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8838A -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8838A
CN105298838A CN201510821750.XA CN201510821750A CN105298838A CN 105298838 A CN105298838 A CN 105298838A CN 201510821750 A CN201510821750 A CN 201510821750A CN 105298838 A CN105298838 A CN 105298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mpressor
back pressure
cavity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17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韵
康小丽
单彩侠
李小雷
胡余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217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88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8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8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固定涡旋盘(1)和回转涡旋盘(2),其中在所述回转涡旋盘(2)上且远离所述固定涡旋盘(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压缩机的压缩腔和排气腔之间均密封的背压腔(21),背压腔(21)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到压缩机的非压缩腔的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并且在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背压腔内压力大小的背压控制结构。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情况下对背压腔内的气体背压进行控制调节的作用,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不同的密封性能,进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调节的功能;还能防止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而造成的压缩功耗损失情况的发生。本发明还涉及该涡旋压缩机的调节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背压变频涡旋压缩机中,压缩腔的轴向密封一般采用动涡旋盘浮动的密封形式,通过在动涡旋盘涡旋齿背面侧形成中间压力腔,中间压力作用在动盘基板背面,与压缩腔内形成的轴向气体力方向相反,因此,合适的中间压力能将动涡旋盘向静涡旋盘侧推压,实现压缩腔的轴向密封。中间压力够大,动静涡旋盘密封面上的摩擦阻力系数变大,压缩机功耗增大;中间压力太小,又很难形成压缩腔的轴向密封,压缩腔之间的泄露增大,压缩机制冷量减小,因此,背压腔中形成合适的中间压力对压缩机的能效至关重要。现有量产机型上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压缩机腔内的压力通过动静盘上的通流孔引入动盘背压空间形成中间压力腔,该中间压力腔与吸气腔和排气腔分隔,形成独立的中间压力腔,动涡旋盘在承受压缩腔内压力、背压腔内压力以及动盘滑动轴承容纳端内排气压力,最终三者的合力形成指向压缩腔侧的轴向气体密封力,实现压缩腔的良好密封与润滑。该技术手段如专利CN101046201A所述。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对于设计好了中间压力腔形成结构,其中间压力腔与压缩腔连通角度恒定不变,即两腔连通时压缩腔内的压比一定,而往往背压连通通路在设计时只能满足某些设计工况下最佳连通角度要求,在压缩机其余工况下中间压力腔内的压力不是最佳中间压力,会导致压缩腔在这些工况下密封性不够,压缩腔不能正常压缩,或者密封力够大,压缩机摩擦功耗太大。同时,由于中间压力腔与压缩腔之间采用的是周期性连通,当中间压力腔与压缩腔连通时(压缩腔工作在低压比状态下),中间压力腔内的中间压力会向压缩腔返流,已压缩的较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在较低温低压的压缩腔内膨胀,增加压缩机的压缩功耗。
因此,现有技术方案形成的轴向密封气体力在不同工况下很难获得最优的轴向密封效果,同时中间压力腔和压缩腔之间存在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增加压缩功耗损失。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轴向密封气体力在不同工况下很难获得最优的轴向密封效果,同时中间压力腔和压缩腔之间存在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增加压缩功耗损失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轴向密封气体力在不同工况下很难获得最优的轴向密封效果,同时中间压力腔和压缩腔之间存在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增加压缩功耗损失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其中在所述回转涡旋盘上且远离所述固定涡旋盘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压缩机的压缩腔和排气腔之间均密封的背压腔,所述背压腔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到压缩机的非压缩腔的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并且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背压腔内压力大小的背压控制结构。
优选地,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通管路上的至少一个的电磁阀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路包括一端从所述背压腔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背压腔连通管,所述背压腔连通管的另一端通过增压连通管连通至压缩机的高压区域。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从所述背压腔连通管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增压连通管相接处分支出来的泄压连通管,所述泄压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低压区域。
优选地,且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连通管上的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泄压连通管上的低压侧电磁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增压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回转涡旋盘下方的第一排气区域。
优选地,所述增压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固定涡旋盘上端的第二排气区域。
优选地,所述增压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且与回转涡旋盘相接触的主轴承油池区域。
优选地,所述增压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靠近压缩机底部的油池面上部排气区域。
优选地,当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泄压连通管时,所述泄压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控制调节方法,其针对前述的涡旋压缩机通过所述背压控制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背压的控制调节。
优选地,通过背压控制结构控制背压腔与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之间的连通时间,获得不同的背压力,实现压缩腔的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及之间的转换,根据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压缩时间来获得不同的压缩制冷量,从而实现变容量调节。
优选地,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高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延长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缩短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低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缩短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延长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
优选地,通过控制背压控制结构开启或关闭的频幅,来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从而获得稳定。
优选地,当需要获得较高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增大,当需要获得较低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减小,以此获得不同工况下需要的最佳背压力值。
本发明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及其控制调节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实现不同情况下对背压腔内的气体背压进行控制调节的作用,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不同的密封性能;
2.并且还能有效防止背压腔中的制冷剂逆流回到压缩腔中,防止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而造成的压缩功耗损失增加的情况发生。
3.通过控制中压腔与排气区域和吸气低压区域之间连通时间,获得不同的中间压力,即实现压缩腔的密封和非密封状态,根据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压缩时间来获得不同的压缩制冷量,实现变容量调节。
4.通过电磁控制阀的开启关闭的频幅来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能够获得不同工况下需要的最佳中间压力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固定涡旋盘,2—回转涡旋盘,3—十字滑环,4—上支架,5—主平衡块,6—驱动转子,7—驱动轴,8—下支架,9—径向油孔,10—下盖,11—底部油池,12—下止推板,13—导油片,14—副轴承,15—壳体,16—主轴承,17—第一排气区域,18—增压连通管(排气区域连通管),19—高压侧电磁控制阀,20—背压腔连通管,21—背压腔(中间压力腔),22—泄压连通管(吸气低压端连通管),23—低压侧电磁控制阀,24—低压吸气管(轴向吸气管),25—上盖,26—固定涡旋盘(静盘)主轴承油池连通通道,27—固定涡旋盘(静盘)主轴承油池,28—第二排气区域(固定涡旋盘(静盘)上排气区域),29—油池面上部排气区域,A—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中),B—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低),C—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固定涡旋盘1和回转涡旋盘2,其中在所述回转涡旋盘2上且远离所述固定涡旋盘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压缩机的压缩腔和排气腔之间均密封的背压腔21,所述背压腔21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到压缩机的非压缩腔的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并且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背压腔内压力大小的背压控制结构。
通过将背压腔设置为与压缩腔和非压缩腔之间均密封能够很好地起到背压腔的密封作用,保证气体不泄漏,维持了内部压力的稳定;同时将所述背压腔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到压缩机的非压缩腔的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能够有效防止背压腔中的制冷剂逆流回到压缩腔中,防止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而造成的压缩功耗损失增加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背压腔内压力大小的背压控制结构能够有效背压压力可调,实现对压缩腔不同的密封性能,实现不同情况下对背压腔内的气体背压进行控制调节的作用,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不同的密封性能,进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调节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通管路上的至少一个的电磁阀结构。通过电磁阀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连通管路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对背压压力大小的有效控制调节。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路包括一端从所述背压腔21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背压腔连通管20,所述背压腔连通管20的另一端通过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压缩机的高压区域。通过背压腔连通管以及与背压腔连通管连通的增压连通管能够有效地将背压腔与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之间相连通,从而实现将高压气体从该高压区域补充至该背压腔中,以达到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从所述背压腔连通管20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增压连通管18相接处分支出来的泄压连通管22,所述泄压连通管22的另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低压区域。通过设置上述连接结构的泄压连通管(或叫做吸气低压端连通管)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将背压腔(或称中间压力腔)内的压力向吸气管路中泄压,以达到降低背压腔中压力的目的;并且由于中间压力腔较小,泄压过程短暂,不会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优选地,且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连通管18上的高压侧电磁控制阀19和设置在所述泄压连通管22上的低压侧电磁控制阀23。通过设置上述的高压侧电磁控制阀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背压腔中的压力提高进行良好的控制作用,通过设置上述的低压侧电磁控制阀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背压腔中的压力降低进行良好的控制作用。进一步优选地可以通过控制电磁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的时间或频幅来达到对上述背压腔压力大小调节的控制作用。
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回转涡旋盘下方的第一排气区域17。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回转涡旋盘下方的第一排气区域中的高压气体根据实际需要接通至所述背压腔中,从而达到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的作用和目的。这是一种优选的连通方式。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固定涡旋盘1上端的第二排气区域28。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固定涡旋盘上方的第二排气区域中的高压气体根据实际需要接通至所述背压腔中,从而达到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的作用和目的。这也是一种优选的连通方式。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且与回转涡旋盘相接触的主轴承油池区域27。这也是一种优选的连通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将与回转涡旋盘相接触的主轴承油池区域的高压气体根据实际需要接通至所述背压腔中,从而达到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的作用和目的;除此作用之外还能将带有较多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引入中压腔,用于密封和润滑动静盘端面密封摩擦面;当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时,制冷剂被吸入到中压腔,由于油池区域容积较小,会在油池区域形成局部较低压,在曲轴两端额外的获得了有效的油压,一部分润滑油能被压入进油池内。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靠近压缩机底部的油池面上部排气区域29。与图5中结构的作用类似地,能够有效地将与回转涡旋盘相接触的主轴承油池区域的高压气体根据实际需要接通至所述背压腔中,从而达到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的作用和目的;除此作用之外不需要开设静盘主轴承油池连通通道26就能实现将带较多的润滑油制冷剂引入中间压力腔,起到密封和润滑动静盘端面密封摩擦面的作用。
优选地,当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泄压连通管22时,所述泄压连通管22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24。通过将泄压连通管连通至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能够有效地通过低压吸气管中的低压压力将背压腔中的压力泄压至低压吸气管中,从而达到对背压腔中压力降低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控制调节方法,其针对前述的涡旋压缩机通过所述背压控制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背压的控制调节。这样能够实现不同情况下对背压腔内的气体背压进行控制调节的作用,能够实现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和回转涡旋盘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并且还能有效防止背压腔中的制冷剂逆流回到压缩腔中,防止高温高压制冷剂返流而造成的压缩功耗损失增加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通过背压控制结构控制背压腔与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之间的连通时间,获得不同的背压力(中间压力),实现压缩腔的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及之间的转换,根据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压缩时间来获得不同的压缩制冷量,从而实现变容量调节和达到控制背压力的大小来控制压缩腔密封的作用。
优选地,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高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延长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缩短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低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缩短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延长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这是一种优选的调节控制方式,能够增大或背压腔中的背压压力。
优选地,通过控制背压控制结构开启或关闭的频幅,来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从而获得稳定。从而获得稳定的背压,达到调控的目的。
优选地,当需要获得较高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增大,当需要获得较低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减小,以此获得不同工况下需要的最佳背压力(中间压力)值。这是一种优选的调节控制方式,以获得稳定背压的目的和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闭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5,壳体15中安装有固定涡旋盘1、回转涡旋盘2、十字滑环3、上支架5、曲轴7、下支架9、背压控制结构(18~23)和驱动电机,压缩机运转时,冷媒由吸气管吸入静涡旋盘吸气口,在静涡旋盘1和动涡旋盘2形成的压缩腔中进行压缩,压缩终了后由静涡旋盘排气口排到壳体1形成的密闭空间中,最后从壳体排气口排出,完成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机驱动曲轴7旋转,动涡旋盘2在曲轴7的带动下发生转动,并由于十字滑环3的限位作用,仅做平动而不发生自转。曲轴7上套有主平衡块5和电机转子6,组成涡旋压缩机的轴系,轴系在径向上由冷压在上支架4中的主轴承16和冷压在下支架8中的副轴承14固定,曲轴7中心设置有导油片13和油孔,在其旋转时将压缩机底部油池润滑油引导至主副轴承和压缩腔中,以润滑各摩擦面。轴系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掉落,为承受轴系的重力,防止轴系掉落,设置有下止推板12,以螺栓11固定在下支架8下端面,起到止推轴系的作用。制冷剂在压缩腔的压缩过程中,会产生迫使动涡旋盘2远离静涡旋盘方向的推力,为了使动盘紧紧贴合在静盘上实现压缩腔的密封作用,在动涡旋盘背部开设背压腔区域21,该背压腔在动盘背部形成将动盘推向静盘侧的轴向气体力,该背压腔区域与压缩腔和排气腔密封,通过背压控制结构(18、19、22、23)使背压腔内形成合适的中间压力,保证了压缩腔的密封和动静盘摩擦面上的润滑。
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利用排气区域连通管18连通压缩机内部排气区域17,利用吸气低压端连通管22连通吸气低压管路24,排气区域、低压区域通过连通管路20与动盘背面背压腔21连通,背压腔21与排气区域的连通与关闭依靠高压侧电磁控制阀19控制,背压腔21与低压区域侧的连通与关闭依靠吸气低压端连通管。当高压侧电磁控制阀打开,低压侧电磁控制阀关闭时,排气区域内的排气压力下的制冷剂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背压腔,背压腔的压力逐渐上升,若高压侧电磁控制阀一直打开,背压腔内的压力最终将会保持为排气压力。
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特征在于为了使背压腔内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保证压缩腔密封,将排气区域与背压腔间断连通,通过控制制冷剂从高压排气区域向中压背压区域泄露的时间,从而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根据压缩机运行的不同工况,排气区域高压侧向背压区域中压侧的泄露时间也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施实例的较优处是能获得较为稳定的背压压力,如图6所示为两种技术手段获得的背压情况,现有技术获得的背压由于周期间断连通的缘故,背压腔内的压力也会随压缩腔内的压力出现升压波动。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发明结构能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背压腔内的压力,如图6所示,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不同时(A,B,C)背压腔的压力也不同。图中3条波浪线分别表示在不同频幅(A,B,C,频幅值C>A>B)下获得的不同的背压压力的曲线图,每条波浪线的背压压力均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数值和状态,现有技术中的间断式背压直线的平均值大小略与曲线A相等。具体的背压调节控制过程如下:在压缩机启动阶段,高压侧电磁控制阀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低压侧电磁控制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排气区域与背压腔区域一直连通,能加快背压腔内的压力上升,更快实现压缩腔的密封,当背压腔内的压力上升到一定值后(略低于最适背压),此时高压侧电磁控制阀进入背压维持控制工作状态,本实施特征的电磁阀背压维持控制工作状态是控制电磁控制阀启/停频幅,即,当需要获得较大背压压力时,电磁控制阀的启/停频幅增大,当需要获得较小背压压力时,电磁控制阀的启/停频幅减小。当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一个较大背压工况切换到较小背压工况时,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关闭,低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将中压腔内的高压气体向吸吸气低压侧泄露,及时降低中压腔内的压力,由于中压腔容积较小,向低压吸气侧泄压的制冷剂量只是少量的,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中压腔泄压到吸气腔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影响吸气容积效率,待背压腔内的压力泄压到合适值时,低压侧电磁控制阀关闭,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即进去背压维持控制工作状态。通过高低压侧电磁控制阀的配合工作,中压腔内的压力能稳定维持在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的任意中间压力。
同时,本发明实施实例的另一特征在于通过本发明的背压控制结构,根据压缩机的运行工况调整压缩腔的密封状况,对于普通的变频涡旋压缩机,其吸气容积一定,当只需要产生较小的制冷量和高的压缩能效时,仅通过降频虽然可以获得较小制冷量,但是频率太低时压缩机能效也低。本发明实施实例的另一特征在于通过本实施结构实现压缩腔不同的密封性能从能在较高频下获得较小的制冷量和高的压缩能效,具体实现原理:通过高低压侧电磁控制阀的开启闭合工作,实现中压腔不同的压力变化。当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低压侧电磁控制阀闭合时,中间压力腔能获得合适的背压压力,压缩腔密封性好,压缩能获得额定的制冷量;当高压侧电磁控制阀闭合,低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时,中间压力腔压力泄压到更接近吸气低压侧压力,中压腔压力较小,压缩腔密封性能差,制冷剂基本不压缩或者少量压缩。以一分钟为例,若压缩腔能实现半分钟的良好密封,半分钟的不密封,此时压缩能获得一半的额定制冷量,间接实现变吸气容积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实例,与实施例一类似的是,将连通中间压力腔的高压排气区域设置在静盘上端排气区域28。实现了将背压腔连通的增压连通管连通至该区域以提高背压腔中的压力。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实例特征,该特征较优地是将连通中间压力腔的高压排气区域设置在静盘主轴承油池27处,通过在静盘上开设静盘主轴承油池连通通道26与排气区域连通管18连接,使得向中间腔引入排气高压时,能将带有较多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引入中压腔,用于密封和润滑动静盘端面密封摩擦面。同时,当高压侧电磁控制阀开启时,制冷剂被吸入到中压腔,由于油池区域容积较小,会在油池区域形成局部较低压,在曲轴两端额外的获得了有效的油压,一部分润滑油能被压入进油池内。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实例,将连通中间压力腔的高压排气区域设置下支架附近靠近底部油池面上部29,和如图3所示的实施实例,不需要开设静盘主轴承油池连通通道26就能实现将带较多的润滑油制冷剂引入中间压力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固定涡旋盘(1)和回转涡旋盘(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涡旋盘(2)上且远离所述固定涡旋盘(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压缩机的压缩腔和排气腔之间均密封的背压腔(21),所述背压腔(21)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到压缩机的非压缩腔的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并且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调节所述背压腔内压力大小的背压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通管路上的至少一个的电磁阀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包括一端从所述背压腔(21)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背压腔连通管(20),所述背压腔连通管(20)的另一端通过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压缩机的高压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从所述背压腔连通管(20)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增压连通管(18)相接处分支出来的泄压连通管(22),所述泄压连通管(22)的另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低压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连通管(18)上的高压侧电磁控制阀(19)和设置在所述泄压连通管(22)上的低压侧电磁控制阀(23)。
6.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回转涡旋盘下方的第一排气区域(17)。
7.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所述固定涡旋盘(1)上端的第二排气区域(28)。
8.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且与回转涡旋盘相接触的主轴承油池区域(27)。
9.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连通管(18)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区域位于所述压缩机内部靠近压缩机底部的油池面上部排气区域(29)。
10.根据权利要求4-9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通管路还包括泄压连通管(22)时,所述泄压连通管(22)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24)。
1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控制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通过所述背压控制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背压的控制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背压控制结构控制背压腔与高压区域和/或低压区域之间的连通时间,获得不同的背压力,实现压缩腔的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及之间的转换,根据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压缩时间来获得不同的压缩制冷量,从而实现变容量调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高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延长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缩短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当需要获得压缩腔的较低密封状态时,通过调节背压控制结构缩短背压腔与高压区域的连通时间或者延长背压腔与低压区域的连通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背压控制结构开启或关闭的频幅,来获得合适的中间压力,从而获得稳定的背压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获得较高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增大,当需要获得较低中间压力时,电磁控制阀开启频幅减小,以此获得不同工况下需要的最佳背压力值。
CN201510821750.XA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298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750.XA CN105298838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750.XA CN105298838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8838A true CN105298838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9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1750.XA Pending CN105298838A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8838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7372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106351830A (zh) * 2016-11-08 2017-01-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CN109185131A (zh) * 2018-10-29 2019-01-1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空调及车辆
CN109654016A (zh) * 2018-12-17 2019-04-1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及涡旋压缩机背压调节方法
WO2020011769A3 (de) * 2018-07-10 2020-03-12 Ipetronik Gmbh & Co. Kg Scrollverdichter
CN110925197A (zh) * 2019-12-06 2020-03-27 浙江科技学院 涡旋机及其轴向背压动态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1878391A (zh) * 2020-07-06 2020-11-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490793A (zh) * 2019-03-06 2021-10-08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运行涡旋式压缩机的方法、设备和空调设施
CN113606134A (zh) * 2021-06-11 2021-11-05 浙江科技学院 涡旋机电磁轴向动态密封优化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2592A (ja) * 1989-09-05 1991-04-17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形圧縮機
JP2816209B2 (ja) * 1989-11-29 1998-10-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458423A (zh) * 2002-05-15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104620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205172938U (zh) * 2015-11-23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2592A (ja) * 1989-09-05 1991-04-17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形圧縮機
JP2816209B2 (ja) * 1989-11-29 1998-10-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458423A (zh) * 2002-05-15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104620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205172938U (zh) * 2015-11-23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7372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106351830A (zh) * 2016-11-08 2017-01-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WO2020011769A3 (de) * 2018-07-10 2020-03-12 Ipetronik Gmbh & Co. Kg Scrollverdichter
CN109185131A (zh) * 2018-10-29 2019-01-1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空调及车辆
CN109654016A (zh) * 2018-12-17 2019-04-1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及涡旋压缩机背压调节方法
CN113490793A (zh) * 2019-03-06 2021-10-08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运行涡旋式压缩机的方法、设备和空调设施
CN110925197A (zh) * 2019-12-06 2020-03-27 浙江科技学院 涡旋机及其轴向背压动态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0925197B (zh) * 2019-12-06 2021-05-25 浙江科技学院 涡旋机及其轴向背压动态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1878391A (zh) * 2020-07-06 2020-11-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878391B (zh) * 2020-07-06 2022-04-0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606134A (zh) * 2021-06-11 2021-11-05 浙江科技学院 涡旋机电磁轴向动态密封优化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838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调节控制方法
CN100585186C (zh) 变容型旋转压缩机
CN101835987B (zh) 两级旋转式压缩机
CN205172938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101052808B (zh) 容量变化型旋转式压缩机
WO2018094914A1 (zh) 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203272136U (zh) 单缸多级压缩机
CN104963866A (zh) 一种新结构的制冷涡旋压缩机
CN203214329U (zh) 双级压缩机
CN105317675A (zh) 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CN101886628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0501164C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204663878U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04003448U (zh) 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CN204755308U (zh) 一种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螺杆式压缩机
CN1904370B (zh) 多段旋转式压缩机
CN110594152B (zh) 一种立式双级涡旋压缩机
CN106286292B (zh) 压缩组件、变容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2691661A (zh) 旋转压缩机
CN101163886A (zh) 旋转式压缩机
KR100585810B1 (ko) 이중 셀을 구비한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JP2007032291A (ja) スクロール膨張機
KR101189916B1 (ko) 압축기
KR100724451B1 (ko)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KR20010076889A (ko) 저압식 로터리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