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3962A -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3962A
CN105303962A CN201510814791.6A CN201510814791A CN105303962A CN 105303962 A CN105303962 A CN 105303962A CN 201510814791 A CN201510814791 A CN 201510814791A CN 105303962 A CN105303962 A CN 105303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se proof
proof layer
basic unit
counterfeiting information
described bas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47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147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39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3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7Forms or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a machine-readable marking, e.g. a bar c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所述双面防伪结构包括:基层;第一防伪层,设置有第一防伪信息,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或者,当所述基层具有透明区域时,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防伪层上具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是一种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假冒、仿造行为的技术手段,是指用一防止伪造、假冒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材料、技术装备等。
目前比较常见的防伪方法有如下几种:
(1)全息防伪标签,又名激光防伪标签,是利用激光彩色全息图制版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完成的防伪标签。
(2)数码防伪标签,在标签表面或可刮开的涂层内印刷数码信息,比如识别码或序列号等,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将该数码信息发送到官方以查询真伪。
(3)安全线防伪纸技术及其应用产品,包括各类产品防伪说明书及合格证、防伪瓶贴、防伪标签等。
对于商品的生产厂商而言,防伪技术是一种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防范性技术措施,更是现代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必须手段。
但是,如果要在已经生产或设计好的商品包装上增加防伪信息,则需要对商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将会浪费已有设计以及已生产的商品包装,大大增加成本;并且如果商品包装已经被消费者所熟识,重新设计商品包装将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度降低,影响商品的销量。如果另外附加防伪标签等,则无法与商品包装结合为一体,降低了防伪可靠性。
另外,不法分子在制造假货的过程中,对防伪特征也会进行仿造;随着防伪技术的进步,可以对防伪特征进行处理以增加不法分子仿造的难度,比如采用将防伪特征隐藏在可刮去的涂层/可揭开的表层下等手段;但这样同时也会使消费者查验防伪特征的过程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的双面防伪结构,及基于该双面防伪结构实现的防伪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包括:
基层;
第一防伪层,设置有第一防伪信息,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或者,当所述基层具有透明区域时,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防伪层上具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为:单独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复合;或者,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层单独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层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复合的方式包括:
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层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复合的方式包括:
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表面和所述基层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
二维码、条形码、字符序列。
可选地,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防伪结构还包括:
覆盖在所述第一防伪层表面至少部分区域的覆盖层。
可选地,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的直线,将所述基层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
或者,
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
一种防伪方法,基于上述的防伪结构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商品的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所述基层的表面朝外,所述第二防伪层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直接或者通过基层中的透明区域与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接触;
透过所述透明包装物中的透明物质或物质与所述包装物的空隙扫描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获得商品信息。
可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保存各所述防伪结构中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及商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收到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或第二防伪信息反馈对应的商品信息。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该防伪结构可以将具有防伪信息的防伪层复合在已生产好的商品标贴上得到,可以使生产厂商在不增加格外工序的情况下为商品增加防伪信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更换已有的成型的标贴生产模具;而且防伪信息在两个面上均有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如果朝向商品包装外侧的一面的防伪信息直接利用商品标贴进行遮盖,不但可以增加仿冒难度,还可以不破坏商品包装原先的设计,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认同度。朝向商品包装内侧的一面也具有防伪信息,当该防伪结构附着到透明包装上时,朝向商品包装内侧的一面上的防伪信息可通过透明包装呈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扫描或辨识该防伪信息非常便捷地查询到相应的商品信息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双面防伪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第二防伪层和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基层复合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二防伪层和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基层复合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齿孔示意图之一;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齿孔示意图之二;
图6是实施例二中透过透明包装物看到二维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基层11;
第一防伪层12,设置有第一防伪信息,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13;
所述第二防伪层13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或者,当所述基层11具有透明区域时,所述第二防伪层13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具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与所述基层11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本实施例中,复合后能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所述基层11的底面是指当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包装(比如包装盒、瓶子等)上时,和商品包装相接触的面,所述基层11的表面则是不接触商品包装的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1可以为已生产好的商品标贴,这样厂家直接在基层11上复合第一、第二防伪层即可得到具有防伪功能的商品标贴,无需重新设计或重新开模生产,节省了成本。所述第一防伪层和/或第二防伪层可以但不限于为安全线,进一步减少占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1的表面可以采用印刷等方式设置有商品的商标、生产日期等商品资料,但当基层11为透明材质时,也不排除商品资料设置在基层11的底面,或两个面上都设置。商品资料是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商品标贴上看到的内容,和消费者通过防伪查询得到的商品信息可以部分相同,防伪查询得到的商品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商品批次、销售地等内容。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基层11上具有透明区域时,该透明区域可以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覆盖区域的形状、大小相同,也可以比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覆盖区域更大。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伪层12无论复合在基层11的表面或底面,第一防伪信息都能从基层11的表面呈现(包括揭开/刮去覆盖层或揭开基层11后呈现的情况);本实施例的防伪结构当附着到透明的商品包装上后,消费者一方面可以透过所述透明包装扫描到所述基层11底面呈现的第二防伪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从基层11的表面直接获取第一防伪信息或使用揭开/刮开等方式去除覆盖层/基层11后获取被覆盖的第一防伪信息,进一步验证商品的真伪。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结构可以附着在商品(或其包装箱/盒)表面,包括各种尺寸,比如可以是洗涤用品、酒类等商品上粘贴的差不多占据整个瓶身的标贴,也可以是瓶盖、瓶颈处粘贴的小尺寸的标贴;本实施例对防伪结构的具体大小、用途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是指通过复合机或类似设备将基层11和第一、第二防伪层合为一体;所述基层11包括承印基材等可以印刷的面材或者是可以进行雕刻等工艺形成文字图案的面材,可以是各种材质的纸、塑料薄膜、铝塑膜等承印材料,厚度一般较薄,包括表面和底面;由于实际上第一、第二防伪层的厚度可以极薄,因此当复合第一/第二防伪层后的基层11附着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时,没有复合第一/第二防伪层的部分和商品或其包装上之间并不会产生空隙,在商品或其包装凭表面肉眼也几乎无法看出多复合了其它材料,看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保证了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商品资料可以包括任何和商品有关的内容,比如名称,成分,商标等,还可以包括装饰性的图案文字等。所述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不限于形式和内容;所述第一/第二防伪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防伪内容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随机字符(可以随机颜色、随机选择角度、随机油墨类型)、字符(包括数字、汉字、字母、符号等)序列、条码(一维码或二维码)、随机特征(任意抛洒的纤维、随机压痕等)、随机纹理特征、防伪真迹等。其中,第二防伪信息由于需要透过包装物进行观看,因此可以为二维码或条形码等易于扫描的防伪信息,也可以是字符序列等易于客户端(如手机)识别的防伪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防伪层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任何区域上,比如上边沿/左边沿/右边沿,或其它任意位置。每个防伪结构上第一和/或第二防伪层的位置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中的第一防伪信息可以设置在第一防伪层12的任意位置,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伪层13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为:单独与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复合;或者,与所述第一防伪层12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复合。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单独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所述第二防伪层13未设置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相对;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复合,都可以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直接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或透过透明的第二防伪层13和/或基层11的透明区域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
当所述第二防伪层13单独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上时,所述第一防伪层12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即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和所述基层11的表面相对进行复合),也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即第一防伪层12的表面和所述基层11的底面相对进行复合)。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与所述第一防伪层12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11复合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两种:
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和所述基层11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13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和所述基层11的表面之间,如图2所示;该情况下,所述基层11与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对应的区域是透明区域,以将所述第二防伪信息显示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该情况下,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上全部或部分区域通过第二防伪层13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表面,底面上未与所述第二防伪层13接触的区域则是直接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表面;
或者,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表面和所述基层11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13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上,如图3所示。
两种复合方式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未设置第二防伪信息的面可以与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为透明材质,可以任一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相对。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复合,都可以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直接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或透过透明的第二防伪层13和/或基层11的透明区域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
上述的两种复合方式中,如果第一防伪层12为透明材质或具有透明区域,则无论采用哪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伪层13都可以复合在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表面上,只要保证复合后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能从基层11的底面呈现出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12/第二防伪层13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淋膜层;
涂层,覆盖在所述淋膜层上;
设置有所述第一/第二防伪信息的特征层,附着在所述涂层上;
所述淋膜层为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表面,所述防伪层为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
本可选方案中,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底面和所述基层11的表面相对,所述防伪结构还可以包括:
覆盖在所述第一防伪层表面至少部分区域的覆盖层。
所述覆盖层可以是铜版纸,也可以是铝塑膜,还可以是塑料薄膜等。
所述覆盖层对第一防伪层12上的第一防伪信息至少部分进行了覆盖,可以从所述淋膜层上揭开或刮去,以呈现出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当将该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或其包装上后,所述第一防伪层12位于所述基层11的表面,覆盖层可以遮住第一防伪层12的特征层上的至少部分第一防伪信息,当消费者揭开该覆盖层后将无法恢复原状,能有效防止防伪结构被回收再利用;如果覆盖层为非透明材料,则在揭开前还能够遮住所述特征层上的第一防伪信息,增加了防伪可靠性。
本可选方案中,当所述第一防伪层12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时,相当于直接用基层11对第一防伪层12上的至少部分第一防伪信息进行了覆盖(第一防伪层12的表面可以部分不被基层11覆盖),所述基层11可以从所述淋膜层上揭开,以呈现出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当将该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或其包装上后,所述第一防伪层12位于所述基层11和商品或其包装之间,所述基层11能够遮住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特征层上的第一防伪信息,当揭开第一防伪信息所在之处的基层11后,才能看到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增加了防伪可靠性;并且基层11一旦揭开后,将无法再恢复原状,能有效防止带有防伪信息的包装被回收再利用。所述基层11的表面与第一防伪层12相应的区域将会被消费者揭开,因此可以保留原有商品标贴上的图案/文字,也可以留白,或设置指示信息或装饰图案、或设置可以不保留的商品资料等。当然,无论基层11是否为透明材质,都可以在淋膜层和基层11之间再增加一个覆盖层来遮盖所述第一防伪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11的直线,将所述基层11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区域中具有商品资料,另一区域中覆盖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
或者,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如图5所示,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11上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所围起的区域中覆盖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其余区域为商品资料;当沿着齿孔揭开相应的基层11后就会形成一个“天窗”,第一防伪信息就位于该“天窗”内;该“天窗”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比如矩形、圆形、三角形、星形、云朵形等。
具体齿孔的位置和形状可参照上述两个例子,也可以自行设置。
实施例二、一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结构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商品的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所述基层的表面朝外,所述第二防伪层上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直接或者通过基层中的透明区域与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接触;
透过所述透明包装物中的透明物质或物质与所述包装物的空隙扫描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获得商品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防伪信息为二维码时,可以在所述二维码中携带商品信息,通过扫码软件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以直接获得商品信息;也可以在扫描后将二维码发送到防伪查询服务器,或根据二维码生成防伪查询信息发送到防伪查询服务器,由防伪查询服务器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查询并反馈相对应的商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包装盒、瓶子、罐子、包装袋等。所述透明包装物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玻璃等,有色或无色均可;所述透明包装物可以全部透明,也可以部分透明。当部分透明时,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可以通过透明的部分观察到。
本实施例中,所述附着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粘贴,比如也可以直接套在玻璃瓶外,再比如可以封在透明包装盒外,只粘合封口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包装物中存放的透明物质比如可以但不限于是透明液体、透明的胶状物等,有色或无色均可;假设第二防伪信息为二维码,如图6所示,可以直接通过透明包装物及其中的透明物质看到所述二维码,比如图6中从装有透明物质的透明盒子的前壁,可以看到后壁上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的二维码,也可以看到基层11的底面。所述透明包装物中存放的也可以为不透明物质,但所述不透明物质并不占满所述透明包装物,从而可以从空隙中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比如瓶子中为牛奶,但在瓶颈部分是空的,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位置位于瓶颈附近,则可以通过瓶颈部位看到所述第二防伪信息。
可选地,消费者通过扫描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中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可以直接查询到对应的商品信息,也可以将扫描结果或根据扫描结果生成的防伪查询信息发往防伪查询服务器,并从防伪查询服务器所返回的内容中获取对应的商品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存各所述防伪结构中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及商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收到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或第二防伪信息反馈对应的商品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可以通过揭开或刮开等方式去除第一防伪层上被遮盖住的第一防伪信息,并利用该第一防伪信息进行查询,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在消费者通过所述防伪结构中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或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防伪查询时,防伪查询服务器将所保存的图像数据通过彩信、微信/QQ消息、网页、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给消费者,供消费者进行比对。
所述商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任几个信息:商品名,生产商、生产时间、批次、销售地等,这样可以对商品实现防伪造,防窜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层;
第一防伪层,设置有第一防伪信息,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或者,当所述基层具有透明区域时,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防伪层上具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为:单独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复合;或者,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伪层单独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上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基层的底面或表面相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伪层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复合的方式包括:
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伪层与所述第一防伪层复合后,再与所述基层复合的方式包括:
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表面和所述基层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防伪层位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防伪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二防伪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与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相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
二维码、条形码、字符序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防伪结构还包括:
覆盖在所述第一防伪层表面至少部分区域的覆盖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
如果复合时所述第一防伪层的底面和所述基层的表面相对,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的直线,将所述基层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
或者,
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
9.一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结构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商品的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所述基层的表面朝外,所述第二防伪层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防伪信息的区域直接或者通过基层中的透明区域与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接触;
透过所述透明包装物中的透明物质或物质与所述包装物的空隙扫描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获得商品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存各所述防伪结构中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及商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收到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或第二防伪信息反馈对应的商品信息。
CN201510814791.6A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Pending CN1053039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4791.6A CN105303962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4791.6A CN105303962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3962A true CN105303962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4791.6A Pending CN105303962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396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3796A (zh) * 2016-08-02 2016-10-12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标签、具有双层标签的盖子及使用方法
CN106240106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温州豪格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护卡膜
CN106652767A (zh) * 2017-01-19 2017-05-10 福州固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7723A (zh) * 2017-04-19 2017-08-01 李峰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CN107134214A (zh) * 2017-06-24 2017-09-05 深圳市金世冠不干胶制品有限公司 透明瓶盖防伪标签、防伪标签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691A (zh) * 2009-06-26 201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防伪薄膜及防伪检测方法
CN102298874A (zh) * 2011-08-04 2011-12-28 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58117U (zh) * 2011-07-11 2012-05-30 江苏中准数据有限公司 含随机特征物的防伪标识
CN102779455A (zh) * 2011-05-10 2012-11-14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与英文字母关联的一次性数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2609A (zh) * 2013-11-15 2014-03-12 成都北岸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防伪标签
CN204204334U (zh) * 2014-06-19 2015-03-11 深圳市鼎丰隆涂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防伪层的防伪标签
CN104803090A (zh) * 2015-05-15 2015-07-29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内识读码与外识读码相关联防伪瓶盖及其制备方法
CN204759466U (zh) * 2015-05-07 2015-11-11 杨程 一种双重防伪二维码标签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691A (zh) * 2009-06-26 201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防伪薄膜及防伪检测方法
CN102779455A (zh) * 2011-05-10 2012-11-14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与英文字母关联的一次性数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58117U (zh) * 2011-07-11 2012-05-30 江苏中准数据有限公司 含随机特征物的防伪标识
CN102298874A (zh) * 2011-08-04 2011-12-28 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32609A (zh) * 2013-11-15 2014-03-12 成都北岸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防伪标签
CN204204334U (zh) * 2014-06-19 2015-03-11 深圳市鼎丰隆涂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防伪层的防伪标签
CN204759466U (zh) * 2015-05-07 2015-11-11 杨程 一种双重防伪二维码标签
CN104803090A (zh) * 2015-05-15 2015-07-29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内识读码与外识读码相关联防伪瓶盖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3796A (zh) * 2016-08-02 2016-10-12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标签、具有双层标签的盖子及使用方法
CN106240106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温州豪格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护卡膜
CN106652767A (zh) * 2017-01-19 2017-05-10 福州固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7723A (zh) * 2017-04-19 2017-08-01 李峰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CN107134214A (zh) * 2017-06-24 2017-09-05 深圳市金世冠不干胶制品有限公司 透明瓶盖防伪标签、防伪标签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3962A (zh)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CN103810603B (zh) 无码防伪方法
CN102930778A (zh)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防伪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04992618A (zh) 一种防伪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03223A (zh) 一种随机图像防伪标识制备方法、标识及识别方法
US20110197484A1 (en) Security label
CN203192309U (zh) 一种隐形电码综合防伪标签
CN104240592B (zh) 孔·粒镜像对应防伪方法
CN205738728U (zh) 一种可防止代码被盗读的瓶盖
CN110599248A (zh) 明码兑奖验证方法
CN208013988U (zh) 消噪二维码防伪印刷物
CN205177285U (zh)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CN103761922B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包装及其生产方法
CN103761921A (zh) 一种分切式揭开留底防伪结构、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CN202379236U (zh) 纹理防伪热收缩套
CN211506949U (zh) 一种在背景图中嵌入识别符的商标防伪标签
CN203706592U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标贴
CN103577868B (zh) 一种射频防伪结构、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CN205722582U (zh) 带qr码的热收缩材料标签
CN112581147A (zh) 商品保险保真防伪方法
CN101702155A (zh) 商品编号对照密码的一种防伪方法
CN210691834U (zh) 一种多重防伪标签
CN212084177U (zh) 一种基于点线面相结合图样的防伪标签
CN203217870U (zh)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
CN204965911U (zh) 具立体浮凸触感特征的rfid防伪卷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