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88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889A
CN105319889A CN201510312542.7A CN201510312542A CN105319889A CN 105319889 A CN105319889 A CN 105319889A CN 201510312542 A CN201510312542 A CN 201510312542A CN 105319889 A CN105319889 A CN 105319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aper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25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889B (zh
Inventor
深井省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G03G15/6523Cut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4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部,其沿着通纸路径输送纸张;图像形成部,其将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于由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由此形成图像;以及多个切断部,它们将在通纸路径通过的纸张沿纸张宽度方向切断。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利用了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中,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对同样带电的感光体(例如感光鼓)进行照射(曝光),由此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而且,通过对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供给调色剂,将静电潜像可视化并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经由直接或者中间转印体间接地转印于纸张后,由定影装置加热、加压,由此在纸张形成图像。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机内产生了卡纸时,利用手动进行送纸向机外拉出纸张,由此消除卡纸。另外,对于将使纸张反转能够进行双面打印的输送部作为一个纸张输送单元(所谓的ADU(Auto-DuplexUnit))而安装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在纸张输送单元内产生了卡纸时,使用者将纸张输送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拉出,而能够除去残留于通纸路径的纸张。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拉出纸张输送单元,从而能够敞开设置于通纸路径的多种部件(例如引导部件),因此能够以使未定影调色剂不飞散的方式从适当的位置小心地除去纸张。
另外,作为有关卡纸处理的技术,提出有如下技术:切断纸张而分割为转印调色剂像后的部分与转印调色剂像前的部分,从排纸侧将前者除去,从供纸侧将后者除去,由此防止未定影调色剂附着于阻挡辊(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593号公报
在单页纸进行图像形成时产生的卡纸能够通过上述的方法比较容易消除。然而,为了消除在卷筒纸、连续纸张等长尺寸纸进行图像形成时产生的卡纸,在机外通过切割器等切断长尺寸纸后,需要进行送纸而从机内拉出,因此作业复杂并伴随着危险。另外,若切断的长尺寸纸的端部落在地上,则灰尘附着,存在再次通纸时机内污损的担忧。而且,从机外再次将长尺寸纸供给图像形成装置并通纸,因此通纸作业花费时间。
另外,长尺寸纸通常成为遍及通纸路径的全长而进行通纸的状态(从纸张输送单元向供纸侧或者排纸侧伸出的状态),因此若在卡纸处理时欲将纸张输送单元拉出,则存在破断而意外分开,在机内残留纸片的担忧。该残留纸片能够成为使机内的部件破损的重要因素。
在本说明书中,“长尺寸纸”是指纸张长比能够收纳于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一般的供纸托盘部的单页纸(例如A3尺寸)长的纸张,例如包括垂幅/横幅用的单页纸、卷筒纸、连续纸张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消除机内产生的卡纸等故障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沿着通纸路径输送纸张;
图像形成部,其将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于由上述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由此形成图像;以及
多个切断部,它们将在上述通纸路径通过的纸张沿纸张宽度方向切断。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内的两处位置将纸张切断,因此能够仅将产生卡纸等故障的位置切除。因此,能够容易消除机内产生的卡纸等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卡纸消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卡纸消除处理的具体的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卡纸消除处理的具体的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A...供纸装置;1B...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C...卷取装置;11...图像读取部;12...操作显示部;13...图像处理部;14...供纸部(输送部);15...排纸部(输送部);16...纸张输送部;17...控制部(卡纸检测部);20...图像形成部;21...调色剂像形成部;22...中间转印部;23...定影部;31...供纸侧切断部(切断部);32...排纸侧切断部(切断部);161...主输送部(输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供纸装置1A、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以及卷取装置1C。图像形成装置1对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但本发明适用于在包括卷筒纸、连续纸张、垂幅/横幅用的单页纸等在内的长尺寸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供纸装置1A具有辊供纸部91,并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指示供纸。从供纸装置1A供给的卷筒纸沿着通纸路径93输送。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在从供纸装置1A供给的卷筒纸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在从供纸装置1A供给的卷筒纸形成图像,但在单体中也能够在单页纸形成图像。卷取装置1C具有辊卷取部92,并将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形成了图像的卷筒纸卷取。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整体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是利用了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采取将与CMYK这四色对应的感光鼓213沿中间转印带221的行进方向(垂直方向)串联配置,在一次程序中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21的纵型串联方式。
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将形成在感光鼓2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21,在中间转印带221上使四色的调色剂像重叠,之后,二次转印到纸张,由此形成图像。
如图2、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具备图像读取部11、操作显示部12、图像处理部13、图像形成部20、供纸部14、排纸部15、纸张输送部16、以及控制部17。
控制部17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171、ROM(ReadOnlyMemory)172、以及RAM(RandomAccessMemory)173等。CPU171从ROM172或者存储部182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73展开,与展开了的程序配合,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各组块、供纸装置1A、以及卷取装置1C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
通信部181具有例如NIC(NetworkInterfaceCard)、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USB(UniversalSerialBus)等各种接口。
存储部18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在存储部182储存有例如控制各组块的动作时进行参照的检查表。
控制部17经由通信部181在与LAN(LocalAreaNetwork),WAN(WideAreaNetwork)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17例如接收基于从外部的装置发送来的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DescriptionLanguage)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并基于此使图像形成于纸张。
图像读取部11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而朝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送出。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能够连续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的图像(包括双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输送至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1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1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13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12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构成,并作为显示部121以及操作部122发挥功能。显示部121根据从控制部17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1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7。
用户能够操作操作显示部12,进行原稿设定、画质设定、倍率设定、应用设定、输出设定、单面/双面设定、以及纸张设定等有关图像形成的设定。另外,在产生卡纸时在操作显示部12显示卡纸处理顺序。
图像处理部13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13在控制部17的控制下,基于灰度校正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另外,图像处理部13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色彩校正、阴影校正等各种校正处理。基于实施这些处理而得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20。
图像形成部20具备: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基于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1;将通过调色剂像形成部21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于纸张的中间转印部22;以及将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的定影部23等。
调色剂像形成部21由Y成分用、M成分用、C成分用、K成分用四个调色剂像形成部21Y、21M、21C、21K构成。调色剂像形成部21Y、21M、21C、21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用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区别各个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添加Y、M、C、K表示。图2中,仅对Y成分用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1Y的构成要素附予附图标记,省略其他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1M、21C、21K的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
调色剂像形成部21具备曝光装置211、显影装置212、感光鼓213、带电装置214、以及鼓清洁装置215等。
感光鼓213是在例如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原料管)的圆周面,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Coat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Generation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TransportLayer)而得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
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而得的有机半导体构成,受到基于曝光装置211的曝光而产生一对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正孔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而得的材料构成,并将由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带电装置214由例如栅控式电晕带电装置、电晕管带电装置等电晕放电发生器构成。带电装置214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213的表面同样以负极性带电。
曝光装置211由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以直线状排列而成的LED阵列、用于驱动各个LED的LPH驱动部(驱动器IC)、以及具有使来自LED阵列的放射光在感光鼓213上成像的透镜阵列等的LED打印头构成。LED阵列的一个LED与图像的一个点对应。控制部17控制LPH驱动部,由此规定的驱动电流在LED阵列流动,使特定的LED发光。
曝光装置211对感光鼓2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光。受到光的照射并在感光鼓2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被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将感光鼓2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中和。由此,在感光鼓213的表面因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有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12收纳各色成分的显影剂(例如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212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213的表面,由此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具体而言,对显影剂载持体(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在感光鼓213与显影剂载持体之间形成电场。通过感光鼓213与显影剂载持体的电位差,显影剂载持体上的带电调色剂移动并附着在感光鼓213的表面的曝光部。
鼓清洁装置215具有与感光鼓2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将一次转印后残存于感光鼓2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
中间转印部22具备中间转印带221、一次转印辊222、多个支承辊223、二次转印辊224以及带清洁装置225等。
中间转印带221由环状带构成,并以环状架设于多个支承辊223。多个支承辊2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由从动辊构成。通过使驱动辊旋转,中间转印带221以恒定速度沿箭头A方向行进。
一次转印辊2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213对置,并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21的内周面侧。以夹着中间转印带221的方式将一次转印辊222压接于感光鼓213,由此形成用于从感光鼓213朝中间转印带2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以下称为“一次转印部”)。
二次转印辊224与多个支承辊223中的一个对置,并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21的外周面侧配置。将与中间转印带221对置地配置的支承辊223称为支持辊。以夹着中间转印带221的方式将二次转印辊224压接于支持辊,由此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221朝纸张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夹持部(以下称为“二次转印部”)。
在一次转印部中,将感光鼓2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并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21。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2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在中间转印带221的下表面侧(与一次转印辊222抵接的一侧)附予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由此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21。
其后,在纸张通过二次转印部时,中间转印带2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于纸张。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2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在纸张的下表面侧(与二次转印辊224抵接的一侧)附予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由此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于纸张。将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朝向定影部23输送。
带清洁装置225具有与中间转印带2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221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
此外,在中间转印部22中,也可以替代二次转印辊224,而采用将二次转印带以环状架设于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的结构(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23具备:具有配置于纸张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231;具有配置于纸张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232;对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源233;以及使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压接分离部(省略图示)等。
例如,在上侧定影部231为辊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辊成为定影面侧部件,在带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带成为定影面侧部件。另外,例如在下侧定影部232为辊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辊成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在带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带成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图2示出了上侧定影部231由辊加热方式构成,下侧定影部232由辊加压方式构成的情况。
上侧定影部231具有用于使定影面侧部件旋转的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省略图示)。通过控制部17控制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的动作,由此定影面侧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行进)。下侧定影部232具有用于使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省略图示)。通过控制部17控制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的动作,由此背面侧支承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行进)。此外,在定影面侧部件从动于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旋转的情况下,不需要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
加热源233配置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内部或者附近。通过控制部17控制加热源233的输出,由此将定影面侧部件加热,并以规定的温度(例如定影允许温度、定影空转温度)保持。控制部17基于靠近定影面侧部件而配置的定影温度检测部(省略图示)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源233的输出。
压接分离部(省略图示)将背面侧支承部件朝向定影面侧部件推压。压接分离部例如与支承背面侧支承部件的轴的两端部抵接,分别独立地推压轴的两端。由此,能够调整定影夹持部的轴向的夹持压的平衡。通过控制部17控制压接分离部(省略图示)的动作,使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由此形成夹持纸张进行输送的定影夹持部。
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并沿着通纸路径被输送来的纸张在通过定影部23时被加热、加压。由此,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
此外,定影部23为了对定影面侧部件或者背面侧支承部件进行冷却、或者使纸张从定影面侧部件或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等,而可以具备对定影面侧部件或者背面侧支承部件进行送风的送风部。
供纸部14具有供纸托盘部141以及手送供纸部142。在供纸托盘部141,按预先设定的纸种收纳有基于基重、尺寸等识别的单页纸(标准纸张、特殊纸张)。从供纸装置1A送出的卷筒纸经由手送供纸部142供给。另外,供纸部14具有供纸辊部143等,并将从供纸托盘部141或者手送供纸部142供给的纸张送入纸张输送部16。
排纸部15具有排纸辊部151等,并将从纸张输送部16送出的纸张向机外排出。
纸张输送部16具备主输送部161、转向输送部162、背面打印用输送部163、以及通纸路径切换部(省略图示)等。纸张输送部16的一部分例如与定影部23一起装入一个单元,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纸张输送单元ADU)。
主输送部161作为夹持并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要素,具有包括配置于二次转印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进入辊部165的多个输送辊部。主输送部161输送从供纸托盘部141供给的单页纸或者经由手送供纸部142从供纸装置1A供给的卷筒纸并在图像形成部20(二次转印部、定影部23)通过,并且将从图像形成部20(定影部23)送出的纸张朝向排纸部15输送。
转向输送部162使从定影部23送出的纸张暂时停止,使输送方向反转,而输送至排纸部15或者背面打印用输送部163。
背面打印用输送部163是将通过转向输送部162转向后的纸张输送至主输送部161的循环路径。在主输送部161,纸张以第二面(背面)成为上表面的状态通过。
通纸路径切换部(省略图示)将从定影部23送出的纸张以保持原样的状态排出或使其反转而排出、或者将其输送至背面打印用输送部163,来切换通纸路径。具体而言,控制部17基于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内容(单面/双面打印、面朝上/面朝下排纸等)来控制通纸路径切换部的动作。
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经由手送供纸部142从供纸装置1A供给卷筒纸。供给的卷筒纸通过主输送部161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而且,在卷筒纸通过二次转印部时,中间转印带22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于卷筒纸,并在定影部23被实施定影处理。形成有图像的卷筒纸从排纸部15向机外排纸,并卷取于卷取装置1C的辊卷取部92。
这样,主输送部16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构成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通纸路径93的一部分。此外,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不使用转向输送部162以及背面打印用输送部163。
在主输送部161配置有切断纸张的多个纸张切断部。在图2中,在供纸辊部143与纸张输送单元ADU之间(以下称为“供纸侧边界”)配置有供纸侧切断部31,在排纸辊部151与纸张输送单元ADU之间(以下称为“供纸侧边界”)配置有排纸侧切断部32。此外,供纸侧切断部31也可以配置于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供纸侧边界,排纸侧切断部32也可以配置于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排纸侧边界。
供纸侧切断部31以及排纸侧切断部32是例如滑动方式或者截切方式的切断部。通过控制部17控制切割器驱动部(省略图示)的动作,由此切断部件(省略图示)沿纸张宽度方向将纸张切断。在产生了卡纸等故障时,供纸侧切断部31以及排纸侧切断部32根据需要自动地切断纸张。
这样,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沿着通纸路径输送纸张的输送部(主输送部161、供纸部14、排纸部15)、将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于通过输送部(161、14、15)输送的纸张由此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以及将在通纸路径通过的纸张沿纸张宽度方向切断的多个切断部(供纸侧切断部31、排纸侧切断部32)。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机内的两处位置将纸张切断,因此能够仅切除产生卡纸等故障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消除机内产生的卡纸等故障。特别是,在卷筒纸、连续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有用。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输送部(主输送部161、供纸部14、排纸部15)具有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部的纸张输送单元(ADU),多个切断部(供纸侧切断部31、排纸侧切断部32)配置于纸张输送单元(ADU)与主体部的边界附近。由此,不会产生意外分开而能够将纸张输送单元ADU拉出。
图4是表示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卡纸消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例如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中开始图像形成处理,而CPU171执行储存于ROM172的规定的程序,来实现。
在图4的步骤S101中,控制部17判定是否产生了卡纸。例如,若配置于主输送部161的输送辊部产生异常扭矩则停止,因此基于此,控制部17检测出卡纸的产生(参照图5A)。在产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YES”),处理移至步骤S102。在未产生卡纸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NO”)重复步骤S101的处理,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卡纸消除处理结束。
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7控制供纸侧切断部31以及排纸侧切断部32的动作,在卷筒纸横跨的供纸侧边界以及排纸侧边界的附近切断纸张。在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卷筒纸总是横跨供纸侧边界以及排纸侧边界,因此在该部分将卷筒纸切断。
即,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对通纸路径上的卡纸的产生进行检测的卡纸检测部(控制部17),在通过卡纸检测部(17)检测出卡纸的产生时,多个切断部(供纸侧切断部31、排纸侧切断部32)以包含卡纸的产生位置的方式将纸张局部切除(参照图5B)。
由此,能够容易消除机内产生的卡纸。另外,不需要使用切割器等切断纸张的危险的作业,因此提高卡纸消除处理的安全性。
切断后的卷筒纸的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部分(以下称为“卷筒纸片”)根据规定的卡纸处理顺序除去。切断后的卷筒纸的纸张输送单元ADU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以下称为“供纸侧端部”)保持于供纸辊部143,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以下称为“排纸侧端部”)通过排纸辊部151保持(参照图5B)。
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输送部(主输送部161、供纸部14、排纸部15)具有夹持并输送纸张的多个输送辊部(进入辊部165、供纸辊部143、排纸辊部151等),在长尺寸纸(卷筒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部的任一个(143、151)对切断后的长尺寸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进行保持。
由此,在切断后,能够防止卷筒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落下而附着灰尘,因此在其后的通纸作业时,不会因附着的灰尘而使机内污损。另外,保持能够输送卷筒纸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其后的通纸作业容易。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7使卡纸处理顺序在操作显示部12显示。使用者根据提示的卡纸处理顺序,进行规定的卡纸处理。
例如,使用者使供纸侧卡纸处理旋钮(省略图示)旋转,将从纸张输送单元ADU向供纸部14伸出的卷筒纸片的一端部压入纸张输送单元ADU内。供纸侧卡纸处理旋钮(省略图示)是经由动力传递机构而与主输送部161上的输送辊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并用于通过手动将卷筒纸沿输送方向送出的操作旋钮。
另外,使用者使排纸侧卡纸处理旋钮(省略图示)旋转,将从纸张输送单元ADU向排纸部15伸出的卷筒纸片的另一端部压入纸张输送单元ADU内。排纸侧卡纸处理旋钮(省略图示)是经由动力传递机构而与主输送部161上的输送辊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并用于通过手动将卷筒纸沿输送方向相反方向送出的操作旋钮。
通过手动将卷筒纸片的一端部沿纸张输送方向送出,通过手动将另一端部沿纸张输送方向相反方向送出,将卷筒纸片完全压入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由此能够防止因卷筒纸片而阻碍纸张输送单元ADU的拉出作业的情况。此外,在供纸侧切断部31以及排纸侧切断部32配置于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情况下,使供纸侧卡纸处理旋钮以及排纸侧卡纸处理旋钮旋转,将进入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抽出。
其后,拉出纸张输送单元ADU除去纸张输送单元ADU内的卷筒纸片(参照图5C)。通过供纸侧切断部31以及排纸侧切断部32将卷筒纸切断,因此不会产生意外分开而能够将纸张输送单元ADU拉出。另外,将纸张输送单元ADU的引导部件等敞开,能够从适当的位置小心地取出卷筒纸片,因此形成于卷筒纸片的未定影调色剂飞散的担忧也较少。另外,能够可靠地除去残留于机内的卷筒纸片,因此能够防止因残留纸片引起的部件的损伤。
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17对卡纸是否消除进行判定。控制部17在例如通过操作显示部12的操作指示了卷筒纸的通纸的情况下,判定为卡纸消除。另外例如,控制部17在检测出纸张输送单元ADU返回原来的状态,前面门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卡纸消除。
但是,在使输送辊部动作时,在异常扭矩产生的情况下,卡纸未消除,因此重复步骤S104的处理。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17使输送辊部(包括供纸辊部143以及排纸辊部151)动作,将卷筒纸沿纸张输送方向输送(参照图6A)。在卷筒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出现在排纸侧的机外的时刻,使输送辊部的动作停止(参照图6B)。送出至机外的卷筒纸的端部载置于作业台33,由使用者利用胶带等接合。
此外,在步骤S105中,也可以将卷筒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沿纸张输送方向相反方向输送,将两者在供纸侧的机外接合。但是,在该情况下,接合部通过二次转印部、定影部,因此存在对机内的部件给予损伤的担忧。
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输送部(主输送部161、供纸部14、排纸部15)输送长尺寸纸(卷筒纸),直到长尺寸纸(卷筒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出现在供纸侧或者排纸侧的机外为止。优选输送部(161、14、15)将长尺寸纸(卷筒纸)沿图像形成时的纸张输送方向输送。
通过输送部(161、14、15)的动作,将卷筒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输送至机外,因此不需要再次从机外使卷筒纸通过,从而能够在短时间执行卷筒纸的通纸作业以及端部彼此的接合作业。
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17使卷筒纸的输送再次开始。朝卷筒纸的图像形成再次开始,卡纸消除处理也再次从步骤S101执行。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通过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例如,在垂幅/横幅用的单页纸、标准规格的单页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产生卡纸时,纸张并非成为横跨供纸侧边界以及排纸侧边界的通纸状态。因此,也可以对卡纸产生时的纸张的通纸状态(纸张是否横跨供纸侧边界、排纸侧边界)进行判断,基于通纸状态来决定使哪一个切断部动作。卡纸产生时的纸张的通纸状态例如能够基于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判断。
另外,例如,除了供纸侧切断部31、排纸侧切断部32之外,也可以在通纸路径上配置切断部。切断部也可以配置在纸张输送单元ADU内。
应该认为对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而言全部的点是例示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沿着通纸路径输送纸张;
图像形成部,其将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由此形成图像;以及
多个切断部,它们将在所述通纸路径通过的纸张沿纸张宽度方向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卡纸检测部,该卡纸检测部检测所述通纸路径上的卡纸的产生,
在通过所述卡纸检测部检测出卡纸的产生时,所述多个切断部以包含卡纸的产生位置的方式将纸张局部切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具有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部的纸张输送单元,
所述多个切断部配置于所述纸张输送单元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界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具有夹持并输送纸张的多个输送辊部,
在长尺寸纸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输送辊部的任一个对切断后的长尺寸纸的供纸侧端部以及排纸侧端部进行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输送长尺寸纸,直到所述供纸侧端部以及所述排纸侧端部出现在供纸侧或者排纸侧的机外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将长尺寸纸沿图像形成时的纸张输送方向输送。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作业台,该作业台用于在机外载置并接合所述供纸侧端部与所述排纸侧端部。
CN201510312542.7A 2014-06-10 2015-06-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319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9649 2014-06-10
JP2014119649A JP6070638B2 (ja) 2014-06-10 2014-06-1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889A true CN105319889A (zh) 2016-02-10
CN105319889B CN105319889B (zh) 2019-01-01

Family

ID=54769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2542.7A Active CN105319889B (zh) 2014-06-10 2015-06-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867B2 (zh)
JP (1) JP6070638B2 (zh)
CN (1) CN1053198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2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23926A (zh) * 2020-09-15 2020-12-25 江苏华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试卷连续印刷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8525B2 (ja) * 2014-09-24 2018-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668829B2 (ja) 2016-03-04 2020-03-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4135B2 (ja) * 2017-04-21 2021-09-1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84285B2 (ja) * 2017-09-29 2021-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ジャム処理方法
JP2020052201A (ja) * 2018-09-26 2020-04-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7665A (ja) * 2000-09-12 2002-03-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ウェブつなぎ装置
US20070053700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10211007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jam restoration method in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593A (ja) 1996-07-05 1998-01-2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6861B2 (ja) * 2006-11-13 2012-0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40218B2 (ja) * 2010-04-2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847534B2 (ja) * 2011-10-21 2016-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ジャム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7665A (ja) * 2000-09-12 2002-03-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ウェブつなぎ装置
US20070053700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10211007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jam restoration method in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2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23926A (zh) * 2020-09-15 2020-12-25 江苏华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试卷连续印刷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889B (zh) 2019-01-01
US20150355591A1 (en) 2015-12-10
JP6070638B2 (ja) 2017-02-01
JP2015232644A (ja) 2015-12-24
US9625867B2 (en) 2017-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88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856101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essure contact separation section to separate fixing side member and backside supporting member from each other
JP60568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91100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0993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n unjamming execution section
EP307333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94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293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guide member disposed along the sheet feeding path on both sides
US93608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927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4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064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19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407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用紙搬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