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8838A - 电磁促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促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8838A
CN105308838A CN201480031809.9A CN201480031809A CN105308838A CN 105308838 A CN105308838 A CN 105308838A CN 201480031809 A CN201480031809 A CN 201480031809A CN 105308838 A CN105308838 A CN 105308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member
lining
movable part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18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8838B (zh
Inventor
江渕弘章
岩濑雄二
加藤正太郎
永井秀和
桥本洋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08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8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8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1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interengaging jaws or gear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2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using an external and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for coupling the teeth of both coupling components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电磁促动器(20)具备:电磁线圈(21);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配置于电磁线圈(21)的周围;及电枢(24),与固定部一起形成电磁线圈(21)的磁回路M,通过磁回路M所产生的电磁力而沿着轴线C的轴向移动,由此对衬套(12)进行操作。电枢(24)由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这两个部件构成。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以如下方式被组合:分别支撑于固定部,并从移动方向(轴向)的两侧将衬套(12)夹入。由此,能够对衬套(12)适当地传递推力。

Description

电磁促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促动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的变速装置中,已知有具备由电磁促动器驱动的啮合式爪形离合器并通过该爪形离合器的驱动来限制变速装置内的旋转要素的旋转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58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以往的电磁促动器具备相对于悬臂支撑的衬套(被操作部件)沿着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可动部及固定部。在该电磁促动器中,将可动部及固定部配置在线圈的周围而形成磁回路,通过电磁力将可动部朝向固定部沿着轴线方向进行磁吸引,由此使衬套向爪形离合器的啮合部移动。在这样的以往的电磁促动器中,将可动部支撑于固定部的部位仅为一点,而且,可动部及衬套被悬臂支撑,因此衬套相对于可动部倾斜,可能无法向衬套充分地传递推力。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被操作部件适当地传递推力的电磁促动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促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磁线圈;固定部,配置于上述电磁线圈的周围;及可动部,与上述固定部一起形成上述电磁线圈的磁回路,通过上述磁回路所产生的电磁力而沿预定方向移动,从而对被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上述可动部由两个部件构成,上述可动部的上述两个部件以如下方式被组合:分别支撑于上述固定部,并从上述预定方向的两侧将上述被操作部件夹入。
而且,在上述的电磁促动器中,优选的是,上述被操作部件及上述可动部设于旋转要素的周围,上述可动部在上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上述可动部配置于在上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上比上述被操作部件靠外侧的位置,并能够沿上述旋转要素的轴向移动,上述被操作部件与支撑部件进行花键配合,且被设置成能够沿上述轴向移动,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并配置于在上述径向上比上述被操作部件靠内侧的位置,上述被操作部件以能够在上述可动部与上述支撑部件之间沿径向扰动的方式配置,通过上述被操作部件的上述扰动而变化的上述可动部与上述被操作部件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设定得大于通过上述被操作部件的上述扰动而变化的上述被操作部件与上述支撑部件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
而且,在上述的电磁促动器中,优选的是,上述可动部的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是磁性体,另一部件是非磁性体。
而且,优选的是,上述的电磁促动器设于旋转要素的周围,上述可动部进行移动的上述预定方向是上述旋转要素的轴向,上述可动部的上述两个部件的与上述固定部接触的各支撑部以使上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
而且,优选的是,上述的电磁促动器在上述可动部与上述被操作部件之间设置使上述被操作部件沿上述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等待的等待机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磁促动器由于将可动部双臂支撑于固定部,因此能够提高可动部的移动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高效率地向被操作部件传递推力。其结果是,本发明的电磁促动器起到能够对被操作部件适当地传递推力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的卡合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对图1中的衬套的附近进行放大图示且径向相反侧也图示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的卡合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磁促动器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的卡合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将图1中的衬套的附近放大图示且也图示径向相反侧的示意图。
首先,说明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的卡合装置10的结构。图1所示的卡合装置10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中,装入到将来自发动机或电动机等驱动源的动力向输出轴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卡合装置10例如为了控制从动力传递装置向输出轴传递的动力而被用作限制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要素的一部分的旋转的制动装置。另外,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等详细的结构由于与本发明的主旨不直接相关,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卡合装置10具备片11、衬套12(被操作部件)、轮毂托架15(支撑部件)、电磁促动器20及ECU30(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
片11及衬套12配置在上述的旋转要素的周围。该旋转要素设为以沿着图1下部的左右方向由单点划线描绘的轴线C为中心而旋转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附图的左右方向表现为旋转要素的“轴向”,将上下方向表现为旋转要素的“径向”。而且,将绕着轴线C的方向表现为旋转要素的“周向”。
片11与旋转要素联动而绕着轴线C一体旋转。片11的轴向及径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衬套12配置在比片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进行花键配合。轮毂托架15固定设置在将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要素包裹在内的壳体(未图示)上。即,衬套12通过与轮毂托架15花键配合,能够沿轴向移动,径向的移动及绕着轴线C的旋转受到限制。而且,衬套12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被夹持部12a。
片11和衬套12通过衬套12的轴向的移动,能够对衬套12的内周面与片11的外周面进行卡合/分离。在片11的外周面上,朝向径向外侧沿着绕轴线C的周向配置有多个爪齿13。在衬套12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沿着绕轴线C的周向配置有多个爪齿14。这些爪齿13、14成为啮合爪形离合器,通过两者的啮合,能够使片11与衬套12卡合。通过将衬套12与片11进行花键配合,能够将与片11联动的旋转要素的旋转固定。
在图1中,衬套12相对于片11而配置于左侧,当衬套12向右方移动时与片11卡合,当衬套12向左方移动时从片11分离。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右方向也表现为“卡合方向”,将左方向也表现为“分离方向”。
电磁促动器20是沿轴向产生驱动力而使衬套12沿轴向移动的动力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具体而言是电磁螺线管方式的促动器。电磁促动器20配置在以轴线C为中心而旋转的旋转要素的周围、且配置在片11及衬套12的径向外侧。
电磁促动器20具备电磁线圈21、内轭22(固定部)、外轭23(固定部)、电枢24(可动部)及复位弹簧25。
内轭22从卡合方向侧配置于电磁线圈21的周围,外轭23从分离方向侧配置于电磁线圈21的周围。内轭22及外轭23在电磁线圈21的径向外侧处连结并固定设于壳体。即,内轭22及外轭23作为以从轴向两侧将电磁线圈21夹入的方式固定配置在电磁线圈21的周围的固定部发挥功能。而且,内轭22及外轭23在电磁线圈21的径向内侧相互不连接,且在电磁线圈21的径向内侧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部26。内轭22及外轭23都由磁性体形成。
电枢24配置在内轭22及外轭23的径向内侧且衬套12的径向外侧。电枢24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设置,通过轴向移动而能够向衬套12施加推力。
电枢24由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这两个部件构成。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能够从轴向的分离方向侧与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抵接地配置,而且,第二部件24b能够从卡合方向侧与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抵接地配置。即,电枢24以从轴向两侧将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夹入的状态配置,能够提高电枢24与衬套12的联动性。而且,通过该结构,能够确保配置在第一部件24a与第二部件24b之间的衬套12的组装性。
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在外轭23的径向内侧由镀敷或套筒等支撑用部件27支撑,而且,第二部件24b在内轭22的径向内侧由支撑用部件27支撑。即,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分别支撑于固定部(内轭22、外轭23)。即,电枢24沿着轴向具有两个基于固定部的支撑点,被双臂支撑(两点支撑),能够提高轴向移动的稳定性,能够高效率地向衬套12传递推力。
而且,电枢24通过将第二部件24b向第一部件24a压入固定而形成为一体的部件。由此,即使电枢24由多个部件构成,也能够实现径向及轴向尺寸的小型化、组装性提高、基于惯性降低的性能提高,并能够一体动作。另外,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与第二部件24b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单元进行紧固。
而且,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向轴向的卡合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24c。突出部24c向内轭22与外轭23之间的开口部26插入。在突出部24c的卡合方向侧的端面上设有与电枢24的动作方向正交的止动面24d。另一方面,在内轭22的分离方向侧的端面上的与电枢24的止动面24d相向的位置也设有止动面22a。在电枢24向卡合方向移动时,电枢24的止动面24d与内轭22的止动面22a抵碰,由此能够使电枢24向卡合方向的移动停止。
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由磁性体形成,第二部件24b由非磁性体形成。由此,即使在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和固定部(内轭22、外轭23)的支撑部(支撑用部件27)不设置气隙等,也能够隔断必要部以外的磁路。
而且,电枢24与固定部的两点支撑的各支撑部使径向尺寸对齐地设定。即,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与外轭23的支撑部、第二部件24b与内轭22的支撑部配置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在此,“两支撑部的径向位置相同”是指各支撑部的径向尺寸的偏差为预定范围(例如±0.2mm以下)内。由此,能够提高加工精度,能够提高支撑精度。
复位弹簧25配置在电枢24的第二部件24b与内轭22之间。复位弹簧25例如为压缩弹簧,被保持为适度地压缩的状态,对电枢24向分离方向施力。复位弹簧25向电枢24的卡合方向的移动越进展,即,衬套12与片11的啮合程度越深,则越大地产生向分离方向的作用力。
轮毂托架15具有绕着轴线C与片11相邻地延伸且与衬套12进行花键配合的内圆筒部15a。轮毂托架15设为从该内圆筒部15a沿着电磁促动器20的形状一边被覆衬套12及电磁促动器20一边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形状,在外缘端部15b处螺栓固定于壳体(未图示)。轮毂托架15的内圆筒部15a配置在衬套12的径向内侧,在内圆筒部15a的外周面上,朝向径向外侧沿着周向配置有多个花键齿15c(参照图2)。衬套12通过将爪齿14向该花键齿15c之间插入而花键配合于轮毂托架15,被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在此,参照图2,说明电磁促动器20的电枢24和轮毂托架15的内圆筒部15a的径向位置的设定。如图2所示,卡合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在轴线C的周围配置成同心圆状。电枢24如上所述经由支撑用部件27而两点支撑于固定部(内轭22、外轭23),因此径向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而且,轮毂托架15如上所述固定设置在未图示的壳体,因此径向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衬套12在径向上配置于如此位置被固定的电枢24与轮毂托架15的内圆筒部15a之间。电枢24及轮毂托架15的径向位置以衬套12能够在两者之间沿径向扰动的方式设定。
在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由于爪齿14的齿顶与花键齿15c的齿根的径向的间隙、花键齿15c的齿顶与爪齿14的齿根的径向的间隙、或者爪齿14的齿面与花键齿15c的齿面的径向的间隙,而产生径向松动。径向松动可以称为衬套12的轴心从轮毂托架15的轴心(轴线C)偏离而衬套12相对于轮毂托架15的径向的相对位置在预定范围内变动的现象。径向松动的宽度可以表现为例如从衬套12的某1个爪齿14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齿15c的齿根抵接的径向位置(在图2中表示比轴线C靠下侧的爪齿14的位置)到位于该爪齿14的径向相反侧(处于180度相反侧的位置)的爪齿14(在图2中表示比轴线C靠上侧的爪齿14)与花键齿15c的齿根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在图2中,该径向松动的宽度图示为附图标记L2。另外,径向松动也可以表现为“由于衬套12的扰动而变化的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的距离的变化”。径向松动的宽度L2也可以表现为“由于衬套12的扰动而变化的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的距离的最大值”。
根据这样的径向松动的发生而衬套12相对于电枢24的径向的相对位置也变动。更详细而言,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的外周面12b和与该外周面12b相向的电枢24的径向内侧的相对面24e之间的径向距离变动。该径向距离在图2中如比轴线C靠下侧所示,在爪齿14最接近轮毂托架15的状态时成为最大。在图2中,此时的衬套12的外周面12b与电枢24的相对面24e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图示为附图标记L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套12的外周面12b与电枢24的相向面24e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L1设定得比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松动的宽度L2大。即,成为L1>L2的关系。由此,即使由于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松动而衬套12在径向上扰动,在衬套12的外周面12b与电枢24的相向面24e之间也能够始终形成间隙。
ECU30是基于车辆内的各种传感器类的信息进行车辆的各部的控制的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ECU30与卡合装置10的电磁促动器20连接,对电磁促动器20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控制衬套12的轴向的移动,从而能够控制卡合装置10的卡合/分离。
ECU30在物理上是以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AM(RandomAccessMemory)、ROM(ReadOnlyMemory)及接口等的周知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回路。通过将ROM所保持的应用程序向RAM载入而利用CPU执行,在CPU的控制下,使车辆内的各种装置动作,并进行RAM、ROM中的数据的读出及写入,从而实现ECU30的各功能。
接下来,说明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的卡合装置10的动作。
在电磁促动器20的电磁线圈21处于非励磁状态时,电磁促动器20停止,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经由电枢24的第二部件24b而向分离方向承受复位弹簧25的作用力。通过该作用力,如图1所示,衬套12保持于与片11分离的轮毂托架15的内圆筒部15a上的位置,成为不与片11啮合的状态。即,在电磁促动器20处于非励磁状态时,卡合装置10成为分离状态,片11能够与旋转要素联动而旋转。
按照来自ECU30的控制指令,当电磁线圈21励磁时,形成将在电磁线圈21的周围配置的磁性体的内轭22、外轭23及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围绕的磁回路M。该磁回路M如图1的虚线箭头所示,以横穿电枢24的突出部24c的止动面24d与内轭22的止动面22a的间隙的方式形成。因此,电枢24由内轭22及外轭23的内周面引导,并朝向内轭22被磁吸。电枢24通过该磁吸引力(电磁力),克服复位弹簧25而向卡合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电枢24的动作,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接受推力,衬套12向卡合方向移动,衬套12的爪齿14成为与片11的爪齿13啮合的啮合状态。即,在电磁促动器20处于励磁状态时,卡合装置10成为卡合状态,能够使与片11连结的旋转要素的旋转停止。
接下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具备:电磁线圈21;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配置于电磁线圈21的周围;及电枢24,与固定部一起形成电磁线圈21的磁回路M,通过磁回路M所产生的电磁力而沿预定方向(轴线C的轴向)移动,从而对衬套12进行操作。电枢24由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这两个部件构成。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以如下方式被组合:分别支撑于固定部,并从移动方向(轴向)的两侧将衬套12夹入。
通过该结构,电枢24具有多个支撑点,双臂支撑于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因此能够抑制电枢24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能够提高电枢24的移动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高效率地向衬套12传递推力。而且,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夹入衬套12而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电枢24与衬套12连结,能够提高电枢24与衬套12的联动性。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能够对作为被操作部件的衬套12适当地传递推力。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中,衬套12及电枢24设于绕预定的轴线C旋转的旋转要素的周围。电枢24在旋转要素的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配置于在旋转要素的径向上比衬套12靠外侧的位置,并能够沿旋转要素的轴向移动。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齿15c进行花键配合,且被设置成能够沿轴向移动,上述轮毂托架15的花键齿15c在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并配置于在径向上比衬套12靠内侧的位置。衬套12以能够在电枢24与轮毂托架15的内圆筒部15a之间沿径向扰动的方式配置。通过衬套12的扰动而变化的电枢24与衬套12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L1设定得大于通过衬套12的扰动而变化的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L2(即径向松动的宽度)(L1>L2)。
通过该结构,即使由于衬套12与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松动而衬套12沿径向扰动,在衬套12的外周面12b与电枢24的相向面24e之间也能够始终形成间隙,能够避免衬套12与电枢24接触。因此,衬套12可动时的径向载荷不会由电枢24承受,而能够由轮毂托架15的花键配合部承受,因此能够降低对电枢24进行支撑的支撑用部件27的径向载荷。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中,电枢24的2个部件中的第一部件24a是磁性体,第二部件24b是非磁性体。
通过该结构,即使在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和固定部(内轭22、外轭23)的支撑部不设置气隙等,也能够隔断必要部以外的磁路。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设于绕着预定的轴线C旋转的旋转要素的周围。电枢24进行移动的预定方向是旋转要素的轴向(轴线C)。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及第二部件24b的与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的各支撑部以使旋转要素的径向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
通过该结构,能够简化电枢24与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之间的支撑部的结构,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因此能够提高支撑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的卡合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与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之间具备等待机构弹簧28。
等待机构弹簧28配置成根据电枢24与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能够沿轴向伸缩。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a中,通过电磁线圈21的磁回路M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电枢24向卡合方向移动时,等待机构弹簧28将从电枢24接受的按压力向衬套12的被夹持部12a传递,由此衬套12也能够与电枢24联动而向同方向移动。
在此,通过衬套12的卡合方向的移动,开始了衬套12与片11的卡合,但是例如由于片11与衬套12的相位错动,而可能产生衬套12的爪齿14与片11的爪齿13无法顺畅啮合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衬套12向卡合方向的进一步的进展由片11阻碍,片11与衬套12的卡合变得不完全。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a中,即使是这样的状况,电枢24也能够将等待机构弹簧28压缩,并向卡合方向持续移动。并且,在转移成片11与衬套12的相位一致的状况之后,通过等待机构弹簧28的作用力,衬套12向卡合方向被压出,移动至衬套12的爪齿14与片11的爪齿13的啮合变得充分的位置。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a在片11与衬套12的相位错动而衬套12从片11向分离方向接受预定以上的反力的情况下,通过等待机构弹簧28的作用,等待衬套12向卡合方向的移动,并能够蓄积从电枢24传递的推力。并且,当片11与衬套12的相位一致而衬套12受到的反力减小时,利用蓄积的推力,能够使衬套12向卡合方向快速移动。其结果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促动器20a具备等待机构弹簧28,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作为被操作部件的衬套12与片11的卡合动作。
另外,等待机构弹簧28只要是在从电枢24向衬套12传递推力的状况下等待衬套12的移动并蓄积推力的结构即可,可以置换成通过弹簧以外的要素实现的等待机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了提示,没有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枢24的第一部件24a的与外轭23的支撑部和第二部件24b的与内轭22的支撑部的轴线C的径向位置相同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各支撑部的径向位置不同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枢24两点支撑于固定部(内轭22及外轭23)的结构,但是支撑点也可以设为两处以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装置10,例示了经由轮毂托架15将衬套12与固定端(壳体)连结并在片11与衬套12卡合时限制片11的旋转的结构、所谓制动装置的结构,但是卡合装置10也可以是将衬套12与其他旋转要素连结并在片11与衬套12卡合时将片11的旋转转矩向该旋转要素传递而一体旋转的结构、所谓离合器装置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2衬套(被操作部件)
15轮毂托架(支撑部件)
20、20a电磁促动器
21电磁线圈
22内轭(固定部)
23外轭(固定部)
24电枢(可动部)
24a第一部件
24b第二部件
28等待机构弹簧(等待机构)

Claims (5)

1.一种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磁线圈;
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周围;及
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一起形成所述电磁线圈的磁回路,通过所述磁回路所产生的电磁力而沿预定方向移动,从而对被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所述可动部由两个部件构成,
所述可动部的所述两个部件以如下方式被组合:分别支撑于所述固定部,并从所述预定方向的两侧将所述被操作部件夹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操作部件及所述可动部设于旋转要素的周围,
所述可动部在所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所述可动部配置于在所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上比所述被操作部件靠外侧的位置,并能够沿所述旋转要素的轴向移动,
所述被操作部件与支撑部件进行花键配合,且被设置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并配置于在所述径向上比所述被操作部件靠内侧的位置,
所述被操作部件以能够在所述可动部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沿径向扰动的方式配置,
通过所述被操作部件的所述扰动而变化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被操作部件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设定得大于通过所述被操作部件的所述扰动而变化的所述被操作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花键配合部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的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是磁性体,另一部件是非磁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该电磁促动器设于旋转要素的周围,
所述可动部进行移动的所述预定方向是所述旋转要素的轴向,
所述可动部的所述两个部件的与所述固定部接触的各支撑部以使所述旋转要素的径向上的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部与所述被操作部件之间设置使所述被操作部件沿所述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等待的等待机构。
CN201480031809.9A 2013-06-03 2014-05-27 电磁促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8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7296 2013-06-03
JP2013117296 2013-06-03
JP2013-163173 2013-08-06
JP2013163173A JP5772899B2 (ja) 2013-06-03 2013-08-06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PCT/JP2014/064033 WO2014196420A1 (ja) 2013-06-03 2014-05-27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8838A true CN105308838A (zh) 2016-02-03
CN105308838B CN105308838B (zh) 2018-03-30

Family

ID=5200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180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8838B (zh) 2013-06-03 2014-05-27 电磁促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16570B2 (zh)
EP (1) EP3007339B1 (zh)
JP (1) JP5772899B2 (zh)
KR (1) KR101831393B1 (zh)
CN (1) CN105308838B (zh)
WO (1) WO20141964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7633B1 (en) 2013-03-22 2018-08-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ng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5121916B (zh) * 2013-04-16 2017-03-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卡合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
JP5772899B2 (ja) * 2013-06-03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94820B2 (ja) * 2014-06-09 2016-09-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噛合式係合装置
JP6240109B2 (ja) * 2015-03-02 2017-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噛み合い式係合装置
US9396860B1 (en) * 2015-07-13 2016-07-19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Compliant plunger for latching solenoid
JP7156189B2 (ja) * 2019-07-05 2022-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
KR102238402B1 (ko) * 2019-08-27 2021-04-09 주식회사 신라공업 전기 자동차의 후륜 구동용 클러치 시스템의 트랜슬레이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5279A (ja) * 2008-07-23 2010-02-04 Toyota Motor Corp 電磁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2010270898A (ja) * 2009-05-25 2010-12-02 Toyota Motor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CN102852996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磁接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7340A (ja) * 1982-08-26 1984-02-29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トフリ−ホイ−ルハブ
FR2798506B1 (fr) * 1999-09-15 2001-11-09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muni de deux ressorts de rappel
JP2003278800A (ja) * 2002-03-27 2003-10-02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4024633B2 (ja) 2002-09-12 2007-12-19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と動力断続装置
JP2004183874A (ja) 2002-12-06 2004-07-02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と動力断続装置
JP4484465B2 (ja) * 2003-08-12 2010-06-16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付き鉄道車両用たわみ板継手
JP4949887B2 (ja) * 2007-02-19 2012-06-1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ドグ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256007A (ja) * 2007-04-02 2008-10-23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ドグ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205878B2 (ja) 2007-09-03 2013-06-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772899B2 (ja) * 2013-06-03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5124861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係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5279A (ja) * 2008-07-23 2010-02-04 Toyota Motor Corp 電磁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2010270898A (ja) * 2009-05-25 2010-12-02 Toyota Motor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CN102852996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磁接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03856A (ko) 2016-01-11
US9816570B2 (en) 2017-11-14
EP3007339B1 (en) 2017-11-08
JP5772899B2 (ja) 2015-09-02
KR101831393B1 (ko) 2018-02-22
WO2014196420A1 (ja) 2014-12-11
EP3007339A4 (en) 2017-01-11
CN105308838B (zh) 2018-03-30
EP3007339A1 (en) 2016-04-13
US20160131203A1 (en) 2016-05-12
JP2015014359A (ja)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8838A (zh) 电磁促动器
JP5536677B2 (ja) 中央同期式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変速機の作動装置
KR102363663B1 (ko) 제동력전달유닛, 브레이크 서브조립체 및 브레이크 조립체 그룹
JP6863115B2 (ja) 差動装置
JP5907164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CN102454726A (zh) 电磁离合器
JP5472729B2 (ja) 変速装置
JP2011112114A (ja) 噛み合いクラッチ装置
CN203223502U (zh) 电磁连结装置
JP2005188559A (ja) 電磁クラッチ
EP3372868B1 (en) Electric vehicle three-gea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brushless x-by-wire centrifugal ball arm engagement device
JP5440861B2 (ja) 変速機駆動装置
JP2003097613A (ja) 湿式摩擦板および変速機
CN113661339B (zh) 提供四种操作模式的旋转电离合器组件
JP2003120789A (ja) 差動ギア装置
JP2010112491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5371700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4047870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7215015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H0642107Y2 (ja) 電動式駆動装置
JP6113676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ク変速機及びホイール駆動装置
JP2561858Y2 (ja) 電磁クラッチ用励磁ユニット
JP2015070646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構造
JP2004301238A (ja)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1304404A (ja) 歯車式変速機の切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