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4867A - 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4867A
CN103244867A CN201310027525XA CN201310027525A CN103244867A CN 103244867 A CN103244867 A CN 103244867A CN 201310027525X A CN201310027525X A CN 201310027525XA CN 201310027525 A CN201310027525 A CN 201310027525A CN 103244867 A CN103244867 A CN 103244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glue
module backlight
reflector plate
reflec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75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锦明
李启龙
吴家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4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4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胶层、一第一反射片及至少一光源。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背面、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出光面相对于背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出光面与背面之间。胶层胶合于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被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第一反射片具有一反射面。反射面胶合于胶层而将第一反射片固定于第一侧面。光源配置于第二侧面。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出光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反射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装置多利用平面显示模组进行画面的显示,其中又以液晶显示模组的技术较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显示面板下方具有背光模组以提供显示画面所需光线。 
一般来说,侧入式(side-edge)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及导光板等构件,导光板的主要功能是将线光源经由介质传导与能量发散机制与调变方式产生一均匀面光源。此外,可于导光板的背面及侧面配置反射片,使导光板于背面及侧面所出射的光线被反射片反射回导光板中并从出光面射出,以提高光使用率。通过胶层将反射片胶合于导光板的侧面为一种常见的固定方式,然而由于胶层内部结构的不均匀,使得通过胶层的光线产生散射等现象,导致导光板出现亮晕,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中国台湾专利TW I295399揭露一种背光模组,其导光板侧面以双面胶贴附反射片,以提升光线使用效率。中国台湾专利TW201035641揭露导光板与多个光源之间包含多个反射片,这些反射片与这些光源交错排列。中国台湾专利TW201111879揭露一种背光模组,其多个第一粘合材料配置于反射片与导光片之间,并粘合反射片、导光片以及发光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出光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胶层、一第一反射片以及至少一光 源。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背面、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出光面相对于背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出光面与背面之间。胶层胶合于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被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第一反射片具有一反射面。反射面胶合于胶层而将第一反射片固定于第一侧面。光源配置于第二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面的总面积等于或小于第一侧面的总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面被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反射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面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分别对位于出光面及背面,胶层与一侧边之间的距离等于胶层与另一侧边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面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分别对位于出光面及背面,胶层与一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胶层与另一侧边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胶层包括多个区段,这些区段间隔地排列。 
在一实施例中,胶层的材质包括透明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反射片,配置于背面。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面被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因此可降低光源射入导光板的光线通过胶层的机率,进而改善导光板的亮晕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 
图4为已知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2的背光模组的亮晕现象与图4的背光模组的亮晕现象的比较图。 
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图1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胶层120、一第一反射片130及至少一光源140(图示为多个)。导光板110具有一出光面112、一背面114、一第一侧面116及一第二侧面118。出光面112相对于背面114,且第一侧面116及第二侧面118分别连接于出光面112与背面114之间。胶层120胶合于第一侧面116,且第一反射片130的反射面132胶合于胶层120而将第一反射片130固定于第一侧面116。这些光源140配置于第二侧面118,且用以发出光线至导光板110。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16a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藉此,可降低这些光源140射入导光板110的光线通过胶层120的机率,进而改善导光板110的亮晕现象,提升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16a的面积约为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16a的面积可为小于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的其它适当大小。举例来说,在能够将第一反射片130稳固地胶合于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的前提下,可减少胶层120的尺寸,将第一侧面116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16a的面积降低至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或更小,以进一步改善导光板110的亮晕现象。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例如是用于电子装置的平面显示模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可用于其它适当装置。 
图4为已知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图2的背光模组的亮晕现象与图4的背光模组的亮晕现象的比较图。图5中的横轴为以导光板110/210的第一侧面116/216为基准点沿方向D的位移(Distance),纵轴为亮晕现象的强度(Intensity)。在图2的背光模组100的配置方式之下,通过胶层120的光线在导光板110形成的亮晕现象的强度沿方向D的变化如图5的实线L1所示。 
在图4的背光模组200中,第一反射片230通过胶层220被胶合于导光板210,导光板210的第一侧面216被胶层220覆盖的区域216a的面积约为第一侧面216的总面积的90%。在此情况下,通过胶层220的光线在导光板210形成的亮晕现象的强度沿方向D的变化如图5的虚线L2所示。比较图5中的实线L1及虚线L2可看出,在横轴为0至d的范围内,已知背光模组200的导光板210的亮晕现象较为严重,而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通过缩减胶层120的分布面积以改善导光板110的亮晕现象。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除了配置了第一反射片130之外,还在导光板110的其它侧面配置了第一反射片130’及第一反射片130”。第一反射片130’及第一反射片130”的配置方式类似于第一反射片130的配置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一第二反射片150,第二反射片15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背面114,用以反射这些光源140发出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光源140例如为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取代。胶层120的材质包括透明材料,以使光源140发出的光线可通过胶层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30的反射面132的总面积等于或略小于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因此,在第一侧面116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16a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116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的情况下,反射面132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32a的面积亦会小于反射面132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将第一反射片130胶合至导光板110的过程中,可先将适 当大小的胶层120胶合于第一反射片130的反射面132,使反射面132被胶层120覆盖的区域132a的面积小于反射面132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然后再将第一反射片130上的胶层120胶合至导光板110的第一侧面116。 
请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30的反射面132具有相对的一侧边132b及一侧边132c,侧边132b及侧边132c分别对位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2及导光板110的背面114。胶层120与侧边132c之间的距离大于胶层120与侧边132b之间的距离,而使胶层120位于较靠近侧边132b的位置,且至多四分之三的反射面132被胶层120覆盖。本发明不对胶层120的分布位置与形状加以限制,以下通过附图加以举例说明。 
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A,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330具有一反射面332,反射面332具有相对的一侧边332b及一侧边332c。胶层320与侧边332c之间的距离小于胶层320与侧边332b之间的距离,而使胶层320位于较靠近侧边332c的位置,且至多四分之三的反射面332被胶层320覆盖。 
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B,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430具有一反射面432,反射面432具有相对的一侧边432b及一侧边432c。胶层420与侧边432c之间的距离等于胶层420与侧边432b之间的距离,而使胶层420位于反射面432的中间位置,且至多四分之三的反射面432被胶层420覆盖。 
图6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C,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530具有一反射面532。胶层520包括多个区段,这些区段胶合于反射面532上且间隔地排列,且至多四分之三的反射面532被胶层520覆盖。 
图6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及胶层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D,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片630具有一反射面632。胶层620包括多个区段,这些区段胶合于反射面632上且间隔地排列。胶层620的各区段的面积小于图6C的胶层520的各区段的面积,使反射面632的较多区域被暴露,因此可降低光线通过胶层620的机率,进而改善导光板的亮晕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面被胶层覆盖的区 域的面积小于第一侧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因此可降低光源射入导光板的光线通过胶层的机率,进而改善导光板的亮晕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参考标号表 
100:背光模组 
110、210:导光板 
112:出光面 
114:背面 
116、216:第一侧面 
116a、132a、216a:区域 
118:第二侧面 
120、220:胶层 
130、130’、130”、230、330、430、530、630:第一反射片 
132、332、432、532、632:反射面 
132b、132c、332b、332c、432b、432c:侧边 
140:光源 
150:第二反射片 
D:方向 
L1:实线 
L2:虚线。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胶层、一第一反射片以及至少一光源,
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背面、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出光面相对于所述背面,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之间,
所述胶层胶合于所述第一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被所述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一反射面,其中所述反射面胶合于所述胶层而将所述第一反射片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二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的总面积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总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被所述胶层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反射面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所述两侧边分别对位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背面,所述胶层与一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胶层与另一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所述两侧边分别对位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背面,所述胶层与一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胶层与另一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包括多个区段,这区段间隔地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的材质包括透明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反射片,配置于所述背面。
CN201310027525XA 2012-02-10 2013-01-24 背光模组 Pending CN1032448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4419 2012-02-10
TW101104419A TWI472849B (zh) 2012-02-10 2012-02-10 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4867A true CN103244867A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24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7525XA Pending CN103244867A (zh) 2012-02-10 2013-01-24 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4867A (zh)
TW (1) TWI4728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356A (zh) * 2014-01-14 2014-04-09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保护膜
CN105299542A (zh) * 2015-09-29 2016-0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5492942A (zh) * 2013-08-20 2016-04-13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6444151A (zh) * 2016-10-08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04A (zh) * 2005-10-20 2007-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点光源的光导向部件,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显示器装置
CN2909318Y (zh) * 2006-02-14 2007-06-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块的背光源
TWI295399B (zh) * 2006-08-16 2008-04-01 Coretronic Corp
TW201111879A (en) * 2009-09-25 2011-04-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 light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0143B (en) * 2001-07-09 2003-05-01 Sumitomo Rubber Ind Back light
TWM272114U (en) * 2005-01-28 2005-08-01 San Ho Entpr Co Ltd Reflective structure of light guide plate
JP4731410B2 (ja) * 2006-06-09 2011-07-27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58254A (ja) * 2007-12-26 2009-07-16 Hitachi Ltd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271841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Led Folio Corporation LED Lighting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Side Refl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04A (zh) * 2005-10-20 2007-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点光源的光导向部件,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显示器装置
US20070091640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Hwan-Jin Kim Light guide unit for point light sourc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light guid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909318Y (zh) * 2006-02-14 2007-06-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块的背光源
TWI295399B (zh) * 2006-08-16 2008-04-01 Coretronic Corp
TW201111879A (en) * 2009-09-25 2011-04-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 light modul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2942A (zh) * 2013-08-20 2016-04-13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0031273B2 (en) 2013-08-20 2018-07-24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5492942B (zh) * 2013-08-20 2018-12-2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713356A (zh) * 2014-01-14 2014-04-09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保护膜
CN105299542A (zh) * 2015-09-29 2016-0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5299542B (zh) * 2015-09-29 2018-05-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6444151A (zh) * 2016-10-08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CN106444151B (zh) * 2016-10-08 2019-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2849B (zh) 2015-02-11
TW201333601A (zh) 201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6936B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与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1750643A (zh) 透镜及采用该透镜的光源模组
CN102434821A (zh)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62752U (zh) 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与扩散板
CN102128418B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1898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9193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44867A (zh) 背光模组
US9028128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CN104676375A (zh)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8010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8763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708546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2840520B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148443A (zh) 一种用以获得均匀平行光束的双自由曲面厚透镜及其阵列
CN102466158A (zh) 面照明装置
CN202382107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202056688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202182339U (zh) 一种红外透射光源
CN102494284A (zh) 提高led光效的侧入光式背光模组
US20130322117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382108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2182968A (zh) 新型led背光源模组
CN201935061U (zh) 一种背光结构及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