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0374B -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0374B
CN105320374B CN201510247591.7A CN201510247591A CN105320374B CN 105320374 B CN105320374 B CN 105320374B CN 201510247591 A CN201510247591 A CN 201510247591A CN 105320374 B CN105320374 B CN 105320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ctrode
touch screen
wiring part
layer
electro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75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0374A (zh
Inventor
松本宪治
大串力
泷口毅
秋月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0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0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0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0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 Y10T29/49163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with sintering of ba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形成在透明基板表面上的至少一传感电极部、形成在透明基板表面上且与传感电极部连接的至少一引出配线部。传感电极部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以经由绝缘部与对应连接部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多个跳线部。引出配线部包括多个第一配线部、多个第二配线部。第一和第二传感电极列由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形成,跳线部由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引出配线部由比第一厚度大的第三厚度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本发明在无需遮挡设置引出配线部区域的基础上,有效增大了屏幕尺寸,且可高灵敏地检测电容量的变化。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包括便携式信息设备、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Automated TellerMachine)、游戏设备等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与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组合使用、通过接触屏幕来向电子设备执行输入操作的触摸屏正在普及。
根据工作原理,触摸屏被分类为电阻膜式、电容式、红外线式、超音波式、电磁感应式等多个种类,在这些触摸屏中,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高透射率、优异的耐用性而特别受到关注。
例如,在JP2013-117816A中公开了触摸屏的一个实例,如图12所示。该触摸屏在透明基板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在第一方向D1上互相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3。各第一传感电极列2由通过线部4沿第一方向D1互相连接的多个菱形岛状电极部5构成,各第二传感电极列3由通过桥部6沿第二方向D2互相连接的多个菱形岛状电极部7构成。通过线部4与桥部6相互在透明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相隔一定距离地重叠,第一传感电极列2与第二传感电极列3相互在非接触状态下交叉。第一传感电极列2和第二传感电极列3由透明导电体制成,并被配置在透明基板1上的显示区域A中。
引出配线部8的一端与各第一传感电极列2的端部连接,引出配线部8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基板1的边缘部而与端子8A连接。相似地,引出配线部9的一端与各第二传感电极列3的端部连接,引出配线部9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基板1的另一边缘部而与端子9A连接。引出配线部8和9使用导电率优异的金属形成而具有很低的电阻值,并且其被设置在显示区域A外侧的非显示区域B中。
另外,显示区域A和非显示区域B的表面被透明保护层10覆盖。
JP2013-117816A公开的触摸屏被重叠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来使用。显示装置的图像通过在显示区域A内设置的、由透明导电体形成的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2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3而被显示。当显示区域A内的保护层10上的任意部位被触碰,在该部位产生的电容量变化经由引出配线部8和9而被检测到,从而实现对触碰位置的检测,以诸如对开关进行切换等。
然而,由于引出配线部8和9使用金属形成,所以不能透光。因此,配置有引出配线部8和9的非显示区域B通常不能作为显示区域来使用,且通过面罩来遮挡住。
因而,当将触摸屏的显示区域A设计为诸如显示装置的整个屏幕时,则因显示区域A周边的非显示区域B的部分,触摸屏便比显示装置的屏幕还要大。而且,当配置与显示装置的屏幕具有相同尺寸的触摸屏时,则显示装置可使用的显示区域不得不受到非显示区域B部分的限制。
特别地,近些年来,电子设备的屏幕正在不断变大。当增大显示区域A的面积来增加幕屏尺寸的同时,各岛状电极部5和7的尺寸不改变,也就是触摸屏的灵敏度不改变,则岛状电极部的数量便不得不增加,从而需要大量的引出配线部8和9。结果,非显示区域B的面积增大,遮挡非显示区域B的影响进一步增大。
当透明基板1上暂时形成第一传感电极列2和第二传感电极列3时,如果像形成引出配线部8和9那样,第一传感电极列2和第二传感电极列3使用相同的透明导电体同时形成,则引出配线部8和9变得透明,因而无需遮挡非显示区域B。但由于用于透明电极的诸如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等的典型材料具有比金属配线高的电阻率,因此存在难以灵敏地检测电容量变化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无需遮挡设置引出配线部的区域且能够高灵敏地检测电容量的变化。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触摸屏包括:透明基板;至少一个传感电极部,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以及至少一个引出配线部,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围绕所述传感电极部形成并与所述传感电极部连接,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包括:
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各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列内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经由各个连接部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互相平行设置;
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各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列内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地设置,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互相平行设置;以及
多个跳线部,所述多个跳线部以经由绝缘部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部重叠的方式被设置,所述多个跳线部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邻接设置的所述第二岛状电极部电连接,
其中,所述引出配线部包括:
多个第一配线部,分别与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配线部,分别与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连接,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和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由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形成,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跳线部由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以及
其中,所述引出配线部由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大的第三厚度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
本发明触摸屏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所述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包括具有所述引出配线部的图案形状的第一引出配线层和所述多个跳线部;
第二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所述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包括具有所述引出配线部的图案形状的第二引出配线层、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和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以及
绝缘部形成步骤,形成使相互重叠的所述跳线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彼此绝缘的绝缘部,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形成步骤、所述第二图案形成步骤和所述绝缘部形成步骤的执行使得所述跳线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经由所述绝缘部相互重叠以及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与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相互重叠,从而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邻接的所述第二岛状电极部经由所述跳线部电连接,以形成所述传感电极部,以及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与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相互重叠,以形成所述引出配线部。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触摸屏无需遮挡设置引出配线部的区域,有效增大了屏幕的尺寸,且能够高灵敏地检测电容量的变化,可靠性高。
与具有金属配线的现有触摸屏相比,本发明制造方法不需要金属配线的形成工序,在制造出触摸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平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主要部位的横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A至图4D是在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制造方法的各阶段中,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主要部位的横截面图。
图5是在透明基板上所形成的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的平面图。
图6是在跳线部上形成绝缘部的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的平面图。
图7是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的平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的平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触摸屏的平面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另一变形例的触摸屏的平面图。
图12是现有触摸屏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给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构成。该触摸屏具有矩形的透明基板11、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形成的传感电极部12以及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围绕传感电极部12形成的引出配线部13。
传感电极部12具有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在第二方向D2上互相平行设置,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在第一方向D1上互相平行设置,第一方向D1与矩形透明基板11的短边部11A平行,第二方向D2与透明基板11的长边部11B平行,也就是与第一方向D1正交。上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由具有设定的第一厚度T1的ITO(氧化铟锡)制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
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直线状排列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16、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邻接的第一岛状电极部16之间对应设置的多个线状连接部17。被设置在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中间部分的各第一岛状电极部16具有菱形的形状,而位于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两端的一对第一岛状电极部16具有将菱形二等分后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各连接部17将相互邻接的第一岛状电极部16的角部连接成一体,从而,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中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16经由连接部17而电连接。
另一方面,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包括以设定间隙沿第二方向D2直线状设置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被设置在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中间部分的各第二岛状电极部18具有菱形的形状,而位于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两端的一对第二岛状电极部18具有将菱形二等分后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传感电极部12还具有形成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的多个跳线部19,各跳线部19分别设置在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中的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之间。跳线部19通过由ITO制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且具有第二厚度T2,且与相互邻接的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角部相接触,以将两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相互电连接,其中,第二厚度T2比形成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厚度T1大。因而,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经由跳线部19相互电连接。
虽然多个跳线部19被分别设置在与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对应连接部17重叠的位置,但在各跳线部19与对应连接部17之间设置有由透明绝缘体形成的绝缘部20,因此相互重叠的跳线部19与连接部17之间被绝缘部20互相电绝缘。因此,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与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之间在相互电隔离的状态下交叉。
被设置在传感电极部12周边的引出配线部13通过具有第三厚度T3的ITO制成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三厚度T3比形成跳线部19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厚度T2大,引出配线部13具有一对第一配线部21和22、一对第二配线部23和24,该对第一配线部21和22分别与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相对两端连接,该对第二配线部23和24分别与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相对两端连接。
第一配线部21和22及第二配线部23和24均外露于传感电极部12周边的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并延伸至设置在透明基板11的两个长边部11B中的一个的中央部分的端子区域25。
另外,除了端子区域25中的引出配线部13的一部分之外,传感电极部12和引出配线部13由绝缘性树脂等制成的透明保护层26覆盖。
图2示出了传感电极部12中的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交叉部分以及引出配线部13的一行配线部的横截面构造。
跳线部19形成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位于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与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交叉部分上,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连接部17经由绝缘部20形成在跳线部19的中央部分上,在透明基板11和跳线部19上形成第二岛状电极部18,使得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中相隔一定间距的相对的一对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角部分别重叠在跳线部19的两端部上。另外,在连接部17、绝缘部20和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露出部分上形成透明保护层26。
如图2所示,作为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一部分的连接部17及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二岛状电极部18共同由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因此均具有第一厚度T1,然而形成跳线部19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比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厚度T1大的第二厚度T2。
而且,引出配线部13中的第一配线部21和22及第二配线部23和24均具有相同的横截面构造,并且均具有第一引出配线层27和第二引出配线层28层叠后的双层构造,第一引出配线层27包括具有与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形成并构成跳线部19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相同的第二厚度T2的透明导电层,第二引出配线层28包括具有与构成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相同的第一厚度T1的透明导电层。也就是说,构成引出配线部13的第三透明导电层的第三厚度T3为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厚度T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厚度T2之和。
而且,在引出配线部13上形成透明保护层26。
这样,引出配线部13由ITO制成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因此可以透过光线,无需利用面罩等来遮挡引出配线部13的区域,可实现整个表面都透明的触摸屏。
而且,由于构成引出配线部13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具有比形成传感电极部12中的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厚的第三厚度T3,因此各配线部能够获得大的横截面积。因而,即使使用电阻率比金属高的ITO,形成的配线部的电阻也可以降低,且可以灵敏地检测传感电极部12中的电容量变化。
具体而言,当将在端子区域25露出的引出配线部13的各配线部与图中未示出的诸如集成电路等连接时,在传感电极部12中的相应部位所产生的电容量变化能够被检测到,继而能够对触摸屏上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以及对开关进行切换。
另外,与现有触摸屏所使用的金属配线相比,由于在该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中所使用的ITO的耐腐蚀性优异,所以可靠性能够被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3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步骤S1中,在透明基板11上形成由ITO制成的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该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包括具有引出配线部13的图案形状的第一引出配线层27和多个跳线部19。如图4A所示,该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具有第二厚度T2。形成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后,如图5所示,在透明基板11上要形成传感电极部12的区域R内散布地形成有多个跳线部19,同时在区域R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形成引出配线部13的第一引出配线层27。多个跳线部19由构成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的ITO制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
接下来,在步骤S2中,在跳线部19上形成绝缘部20。在此步骤中,如图4B和图6所示,各绝缘部20沿第一方向D1穿过跳线部19的中央部分而使跳线部19的两端部分别沿第二方向D2露出,以在多个跳线部19上分别形成多个绝缘部20。
另外,在步骤S3中,如图7所示,由ITO制成、包括具有引出配线部13的图案形状的第二引出配线层28、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被形成。在此步骤中,如图4C所示,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的形成使得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各连接部17重叠在覆盖相应跳线部19的中央部分的绝缘部20上以及第二引出配线层28重叠在第一引出配线层27上。
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形成后,在第一传感电极列14与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交叉部分上,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中的相互相隔一定间距、相对的一对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角部分别与相应跳线部19两端的上部接触,从而该对第二岛状电极部18彼此之间经由跳线部19互相电连接。于是传感电极部12被形成。在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中,由构成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的ITO制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被形成。
而且,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具有第一厚度T1,第二引出配线层28重叠在第一引出配线层27上,从而具有相当于第一厚度T1和第二厚度T2之和的第三厚度T3的第三透明导电层被形成。通过该第三透明导电层,引出配线部13被形成。
然后,在步骤S4中,如图4D所示,覆盖传感电极部12和引出配线部13的透明保护层26被形成。在此步骤中,仅图1所示的端子区域25中的引出配线部13部分露出之外,除去端子区域25的传感电极部12和引出配线部13的整个表面都被透明保护层26覆盖。
由此,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被制造出。
通过形成具有第二厚度T2的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来形成多个跳线部19和第一引出配线层27,然后,通过形成具有第一厚度T1的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来形成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和第二引出配线层28。从而获得具有第二引出配线层28重叠在第一引出配线层27上的、具有第三厚度T3的双层结构的引出配线部13。
与具有金属配线的现有触摸屏相比,由于本发明不需要金属配线的形成工序,所以制造成本被降低。
另外,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多个绝缘部20、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和透明保护层26都能够利用光刻技术来形成。
而且,虽然构成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构成多个跳线部19的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引出配线部13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均由ITO制成,但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它们也可使用AZO(氧化锌铝、Al doped ZnO)、IZ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等透明金属氧化物制成。
另外,图1所示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16和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数量只不过是一实例,其并不局限于此。
而且,虽然传感电极部12的第一传感电极列14延伸的第一方向D1与传感电极部12的第二传感电极列15延伸的第二方向D2相互正交交叉,但其并不局限于此,此方向可变化,只要它们相互交叉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传感电极部12中,跳线部19形成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连接部17分别经由绝缘部20形成在跳线部19上。但相反,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连接部17也可以形成在透明基板11的表面上而跳线部19分别经由绝缘部20形成在连接部17上,以此构成传感电极部12。
在此情况下,参考图3的流程图,首先实施步骤S3,形成包括具有引出配线部13的图案形状的第二引出配线层28、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14和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P2,然后实施步骤S2,在连接部17上形成绝缘部20,而后,实施步骤S1,形成包括具有引出配线部13的图案形状的第一引出配线层27和多个跳线部19的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P1。
实施方式2
图8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在该触摸屏中,在透明基板31上形成有传感电极部12和引出配线部33。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与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相同,在传感电极部12和引出配线部33上形成有透明保护层。
传感电极部12与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中使用的传感电极部12相同。
引出配线部33包括第一配线部21和第二配线部23,第一配线部21与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一端连接,第二配线部23与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一端连接。第一配线部21和第二配线部23延伸至端子区域25。
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16经由多个连接部17电连接,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经由多个跳线部19电连接。因此即使如实施方式2这样,仅将第一配线部21与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一端连接,以及仅将第二配线部23与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一端连接,也能够对整个传感电极部12进行电容量变化的检测。
但是,如果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多个连接部17中的任一个或与第二传感电极列15相对应的多个跳线部19中的任一个发生断线的话,在从断线部分到未连接第一配线部21或第二配线部23的传感电极部12一端的传感电极部12部分中,将不能对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检测。
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中,由于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配线部21和22连接,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相对两端同样分别与第二配线部23和24连接,因而即使当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多个连接部17中的任一个或与第二传感电极列15相对应的多个跳线部19中的任一个发生断线时,也能够对整个传感电极部12进行电容量变化的检测。因此,最好像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引出配线部13那样,将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配线部21和22连接,将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配线部23和24连接。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中,在透明基板11上形成一个传感电极部12和一个引出配线部13,然而如图9所示,在一个透明基板41上也可以形成两个传感电极部12以及与这两个传感电极部12相对应的两个引出配线部13。
虽然在两个传感电极部12之间设置了引出配线部13的一部分,但由于引出配线部13由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所以无需遮挡两个传感电极部12之间的部分,透明基板41的整个区域都可成为与触摸屏组合使用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
另外,在使用金属配线的现有触摸屏中,为了避免在显示区域中形成不透明的部分,因而不能在两个传感电极部12之间设置金属配线。
对应屏幕尺寸的增大,当增加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第一岛状电极部16以及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第二岛状电极部18的数量来维持触摸屏的检测分辨率或为了防止检测分辨率下降时,引出配线部13的配线数量也要增加。同时,用于检测电容量变化来检测接触位置以及在开关之间切换等的集成电路在接收的配线数量上会经常受到限制。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中,由于设置了两个传感电极部12、与这两个传感电极部12对应的两个引出配线部13,因此两个引出配线部13被分别与集成电路连接,以使触摸屏被分隔成两个区域来操作,轻易地实现了屏幕尺寸的扩大。
而且,如实施方式1的上述描述那样,在传感电极部12中位于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岛状电极部16和位于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两端的一对第二岛状电极部18分别具有将菱形二等分后得到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因此,如图9所示,当两个传感电极部12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排列时,位于两个传感电极部12中的其中一个的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端部上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第二岛状电极部18与位于两个传感电极部12中的另一个的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端部上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相应第二岛状电极部18相互接近,因而这两个第二岛状电极部18可共同作为一个菱形形状的岛状电极部来发挥功能。
另外,同样也可以在一个透明基板上设置三个以上的传感电极部12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三个以上的引出配线部13。设置方向并不局限于图9所示出的第二方向D2,多个传感电极部12和多个引出配线部13也可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并且可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分别设置多个传感电极部12和多个引出配线部13,从而可实现屏幕尺寸的增大。
而且,如图10所示,在一个透明基板51上设置两个传感电极部12的同时,在两个传感电极部12中的其中一个的周边可设置实施方式2中所使用的引出配线部33,并在另一个传感电极部12的周边可设置与引出配线部33左右对称形成的引出配线部33R。
由于引出配线部33和33R仅与各第一传感电极列14的一端和各第二传感电极列15的一端连接,各自传感电极部12中的第二传感电极列15上未连接引出配线部33和33R的另一端彼此接近设置,所以,如图10所示,在两个传感电极部12之间不存在引出配线部33和33R的触摸屏可以被构成。
因此,即使当如现有触摸屏那样在引出配线部33和33R中使用金属配线,显示区域中也不会形成不透明的部分。
然而,如图11所示,当在一个透明基板61上设置三个以上的传感电极部12和与其相对应的三个以上的引出配线部33和33R时,引出配线部33和33R的一部分不得不在相互邻接的传感电极部12之间设置。因此,虽然由金属配线形成的引出配线部不能用来构成如图11那样设置的触摸屏,但由于引出配线部33和33R是透明的,因此三个以上的传感电极部12可被设置,故而屏幕尺寸可被扩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传感电极部,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以及
至少一个引出配线部,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围绕所述传感电极部形成并与所述传感电极部连接,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包括:
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各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列内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部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经由各个连接部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互相平行设置;
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各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列内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地设置,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互相平行设置;以及
多个跳线部,所述多个跳线部以经由绝缘部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部重叠的方式被设置,所述多个跳线部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邻接设置的所述第二岛状电极部电连接,
其中,所述引出配线部包括:
多个第一配线部,分别与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配线部,分别与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连接,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和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由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形成,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部的所述多个跳线部由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以及
其中,所述引出配线部由具有第一引出配线层和第二引出配线层相互接触层叠后的双层结构的第三透明导电层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具有图案形状且具有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具有图案形状且具有所述第二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部、所述绝缘部和所述连接部依次顺序地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配线部包括一对所述第一配线部和一对所述第二配线部,所述一对第一配线部分别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各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列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一对第二配线部分别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各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列的相对两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有多个所述传感电极部以及与多个所述传感电极部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引出配线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配线部的一部分被设置在相互邻接的所述传感电极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保护层,覆盖所述传感电极部和所述引出配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三透明导电层分别由氧化铟锡形成。
9.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的触摸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所述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包括具有图案形状的第一引出配线层和所述多个跳线部;
第二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所述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包括具有图案形状的第二引出配线层、所述多个第一传感电极列和所述多个第二传感电极列;以及
绝缘部形成步骤,形成使相互重叠的所述跳线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彼此绝缘的绝缘部,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形成步骤、所述第二图案形成步骤和所述绝缘部形成步骤的执行使得所述跳线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经由所述绝缘部相互重叠以及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与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相互重叠,从而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邻接的所述第二岛状电极部经由所述跳线部电连接,以形成所述传感电极部,以及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与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相互重叠,以形成所述引出配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形成步骤在所述第一图案形成步骤与所述第二图案形成步骤之间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形成步骤、所述绝缘部形成步骤、所述第二图案形成步骤依次顺序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体图案形成得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体图案厚。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形成步骤,形成覆盖所述传感电极部和所述引出配线部的透明保护层。
CN201510247591.7A 2014-05-26 2015-05-15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320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165 2014-05-26
JP2014108165A JP6325342B2 (ja) 2014-05-26 2014-05-26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0374A CN105320374A (zh) 2016-02-10
CN105320374B true CN105320374B (zh) 2018-07-17

Family

ID=54556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7591.7A Active CN105320374B (zh) 2014-05-26 2015-05-15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1230B2 (zh)
JP (1) JP6325342B2 (zh)
CN (1) CN105320374B (zh)
TW (1) TWI5454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4595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
KR102546769B1 (ko) * 2018-06-08 2023-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표시 장치
CN110851028B (zh) * 2019-11-08 2023-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可拉伸oled显示触摸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1874987B2 (en) * 2020-03-19 2024-01-16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10143985A (ko) * 2020-05-20 2021-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220070143A (ko) * 2020-11-20 2022-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5182U (zh) * 2010-01-28 2010-11-24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
CN202394197U (zh) * 2011-09-23 2012-08-2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3543886A (zh) * 2012-07-10 2014-01-2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9249A (ja) * 2007-06-26 2009-01-1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2方式併用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267223A (ja) * 2009-05-18 2010-11-25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製造方法
US20110017524A1 (en) * 2009-07-27 2011-01-27 Chien Lung Ch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20120274602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Wiring and periphery for integrated capacitive touch devices
JP2013020347A (ja) * 2011-07-08 2013-01-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1493556B1 (ko) * 2011-10-27 2015-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JP5923951B2 (ja) 2011-12-02 2016-05-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およびその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236099B2 (ja) * 2012-05-09 2013-07-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5182U (zh) * 2010-01-28 2010-11-24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
CN202394197U (zh) * 2011-09-23 2012-08-2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3543886A (zh) * 2012-07-10 2014-01-2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25383A (ja) 2015-12-14
CN105320374A (zh) 2016-02-10
US9811230B2 (en) 2017-11-07
US20150338977A1 (en) 2015-11-26
JP6325342B2 (ja) 2018-05-16
TW201606612A (zh) 2016-02-16
TWI545491B (zh) 201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0374B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72951B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8653393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TWI617963B (zh) 具有同平面備用旁路連接之觸控感測器面板
CN102799301B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制造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KR101323004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2147677B (zh) 触摸屏面板
US9176611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relay patterns and an auxiliary pattern
CN104281327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745703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990878A (zh) 触摸屏面板
CN102279678A (zh) 触控电路图形结构及制造方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CN104182072A (zh) 触控板
CN106155411B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927038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其电压检测方法
KR101386306B1 (ko) 정전 용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05718128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05739805A (zh) 电阻触控面板、复合触控面板、驱动触控面板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6325580A (zh) 压力感测装置
CN106648188A (zh) 触控面板
CN206058156U (zh)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629178B (zh) 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2189340U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JP2016162305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596789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