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510A -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510A
CN105284510A CN201510279278.1A CN201510279278A CN105284510A CN 105284510 A CN105284510 A CN 105284510A CN 201510279278 A CN201510279278 A CN 201510279278A CN 105284510 A CN105284510 A CN 105284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transplanting
rice
mud
c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92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4510B (zh
Inventor
韩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415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1630B/zh
Priority to CN201810227137.9A priority patent/CN108496721A/zh
Priority to CN201510279278.1A priority patent/CN105284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4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4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01C11/025Transplanting machines using seedling trays; 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seedlings from the tray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为了使中、低等肥力地块不靠过量用肥提高产量,有选择地使用大八寸行距进行插秧,通过增加基本苗数提高产量,肥力上等地块使用大八寸行通过增加个体生长空间,利用增加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优势达到增产,通过加强秧箱中间隔板强度从而增大个体秧箱底板宽度,使在大八寸行距区间变换的插秧机秧箱可以使用同一规格的育秧盘,为了提高现有插秧机插秧质量,提出平推根式插秧法,通过改变插秧轨迹,推动苗根部倾斜切入泥中,并在泥层下平滑运动一段距离,靠原泥层对根的夹持和覆盖使苗插牢,实现不伤苗、不漂苗、可浅插的效果,并生产出适应此方法的分插机构。

Description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使用大八寸行距插秧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方法以及变行后使用的插秧机秧箱,还涉及插秧机使用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方法以及实现此方法的分插机构。
背景资料
不同地区的水稻由于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对行距的要求也不同,由于受韩、日插秧机的影响,现行杂交水稻普遍采用30mm(即9寸)行距进行插秧栽培,虽然8寸(264mm)插秧机现已存在,但在实践中并不被认可,原因是使用3寸(120mm)株距密度过高,极易得病和倒伏,使用4寸(140mm)株距时,从理论上看,个体空间和每亩株穴数与9×3相当,因此没有意义,这就使得中、低等肥力的稻田无从选择,只能使用9寸行,致使为了追求高产而过量使用化肥,特别是中、低等肥力田块用肥量更大,造成的后果是结实率低、贪青、晚熟甚至倒伏,风险加大,产量无法保障,现今人们在追求高产时已意识到9×3的不足,肥力好的地块已使用,9×4进行插秧,虽然减少病害和倒伏,但与9×3相比增产效果不明显,要想增产还必须增加化肥用量,势必又造成贪青、倒伏现象,保证不了稳产,原因是基本苗过少,综上所述,为了增大产量,中、低等肥力地块要增加基本苗没有选择,肥力好地块使用9×3不能稳产,使用9×4又不高产,按传统认知缩成8寸行又不适应。
又由于育种质量和育苗不均匀等问题,特别是使用现有的插秧机插秧出现伤苗根茎、漂秧、栽插过深不宜分蘖并使弱苗不能成活等问题,造成每穴苗的数量减少或缺苗造成基本苗减少,如缩小株距来增加基本苗数量,又会引起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还可能发生倒伏现象。这就要求缩小行距实现高产。
要想确保基本苗数量不减少,就要提高现有插秧机质量,使之少伤苗、不漂苗,浅插多分蘖来提高单位面积的穗数,由于现有的插秧机都是直插式,即苗入泥轨迹与水平面垂直,并且苗下插是秧针下压的过程,此过程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茬头或硬物,这就使做机械运动的秧针很容易伤到苗根茎,致使苗产生折伤或切断,又由于垂直进入泥中的稻苗的插穴是垂直冲击而成,只能靠自然泥浆沉淀来固定苗根,因此很容易造成漂苗,若想插牢只有深插,深插即影响分蘖又使缓苗变慢,还会造成弱苗死掉,最终保证不了基本苗数量和单位面积平均穗数,即使缩小了行距,产量也提高不大,摆栽机靠自然力下抛在水层深时更易漂苗,如此为了增加产量,不但要缩小行距,还应当改变插秧机的栽植方法,提高插秧机质量,确保基本苗数量和增加分蘖来达到增产目的。
另外,现有插秧机还存在苗箱底板宽度过窄的问题,都小于行距20mm,特别是窄行距插秧机和宽窄行式插秧机生产的苗盘宽度过小,增加了苗盘数量,浪费了材料,同时也减慢了育秧和插秧的装盘速度,浪费了人工,并且在插秧过程中增加了空取边苗的机率,不利于生产。
对于现有插秧机或摆栽机来说,它们共同的缺点是,插秧时对水层要求过高,不能深水作业,直接后果一个是漂苗,再一个是插秧过深,直插式插秧机不但伤苗、秧苗插得过深,还有一个问题是直插式插秧机的秧针,由于是下压苗根茎插秧,秧针是进入泥层的,很容易使秧针带泥,在回转涮洗过程中不易洗涮干净,则影响抓取苗的数量和插秧质量,这些都妨碍了水稻的产量和插秧质量,原因是由于插秧方法决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共有四项,第一项关于大八寸行距栽培方法,为了打破杂交水稻普遍采用9寸行距的传统模式,避免为了增加产量过量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危害,利用插秧机的精准度进行微调行距,有选择地使用大八寸行距,使中、低肥力地块通过增加基本苗数(即单位面积穗数)来达到提高产量,对肥力上等的地块通过增加个体生长空间,利用分蘖数、穗粒数、成穗数及千粒重等优势达到增产,第二项关于平推根式插秧法,为了改变现有插秧机直插式和摆栽机抛秧式的不足,使用平推根式插秧法,通过改变苗入泥轨迹,使倾斜苗在推秧器作用下达到不伤苗、不漂苗、可浅插等特点,保证基本苗数,提高分蘖数,从而提高插秧质量增加产量;第三项克服现有秧箱的不足,为了增大秧箱底板宽度,通过缩小箱体中间隔板的宽度,增加隔板强度来达到,使原有底板最大限度可加宽15mm以内,特别是能够使在大八寸行距区间的插秧机在行距变化时可以通用一个规格的育秧盘,甚至一个规格的苗盘,即方便又提高效率,第四,为了改变现有插秧机栽植方式的不足,生产出能达到平推根式插秧法要求的分插机构,利用摆杆技术使平推根式插秧法得以实现,从而提高插秧机质量。
实施技术方案内容
首先阐述水稻大八寸行距栽培方法,具体特征是水稻产量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中、低等肥力的地块利用插秧机精准插秧的特性来微调行距,在大八寸行(270mm-29mm)行距间选择相应的行距,避免9×3插秧靠过量用肥来增产的弊病,以增加基本苗数量达到提高产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对于肥力上等的地块,选择大八寸行距,同时使用4寸株距,避免了9×3所造成危害,适当增加个体空间来增加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株型高度和密度,达到平稳增产,为何使用大八寸行距(即270mm-29mm),对于中低等肥力的地块,现已使用的是9×3插法,如果不靠过量使用化肥增产,那就要增加密度来增产,增加密度选择继续缩小株距,又会引发病害和株型增高易倒伏等危害,唯一选择是缩小行距使之小于9寸行,如按人们的习惯认知选择8寸行,而8寸行在实践中始终不能被人们普遍运用和推广,只能说明8寸行不能适应杂交稻,原因是密度过大,前期影响分蘖,中期易染病,成穗率低,中、后期下部叶面不能受光,杆细且高,成穗率及穗粒数以及千粒重都低,易倒伏,只适应当前的普通水稻,对于生产条件要求高于普通稻的杂交稻是不适宜的,因此杂交稻要放宽条件,在株距为3寸时应加大行距,使用大于8寸的行距,又由于随着积温的提高,化肥使用量的加大,特别是对高产品种的追求和应用,高产品种的特点是需肥量大、杆高、穗大,这就对行距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使用株距为3寸时,应尽量选择大于8寸,选择大八寸行通过增加基本苗数,使中、低肥力地块达到增产,当然对于中低等肥力地块,如果气候条件差、风大、雨多、易染病区,也可以使用4寸株距,以提高个体空间,减小密度防病,降低杆高防倒伏,但应选择270mm-280mm段,使基本苗与9×3相差较少,才能够通过提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和结实率及千粒重来增产并达到稳定增产目的。从产量对照表(二)可看出,280mm×4寸比9×3平均增加了309kg/hm-2平均增长率为3.8%,也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对于上等肥力的地块,由于地利好而肥的利用效率高,使水稻分蘖得更多,中、后期生长旺盛,致使按照9寸行距3寸株距栽插的水稻行内稻杆拥挤而透光性差,整体密度也随之增大,极易使水稻染病、贪青、株型加高,遇到天气变化而倒伏,不能稳产,妨碍了继续增产,只有加大个体空间使用4寸株距,9×4插法虽然能减少病害和倒伏,但却不能超过9×3的产量或基本持平,原因是基本苗相差过多,见对照表(一)9×4每亩比9×3少了2647穴苗,减少比例达到14%,如此,只有通过缩行来增加基本苗数,缩小行距按习惯应选8×4,但从对比表(一)中可看出,从个体生长空间对比上,8×4只比9×3空间增加9.6cm2,增加量太少,与9×3基本持平,相比不明显,意义不大,只能满足现有低产品种的需求,这点优势很容易被高产品种的应用所打破,因此要选择大于八寸行距,小于9寸行距来继续提高水稻产量并且达到稳产,下面是每亩(667m2)穴数及个体生产空间对照表一
大八寸行虽×然只微缩了1-3cm的行距,但通过插秧机的精准插秧效果是显著的,通过同株距对每亩穴数的对比,大八寸行275mm、285mm行距在3寸株距时分别比9寸行距、3寸株距每亩增加1686穴苗、995穴苗,增加比例分别是9%和5.3%,此比值与4寸株距275mm,285mm行距与9×4比较结果是相同的,因此也可以看到对产量的比值也是相当的,以下是产量对照表,实验时间2011年—2012年地点是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291农场15队,使用品种龙粳31,使用摇杆式插秧机,其中280mm行距插秧机是由摇杆式改造而成,井水灌溉,对比中、低等肥力的在一个池中,上好肥力在另一池中,水池面积超半垧,实验按平均数合算:大八寸行距选择280mm进行对比,平推根式插秧法使用的是手工代机械,见对照表二
栽插方法.行距(mm)× 株距 普通机插.300×3 普通机插300×4 普通机插280×3 普通机插280×4 手工平推根式280×3 手工平推根式280×4
中等肥力平均产量kg/ 公顷 8114 8694 8423 8973
肥沃地块平均产量kg/公顷 8367 8338 8886 9206
中等肥力的地块在使用3寸株距插秧时,280mm行距每公顷平均产量比9寸行距增产580kg/hm-2平均增产率7.1%,肥沃地块选择280mm行距×4寸株距比9×3增产519kg/hm-2,平均增产率为6.2%,如此打破了9寸行单一性和小行距的不确定性,避免了过量使用化肥增产的危害性,确保水稻持续增产,并且稳定增产,由以上可看出,使用大八寸行插秧可提高产量6.2%——7.1%之间,此方法也适用于水稻直播种植。
其次阐述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法,为了克服现有插秧机伤苗率高,秧苗插得过深以及摆栽机栽插不牢造成漂苗现象,提出平推根式插秧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图1所示,无论取苗段如何,在入泥前段把苗调整成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倾角,倾斜方向与入泥插秧段运动方向相同,入泥插秧段包括切入段和水平滑行段,既便没有倾角,在苗滑动过程中,根到阻力也会自动形成倾角,使根的平面与圆弧形成切割形式下行,刚入泥时靠自然力根的前部先入泥并按照入泥轨迹弧度切入滑行,当阻力增大时,根的后部与推杆接触,由推杆推动根部继续切入泥中,直至切入到弧度最低处,苗根后部基本入泥中完成切入段的动行,紧接着,靠秧针或秧夹带动苗按弧度有水平和上行作用力,以及推杆的推动根的作用力,使苗在泥层内产生一段基本水平的滑行距离,使苗立直、立稳,完成插秧;苗根入泥是根的平面切入泥中,推动部位是根部受力,进入的方式是根斜切入泥中并平滑一段,没有破坏原泥层的上表面,滑行中根的前三面在推力作用下对泥有挤压作用,反之泥对根也有反作用力,根三面被泥所夹持,上部被原泥层所覆盖,只是在滑行过程中根后部形成苗茎基部宽度的条形沟穴,由于比根断面小得多,很容易被根滑行时挤起的茎基部两侧泥楞所回填,这就使苗的根部完全被固定在原泥层中,不靠自然回泥固定苗,插完就已固定不怕水冲,不会发生漂苗现象,另外插秧过程中秧针对苗只具有取苗、夹持和带动作用,带动秧块按轨迹运行伤不到根茎,秧针也不入泥,只是靠推杆推动根部,即使遇到硬物,因推杆具有回弹力而不会伤根,只会使根部挤压变形,确保不伤根茎,保持苗的成活;又因此插法主要不是靠沉淀回泥或泥浆沾粘固定苗根,而是靠原泥层夹持和覆盖而变牢固,即使根上部没有泥层覆盖,只靠根前三面泥对根的夹持和后部回泥覆盖也会栽插秧苗很牢固,因此可以浅插,另外入泥前段和切入段也可以是直线形如图2;此插秧法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前推式,二是后推式,前推式即是插秧段滑行运动方向是对着秧箱正面方向,反之背着秧箱正面则为后推式,因此平推根式插秧法能达到少伤苗甚至不伤苗,并能浅插,使用此方法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从对照表(二)可以看出,在使用3寸株距进行比较时,280mm行距平推根式插秧法比280mm行距普通机插平均增产279kg/hm-2,平均增产率为3.2%,如果使用平推根式插秧法又同时使用大八寸行的280mm行距与9×3对比,可比后者增加861kg/hm-2平均增长率为10.5%;如使用4寸株距进行对比,平推根式280mm行距比普通机插280mm行距平均增产320kg/hn-2平均增长率为3.6%,而使用平推式同时使用大八寸行280mm行距比9×3增产839kg/hm-2,增长率为10%,因此使用平推根式插秧法比普通机插可提高产量3.2%--3.6%,更可观的是同时使用大八寸行进行插秧产量可提高10%-10.5%之间,由此也说明了使用大八寸行及平推根式插秧法使增产幅度加大,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此方法也适用摆栽机进行插秧。
由于大八行栽培法是通过机械来实现的,为了方便变行增加个体秧箱底板宽度(即增加育秧盘或苗盘宽度),本发明所采用的是缩小秧箱中间隔板的宽度,缩小范围达15mm以内,从而增加个体秧箱底板宽度,从秧箱正面看,秧箱基本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体秧箱组合而成,个体秧箱是由底板、隔板、隔板下部固定的秧刷和压秧杆固定器以及压秧杆和阻秧杆等构成,阻秧杆位于压秧杆下方,起到拦挡短秧、散秧和阻秧作用,位于整体秧箱两边的隔板被称为边隔板,中间隔板变窄强度变弱,当只缩小5mm时,只需加厚铁板并增大强度,当缩小范围大于5mm时,如果不能满足隔板使用要求,那就要在增加铁板强度的同时也要增强隔板的纵向强度和横向强度,可在隔板槽体内靠近顶部纵向加一整条顺筋(1),为了增加横向强度,可以隔板槽体内横向每隔70mm——150mm加一道横筋(2),具体形状如图3所示,秧刷无论边隔板还是中间的,均做成同样宽度,以确保相同磨损;当隔板宽度小于10mm而大于5mm时,为了进一步加固中间隔板及秧刷,改变中间隔板压秧杆固定器的构造如图4,使阻秧杆(3)与所有压秧杆固定器确定尺寸后固定,固定器底板与秧刷也用螺丝固定,依靠箱体两侧没有缩小的边隔板固定中间隔板距离,防止中间隔板和秧刷扭曲,并且使用螺丝固定秧刷,由此加大了底板宽度,减少了单位面积秧盘用量个数,即节省材料也增加了育苗和插秧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大八寸行距(270mm—290mm)插秧机在此区间行距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中间隔板宽度而使用同一规格的育秧盘,甚至同一规格的苗盘;可以把现有9寸行机插育秧软盘用于大八寸290mm,285mm甚至280mm行距的插秧机上,即方便不同机型的作业也减少浪费。
为了验证平推根式插秧法的可实施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插机构,基本按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改进而成;使原曲柄变为主动摇杆,增加一个拉杆拉动此摇杆做弧形往复运动而非旋转运动带动连杆摆动,主动摇杆往复运动弧形长度为圆周的1/4如图5,上拉最大值取秧,下推最大值时插秧,取秧苗主要靠连接主动摇杆另一端的齿柄拉动此摇杆形成的轨迹完成,使其合成轨迹在插秧段能符合平推根式插秧法的轨迹要求,此方法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分插机构来完成,使平推根式插秧法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入泥前段为圆弧状平推根式插秧法的插秧轨迹示意图
图2、入泥前段为直线状平推根式插秧法的轨迹示意图
图3、加强后中间隔板横剖面图
图4、固定器形状与阻秧杆安装示意图
图5、平推根式插秧法一种分插机构示意图
具体事项:1、顺筋、2、横筋、3、阻秧杆、4、齿柄、5、齿柄、6、推拉杆、7、主动摆杆、8、连动摆杆、9、秧苗档杆、A栽植臂连杆主动轴中心、E、秧爪尖、θ、栽植臂连杆与AE连线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使大八寸行距270mm-290mm区间内行距发生变化时可以使用同一规格的育秧盘或苗盘,秧箱除了按图3、图4加强隔板和秧刷的强度外,现在把大八寸区段内270mm、275mm、280mm、285mm、290mm行距的隔板分别做成相对应的8mm、8mm、12mm、17mm、22mm,那它们的箱底板宽度除了270mm行距是262mm,其它后四项区段内的箱底板宽度都是268mm可以使用同一规格秧盘,而270mm行距不同的是底板宽度少6mm,要求也使用同一育秧盘,那就要通过把软盘立边两侧各加高3mm进行使用装盘,要想使用大于6mm的苗盘,则要事先把苗盘放入池中半天以上,然后装入硬质托盘,立起一侧向下轻磕几下,靠重力即可达到262mm进行使用,避免行距变化秧盘也要更换的浪费,由此大八寸行280mm—290mm行距段插秧机也可以使用现有9寸行育秧盘。
本发明所述的分插机构如图5,为了达到平推根式插秧法在插秧段要有一段基本平滑的弧度要求,可以使栽植臂连杆与AE连线夹角θ在小于25度和大于15度之间,栽植臂连杆主动轴与主动摆杆(7)铰接,从动轴与连动摆杆(8)铰接,主动摆杆(7)另一端与取苗作用的齿柄(5)的从动轴铰接并连动,主要动力来源于拉伸作用的齿柄(4),齿柄(4)做圆周运动作用于与之铰接的推拉杆(6),推拉杆(6)横向推拉与之另一端铰接的主动摆杆(7)做往复弧形运动,带动连动摆杆(8)驱使栽植臂连杆运动,拉伸作用齿柄(4)与取苗作用齿柄(5)是同步同向做圆周运动,并且各自两轴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也相同,从而减轻了拉伸最大值时的震动,主动摆杆(7)在推拉杆(6)上行最大时与取苗作用的齿柄(5)共同作用抓取苗,在推拉杆(6)下行最大时推秧器推出秧块完成插秧;主动摆杆(7)的转动范围为圆周的1/4弧度区间,插秧轨迹是由取苗作用齿柄(5)和主动摆杆(7)合成的半径长度以及连动摆杆(8)共同与栽植臂连杆形成的,推杆在凸轮及弹簧作用下,当秧爪回收时推出秧苗完成插秧,为了防止推动过程中苗向前倾倒过大,可在栽插秧苗的正前方加一道秧苗档杆(9)并与机架连结并可调节,高度可调至距泥层1寸半,也可视苗的高度而定,以确保秧苗能够立直,由此达到了平推根式插秧法的要求,也证明了平推根式插秧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分插机构来实现,提高了插机的插秧质量。

Claims (9)

1.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行距是根据使用的品种和生长环境所决定的,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是9寸行3寸株距进行机插,影响产量的因素有三个,即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要想在现有条件下继续提高产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八寸行栽培法,其特征在于中、低等肥力的地块,利用插秧机精准插秧的特性来微调行距,避免9×3插秧靠过量用肥来增产的弊病,在大八寸行(270mm—290mm)行距间选择相应的行距,从而增加基本苗数量(即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来达到提高产量;对于肥力上等的地块,选择大八寸行距,同时使用4寸株距,避免9×3所造成危害,适当增加个体生长空间,靠自身优势来增加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稻株高度和密度,达到平稳增产,此方法也适用于水稻直播机械种植,此栽培法是通过机械来实现的。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对中、低等肥力的地块,如果气候条件差雨多、风大或易染病区,也可以使用4寸株距,以提高个体空间,减小密度防病,降低杆高防倒伏,但应选择大八寸行的270mm—280mm区段,使基本苗与9×3相差较少,才能通过提高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平稳增产的目的。
3.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机插秧无论何种插法都是由取秧器取苗后按预定轨迹运行,是否伤苗取决于对苗所施部位及力大小,是否能浅插取决于泥对苗根作用力大小和回泥的快慢,为了提高插秧质量,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平推根式插秧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入泥前段把苗调整成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倾角,倾斜方向与入泥插秧段运动方向相同,入泥插秧段包括切入段和水平滑行段,既便没有倾角,在苗切入过程中遇到阻力也会自动生成倾角,使根的平面与圆弧形成切割形式下行,刚入泥时根的前部靠自然力先入泥,并按照入泥轨迹弧度切入,当切入阻力增大时,根的后部与推以秧器接触,由推秧器推动根部切入到弧度轨迹最低处,苗根基本全入泥完成切入段运行,紧接着靠秧针或秧夹的夹持或带动作用使秧苗按弧度有一个上行和水平作用力以及推秧器对根的共同作用下,使根在泥层内产生一段基本水平的滑行,滑行中根前三面对泥有挤压作用力,使根前三面全部在泥层内被夹持,上部被原泥层所覆盖,没有破坏原泥层上表面,最后在弧度上行过程中推秧器继续作用于根部使秧苗立直,完成插秧,根后部的条形槽穴也很快被回填覆盖,把苗牢固地固定在原泥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根式插秧法插秧轨迹的入泥前段及切入段也可以为直线状(如图2),并且平推根式插秧法同样具有两种方式:一是前推式、二是后推式,前推式即是插秧段滑行方向与秧箱正面相对,反之为后推式。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苗根入泥是根的平面切入泥中,根在泥层下滑行运动一段距离,滑行过程根被泥三面夹持,上部被原泥层所覆盖,没有破坏原泥层的上表面,只是滑行中苗的茎基部与表层泥冲挤,在根后部形成茎基部宽度的细条沟穴,由于断面小两侧又有挤起的泥棱方便回填,这就使苗的根部完全被固定在原泥层中,不靠沉淀回泥和沾粘固定,不怕水冲可深水作业,不会发生漂秧现象;即使根的上平面与泥层持平或稍高泥层,在插秧段滑行过程中靠原泥层的夹持和挤起泥棱的覆盖,以及根后部快速回泥也会使根被固定得很牢,因此可浅插;在插秧段推动部位是根部受力,秧针或秧夹只起到夹持或固定以及带动苗按轨迹运行作用,对苗不起下压和推动作用,并且不入泥层,只靠推秧器推动根部,即使遇到硬物也因推秧器具有回弹力而不会伤根,只会使根部挤压变形,可确定此方法不伤根茎,保证苗成活和基本苗数量;根据此方法可浅插、不漂秧、不伤苗等特性,由此也适用于摆栽机械插秧。
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杂交水稻在同时使用大八寸行距和平推根式插秧法进行机插秧,效果比单独使用其中一项技术进行插秧增产幅度要大很多。
7.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秧箱结构基本都是由个体秧箱组合而成,、个体秧箱是由底板、隔板、隔板下部固定的秧刷和压秧杆固定器以及压秧杆和阻秧杆等构成,育秧盘(或底板)的宽度都小于相对应的行距,为了增加个体秧箱底板宽度,以适应变行的需要改进了秧箱,其特征在于箱体两侧的隔板不变,只是缩小箱体中间隔板宽度,缩小程度可达15mm以内,从而增加个体秧箱底板宽度、缩小5mm以内只需增加铁板厚度和强度,当继续缩小超过5mm时,如果不能达到隔板使用要求,那就不但要增加铁皮强度,同时也要增加隔板纵向和横向强度,可在隔板槽体内靠近顶部纵向加一整条顺筋(1),横向每隔70mm—150mm加一道横筋(2),苗刷不论是边隔板还是中间的,一律做成相同宽度,以利保持相同磨损,当隔板缩小到10mm——5mm之间宽度时,应进一步加固中间隔板及秧刷,改变压秧杆固定器的构造(如图4),使阻秧杆(3)与所有固定器在确定尺寸后用螺丝固定,固定器底板与秧刷也用螺丝固定,依靠箱体两侧没有缩小的边隔板固定中间隔板和苗刷距离,防止中间隔板和苗刷扭曲,由此箱体中间隔板宽度可缩至大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箱体中间隔板可缩至大于5mm宽度,根据此特点大八寸行插秧机在270mm—280mm之间变换行距时,可以使用同一规格的育秧盘或苗盘,大八寸插秧机在280mm—290mm区段内可使用现有9寸行育秧盘和苗盘进行插秧。
9.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无论是曲柄摇杆式还是齿轮旋转式分插机构,都是靠栽植臂连接的取秧器取苗,并按照所确定的插秧法轨迹运转,利用凸轮轴及推秧器把苗从取秧器送出,为了实现平推根式插秧法,根据曲柄摇杆式改进了一种分插机构,同样具有曲柄、摆杆、栽植臂连杆和机架,其特征在于栽植臂连杆应做成连杆与AE间的夹角θ应在大于15度而小于25度之间形状(如图5),栽植臂连杆主动轴与主动摆杆(7)铰接,栽植臂从动轴与连动摆杆(8)铰接,主动摆杆(7)另一端与取苗作用的齿柄(5)铰接,主要动力来源于拉伸作用的齿柄(4),齿柄(4)做圆周运动作用与之铰接的推拉杆(6),推拉杆(6)横向推动与之铰接的推拉摆杆(7)做往复弧形运动,并带动栽植臂连杆的主动轴做往复弧形运动,弧形半径长度是主动摆杆(7)与取苗作用的齿柄(5)共同合成的,弧形长度是圆周长度的1/4,主动摆杆(7)上行最大位置时与齿柄(5)共同作用完成取秧,主动摆杆(7)下行最大位置时完成插秧,插秧轨迹是由取秧作用的齿柄(5)和主动摆杆(7)以及连动摆杆(8)共同与栽植臂连杆运动形成,取苗作用的齿柄(5)与拉伸作用的齿柄(4)是同步同向运转,并且每个齿柄各自轴连线与另一个平行且方向一致,由此也证明了实现平推根式插秧法的分插机构可以有多种形式。
CN201510279278.1A 2015-05-28 2015-05-28 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法 Active CN105284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1597.4A CN108811630B (zh) 2015-05-28 2015-05-28 加大底板宽度的插秧机秧箱
CN201810227137.9A CN108496721A (zh) 2015-05-28 2015-05-28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方法
CN201510279278.1A CN105284510B (zh) 2015-05-28 2015-05-28 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9278.1A CN105284510B (zh) 2015-05-28 2015-05-28 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1597.4A Division CN108811630B (zh) 2015-05-28 2015-05-28 加大底板宽度的插秧机秧箱
CN201810227137.9A Division CN108496721A (zh) 2015-05-28 2015-05-28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510A true CN105284510A (zh) 2016-02-03
CN105284510B CN105284510B (zh) 2018-10-12

Family

ID=5518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9278.1A Active CN105284510B (zh) 2015-05-28 2015-05-28 苗倾斜入泥平推根式插秧法
CN201810227137.9A Pending CN108496721A (zh) 2015-05-28 2015-05-28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方法
CN201810341597.4A Active CN108811630B (zh) 2015-05-28 2015-05-28 加大底板宽度的插秧机秧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7137.9A Pending CN108496721A (zh) 2015-05-28 2015-05-28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方法
CN201810341597.4A Active CN108811630B (zh) 2015-05-28 2015-05-28 加大底板宽度的插秧机秧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52845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068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秧苗移栽装置
CN111837845A (zh) * 2020-08-04 2020-10-30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提高水稻机插群体均匀度的方法
CN112205136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梁文雯 一种水稻幼苗等间距种植的高效插秧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7413B (zh) * 2018-12-10 2021-01-19 湖南袁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稻属植物种植方法
CN110349045A (zh) * 2019-07-25 2019-10-18 陈久芳 根据玉米植株株高利用圆周率进行栽植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734A (ja) * 1995-06-30 1997-01-14 Mametora Noki Kk 甘しょ挿苗機における給苗装置
EP1077023A1 (en) * 1999-08-19 2001-02-21 Semirec, S.L. Automatic vegetable plant transplanter
CN2542032Y (zh) * 2001-08-21 2003-04-02 杨启元 抛射插秧机
CN101317509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陈邦仁 水稻钵苗移栽机
CN101548635A (zh) * 2009-05-14 2009-10-07 唐开平 一种栽培水稻的方法
CN101796905A (zh) * 2010-03-19 2010-08-11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苗箱有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CN201690769U (zh) * 2010-03-25 2011-01-05 郎春 摆栽机用的双行秧苗与双行秧苗间行距可调节双行插秧组
CN102783296A (zh) * 2012-07-28 2012-11-2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高速插秧机可调行距的秧箱结构
CN103109628A (zh) * 2013-01-21 2013-05-22 杨永生 一种秧箱有多个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水稻插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9044A (ja) * 2008-10-27 2010-05-06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CN202396157U (zh) * 2011-11-30 2012-08-29 安徽农业大学 行距可调水稻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CN203575057U (zh) * 2013-01-21 2014-05-07 杨永生 一种秧箱有多个槽型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水稻插秧机
CN203884191U (zh) * 2014-06-05 2014-10-22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可调行距插秧机的载苗台装置
CN104642026A (zh) * 2015-01-16 2015-05-27 安徽汇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有机硒大米的生产工艺
CN104642029A (zh) * 2015-01-30 2015-05-27 巢湖市鑫宇良种农民专业合作社 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734A (ja) * 1995-06-30 1997-01-14 Mametora Noki Kk 甘しょ挿苗機における給苗装置
EP1077023A1 (en) * 1999-08-19 2001-02-21 Semirec, S.L. Automatic vegetable plant transplanter
CN2542032Y (zh) * 2001-08-21 2003-04-02 杨启元 抛射插秧机
CN101317509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陈邦仁 水稻钵苗移栽机
CN101548635A (zh) * 2009-05-14 2009-10-07 唐开平 一种栽培水稻的方法
CN101796905A (zh) * 2010-03-19 2010-08-11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苗箱有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CN201690769U (zh) * 2010-03-25 2011-01-05 郎春 摆栽机用的双行秧苗与双行秧苗间行距可调节双行插秧组
CN102783296A (zh) * 2012-07-28 2012-11-2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高速插秧机可调行距的秧箱结构
CN103109628A (zh) * 2013-01-21 2013-05-22 杨永生 一种秧箱有多个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水稻插秧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068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秧苗移栽装置
CN107810687B (zh) * 2016-09-13 2021-11-09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秧苗移栽装置
CN111837845A (zh) * 2020-08-04 2020-10-30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提高水稻机插群体均匀度的方法
CN112205136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梁文雯 一种水稻幼苗等间距种植的高效插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721A (zh) 2018-09-07
CN108811630B (zh) 2022-10-11
CN108811630A (zh) 2018-11-16
CN105284510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510A (zh) 水稻大八寸行栽培法及秧箱、平推根式插秧法及分插机构
CN203251606U (zh)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的播种机
CN201813665U (zh) 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
CN111418457A (zh)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
CN204377393U (zh) 一种山药播种机
CN204168736U (zh) 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
CN102369825A (zh) 慈姑高产栽培方法
CN108811624A (zh) 一种山药育苗播种装置
CN205196282U (zh) 一种小麦宽幅播种均布分种装置
CN202907435U (zh) 凸轮平板式玉米育苗自动播种器
CN203181666U (zh) 钵体机插秧盘
CN102668849A (zh) 稻茬免耕下蚕豆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蚕豆赤斑病的方法
CN107509505A (zh) 一种浅生山药种植方法及专用起垄压槽机
CN207305375U (zh) 一种插秧机的承重式浮船
CN201846656U (zh) 水稻钵体苗育秧盘
CN206402683U (zh) 一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移栽机
CN201011764Y (zh) 水稻钵苗栽植装置
CN210406122U (zh) 小麦匀播机的旋耕播种覆土机构
CN204377378U (zh) 一种山药播种机用排种机构
CN102657052B (zh) 水稻2连孔秧苗有序化精确栽培法
CN212086942U (zh) 一种播种滚筒式烤烟育苗播种装置
CN208029419U (zh) 一种可防止窜根的组合式穴盘
CN207305305U (zh) 一种浅生山药种植起垄压槽机
CN201630079U (zh) 一种新型的育秧盘
Musacchi Training systems and soil management for Southern European pear orchar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