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8548A -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8548A
CN105288548A CN201510782521.1A CN201510782521A CN105288548A CN 105288548 A CN105288548 A CN 105288548A CN 201510782521 A CN201510782521 A CN 201510782521A CN 105288548 A CN105288548 A CN 105288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hizoma
chinese medicine
herba
material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25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贵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825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8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8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8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8~12份、芹菜籽4~6份、伸筋草20~30份、白茅根2~4份、爬岩姜1~3份、萹蓄2~4份、满山香1~3份、生姜1~3份、白芨1~3份、青花椒0.5~2份、和尚头2~4份、岩豇豆1~3份、樟树皮1~3份、重楼2~4份、夏枯草2~4份、石楠藤叶1~3份和海金沙1~3份。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各个原料组分依次进行洗净、干燥、混合和粉碎,最后将原料混合后的粉末制成中药制剂。本发明选用常用食材和药材配合作为原料,没有副作用,即可内服又可外敷,能够快速消肿和止痛,还能够治疗其他多种病症。

Description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专治颈腰椎骨折、骨关节病和腰椎管狭窄症绝大多数依赖纯西医纯手术的解决方法,如各种骨折的微创手术或口服镇痛消炎,激素药类来解决病人的疼痛问题。不但副作用多、危害大。而且造成病人更大更多的经济与生活的负担。
现有和曾有的用于治疗各类颈腰椎骨折、骨关节病和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中,除了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术牵引、推拿、针灸、微创、臭氧、贴敷、皮透等等的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尽管都有明显疗效,但却存在许多弊端,且不说西药使用的依赖性,副作用明显的危害性,就常用的中草药而言,如仙灵骨葆、腰痛宁、陈李记腰痛丸、六味祛风膏、追风透骨膏等,都存在口服药物不安全性风险,而一些中草药外用剂,如大力筋骨康散等,大都沿用传统的配治组方或加工方法。所采用大量有毒有害的药物,如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祖师麻、三角枫、马钱子、白龙须、狼毒等,有的药物昂贵、稀少,如牛黄、滚山珠、五步蛇、三七、海马、千脚虫、猴丹等等;有的则属于国家保护和禁用,如虎狼骨、麝香、熊胆、眼镜蛇、海马海龙等,这类外用药物价格昂贵、不易获取、刺激性强、费用偏高、疗效偏慢,且需加入一定添加剂,病人难以接受,推广较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此外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药物副作用以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8~12份、芹菜籽4~6份、伸筋草20~30份、白茅根2~4份、爬岩姜1~3份、萹蓄2~4份、满山香1~3份、生姜1~3份、白芨1~3份、青花椒0.5~2份、和尚头2~4份、岩豇豆1~3份、樟树皮1~3份、重楼2~4份、夏枯草2~4份、艾纳香2~4份、石楠藤叶1~3份和海金沙1~3份。
本发明的药理及文献依据是:
大果木姜子,大果木姜子是贵州苗族民间常用药物,为樟科樟属植物米槁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胃痛、腹痛、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芹菜籽,《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载芹菜籽约含2~3%的精油,主要成分是d-薴(C10H16,即柠檬烯)和瑟林烯(C15H24);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和水肿。
伸筋草,《中国药典》记载,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白茅根,《中国药典》记载,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
爬岩姜,《中国药典》记载,别名:骨碎补、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
萹蓄,《中国药典》记载,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满山香,别名:鹿子草、甘松(《植物学大辞典》),猫食菜(《新疆药材》),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陕西中草药》),香草、蜘蛛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功能主治:安神、理气、止痛,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癔病、癫痫、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生姜,《中国药典》,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白芨,别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功能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青花椒,《中国药典》记载,主治功能: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和尚头,《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别名:续断,龙豆,属折(《本经》),接骨、南草(《别录》),接骨草(《卫生易简方》),川断(《临证指南》);主治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
岩豇豆,《贵州草药》记载,别名岩泽兰;主治功能:祛风止咳、健脾消积。治感冒、慢性气管炎、钩端螺旋体病、劳伤吐血、小儿疳积。
樟树皮,《纲目拾遗》记载,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重楼,《中国药典》记载,别名: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夏枯草,《中国药典》记载,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艾纳香,《中华本草》记载,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大黄草(《中药志》),大毛药(《贵州植药调查》),冰片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功能主治: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
石楠藤叶,石楠藤的叶子,石楠藤别名石南藤,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脚、止痛止咳,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痛经、咳嗽气喘、手术后疼痛。
海金沙,《中国药典》记载,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本发明提供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既可以口服又可以外敷,大果木姜子、芹菜籽、伸筋草、白茅根、爬岩姜、萹蓄、满山香、姜、白芨和青花椒均属于百姓常用食材,和尚头、岩豇豆、樟树皮、重楼、夏枯草、石楠藤叶和海金沙则属于苗家常用的药材。大果木姜子、芹菜籽、伸筋草、白茅根、爬岩姜、萹蓄、满山香、生姜、白芨、青花椒、和尚头、岩豇豆、樟树皮、重楼、夏枯草、石楠藤叶和海金沙组合起来具有快速消肿、止痛和快速接骨等功效。
本发明的设计者秉承中医药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天人合一”、“药食同源”、“食胜于药”的传统理念,采用了纯天然、纯植物类和绿色无毒无害的原料,费用低廉、疗效贴切、标本兼治、一药多用。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既可内服外敷,还可以泡脚做足疗、桑拿洗浴治疗等,既治病又增强体质。
这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所选用的原料多是蔬菜类、果实类食物。如生姜、大果木姜子、白芨等,均是百姓常用的食用品。这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以“简、便、效、廉、奇”的科学配方和特殊的组合魅力,对颈腰椎和新鲜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还对各类顽固性骨关节病如颈腰椎盘膨出、突出、脱出,颈椎病、肩周炎、骨滑膜炎、骨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痛风、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头晕、腰椎管狭窄症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简单的辩证使用就能快速达到利尿降温退热、祛毒消肿,快速活血化瘀、抗炎止痛。而特有的拔毒祛寒解痉通络等独特功效,能够增强体质、强筋壮骨,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尤其是镇痛药效持久,对酸痛麻胀,眩晕不适有明显的消除作用,效果较好,治愈率高。
此外,本发明的这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对颈腰椎新鲜骨折各类骨关节炎,如颈腰椎膨出、突出、脱出、骨滑膜炎、骨关节肿痛、颈腰椎骨质增生、痛风症、关节肿痛、肩肘关节痛、顽固性的椎管狭窄、类风湿脊柱炎、陈旧性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头晕头痛、失眠、腰痛、性功能障碍、阳痿、不育症及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各种脚藓脚臭、湿疹皮炎、无名肿毒等皆有明显疗效和调养作用。
作为优选,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10~12份、芹菜籽4~5份、伸筋草25~30份、白茅根3~4份、爬岩姜1~2份、萹蓄2~3份、满山香1~2份、生姜1~2份、白芨1~2份、青花椒0.5~1份、和尚头3~4份、岩豇豆2~3份、樟树皮2~3份、重楼3~4份、夏枯草3~4份、艾纳香3~4份、石楠藤叶1~3份和海金沙1~3份。
作为优选,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10份、芹菜籽5份、伸筋草25份、白茅根3份、爬岩姜2份、萹蓄3份、满山香2份、生姜2份、白芨3份、青花椒1份、和尚头3份、岩豇豆2份、樟树皮2份、重楼3份、夏枯草3份、艾纳香3份、石楠藤叶2份和海金沙2份。
作为优选,所述青花椒为四川产青花椒,所述白芨为西安产白芨,所述生姜为沈阳产老生姜,所述艾纳香为罗甸产艾纳香,所述大果木姜子为海南产大果木姜子。
根据本发明设计者几十年的经验发现,采用四川产青花椒、西安产白芨、沈阳产老生姜、罗甸产艾纳香和海南产大果木姜子时药效最好。罗甸产艾纳香又称罗甸艾纳香,是贵州十大苗药之一,也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之一,以野生为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芹菜籽、伸筋草、白茅根、爬岩姜、萹蓄、满山香、生姜、白芨、青花椒、和尚头、岩豇豆、樟树皮、重楼、夏枯草、艾纳香、石楠藤叶和海金沙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制成中药制剂。
该优选方案的制备方法较简单,虽然药效没有发挥到极致,但是便于实施。中药制剂可以是膏剂、散剂或者汤剂。膏剂用于外敷在患处,汤剂用于内服。
将散剂装在透水的药袋内,将装有散剂的袋药泡在水里可用于足疗、桑拿等,即可通经络、刺激穴位,治愈各类皮肤疾患、脚藓脚气,脚臭、无名肿痛、毒疮等、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既能够治疗各类皮肤病、霉菌和真菌,又可清热解毒、杀菌止痒、一药多用。
由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被制作成膏剂、散剂和汤剂,是许多单纯内服药及单纯外服药,或各类理疗和现代创立的最新诊疗技术解决不了的,既能达到治病又能实现养生强体的功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既是食疗用品又是药疗用品,是一种绿色天然、疗效可靠、无副作用、使用简易、创新性及实用性极强的苗家独特中草药内外兼用药散,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棉布袋,将棉布袋放入铺垫有新鲜牛粪的保温容器内并加入无菌水,在30~40℃的温度下发酵20~40天,将经过发酵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干燥处理;
将干燥处理后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制成中药制剂。
该优选方案的制备方法还在步骤(2)中加入了苗家秘传的加工步骤,能够将药效发挥到极致。
因选用的食材和药材均是大自然的纯植物类,纯天然绿色,绝对无毒无害,经过苗家秘制方法加工,因而能最大发挥药效,快速消肿止痛,快速接骨,对颈腰椎新鲜骨折各类骨关节炎,如颈腰椎膨出、突出、脱出、骨滑膜炎、骨关节肿痛、颈腰椎骨质增生、痛风症、关节肿痛、肩肘关节痛、顽固性的椎管狭窄、类风湿脊柱炎、陈旧性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头晕头痛、失眠、腰痛、性功能障碍、阳痿、不育症及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各种脚藓脚臭、湿疹皮炎、无名肿毒等皆有明显疗效和调养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温度为35~37℃。
作为优选,步骤(3)具体为: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煎药器具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10~40分钟,然后煎熬10~30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该方法中,煎药器具可以采用铝锅、砂锅和瓦罐等,洁净水可以采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不一定采用纯净水。为了充分浸泡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最好加洁净水时,加水量以能够没过药面为宜,浸泡时间半小时为最佳。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后,有利于药汁被充分煎出。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煎熬20分钟为佳。
通常每10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熬制300~500mL汤剂,内服方法和用量为:服药量每日50~150g,宜将头煎二煎两次药液混合均匀服用,饭后两小时左右温服,每日服三至四次,开始服量可稍大,当有明显利尿现象及疼痛减少,则逐渐减量,可自己酌情而定,无需忌食。
作为优选,步骤(3)具体为: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和醋放入煎药器具中,用文火煮沸,拌匀后得到中药膏剂。
该方法中,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和瓦罐,忌用铁或铝制的器具,主要是会与铁和铝等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用醋由于具有酸性,更有利于煎药时提取出药材的活性成分。
作为优选,所述醋为四川保宁醋。
本发明的设计者通过采样不同品牌的醋进行对照试验,选用现有的所有大品牌的醋熬制中药膏剂,并给病情相当的病人使用,结果发现四川保宁醋的效果最佳,主要原因是四川保宁醋采用特有的发酵技术,四川保宁醋含有特殊因子能与药物发生作用,能增强药物对皮肤的渗透力和肢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率。
若是新鲜颈腰骨折或者四肢骨折,仅需经专业骨科医生拍照并固定后,外敷本发明的这种中药的膏剂即可快速康复。需要注意,外敷时,患处不能有皮肤外伤。使用时,待中药膏剂降低至人体皮肤可以承受的温度,将中药膏剂均匀涂抹在伤痛部位,药面厚度约为1~2公分,然后用菜叶、树叶、土茯苓叶或保鲜膜等外敷固定即可。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
新鲜骨折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初期即指伤后的一小时至24小时内,外敷时因采用四川保宁醋特有的发酵技术和特殊因子加上药物作用,能增强药物对皮肤的渗透力和肢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率,又加上皮肤特有经络穴位的直接作用,一般敷药后,疼痛即可明显缓解,肿胀在24小时后逐渐消除,两周为一疗程,一至三个疗程骨折即可治愈。每次外敷药的时间可灵活掌握,可长可短。敷药后一般在皮肤上会产生先紫变青变黄的皮肤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越紫越青,说明药物的作用越大,淤血扩展吸收越快、消炎越快、微循环越好、毛细血管扩张更快、骨痂形成更迅速,预后恢复更好。本药散不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和产生色素影响。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中草药内服外敷散,既有显著疗效,又解决了病人渴望见效快的就医心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秉承中医药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天人合一”、“药食同源”、“食胜于药”的传统理念,这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作成散剂、膏剂和汤剂。散剂既可内服外敷,还可以泡脚做足疗、桑拿洗浴治疗等;膏剂可以外敷,汤剂可以内服,既治病又增强体质,一药多用。
(2)采用了纯天然、纯植物类、纯绿色无毒无害,费用低廉,疗效贴切,标本兼治,符合中国传统慢病慢治,扶正祛邪,调养为主,虽慢调却能除根的理念和辩证哲学观,经过病人的自我调养,自我医治,既调节身体平衡,排除体内毒素,又可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病养生强体之功效,且彻底消除肌体的疾患和病痛。
(3)所选用的原料均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纯天然绿色环保。加工操作虽因涉苗家秘制方法而稍有复杂,但使用简单,方便易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80g、芹菜籽40g、伸筋草200g、白茅根20g、爬岩姜10g、萹蓄20g、满山香10g、生姜10g、白芨10g、青花椒5g、和尚头20g、岩豇豆10g、樟树皮10g、重楼20g、夏枯草20g、石楠藤叶10g和海金沙1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粉末最大粒度为800目;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透水药袋得到散剂。
实施例2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00g、芹菜籽50g、伸筋草250g、白茅根30g、爬岩姜20g、萹蓄30g、满山香20g、生姜20g、白芨30g、青花椒10g、和尚头30g、岩豇豆20g、樟树皮20g、重楼30g、夏枯草30g、石楠藤叶20g和海金沙2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砂锅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30分钟,然后煎熬20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实施例3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00g、芹菜籽40g、伸筋草250g、白茅根30g、爬岩姜10g、萹蓄20g、满山香10g、生姜10g、白芨10g、青花椒5g、和尚头30g、岩豇豆20g、樟树皮20g、重楼30g、夏枯草30g、石楠藤叶10g和海金沙10g洗净,在阳光下自然晒干并进行低温烘焙,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砂锅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10分钟,然后煎熬30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实施例4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20g、芹菜籽50g、伸筋草300g、白茅根40g、爬岩姜20g、萹蓄30g、满山香20g、生姜20g、白芨20g、青花椒10g、和尚头40g、岩豇豆30g、樟树皮30g、重楼40g、夏枯草40g、石楠藤叶30g和海金沙3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瓦罐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40分钟,然后煎熬10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实施例5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20g、芹菜籽60g、伸筋草300g、白茅根40g、爬岩姜30g、萹蓄40g、满山香30g、生姜30g、白芨30g、青花椒20g、和尚头40g、岩豇豆30g、樟树皮30g、重楼40g、夏枯草40g、石楠藤叶30g和海金沙3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铝锅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25分钟,然后煎熬15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实施例6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20g、芹菜籽60g、伸筋草300g、白茅根40g、爬岩姜30g、萹蓄40g、满山香30g、生姜30g、白芨30g、青花椒20g、和尚头40g、岩豇豆30g、樟树皮30g、重楼40g、夏枯草40g、石楠藤叶30g和海金沙3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棉布袋,将棉布袋放入铺垫有新鲜牛粪的保温容器内并加入无菌水,在35℃的温度下发酵30天,将经过发酵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干燥处理;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铝锅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25分钟,然后煎熬15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实施例7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00g、芹菜籽50g、伸筋草250g、白茅根30g、爬岩姜20g、萹蓄30g、满山香20g、生姜20g、白芨30g、青花椒10g、和尚头30g、岩豇豆20g、樟树皮20g、重楼30g、夏枯草30g、石楠藤叶20g和海金沙2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山西老陈醋和放入砂锅中,然后用文火煮沸,拌匀后得到中药膏剂。
实施例8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00g、芹菜籽50g、伸筋草250g、白茅根30g、爬岩姜20g、萹蓄30g、满山香20g、生姜20g、白芨30g、青花椒10g、和尚头30g、岩豇豆20g、樟树皮20g、重楼30g、夏枯草30g、石楠藤叶20g和海金沙2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棉布袋,将棉布袋放入铺垫有新鲜牛粪的保温容器内并加入无菌水,无菌水没过棉布袋,在35℃的温度下发酵35天,将经过发酵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干燥处理;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和四川保宁醋放入砂锅中,然后用文火煎煮并煮沸,拌匀后得到中药膏剂。
实施例9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100g、芹菜籽50g、伸筋草250g、白茅根30g、爬岩姜20g、萹蓄30g、满山香20g、生姜20g、白芨30g、青花椒10g、和尚头30g、岩豇豆20g、樟树皮20g、重楼30g、夏枯草30g、石楠藤叶20g和海金沙20g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棉布袋,将棉布袋放入铺垫有新鲜牛粪的保温容器内并加入无菌水,无菌水没过棉布袋,在37℃的温度下发酵30天,将经过发酵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干燥处理,其中棉布袋由苗家土青布制成;
(3)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和四川保宁醋放入砂锅中,然后用文火煎煮并煮沸,拌匀后得到中药膏剂。
实验例
重复实施例2-9,制得足够多的药液用于腰椎盘突出患者服用,其中,每个实施例均选择100名患者根据药剂类型使用,每个患者均按实施例中的方法制作药剂,按照下列方法使用:膏剂,待制作好的膏剂降温至40℃左右,将膏剂涂在患处,膏剂厚度约1公分,最后用保鲜膜贴在膏剂外侧;汤剂,每天将混合物的粉末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得到的汤剂混合均匀并均分为三份,早中晚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一周为一个疗程,使用三个疗程,然后统计效果;
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为病症消失;有效为病症明显减轻;无效为病症无明显变化。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腰椎盘突出患者的统计效果
组别 治愈(人数) 有效(人数) 无效(人数)
实施例2 100 0 0
实施例3 97 3 0
实施例4 98 2 0
实施例5 96 4 0
实施例6 98 2 0
实施例7 95 5 0
实施例8 98 2 0
实施例9 100 0 0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腰椎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对腰椎盘突出患者治愈率达到95%以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试验中发现,患者在服用一个疗程后均明显减轻,两个疗程时基本痊愈;三个疗程时康复。
具体临床病例:
据不完全统计,发明人自1985年开始研究发明本中草药散以来,医治的患者上万人以上,有效率达95%以上。典型的治愈病例如下:
临床病例1:
金女士,45岁,贵州省都匀市人,都匀市郊区菜农,自幼患小儿麻痹症,骨关节变型,每逢天气变化疼痛不已,由于家贫,不能依靠住院治疗,每逢病发则不能行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自行在家熬制汤剂服用,每日将5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得到的汤剂混合均匀并均分为三份,早中晚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不到两周关节不再疼痛;
2008年,都匀市突遇百年一次的冰雪,金女士跌伤造成腰椎第五和第三腰椎骨折,按照本发明实施例8的制备法方法制作的膏剂使用,每日取4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四川保宁醋制作膏剂,待膏剂降温至40℃左右,将膏剂涂在患处,膏剂厚度约1公分,最后用保鲜膜贴在膏剂外侧,外敷膏剂半小时即止痛消肿,仅治疗两周痊愈,至今未复发,治疗有效率100%。
临床病例2:
谭女士,50岁,家住都匀市文峰家园,2014年因采摘杨梅跌伤,致腰椎肿痛,经都匀市内某中医院CT片诊为第三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住院治疗输液2周无明显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8的制备法方法制作的膏剂使用,每日取6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四川保宁醋制作膏剂,待膏剂降温至40℃左右,将膏剂涂在患处,膏剂厚度约1公分,最后用保鲜膜贴在膏剂外侧,仅一天就止痛,连续使用二周后拍片治愈,至今未发。此外,谭女士之前还患有颈椎病,由于外敷膏剂的位置离颈椎也比较近,最后谭女士的颈椎病也治好了。
临床病例3:
朱先生,59岁,都匀市培育小区,因长期头昏头痛,手指麻木,经都匀市内某中医院CT诊断为颈椎盘3-5膨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制备汤剂,同时采用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制备膏剂,每日将7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得到的汤剂混合均匀并均分为三份,早中晚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同时每日取8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四川保宁醋制作膏剂,待膏剂降温至40℃左右,将膏剂涂在患处,膏剂厚度约1公分,最后用保鲜膜贴在膏剂外侧,内服汤剂和外用膏剂同时进行,仅一个月头昏头痛的症状迅速消除,至今已五年未发。此外,朱先生还有脑梗、血压不稳和心悸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也消除了。
临床病例4:
杨女士,57岁,都匀市黄麻纺厂工人,因长期站立操劳过度,患急慢性椎间管狭窄症,经西药微创手术输液打针,针灸理疗小针刀等治疗,效果较差,因家庭收入低,难以支付长时间支付高昂的费用,遂放弃治疗,导致几乎半瘫。
后来采用实施例9的制备方法制作膏剂,发明人要求朱女士每日取80g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加四川保宁醋制作膏剂,待膏剂降温至40℃左右,将膏剂涂在患处,膏剂厚度约1公分,最后用保鲜膜贴在膏剂外侧,连续使用几天后疼痛消失,杨女士家境贫穷,连续治疗一周左右之后,又坚持带病上班,并且上班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过程始终是站立操作,杨女士本来就是操劳过度引起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导致治愈困难,另外,由于杨女士工作繁忙,制作汤剂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杨女士拒绝了发明人提供的内服加外敷的建议,只愿意外敷膏剂,不过杨女士做到了坚持敷药,2个月左右治愈,经都匀市内某中医院CT复查,腰椎管狭窄症消失,现已正常上班。
临床病例5:
庄女士,16岁,双下肢因皮肤感染,导致双足溃肿痒臭已一年余。经多家医院输液打针均无济于事,使用多种外用止痒止癣外用药膏亦无效,经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散剂泡水进行足疗,发明人给庄女士500g散剂并将散剂均分为20份,每次取一份散剂加入热水泡脚,短短两周就治愈。
由于本发明的这种中药组合物无毒无害,所以对用量没有严格的要求,实际过程中也没有严格规定用量,不过根据经验,若是内服,通常每次取原料混合物50~150g煎熬汤剂即可,用量少于50g,治疗时间会稍微延长,用量多余于150g虽然对病人也没有损害,但是对于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没有太大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8~12份、芹菜籽4~6份、伸筋草20~30份、白茅根2~4份、爬岩姜1~3份、萹蓄2~4份、满山香1~3份、生姜1~3份、白芨1~3份、青花椒0.5~2份、和尚头2~4份、岩豇豆1~3份、樟树皮1~3份、重楼2~4份、夏枯草2~4份、艾纳香2~4份、石楠藤叶1~3份和海金沙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10~12份、芹菜籽4~5份、伸筋草25~30份、白茅根3~4份、爬岩姜1~2份、萹蓄2~3份、满山香1~2份、生姜1~2份、白芨1~2份、青花椒0.5~1份、和尚头3~4份、岩豇豆2~3份、樟树皮2~3份、重楼3~4份、夏枯草3~4份、艾纳香3~4份、石楠藤叶1~3份和海金沙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大果木姜子10份、芹菜籽5份、伸筋草25份、白茅根3份、爬岩姜2份、萹蓄3份、满山香2份、生姜2份、白芨3份、青花椒1份、和尚头3份、岩豇豆2份、樟树皮2份、重楼3份、夏枯草3份、艾纳香3份、石楠藤叶2份和海金沙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花椒为四川产青花椒,所述白芨为西安产白芨,所述生姜为沈阳产老生姜,所述艾纳香为罗甸产艾纳香,所述大果木姜子为海南产大果木姜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果木姜子、芹菜籽、伸筋草、白茅根、爬岩姜、萹蓄、满山香、生姜、白芨、青花椒、和尚头、岩豇豆、樟树皮、重楼、夏枯草、艾纳香、石楠藤叶和海金沙洗净并干燥,得到药材混合物;
(2)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粉碎,得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
(3)将所述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制成中药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装入棉布袋,将棉布袋放入铺垫有新鲜牛粪的保温容器内并加入无菌水,在30~40℃的温度下发酵20~40天,将经过发酵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干燥处理;
将干燥处理后的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制成中药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温度为35~37℃。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放入煎药器具中,先加入洁净水使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充分湿润并浸泡10~40分钟,然后煎熬10~30分钟,最后滤去药渣得到中药汤剂。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将药材混合物的粉末和醋放入煎药器具中,用文火煮沸,拌匀后得到中药膏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为四川保宁醋。
CN201510782521.1A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88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2521.1A CN105288548A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2521.1A CN105288548A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8548A true CN105288548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8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2521.1A Pending CN105288548A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854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307A (zh) * 1997-07-31 1999-02-10 包学仁 接骨丹及其加工方法
CN104524385A (zh) * 2015-01-16 2015-04-22 李健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6719A (zh) * 2013-12-13 2015-06-17 王小民 一种腰痛病胶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307A (zh) * 1997-07-31 1999-02-10 包学仁 接骨丹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06719A (zh) * 2013-12-13 2015-06-17 王小民 一种腰痛病胶囊
CN104524385A (zh) * 2015-01-16 2015-04-22 李健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剑峰等: "药饼灸治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报告", 《江西中医药》 *
刘云币等: "《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 31 March 1992, 文汇出版社 *
刘吉华等: "《中医膏方临床应用指南》", 31 October 2015,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670A (zh) 一种祛风除湿止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1406B (zh) 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炎、风湿关节炎的外敷剂
CN105920570A (zh) 一种速效治疗风湿骨病的外敷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770835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益肾壮阳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674B (zh) 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类风湿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427B (zh) 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瑶药
CN112957441A (zh) 一种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外用药膜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74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中药药酒
CN105878776A (zh) 治疗颈肩腰腿病的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61270A (zh) 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4016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外用药
CN104666799A (zh) 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药酒及制备方法
CN107737325A (zh) 用于治理颈肩腰腿痛的中药膏剂
CN107441278A (zh) 药物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88548A (zh) 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1514A (zh) 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中药
CN106822552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5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手足寒凉麻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478A (zh) 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
CN104922595A (zh)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772A (zh) 缓解小腿腓肠肌痉挛的外敷贴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378A (zh) 一种慢性肩周炎舒筋活络酊
CN103330841A (zh) 一种配合足浴使用的中药
CN117752637A (zh) 一种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07640A (zh) 一种祛风除湿用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