡1的两侧缘部支持在该卡支持部,能以使得信号传递用的连接区部露出到底侧的状态收纳卡1。
又,在盘本体31,在后面部的与轴用凸部6相适应的位置,形成回避用凹部34,当将卡盘3(盘本体31)插入到卡插入部41时,轴用凸部6回避到回避用凹部34,轴用凸部6在外壳4所占的空间和卡盘3在外壳4所占的空间成为重叠。
在前面盖部32,形成为使得朝前面开口的向着盘插入/拔取方向的销插入通孔324与操作部件8的位置连续配置,操作用销35能在盘插入/拔取方向移动地收纳在该销插入通孔324。
在这样构成的卡插件2中,在卡状体3锁定在外壳4、最需要力的取出作业的初期阶段,如图7所示,处于操作部件8与被推入部71接触的位置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即被推入部长度d1最长,转动中心和推出卡盘3的作用点的距离、即推出部长度d2最短的状态,杆分割比dx=d1/d2变得相对大,能以小的推入力F1得到必要的推出力F2。
另一方面,若推入操作部件8,使得推杆7进一步转动,则卡状体3朝推出方向移动,从相对外壳4的锁定状态离开。
又,伴随推杆7转动,推出部72的与卡盘3接触的位置、即推出卡盘3的作用点从初期作用点部723移动到后期作用部724,进而,随着推杆7转动进展,移到后期作用部724的顶端侧,推出部长度d2依次变长。
即,从卡盘3相对外壳4的锁定状态脱离后,在确保相对的推出量基础上,切换为优异的杆分割比dx,能确保卡盘3的推出量。
若进一步推入操作部件8,使得推杆7转动,则如图9所示,长行程操作部821与被推入部71的顶端脱离,短行程操作部822与被推入部71的推出部侧接触,被推出部长度d1变短,因此,杆分割比进一步变小,操作部件的每单位推入量的推杆的推出量变大。
推入动作部8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既可以将推入动作部的后端设为从卡插件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形状,使得长行程操作部821和短行程操作部822在斜方向连续,也可以将长行程操作部821和短行程操作部822设为在宽度方向连续的形状,使得在推杆的被推入部的推出部侧设有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又,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使得轴用凸部与推杆的前面侧抵接、使得推杆绕轴用凸部转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推杆设有轴孔,使其可转动地支持在转动轴。

Claims (5)

1.一种卡插件,包括:
外壳,具有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
多个触头,向上述卡插入部内突出地保持在上述外壳;
推杆,能转动地配置在上述卡插入部的里侧;以及
操作部件,用于操作该推杆;
在上述推杆的一端侧,形成与上述操作部件接触的被推入部,在另一端侧,形成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的推出部;
在卡状体插入时,上述推出部向着卡插件宽度方向,通过用上述操作部件推入上述被推入部,使得上述推杆转动,上述推出部朝推出方向推压上述卡盘;
上述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部包括初期作用点部及后期作用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配置在被推入部侧,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初始接触,上述后期作用部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配置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且后方,伴随上述推杆转动,朝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前侧移动,与上述卡状体的后面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部具有倾斜面,在上述卡状体插入时,该倾斜面在上述初期作用点部的顶端侧向着顶端后方倾斜,该倾斜面形成上述后期作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杆形成为上述被推入部和上述推出部互相弯曲配置的“ヘ”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包括推入动作部,该推入动作部在顶端宽度方向并列设有与上述被推入部的顶端侧接触的长行程操作部,以及与上述被推入部的推出部侧接触的短行程操作部,与长行程操作部相比,使得上述短行程操作部偏靠上述推出部侧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入动作部形成为上述长行程操作部和短行程操作部在前后方向构成段状。
CN201510400772.9A 2014-07-29 2015-07-09 卡插件 Pending CN1053223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3645 2014-07-29
JP2014153645A JP2016031835A (ja) 2014-07-29 2014-07-29 カー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321A true CN105322321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0772.9A Pending CN105322321A (zh) 2014-07-29 2015-07-09 卡插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31835A (zh)
CN (1) CN105322321A (zh)
TW (1) TW2016051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8159B (zh) * 2017-09-27 2024-01-12 鸿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卡座组装设备的自动上料检测装置和工艺方法
JP6538212B1 (ja) * 2018-01-30 2019-07-03 日本電気計器検定所 電気計器用結線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632A (ja) * 1999-10-21 2001-04-27 Alps Electric Co Ltd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522423A (zh) * 2001-06-27 2004-08-18 莫列斯公司 带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
US20130050964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CN203014040U (zh) * 2012-11-22 2013-06-19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CN203312487U (zh) * 2013-05-16 2013-11-27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内存卡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562592U (zh) * 2013-10-31 2014-04-23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632A (ja) * 1999-10-21 2001-04-27 Alps Electric Co Ltd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522423A (zh) * 2001-06-27 2004-08-18 莫列斯公司 带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
US20130050964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CN203014040U (zh) * 2012-11-22 2013-06-19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CN203312487U (zh) * 2013-05-16 2013-11-27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内存卡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562592U (zh) * 2013-10-31 2014-04-23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5133A (zh) 2016-02-01
JP2016031835A (ja) 2016-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3567C (zh) 弹出部件与凸轮从动件和锁定部件整体联接的卡连接器
CN102422491B (zh) 卡连接器
US8308495B2 (en) Push-push card connector
CN101322138A (zh) 卡连接器
CN103296529B (zh) 盘式卡插件
EP1378857A1 (en) Card connector
CN102074820A (zh)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N103296528A (zh) 盘式卡插件
CN20177407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795684A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792711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5305143B (zh) 盘式卡插件
CN105322321A (zh) 卡插件
CN103001069B (zh) 卡连接器
JP2006302718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12886297A (zh) 堆叠式卡座
CN101432757B (zh) 卡连接器
CN101295849B (zh) 电气器件用插座
CN215732284U (zh) 堆叠式卡座
CN104979655A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832483A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241957B (zh) 附取出机构的卡片连接器
US20080090458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ejection mechanism
JP2012195090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12909601A (zh) 壳体组件及堆叠式卡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