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865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8650B
CN105278650B CN201510266645.4A CN201510266645A CN105278650B CN 105278650 B CN105278650 B CN 105278650B CN 201510266645 A CN201510266645 A CN 201510266645A CN 105278650 B CN105278650 B CN 105278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l treatment
time
control circuit
external devi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6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8650A (zh
Inventor
坂下进哉
泷尾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02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78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60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49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60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00451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0608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8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8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8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电源接通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电子设备,即使包括电力的要求的初始处理失败,也能够确立与外部装置的通信。打印机的控制电路,在初始状态下电源开关接通的状态下检测到与主机装置的USB连接时,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枚举)(第1初始处理)(S45),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成功)之后,进行USB通信处理和二次电池的充电(S46)。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在S45中判定为否定),进行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第2初始处理)(S49),不进行二次电池的充电。在此,第1初始处理包括比第2初始处理大的电力供给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确立与个人计算机(PC)等外部装置的通信而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在USB端子部与主机装置(外部装置的一例)连接了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主机装置的电源供给对电池(充电式的电池) 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的一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话机。该移动电话机通过经由USB端子部与主机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来开始初始处理(枚举),并且以第1电力(例如电流值100mA)对电池进行充电。在从USB端子部连接于主机装置起、在预定时间以内完成了初始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基于该初始处理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从USB端子部连接于主机装置起、在预定时间以内未完成初始处理的情况下,以比第1电力大的第2电力(例如电流值500mA)对电池进行充电。
比第1电力大的第2电力下的蓄电池的充电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在预定时间以内未完成初始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下拉(pull down)来使D+ 端子与D-端子的电位成为相同电位而近似地解除与主机装置的连接,从而供给第2电力。
另外,在USB端子部连接了USB电池充电器等电源适配器(第1种装置的一例)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移动电话机)利用从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3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电子设备和主机装置在进行了USB连接时进行充电的情况下,构成控制电路的CPU在初始处理(枚举)中对主机装置发送被称为描述符的构成信息,该构成信息包括比第1电力大的第2电力的要求和类别信息(作为一例是打印机类别)。主机装置基于类别信息来识别电子设备是何种设备 (作为一例是打印机),并且,若能够供给第2电力,则向电子设备发送通知构成信息的设定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电子设备在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完成了初始处理之后,能够通过从主机装置接受第2电力的供给来进行充电。
但是,存在主机装置无法以电子设备所要求的第2电力进行电源供给的情况。例如,可举出主机装置和电子设备经由以总线供电进行工作的集线器而连接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在初始处理中发送包括第2 电力和类别信息的构成信息,主机装置也会识别出无法以第2电力进行电源供给的经由集线器的连接,从而不设定该构成信息。因此,不会从主机装置向电子设备发送通知构成信息的设定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设定完成通知)。其结果,电子设备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 CPU在起动状态下放置。
另外,存在进行了如下设定的情况:例如为了在主机装置由电池驱动时抑制电力的消耗,仅允许以比最大供给电力(例如电流值500mA)小的第3电力进行电源供给。在电子设备对这种主机装置要求了比第3电力大的第2电力的情况下,主机装置无法进行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所以在该情况下也不会从主机装置向电子设备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因此,电子设备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该情况下,CPU也在起动状态下放置。
首先,对电子设备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与主机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的课题进行说明。此外,主机装置设为PC等第2种装置。该情况下,虽然从主机装置通过通信线缆以初始处理前的第1电力(例如保证电流值100mA) 进行电源供给,但电子设备的CPU所消耗的电属于浪费。特别是,若电子设备的CPU在等待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状态下所消耗的电力比第1电力大,则电池的剩余量会逐渐减少。这样,在由于以上述两种情况为一例的某些原因而主机装置无法对电子设备以第2电力进行电源供给的情况下,存在电池的剩余量会因在电子设备的电源断开状态下起动的控制电路的CPU等的电力消耗而逐渐变少这一课题。换言之,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连接而起动的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未能完成与外部装置的初始处理的情况下,存在会浪费与控制电路的起动相伴的电(电力)这一课题。
接着,对电子设备在电源接通状态下与主机装置(第2种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的课题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设备中,在由于以上述两种情况为一例的某些原因而从USB端子部连接于主机装置起、在预定时间以内未完成初始处理的情况下,进行下拉来使D+端子和D-端子的电位成为相同电位而近似地解除与主机装置的连接,从而能够从主机装置接受第2电力的供给。但是,通过近似地解除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存在主机装置无法识别解除后的连接对象(电子设备)是何种设备这一课题。若主机装置无法识别电子设备,则即使用户从主机装置对电子设备进行指示,主机装置也无法判断连接对象的电子设备是否是可以进行基于该指示的处理的设备,从而无法使电子设备执行该指示的处理。在电子设备例如是打印机的情况下,主机装置未将电子设备识别为打印机,所以即使用户从主机装置进行打印的指示,主机装置也不会进行打印数据的生成和发送,无法使打印机执行该指示的打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设备,在无法完成与外部装置的初始处理、初始处理失败而没能确立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接受第2电力的供给,但由于外部装置未识别电子设备,所以存在无法进行若识别的话则外部装置本应该能够指示的处理这一课题。这样,在电子设备的电源接通状态下,存在需要使电子设备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确立优先于从外部装置接受第2电力的供给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电源接通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电子设备未能完成包括电力的要求的初始处理的情况下,存在难以确立与外部装置的通信这一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设备中,存在在将主机装置与电子设备继续连接的状态下对主机装置和电子设备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例如可举出:在电源断开期间电池成为满充电而切断通信之后,电池的剩余量因放电而低于阈值,再次需要充电而再连接时;在USB充电期间连接电源适配器而切断通信以中止USB充电之后,电源适配器被卸下,为了再次开始 USB充电而再连接时等。另外,可举出在将主机装置和电子设备继续连接的状态下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而再连接时。在该电源的接通/断开切换时,在电子设备例如是打印机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将使主机装置识别的设备的类别从电源断开时的类别(例如HID类别)切换为电源接通时的类别(例如打印机类别)的初始处理,而将主机装置和电子设备再连接。
在以上述情况为一例的再连接时,在主机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初始处理,但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设备中,在每次再连接时都进行包括第2电力的要求的初始处理。例如,即使在再连接之前进行的初始处理由于某些原因而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一度失败,也会对该失败的同一主机装置进行失败概率高的包括第2电力的要求的初始处理。其结果,必须进行以高概率失败的初始处理而等待预定时间直到失败,存在会由执行这种无用的初始处理的控制电路浪费电这一课题。也就是说,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伴随初始处理的再连接的情况下,存在会由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浪费电(电力)这一课题。
此外,上述课题不限于移动电话机、打印机(包括复合机)等电子设备,在扫描仪、投影仪、数码相机(拍摄装置)、音频装置(音响设备)等在与主机装置(外部装置)连接了时与主机装置进行初始处理的电子设备中,上述课题是大致共通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下的应用例或技术方案来实现。
(应用例)
本应用例涉及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通信电路,其与外部装置连接来进行通信并且接受电力供给;和控制电路,在初始状态下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根据该结构,在初始状态下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电子设备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此外,初始状态是指由初始设定而设定成进行第1初始处理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也就是说,不对内部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所以能够将控制电路(特别是 CPU)的电源断开。因此,即使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在起动状态下长时间放置而导致的电浪费和/或二次电池的剩余量的减少。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在与外部装置连接了时即使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控制电路的起动导致的电浪费的电子设备。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电源开关,在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若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1种装置,则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以通信电路所接受的电力对充电式的电池进行充电,若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则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该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对电池进行充电,在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且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若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1种装置,则控制电路不进行第 1初始处理而以通信电路所接受的电力对充电式的电池进行充电。另外,若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则控制电路起动为电源接通状态而进行初始处理,在该初始处理完成后对电池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且初始处理失败时,不对电池进行充电。即,在初始处理失败时,能够将控制电路从起动状态(电源接通状态)断开,能够在电池的充电开始前中止该充电。因此,能够抑制因初始处理未完成、控制电路在起动状态下长时间放置而导致的电浪费和/或电池的剩余量的减少。也就是说,即使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与第2种装置连接而起动的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与第2种装置的初始处理失败,也能抑制因控制电路的起动而导致的电浪费和/或电池的剩余量减少。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电源开关,在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且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控制电路进行第2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第2初始处理包括比第1初始处理小的电力的要求。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且第1初始处理失败了时,控制电路进行包括比第1初始处理小的电力的要求的第2初始处理。
因此,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与同一连接对象的外部装置进行一度失败的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控制电路的电浪费,而且能够省略第1初始处理而相应地在再连接后提前开始处理。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在初始状态下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时,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时,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根据该结构,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另一方面,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在与第1 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同一外部装置再连接时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具备判定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的判定电路、和执行初始处理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电路,在处理电路工作的情况下,消耗通信电路在初始处理前接受的电力以上的电力,在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判定电路通过通信电路在初始处理前接受的电力而工作,判定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若判定为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1种装置,则将处理电路维持为电源断开状态,若判定为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则使处理电路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通信电路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判定电路通过通信电路在初始处理前接受的电力而工作,判定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若判定为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1种装置,则将处理电路维持为电源断开状态,若判定为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 2种装置,则使处理电路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因此,在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的情况下,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的处理电路能够在与第2种装置之间进行初始处理。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在与第2种装置的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
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在与第2种装置的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与不考虑超时而待机到初始处理完成为止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初始处理失败时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接通时间(起动时间)。因此,能够抑制如下事态:尽管初始处理失败而不能充电,但控制电路却在电源接通状态(起动状态)下放置而无用地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通过应该从第2种装置定期发送过来的信号不再发送过来,而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
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通过应该从第2种装置定期发送过来的信号不再发送过来,而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因而,能够在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的时刻选择不对电池充电,使控制电路成为电源断开状态。因此,能够避免控制电路不知道初始处理的失败而在电源接通状态下放置的事态。另外,与例如将超时的产生判断为初始处理的失败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初始处理失败时刻相对提前使控制电路成为电源断开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初始处理失败时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接通时间(起动时间)。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根据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在判定为超时时使所用的超时时间。
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根据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在判定为超时时使所用的超时时间。因而,在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第2种装置时,即使该第2种装置处于起动中途的状态,也能够与起动后的第2种装置进行初始处理而利用通信电路从第2种装置接受的电力对电池充电。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为了输入数据而操作的操作部,基于操作部的操作来设定在控制电路判定超时的产生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
根据该结构,在控制电路判定超时的产生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基于操作部的操作来设定。因此,能够设定与用户的使用环境(所使用的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等)相符的合适的超时时间。因此,能够减少如下的不良情况:由于设定了与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不相符的过短的超时时间,所以会在第2种装置的起动中途判断为超时,尽管能够充电却不会进行充电。因此,能够提高对电池进行充电的频度。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在连接于通信电路的外部装置是第2种装置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取得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将在判定超时的产生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设定为与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值。
根据该结构,在连接于第2种装置时,控制电路取得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设定与该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超时时间。因而,能够设定与用户的使用环境(所使用的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等)相符的合适的超时时间。因此,能够减少如下的不良情况:由于使用了与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不相符的过短的超时时间,所以在第2种装置的起动中途成为超时,尽管能够充电却不会进行充电。因此,能够提高对电池进行充电的频度。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对表示电池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进行计测,当表示电池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超过阈值时,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
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以表示电池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超过阈值来判断初始处理的失败,所以即使不使用计时器等计时单元,或者即使不对应该从第2种装置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监视,也能够判断初始处理的失败。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电源开关,与外部装置的连接在电源开关接通的状态下进行,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控制电路进行第2 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第1初始处理包括比第2初始处理大的电力供给的要求,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在进行了第2 初始处理后,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这样,在外部装置是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同一连接对象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 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此,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与一度失败的同一外部装置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这样,在控制电路的连接对象可能是与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外部装置不同的外部装置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进行第1初始处理。此时,若第1初始处理成功,则能够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在完成第1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进行第1 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而进行电池的充电,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对电池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从而不进行电池的充电。
根据该结构,在完成第1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进行充电池的充电。这样,在电源断开后与在电源接通状态下第1初始处理成功的同一外部装置进行第1初始处理。因此,若第1初始处理完成,则对电池进行充电,若第1初始处理失败,则不进行电池的充电。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进行电池的充电。这样,在电源接通状态下第1初始处理失败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情况下,在电源断开后不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同一外部装置进行第1初始处理,所以不进行电池的充电。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源开关断开时因控制电路与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同一外部装置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表示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前的断开状态下完成了第1 初始处理的成功、或者无法完成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失败,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后,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成功的值,则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失败的值,则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根据该结构,由控制电路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表示完成了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前的断开状态下进行的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或者无法完成第 1初始处理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失败。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后,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成功的值,则由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另一方面,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失败的值,则由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不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因此,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之后,在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接通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与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一度失败的同一外部装置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在第1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
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在与外部装置的第1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与不考虑超时而待机到第1初始处理完成为止的结构相比,能够提前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此能够提前确立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的通信。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控制电路将判定超时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设定成: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比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短。
根据该结构,超时时间被设定成: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比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短。因此,在电源断开状态下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的频度,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能够将用户从外部装置指示的处理的开始延迟抑制得短。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通过所接受的从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该结构,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接受的从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无论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前第1初始处理是完成还是失败,控制电路都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无论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前第1初始处理是完成还是失败,控制电路都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在此,在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装置可能与连接中断前的外部装置不同(第1初始处理可能成功)。该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该第1初始处理成功,则即使与连接中断前所连接的外部装置的第1初始处理失败而在此之前未接受来自外部装置的电力供给,也能够接受来自外部装置的电力供给。例如能够避免如下事态:尽管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而接着连接的外部装置可能与此前的外部装置不同,却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错失接受来自外部装置的电力供给的机会。
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优选,具备电源开关,若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电路作为第1种装置来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控制电路作为与第1种装置不同的第2种装置来进行第1初始处理。
根据该结构,若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电路作为第1种装置 (作为一例是打印机类别等第1类别的装置)来进行第1初始处理。另一方面,若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控制电路作为与第1种装置不同的第 2种装置(作为一例是人机接口设备(HID)类别等第2类别的装置)来进行第1初始处理。因此,若处于电源接通状态,将外部装置将作为连接对象的电子设备识别为第1种装置,作为第1种装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若处于电源断开状态,则外部装置将作为连接对象的电子设备识别为第2 种装置,作为第2种装置进行处理。因此,能够避免将处于电源接通状态的连接对象作为第2种装置进行处理、将处于电源断开状态的连接对象作为第1种装置进行处理的误认。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在第2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若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且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控制电路进行包括比第1初始处理小的电力的要求的第2初始处理。在第2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若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此,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与同一连接对象的外部装置进行一度失败的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控制电路的电力浪费,而且能够省略第1初始处理而相应地在再连接后提前开始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与主机装置的电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主机装置与打印机的初始处理成功时的时序图。
图3是主机装置与打印机的初始处理失败时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主机装置和打印机经由集线器而进行了USB连接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显示有模式设定画面的显示部的示意图。
图6的(a)、(b)是示出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设定信息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的主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充电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总线供电要求时的初始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总线供电要求时的初始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打印机,12…作为通信电路的一例的USB 连接器,13…控制电路,14…作为充电式电池的一例的二次电池,15…驱动电路,16…打印机构,20A…电源开关,20B…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操作开关,22…作为判定电路的一例的控制IC,23…电源电路,24…作为处理电路的一例的CPU,25…存储器,26…第1开关,30…作为外部装置和第 2装置的一例的主机装置,35…作为通信线缆的一例的USB线缆,40…作为外部装置和第1装置的一例的USB电池充电器,T1…作为超时时间的一例的设定超时时间,T2…设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打印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打印机11(打印装置)作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下的USB设备11A(参照图4)发挥功能。图1所示的打印机11为了通过作为通信线缆的一例的USB线缆35以可通信的方式与作为USB主机30A发挥功能的主机装置30连接,而具备供USB线缆 35的连接器35A(端子)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的USB连接器12。USB连接器12具备作为电源供给路径的电源线(P、G)和用于收发数据的数据线(D+、D-)。在USB线缆35的连接器35A连接于USB连接器12的情况下,数据线和电源线的各自相同的极彼此连接,能够进行与主机装置30 的数据收发和来自主机装置30的电源供给。USB连接器12具有包括电源线、数据线和各种元件(例如电阻)等的通信用的电路。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USB连接器12构成通信电路的一例。
主机装置30例如由个人计算机(PC)构成,但只要作为USB主机30A发挥功能,则也可以是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平板PC等计算机类。进而,主机装置30 也可以是具有USB主机功能的打印机。主机装置30具备图1所示的USB 主机30A和CPU30B。USB主机30A的软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通过 CPU30B执行USB用程序来构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USB2.0 作为USB标准。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备通过电源供给路径12A和数据线12B与 USB连接器12连接的控制电路13。另外,打印机11还具备作为由控制电路13进行充电控制的充电式的电池的一例的二次电池14、受理来自控制电路13的指示的驱动电路15、以及经由驱动电路15由控制电路13的指示进行控制的打印机构16。
如图1所示,充电用的USB电池充电器40(电源适配器)的连接器 40A(端子)以可插拔的方式与USB连接器12连接。另外,除了USB连接器12之外,打印机11还具备用于辅助性地进行电源供给的外部电源连接器17。外部电源连接器17通过电源供给路径17A和数据线17B与控制电路13连接。AC适配器50(电源适配器)的连接器50A(端子)以可插拔的方式与外部电源连接器17连接。AC适配器50的连接器50A具有与其他通常的AC适配器的连接器的形状同样的圆筒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主机装置30和USB电池充电器40构成外部装置的一例。特别是,由主机装置30构成进行后述的初始处理的外部装置的一例。另外,由 USB电池充电器40构成第1装置的一例,由主机装置30构成第2装置的一例。
另外,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1的主体11a设置有操作面板19。操作面板19具备为了对打印机11输入各种指示等而操作的操作开关组20 和显示各种菜单、工作状况的消息等的显示部21。操作开关组20与控制电路13电连接。另外,显示部21经由显示驱动电路18与控制电路13电连接。
操作开关组20具备电源开关20A和为了通过各种指示输入、选择操作等输入数据而操作的操作开关20B。通过操作电源开关20A来切换打印机11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也就是说,若在电源断开状态下操作电源开关 20A,则打印机11切换为电源接通状态,若在电源接通状态下操作电源开关20A,则打印机11切换为电源断开状态。另外,例如通过用户操作操作开关20B而在显示于显示部21的菜单中选择各种项目,控制电路13受理该选择结果而设定打印条件等。
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期间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 30或USB电池充电器40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成为充电模式,掌控利用从主机装置30或USB电池充电器40经由USB连接器12供给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充电控制。但是,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期间外部电源连接器17连接有AC适配器50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优先通过来自AC适配器50的供给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而不进行基于来自主机装置30或USB电池充电器40的供给电力的充电。
另外,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期间,控制电路13掌控将基于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到的打印任务数据的文件和/或图像打印到纸张等打印介质的打印控制。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期间外部电源连接器17连接有AC适配器50的情况下,打印机11利用从AC适配器50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工作。进而,在外部电源连接器17未连接AC适配器50的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状态下,若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30,则打印机11利用从主机装置30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工作。另外,在该电源接通状态下,若 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USB电池充电器40,则打印机11利用从 USB电池充电器40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电源接通状态下,将从主机装置30或USB电池充电器40供给的电力中的、打印机11的工作未使用的多余的电力用于二次电池14的充电。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使打印机11在电源接通状态下成为非充电模式,来自外部装置的供给电力用于打印机11的工作,而不用于二次电池14的充电。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构16具备用墨向纸张等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未图示的打印头、和输送打印介质的未图示的输送装置。打印头既可以是在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上一边使打印头往复移动一边进行打印的串行头,也可以是利用可一次打印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打印宽度的长条状的打印头或头组而向以一定速度输送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行式头。另外,打印头的方式可以是喷墨方式、点阵方式以及电子照相式中的任一种。另外,在喷墨方式的情况下,在产生喷射墨的压力的驱动元件中,可以使用使形成与喷嘴连通的室的板部挠曲而产生压力的压电元件、静电元件、或者利用热等瞬间产生气泡的热泡元件。另外,打印机11 可以是如下打印机: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从主机装置30接收打印所使用的打印任务数据,而且从存储卡等存储介质读取打印所使用的数据。
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13具备控制IC22、电源电路23、CPU24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25。控制IC22是进行充电控制的集成电路。在此,也可以在控制电路13内除了CPU24之外还具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 (特定用途IC)),由ASIC进行打印机构16中的一部分(例如打印头) 的控制。另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中存储有打印机11的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和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期间也需要保存的各种设定数据等。此外,打印机11也具备暂时存储CPU24执行时的程序、所需的各种数据等的RAM(未图示)。
USB连接器12的电源供给路径12A和数据线12B连接于控制电路13 内的控制IC22。另外,外部电源连接器17的电源供给路径17A和数据线 17B连接于控制IC22。控制IC22具有检测USB连接器12和外部电源连接器17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的连接检测功能、和判别所检测到的连接对象 (外部装置)的判别功能。进而,控制IC22进行在充电模式下对二次电池14充电的充电控制,并且进行向CPU24和驱动电路15等供给电源电力的电源供给路径12A、17A的管理以及向CPU24等发送数据的数据线 12B、17B的管理。
当来自主机装置30的USB线缆35的连接器35A和USB电池充电器 40的连接器40A等的某一方与USB连接器12连接时,控制IC22检测出 USB连接。控制IC22在检测到USB连接时,在例如关于数据线12B(D+、 D-)为(D+)≠(D-)(不同电位)的情况下,判断为USB连接器12连接于作为计算机类的主机装置30。另一方面,在(D+)=(D-)(相同电位)的情况下,控制IC22判断为USB连接器12连接于USB电池充电器 40。也就是说,控制IC22能够判定与USB连接器12连接的连接对象是主机装置30还是USB电池充电器40。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IC22构成判定连接对象的判定电路的一例。此外,控制IC22也可以利用其他判定方法来判定连接对象。
在电源供给路径12A中的控制IC22与CPU24之间的部分,以串联的方式存在电源电路23。电源电路23根据需要对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变压,生成控制IC22和CPU24所需的驱动电压(例如3~6V的范围内的预定电压)、打印机构16中的打印头的驱动所需的驱动电压、成为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动力源的输送马达的驱动所需的驱动电压等。二次电池14经由第1开关26连接于电源供给路径12A中连接控制IC22和电源电路 23的部分。该第1开关26由控制IC22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在第1开关 26接通而处于导通时,利用来自电源供给路径12A的电源电力对二次电池 14进行充电。
另外,在电源供给路径12A中的电源电路23与CPU24之间的部分,以彼此并联的状态存在按压式的第2开关27和由半导体开关构成的第3 开关28。按压式的第2开关27与电源开关20A的操作联动地受到机械按压,仅在电源开关20A的操作期间接通,当电源开关20A的操作停止时断开。另外,在连接电源电路23和驱动电路15的电源供给路径12C上存在第4开关29。
控制IC22基于其判断结果来控制第3开关28的接通(导通)和断开 (非导通)的切换、数据线12B上的未图示的开关的接通(导通)和断开 (非导通)的切换、以及第1开关26的接通(导通)和断开(非导通)的切换。
作为打印机11的起动触发器的是按压式的第2开关27,当在打印机 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下由用户按下电源开关20A而第2开关27接通时,控制IC22将第3开关28维持为接通状态。详细而言,当按压式的第2开关 27接通时的接通信号被输入到CPU24时,CPU24对控制IC22指示打印机1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当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下从 CPU24受理到电源的切换指示时,控制IC22使第3开关28和第4开关 29接通,另一方面,当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状态下从CPU24受理到电源的切换指示时,控制IC22使第3开关28和第4开关29断开。
通过第3开关28接通,从电源电路23向CPU24供给所需的电力,通过第3开关28断开,切断从电源电路23向CPU24的电力供给。另外,通过第4开关29接通,从电源电路23向驱动电路15供给所需的电力,通过第4开关29断开,切断从电源电路23向驱动电路15的电力供给。此外,第4开关29也可以由开关组构成,所述开关组包括按应该向驱动电路15 供给的电压而设置的多个开关。
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下,第3开关28和第4开关29均处于断开状态。另外,在该电源断开状态下,AC适配器50未连接于外部电源连接器17,若主机装置30和USB电池充电器40均未连接于USB连接器12,则第1开关26处于断开状态。
若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且未连接有AC适配器50的状态下,在检测到与USB连接器12的USB连接时其连接对象是主机装置30(USB 主机30A)、且此时需要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则控制IC22使在此之前处于断开状态的第3开关28接通。控制IC22通过第3开关28的接通来使CPU24起动,以使其在二次电池14的充电之前在与主机装置30之间执行被称为枚举的初始处理。此时,控制IC22使内部的开关接通而使 CPU24成为可通过数据线12B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状态。
在USB连接器12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从主机装置30供给第1电力(例如保证电流值100mA)。另外,CPU24通过进行初始处理而消耗USB连接器12所接受的第1电力以上的电力。因此,在CPU24 未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在初始处理的中途以待机状态放置的情况下,在其待机时间中,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会因CPU24的起动期间的消耗电力而减少。在此,保证电力是指在USB标准下USB主机必须向USB连接的USB装置供给的电力,在USB标准下,以电流值例如设定为100m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打印机11在电源断开期间与主机装置 30进行了USB连接时用于使CPU24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所需的初始处理的CPU24的起动称为“充电起动”。另外,有时将控制IC22使第3 开关28接通而使CPU24起动称为“充电起动开启”,将使第3开关28断开而使充电起动中的CPU24断开电源称为“充电起动关闭”。
另外,在打印机11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连接于AC适配器50或USB电池充电器40等电源适配器时,控制IC22使第1开关26、第3开关28以及第4开关29成为接通状态,从而利用从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使CPU24 和驱动电路15工作。此时,若在来自电源适配器的供给电力中存在不被用于打印机11的工作的剩余的电力,则利用该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打印机11在电源断开状态下连接于AC适配器50或USB电池充电器40时,控制IC22使第1开关26成为接通状态,使第3开关28 和第4开关29成为断开状态,从而利用从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
控制IC22在利用来自AC适配器50或USB电池充电器40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时,由于无需进行初始处理,所以不使CPU24起动。此外,USB电池充电器40和AC适配器50不限于与AC电源的插座连接,也包括与DC电池连接的情况。
在连接于CPU2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5中,存储有用于进行被称为枚举的初始处理的USB通信用程序,所述枚举包括与主机装置30的电源供给能力的交涉(negotiation)。在检测到USB主机装置30与连接器12的连接的情况下,CPU24在与主机装置30之间进行初始处理(枚举)。在本实施方式中,CPU24执行初始处理的全部,但也可以构成为CPU24执行初始处理的一部分而ASIC或控制IC22执行另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CPU24构成执行初始处理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电路的一例。
另外,如图1所示,CPU24具备计时器24A。计时器24A例如由CPU24 内的计数器构成,通过对时钟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而作为计时器发挥功能。 CPU24将从其起动时刻起的经过时间作为计时时间T,使计时器24A计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中存储有在判定初始处理是否失败时所使用的设定超时时间T1(以下,简称为“超时时间T1”)。在未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达到超时时间T1而成为超时时,CPU24指示控制IC22使其断开电源,从而在充电开始前中止初始处理。另一方面,在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达到超时时间T1之前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时,CPU24指示控制IC22充电开始而使第1开关26接通,从而开始利用来自主机装置30的电源电力对二次电池 14进行充电的充电处理。此外,计时器24A可以由通过程序进行计时处理的软件构成,也可以不设置于CPU24而设置于控制IC22或ASIC。
在此,超时时间T1被设定为假想使用的多种主机装置30中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起动所要时间最长的主机装置30的BIOS起动所要时间以上、且对该主机装置30的BIOS起动所要时间加上余裕时间而得到的时间以下的值。在此,余裕时间可以适当设定,但作为一例,优选是BIOS起动所要时间的10%以下。超时时间 T1作为一例而设定为30~120秒的范围内的预定值。当然,超时时间T1 不限于上述范围,也可以与BIOS起动所要时间相关联或者与BIOS起动所要时间无关地例如设为10秒、20秒等更短的时间,或者3分、5分等更长的时间。
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为了确立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的通信连接状态而作为初始处理执行的枚举和由计时器24A实现的超时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和图3中,对在电源断开状态下进行了USB连接时的初始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进行了USB连接时的初始处理基本上也是同样的。但是,超时时间T1优选设定成:电源接通时的初始处理时的超时时间比电源断开时的初始处理时的超时时间短。
如图2所示,当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之间进行USB连接后,在检测到该USB连接的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之间执行枚举作为初始处理。
如图2所示,在枚举中,首先,打印机11从主机装置30接收在枚举开始时指示复位处理(总线复位)的“USB BusReset”。接着,接收用于要求被称为描述符的构成信息的“GetDescriptor”。然后,打印机11响应该要求而向主机装置30发送构成信息。构成信息包括USB设备11A的类别信息、表示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的供电模式信息、以及表示向主机装置30要求的电力值的要求电力值信息。在此,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时,类别信息例如被设为“人机接口设备(HID)类别”。另外,在打印机11 的电源接通时,类别信息例如被设为“打印机类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相当于第1初始处理的一例。另外,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相当于第2初始处理的一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称为第1初始处理,将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称为第2初始处理。
另外,在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中,设定比第1电力(保证电力(例如电流值100mA))大的第2电力作为要求电力值信息。要求电力值信息由在预定电源电压(例如5伏)下要求电流值的要求电流值信息来表示。要求第2电力的要求电流值信息被设为与在USB标准下可供给的最大电力相当的例如“500mA”。此外,第2电力不限于最大电力,只要是能够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电力即可,也可以是比第1电力大且低于最大电力的电力。进而,第2电力也可以是比在要求自供电的第2初始处理完成后从主机装置30供给的电力“0(零)”大、且低于最大电力的电力。
然后,主机装置30基于类别信息(例如“HID类别”)而识别为USB 连接的USB器件是人机接口设备。另外,主机装置30基于要求电流值信息(例如500mA)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若能够进行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则设定该构成信息,并且向打印机11 发送作为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设定完成通知)的“SetConfiguration”。
如图2所示,在枚举中,直到从打印机11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得到允许而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为止,处于不可充电的状态。然后,在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情况下,以要求的第 2电力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进行供给电源,二次电池14的充电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且AC适配器50未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USB连接时的连接对象是主机装置30的情况下,打印机11内的CPU24起动(充电起动开启)。CPU24与该CPU24的充电起动几乎同时地使计时器24A开始计时。CPU24利用计时器24A对从该起动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判断其计时时间T是否达到了超时时间T1。若在计时时间T达到超时时间T1之前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则从主机装置30开始进行第2电力(例如电流值 500mA)下的电源供给,以该供给的第2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检测到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的USB连接、打印机11内的CPU24起动(充电起动开启)而开始的初始处理中,在打印机11所发送的构成信息不被主机装置30允许的情况下,打印机11 接收不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该情况下,在打印机11 中,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在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就达到超时时间T1。在这样未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而计时时间T达到超时时间T1时,打印机11将以充电为目的而在内部使电源接通的CPU24的电源断开,从而将充电起动关闭(电源断开)。
在此,作为即使经过超时时间T1也接收不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例子,可举出以下的情况。例如如图4所示,在主机装置30和打印机11经由以总线供电进行工作的集线器60(分支装置)而连接的结构中,在集线器60的端口60a例如为N端口(在图4的例子中是5端口)的情况下,每1端口仅能以500/N(mA)的电流值(在图4的例子中是100mA)进行电源供给。因此,即使打印机11发送了包括类别信息和要求电流值信息 (例如500mA)的构成信息,主机装置30也会因识别为经由集线器连接而判断为无法进行第2电力(例如电流值500mA)下的电源供给。因此,主机装置30无法允许所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所以不设定构成信息。其结果,如图3所示,主机装置30不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因此,打印机11成为等待接收不会从主机装置 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的待机状态。
另外,存在进行了如下设定的情况:在主机装置30由电池驱动时,向 USB设备(打印机11)的电源供给被限制为小于最大电力(例如电流值 500mA)的预定电力以下。在这样的主机装置30中,由于无法进行打印机11所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所以不会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 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该情况下,打印机11也成为等待接收不会从主机装置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的待机状态。
在该待机状态下,CPU24以起动状态(充电起动开启状态)进行待机,所以消耗二次电池14的电力。在该待机状态下,打印机11虽然通过USB 线缆35从主机装置30以第1电力(例如电流值100mA)接受电源供给,但由于起动中的CPU24在初始处理中消耗的电力超过第1电力,所以随着待机时间的经过,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前述的超时时间T1,若计时时间T在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就达到超时时间T1而成为超时,则视为向主机装置30发送的构成信息所包含的要求不被允许而初始处理失败,CPU24将电源断开(充电起动关闭)。并且,由于将超时时间T1设定为与假想同USB连接器12连接的多种主机装置30中的最长BIOS起动所要时间对应的值,所以在等待了大致足以等待主机装置30的BIOS起动的时间之后成为超时。因此,设定为容易避免如下的不良情况的超时时间T1,该不良情况是:尽管只要待机就能够充电,但却会因过短的超时时间而成为超时,二次电池14的充电无法进行。
超时时间T1虽然也可以在电源接通时和电源断开时是相同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超时时间T1设定为在电源接通时和电源断开时不同的值。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接通时的超时时间T12设定为比电源断开时的超时时间T11短(T11>T12)。这样设定是出于以下理由。在电源断开期间,用户不会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指示处理(例如打印处理),所以即使电源断开时的超时时间T11设定为与主机装置30的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稍微较长的值也没有问题。但是,若电源接通时的超时时间 T12变长,则会引起用户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指示的处理的开始延迟。因此,在电源断开期间,为了提高充电的频度而设定相对较长的超时时间T11,在电源接通期间,为了将用户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指示的处理的等待时间的产生抑制得短而设定相对较短的超时时间T12。此外,也可以将超时时间设定成满足T11<T12。
当操作操作开关20B而在显示部21中进入菜单的下级时,显示如图5 所示的模式设定画面G1。在该模式设定画面G1设置有通过操作开关20B 的操作而在设定总线供电模式时选择的第1按钮71和在设定自供电模式选择的第2按钮72。用户通过操作操作开关20B而选择第1按钮71来设定总线供电模式,通过选择第2按钮72来设定自供电模式。该用户设定的供电模式由CPU24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预定存储区域(参照图6的 (a))。
如图6所示,在通过操作开关20B的操作而选择并设定“总线供电模式”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1存储区域25A存储表示总线供电的值(作为一例是“1”)。另一方面,在通过操作开关20B的操作而选择并设定“自供电模式”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1存储区域25A存储表示自供电的值(作为一例是“0”)。这样,用户能够选择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用户操作操作开关20B而设定的USB通信模式设定内容(用户设定内容)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1存储区域25A。
在此,总线供电是指在通过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时从主机装置30通过USB线缆35的总线接受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自供电是指在通过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时不从主机装置 30接受电力供给而电子设备(在本例中是打印机11)自己提供电力的非受电模式。
另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中,还准备有不同于用户设定内容而存储包括总线供电的要求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或失败的第2存储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设定是总线供电,若为了与主机装置的USB 通信确立而执行的初始处理成功,则维持总线供电的设定,若初始处理失败,则切换为自供电的设定。因此,如图6所示,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 的第2存储区域25B存储与前次的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的成功与否 (成功/失败)相关的信息。也就是说,在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如图6的 (a)所示,向第2存储区域25B写入表示成功的值(例如“1”),在该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如图6的 (b)所示,在第2存储区域 25B存储表示失败的值(例如“0”)。
CPU24基于存储于第2存储区域25B的值,若要求总线供电的前次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成功,则本次也要求总线供电而执行第1初始处理,另一方面,若前次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失败,则本次执行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第2初始处理)。第2存储区域25B的设定内容在检测到USB线缆35从USB连接器12拔出时由CPU24改写为表示总线供电的初始设定时的值。这是因为,在维持USB线缆35的连接的期间,对象的主机装置30相同,所以对于一度成功的主机装置30,即使本次也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也应该会以高概率成功,而对于一度失败的主机装置,即使本次也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也应该会以高概率失败。出于这样的理由,在与主机装置30维持USB连接的期间,CPU24 在进行下次的初始处理的定时确认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前次的成功/失败的信息,若前次成功,则将本次的初始处理时的要求供电模式设为总线供电,若前次失败,则将本次的初始处理时的要求供电模式设为自供电。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存储的值是“1”、“0”。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将“1”、“0”记为表示成功/失败的值,但作为表示总线供电/自供电的值也是相同涵义。
另外,在打印机1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5存储有图7~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用程序、以及图10所示的电源接通时的USB 通信处理用程序。此外,该程序包括写入于控制IC22的部分(步骤S1~S5) 和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5而由CPU24执行的部分(步骤S6)。
接着,参照图7~图10对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即,对打印机11 内的控制IC22和CPU24所执行的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图7~图9)和打印机11内的CPU24所执行的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图9和图 10)进行说明。图7~图9所示的充电处理在打印机11处于电源断开状态、且未连接AC适配器50而未由AC适配器50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的状态下进行。
此外,如图6的 (a)所示,假设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以下,也简称为“存储器25”)中的第1存储区域25A设定有“总线供电”(例如值“1”),在第2存储区域25B设定有“成功(总线供电)”(例如值“1”)。也就是说,第1存储区域25A和第2存储区域25B的各设定值为初始设定时的值。这样,假设设定了总线供电作为用户设定,设定了表示成功的值作为初始处理成功与否信息。
在向USB连接器12连接某种连接器而检测到USB连接时,控制IC22 起动,开始图7所示的充电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判断连接对象是否是主机装置。即,控制IC22 判断连接对象是作为USB主机30A发挥功能的主机装置30、还是USB电池充电器40等电源适配器。例如,在数据线为(D+)≠(D-)的情况下判断为连接对象是主机装置30,在(D+)=(D-)的情况下判断为连接对象是电源适配器。若连接对象不是主机装置30而是电源适配器,则进入步骤S2,若是主机装置30则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2中,利用电源适配器开始充电。在本例的情况下,利用来自USB电池充电器40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
在步骤S3中,判断二次电池的剩余量是否小于阈值。即,判断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是否小于作为足以进行初始处理的剩余量的阈值。若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小于阈值则进入步骤S4,若不小于阈值则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4中,以第1电力(例如100mA)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该第1电力下的充电进行到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达到阈值为止。然后,在二次电池14被充电至其剩余量为阈值以上时(在S3中判定为否定),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使CPU起动(充电起动开启)。即,控制IC22通过将第3开关28从断开切换为接通而使CPU24起动。这样,为了使CPU24 进行在开始二次电池14的充电之前所需的与主机装置30的初始处理而使 CPU24起动。
在步骤S6中,由CPU进行充电处理。该充电处理通过CPU24执行图8所示的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例程来进行。以下,参照图8对CPU24 的充电处理例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判断供电模式所涉及的用户设定。即,判断用户设定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在本例中,用户设定在初始设定中为总线供电,在用户通过操作开关20B的操作而选择了自供电的情况下设定自供电。CPU24基于在存储器25的第1存储区域25A中存储的值来判断供电模式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
在此,用户设定自供电的目的之一在于,即使在主机装置30经由集线器60与打印机11连接而无法进行第2电力(电流值例如500mA)下的电力供给的情况下,也会以自供电进行初始处理,所以要使得首先不会出现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例如,若是电源接通时的初始处理,则之后可靠地确立USB通信,打印机11能够进行基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打印数据的打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控制:即使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因经由集线器60连接等理由而失败,也检测该失败而从总线供电切换为自供电。另外,用户设定自供电的目的还在于,在主机装置30是笔记本电脑等而通过电池的电力进行工作的情况下,使得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池的电力不被打印机11使用而持久。在用户设定是总线供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12,在自供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在自供电的情况下不进行充电,所以在步骤S17中将控制IC22和CPU24的起动关闭,从而将充电起动关闭 (充电起动关闭)。
在步骤S12中,判断存储器25(第2存储区域25B)的值是否是成功。若是表示“成功”的值(例如“1”),则进入步骤S13,若不是表示“成功”的值(也就是说,若是表示失败的值(例如“0”)),则进入步骤S17。在自供电的情况下不进行充电,所以在步骤S17中将控制IC22和CPU24的起动关闭,从而将充电起动断开(充电起动断开)。
在步骤S13中,进行上拉(pull up)。即,CPU24使数据线D+、D- 的电压变动来进行上拉。通过该上拉,主机装置30检测到USB设备11A (打印机11)的连接,开始初始处理(枚举)(参照图2、图3)。
在步骤S14中,执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判断该初始处理是否成功。该步骤S14的处理通过CPU24执行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初始处理例程来进行,详细而言如下进行。
首先,在图9的步骤S31中,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即,CPU24使计时器24A开始计时。其结果,计时器24A对从CPU24的起动时刻(准确来说是上拉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计时时间T)进行计时。此外,计时器24A 的计时开始处理(S31)与上拉处理(S13)的顺序也可以相反。
在步骤S32中,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对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要求,发送被称为描述符的构成信息。构成信息包括表示USB设备的类别的类别信息、对USB主机要求的供电模式的信息(要求供电模式信息)、以及对USB主机要求的电力的信息(要求电力信息)。类别信息使用打印机类别和人机接口设备(HID)类别中的一方。在电源断开期间,由于不进行打印,所以使用HID类别。本例的打印机11,在电源断开状态下的充电模式中,要求“总线供电”,并要求第2电力(电流值例如500mA)作为此时的供给电力。因此,打印机11指定HID类别,向主机装置30发送以总线供电要求第2电力的构成信息。此外,在电源接通期间进行的初始处理中,使用打印机类别作为构成信息中的类别信息,主机装置30将USB设备11A识别为打印机。另外,也可以取代HID类别而使用大容量存储器类别等其他类别。
该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如图2所示那样进行。当通过上拉检测到 USB连接时,在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之间作为初始处理而开始枚举。首先,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指示总线复位的“USB BusReset”,接收到该指示的打印机11进行总线复位。接着,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 11发送要求构成信息(描述符)的“GetDescriptor”。接收到“GetDescriptor”的打印机11发送包括类别信息(例如“HID”)、供电模式信息(“总线供电”)以及要求电力信息(“第2电力(例如500mA)”)的构成信息。
主机装置30基于从打印机11接收到的构成信息,判断在所要求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允许USB通信连接。然后,若主机装置30判断为能够以总线供电且第2电力进行电源供给,则将打印机11的构成信息写入存储器来设定设备构成等,并且如图2所示,向打印机11发送表示初始处理完成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主机装置30和打印机11经由总线供电集线器而连接的情况下,即使打印机11发送包括总线供电且第2电力的构成信息,主机装置30也会因识别为经由集线器连接而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从而不允许USB通信的确立。该情况下,如图 3所示,不会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因此,打印机11内的CPU24在起动状态下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在该待机期间,起动中(充电起动开启状态)的CPU24浪费电力,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减少。
另外,在进行了在主机装置30由蓄电池驱动时将向USB器件11A的供给电力限制为小于最大电力(电流值500mA)的预定电力以下的设定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打印机11所要求的第2电力(电流值500mA)下的电源供给。因此,不会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该情况下,打印机11内的CPU24也会在起动状态下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在该待机期间,起动中的CPU24会浪费二次电池14的电力。在这些情况下,虽然从主机装置30通过USB线缆35供给第1电力(电流值500mA),但在起动中的CPU24在初始处理中消耗的电力大于第1电力的情况下,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会逐渐降低。
在步骤S33中,判断是否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然后,若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则CPU24进入步骤S34,若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则CPU24进入步骤S15(图8)。
在步骤S34中,判断是否成为了超时。即,判断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是否达到了超时时间T1。若不是超时,则返回步骤S33。这样,反复执行步骤S33、S34的处理,直到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在S33中判定为肯定)、或者成为超时(在S34中判定为肯定)为止。在成为超时而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图8)。
返回图8,在上述的步骤S14的处理(图9)中,在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另一方面,在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之前成为超时而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5中,以第2电力(电流值500mA)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也就是说,以从主机装置30电源供给的第2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向存储器写入表示失败的值。CPU24例如如图6的 (b)所示那样向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 写入表示失败的值(例如“0”)。此外,在步骤S14中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由于此时在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中存储有初始设定时的表示成功的值(初始值(例如“1”))作为初始处理成功与否信息,所以不特别进行改写。当然,也可以向存储器25写入表示成功的值。
然后,在下一步骤S17中,通过将CPU24和控制IC22断开来将充电起动关闭(充电起动关闭)。详细而言,在未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从 CPU起动时刻起的经过时间即计时时间T达到了超时时间T1的情况下,将处于起动状态的CPU24和控制IC22的电源都断开,在二次电池14的充电开始前中止该充电。该充电起动关闭处理例如通过控制IC22按照来自CPU24的断开指示将第3开关28断开从而将CPU24的电源断开、然后将自身的电源断开来进行。这样,能够抑制由于CPU24继续等待因初始处理的失败而不会发送过来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所导致的电力浪费和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的减少。
这样,在总线供电要求下的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二次电池的充电,在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在将该失败保存到存储器25的基础上,将以USB连接检测为触发器而起动的控制IC22和CPU24的电源断开。
在该充电期间或电源断开期间,CPU24进行如下处理。即,在充电期间,反复在步骤S18中执行是否存在电源接通操作的判断、在步骤S19中执行USB线缆是否被拔出的判断、在步骤S20中执行USB充电结束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直到在其中一个判断处理中得到肯定判定。例如,若在步骤S18中存在电源接通操作,则进入步骤S21而进行电源接通处理。即,通过电源开关20A的操作而仅在该操作期间将第2开关27接通,从电源电路23向CPU24供给电力从而将CPU24起动,CPU24指示控制IC22 而将第3开关28连接。因此,即使在按下电源开关20A之后将手离开,也会维持向CPU24的电力供给。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源接通处理中,包括在将仅使打印机11的一部分起动的充电起动暂时关闭之后、将打印机 11整体切换为电源接通的处理。这是因为,若要在仅一部分起动时进行使剩下的另一部分起动的处理,则需要监视起动中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而且需要进行选择停止中的另一部分而使其起动的繁琐的控制,所以通过在将起动中的一部分的电源暂时断开之后重新投入打印机11整体的电源,能够减轻监视的负担和控制的负担。
在下一步骤S22中,进行USB再连接处理。即,暂时解除上拉状态。然后,使该处理向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例程(图10)转移。由此,在连接有USB线缆35的状态下在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例程中的后述步骤S43或步骤S44中进行了上拉时,检测出主机装置30的USB主机 30A与USB器件11A的再连接(USB连接)。因此,通过再连接,主机装置30能够在与打印机11之间进行初始处理(S45或S49)。
另外,在步骤S19中,在USB线缆被拔出的情况下(判定为肯定),结束该例程。此时,通过拔出USB线缆35,向二次电池14的充电中止。
进而,在步骤S20中,当USB充电结束条件成立时,进入步骤S23,将CPU24和控制IC22的电源断开,从而将充电起动关闭。在此,USB充电结束条件是指在维持通过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的USB连接的状态下使二次电池14的充电结束的条件,作为该条件可举出:(1)二次电池 14成为了满充电;(2)连接了与主机装置30相比优先作为充电电源的AC 适配器50等电源适配器。在此,控制IC22在二次电池14的充电期间对其剩余量进行监视,在二次电池14成为满充电时,通过将第1开关26断开来使二次电池14的充电结束。该二次电池14的满充电从控制IC22通知给CPU24。当这两个条件中的某一方成立时,中止向二次电池14的USB 充电而使充电起动关闭。例如,在连接了AC适配器50的情况下,检测到该连接的控制IC22使CPU24的起动停止。然后,电源从经由USB的主机装置30切换为AC适配器50,以后,利用经由AC适配器50供给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然后,在充电起动关闭后,进入作为充电起动关闭期间的处理之一的步骤S26。
另一方面,在充电起动关闭(S17)后,反复在步骤S24中执行是否存在电源接通操作的判断、在步骤S25中执行USB线缆是否被拔出的判断、在步骤S26中执行USB充电开始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直到在其中一个判断处理中得到肯定判定。例如,若在步骤S24中存在电源接通操作,则进入步骤S21,进行与充电期间的电源接通操作时同样的电源接通处理,进而,在步骤S22中进行了USB再连接处理之后,使该处理向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例程转移。
另外,在步骤S25中,在USB线缆被拔出的情况下(判定为肯定),进入步骤S27,将存储器25改写为表示成功的值,然后结束该例程。在此,将存储器25改写为表示成功的值是因为,通过USB线缆35被拔出,下次进行了USB连接时的主机装置30可能会发生变更,若主机装置30变更,则初始处理成功的可能性高,所以将存储器25改写为表示成功的值以使得能够试行总线供电下的初始处理。
进而,在步骤S26中,若USB充电开始条件成立,则进入步骤S28,通过将CPU24和控制IC22的电源接通来将充电起动开启。在此,USB充电开始条件是指维持通过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的USB连接而在充电起动关闭状态下使二次电池14的充电开始的条件。在该USB充电开始条件中,作为其条件可举出:(3)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低于设定为比充满电低预定等级的值的阈值(例如满充电的90~99%的范围内的预定值 (%));(4)解除了与主机装置30相比优先作为充电电源的AC适配器 50等电源适配器的连接。当这两个条件中的某一方成立时,进入步骤S28。
然后,在步骤S28中,通过使控制IC22和CPU24起动来使充电起动开启(充电起动开启)。在该充电起动开启之后,返回步骤S11。也就是说,通过在该例程结束之前使CPU24成为起动状态,CPU24能够再次开始基于充电开始条件的成立的该例程。这样,在USB充电结束条件成立后(在 S20中判定为肯定),在不拔出USB线缆35而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USB充电开始条件成立而充电起动(S26、S28),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进行上拉,从而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再连接。
在例如维持通过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的USB连接而向存储器 25写入了表示失败的值的状态下结束了上述充电处理例程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处理。即,由于步骤S12中的存储器的值为失败,所以不进入初始处理(S14),而是将充电起动关闭(S17)。
也就是说,在USB线缆35未拔出的情况下,USB连接的连接对象与前次的初始处理实施时的主机装置30相同。因此,若前次失败,则本次也会失败,所以若在前次的初始处理中将失败保存于存储器,则不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而将充电起动关闭。因此,能够抑制与执行无用的初始处理相伴的电力浪费和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减少。
另一方面,在USB线缆35被拔出的情况下,下次检测到USB连接时的连接对象可能是与USB线缆35被拔出时不同的主机装置30。即使在前次的主机装置30中初始处理失败,也会在USB线缆35前次被拔出时将存储器25(第2存储区域25B)的值从表示“失败”的值改写为表示“成功”的值(S27)。因此,之后,在该例程再次开始后的步骤S12中是表示成功的值,所以在经过上拉(S13)而进入的步骤S14中,能够执行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因此,若连接对象是与前次不同主机装置30、且允许总线供电且第2电力,则能够以通过总线供电供给的第2电力(电流值 500mA)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
另外,在通过USB线缆35与初始处理失败时的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电源接通操作而打印机11起动时,存储器25(第2存储区域25B) 的值维持表示“失败”的值不变。另外,在通过USB线缆35与初始处理成功时的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电源接通操作而打印机11起动时,存储器25(第2存储区域25B)的值成为表示“成功”的值。
接着,参照图10对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例程进行说明。在用户操作电源开关20A而将经由USB线缆35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时,CPU24执行图10所示的USB通信处理例程。另外,在打印机1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且未进行USB连接时连接了USB时,CPU24 也执行图10所示的USB通信处理例程。在打印机1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若用户操作主机装置30的输入装置(未图示)而指示打印,则打印数据从主机装置30通过USB线缆35发送给打印机11。但是,为了以来自主机装置的指示使打印机11进行打印,需要初始处理成功而在两者之间确立 USB通信。
首先,步骤S41~43是与图8中的步骤S11~S13同样的处理。即,在步骤S41中,判断用户设定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详细而言,CPU24基于在存储器25的第1存储区域25A中存储的值来判断用户设定的供电模式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在用户设定是总线供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2,在用户设定是自供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
在此,用户设定自供电的目的之一在于,即使在主机装置30经由集线器60与打印机11连接而无法进行第2电力(电流值例如500mA)下的电力供给的情况下,也会以自供电进行初始处理,在电源接通时确立USB通信,使得能够进行基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打印数据的打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控制:即使用户设定是总线供电,也检测初始处理的失败而从总线供电切换为自供电。
在步骤S42中,判断存储器25(第2存储区域25B)的值是否是成功。若是表示“成功”的值(例如“1”),则进入步骤S43,若不是表示成功的值(也就是说,若是表示失败的值(例如“0”),则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3中,进行上拉。即,CPU24使数据线D+、D-的电压变动来进行上拉。通过该上拉,主机装置30检测到USB设备11A(打印机11) 的连接,开始初始处理(枚举)(参照图2、图3)。
在下一步骤S45中,执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判断该初始处理是否成功。该步骤S45的处理通过CPU24执行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初始处理例程来进行,详细而言如下进行。
首先,在图9的步骤S31中,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即,CPU24使计时器24A开始计时。其结果,计时器24A对从CPU24的起动时刻(准确来说是上拉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计时时间T)进行计时。此外,计时器24A 的计时开始处理(S31)与上拉处理(S13)的顺序也可以相反。
在步骤S32中,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在此,CPU24对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要求发送被称为描述符的构成信息。此时,在打印机11的电源期间,以进行打印为前提,所以使用打印机类别。 CPU24指定打印机类别,向主机装置30发送以总线供电要求第2电力(电流值例如500mA)的构成信息。由于构成信息中的类别信息是打印机类别,所以主机装置30将USB设备11A识别为打印机。因此,若受理到打印要求,则主机装置30通过USB通信向打印机11发送打印数据。
第1初始处理在电源接通时也与电源断开时同样,如图2所示那样进行。当通过上拉而检测到USB连接时,在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之间作为初始处理而开始枚举。当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到“GetDescriptor”时,打印机11发送包括类别信息(例如“打印机”)、供电模式信息(“总线供电”)以及要求电力信息(“第2电力(例如500mA)”)的构成信息。
主机装置30基于从打印机11接收到的构成信息,判断在所要求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允许USB通信连接。然后,若判断为能够以总线供电且第2 电力进行电源供给,则主机装置30将打印机11的构成信息写入存储器来设定设备构成等,并且如图2所示,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经由总线供电集线器而连接的情况下,即使打印机11发送包括总线供电且第2电力的构成信息,主机装置30也会因识别为经由集线器连接而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从而不允许USB通信的确立。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不会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因此,打印机11在起动状态下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 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在该待机期间,起动中的CPU24会浪费电力。
另外,在主机装置30由蓄电池驱动时向USB设备11A的供给电力受限制的情况下,无法允许打印机11所要求的第2电力(电流值500mA)。该情况下,打印机11内的CPU24也会在起动状态下等待不会从主机装置 30发送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浪费电力。在这些情况下,在直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发送过来的待机期间,虽然从主机装置30通过USB线缆35供给第1电力(电流值100mA),但在起动中的CPU24 在初始处理中消耗的电力大于第1电力的情况下,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会逐渐降低。
在步骤S33中,判断是否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然后,若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则CPU24进入步骤S34,若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则CPU24进入步骤S46(图10)。
在步骤S34中,判断是否成为了超时。即,判断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是否达到了超时时间T1。若不是超时,则返回步骤S33。这样,反复执行步骤S33、S34的处理,直到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在S33中判定为肯定)、或者成为超时而初始处理失败(在S34中判定为肯定)。在成为超时而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7(图10)。
返回图10,在上述的步骤S45的处理(图9)中,在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6,另一方面,在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之前成为超时而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7。
在步骤S46中,以总线供电进行USB通信处理。在此,USB通信处理是指电源接通期间的打印机11经由USB通信与主机装置30进行的处理,例如包括打印处理、包含墨剩余量通知的各种通知处理等。此时,使用以总线供电供给的第2电力(电流值500mA)进行打印处理等USB通信处理。此外,若第2电力中存在不用于USB通信处理的多余的电力,则也可以将该多余的电力用于电源接通期间的二次电池14的充电。
另一方面,在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向存储器写入表示失败的值,切换为自供电。CPU24例如如图6的 (b)所示那样向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写入表示失败的值(例如“0”)。CPU24以后会参照存储器25的值来判定是成功还是失败(S42),所以通过在存储器25 中改写为表示失败的值,从而从总线供电切换为自供电。此外,在步骤S45 中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由于此时在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存储有初始设定时的表示成功的值(初始值(例如“1”)),所以不特别进行改写。当然,也可以向存储器25写入表示成功的值。
在下一步骤S48中,进行USB再连接处理。即,在暂时解除上拉状态之后,再次进行上拉。由此,在连接有USB线缆35的状态下,主机装置 30的USB主机30A检测到与USB设备11A的连接(USB连接)。其结果,主机装置30能够在与打印机11之间进行初始处理。
这样,在用户设定是自供电的情况下(S41),在存储器25的值是表示失败的值的情况下(在S42中判定为否定),在总线供电要求时的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在S45中判定为否定),都在上拉(S44或S48)后进入步骤S49。
在下一步骤S49中,执行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第2初始处理)。在此,CPU24对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要求,向主机装置30发送指定打印机类别、要求自供电的构成信息。该自供电要求时的初始处理与总线供电要求时的初始处理同样,如图2所示那样进行。当通过上拉检测到USB连接、而在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之间开始初始处理时,打印机11对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要求“GetDescriptor”,发送包括类别信息“打印机类别”、供电模式信息“自供电”以及要求电力信息(例如0~10mA的范围内的值) 的构成信息。
主机装置30基于从打印机11接收到的构成信息,判断在所要求的条件下是否可以允许USB通信连接,由于是自供电,所以允许USB通信的确立。主机装置30将打印机11的构成信息写入存储器来设定设备构成等,并且如图2所示那样,向打印机11发送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其结果,初始处理成功。另外,由于构成信息中的类别信息是打印机类别,所以主机装置30将USB设备11A识别为打印机。因此,若受理到打印要求,则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打印数据。
在步骤S50中,以自供电进行USB通信处理。由于是自供电,所以没有来自主机装置30的电源供给,但若从主机装置30接收到打印数据,则进行基于该打印数据的打印处理作为USB通信处理之一。此时,打印机 11若与AC适配器50等电源适配器连接,则利用通过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进行打印工作,若未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则利用二次电池14的电力进行打印工作。
这样,若当初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而该初始处理失败,则切换为自供电,进行要求自供电的第2初始处理,所以能够确立打印机 11与主机装置30的USB通信。因此,用户能够以来自主机装置30的指示使打印机11进行打印处理。例如,在进行第1初始处理但未能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CPU24成为了待机状态的情况下,不管经过多久都不会连接USB通信,所以用户无法以来自主机装置30的指示使打印机11进行打印处理。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初始处理失败时切换为自供电,再次进行初始处理,所以能够使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更可靠地进行USB连接。其结果,能够避免无法打印的不良情况,以来自主机装置30的指示使打印机11进行打印。
另外,在电源断开期间的充电处理中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将表示该失败的值保存于存储器25,然后,若在电源接通时从存储器25读出的值是表示失败的值,则进行要求自供电的第2初始处理。因此,与采用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失败则切换为自供电并再次进行第2 初始处理的顺序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迅速地确立打印机11与主机装置30 的USB通信。因而,用户能够在通过USB线缆将打印机11和主机装置 30连接之后,比较迅速地使打印机11进行主机装置30所指示的打印。
在该USB通信处理中,CPU24进行如下处理。即,在USB通信处理中,反复在步骤S51中执行是否存在电源断开操作的判断、在步骤S52中执行USB线缆是否被拔出的判断,直到在其中一个判断处理中得到肯定判定。例如,若在步骤S51中存在电源断开操作,则进入步骤S53而进行电源断开处理。即,在通过电源开关20A的操作而检测到第2开关27的接通时,CPU24指示控制IC22使其切断第3开关28。另外,在将二次电池 14作为电源的情况下,CPU24指示控制IC22使其也切断第1开关26。在该电源断开处理结束后,CPU24使该处理向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例程转移。
另外,在步骤S52中,在USB线缆被拔出的情况下(判定为肯定),在进入步骤S54而将存储器改写为表示“成功”的值之后,结束该例程。之后,打印机11若与AC适配器50等电源适配器连接,则利用通过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进行打印工作,若未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则利用二次电池14的电力进行打印工作。另外,此时,通过拔出USB线缆35,打印机 11与主机装置30的USB通信被切断。因此,在USB线缆被拔出而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中断之后与主机装置30进行了USB连接时,在再次开始的USB通信处理例程(图10)中,由于存储器的值是“成功”(在S42中判定为肯定),所以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第1初始处理(S45)。
另外,在不拔出USB线缆35而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在 S52中判定为否定),在存在电源断开操作的情况下(在S51中判定为肯定),在电源断开处理(S53)之后向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例程(图8)转移。由此,通过上拉(S13)将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再连接,若存储器的值是在成为该电源断开之前的前次的电源接通状态下完成了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则进行第1初始处理(S45),另一方面,若存储器的值是第1 初始处理失败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失败”,则不进行充电(S17)。
在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失败、以自供电进行初始处理而确立了 USB通信的状态下,在USB线缆35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了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在存储器25保存有表示失败的值。因此,在图8所示的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例程中,由于存储器25的值是表示失败的值(在S12中判定为否定),所以将充电起动关闭(S17)。此时,由于利用以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期间的USB通信处理为目的的初始处理的失败的信息,所以不试行第 1初始处理而使充电起动关闭。例如,能够抑制在进行了第1初始处理时由于持续等待不会发送过来的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直到超时所导致的 CPU24的电力浪费和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的降低。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若电源开关20A处于断开状态且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USB电池充电器40(第1装置的一例),则控制电路13不进行初始处理(枚举)而通过USB连接器12所接受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外,若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30(第2装置的一例),则控制电路13进行初始处理,在初始处理完成之后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30、且初始处理失败时,不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因此,在电源开关20A处于断开状态、且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30、且初始处理失败时,能够将控制电路13(特别是CPU24)的电源断开,能够在二次电池14的充电开始前中止该充电。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即使初始处理失败控制电路13也会在起动状态下长时间放置所导致的电的浪费和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的减少。
(2)控制电路13具备判定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的控制IC22 (判定电路的一例)、和执行初始处理的至少一部分的CPU24(处理电路的一例)。若判定为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USB电池充电器40(第 1装置的一例),则将CPU24维持电源断开状态。另外,若判定为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主机装置30(第2装置的一例),则使CPU24向电源接通状态转变。因此,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的CPU24能够在与主机装置30之间进行初始处理。
(3)在初始状态下,在电源开关20A处于接通状态且USB连接器12 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进行包括比第2初始处理(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大的供给电力的要求的第1初始处理(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成功)之后,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该充电通过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供给的相对较大的电力(第2 电力)来进行。也就是说,该充电通过接受比在第2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供给的相对较小的电力(也包括供给电力为零的情况)大的电力(第2电力) 的供给来进行。另一方面,在未能完成第1初始处理而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控制电路13进行要求更小的供给电力的第2初始处理。因此,即使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也能完成第2初始处理。因而,控制电路13能够经由USB连接器12与主机装置30确立通信。另外,在完成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不会使用该小的供给电力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所以虽然供给电力小,但比较容易确保打印机11进行打印处理等处理的电力。
(4)控制电路13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主机装置30 连接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中断了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之后与主机装置 30连接了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这样,在该主机装置30是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同一连接对象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此,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13与一度失败的同一主机装置30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另一方面,控制电路13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中断之后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进行第1初始处理。这样,在控制电路13的连接对象可能是与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主机装置不同的主机装置30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而进行第1初始处理。此时,若第 1初始处理成功,则能够利用来自主机装置30的供给电力进行二次电池14 的充电。因而,能够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
(5)在完成了第1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20A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完成了第1初始处理之后,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这样,在电源断开后与在电源接通状态下第1初始处理成功的同一主机装置30进行第1初始处理。因此,若第1初始处理完成,则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若第1初始处理失败,则不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电源开关20A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这样,在电源接通状态下第1初始处理失败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情况下,在电源断开后不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同一主机装置30进行第1初始处理,从而不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由此,在断开了电源开关20A时,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13与第1初始处理一度失败的相同主机装置30进行第1 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6)控制电路13将表示完成了在电源开关20A接通前的断开状态下进行的第1初始处理而成功、或者未能完成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了第2初始处理的失败的值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5。在电源开关20A接通之后,若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25B的存储内容是表示成功的值,则进行第1初始处理。另一方面,若非易失性存储器25的第2存储区域 25B的存储内容是表示失败的值,则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不进行二次电池14的充电。因而,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之后,在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接通了电源开关20A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13与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一度失败的相同主机装置30进行第1 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7)在初始状态下USB连接器12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对二次电池 14进行充电。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外,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与主机装置30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且继续与主机装置 30连接的状态下与主机装置30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对电池进行充电。因而,在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相同主机装置30 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控制电路13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相同主机装置30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电力浪费。
(8)在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中断之后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无论在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中断之前第1初始处理是完成(成功)还是失败,控制电路13都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第1初始处理。因而,在与主机装置30的连接中断之后与主机装置30连接了的情况下,其连接对象有可能与连接中断之前的主机装置30不同(第1初始处理有可能成功),所以返回初始状态而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第1初始处理成功,则能够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例如能够避免如下情况:尽管与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主机装置30中断连接、而接着连接的主机装置30有可能与此前的主机装置不同,也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错失充电的机会。因此,可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
(9)若打印机11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电路13通知表示是打印机(第1种装置的一例)这一主旨的类别信息(打印机类别(第1类别)),从而作为打印机进行第1初始处理。另一方面,若打印机11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则控制电路13通知表示是与打印机不同的人机接口设备(HID) (第2种装置的一例)的类别信息(HID类别(第2类别)),从而作为 HID进行第1初始处理。因此,主机装置30将处于电源接通状态的打印机11识别为打印机,作为打印机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主机装置30将处于电源断开状态的打印机11识别为HID,作为HID进行处理。因而,能够避免将处于电源接通状态的打印机11识别为HID而无法进行打印的不良情况、将处于电源断开状态的打印机11识别为打印机而尽管处于电源断开期间也会发送打印数据等不良情况。
(10)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状态下进行的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控制电路13进行包括比第1初始处理小的电力的要求的第2初始处理。在第 2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与主机装置30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若打印机11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而,在第2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主机装置30连接的状态下与主机装置30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与相同主机装置30不进行一度失败的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第2初始处理。因而,能够抑制因进行一度失败的第1初始处理而导致的控制电路13的电力浪费,而且能够与省略第1初始处理相应地提前成为打印开始可能状态,能够提前开始再连接后的打印。
(11)在与主机装置30的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控制电路 13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因此,与不考虑超时而待机到接收初始处理完成通知为止的结构相比,能够提前进行第2初始处理,所以能够提前确立主机装置30与打印机11的通信。
(12)控制电路13根据主机装置30的BIOS起动所要时间(起动所要时间的一例)来设定在判定为超时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T1。因而,即使 USB连接器12所连接的主机装置30处于起动中途的状态,也能够与该起动后的主机装置30进行初始处理而通过来自主机装置30的电源供给以第 2电力(例如电流值500mA)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因此,能够减少如下的不良情况:由于设定了与主机装置30的起动所要时间不相符的过短的超时时间,所以会在主机装置30的起动中途判定为超时,尽管本来稍微等待就能够进行充电,却会由于稍早认为失败而不进行充电。因而,能够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
(13)特别将超时时间T1以对假想连接的多种主机装置30的起动所要时间中的最长时间加上预定的余裕时间的方式来设定。因而,能够尽可能避免如下事态:尽管稍微等待就能够充电,但却因过短的超时时间而在主机装置30的起动中途成为超时,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所以无法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
(14)与电源断开时的初始处理的超时时间T11相比,将电源接通时的超时时间T12设定得短。因而,在电源断开期间能够提高二次电池14 的充电频度,在电源接通期间能够将用户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指示的处理的开始延迟抑制得短。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超时之外,CPU24还利用其他方法来判定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此外,打印机11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CPU24执行的初始处理的失败的判定方法仅是部分不同,所以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和共通的处理,使用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特别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超时的产生之外,还根据主机装置30向暂停状态(暂时停止状态)的转移来判断初始处理的失败。根据主机装置30的种类,在USB连接期间定期(例如每小于1毫秒的预定时间)向打印机11发送SOF(帧开始)信号。SOF信号是每隔例如10 微秒~1毫秒的范围内的一定时间To而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的信号。
因此,在初始处理期间也从主机装置30向打印机11发送SOF信号。并且,主机装置30在第1初始处理中无法允许从打印机11接收到的构成信息所包含的总线供电下的要求电力(第2电力)的情况下,不进行构成信息的设定而向暂停状态转移。在向该暂停状态转移时,主机装置30停止向打印机11发送SOF信号。
构成打印机11内的控制电路13的CPU24,在与主机装置30的USB 连接期间应该从主机装置30发送过来的SOF信号中断而不再发送过来时,视为主机装置30向暂停状态转移而第1初始处理失败。在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中,在应该从主机装置30发送过来的SOF信号在设定时间T2的期间内中断而不再发送过来时,CPU24视为主机装置30向暂停状态转移而第1初始处理失败。
该情况下,若处于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图8)期间,则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在将该失败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25(S16)之后,将CPU24 的电源断开(S17的充电起动关闭)。另外,若处于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图10)期间,则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将该失败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25并且切换为自供电(S47),进行再连接处理(S48),然后执行要求自供电的第2初始处理(S49)。
设定时间T2例如设定为1~10毫秒的范围内且满足T2>To的一定时间。也就是说,在SOF信号中断而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成为设定时间T2 以上的时刻,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1 中,步骤S31~S34的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9所示的步骤S31~S34 的各处理是同样的。
在步骤S31中,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在步骤S32中,进行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第1初始处理),对于来自主机装置30的要求发送包括类别信息(例如“HID”)、供电模式信息(“总线供电”)和要求电力信息(第 2电力(电流值500mA))的构成信息。
在步骤S33中,判断是否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在此,主机装置 30判断是否能够允许在初始处理中接收到的构成信息中所要求的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主机装置30在能够允许第2电力下的电源供给的情况下,设定该构成信息并且将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etConfiguration”发送给打印机11。然后,若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则打印机11的CPU24进入步骤S34,若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而初始处理成功,则打印机11的 CPU24进入步骤S15(图8的充电处理例程)或步骤S46(图10的USB 通信处理例程)。
在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在S33中判定为否定),在步骤S34中判断是否超时。即,判断计时器24A的计时时间T是否达到了超时时间T1。若不是超时,则进入步骤S35,若是超时,则视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进入步骤S16(图8的充电处理例程)或步骤S47(图10的 USB通信处理例程)。
在步骤S35中,判断未接收到SOF信号的时间是否为设定时间T2以上。也就是说,CPU24判断在USB连接期间应该从主机装置30发送过来的SOF信号的接收中断的空闲状态是否成为了设定时间T2以上。若SOF 信号的接收中断的空闲状态未达到设定时间T2,则返回步骤S33,若该空闲状态持续了设定时间T2以上,则视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进入步骤S16(图8)或步骤S47(图10)。
这样反复执行步骤S33、S34、S35的各处理,直到是否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S33)、是否成为超时(S34)、未接收到SOF信号的时间是否为设定时间T2以上(S35)的各判定处理中的某一方成立。
若在成为超时之前(在S34中判定为否定)SOF信号的接收不中断设定时间T2以上(在S35中判定为否定)而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在 S33中判定为肯定),则第1初始处理完成,将此作为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在第1初始处理成功的情况下,若处于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期间,则进入步骤S15,以第2电力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另一方面,若处于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期间,则进入步骤S46,进行USB通信处理和充电。
另一方面,若在成为超时之前(在S34中判定为否定)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在S33中判定为否定)而SOF信号的接收中断了设定时间T2以上(在S35中判定为肯定),则视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另外,若未接收到初始处理完成通知(在S33中判定为否定)、SOF信号的接收未中断设定时间T2以上(在S35中判定为否定)而成为超时(在S34中判定为肯定),则视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在第1初始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若处于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图8)期间,则向非易失性存储器25写入表示失败的值(S16),然后将CPU24的充电起动关闭(S17)。另一方面,若处于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图10)期间,则进入步骤S47,向非易失性存储器25写入表示失败的值,切换为自供电。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5)打印机11的CPU24,在USB连接期间应该从主机装置30定期发送过来的SOF信号消失了设定时间T2以上时,判断为第1初始处理失败。因此,不从CPU24的起动时刻起等待超时时间T1就能够大致实时地检测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因此,在电源断开时的充电处理中,能够不等待超时而提前检测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能够在检测到失败的时刻提前使CPU24等的充电起动关闭。因此,与以超时作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CPU24等的电力浪费。例如,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控制电路13以起动状态放置而导致的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降低。另外,在电源接通时的USB通信处理中,不等待超时就能够提前检测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能够提前开始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第2初始处理)。其结果,与仅将超时视为失败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打印机11能够提前开始USB通信处理。例如,能够使打印机11提前开始用户从主机装置30指示的打印。
(16)作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的判定方法,采用未接收到应该从主机装置30定期发送过来的SOF信号是否为设定时间T2以上的判定和从 CPU24的起动时刻起是否经过了超时时间T1的判定的多种判定方法。因此,在具有发送SOF信号的功能的主机装置是连接对象的情况下,能够大致实时地检测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即使是不具有发送SOF信号功能的主机装置,也能够以超时来检测出第1初始处理的失败。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或者将其组合。
·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工作环境来变更超时时间。可以构成为:具备作为为了数据输入而操作的操作部的一例的操作开关20B,控制电路13能够基于操作开关20B的操作的输入结果来设定在判定为超时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T1。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开关20B的操作以数值输入设定超时时间T1,也可以构成为从超时时间T1的选项中选择希望的一个选项。根据该结构,基于操作操作开关20B的输入结果,能够设定与用户的使用环境相符的合适的超时时间T1。因而,能够减少如下的不良情况:由于在不能变更的状态下设定了与所使用的主机装置30的BIOS起动所要时间不相符的过短的超时时间,所以尽管稍微等待就能够充电,但却会由于稍早认为失败而在主机装置30的起动中途判断为超时,不进行充电。其结果,能够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
·虽然将超时时间T1设为了一定值,也可以将其设为可变。在USB 连接器12所连接的对象是作为第2装置的一例的主机装置30时,控制电路13可以从主机装置30取得起动所要时间信息,或者通过利用控制电路 13内的计时器进行计时来取得对主机装置30的起动所要时间,根据该取得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超时时间T1。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13能够设定与所取得的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超时时间T1,能够设定与用户的使用环境相符的合适的超时时间T1。因此,能够减少如下的不良情况:由于设定了与主机装置30的起动所要时间不相符的过短的超时时间,所以会在主机装置30的起动中途判断为超时,尽管稍微等待就能充电,但却由于稍早成为超时(失败)而不进行充电。其结果,能够提高对二次电池14进行充电的频度。另外,控制电路13将最大M个起动所要时间的数据存储于存储器25,在每次取得新的起动所要时间时,从超过M个的过去的数据中删除最老的数据,根据M个中的最长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超时时间。另外,也可以不采用超过过去M个中的预先设定的最长设定时间的数据,而是根据最长设定时间以下的起动所要时间的数据中的最长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超时时间T1。若是这些结构,则能够避免由于用户仅偶尔地一次将起动所要时间非常长的主机装置30连接于打印机11而设定基于该主机装置30 的非常长的起动所要时间的过长的超时时间,能够设定合适的超时时间 T1。
·控制电路13可以对表示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进行计测,在表示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超过阈值时,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该情况下,表示二次电池的剩余量的变化的值可以是变化量也可以是变化率。根据该结构,控制电路13以表示二次电池14 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例如变化量或变化率)超过了阈值来判断为初始处理失败。因此,即使不使用计时器等计时单元也能够判定初始处理的失败。另外,在使用了剩余量的变化率的情况下,在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相对少时相对早地判断为初始处理的失败,在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相对多时相对晚地判断为初始处理的失败。因此,容易避免尽管二次电池14 的剩余量少、但初始处理失败的判断会延迟而剩余量会变得极少的事态。另外,在根据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设定了超时时间T1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二次电池14的剩余量少到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将超时时间T1设定得相对短,在其剩余量多的情况下将超时时间T1设定得相对长。
·超时时间T1优选设定为与假想连接的多种主机装置30中的最长起动所要时间(BIOS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值,但也可以设定为与主机装置的BIOS起动所要时间相同的时间或比BIOS起动所要时间短的时间。例如可以是BIOS起动所要时间的1/2或1/3的时间。另外,也可以设定不考虑BIOS起动所要时间的超时时间T1。例如,可以将超时时间T1设定为枚举所要时间以上、且对枚举所要时间加上预定的余裕时间(例如1~10 秒)而得到的时间以下的值。
·计时时间T的计时开始正时不限于CPU的起动时刻(充电起动开启时刻)。例如,也可以在USB连接时刻(例如USB连接检测时刻)开始计时器24A的计时。该情况下,若例如由控制IC22内的计时器(例如计数器)进行计时,则即使是CPU的起动前也能开始计时。另外,也可以在从CPU起动时刻起经过预定时间的时刻开始计时器的计时。例如,可以从构成信息的发送时刻开始基于计时器的计时。
·在第2实施方式中,若以主机装置30在USB连接期间定期向USB 设备11A发送SOF信号为前提,则也可以在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取消判断是否超时的处理(步骤S34)。
·若初始状态是总线供电,则也可以没有通过操作开关20B的操作来设定供电模式的用户设定。另外,也可以取消将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失败保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结构。该情况下,初始处理首先进行第1初始处理,若第1初始处理失败则进行第2初始处理。
·在图10中,在电源接通期间进行了USB通信处理和充电,但也可以构成为不进行充电。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1初始处理要求总线供电、第2初始处理要求自供电,但也可以包括如下情况:第1初始处理和第2初始处理均要求总线供电,且第2初始处理要求比第1初始处理小的供给电力。例如,第1初始处理可以是总线供电且500mA,第2初始处理可以是总线供电且100mA。
·电子设备所接受的从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不限于用于二次电池14 的充电。在电子设备例如是打印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用于例如打印机构16的打印工作。另外,在电子设备例如是扫描仪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用于例如原稿的读取工作。
·在将电源从接通向断开切换、或者从断开向接通切换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即使控制电路继续与外部装置连接也返回初始状态。
·USB标准不限于USB2.0,也可以应用于USB3.0、USB3.1。另外,也可以应用于USB1.0、USB1.1。另外,不限于USB标准,也可以应用其他通信标准。总之,只要构成为在主机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初始处理、以初始处理完成通知(相当于USB标准的“SetConfiguration”的通知) 的接收为触发器而初始处理完成、以该初始处理的完成而从主机装置接受充电所需的电力供给,则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标准。例如,也可以是IEEE1394、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ATA(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高级技术附件)。另外,通信方式不限于有线通信方式,只要能够从主机装置向电子设备进行电源供给,则可以是无线通信方式。
·电源开关20A不限于按压式,也可以是拨动式。另外,只要是以能够切换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方式操作的开关即可。另外,既可以是传感器式的电源开关,也可以是接触传感器式或非接触传感器式的电源开关。
·控制电路构成为具备由硬件构成的控制IC22和由执行程序的CPU 的实现的软件,但控制电路也可以由控制IC22、ASIC等电子电路以硬件来实现,或者仅由软件来实现。
·打印机(打印装置)不限于打印专用机,也可以是具有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的复合机。进而,打印机可以是串行打印机、行式打印机、页式打印机中的任一种。另外,打印机可以是便携型、小型、中型打印机以及大型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商务用打印机、大纸张打印机。
·电子设备不限于打印机(包括复合机),也可以是扫描仪、投影仪、数码相机(拍摄装置)、数字音频装置(音响设备)等。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电路,其与外部装置连接来进行通信并且接受电力供给;和
控制电路,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通信电路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所述控制电路不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具备电源开关,
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在所述电源开关接通的状态下进行,
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所述控制电路进行第2初始处理,不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所述第1初始处理包括比所述第2初始处理大的电力供给的要求,
在进行了所述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所述第2初始处理,
在进行了所述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所述第1初始处理,
所述第1初始处理是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所述第2初始处理是要求自供电的初始处理或要求总线供电的初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所述通信电路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
若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包括电源适配器的第1种装置,则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通过所述通信电路所接受的电力对充电式的电池进行充电,
若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包括主机装置的第2种装置,则所述控制电路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在该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所述第2种装置、且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所述控制电路不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通信电路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时,所述控制电路进行第1初始处理,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且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时,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第1初始处理,不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具备判定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的判定电路和执行所述初始处理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电路,
在所述处理电路工作的情况下,消耗所述通信电路在所述初始处理前接受的电力以上的电力,
在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所述通信电路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
所述判定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在所述初始处理前接受的电力进行工作,判定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
若判定为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所述第1种装置,则将所述处理电路维持为电源断开状态,
若判定为所述通信电路所连接的对象是所述第2种装置,则使所述处理电路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第2种装置的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初始处理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应该从所述第2种装置定期发送过来的信号不再发送过来,来判断为所述初始处理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来设定在判定为所述超时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为了输入数据而操作的操作部,
在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超时的产生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基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来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通信电路连接的所述外部装置是所述第2种装置的情况下,取得该第2种装置的起动所要时间,将判定所述超时的产生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设定为与所述起动所要时间相应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对表示电池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进行计测,当表示所述电池的剩余量或剩余量的变化的值超过阈值时,判断为所述初始处理失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完成了所述第1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所述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完成之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来进行电池的充电,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时,不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所述第2初始处理之后,在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断开了所述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从而不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表示在所述电源开关接通之前的断开状态下完成了所述第1初始处理的成功、或者无法完成所述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了所述第2初始处理的失败的值,
在所述电源开关接通之后,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成功的值,则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是表示失败的值,则不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所述第2初始处理,不从所述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1初始处理中产生了超时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第1初始处理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将判定为所述超时时所使用的超时时间设定成: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比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超时时间的值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接受的从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后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了的情况下,无论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之前第1初始处理是完成还是失败,所述控制电路都返回初始状态而开始所述第1初始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则所述控制电路作为第1种装置来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若所述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控制电路作为与所述第1种装置不同的第2种装置来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初始处理完成且继续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再连接的情况下,若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第1初始处理而进行所述第2初始处理。
CN201510266645.4A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278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0864.7A CN109308111B (zh)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0292 2014-05-28
JP2014110292A JP6277866B2 (ja) 2014-05-28 2014-05-28 充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126057A JP6364991B2 (ja) 2014-06-19 2014-06-19 電子機器
JP2014-126058 2014-06-19
JP2014126058A JP2016004516A (ja) 2014-06-19 2014-06-19 電子機器
JP2014-126057 2014-06-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0864.7A Division CN109308111B (zh)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8650A CN105278650A (zh) 2016-01-27
CN105278650B true CN105278650B (zh) 2018-10-12

Family

ID=5470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0864.7A Active CN109308111B (zh)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CN201510266645.4A Active CN105278650B (zh)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0864.7A Active CN109308111B (zh) 2014-05-28 2015-05-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65150B2 (zh)
CN (2) CN109308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0917B2 (ja) * 2014-05-23 2018-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文書管理プログラム、文書閲覧編集プログラム、文書管理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US11604500B2 (en) 2016-04-27 2023-03-14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supply metho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recep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nterface cable
US10628172B2 (en) * 2016-06-27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distribu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host drivers
US10678494B2 (en) 2016-06-27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data streams i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systems
JP2018033244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DE102016224861B3 (de) * 2016-12-13 2018-03-08 Siemens Schweiz Ag Stellantrieb mit einer USB-Schnittstelle zur Übertragung von Konfigurationsdaten und/oder Diagnosedaten zwischen einem Stellantrieb und einem angeschlossenen Bediengerät im stromlosen oder ausgeschalteten Zustand des Stellantriebs
JP2018116648A (ja) * 2017-01-20 2018-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00333B2 (ja) * 2017-05-31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230536B2 (ja) * 2018-01-31 2023-03-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80413B2 (ja) * 2018-01-31 2022-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213325A (ja) * 2018-06-04 2019-12-1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060868A (ja) * 2018-10-05 2020-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13050B2 (ja) * 2020-01-31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12976A (zh) * 2020-03-30 2020-09-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远程校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539A (zh) * 2003-05-27 2005-02-0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处理移动电子设备中充电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3494A4 (en) * 2004-02-17 2010-09-29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CHARGE STATE IN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A2556442C (en) * 2004-02-17 2011-02-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charging state in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7581119B2 (en) * 2004-07-18 2009-08-25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vering a power source on a peripheral bus
KR100748554B1 (ko) * 2005-07-26 2007-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니버셜 시리얼 버스 호스트, 유니버셜 시리얼 버스시스템 및 그것의 구동 방법
US7698490B2 (en) * 2005-12-21 2010-04-13 Nvidia Corporation Passive USB power configuration switching
US7631111B2 (en) * 2006-08-17 2009-12-08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for rapidly charging USB device's battery wherein USB device requests charging the battery at a higher power level
US7624202B2 (en) * 2006-08-17 2009-11-24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umerating a USB device using low power
CN101573676B (zh) * 2006-11-30 2012-10-03 诺基亚公司 串行总线外围设备的功率控制
JP2009080597A (ja) * 2007-09-26 2009-04-16 Oki Dat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00070659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Kenneth Ma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nd/or charging a battery powered usb device based on a usb port type
JP2012203765A (ja) 2011-03-28 2012-10-22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充電制御方法及び充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054463A (ja) * 2011-09-01 2013-03-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843664B2 (en) * 2011-09-29 2014-09-2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enumeration of USB 3.0 compatible devices
JP5361983B2 (ja) * 2011-12-27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9287702B2 (en) * 2012-12-27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Universal power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539A (zh) * 2003-05-27 2005-02-0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处理移动电子设备中充电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8111B (zh) 2022-03-01
US20150346794A1 (en) 2015-12-03
US9665150B2 (en) 2017-05-30
CN109308111A (zh) 2019-02-05
CN105278650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8650B (zh) 电子设备
US8898492B2 (en) System,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sharing battery between mobile terminals
CN203387203U (zh) 一种具有usb otg功能的充电切换系统
TWI427892B (zh) 具省電功能之供電系統及供電方法
CN108988431B (zh) 一种多协议充电装置以及多协议充电方法
CN103247833B (zh) 用于对电池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82858A (ja)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CN109921481A (zh) Usb通讯时对通讯对象供电的otg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3683350B (zh) 电子设备间的充电方法、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4701937B (zh) 充电方法、终端设备以及适配器
JP3143670U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の電池構造
CN103092315A (zh) 可重启后恢复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
CN101853966B (zh) 手持式终端的usb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6060381B (zh) 一种相机与其扩展坞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426186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01168B (zh) 锂电池的充电管理方法及充电管理系统
CN106356580B (zh) 一种对移动终端可充电电池进行放电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JP2016004516A (ja) 電子機器
CN205863955U (zh) 一种主机前置接口的usb快充装置
CN103268143A (zh) 一种usb移动设备实现无电存储的方法
CN103151571B (zh) 一种新型智能蓄电池
CN203014439U (zh) 一种充电器自动识别装置
JP2014030358A (ja) 電気電子機器に電力を供給する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力の供給方法
CN203276156U (zh) 一种实现usb移动设备无电存储的装置
CN107453469B (zh) 一种基于智能设备无电状态即充即开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