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2885A -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2885A
CN105272885A CN201410341527.0A CN201410341527A CN105272885A CN 105272885 A CN105272885 A CN 105272885A CN 201410341527 A CN201410341527 A CN 201410341527A CN 105272885 A CN105272885 A CN 10527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dibromodiamantane
flask
reaction
suction 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1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高斯
杨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3415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28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2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下述通式(Ⅰ)所示的一类金刚烷衍生物,主要包括含金刚烷结构的胺类衍生物。由于该类金刚烷胺类衍生物结构中含有大量活泼氢,因此该含金刚烷结构的胺类衍生物既能作为普通树脂固化剂使用,并且由于活泼氢的存在还可成为部分树脂体系中的促进剂,同时能作为单体参与到其它聚合物的合成。使用该结构固化剂制得的产品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能、介电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完全可以满足电子、复合材料以及某些特殊邻域的应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金刚烷结构的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及最优工艺参数的设计。
背景技术
金刚烷是一种高度对称的笼状烃,其基本碳素骨架是由三个具有椅式构像特征的环己烷构成的环状四面体,类似于金刚石的一个晶格单元;由于金刚烷具有结构高度对称性,使其能够在晶格中紧密堆积,因此金刚烷的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其熔点达205~210℃,同时金刚烷分子中只含有两种碳原子,即叔碳与仲碳,金刚烷的化学性质就是主要通过与该碳上的氢反应而体现出来。其中,金刚烷的四个桥头叔碳原子(1,3,5,7)上的氢原子具有较强的活泼性,很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生成各种取代基的衍生物,新形成的化合物同时具有金刚烷和引进基团的双重性能。金刚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同时或分别被取代,而且允许引进相同或不同的基团,使得分子的可设计性很强,是一种合成精化产品的极佳原料。
由于金刚烷具有以上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功能材料邻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将金刚烷骨架引入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聚砜、聚乙烯等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可明显改善聚合物的透光性、耐湿热性能、介电性能、耐候性能、耐光性能、热稳定性性能、抗氧化性能、耐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腐蚀性能等。因此如何在设计含有特定反应基团的金刚烷衍生物成为了对树脂体系进行改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大量活泼氢结构的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来选取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配比、加料顺序。该结构的金刚烷衍生物主要应用于树脂的固化,从而提高树脂的热力学性能、耐湿热老化性、介电性能、力学性能等。
本发明将提供该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合成方法以及结构表征结果。其特征如下:
1、原材料二溴金刚烷和尿素以及盐酸、NaOH廉价且易制备,本发明成本较低。
2、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的反应案例来探讨该制备过程的最佳反应条件,其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加料顺序。
3、本发明制备的多活泼氢结构的金刚烷单体能够应用到常用树脂固化体系中,从而提高树脂的热力学性能、耐湿热老化性、介电性能、力学性能等
案例1: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6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反应持续2h,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8%。
案例2: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7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反应持续2h,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14%。
案例3: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8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反应持续2h,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26%。
案例4: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8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并在反应2h后将反应温度设置为190℃继续反应一个小时,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30%。
案例5: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8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并在反应2h后将反应温度设置为190℃继续反应2h,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20%。
案例6: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8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并在反应3h后将反应温度设置为190℃继续反应1h,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24%。
通过反应前后的物质的傅立叶红外谱图(图1)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反应完成后,原料的693.94cm-1左右的C-Br峰消失,并且在3300~3450cm-1处出现了氨基双峰,1657cm-1左右出现了酰胺基团的羰基峰,2800-2950cm-1为金刚烷中的亚甲基震动峰。通过红外谱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反应产物结构中含有金刚烷的碳碳骨架并且通过反应溴基通过取代反应被氨基和酰胺基取代,但是通过红外我们并不能对基团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我们通过核磁共振检测其结构中各类型基团的数量。
见图1
用核磁共振谱(1H-NMR)对1,3-二脲金刚烷进行鉴定.用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DMSO),AV400测得谱图数据如下式所示:
1H-NMR(400MHz):
δ(ppm)8.45-8.49(H3,2H),7.45-7.60(H2,2H),6.72-6.78(d,H1,4H),1.5-2.1(m,HAd,14H)。
附图说明
图1二脲金刚烷与二溴金刚烷的红外谱图对比。

Claims (4)

1.通式(Ⅰ)表示的金刚烷衍生物,
[化1]
上式可表示金刚烷基与胺基直接连接,或金刚烷基与带有双胺基的化合物连接,其中R1、R2表示-CO-,CH3,CH2CH3,C6H6或上述通式表示的任何一个带双胺基结构的基团等;金刚烷上连接的两个基团R1、R2可以是相同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结构,优选为相同结构,通式(Ⅰ)表示的金刚烷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金刚烷卤代物、金刚烷醇、金刚烷羧酸或金刚烷酰氯与酚类物质反应得到。
2.本文提出了含多元胺类结构的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应包括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原料种类、反应工艺流程、提纯过程;
其反应工艺流程和提纯过程分别为:
步骤1:
取30g淡黄色的二溴金刚烷单体融入7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放置于单口烧瓶中,将油浴锅升温到50℃后将单口烧瓶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溶解,待二溴金刚烷完全溶解后后取出烧瓶,并将溶液转移到250ml烧杯中,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24h后待二溴金刚烷结晶完全,对溶液进行抽滤处理,并用乙醇清洗掉晶体上残留的棕黄色DMF溶液晶体完全洗白以后放入鼓风烘箱加热10h,目的是通过加热使晶体上残留的乙醇蒸发;
步骤2:
打开油浴并加热到180℃,取第一步脱色后的二溴金刚烷5g放入250ml三口烧瓶中,然后再称取40g尿素放入烧瓶中并加入磁力转子,将装好原料的三口烧瓶放置于加热好的油浴锅中,并在插上的冷凝管上方放置气球以用来收集反应中所产生的尾气(CO2、N2),待反应物熔化成液态后开始计时,并在反应2h后将反应温度设置为190℃继续反应一个小时,反应完成以后放置于空气中冷却10min后,把烧瓶中的溶液加入提前配好的5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盐酸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二二脲金刚烷酸化成盐溶于水层便于下一步进行提纯,溶液加入盐酸后放置12h后,烧杯中中出现一定量白色晶体沉淀(大部分为缩三脲、小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
步骤3:
取第二步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用二氯甲烷对滤渣冲洗三遍,目的是溶解未反应的二溴金刚烷,抽滤完成后,将抽滤瓶内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放置1h,待完全分层后,取出下层溶液进行旋蒸,旋蒸出来的二溴金刚烷还可以下次实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30gNaOH(目的是将酸化后的二二脲金刚烷中和,使其不溶于水层从而在水中析出结晶),反应完成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12h后取出烧杯,,烧杯中析出大量淡黄色晶体,对溶液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产物2遍、乙醇清洗产物2遍,抽滤完成后取出产物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入100℃鼓风烘箱中加热12h(除去产物中残留的溶剂),取出培养皿,对产物进行称重并计算产率为30%。
3.本文提出的该结构金刚烷衍生物的用途应该包括:树脂固化剂、树脂固化促进剂、改性树脂原料以及改性树脂体系添加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该结构金刚烷衍生物可用于树脂固化剂,其中树脂可以为: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氰酸酯、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多官能缩水甘油醚树脂等。
CN201410341527.0A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728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1527.0A CN105272885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1527.0A CN105272885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2885A true CN105272885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2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1527.0A Pending CN105272885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288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2499A (zh) * 2017-12-06 2018-06-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CN109722940A (zh) * 2018-12-19 2019-05-07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蜂窝用浸渍树脂,蜂窝及蜂窝的制备方法
CN111423584A (zh) * 2020-04-03 2020-07-17 沈阳化工大学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制备方法
CN116657406A (zh) * 2023-05-18 2023-08-29 扬州广泰化纤有限公司 基于聚酯瓶片再生纤维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2499A (zh) * 2017-12-06 2018-06-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CN109722940A (zh) * 2018-12-19 2019-05-07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蜂窝用浸渍树脂,蜂窝及蜂窝的制备方法
CN111423584A (zh) * 2020-04-03 2020-07-17 沈阳化工大学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制备方法
CN111423584B (zh) * 2020-04-03 2023-03-24 沈阳化工大学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制备方法
CN116657406A (zh) * 2023-05-18 2023-08-29 扬州广泰化纤有限公司 基于聚酯瓶片再生纤维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7406B (zh) * 2023-05-18 2023-12-05 扬州广泰化纤有限公司 基于聚酯瓶片再生纤维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2885A (zh) 一种新型金刚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52970B (zh) 大位阻二亚胺钯催化剂及其配体、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516537B (zh) 芳香二胺型含氰基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7557A (zh) 一种环氧啉的制备方法
CN106632073B (zh) 离子液体常温催化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1909151A (zh) 一种构筑手性有机分子笼的普适性方法
CN109134384A (zh) 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氢键聚合物网络的制备方法
CN101880292A (zh) 一类具有多层次多孔穴网状结构的瓜环基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01535B (zh) 一种用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05566623A (zh) 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116B (zh) 一种四芳基钴卟啉的合成工艺和设备
CN101870693A (zh) 含1,3,4-噁二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305A (zh) 一种含3-(4-吡啶)吡唑-丙酸的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2702225A (zh) 四酚芴基苯并噁嗪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8403A (zh) 芳醚腈基树脂单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13024611B (zh) 一种氮杂环卡宾环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24647A (zh) 一种六官能团炔衍生的聚三唑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8471A (zh) 自催化树脂单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04529922A (zh) 一种1,4,7-三氮杂环壬烷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5061754A (zh) 一种聚芳醚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079B (zh) 一种双酚tmc的制备方法
CN103467776B (zh) 阻燃剂四(0,0-二苯基磷酰基)甘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1590B (zh) 一种螺环季酮酸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4098476B (zh) 一种作为药物构砌单元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292078B (zh) 一种双酚b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