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9542A - 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9542A
CN105299542A CN201510765662.2A CN201510765662A CN105299542A CN 105299542 A CN105299542 A CN 105299542A CN 201510765662 A CN201510765662 A CN 201510765662A CN 105299542 A CN105299542 A CN 105299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light
adhesion layer
guide plate
emit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5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9542B (zh
Inventor
陈晏彰
戴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656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9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9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9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01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permanently, e.g. welding, gluing or rive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至少一膜片及至少一第一黏着层,其中导光板沿着X轴与Y轴延伸;光源具有发光面以朝导光板提供光线,发光面于X轴上投影具有发光面X轴长度,令发光面沿着Y轴朝导光板平移而定义出光晕空间;至少一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上;至少一第一黏着层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光晕空间的Z轴投影区域内,第一黏着层用以黏着至少一膜片于导光板上,第一黏着层与发光面于Y轴上间距为2~3mm,且第一黏着层的该部分于X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其小于发光面X轴长度。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光源发光面前方的黏着层黏着光学膜片与导光板,进而改善光晕现象并提升亮度表现。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光源出光侧光晕现象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演进及笔记型计算机规格的提升,发光键盘已逐渐成为笔记型计算机的主流输入装置。发光键盘通常由上方的按键模组与下方的背光模组所组成,且背光模组尺寸接近按键模组尺寸;如此背光模组可层叠延伸在整个按键模组下方,让整个发光键盘不同区域的发光亮度保持均匀。
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光源1001出光侧前方,通常因为光学膜片(例如遮光片1002及/或反射片1004)未能紧密地覆盖在导光板1006的上/下表面,使得导光板1006上/下表面与遮光片1002及反射片1004之间分别具有间隙1008、1009,造成光源1001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06后,会从与间隙1008、1009邻接的导光板1006上/下表面散失出导光板1006,如此会在间隙1008、1009处产生严重的光晕现象,进而导致发光键盘的亮度表现不佳。相反地,若无限制地使用黏着剂大面积地黏着导光板及光学膜片以改善两者之间的紧密度时,将会因为黏着剂的折射率远高于空气而造成光线无法适当地在导光板内部传递,进而导致凡是涂布有黏着剂的导光板表面会过度漏光,使得远离光源处的导光板所能输出的光学亮度显著降低。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亮度的情形下有效改善光晕现象,于导光板上特定区域选择性地使用黏着剂来消除导光板及光学膜片两者之间的间隙,成为研发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在不影响亮度的情形下有效改善光晕现象。
该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顶面、底面及入光面,该导光板沿着X轴与Y轴延伸,该X轴、该Y轴与Z轴彼此正交;
光源,该光源具有发光面以朝该入光面提供光线,该发光面沿着该X轴延伸,该发光面于该X轴上投影具有发光面X轴长度,令该发光面沿着该Y轴朝该导光板平移而定义出光晕空间;
至少一膜片,该至少一膜片设置于该顶面及该底面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及
至少一第一黏着层,该至少一第一黏着层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光晕空间的该Z轴投影区域内,该第一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于该导光板上,其中该第一黏着层与该发光面于该Y轴上间距为2mm至3mm之间,且该第一黏着层的该部分于该X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该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小于该发光面X轴长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晕空间具有第一X轴边界与第二X轴边界,该第一黏着层具有第一X轴端点与第二X轴端点,该第一黏着层完全位于该光晕空间的该Z轴投影区域内,且该第一X轴边界与该第一X轴端点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X轴边界与该第二X轴端点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均大于0.5mm且小于1m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为2mm,且该第一黏着层于该Y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该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为1m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膜片包含反射片及遮光片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至少一第一黏着层用于黏着该反射面与该底面及/或用于黏着该遮光片与该顶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黏着层,该至少一第二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与该导光板,其中该光源还具有非发光面,从该Z轴透视,该第二黏着层邻近该光源的该非发光面,且该第一黏着层及该第二黏着层共同形成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该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环绕该光源且该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的开口对应该发光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黏着层具有右侧边、中侧边与左侧边,该右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右方,该中侧边延伸于和该发光面相反的该发光面的相对侧,该左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左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黏着层与该右侧边与该左侧边分别具有间隙,该光线于对应的该间隙处可在该导光板中传递行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与该导光板,该光源还具有非发光面,从该Z轴透视,该第一黏着层包含第一黏着部及第二黏着部,该第二黏着层邻近该非发光面且连接该第一黏着部及该第二黏着部,以使该第一黏着部及该第二黏着部之间具有间隙,该光线于对应该间隙处可在该导光板中传递行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黏着层具有右侧边、中侧边与左侧边三个侧边,右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右方、该中侧边延伸于和该发光面相反的该发光面的相对侧,该左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左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黏着层具有U字形的轮廓与U字形开口,该第一黏着层设置于对应该U字形的开口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设置于光源发光面前方的黏着层紧密黏着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以降低导光板及光学膜片间产生空隙的机会,进而改善光晕现象并提升亮度表现,更藉由非封闭式黏着层的配置设计降低光源因黏着剂过多而发生过度漏光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光线行进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按键模组结合后构成发光键盘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局部截面示意图及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光源出光侧光晕现象的背光模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例如发光键盘,尤其是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之发光键盘,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图2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按键模组结合后构成发光键盘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光键盘包含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及按键模组2,其中背光模组1设置于按键模组2下方,且按键模组2包含复数个按键22并可为具有可透光键帽的任何合宜的按键模组。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发出的光线经由按键22的可透光键帽透射出,而构成发光键盘。
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局部截面示意图及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A~图3C,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10、光源210、至少一膜片(例如反射片30及遮光片40)以及至少一第一黏着层50,其中光源210具有发光面210a,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10;反射片30设置于导光板10的一侧(例如下方)且遮光片40相对于反射片30设置于导光板10的另一侧(例如上方);第一黏着层50设置于发光面210a前方且用以黏着至少一膜片及导光板10。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黏着层50分别设置于导光板10的顶面102及底面103,以分别黏着遮光片40于导光板10的顶面102及黏着反射片30于导光板10的底面103。
具体而言,光源210较佳为发光二极管(LED),尤其是较佳为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发出光线的表面(例如发光二极管的侧表面)为发光面210a。光源210的发光面210a面对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1,以使光线透过入光面101而传递至导光板10内。在本实施例中,复数个光源210(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较佳地整合于电路板220,以构成一体的光源单元20,进而增进组装效率。电路板220较佳地为软性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
导光板10可用以接收自光源210的光线,其中导光板10具有顶面102、底面103及入光面101。导光板10可为由任何合宜的光学材料(例如光学聚合物)制成的板片,且实质上沿着X轴及Y轴延伸,其中X轴、Y轴与Z轴彼此正交。在本实施例中,Z轴方向为导光板10的厚度方向,且导光板10于X轴、Y轴方向的尺寸较佳地远大于在Z轴方向的尺寸,使得导光板10为薄板或薄片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为矩形板体,其大小较佳地对应按键模组2的尺寸,但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0的顶面102及底面103分别为导光板10沿Z轴方向配置且沿X-Y轴平面延伸的上方表面及下方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101平行于X-Z轴平面且连接顶面102及底面103,而顶面102作为导光板10的出光面。光源210提供的光线经由入光面101进入导光板10后,实质上沿着X-Y轴所限定的平面行进,行进到遮光片40有开孔处(或透光处)而自顶面102射出。
另外,如图3A所示,导光板10于中段位置附近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光源孔110,且复数个光源210作相对应排列,而能分别容置于复数个第一光源孔110中,如此入光面101为导光板10于第一光源孔110内平行于X-Z轴平面的侧壁。具体而言,复数个第一光源孔110沿Z轴贯穿导光板10并沿X轴方向排列而将导光板10区分左半部与右半部,其中第一光源孔110的尺寸及形状可依据实际需求变化,以供容置一个或多个光源210。举例而言,7个第一光源孔110沿X轴设置,且7个光源210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光源孔110中,以自对应第一光源孔110中的入光面101分别提供光线进入两侧的导光板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孔110为矩形孔,而复数光源210可设置为一部分朝左侧发光且另一部分朝右侧发光,使得供容置左侧发光的光源210的光源孔110的入光面101为矩形孔的左侧壁,光源孔110左方设置有第一黏着层50;而供容置右侧发光的光源210的光源孔110的入光面101为矩形孔的右侧壁,光源孔110右方设置有第一黏着层50。藉此,左侧发光的光源210朝光源孔110中作为入光面101的左侧壁提供光线,而右侧发光的光源210朝光源孔110中作为入光面101的右侧壁提供光线,进而使得复数个光源210提供的光线分别进入第一光源孔110左右两侧的导光板10,且光线经由入光面101进入导光板10后,实质上沿着两侧之X-Y轴平面行进。
反射片30设置于导光板10下方,用以将自导光板10下表面漏出的光反射回到导光板10。具体而言,设置于导光板10下方的反射片30可反射从导光板10下表面散失的光能,使下表面散失的光能重新回到导光板10中,稍后继续沿着X-Y轴平面行进,遮光片40上设有开孔处(或透光处),自出光面(例如顶面102)射出。反射片30可为反射材料形成的反射膜片(例如金属箔片)、或非反射膜片上涂布反射材料所形成的反射片。反射片30的形状、大小较佳地对应导光板10。
再者,反射片30还包含第二光源孔310,其中第二光源孔310对正连通对应的第一光源孔110。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孔310较佳地具有与第一光源孔110相同的数目、形状及配置,而具有一对一对应的连通关系,但不以此为限。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孔310与第一光源孔110也可具有不同的数目、尺寸及形状,只要导光板10与反射片30叠置时,第一光源孔110及第二光源孔310连通的部分可供容置复数光源210。如图3B所示,当导光板10、反射片30及光源20组合时,光源210可自反射片30下方通过第二光源孔310伸入第一光源孔110。
遮光片40设置于导光板10上方,且具有遮光图案(例如图5A所示的40a)以选择性局部阻挡光线或让光线通过。具体而言,遮光片40为可透光的光学膜片且膜片上具有图案设计,用以遮蔽对应键盘装置不需要光线的部分。举例而言,遮光片40可具有对应键盘上复数按键相对位置与轮廓的图案,使得相邻按键之间的空隙被屏蔽住不让光线通过,而对应复数按键的位置可容许光线通过以使光线可自键帽射出。在一实施例中,遮光片40的形状、大小较佳地对应导光板10。再者,遮光片40可选择性地具有第三光源孔410,其中第三光源孔410较佳对正连通对应的第一光源孔110及第二光源孔310。第三光源孔410较佳具有与第一光源孔110及/或第二光源孔310相同的数目、形状及配置,而具有一对一对应的连通关系,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光源孔410与第一光源孔110及/或第二光源孔310也可具有不同的数目、尺寸及形状,只要遮光片40、导光板10及反射片30叠置时,第一光源孔110、第二光源孔310及第三光源孔410连通的部分可供容置复数个光源210,以减低堆栈后的结构高度。在另一实施例(未绘示)中,遮光片40也可不具有第三光源孔410,当遮光片40、导光板10、反射片30及光源单元20组合成背光模组时,遮光片40覆盖于光源210上方。
如图3B及图3C所示,第一黏着层50较佳为胶层,且可藉由例如印刷或涂覆方式设置于导光板10的顶面102及底面103,以分别黏着遮光片40于导光板10的顶面102及黏着反射片30于导光板10的底面103,以减少发光面210a前方的导光板10与反射片30及遮光片40之间产生间隙的机会。第一黏着层50设置于光源210的发光面210a前方,且第一黏着层50与发光面210a之间具有间距d,其中间距d大于1mm;如此可避免黏着剂(例如水胶)涂覆或印刷时的公差,使得黏着层50偏移而过度接近或叠合于光源发光面210a,导致光源210自黏着层50处散失光能过多。再者,第一黏着层50与发光面210a之间的间距d较佳地依据光源210于导光板10产生光晕现象的位置来决定,且在本实施例中,间距d较佳为2~3mm。
具体而言,光源210的发光面210a沿X轴方向延伸且平行于X-Z轴平面,其中发光面210a沿着Y轴朝导光板10平移可定义出光晕空间60,且第一黏着层50较佳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换言之,第一黏着层50至少部分位在光晕空间60于Z轴方向上延伸的范围内,且第一黏着层50与发光面210a于Y轴上的间距d大于1mm且较佳为2mm至3mm。
再者,光晕空间60的X轴及Z轴范围由发光面210a的X轴及Z轴尺寸所界定,而光晕空间60的Y轴范围由发光面210a前方的平移量所界定。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Y轴平移量取决于光源210于导光板10产生光晕现象的位置,例如1~5mm。如图3C所示,光晕空间60具有第一X轴边界60a及第二X轴边界60b,第一X轴边界60a对正光源发光面210a的X轴正方向边界,第二X轴边界60b对正光源发光面210a的X轴负方向边界,如此第一X轴边界60a及第二X轴边界60b之间的距离为发光面210a于X轴上投影的发光面X轴长度L1。第一黏着层50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的部分于X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其中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小于发光面X轴长度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50完全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且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为第一黏着层50的第一X轴端点50a与第二X轴端点50b之间的距离。亦即,如图3C所示,第一黏着层50完全位于光晕空间60所界定的X轴范围内,且第一黏着层50于X轴上的两端点50a、50b在光晕空间60于X轴上的两边界60a、60b内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X轴边界60a与第一X轴端点50a具有第一间距d1,第二X轴边界60b与第二X轴端点50b具有第二间距d2,其中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较佳均大于0.5mm且小于1mm。亦即,如图3C所示,第一黏着层50于X轴上的两端点50a、50b分别与光晕空间60于X轴上的两边界60a、60b具有间距d1、d2,其中间距d1、d2较佳地均大于0.5mm且小于1mm,以使得第一黏着层50并未完全涵盖发光面210a,并未影响正前方的所有出光,如此降低对于亮度表现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为1~2mm且较佳地为2mm,而第一黏着层50在Y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L3,其中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L3为1~2mm且较佳地为1mm。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50较佳为1mm*2mm的矩形黏着层,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50也可具有其它适当形状,例如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等,且第一黏着层50轮廓较佳不超出1mm*2mm的矩形范围,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50完全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使得"第一黏着层50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的部分于X轴上投影的长度L2"等于"第一黏着层50在X轴投影的长度L4",但不以此为限。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A所示,第一黏着层50可仅部分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使得"第一黏着层50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的部分于X轴上投影的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小于"第一黏着层50于X轴投影的长度L4"。第一黏着层50包含第一部分510及第二部分520,其中第一部分510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而第二部分520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外,且第一部分510及第二部分520藉由共同侧边50c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10于X轴上投影的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小于发光面X轴长度L1,且第一黏着层50于X轴投影的长度L4可视实际需求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面X轴长度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L2较佳地为1~2mm,且第一部分510的X轴端点50a与光晕空间60的X轴边界60a之间仍保持有间隙。
再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黏着层50可包含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其中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各具有一部分(例如532、542)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区域内,且第一黏着部530的该部分532及第二黏着部540的该部分542之间系具有间隙G,以避免第一黏着层50完全涵盖发光面210a,影响所有正前方的出光。第一黏着部530的该部分532及第二黏着部540的该部分542在X轴投影分别具有第一黏着部X轴长度L21及第二黏着部X轴长度L22,且第一黏着部X轴长度L21及第二黏着部X轴长度L22的长度总和小于发光面X轴长度L1,且该总和较佳地为1~2mm。
在此需注意,在图4B的实施例中,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部分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范围内,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变化第一黏着层的设计,使得第一黏着部及第二黏着部之间具有间隙G且间隙G分别完全位于光晕空间60的Z轴投影范围内。
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除了第一黏着层50,背光模组还可包含至少一第二黏着层70,用以分别黏着至少一膜片(例如反射片30及遮光片40)及导光板10,以加强膜片及导光板10之间的黏着。第二黏着层70较佳地环绕光源210,且与第一黏着层50的至少一部份具有间隙(例如G1、G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黏着层70具有右侧边、中侧边与左侧边三个侧边,设置成类似[U]字形轮廓的黏着层,围绕发光面210a以外的其它光源210侧边(即第二黏着层70设置于邻近光源210的非发光面);亦即右侧边延伸于发光面210a的右方、中侧边延伸于和发光面210a相反的发光面相对侧,左侧边延伸于发光面210a的左方。第一黏着层50设置于[U]字形的开口侧,且与[U]字形的右侧边与左侧边分别具有间隙G1、G2,使得第一黏着层50及第二黏着层70共同形成非封闭式的环状黏着层图案。亦即,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环绕光源210且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的开口(即图5A~5B的间隙G1、G2、或以下图6A、图6B的间隙G)对应发光面210a,而光线于对应间隙(例如G1、G2、或G)处可在导光板10中传递行进。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如图6A所示,第二黏着层70设置成围绕光源210的三个侧边以形成类似[U]字形图案的黏着层,第一黏着层50设置于[U]字形的开口侧,且与[U]字形的右侧边连接并与左侧边具有间隙G,且光线于对应间隙G处可在导光板10中传递行进。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第一黏着层50包含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第二黏着层70非封闭地环绕光源210且两侧边分别连接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以使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之间具有间隙G。换言之,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具有类似于图4B的配置,其中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的相对远端分别与[U]形的两侧边连接,且第一黏着部530及第二黏着部540的相对近端之间具有间隙G。
在此需注意,在图5A~图6B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设置于光源210的发光面210a前方的第一黏着层50及环绕光源210周围的第二黏着层70的非封闭环状黏着层设计,使得发光面210a前方并未被黏着层完全涵盖而具有适当间隙,使得光源210的光线传导到导光板10中后,少部分光线被第一黏着层50导引而散失,但大部分光线仍能在导光板内继续行进传递;如此仅会使得整体光学亮度略微降低,例如仅降低约10%以下,但却可有效地大幅改善减少光源210前方严重的光晕现象;使用者无法察觉背光键盘整体亮度减损差异,但却可明显感受到光源前方过亮光晕问题改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板10两侧分别设置反射片30及遮光片40,然而依据实际需求,背光模组可选择性仅设置反射片30及遮光片40的其中之一在导光板的一侧。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背光模组上方键帽间的漏光情形可忽略时,则背光模组可省略上述的遮光片。例如,当按键模组2的金属底板开孔仅对应开设于键帽正下方,而键帽间隙处均有相当宽度的金属底板遮光,如此即可省略上方的遮光片。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若背光模组下方散失光能有限而可忽略时,则背光模组可省略下方的反射片。例如,当背光模组下方笔记型计算机机构本身材质、色泽有较高的反射率时,如此即可省略下方的反射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设置于光源发光面前方的黏着层紧密黏着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以降低导光板及光学膜片间产生空隙的机会,进而改善光晕现象并提升亮度表现,更藉由非封闭式黏着层的配置设计降低光源因过多黏着剂而发生过度漏光的可能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顶面、底面及入光面,该导光板沿着X轴与Y轴延伸,该X轴、该Y轴与Z轴彼此正交;
光源,该光源具有发光面以朝该入光面提供光线,该发光面沿着该X轴延伸,该发光面于该X轴上投影具有发光面X轴长度,令该发光面沿着该Y轴朝该导光板平移而定义出光晕空间;
至少一膜片,该至少一膜片设置于该顶面及该底面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及
至少一第一黏着层,该至少一第一黏着层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光晕空间的该Z轴投影区域内,该第一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于该导光板上,其中该第一黏着层与该发光面于该Y轴上间距为2mm至3mm,且该第一黏着层的该部分于该X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该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小于该发光面X轴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晕空间具有第一X轴边界与第二X轴边界,该第一黏着层具有第一X轴端点与第二X轴端点,该第一黏着层完全位于该光晕空间的该Z轴投影区域内,且该第一X轴边界与该第一X轴端点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X轴边界与该第二X轴端点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均大于0.5mm且小于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着层X轴长度为2mm,且该第一黏着层于该Y轴上投影具有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该第一黏着层Y轴长度为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膜片包含反射片及遮光片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至少一第一黏着层用于黏着该反射面与该底面及/或用于黏着该遮光片与该顶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黏着层,该至少一第二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与该导光板,其中该光源还具有非发光面,从该Z轴透视,该第二黏着层邻近该光源的该非发光面,且该第一黏着层及该第二黏着层共同形成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该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环绕该光源且该非封闭式的环状图案的开口对应该发光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着层具有右侧边、中侧边与左侧边,该右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右方,该中侧边延伸于和该发光面相反的该发光面的相对侧,该左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左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着层具有U字形的轮廓与U字形开口,该第一黏着层设置于对应该U字形的开口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着层与该右侧边与该左侧边分别具有间隙,该光线于对应的该间隙处可在该导光板中传递行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黏着层,用以黏着该至少一膜片与该导光板,该光源还具有非发光面,从该Z轴透视,该第一黏着层包含第一黏着部及第二黏着部,该第二黏着层邻近该非发光面且连接该第一黏着部及该第二黏着部,以使该第一黏着部及该第二黏着部之间具有间隙,该光线于对应该间隙处可在该导光板中传递行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着层具有右侧边、中侧边与左侧边三个侧边,右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右方、该中侧边延伸于和该发光面相反的该发光面的相对侧,该左侧边延伸于该发光面的左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着层具有U字形的轮廓与U字形开口,该第一黏着层设置于对应该U字形的开口侧。
CN201510765662.2A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Active CN105299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5662.2A CN105299542B (zh)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2933 2015-09-29
CN2015106329337 2015-09-29
CN201510765662.2A CN105299542B (zh)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9542A true CN105299542A (zh) 2016-02-03
CN105299542B CN105299542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1971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5662.2A Active CN105299542B (zh)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CN20152089508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27035U (zh)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508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27035U (zh) 2015-09-29 2015-11-11 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2995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162A (zh) * 2018-06-27 2019-02-12 深圳市烨光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生产线
CN114520122A (zh) * 2020-11-18 2022-05-20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US11947150B2 (en) 2022-03-31 2024-04-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ackli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switch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9542B (zh) * 2015-09-29 2018-05-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US11846799B1 (en) 2023-04-27 2023-12-19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766A1 (en) * 2003-02-11 2004-08-19 Michael Schultz Flourescent light fixture
CN201037875Y (zh) * 2007-05-31 2008-03-19 杭州亿奥光电有限公司 显微镜底照明背光板
CN101363994A (zh) * 2007-08-08 2009-02-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与方法
CN201251662Y (zh) * 2008-09-01 2009-06-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块结构
CN201681236U (zh) * 2010-05-27 2010-12-22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CN102252275A (zh) * 2011-05-24 2011-11-23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键盘
JP2012104312A (ja) * 2010-11-09 2012-05-31 Alps Electric Co Ltd 照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32779A (zh) * 2012-11-08 2013-04-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3244867A (zh) * 2012-02-10 2013-08-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4865747A (zh) * 2015-04-17 2015-08-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4882319A (zh) * 2015-05-27 2015-09-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立方法
CN205227035U (zh) * 2015-09-29 2016-05-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766A1 (en) * 2003-02-11 2004-08-19 Michael Schultz Flourescent light fixture
CN201037875Y (zh) * 2007-05-31 2008-03-19 杭州亿奥光电有限公司 显微镜底照明背光板
CN101363994A (zh) * 2007-08-08 2009-02-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与方法
CN201251662Y (zh) * 2008-09-01 2009-06-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块结构
CN201681236U (zh) * 2010-05-27 2010-12-22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JP2012104312A (ja) * 2010-11-09 2012-05-31 Alps Electric Co Ltd 照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37715A (zh) * 2010-11-09 2012-07-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照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52275A (zh) * 2011-05-24 2011-11-23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键盘
CN103244867A (zh) * 2012-02-10 2013-08-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3032779A (zh) * 2012-11-08 2013-04-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4865747A (zh) * 2015-04-17 2015-08-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4882319A (zh) * 2015-05-27 2015-09-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立方法
CN205227035U (zh) * 2015-09-29 2016-05-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162A (zh) * 2018-06-27 2019-02-12 深圳市烨光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生产线
CN109323162B (zh) * 2018-06-27 2023-10-13 深圳市烨光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生产线
CN114520122A (zh) * 2020-11-18 2022-05-20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US11947150B2 (en) 2022-03-31 2024-04-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ackli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switch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7035U (zh) 2016-05-11
CN105299542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7035U (zh) 背光模组
JP4825165B2 (ja) 表示装置
TWI427341B (zh) 顯示裝置、其製造方法、圖案顯示方法、遮蔽裝置及遮蔽方法
CN201439888U (zh) 曲面导光式灯源
JP4825164B2 (ja) 表示装置
TW200712564A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having a light-guiding layer
US11378730B2 (en) Illumina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cavity and TIR structure
CN202419495U (zh) 电子器件指示灯透光结构
JP2019215956A (ja) 面状照明装置
WO2011125359A1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
CN103293591A (zh) 多功能一体化复合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led平面光源
TWI413820B (zh) 照明裝置與導光板
JP2008299116A (ja) 機器
TWI689959B (zh) 鍵盤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201611056U (zh) 背光模块以及发光键盘
TW202102384A (zh) 發光車標
CN107085260A (zh) 侧入式led灯的背光结构及led灯
CN201310821Y (zh) 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CN106500008A (zh) 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及侧入式面板灯
CN207318773U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106920486B (zh) 光导以及照明显示装置
CN111722436A (zh) 显示用背光装置
CN203287556U (zh) 多功能一体化复合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led平面光源
CN10542533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201652194U (zh) 遮罩、背光模块以及发光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