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55A -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55A
CN1052855A CN 89109693 CN89109693A CN1052855A CN 1052855 A CN1052855 A CN 1052855A CN 89109693 CN89109693 CN 89109693 CN 89109693 A CN89109693 A CN 89109693A CN 1052855 A CN1052855 A CN 1052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solvent
reaction
compound
amide derivat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1096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耕陶
黄量
饶尔昌
周瑾
李燕
畑山胜量
佐野达彦
吉川贤成
樋口昭平
新井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a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a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a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filed Critical Japan Da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891096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合成以下面结构式表示的N-取 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Figure 89109693.0_AB_0
其中A表示
Figure 89109693.0_AB_1
Figure 89109693.0_AB_2
基,R1表示氢原子或1-3 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1-6个碳原子的烷基。本 发明的化合物在实验肝损伤模型上显示出明显的抑 制肝损伤的作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内应用的,特别是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有用的新型N-取代的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由于病毒、乙醇、营养不良、肝循环障碍等种种原因可使肝脏受到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脂肪肝、黄疸、肝硬变等肝脏疾病。最近报道了慢肝灵Malotilate等治疗这些肝疾病的药物。但到目前为止包括食物疗法等的对症治疗,及类固醇剂,免疫赋活剂等药物疗法在内还没见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上述的肝疾患,特别是对迁延性或慢性肝炎治疗用的新药及其制备方法,以避免类固醇药物,免疫赋活剂等药物疗法存在的严重的副作用。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治疗肝疾病的药物,合成了多种N-取代的酰胺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肝损伤模型上本发明化合物显示出抑制肝损伤的作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以下面结构式表示N-取代的酰胺衍生物
Figure 891096930_IMG5
式中A表示
Figure 891096930_IMG6
,R1表示氢原子或1-3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6个的烷基。
本发明中的烷基有直链状和分枝状。例如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等。
本发明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如下: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
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
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己酰胺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丁酰胺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己酰胺
N-甲基-N-(β-羟基-3,4-亚甲二氧基苯乙基)乙酰胺
本发明化合物及举例化合物都可以用下面反应合成。(反应式中R1及R2与前述同义,X及X1表示卤族原子)。
即:
方法1:(式Ⅱ)的胺与(式Ⅲ)的酰卤化合物在有机溶媒中反应,得到(式Ⅳ)酰胺化物。本反应中的有机溶媒有氯仿、二氯甲烷等卤代烷和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媒。反应温度是-10℃至溶媒的沸点温度,最好是0℃至室温。反应1个小时即完成。
此外,在无溶媒或有机溶媒中,在碱存在下,(式Ⅳ)的酰胺与二卤甲烷反应,得到(式Ⅴ)所示的本发明化合物。在本反应中加入碘化钾更好。本反应中的二卤甲烷是二氯甲烷、二溴甲烷等。有机溶媒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反应温度为室温至溶媒的沸点温度。反应时间由原料在硅胶薄层层析上消失的时间决定。
方法2:(式Ⅵ)的α-卤代苯乙酮化合物与(式Ⅶ)的胺在溶媒中反应,得到(式Ⅷ)的氨基化物。本反应中用的溶媒除甲醇、乙醇等醇类溶媒,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媒外,还有丙酮、苯、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水等。反应温度为-10℃至溶媒的沸点温度,最好在0℃至室温之间。反应瞬时完成,搅拌0.5-2小时更好。
此外,用一般的酰化方法可使得到的(式Ⅷ)的氨基化合物生成(式Ⅴ)所示的本发明化合物。通常的酰化方法有:在碱存在下,醋酸酐、丙酸酐,丁
Figure 891096930_IMG7
酸酐等酸酐作为酰化剂的方法;乙酰氯、丙酰溴、己酰氯等酰的卤化物作为酰化剂的方法;醋酸乙酯、丙酸乙酯、酪丁酸甲酯等作为缩合剂的方法;在缩合剂(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偶氮二羧酸二乙酯)存在下,与醋酸,丙酸、酪酸等羧酸衍生物缩合的方法。在本反应中使用的溶媒有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醚、苯、甲苯、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水等。另外,本反应所用的碱有: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吡啶、三乙胺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与通常的酰化方法相同。
方法3:使(式Ⅵ)的α-卤代苯乙酮化合物在溶媒中与六亚甲基四胺反应,形成(式Ⅸ)的季铵盐。本反应中用的溶媒以氯仿、二氯甲烷等卤代烷为好。
其次,(式Ⅸ)的季铵盐,在甲醇、乙醇等醇类溶媒中用盐酸等分解季铵盐后,用与方法2同样的酰化方法可制成(式Ⅴ)的本发明化合物(R1=H)。
方法4:前面提到的(式Ⅴ)的本发明化合物,经用硼氢化钠还原可得到(式Ⅰ)的
Figure 891096930_IMG8
的本发明化合物。本反应用的溶媒以甲醇、乙醇等醇类溶媒或乙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媒为好。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化合物在四氯化碳或D-半乳糖胺诱发的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上对血清GPT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对预防、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等肝疾病极为有用。
为此目的,本发明化合物可以经口给药,或经静注,肌注皮下,皮内等非口服途径给药。口服给药时,可做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等剂型,这些剂型用已知的方法都可制剂化。例如,在甘露糖醇,玉米淀粉赋型剂中,用羟基丙基纤维素为结合剂可作成颗粒剂。或在赋型剂中用结晶纤维素、乳糖,在崩解剂中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在结合剂中用聚乙烯吡啶烷酮,在滑润剂中用硬脂酸镁都可作成片剂。非口服情况下,可作成注射剂,软膏等剂型,可用通常的方法制剂化。
本发明化合物给病人的投药量要根据化合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病情等有所变动,最好在0.5-10毫克/千克/日的范围。
以下是试验例:
试验例1  对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用ICR系雄性小鼠(6周龄,体重约30克),每10只1组供实验用。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用5%阿拉伯胶溶液悬浮调制成各浓度的被试药液,以5%阿拉伯胶溶液给药组做对照。被试药及5%阿拉伯胶溶液各以10ml/千克剂量口服给药。18小时后在乙醚麻醉下取血,离心分离后测血清GPT值。对照药是Malotiate。结果见表1。
表1.对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投入量(mg/kg) GPT(IU/l)* 抑制率(%)
对照组 5945±598
A 1030100 2634±380636±24539±3 5689100
B 1030100 4291±10121778±310148±40 287198
A=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
B=Malotilate(慢肝灵)
*=mean±S.E
试验例2  对D-半乳糖胺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用Wister雄性大鼠(8周龄,体重约200克),每组6只,供实验用。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用5%阿拉伯胶溶液制成各浓度的被试药液,以5%阿拉伯胶溶液作对照。被试药、5%阿拉伯胶溶液各以5ml/千克体重经口服给药。18小时后,用乙醚麻醉动物,取血,离心后测血清GPT值。对照药物是Malotilate。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D-半乳糖胺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投入量(mg/kg) GPT(IU/l)* 抑制率(%)
对照组 20606±1750
A 30100300 15972±28107440±7574415±1539 22.564.178.8
B 30100300 19240±118311190±77715557±1669 6.445.624.6
A=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
B=Malotilate(慢肝灵)
*=mean±S.E
下面举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的合成
取33克肾上腺素酮盐酸盐(0.15mol)悬浮于30ml氯仿中,在氮气流下冷却到0-2℃,不断搅拌,加入2N氢氧化钠水溶液225ml。再继续将2N氢氧化钠水溶液75ml及乙酰氯13.5ml(0.19mol)的氯仿(150ml)溶液,分别以2.5ml及5ml交替滴至反应液中,全部滴入后继续搅拌30分钟,再在室温搅拌1小时。除去氯仿层,在水层中加入4N盐酸75ml至PH为2,加入硫酸铵到饱和,过滤析出物,水洗,干燥后,用水重结晶,得到27.63克  N-乙酰肾上腺素酮。m.p.175-176℃。
其次,在无水碳酸钾98克(0.7mol)中加入1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及335ml二氯甲烷,在氮气下加热回流,搅拌滴入22.32克(0.1mol)上面制得的N-乙酰肾上腺素酮的N,N-二甲基甲酰胺150ml溶液,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查,待原料点消失,回流放置一夜,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残渣用二氯甲烷溶解,用饱和食盐水、0.25%氢氧化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顺次洗净后干燥。去除溶媒,残渣上硅胶柱层析(展开溶媒:二氯甲烷∶异丙醇=100∶1)。合并每点的成份后浓缩,残渣以95%乙醇∶水=1∶1.5重结晶,得到14.24克的标题化合物。
m.p.99-100℃
NMR(CDCl3)δ(ppm);
2.04,2.24(2s,3H),3.05,3.16(2s,3H),
4.76,4.86(2s,2H),6.16,6.18(2s,2H),
6.92-7.76(m,3H)
MS(m/e);
235(M+),44(base)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己酰胺。
m.p.69-70℃
NMR(CDCl3)δ(ppm);
0.94(t,3H),1.34(m,4H),1.70(m,2H),
2.40(m,2H),3.04,3.14(2s,3H),4.76,4.82(2s,2H),
6.14(s,2H),6.94(m,1H),7.64(m,2H)
MS(m/e);
291(M+),44(base)
实施例2  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的合成
65.6克(0.27mol)的α-溴代-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酮溶于530ml乙醇中,在5℃滴入40%的甲胺水溶液160ml。然后,加入85.3克吡啶(1.08mol),在5℃滴入82.6克(0.81mol)醋酸酐,然后徐徐回至室温并放置一夜。除去乙醇,残渣中加入冰水,用二氯甲烷抽提。二氯甲烷层经水洗、干燥、浓缩,得到粘稠的油状物经硅胶柱层析(展开溶剂:醋酸乙酯),得到27.0克标题化合物。
m.p.99-101℃(用n-己烷-醋酸乙酯重结晶)
实施例3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的合成
7.01克六亚甲基四胺(0.05mol)溶于80ml氯仿中,冰浴,滴入12.16克(0.05mol)的α-溴代-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酮的氯仿(70ml)溶液,析出白色固体。放置24小时后,过滤析出固体,以氯仿洗净,得到18.46克季铵盐。
m.p.159-159.5℃(分解)
将上述的铵盐徐徐加到乙醇150ml和浓盐酸15ml的混合液中,45-50℃搅拌10分钟时析出颗粒状固体。放置一夜后,过滤析出固体并以乙醇洗净,得到伯铵盐17克。
将上述的伯铵盐3.5克(相当于0.01mol)溶于水中,5℃冷却,加入10ml(0.1mol)醋酸酐,徐徐加入无水碳酸氢钠20克(0.24mol),在室温搅拌3小时。过滤析出固体,以二氯甲烷抽取滤液。过滤的固体和抽提液合并,用4N盐酸,5%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顺次洗净后,干燥。去掉溶媒,所得到的固体用50%乙醇重结晶,得到1.6克标题化合物。
m.p.152-153.5℃
NMR(CDCl3)δ(ppm);
2.14(s,3H),4.72,4.78(2s,2H),6.16(S,2H),
6.62(br,1H),6.97-7.70(m,3H)
MS(m/e);
221(M+),149(base)
根据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下面的化合物: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丁酰胺
m.p.107-108℃(乙醇-水重结晶)
NMR(CDCl3)δ(ppm);
1.01(t,3H),1.77(m,2H),2.32,2.34(2t,2H),
4.74,4.78(2s,2H),6.16(S,2H),6.62(br,1H),
6.98-7.70(m,3H)
MS(m/e);
249(M+),149(base)
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n-丙酰胺
mp  110.5-112℃(乙醇-水重结晶)
NMR(CDCl3)δ(ppm);
0.93(t,3H),1.38(m,4H),1.70(m,2H),
2.35(t,2H),4.76(d,2H),6.16(s,2H),
6.62(br,1H),6.98-7.70(m,3H)
MS(m/e);
277(M+),149(base)
实施例4  N-(β-羟基-3,4-亚甲二氧基苯乙基)-N-甲基乙酰胺的合成
N-甲基-N-(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酰甲基)乙酰胺0.47克(0.002mol)溶于20ml乙醇中,冰浴,徐徐加入硼氢化钠0.227克(0.006mol),搅拌1.5小时。滤去不溶物,滤液浓缩,残渣溶于水中,加食盐到饱和,以二氯甲烷抽提。抽提液用饱和食盐水洗净后,干燥,浓缩后得到的固体以醋酸乙酯重结晶,得到0.41克标题化合物。
m.p.111-112℃
NMR(CDCl3)δ(ppm);
2.16(s,3H),2.98(s,3H),3.66(m,3H),
4.94(q,1H),6.04(s,2H),6.90(s,2H),
6.98(s,1H)
MS(m/e);
237(M+),44(base)

Claims (11)

1、一种合成以下面结构式表示的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A表示
Figure 891096930_IMG4
基,R1表示氢原子或1-3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1-6个碳原子的烷基,该方法包括:
a.胺化合物(式Ⅱ)与烯卤化合物(式Ⅲ)在有机溶媒中反应制得酰胺衍生物(式Ⅳ),其反应温度为-10℃至溶媒的沸点温度;
b.在无溶媒或有机溶媒中,在碱性条件下,酰胺衍生物(式Ⅳ)与二卤甲烷反应制得酰胺衍生物(式Ⅴ),其反应温度为室温至溶媒的沸点温度;
c.酰胺衍生物(式Ⅴ)在反应溶媒中经硼氢化钠还原生成羟基烯胺化合物(式Ⅹ)。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胺化合物(式Ⅱ)与烯卤化合物(式Ⅲ)反应所用的有机溶媒包括氯仿、卤代烷、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胺化合物(式Ⅱ)与烯卤化合物(式Ⅲ)的反应温度为0℃至室温。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酰胺衍生物(式Ⅳ)与二卤甲烷反应所用的有机溶媒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酰胺衍生物(式Ⅳ)与二卤甲烷反应中加入碘化钾。
6、一种合成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α-卤代苯乙酮化合物(式Ⅵ)与胺化合物(式Ⅶ)在溶媒中反应制得氨基衍生物(式Ⅷ),其反应温度为-10℃至溶媒的沸点温度;
b.在反应溶媒中酰化该氨基衍生物(式Ⅷ)制得酰胺衍生物(式Ⅴ);
c.得到的酰胺衍生物(式Ⅴ)在反应溶媒中经硼氢化钠还原生成羟基烯胺化合物(式Ⅹ)。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α-卤代苯乙酮化合物(式Ⅵ)与胺化合物(式Ⅶ)反应所用的溶媒包括醇类、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丙酮、苯、二氯甲烷、醋酸乙酯和水。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α-卤代苯乙酮化合物(式Ⅵ)与胺化合物(式Ⅶ)反应的温度为0℃至室温。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衍生物(式Ⅷ)与酰胺衍生物(式Ⅴ)反应所用的溶媒包括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醚、苯、甲苯、二氯甲烷、醋酸乙酯和水。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衍生物(式Ⅷ)与酰胺衍生物(式Ⅴ)反应时所用的碱为从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吡啶和三乙胺中选出的碱。
11、一种合成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α-卤代苯乙酮(式Ⅵ)在溶媒中与六亚甲基四胺反应生成季铵盐(式Ⅸ);
b.在醇类溶媒中用酸分解季铵盐(式Ⅸ)再进行酰化处理制得R1=H的本发明的酰胺衍生物(式Ⅴ);
c.所述的酰胺衍生物(式Ⅴ)在反应溶媒中经硼氢化钠还原生成羟基烯胺化合物(式Ⅹ)。
CN 89109693 1989-12-28 1989-12-28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52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109693 CN1052855A (zh) 1989-12-28 1989-12-28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109693 CN1052855A (zh) 1989-12-28 1989-12-28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55A true CN1052855A (zh) 1991-07-10

Family

ID=485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109693 Pending CN1052855A (zh) 1989-12-28 1989-12-28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619C (zh) 1,4-苯并硫杂吖庚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及其用途
CN101048376A (zh) 二氢吲哚化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038C (zh) 4-脱甲氧基-4-氨基蒽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886383A (zh) 无定形罗苏伐他汀钙的制备方法
CN1119863A (zh) 新咪唑并吡啶
CN1094936C (zh) 新黄酮化合物、制备它们的方法以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CN1056691A (zh) 新的磺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92C (zh) N-9取代的鸟嘌呤化合物的制备
CN1349404A (zh) 多环2-氨基噻唑体系在预防或治疗肥胖的药物制备中的用途
CN1052855A (zh) 合成n-取代酰胺衍生物的方法
EP0463944B1 (fr) Acyl benzoxazolinones, leu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qui les contiennent
CN1310884C (zh) 对映体纯的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1-基)乙基]-2,2-二苯基乙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310898C (zh) 紫杉醇水溶性衍生物
CN1224626C (zh) β-D-5-硫代木糖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疗用途
CN1106009A (zh) 咪唑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39423A (zh) 2,2-脱水-1-(β-D-阿糖呋喃基)胸腺嘧啶的制备方法
JP2515568B2 (ja) 新規なチアゾリジン誘導体
CN1047781C (zh) 制备3'-叠氮基-3'-脱氧胸苷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48296C (zh) 9-氨基喜树碱的制备方法
CN101061121A (zh) 生产苯并[с]菲啶衍生物的方法
CN1636997A (zh) 取代的三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制备及抗hiv的应用
CN1518557A (zh) 新颖5-硫-β-D-木糖吡喃糖苷衍生物,其制法,含该衍生物的医药组合物及其治疗用途
CN1287555A (zh) 具有tnf和pde-iv抑制活性的杂环化合物n-氧化物
CN1886415A (zh) 改进的2-取代腺苷的合成
CN1259132A (zh) 化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