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112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112A
CN105322112A CN201510441653.8A CN201510441653A CN105322112A CN 105322112 A CN105322112 A CN 105322112A CN 201510441653 A CN201510441653 A CN 201510441653A CN 105322112 A CN105322112 A CN 105322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storage
storage element
connecting portion
reinforcement part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16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2112B (zh
Inventor
星野元树
山本雄太
川田政夫
町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2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2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72Vertically superposed cells with vertically dispose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维持保持部件的刚性并且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沿着第一方向整齐排列的蓄电元件和对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具有:配置在整齐排列的蓄电元件外侧的一对终端部件、连接终端部件彼此并且沿着整齐排列的蓄电元件的角部延伸的连接部以及对连接部进行补强的补强部,各连接部分别具有沿着蓄电元件的角部折曲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折曲面,补强部在连接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途位置,沿着蓄电元件而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连结相邻的连接部彼此。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具备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电池组具备:电池块,其以同一姿势层叠多个电池单元;一对端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池块的两端侧;带板状延长联接片,其连结一对端板。
在所述电池组中,所述一对端板在沿着电池单元的叠层方向夹持所述电池块的状态下被所述延长联接片连接,由此,在所述电池块的两端施加有朝向所述叠层方向内侧的力。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电池块配置所述延长联接片,来限制所述电池单元向与所述叠层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离。由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被固定为一体。
并且,由于所述蓄电装置搭载于车辆等,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与所述叠层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力施加于所述电池块的情况。此时,所述蓄电装置中,通过使该延长联接片具有充分的板厚,来确保该延长联接片的强度(刚性),从而使所述延长联接片不会由于被所述电池块或构成该电池块的一部分的所述电池单元挤压而产生挠曲。
近年来,谋求电池组的小型化。于是,考虑不改变各电池单元的大小而使所述延长联接片变薄,从而维持蓄电装置的输出并且实现该蓄电装置的小型化。
然而,由于只有所述延长联接片的两端固定于端板,如果使该延长联接片变薄而使刚性降低,则在所述电池块上施加有与所述叠层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力时,在被所述电池块或构成该电池块的一部分电池单元挤压时容易产生挠曲、变形等。因此,如果为了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而使所述延长联接片变薄,则在所述电池块上施加有与所述叠层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力时,在所述电池块中容易产生所述电池单元的偏离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8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维持保持部件的刚性并且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方形的蓄电元件,其沿着第一方向整齐排列;
保持部件,其保持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一对终端部件,其配置在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的第一方向的外侧;
多个连接部,其连接所述一对终端部件彼此,并且沿着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的角部延伸;
至少一个补强部,其对所述连接部进行补强;
所述多个连接部各自分别具有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角部折曲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折曲面,从而约束该角部,
所述补强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在与第一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部彼此。
根据该结构,隔开间隔而相邻的连接部彼此被横穿该间隔地延伸的补强部连接,因此,保持部件相对于在所述间隔扩大的方向或所述间隔缩小的方向上施加的力的刚性提高。即,利用补强部将在相邻的连接部的一个连接部上施加的力经由补强部分散到所述相邻的连接部的另一个连接部,因此,保持部件的刚性得以提高。并且,即使折曲面的一个面(以折曲位置为界的两个平面中的一个面)被蓄电元件挤压,由于该连接部(被挤压的所述一个面的连接部)利用补强部连接于相邻的连接部,因此,能够抑制该连接部的扭曲。因此,即使使连接部变薄来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也能够维持保持部件的刚性(即,保持部件的刚性不会降低)。
所述蓄电装置可以具备内部隔板,该内部隔板配置在蓄电元件之间,并且在邻接的所述蓄电元件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流通的通风路,
所述补强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与所述蓄电元件的尺寸相同或比所述蓄电元件的尺寸小的尺寸,并且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的规定位置的所述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将补强部设置在与所述规定位置的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因此,该补强部不与利用内部隔板在蓄电元件之间形成的通风路的入口(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冷却流体流入通风路的位置)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由此,即使横跨供给冷却流体的连接部之间地设置补强部,也能够抑制流入通风路的冷却流体的流量(流入量)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在该情况下,
优选所述补强部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补强部整体与所述规定位置的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流入通风路的冷却流体的流量的降低。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优选所述补强部配置在与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中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配置的所述蓄电元件或者离所述中央位置最近的所述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利用补强部相互连接架设在终端部件之间的彼此相邻的连接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央部或大致中央部彼此,因此,与利用补强部连接从所述中央部偏向一侧的部位彼此的情况相比,保持部件的刚性变高。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补强部可以具有:
主体,其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而连接所述相邻的连接部彼此;
突条,其从所述主体突出,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补强部的刚性,并且防止该补强部向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折曲。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突条可以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蓄电元件位于相反侧的面突出。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冷却流体供给到通风路供给时与补强部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突条也向该补强部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两侧分流冷却流体的气流,因此,冷却流体的流动不易发生紊乱(即,能够抑制由冷却流体与补强部碰撞而引起的该冷却流体的乱流产生)。由此,冷却流体高效地流入通风路,其结果是,冷却效率得以提高。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多个连接部各自将两端部固定于所述一对终端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连接被所述补强部连接的一对连接部的对应的端部彼此的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在补强部的基础上,利用支承部,也能够使对相邻的连接部的一个连接部施加的力分散到所述相邻的连接部的另一个连接部。并且,利用一对连接部、支承部、补强部能够构成框结构。其结果是,能够一步提高保持部件的刚性。
由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得以维持保持部件的刚性且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省略所述蓄电装置结构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省略所述蓄电装置结构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蓄电装置中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蓄电元件的主视图。
图6是所述蓄电装置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位置的端视图。
图8是图6中的VIII-VIII位置的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所述蓄电装置上施加有力时的连接部的变形及扭曲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冷却流体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元件、10…外壳、100…外壳主体、100a…封闭部、100b…腰身部、100c…第一壁、100d…第二壁、101…盖板、101a…排气阀、11…外部端子、2…隔板、20…基座、2A…内部隔板、20A…基座、200A…第一抵接部、200B…第二抵接部、200C…连接部、21A…限制部、22A…阀盖部、25A…通风路、2B…外部隔板、20B…基座、201B…内部接触部(第二突出部)、21B…限制部、22B…嵌合部、23B…轴部、24B…外部接触部(第一突出部)、25B…通风路、3…保持部件、30…终端部件、300…压接部、300a…插入孔、300a…插入孔、300b…贯通孔、31…框架、310…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支承部、313a…第一固定部、313b…第二固定部、313c…第一孔部、313d…第二孔部、314…补强部、3140…主体、3141…第一面、3142…第二面、3143…突条、315…折曲面、3151…第一对置面、3152…第二对置面、3153…第三对置面、3154…第四对置面、4…绝缘体、40…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第三绝缘部、43…第四绝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名称,存在与背景技术中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不同的情况。
如图1~图3所示,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1、与该蓄电元件1相邻的隔板2、将蓄电元件1及隔板2收拢到一起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3。保持部件3利用导电材料成形。伴随于此,蓄电装置具备配置在蓄电元件1与保持部件3之间的绝缘体4。
如图4及图5所示,蓄电元件1具备:包含正极及负极的未图示的电极体、收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10、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上配置的一对外部端子11。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是所谓的方形蓄电元件。
外壳10具有:外壳主体100,其具有开口;盖板101,其封闭外壳主体100的开口,并且在其外表面上配置有一对外部端子11。
外壳主体100具备:封闭部100a(参照图5)、与该封闭部100a的周缘连接而包围该封闭部100a的筒状的腰身部100b。
腰身部100b具备:隔开间隔而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一壁100c、隔着一对第一壁100c而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二壁100d。
第一壁100c及第二壁100d分别形成为矩形状。第一壁100c及第二壁100d在使彼此的端缘对接的状态下相邻配置。相邻的第一壁100c的端缘及第二壁100d的端缘彼此遍及整个长度地连接。由此,腰身部100b形成为方形筒状。腰身部100b的一端被封闭部100a封闭。与此相对,外壳主体100的腰身部100b的另一端开口。该开口被盖板101封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100c的表面积比第二壁100d的表面积大。因此,腰身部100b为平的方形筒状。
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多个蓄电元件1各自沿着一个方向(第一方向)整齐排列。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蓄电元件1各自使外壳10的第一壁100c朝向一个方向(第一方向)地整齐排列。蓄电装置具备未图示的总线,该总线电连接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的外部端子11彼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方便起见,将蓄电元件1整齐排列的方向(第一方向)称为X轴方向。并且,在三轴彼此正交的坐标系(正交坐标系)中,将与蓄电元件1整齐排列的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二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第二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其余一个方向(第三方向)称为Z轴方向。伴随于此,在各附图中,辅助性地图示有与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对应的正交三轴(坐标轴)。
隔板2具有绝缘性。隔板2具有与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外壳10,更详细地说,腰身部100b的第一壁100c)相邻的基座、防止与该基座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位置偏离的限制部。
对隔板2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伴随于此,如图2及图3所示,蓄电装置具备两种隔板2(2A、2B)。即,蓄电装置具备配置在两个蓄电元件1之间的隔板(以下,称为内部隔板)2A、与处于多个蓄电元件1中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1相邻的隔板(以下,称为外部隔板)2B。
首先,对内部隔板2A进行说明。内部隔板2A在与邻接的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冷却流体能够沿着Y轴方向(第二方向)流通的通风路25A。具体地说,内部隔板2A具有与蓄电元件1(外壳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相邻的基座20A、与基座20A邻接的抑制蓄电元件1相对于该基座20A的位置偏离的限制部21A。并且,内部隔板2A具有从基座20A突出的阀盖部22A,并且该阀盖部22A配置在蓄电元件1的盖板101(排气阀101a)上。
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被两个蓄电元件1夹持。即,在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蓄电元件1。该基座20A向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Z平面(包括Y轴和Z轴的平面)方向)扩展。而且,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具有与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中的一个蓄电元件1对置的第一面、以及位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即与两个蓄电元件1中的另一个蓄电元件1对置的第二面。该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从X轴方向上看是大致矩形状。该基座20A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为大致相同的(对应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在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一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以及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二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用于使流体(冷却用的流体)通过的通风路。
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截面为矩形波纹状。对其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具有:仅与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中的一个蓄电元件1抵接的第一抵接部200A、仅与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中的另一个蓄电元件1抵接的第二抵接部200B、连接第一抵接部200A与第二抵接部200B的连接部200C。第一抵接部200A在Y轴方向上较长。并且,第二抵接部200B在Y轴方向上较长。
本实施方式的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具有多个第一抵接部200A和多个第二抵接部200B。各第一抵接部200A和各第二抵接部200B在Z轴方向上交错配置。
由此,在蓄电装置中,利用第一抵接部200A中的与蓄电元件1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与该第一抵接部200A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00C来形成通风路25A。向该通风路25A中供给(参照图10的箭头A)用于对蓄电元件1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例如,空气)。该通风路25A沿着Y轴方向延伸,使冷却流体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接触并且沿着Y轴方向流通。并且,在蓄电装置中,利用第二抵接部200B中的与蓄电元件1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与该第二抵接部200B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00C来形成通风路25A。该通风路25A也沿着Y轴方向延伸,使冷却流体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接触且沿着Y轴方向流通。由上,在蓄电装置中,在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一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以及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二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分别形成有通风路25A。而且,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一面侧的通风路25A和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二面侧的通风路25A在共同的蓄电元件1之间沿着Z轴方向交错形成。
限制部21A抑制(限制)处于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内部隔板2A(基座20A)的Y-Z平面方向的位置偏离。由此,限制部21A能够限制与内部隔板2A邻接的两个蓄电元件1彼此的相对移动。具体地说,限制部21A分别从基座20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即,限制部21A从基座20A向与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并且从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向与内部隔板2A的基座20A的第二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因此内部隔板2A分别配置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之间。即,蓄电装置具备多个内部隔板2A。
接着,回到图2及图3,对外部隔板2B进行说明。外部隔板2B具有与蓄电元件1并排配置的基座20B、以及抑制与该基座20B邻接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该基座20B的位置偏离的限制部21B。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沿着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外壳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扩展。该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具有与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外壳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对置的第一面以及位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
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与保持部件3的后述的终端部件30对置。即,外部隔板2B配置在蓄电元件1与终端部件30之间。伴随于此,外部隔板2B在基座20B的与终端部件30对置的位置具有与终端部件30嵌合的嵌合部22B。即,外部隔板2B具有嵌合部22B,该嵌合部22B形成在基座20B的第二面上,用于决定终端部件30相对于基座20B的位置。并且,外部隔板2B具有轴部23B,该轴部23B从基座20B的第二面突出,用于决定终端部件30相对于基座20B的位置。
外部隔板2B具有第一突出部24B(以下,称为外部接触部),该第一突出部24B从基座20B的第二面向终端部件30突出,并且与终端部件30抵接。外部接触部24B从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向终端部件30突出,并且与终端部件30抵接。因此,在蓄电装置中,在外部隔板2B与终端部件30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板2B具有第二突出部(以下,称为内部接触部)201B,该第二突出部201B从基座20B的第一面朝向蓄电元件1突出,并且与该蓄电元件1抵接。
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在Y-Z平面方向上扩展。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从X轴方向看为大致矩形状。并且,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为大致相等的(对应的)大小。
在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的第一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冷却流体流通的通风路25B。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具有从该基座20B的第一面朝向蓄电元件1的外壳10(详细地说,外壳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延伸的内部接触部201B。
内部接触部201B沿着Y轴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具有多个内部接触部201B。而且,多个内部接触部201B分别在Z轴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在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与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有多个通风路25B。
限制部21B限制与外部隔板2B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基座20B的位置偏离(相对移动)。该限制部21B从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向与该基座20B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一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外部隔板2B。外部隔板2B与位于多个蓄电元件1中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1相邻。即,外部隔板2B设置为一对,从而在X轴方向上夹持整齐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
如图1及图2所示,保持部件3具备在整齐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以下,也称为“蓄电元件组”。)的X轴方向上的外侧配置的一对终端部件30和分别连接该一对终端部件30的框架31。
一对终端部件30分别沿着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第一壁100c)扩展。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30在Y-Z平面方向上扩展。终端部件30具有与外部隔板2B对置的第一面和位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30从X轴方向看为大致矩形状(与蓄电元件1对应的形状),具有在各角部分别形成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贯通孔300b。并且,终端部件30具有压接部300,该压接部300与从外部隔板2B的基座20B延伸的外部接触部24B抵接。压接部300具有在与外部隔板2B的轴部23B对应的位置形成的插入孔300a。外部隔板2B的轴部23B插入该插入孔300a。
框架31具有:沿着连接一对终端部件30彼此的连接部即蓄电元件模块(经由内部隔板2A整齐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的角部延伸的多个连接部310、311;对连接部310、311进行补强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两个)补强部314。本实施方式的框架31具有:在与蓄电元件1的盖板101对应的位置配置的两个第一连接部310、以及在与蓄电元件1的封闭部100a对应的位置配置的两个第二连接部311。
如图6~图8所示,多个连接部310、311各自分别具有折曲面315,该折曲面315沿着X轴方向延伸,沿着蓄电元件1的角部折曲从而对该角部进行约束。其具体情况如下所述。此外,折曲面315的折曲部位(折曲位置)不仅可以折曲成直角,也可以折曲成钝角或锐角,或者以曲率半径变小的方式弯曲。
第一连接部310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截面(沿着Y-Z平面的截面)为L形的所谓的角形形状。第一连接部310的折曲面315包括在X-Y平面方向上扩展且与盖板101对置的第一对置面3151和在X-Z平面方向上扩展且与第二壁100d对置的第二对置面3152。
第二连接部311与第一连接部310同样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截面(沿着Y-Z平面的截面)为L形的所谓角形形状。第二连接部311的折曲面315包括在X-Y平面方向上扩展且与封闭部100a对置的第三对置面3153和在X-Z平面方向上扩展且与第二壁100d对置的第四对置面3154。
并且,框架31具有连接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11的支承部312。支承部312沿着Z轴方向延伸。该支承部312连接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蓄电元件1处于同一侧的一对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对应的端部彼此。即,利用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11、一对支承部312来构成框状的部位。
第一连接部310在两端具有第一固定部313a。并且,第二连接部311在两端具有第二固定部313b。
在第一连接部310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一固定部313a在X轴方向上与一个终端部件30上的贯通孔300b的周缘部分对置。在第一连接部310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一固定部313a在X轴方向上与另一个终端部件30上的贯通孔300b的周缘部分对置。而且,在第一连接部310的两端形成的第一固定部313a分别在与贯通孔300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孔部313c。第一连接部310通过使螺母与插入终端部件30的贯通孔300b和第一固定部313a的第一孔部313c的螺栓螺纹结合而连结于该终端部件30。
在第二连接部311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二固定部313b在X轴方向上与一个终端部件30上的贯通孔300b的周缘部分对置。在第二连接部311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二固定部313b在X轴方向上与另一个终端部件30上的贯通孔300b的周缘部分对置。而且,在第二连接部311的两端形成的第二固定部313b分别在与贯通孔300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孔部313d。第二连接部311通过使螺母与插入终端部件30的贯通孔300b和第二固定部313b的第二孔部313d的螺栓螺纹结合而连结于该终端部件30。
补强部314连接相邻的连接部310、311彼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补强部314连接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11。由此,在框架31中,能够抑制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变形。
具体地说,补强部314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在与X轴方向交叉且沿着蓄电元件模块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补强部314沿着Z轴方向延伸。补强部314在X轴方向上具有比蓄电元件1的尺寸(第二壁100d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尺寸。该补强部314设置在与X轴方向的规定位置的蓄电元件1在Y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补强部314配置在蓄电元件模块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或者与距中央位置最近的蓄电元件1在Y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即,如果构成蓄电元件模块的蓄电元件1的数量为奇数,则配置在与所述中央位置的蓄电元件1在Y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如果构成蓄电元件模块的蓄电元件1的数量为偶数,则配置在与距所述中央位置最近的蓄电元件1在Y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补强部314具有:主体3140,其具有沿着Z轴方向延伸并且与蓄电元件模块(蓄电元件1)对置的第一面3141和朝向该第一面3141的相反侧的第二面3142;突条3143,其从主体3140的第二面3142突出并且沿着Z轴方向延伸(参照图8)。
绝缘体4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而且,绝缘体4具有:在各自两个第一连接部310与蓄电元件1之间配置的一对第一绝缘部40、以及在各自两个第二连接部311与蓄电元件1之间配置的一对第二绝缘部41。另外,绝缘体4具有一对第三绝缘部42,该一对第三绝缘部42将第一绝缘部40和第二绝缘部41对应的端部彼此连接,并且分别配置于支承部312和蓄电元件1之间。另外,绝缘体4具有第四绝缘部43,该第四绝缘部43连接第一绝缘部40与第二绝缘部41的X轴方向的中途部位彼此,并且配置在补强部314与蓄电元件1之间。
根据以上蓄电装置,隔开间隔而相邻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彼此被横穿该间隔地延伸的补强部314连接连接。因此,保持部件3相对于在所述间隔扩大的方向或所述间隔缩小的方向上施加的力的刚性提高。即,利用补强部314将在相邻的连接部310、311的一个连接部(例如,第一连接部310)上施加的力分散到所述相邻的连接部310、311的另一个连接部(例如,第二连接部311),因此保持部件3的刚性得以提高。并且,即使折曲面315的一个面(以折曲位置(折曲部位)为界的两个平面中的一个面)被蓄电元件1挤压,由于该连接部(被挤压的所述一个面的连接部,例如,第一连接部310)利用补强部314连接于相邻的连接部(例如,第二连接部311),因此,该连接部(例如,第一连接部310)的扭曲得以抑制。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例如,如图9所示,在相对于各蓄电元件1的盖板101朝向上方配置的蓄电装置的下端施加有向上的力α的情况下,利用被向上挤压的蓄电元件模块或构成蓄电元件模块的一部分的蓄电元件1,对第一连接部310施加向上的力β。例如,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10的X轴方向的中间部位施加有向上的力β的情况下,该部位向离开第二连接部311的方向变形,但由于被补强部314拉住,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变形。并且,此时,在第一连接部310的折曲面315上,从蓄电元件1向上的力β仅施加在第一对置面3151上。因此,第一连接部310有扭曲的趋势(参照图9的箭头γ),但是由于第一连接部310被补强部314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11,因此能够抑制所述扭曲。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以粗线表示补强部314,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第一连接部310和补强部314为相同的厚度(Y轴方向的尺寸相同)。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即使使连接部310、311变薄来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也能够维持保持部件3的刚性(即,保持部件3的刚性不会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补强部314在X轴方向上具有与蓄电元件1的尺寸相同或较小的尺寸,在Y轴方向上设置在与X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的蓄电元件1重合的位置。因此,补强部314在Y轴方向上不与利用内部隔板2A在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的通风路25A的入口(在相邻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11)之间,冷却流体流入通风路25A的位置)重合。由此,即使横跨供给有冷却流体的连接部之间(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11之间)地设置补强部314,也能够制流入通风路25A的冷却流体的流量(流入量)降低。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补强部314沿着Z轴方向延伸(详细地说,以在Y轴方向上与蓄电元件1的第二壁100d重合的状态,沿着该第二壁100d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补强部314整体与蓄电元件1在Y轴方向上重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流入通风路25A的冷却流体的流量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利用补强部314连接架设在终端部件30之间的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或大致中央部彼此。因此,与利用补强部314连接从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偏向一侧的部位彼此的情况相比,向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或所述间隔缩小的方向施加的力难以使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变形。即,保持部件3的刚性变高。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的补强部314具有从主体3140的第二面3142突出且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突条3143。因此,即使在冷却流体供给到通风路25A时与补强部314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突条3143向该补强部314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分流冷却流体的气流(参照图10中的箭头B)。因此,冷却流体的流动不易发生紊乱(即,能够抑制由冷却流体与补强部314碰撞而引起的该冷却流体的乱流产生)。由此,冷却流体高效地流入通风路25A,因此,冷却效率得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具有对被补强部314连接的一对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对应的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支承部312。这样,在补强部314的基础上,利用支承部312,能够将对相邻的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一个连接部(例如,第一连接部310)施加的力分散到相邻的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另一个连接部(例如,第二连接部311)。并且,利用一对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支承部312、补强部314能够构成框结构。其结果是,保持部件3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不限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补强部314连接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11,但也可以连接第一连接部310彼此或第二连接部311彼此。补强部314也可以连接第一连接部310彼此,并且连接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11连接等。另外,补强部314也可以连接所有(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四个)的连接部310、311。
相对于一对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设置一个补强部314,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并且,补强部314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或大致中央位置,而是设置在从该中央位置大幅偏离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与没有补强部314的保持部件相比,保持部件3的刚性得以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补强部314沿着Y轴方向笔直地延伸,也可以相对于Y轴倾斜地延伸,或者弯曲。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强部314的X轴方向的尺寸与蓄电元件1的X轴方向的尺寸相同或比蓄电元件1的X轴方向的尺寸小,从而不与通风路25A的入口在Y轴方向上重合,但不限于该结构。补强部314的X轴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比蓄电元件1的X轴方向的尺寸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中,在补强部314设有突条3143,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不在补强部314上设置突条。
并且,补强部也可以具有宽度(X轴方向的宽度)越向Y轴方向的外侧越小的三角形且向Y轴方向的外侧膨出的圆弧形状等截面(沿着X-Y平面的截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冷却流体与补强部314碰撞引起的该冷却流体的乱流的产生。
对于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具体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的截面形状为L形,但不限于该形状。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311只要具有折曲面315即可,例如,也可以如图11及图12所示地具有T形、十字状等截面形状。

Claims (9)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方形的蓄电元件,其沿着第一方向整齐排列;
保持部件,其保持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一对终端部件,其配置在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的第一方向的外侧;
多个连接部,其连接所述一对终端部件彼此,并且沿着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的角部延伸;
至少一个补强部,其对所述连接部进行补强;
所述多个连接部各自分别具有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角部折曲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折曲面,从而约束该角部,
所述补强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在与第一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部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内部隔板,该内部隔板配置在蓄电元件之间,并且在邻接的所述蓄电元件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流通的通风路,
所述补强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与所述蓄电元件的尺寸相同或比所述蓄电元件的尺寸小的尺寸,并且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的规定位置的所述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强部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强部配置在与整齐排列的所述蓄电元件中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配置的所述蓄电元件或者离所述中央位置最近的所述蓄电元件在第二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强部具有:
主体,其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而连接所述相邻的连接部彼此;
突条,其从所述主体突出,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蓄电元件位于相反侧的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连接部各自将两端部固定于所述一对终端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连接被所述补强部连接的一对连接部的对应的端部彼此的支承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具有向所述蓄电元件的相反侧突出的圆弧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终端部件连结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折曲面正交。
CN201510441653.8A 2014-07-30 2015-07-24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5322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5011A JP6305260B2 (ja) 2014-07-30 2014-07-30 蓄電装置
JP2014-155011 2014-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112A true CN105322112A (zh) 2016-02-10
CN105322112B CN105322112B (zh) 2020-01-14

Family

ID=5524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1653.8A Active CN105322112B (zh) 2014-07-30 2015-07-24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1048B2 (zh)
JP (1) JP6305260B2 (zh)
CN (1) CN10532211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4209A (zh) * 2016-02-19 2017-08-2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8075070A (zh) * 2016-11-15 2018-05-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9494326A (zh) * 2017-09-12 2019-03-19 株式会社蓝色能源 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57626S (zh) 2016-01-29 2016-09-05
AU2016204458B2 (en) * 2016-03-07 2018-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module
US11137173B2 (en) * 2016-06-17 2021-10-05 Carrier Corporation Hot gas bypass for battery pack cold start
JP6636887B2 (ja) * 2016-09-23 2020-01-29 株式会社ブルーエナジー 蓄電装置
EP3373360B1 (en) * 2017-03-07 2020-06-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module
JP6990064B2 (ja) 2017-08-08 2022-02-03 株式会社ブルーエナジー 蓄電装置、移動体、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WO2019181502A1 (ja) * 2018-03-23 2019-09-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N111937179B (zh) * 2018-03-30 2023-01-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有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
WO2019245023A1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7393732B2 (ja) * 2019-10-10 2023-12-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734A (zh) * 2010-02-17 2011-08-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231540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2160347A (ja) * 2011-01-31 2012-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103456907A (zh) * 2013-08-19 2013-12-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加强与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1395B2 (ja) 2007-10-31 2013-0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用セパレータ
US9172068B2 (en) 2009-10-22 2015-10-2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JP5644086B2 (ja) * 2009-10-29 2014-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KR101084223B1 (ko) 2009-12-18 2011-11-17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리스트레이너의 고정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및 그 고정 방법
JP5666274B2 (ja) 2010-12-04 2015-02-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03260923B (zh) * 2010-12-07 2016-12-21 艾里逊变速箱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的能量存储系统
JP2012256465A (ja) 2011-06-08 2012-12-27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US8512889B1 (en) 2012-02-27 2013-08-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US20150129332A1 (en) * 2012-08-09 2015-05-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pack,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lectric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id battery pack,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6060180B2 (ja) * 2012-12-28 2017-01-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734A (zh) * 2010-02-17 2011-08-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231540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2160347A (ja) * 2011-01-31 2012-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103456907A (zh) * 2013-08-19 2013-12-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加强与固定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4209A (zh) * 2016-02-19 2017-08-2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7104209B (zh) * 2016-02-19 2021-06-1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8075070A (zh) * 2016-11-15 2018-05-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9494326A (zh) * 2017-09-12 2019-03-19 株式会社蓝色能源 蓄电装置
CN109494326B (zh) * 2017-09-12 2022-09-20 株式会社蓝色能源 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1898A (ja) 2016-03-07
US11431048B2 (en) 2022-08-30
US20170033336A1 (en) 2017-02-02
CN105322112B (zh) 2020-01-14
JP6305260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112A (zh) 蓄电装置
CN105322214B (zh) 蓄电装置
JP7041098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07316959A (zh) 蓄电装置
CN105322111A (zh) 蓄电装置
US20160101747A1 (en) Wire Harness
CN105655508A (zh) 蓄电装置
US9029005B2 (en) Battery module structure
CN107039610A (zh)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CN102714294B (zh) 电池、及具备该电池的装置
US20180233724A1 (en) Traction battery spacer with retention element
JP5285489B2 (ja) 組電池装置
US9331316B2 (en) Battery cell holder
JP6837042B2 (ja) 電池導電接続シート及び電池導電接続モジュール
US20160156006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10277518A (zh)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05428580A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连接器、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汽车
JP6422269B2 (ja) 蓄電装置
JP6603536B2 (ja) 蓄電装置
JP7077521B2 (ja) 電池セ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介して連結される電池セル構造体
WO2021003680A1 (zh) 极片、电池单元及电池组
CN105390651A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连接器、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汽车
CN106062993A (zh) 电池组
JP2019192431A (ja) 蓄電装置の搭載構造
US12027720B2 (en) Battery pack cover having uneven surface structur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