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3351A -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3351A
CN105283351A CN201480032317.1A CN201480032317A CN105283351A CN 105283351 A CN105283351 A CN 105283351A CN 201480032317 A CN201480032317 A CN 201480032317A CN 105283351 A CN105283351 A CN 105283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flux
flux sensor
traverse body
temperature tra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23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3351B (zh
Inventor
清水元规
矢崎芳太郎
白石芳彦
田中康浩
原田敏一
斋藤启太
坂井田敦资
谷口敏尚
乡古伦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8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3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3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B60N2/5685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A47C7/748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for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7Electric heaters incorporated in vehicle trim components, e.g. panels or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G01K17/06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 G01K17/08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 G01K17/2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across a radiating surface, combined with ascertainment of the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具备:温度变化体(20),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10),其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40),其被配置在热通量传感器(10)上;以及控制部(2),其对温度变化体(20)通电来调整温度变化体(20)的温度。在车辆的车厢内所具备的座椅(200)的内部,从乘客就坐于座椅时乘客所接触的座椅的表皮(201a)侧起,依次配置有热扩散层、热通量传感器、温度变化体。从热通量传感器向控制部输出与表皮和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表皮和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Description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被配置在搭载于车辆的座椅内并加热该座椅的表皮的座椅加热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67850号公报中,使用具有发热体的座椅加热器,对座椅加热器进行通电以使得座椅的表皮达到规定温度。
另外,已知对于人体的温度感觉而言,相比于人体所接触的部件的温度,在人体和与该人体接触的部件之间的热通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如上述座椅加热器那样将座椅的表皮维持在规定温度的部件中,随着时间乘客的表面温度发生变化,所以座椅的表皮和乘客之间的热通量发生变动,由此可能会给乘客带来不适感。此外,热通量是指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以提供能够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具备:温度变化体(20),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10),其被配置在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40),其被配置在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2),其对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温度变化体的温度。本发明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即,在车辆的车厢内所具备的座椅(200)的内部,从乘客就坐于座椅时乘客所接触的座椅的表皮(201a)侧起依次配置有热扩散层、热通量传感器、温度变化体。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表皮和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表皮和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根据该特征,调整向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表皮和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因此能够使表皮和乘客之间的热通量为固定值。因此,通过将规定值设为与人体感觉舒适的热通量对应的值,能够向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此外,在发明内容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各单元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示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图1中的热通量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热通量传感器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图6是在座椅配置了加热部时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A是在乘客就坐之前开始向板式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时间图。
图8B是在乘客就坐之后开始向板式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时间图。
图9是配置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加热部时的示意图。
图10是配置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加热部时的示意图。
图11是配置了本发明的参考例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加热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具备加热部1、控制部2和温度传感器50,其中,加热部1具有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盖体30以及中间部件40。
如图2~图4所示,在热通量传感器10中,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另外,在该一体化了的部分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联连接。以下,对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中省略表面保护部件110来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基材10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并且,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形成为交错图案以使得相互不同。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呈从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固定的圆筒状,但也可以呈从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减小的锥状。另外,也可以呈从背面100b朝向表面100a直径减小的锥状,也可以呈矩形筒状。
并且,在第一通孔101配置有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在第二通孔102配置有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即,在绝缘基材10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配置成相互不同。
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以发挥塞贝克效应。例如,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由构成P型的Bi-Sb-Te合金的粉末以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结晶构造的方式被固相烧结了的金属化合物(烧结合金)构成。另外,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由构成N型的Bi-Te合金的粉末以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规定的结晶构造的方式被固相烧结了的金属化合物(烧结合金)构成。像这样,通过作为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而使用以维持规定的结晶构造的方式被固相烧结了的金属化合物,能够增大引起电压。
此外,图2虽然不是剖视图,但为了便于理解,对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施加了阴影。
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配置有表面保护部件110,表面保护部件11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表面保护部件110的平面形状与绝缘基材10的平面形状呈相同大小,在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1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表面图案111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形成。并且,各表面图案11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将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作为组150时,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表面图案111连接。即,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经由表面图案111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图3中纸面左右方向)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作为组150。
在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配置有背面保护部件120,背面保护部件12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背面保护部件120以如下方式配置于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背面保护部件120的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绝缘基材100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材100突出。
并且,在背面保护部件120的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2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背面图案121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形成。并且,各背面图案12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组150中,一个组150的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另一组150的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即,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跨越组150而经由同一背面图案121电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外缘,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具体而言,以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经由表面图案111和背面图案121串联连接的部分反复的方式,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背面图案121中的构成如上述那样串联连接的结构的端部的部分形成为从绝缘基材100露出。并且,背面图案121的从绝缘基材100露出的部分构成作为与控制部2连接的端子发挥作用的部分。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并且,这种热通量传感器10向控制部2输出与沿厚度方向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这是因为若热通量发生变化,则在交替地串联连接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产生的引起电压发生变化。此外,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是指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层叠方向。
在此,参照图5对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的(a)所示,准备绝缘基材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01。
接下来,如图5的(b)所示,向各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此外,作为向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方法(装置),能够采用本申请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50356号所记载的方法(装置)。
简单来讲,经由吸附纸160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以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的方式配置绝缘基材100。并且,边使第一导电性膏131熔融,边向第一通孔101内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由此,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密接配置于第一通孔101。
此外,吸附纸160是能够吸收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材质的纸即可,能够使用一般的优质纸等。另外,第一导电性膏131能够使用如下材料,即,对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结晶构造的Bi-Sb-Te合金的粉末加入熔点是43℃的石蜡等有机溶剂并膏化了的材料。因此,在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时,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被加热至约43℃的状态下进行。
接着,如图5的(c)所示,在绝缘基材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02。如上所述,该第二通孔102以与第一通孔101相互不同并与第一通孔101一同构成交错图案的方式形成。
接下来,如图5的(d)所示,向各第二通孔102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此外,该工序可以以与上述图5的(b)相同的工序进行。
即,再次,经由吸附纸160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以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的方式配置绝缘基材100,之后向第二通孔102内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由此,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密接配置于第二通孔102。
第二导电性膏141能够使用如下材料,即,对与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金属原子不同的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结晶构造的Bi-Te合金的粉末加入熔点是常温的松脂等有机溶剂并膏化了的材料。即,构成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使用比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熔点低的材料。并且,在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时,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保持在常温的状态下进行。换言之,在第一导电性膏131所包含的有机溶剂固化的状态下,进行第二导电性膏141的填充。由此,抑制第二导电性膏141混入至第一通孔101。
此外,第一导电性膏131所包含的有机溶剂固化的状态是指在上述图5的(b)的工序中,不吸附于吸附纸160而残留在第一通孔101的有机溶剂。
并且,如图5的(e)及图5的(f)所示,在与上述各工序不同的其他工序中,在表面保护部件110和背面保护部件120的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10a、120a形成铜箔等。并且,通过将铜箔适当图案化,来准备形成有相互分离的多个表面图案111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和形成有相互分离的多个背面图案121的背面保护部件120。
之后,如图5的(g)所示,依次层叠背面保护部件120、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来构成层叠体1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保护部件120与绝缘基材100相比,长边方向的长度较长。并且,背面保护部件120被配置成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材100突出。
接着,如图5的(h)所示,将该层叠体170配置在未图示的一对加压板之间,从层叠方向的上下两面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由此将层叠体170一体化。具体而言,以第一、第二导电性膏131、141被固相烧结而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并且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表面图案111及背面图案121连接的方式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从而将层叠体170一体化。
此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也可以在将层叠体170一体化时,在层叠体170和加压板之间配置石棉纸等缓冲材料。如上述那样制造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
如图1所示,板式加热器20配置有热通量传感器10,例如使用配置成折线状的镍铬合金线收容于保护盖体内的公知的加热器。并且,板式加热器20通过从控制部2通电而发热,从而使温度变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式加热器20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变化体,板式加热器20的外形呈平面矩形状。
中间部件40将板式加热器20的热扩散、传递,被配置成覆盖热通量传感器10的与同板式加热器20接触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具体而言,在热通量传感器10中,背面保护部件120中的与一面120a相反侧的一面与板式加热器20接触,因此中间部件40被配置成覆盖热通量传感器10的除该一面以外的部分。换言之,中间部件40被配置成覆盖热通量传感器10的与板式加热器20侧相反侧的部分及将该部分和与板式加热器20接触的部分相连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件40相当于本发明的热扩散层,使用热扩散性较高的不锈钢、树脂等构成。
盖体30被配置在中间部件4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盖体30也使用热扩散性较高的不锈钢、树脂等构成。此外,也可以不具备盖体30。
温度传感器50是测定具备有热通量传感器10的周围的温度并将测定值输出至控制部2的传感器,例如使用热敏电阻等。
控制部2是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周边设备等而构成的车辆ECU等,与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温度传感器50等连接。并且,控制部2基于温度传感器50的测定值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并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结构。这种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在被搭载于汽车(四轮车)的车厢内,在具有座面部(座垫)201及靠背部(椅背)202的座椅200内,在座面部201内配置加热部1,在用温度传感器50测定座椅200的周围的温度的状态下使用。
此外,加热部1以如下方式配置:从座面部201的乘客就坐时所接触的表皮201a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另外,用温度传感器50测定座椅的周围的温度是指,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隔着表皮201a与板式加热器20侧相反侧的温度(车厢内的温度)。
接下来,参照图7对上述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控制部2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控制部2例如在车辆的点火开关被接通时开始进行下述处理。
首先,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S300)。然后,在判定为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300:是),控制部2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来使板式加热器20发热,通过来自盖体30(中间部件40)的辐射热加热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S310)。此外,此处,大于阈值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范围。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盖体30及中间部件40由热扩散性较高的材料构成,所以从盖体30向表皮201a的传热量在每个部分几乎相等。因此,能够抑制表皮201a的温度在每个部分产生偏差。
另外,控制部2在判定为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300:否),再次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和阈值的大小关系。这是因为,在车厢内的温度充分高的情况下,即使不加热座椅200的表皮201a,乘客感到不适的可能性也较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判定为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300:否),在存在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2也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S310)。例如,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能够针对仪表盘所具备的触摸面板进行。
对于热通量传感器10及板式加热器20而言,从表皮201a侧起依次配置有热通量传感器10及板式加热器20,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用热通量传感器10测定。因此,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S320)。然后,在测定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320:否),控制部2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S330),并再次判定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
此外,虽然将阈值预先设成了与人体(乘客)感觉舒适的热通量对应的值,但能够根据乘客进行变更。另外,在步骤S320的处理中的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的情况下,可以对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直接进行判定,也可以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热通量来判定该热通量。
另外,在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320:是),控制部2判定是否存在动作停止指示(S340)。然后,在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情况下(S340:是),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并结束处理(S350)。相对于此,在不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情况下(S340:否),控制部2向板式加热器20通电。在该情况下,在已经正向板式加热器20通电的情况下,维持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在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停止的情况(进行了S330的处理的情况)下,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
此外,是否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判定(S350)例如通过判定是否针对仪表盘所具备的触摸面板存在乘客的停止操作来进行。
以上是控制部2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7、图8A和图8B对实际的表皮201a的温度和热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图8A及图8B中的表皮201a的温度不是用温度传感器50测定的温度,而是用测定表皮201a的温度的其他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
首先,对向板式加热器20通电之后乘客就坐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若在时刻T0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则通过来自板式加热器20的散热,表皮201a被加热,从而该表皮201a的温度上升。然后,若在时刻T1,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盖体30)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则反复进行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停止,从而使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规定的阈值)维持在大致固定。
即,若在图7中的步骤S320的处理中判定为测定值大于阈值,则在步骤S330的处理中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然后,再次在步骤S320的处理中,进行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的判定,在判定为该测定值在阈值以下,并且通过步骤S340的处理,判定为不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310的处理,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因此,如图8A所示,从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的时刻T1到乘客就坐的时刻T2为止的期间,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规定的阈值)维持在大致固定。
然后,若在时刻T2乘客就坐,则产生从表皮201a向乘客的热移动,热通量变得大于阈值,因此控制部2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之后,若在时刻T3,热通量变得小于阈值,则与从时刻T1到时刻T2为止相同地,反复进行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停止,从而使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维持在大致固定。此外,从时刻T1到时刻T2为止的期间和时刻T3之后,热通量的大小几乎相同,但由于乘客就坐,表皮201a的温度在时刻T3之后较低。
即,若乘客就坐,则产生较大的热通量,所以从乘客就坐的时刻T2到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的时刻T3为止的期间,在步骤S320的处理中,判定为测定值大于阈值。因此,在该期间内,反复进行步骤S320及步骤S330的处理,成为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停止的状态,因此表皮201a的温度逐渐降低,并且热通量在大幅度上升后逐渐减小。
然后,若在时刻T3,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则与从时刻T1到时刻T2为止相同地,在通过步骤S320的处理判定为测定值在阈值以下,并且通过步骤S340的处理判定为不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310的处理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另外,在通过步骤S320的处理判定为热通量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330的处理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因此,如图8A所示,在乘客就坐后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时刻T3之后,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规定的阈值)维持在大致固定。
接下来,对乘客就坐后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B所示,若从时刻T0起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则通过来自板式加热器20的散热,表皮201a被加热,从而该表皮201a的温度升高。然后,若在时刻T1,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盖体30)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的阈值,则反复进行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停止,从而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维持在大致固定。
即,在该情况下,在乘客就坐后,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通电,所以热通量逐渐增大。然后,若在时刻T1,通过步骤S320的处理判定为测定值大于阈值,则在步骤S330的处理中停止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然后,再次在步骤S320的处理中,进行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的判定,在判定为该测定值在阈值以下,并且通过步骤S340的处理判定为不存在动作停止指示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310的处理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因此,如图8B所示,在时刻T1之后,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以规定值(规定的阈值)维持在大致固定。
此外,在该情况下,在乘客就坐后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所以在时刻T1之后没有较大的热通量变化。然而,在由于乘客改变姿势,而热通量增大的情况下,进行与图8中的从时刻T2到时刻T3为止相同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成从座椅200的乘客就坐时所接触的表皮201a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并且,控制部2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以使得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因此,能够将乘客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维持在人体感觉舒适的值,能够对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另外,盖体30及中间部件40使用热扩散性较高的不锈钢、树脂等构成。因此,能够抑制表皮201a的温度在各部分产生偏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材100形成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并在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内配置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从而构成热通量传感器10。因此,通过适当变更第一、第二通孔101、102的数量、直径、间隔等,能够实现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高密度化。由此,能够增大引起电压,能够实现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中,作为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使用以维持烧结前的结晶构造的方式被固相烧结了的金属化合物(Bi-Sb-Te合金、Bi-Te合金)。即,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构造的状态下被烧结了的烧结合金。由此,与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是被液相烧结了的烧结合金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引起电压,能够实现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化。
此外,在上述中,作为温度变化体以板式加热器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珀耳帖元件,通过改变通电方向来进行控制以使得热通量传感器10侧的面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在该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300的处理中,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是否在由上限值及下限值规定的规定范围内。然后,在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温度变化体通电来降低温度变化体的温度,通过从盖体30吸热来冷却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相对于此,在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对温度变化体通电来使温度变化体发热,加热盖体30。之后,与上述相同地,控制部2控制向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温度变化体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
另外,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通过被通电而温度降低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300的处理中,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上。然后,在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温度变化体通电来降低温度变化体的温度,通过从盖体30吸热来冷却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此外,在该情况下,小于阈值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范围。
并且,在上述中,对在座面部201内配置加热部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构成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使用热塑性树脂构成,具有可挠性,所以也可以将加热部1沿着座面部201及靠背部202配置。另外,也可以在座面部201及靠背部202配置其他的加热部1。
另外,例如,加热部1也可以被配置在乘客为了车辆操作而进行操作的方向盘内。并且,在上述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四轮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双轮车,将加热部1配置在双轮车的座面部、把手(grip)。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调整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的温度(调整热通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应用于调整车厢内的温度的情况。
即,在第二实施例中,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上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在配置于车厢内侧来形成上述车厢内的外形的内衬和配置于车厢外侧来形成车辆的外形的板之间的空间,从上述内衬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热扩散层、上述热通量传感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上述热通量对应的上述传感器信号,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上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具体而言,温度变化体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板式加热器20等。热通量传感器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如下传感器,即,如图2~图4所示,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在该一体化了的部分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联连接的传感器。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盖体30、中间部件(热扩散层)40构成加热部1。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控制部2由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周边设备等构成的车辆ECU等构成。
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而言,如图9所示,在车辆400的配置于车厢内侧来形成车厢内的外形的内衬401和配置于车厢外侧来形成车辆400的外形的板402之间的空间,配置有加热部1。具体而言,被配置成从配置于车厢内的内衬401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
在本实施例中,在车厢内的构成顶部的内衬401a和与该内衬401a对置的板402a之间、车厢内的构成底部的内衬401b和与该内衬401b对置的板402b之间、配置于乘客的脚下的内衬401c和与该内衬401c对置的板402c之间,配置有加热部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车厢内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50测定。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控制部2的动作进行说明,由于控制部2的动作基本上与图7相同,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控制部2例如在车辆400的点火开关被接通时,开始进行图7的处理。
即,在步骤S300的处理中,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车厢内的温度)是否在阈值以下。然后,在判定为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300:是),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来使板式加热器20发热,通过来自盖体30的辐射热来加热内衬401(S310)。
接下来,板式加热器20和内衬401之间的热通量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定,所以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S320)。
然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适当地进行其他步骤S330~步骤S350的处理。
此外,步骤S320的处理中的阈值被预先设成了与人体(乘客)感觉舒适的热通量对应的值,但也可以根据乘客进行变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以使得板式加热器20和内衬401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因此,能够对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珀耳帖元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降低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不具备盖体30。此外,能够适当变更加热部1(热通量传感器10、中间部件40、板式加热器20)被配置的位置。另外,在上述中,对具备温度传感器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具备温度传感器50。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存在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即,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上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在车厢内所具备的前部座椅的靠背部的内部,从后部座椅侧的表皮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热扩散层、上述热通量传感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表皮之间的上述热通量对应的上述传感器信号,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上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上述表皮和上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具体而言,加热部1及控制部2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然后,如图10所示,加热部1被配置成在车辆400的前部座椅(驾驶座及副驾驶座)200a的靠背部202的内部,从后部座椅200b侧的表皮202a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温度变化体(板式加热器)20。
并且,控制部2进行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由此,尤其能够对就坐于后部座椅200b的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热通量传感器10的大小设成与板式加热器20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中间部件40被配置于热通量传感器10的与板式加热器20相反侧的部分。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热通量传感器10也可以不是在绝缘基材100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具备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传感器。即,例如,热通量传感器也可以通过在基板的一面形成薄膜而构成。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检测表皮201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显示表皮201a的温度。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备温度传感器50。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存在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即可。
(参考例)
在本参考例中,对在车辆以外应用本发明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即,本参考例涉及一种寝具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控制上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在人体躺卧的床内的空间,从上述人体躺卧时所接触的上述床的表皮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热扩散层、上述热通量传感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表皮之间的上述热通量对应的上述传感器信号,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上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上述表皮和上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具体而言,温度变化体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板式加热器20等。热通量传感器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如下传感器,即,如图2~图4所示,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在该一体化了的部分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联连接的传感器。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盖体30、中间部件(热扩散层)40构成加热部1。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控制部2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周边设备等构成。
并且,如图11所示,对于本参考例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而言,在人体躺卧的床500内的空间配置有加热部1。具体而言,被配置成从人体躺卧时所接触的床500的表皮501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
接下来,对本参考例的控制部2的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2的动作基本上与图7相同,所以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控制部2例如通过使用者操作与控制部2连接的开始开关,开始进行处理。
即,在本参考例中,通过使用者操作开始开关来开始进行处理,因此不进行步骤S300的处理。并且,若开始开关被操作,则进行步骤S310的处理来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使板式加热器20发热,通过来自盖体30的辐射热加热表皮501。
接下来,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501之间的热通量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定,所以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S320)。
然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适当地进行其他步骤S330~步骤S350的处理。
此外,步骤S320的处理中的阈值被预先设成了与人体(乘客)感觉舒适的热通量对应的值,但可以根据乘客进行变更。
如上所述,在本参考例中,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以使得板式加热器20和表皮501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因此,能够对床500的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此外,在本参考例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珀耳帖元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降低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不具备盖体30。
附图标记说明:2…控制部;10…热通量传感器;100…绝缘基材;101、102…第一、第二通孔;130、14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200…座椅;201a…表皮。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度变化体(20),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
热通量传感器(10),其被配置在所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
热扩散层(40),其被配置在所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所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
控制部(2),其对所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所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
在车厢内所具备的座椅(200)的内部,从乘客就坐于所述座椅时所述乘客接触的所述座椅的表皮(201a)侧起依次配置有所述热扩散层、所述热通量传感器、所述温度变化体,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所述表皮和所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所述热通量对应的所述传感器信号,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所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所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所述表皮和所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具备检测所述车厢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测定值偏离规定范围时,所述控制部开始向温度变化体的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规定值作为阈值时,在所述表皮和所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大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停止向所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具有如下结构: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材(100)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通孔埋入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所述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交替地串联连接,
形成所述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的所述金属的至少一方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构造的状态下被烧结了的烧结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通量传感器中,在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100a)配置有形成有表面图案(111)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并且在与所述表面相反侧的背面(100b)配置有形成有背面图案(121)的背面保护部件(120),所述背面保护部件、所述绝缘基材以及所述表面保护部件被一体化。
6.一种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度变化体(20),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
热通量传感器(10),其被配置在所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
热扩散层(40),其被配置在所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所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
控制部(2),其对所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所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
在配置于车厢内侧来形成所述车厢内的外形的内衬(401)和配置于车厢外侧来形成车辆的外形的板(402)之间的空间,从所述内衬侧起依次配置有所述热扩散层、所述热通量传感器、所述温度变化体,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温度变化体和所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所述热通量对应的所述传感器信号,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所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所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所述温度变化体和所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7.一种用于车辆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度变化体(20),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
热通量传感器(10),其被配置在所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
热扩散层(40),其被配置在所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所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
控制部(2),其对所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所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
在车厢内所具备的前部座椅的靠背部(202)的内部,从后部座椅侧的表皮侧起依次配置有所述热扩散层、所述热通量传感器、所述温度变化体,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温度变化体和所述表皮之间的所述热通量对应的所述传感器信号,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所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所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所述表皮和所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CN201480032317.1A 2013-06-04 2014-05-16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7750 2013-06-04
JP2013-117750 2013-06-04
JP2013222261A JP5761302B2 (ja) 2013-06-04 2013-10-25 車両用の快適温調制御装置
JP2013-222261 2013-10-25
PCT/JP2014/063047 WO2014196337A1 (ja) 2013-06-04 2014-05-16 熱流束センサを用いた快適温調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3351A true CN105283351A (zh) 2016-01-27
CN105283351B CN105283351B (zh) 2017-07-07

Family

ID=5200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23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351B (zh) 2013-06-04 2014-05-16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29817A1 (zh)
EP (1) EP3006263A4 (zh)
JP (1) JP5761302B2 (zh)
KR (1) KR101757265B1 (zh)
CN (1) CN105283351B (zh)
TW (1) TWI593574B (zh)
WO (1) WO20141963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450A (zh) * 2014-06-03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温度调整控制装置
CN108885141A (zh) * 2016-04-08 2018-11-23 株式会社电装 热通量计以及异常诊断装置
CN10994116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李尔公司 用于加热和冷却交通工具座椅的交通工具装饰组件
CN110997371A (zh) * 2017-08-24 2020-04-10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用空调装置
CN112492707A (zh) * 2020-12-15 2021-03-12 长春路通轨道车辆配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的自加热玻璃钢座椅温控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0168B2 (ja) * 2015-03-02 2018-08-29 株式会社Soken 熱式流量センサ
US9889809B2 (en) * 2015-03-06 2018-02-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thermistor for classifying seat occupant type
JP6269612B2 (ja) 2015-08-05 2018-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放射熱センサ
JP6358234B2 (ja) *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稼働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358233B2 (ja) *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249009B2 (ja) * 2015-11-12 2017-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異常診断装置
JP2017099506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GB2547881B (en) * 2016-01-12 2019-12-18 Jaguar Land Rover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rmal control in dependence upon determined heat flux
DE112017001440T5 (de) * 2016-04-19 2018-12-13 Gentherm Inc. Klimatisierter Sitz mit Steuerung der Wärmestromdichte
JP6500841B2 (ja) * 2016-05-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流測定装置
DE102016219203A1 (de) * 2016-10-04 2018-04-0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limatisier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 klimatisierten Fahrzeugsitz
US11110833B2 (en) * 2017-08-31 2021-09-07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Thermal-transfer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seat
JP6946931B2 (ja) * 2017-10-26 2021-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の配索構造
JP7159855B2 (ja) * 2018-10-12 2022-10-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流束推定装置
KR20210006142A (ko) * 2019-07-08 2021-01-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10008200A (ko) * 2019-07-10 2021-01-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적외선 워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30063435A1 (en) * 2020-02-05 2023-03-02 Gentherm Incorporated Vehicle microclimate personalization based on occupant thermophysiolog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7103A (en) * 1987-02-09 1989-05-02 Tocksfors Verkstads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heat flow at heating seats
CN2691931Y (zh) * 2004-04-02 2005-04-13 刘忠 一种智能汽车电热椅
CN101018691A (zh) * 2004-09-23 2007-08-15 W.E.T.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温度传感器连通的控制器的温度调节装置
JP2012226595A (ja) * 2011-04-20 2012-11-15 Panasonic Corp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
JP2012255717A (ja) * 2011-06-09 2012-12-27 Etou Denki Kk 熱流センサ及び熱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8893A (en) * 1951-04-30 1955-01-04 Gen Motors Corp Automobile seat heater
US4245149A (en) * 1979-04-10 1981-01-13 Fairlie Ian F Heating system for chairs
US4274475A (en) * 1979-06-04 1981-06-23 Dieter Rall Control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building perimeter temperature change system
SE442079B (sv) * 1982-02-08 1985-11-25 Tocksfors Verkstads Ab Kretsanordning for reglering av ett elvermeelements temperatur
SE450072B (sv) * 1985-10-07 1987-06-01 Mekania Verken Ab Anordning for frankoppling av en termostatstyrd vermeavgivande enhet efter ett forutbestemt antal temperaturpendlingar
US5175414A (en) * 1989-05-26 1992-12-29 Tatsuo Har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glass-lined equipment by sol-gel process
JP3637395B2 (ja) * 1997-04-28 2005-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空調装置とシート用加熱冷却装置
US6105667A (en) * 1998-03-12 2000-08-22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US6093910A (en) * 1998-10-30 2000-07-25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 Electric seat heater
DE19851979C2 (de) * 1998-11-11 2000-08-31 Daimler Chrysler Ag Temperaturfühler für einen klimatisierten Fahrzeugsitz
US6914217B2 (en) * 2000-07-19 2005-07-05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of a seat
FR2813956B1 (fr) * 2000-09-11 2002-11-15 Thermoblux Sa Dispositif pour la mesure des echanges de quantites de chaleur en regime non stationnaire
US6700052B2 (en) * 2001-11-05 2004-03-02 Amerigon Incorporated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circuit
JP3948355B2 (ja) * 2001-12-06 2007-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04566B2 (ja) * 2002-03-28 2006-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7223941B2 (en) * 2003-02-08 2007-05-29 Walker Ip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 Llc Reduced-volume commercial space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00257871A1 (en) * 2003-12-11 2010-10-14 Rama Venkatasubramanian Thin film thermoelectric devices for power conversion and cooling
US7638705B2 (en) * 2003-12-11 2009-12-29 Nextreme Thermal Solutions, Inc.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for solar conversion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04030705B3 (de) * 2004-06-25 2005-12-01 Daimlerchrysler Ag 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US7523617B2 (en) * 2004-10-22 2009-04-28 Nextreme Thermal Solutions, Inc. Thin film thermoelectric devices for hot-spot thermal management in microprocessors and other electronics
JP2007150231A (ja) * 2005-10-27 2007-06-14 Denso Corp 熱電変換装置
JP2008067850A (ja) 2006-09-13 2008-03-27 Denso Corp シートヒータ
DE102007060312B4 (de) * 2007-08-24 2012-12-06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Elektrothermischer Wandler und Temperiereinrichtung
EP2082919B2 (de) * 2008-01-24 2018-08-15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Zusatzheiz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402209B1 (de) * 2008-01-24 2013-06-05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Zusatzheiz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0050356A (ja) 2008-08-22 2010-03-04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ヘテロ接合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ヘテロ接合太陽電池
JP5641425B2 (ja) * 2011-01-07 2014-12-1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内の冷暖房システム
DE102012005950A1 (de) * 2012-01-17 2013-07-18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Lüfters
US9128510B2 (en) * 2012-04-13 2015-09-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Departure time scheduling control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JP5987811B2 (ja) * 2013-06-04 2016-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の異常判定装置
JP6481497B2 (ja) * 2014-06-03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調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7103A (en) * 1987-02-09 1989-05-02 Tocksfors Verkstads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heat flow at heating seats
CN2691931Y (zh) * 2004-04-02 2005-04-13 刘忠 一种智能汽车电热椅
CN101018691A (zh) * 2004-09-23 2007-08-15 W.E.T.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温度传感器连通的控制器的温度调节装置
JP2012226595A (ja) * 2011-04-20 2012-11-15 Panasonic Corp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
JP2012255717A (ja) * 2011-06-09 2012-12-27 Etou Denki Kk 熱流センサ及び熱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450A (zh) * 2014-06-03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温度调整控制装置
CN106133450B (zh) * 2014-06-03 2018-10-12 株式会社电装 温度调整控制装置
CN108885141A (zh) * 2016-04-08 2018-11-23 株式会社电装 热通量计以及异常诊断装置
CN110997371A (zh) * 2017-08-24 2020-04-10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用空调装置
CN10994116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李尔公司 用于加热和冷却交通工具座椅的交通工具装饰组件
CN112492707A (zh) * 2020-12-15 2021-03-12 长春路通轨道车辆配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的自加热玻璃钢座椅温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61302B2 (ja) 2015-08-12
TW201514036A (zh) 2015-04-16
KR101757265B1 (ko) 2017-07-12
CN105283351B (zh) 2017-07-07
US20160129817A1 (en) 2016-05-12
WO2014196337A1 (ja) 2014-12-11
EP3006263A4 (en) 2017-02-01
TWI593574B (zh) 2017-08-01
JP2015013636A (ja) 2015-01-22
KR20160009655A (ko) 2016-01-26
EP3006263A1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351A (zh)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CN106133450B (zh) 温度调整控制装置
CN105264454B (zh) 发热量控制装置
US11155190B2 (en) Vehicle seat heater and vehicle seat
JP5987811B2 (ja) 車両用の異常判定装置
JP6070506B2 (ja) 生体検知器、車両用着座検知器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非着用警告システム
EP1311407A1 (en) Vehicle seat heating arrangement
CN108215957B (zh) 基于乘员压力分布来加热和冷却车辆座椅的系统和方法
US10113898B2 (en) Liquid level detector for open vessel and closed vessel
US8926010B2 (en) Vehicle seat
US482710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heat flow at heating seats
US691421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of a seat
CN107054163A (zh) 使用静电传感器的座椅加热器控制设备
JP2012157651A (ja) 座席ヒータ
JP2004055219A (ja) シートヒーター
JP2012147970A (ja) 座席ヒータ
JP5040044B2 (ja) 面状発熱体付き座席
WO200200691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of a seat
JP2007024332A (ja) 面状採暖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