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7285U -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7285U
CN205177285U CN201520937983.1U CN201520937983U CN205177285U CN 205177285 U CN205177285 U CN 205177285U CN 201520937983 U CN201520937983 U CN 201520937983U CN 205177285 U CN205177285 U CN 205177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unit
false proof
proof layer
quick response
bearing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79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S &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峰 filed Critical 李峰
Priority to CN2015209379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7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7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7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所述防伪结构包括:基层;第一防伪层,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能够从所述基层的底面呈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生产且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背景技术
防伪是一种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假冒、仿造行为的技术手段,是指用一防止伪造、假冒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材料、技术装备等。
对于商品的生产厂商而言,防伪技术是一种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防范性技术措施,更是现代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必须手段。
但是,如果要在已经生产或设计好的商品包装上增加防伪信息,则需要对商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将会浪费已有设计以及已生产的商品包装,大大增加成本;并且如果商品包装已经被消费者所熟识,重新设计商品包装将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度降低,影响商品的销量。如果另外附加防伪标签等,则无法与商品包装结合为一体,降低了防伪可靠性。
另外,不法分子在制造假货的过程中,对防伪特征也会进行仿造;随着防伪技术的进步,可以对防伪特征进行处理以增加不法分子仿造的难度,比如采用将防伪特征隐藏在可刮去的涂层/可揭开的表层下等手段;但这样同时也会使消费者查验防伪特征的过程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且能够从背面扫描的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包括:基层;
第一防伪层,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能够从所述基层的底面呈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淋膜层;
涂层,覆盖在所述淋膜层上;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特征层,附着在所述涂层上。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还包括:
设置有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
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附着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二防伪层按照表面向外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表面,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还包括:
覆盖所述基层的底面的胶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的表面通过所述胶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的直线,将所述基层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
或者,
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
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一种防伪包装,包括:透明包装物;
上述的防伪结构;
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该防伪结构可以将具有防伪信息的防伪层复合在已生产好的商品标贴上得到,可以使生产厂商在不增加格外工序的情况下为商品增加防伪信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更换已有的成型的标贴生产模具;而且在朝向商品包装内侧的一面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当该防伪结构附着到透明包装上时,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可通过透明包装呈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和/或条形码非常便捷地查询到相应的商品信息等。在可选方案中,防伪信息在两个面上均有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如果朝向商品包装外侧的一面的防伪信息直接利用商品标贴进行遮盖,不但可以增加仿冒难度,还可以不破坏商品包装原先的设计,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认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一种实施方案包括覆盖层的示意图;
图4是齿孔的示意图之一;
图5是齿孔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实施例一中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基层11;
第一防伪层12,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能够从所述基层11的底面呈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11上。
本实施例中,能够从所述基层11的底面呈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是指复合后能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看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所述基层11的底面(也可称为背面)是指当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包装(比如包装盒、瓶子等)上时,和商品包装相接触的面,所述基层11的表面(也可称为正面)则是不接触商品包装的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1可以为已生产好的商品标贴,这样厂家直接在基层11上复合第一防伪层12即可得到具有防伪功能的商品标贴,无需重新设计或重新开模生产,节省了成本。所述第一防伪层12可以但不限于为安全线等。通常,商品资料采用印刷等方式设置在基层11的表面,但当基层11为透明材质时,也不排除商品资料设置在基层11的底面,或两个面上都设置。所述商品资料可以包括任何和商品有关的内容,比如名称,成分,商标等,还可以包括装饰性的图案文字等。商品资料是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商品标贴上看到的内容,和消费者通过防伪查询得到的商品信息可以部分相同,防伪查询得到的商品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商品批次、销售地等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结构可以附着在商品(或其包装箱/盒)表面,包括各种尺寸,比如可以是洗涤用品、酒类等商品上粘贴的差不多占据整个瓶身的标贴,也可以是瓶盖、瓶颈处粘贴的小尺寸的标贴;本实施例对防伪结构的具体大小、用途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是指通过复合机或类似设备将基层11和第一防伪层12合为一体;所述基层是指承印基材等可以印刷的面材或者是可以进行雕刻等工艺形成文字图案的面材,可以是各种材质的纸、塑料薄膜、铝塑膜等承印材料,厚度一般较薄,包括表面和底面;由于实际上第一、第二防伪层的厚度可以极薄,因此当复合第一防伪层后的基层11附着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时,没有复合第一防伪层的部分和商品或其包装上之间并不会产生空隙,在商品或其包装凭表面肉眼也几乎无法看出多复合了一层材料,看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保证了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任何区域上,比如上边沿/左边沿/右边沿,或其它任意位置。每个防伪结构上第一防伪层12的位置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中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可以设置在第一防伪层12的任意位置,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也可以设置其它的防伪信息或还包括其它防伪信息,这些防伪信息都可以在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的透明包装物外时,通过透明包装物看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包括:
淋膜层;
涂层,覆盖在所述淋膜层上;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特征层,附着在所述涂层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淋膜层可以但不限于为厚度仅0.04厘米的高压聚乙烯静电膜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防伪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有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13,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结构可以同第一防伪层12。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任何区域上,比如上边沿/左边沿/右边沿,或其它任意位置。每个防伪结构上第二防伪层13的位置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中的防伪信息可以设置在第二防伪层13的任意位置,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无论复合在基层11的表面或底面,防伪信息都能从基层11的表面呈现(包括揭开/刮去覆盖层或揭开基层11后呈现的情况);本可选方案的防伪结构当附着到透明的商品包装上后,消费者一方面可以透过所述透明包装扫描到所述基层11底面呈现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另一方面可以从基层11的表面直接或揭开基层11后获取被覆盖的防伪信息,进一步验证商品的真伪。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防伪信息不限于形式和内容;所述防伪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防伪内容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随机字符(可以随机颜色、随机选择角度、随机油墨类型)、数字序列、条码(一维码或二维码)、随机特征(任意抛洒的纤维、随机压痕等)、随机纹理特征、防伪真迹等。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与所述基层11的复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一)第一防伪层12直接用印刷、激光雕刻等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
(二)第一防伪层12单独和基层11复合,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或者,当所述基层11为透明材质(即:全部为透明区域)或具有透明区域时,也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或表面上。
(三)第一防伪层12先通过粘贴、直接印刷/雕刻等方式附着在第二防伪层13上,再一起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表面(具有透明区域时)或底面。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可以独立与所述基层11复合,也可以先附着于第二防伪层13,再一起与所述基层11复合。
本可选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伪层12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121;
所述承载层121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121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
附着所述承载层121的所述第二防伪层13按照表面向外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即:第一防伪层12位于第二防伪层13和基层11之间),所述承载层121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11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承载层121以哪种方式附着,附着后都能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看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并且该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将透过基层11上的透明区域在基层11的底面呈现出来。所述基层11上的透明区域可以和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覆盖区域的形状、大小相同,也可以比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覆盖区域更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伪层13底面附着有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部分相当于是隔着第一防伪层12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表面,而未附着所述第一防伪层12的部分相当于是直接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伪结构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表面上至少部分区域的覆盖层14;所述覆盖层14可以是铜版纸,也可以是铝塑膜,还可以是塑料薄膜等。
相当于用覆盖层14对第二防伪层13上的防伪信息进行了覆盖,所述覆盖层14可以从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揭开或刮去,以呈现出所述防伪信息。当将该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或其包装上后,所述第二防伪层13位于所述基层11的表面,覆盖层14可以遮住第二防伪层13上的防伪信息,当消费者揭开该覆盖层14后将无法恢复原状,能有效防止防伪结构被回收再利用;如果覆盖层14为非透明材料,则在揭开前还能够遮住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的防伪信息,增加了防伪可靠性。
本可选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伪结构还可以包括:覆盖所述基层11的底面的胶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表面通过所述胶层15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
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直接用基层11对第二防伪层13上的防伪信息进行了覆盖,所述基层11可以从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揭开,以呈现出所述防伪信息;当然,无论基层11是否为透明材质,都可以在第二防伪层13和基层11之间再增加一个覆盖层来遮盖所述防伪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当将该防伪结构附着到商品或其包装上后,所述第二防伪层13位于所述基层11和商品或其包装之间,所述基层11能够遮住所述第二防伪层13上的防伪信息,当揭开防伪信息所在之处的基层11后,才能看到所述防伪信息,增加了防伪可靠性;并且基层11一旦揭开后,将无法再恢复原状,能有效防止带有防伪信息的包装被回收再利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层11的表面与第二防伪层13相应的区域将会被消费者揭开,因此可以保留商品标贴上的原有图案/文字,也可以留白,或设置指示信息或装饰图案、或设置可以不保留的商品资料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层11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标识所述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11的直线,将所述基层11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区域中具有商品资料,另一区域中覆盖了所述防伪信息。
或者,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如图5所示,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11上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所围起的区域中覆盖了所述防伪信息,商品资料位于其它区域;当沿着齿孔揭开相应的基层11后就会形成一个“天窗”,防伪信息就位于该“天窗”内;该“天窗”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比如矩形、圆形、三角形、星形、云朵形等。
具体齿孔的位置和形状可参照上述两个例子,也可以自行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防伪层12和第二防伪层13复合后再与基层11复合时,防伪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防伪层12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121;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表面通过所述胶层15复合到所述基层11的底面。
无论承载层121以哪种方式附着,附着后都能在第二防伪层13的底面上看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相当于在基层11的底面上看到该二维码和/或条形码。
本可选方案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二防伪层13为透明材质或具有透明区域,则无论采用哪种实施方式,所述承载层121都可以复合在所述第二防伪层13的表面上,只要保证复合后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能从基层11的底面呈现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当不存在第二防伪13或所述第一防伪层12独立与所述基层11复合时,包括两种可选方案:
第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121;
所述承载层121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121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上。
第二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层12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121;
所述承载层121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承载层121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上;
所述承载层121上设置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11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上述两种第一防伪层12独立与基层11复合的可选方案中,无论采用哪一种,也无论承载层121以哪种方式附着,附着后都能在基层11的底面上看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如果存在第二防伪层13,当第一防伪层12独立与基层11复合时,第二防伪层13可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表面,也可以复合在所述基层11的底面。
实施例二、一种防伪包装,包括:
透明包装物;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防伪结构,附着在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包装盒、瓶子、罐子、包装袋等。所述透明包装物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玻璃等,有色或无色均可;所述透明包装物可以全部透明,也可以部分透明。当部分透明时,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可以通过透明的部分观察到。
本实施例中,所述附着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粘贴,比如也可以直接套在玻璃瓶外,再比如可以封在透明包装盒外,只粘合封口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包装物中存放的商品可以为透明物质,比如透明液体、透明的胶状物等,有色或无色均可,比如汽水、啤酒等。存放的商品也可以为不透明物质,但所述不透明物质并不占满所述透明包装物,从而可以从空隙中观察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比如瓶子中为牛奶,但在瓶颈部分是空的,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位置位于瓶颈附近,则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空隙看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
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可以直接查询到对应的商品信息,也可以将扫描结果或根据扫描结果生成的防伪查询信息发往防伪查询服务器,并从防伪查询服务器所返回的内容中获取对应的商品信息。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层;
第一防伪层,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能够从所述基层的底面呈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淋膜层;
涂层,覆盖在所述淋膜层上;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特征层,附着在所述涂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有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附着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二防伪层按照表面向外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表面,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覆盖所述基层的底面的胶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的表面通过所述胶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的直线,将所述基层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域;
或者,
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
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10.一种防伪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包装物;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结构;
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
CN201520937983.1U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Active CN205177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7983.1U CN205177285U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7983.1U CN205177285U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7285U true CN205177285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4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7983.1U Active CN205177285U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72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723A (zh) * 2017-04-19 2017-08-01 李峰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723A (zh) * 2017-04-19 2017-08-01 李峰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3962A (zh)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US20160009468A1 (en) Overcapping devic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CN105957447A (zh) 正反喷码且背面局部除胶的防伪防窜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205177285U (zh)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CN104732260A (zh) 包装物和材料封闭隐藏保护附加各种信息的方法
CN110599248A (zh) 明码兑奖验证方法
CN103761922B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包装及其生产方法
US20050116465A1 (en) Packaging with embedded security measures
CN108357227A (zh) 一种可变信息直接喷码的方法
TWM487485U (zh) 一種無線射頻防偽標籤結構
CN202379236U (zh) 纹理防伪热收缩套
CN203706592U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标贴
CN206367709U (zh) 复合包装材料、片材组和密封包装
CN207090038U (zh) 具有隐藏标识码层的易撕盖
CN202986279U (zh) 一种防伪包装袋
CN205881308U (zh) 一种正反喷码且背面局部除胶的防伪防窜标签
CN202704200U (zh) 抗破坏防窜货泡罩包装
CN206097729U (zh) 荧光防伪标签
CN106997723A (zh)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CN207015740U (zh) 砖型包装盒
CN104648817A (zh) 提高液体饮料的密封包装组受欢迎度的方法
CN210691834U (zh) 一种多重防伪标签
CN203217870U (zh)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
CN209912380U (zh) 一种防伪防拆标签
CN107844819A (zh) 一种用二维码不干胶标识进行瓶盖赋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3

Address after: 570314 No. 19, Hing Road, national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ainan, Haikou

Patentee after: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S &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70102 Haikou, Datong Road, Hainan, Overseas Chinese Building, No. 17, building 3, No. 906

Patentee before: Li F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