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9955A -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9955A
CN105249955A CN201510650413.9A CN201510650413A CN105249955A CN 105249955 A CN105249955 A CN 105249955A CN 201510650413 A CN201510650413 A CN 201510650413A CN 105249955 A CN105249955 A CN 105249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electrode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04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朱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504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99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9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9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包括:主监测组件和从监测组件。主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监测电极、用于采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向信号处理电路板供电的第一电源部件,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板;从监测组件包括第二监测电极、用于采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源部件;连接线缆用于连接主监测组件和从监测组件,以连通第一电源部件和第二电源部件,以及第二监测电极和信号处理电路板,信号处理电路板对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从而持续进行人体信号监测。

Description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人体监测的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便于使用者方便地了解自身或家人的身体健康情况。
人体信号监测装置是移动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使用者随身佩戴,以对人体的信号进行采集。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是进行身体分析的数据基础,其监测结果会直接影响身体分析的结果。并且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一般需要佩戴在使用者特定身体部位,对于某些需要长时间监测的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会造成佩戴舒适性下降,给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基于以上原因,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向着轻便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占用空间的减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电池续航能力也必然相应下降,导致人体信号监测装置更加频繁地被取下充电,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并且导致监测工作无法持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和相应的人体信号监测方法。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持续进行人体信号的监测。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改善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该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包括:主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监测电极、用于采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向信号处理电路板供电的第一电源部件,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板;从监测组件,包括第二监测电极、用于采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源部件;连接线缆,用于连接主监测组件和从监测组件,以连通第一电源部件和第二电源部件,和/或,连通第二监测电极和信号处理电路板,并且信号处理电路板配置成对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可选地,主监测组件还包括:主监测组件壳体,主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主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一通孔,供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第一电极连接部上;从监测组件还包括:从监测组件壳体,从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第二电源部件与第二电极连接部的内腔,从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二通孔,供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第二电极连接部上。
可选地,主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罩壳,第一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第一底板的外侧,并且第一底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规格与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相适配;第一罩壳罩扣在第一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第一罩壳外表面至第一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从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罩壳,第二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第二底板的外侧,并且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规格与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适配;第二罩壳罩扣在第二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第二电源部件以及第二电源部件的内腔,第二罩壳外表面至第二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可选地,信号处理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线缆接口,第一罩壳的周壁上对应于线缆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连接线缆的一端设置有与线缆接口对应插头,以穿过开口可插拔地连接于线缆接口,并且连接线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源部件上。
可选地,连接线缆为带有屏蔽层的USB线,并且线缆接口为USB接口。
可选地,第二电源部件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向所述第一电源部件充电。
可选地,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分别为监测心脏波动电信号的心电图监测电极。
可选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供客户端进行分析。
可选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数据分析模块,配置成对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人体信号监测方法。该人体信号监测方法包括:由佩戴于人体上的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获取反映身体状态的监测信号;通过连接线缆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与第一监测电极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信号处理电路板由与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供电,与第二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二电源部件可配置成在预设条件下通过连接线缆向与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充电;由信号处理电路板对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可选地,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均为监测心脏波动的心电图监测信号。
可选地,由信号处理电路板对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步骤包括: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供客户端进行分析。
可选地,由信号处理电路板对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步骤包括:将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对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本发明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在主监测组件中设置第一监测电极持续用于感测其佩戴位置的人体信号,利用主监测组件中的信号处理电路板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电路的供电由主监测组件中的第一电源部件的提供。另外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还设置有从监测组件,从监测组件中设置有第二监测电极和第二电源部件。主监测组件和从监测组件通过连接线缆进行连接,一方面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板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连接第二电源部件与第一电源部件。通过将电源部件设置于两个组件中,一方面提高了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电量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一个组件中设置大容量电源部件,导致的占用体积过大,影响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通过将主监测组件和从监测组件部件进行层叠布置,尽量减小其厚度,将主监测组件壳体和从监测组件壳体厚度限定在使用者能够舒适佩戴的范围内,避免对使用者的影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连接线缆可以插拔地与主监测组件连接,在更换从监测组件时,对主监测组件不产生任何影响。在使用时,可以同时配备一个主监测组件和若干个从监测组件,将若干个从监测组件轮换使用,使用从监测组件中的第二电源部件向主监测组件中的第一电源部件进行充电,保证主监测组件的持续工作。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以及人体信号监测方法,通过信号处理电路板,对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结果进行调制以及初步分析,利用无线传输方式提供给客户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向用户展示,向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方式,以便其及时方便地了解自身身体状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信号处理电路板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信号处理电路板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体信号监测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该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包括主监测组件100和从监测组件200。其中主监测组件100可以灵活地选择配置有:第一监测电极110、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第一电源部件140。从监测组件200可以灵活地选择配置有第二监测电极210、第二电极连接部220、以及第二电源部件230。主监测组件100和从监测组件200通过连接线缆300进行连接。
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分别用于采集人体生物信号,并分别将其所在人体位置的人体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可根据其监测的目标信号选择符合要求的电极,例如采用金属平板电极、吸附电极、圆盘电极、悬浮电极等。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用于测量人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简称ECG)时,两个监测电极可以分别吸附于胸廓以及腹部皮肤上,以实现与人体的可靠连接,为了保证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监测可靠性,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作为ECG电极时可以选择银质的圆盘电极。
在主监测组件100中,第一电极连接部120用于采集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件可以用于固定第一监测电极110相背于人体吸附面的另一侧。第一电极连接部120可以直接固定设置于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例如焊接于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第一电极连接部120具有与第一监测电极110相适配的连接结构。第一电源部件140用于向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供电,优选采用片状的锂电池。
在从监测组件200中,第二电极连接部220用于采集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第二电极连接部220与第二电极连接部220的功能相同,可以使用规格相同的部件。并且从监测组件200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源部件230,作为辅助电源。在第一电源部件140出现电量临近用尽的情况(例如通过检测第一电源部件140的电压小于一定电压阈值来确定)时,由第二电源部件230对第一电源部件140进行充电。
主监测组件100和从监测组件200之间通过连接线缆300连接。连接线缆300中可以具有连通第一电源部件140和第二电源部件230的电源线芯和/或连通第二监测电极210和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的信号线芯。连接线缆300的长度可以根据人体信号监测对象确定,例如对于ECG监测,可以对人体的监测点的距离进行统计确定线缆的长度,一般可以设置为15至20厘米。连接线缆300可以为带有屏蔽层的USB线,屏蔽层一方便可以避免信号传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连接线缆300的结构强度。
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用于布置电子器件,包括对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电子器件或者模块。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的结构框图。该信号处理电路板130可以包括信号调制模块132以及无线传输模块134。其中信号调制模块132,配置成将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调制过程可以包括对以上监测信号的数字化、滤波、归一化、数据打包等一些过程。数据格式由预先配置的数据传输协议规定。
无线传输模块134,配置成向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以供客户端进行分析。无线传输模块134可以选择使用低功耗的无线传输协议,例如可以采用蓝牙(Bluetooth)、紫蜂(Zigbee)等传输方式。以上客户端可以安装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中,通过运行处理以上监测信号的数据分析软件,将监测数据或者反映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图像或者其他方式向用户进行输出。例如对于用于监测ECG的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以上客户端可以输出ECG波形,并可以进一步对ECG波形进行判断,给出健康提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的结构框图。该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与图2所示的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相比,增加设置了数据分析模块136。该数据分析模块136配置成对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也就是数据分析的功能由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完成,在该实施例中,需要信号处理电路板130设置具有一定数据计算能力的处理器。无线传输模块134配置成直接向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客户端在接收到身体状态分析结果可以直接在其界面上进行输出。
在该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在信号处理电路板130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避免了将所有监测数据传输,而仅是上传分析结果,减少了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要监测的人体数据类型及其对数据分析计算的要求选择以上两种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中的一个。
图4和图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两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主监测组件100还包括:主监测组件壳体150,主监测组件壳体150限定有容纳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以及第一电源部件140的内腔。主监测组件壳体150上开有第一通孔153,供第一监测电极110的连接部111穿过以连接至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上。主监测组件壳体150包括:第一底板151和第一罩壳152,第一监测电极110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第一底板151的外侧,并且第一底板15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53,第一通孔153的规格与第一监测电极110的连接部111相适配;第一罩壳152罩扣在第一底板151上以限定出容纳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以及第一电源部件140的内腔,第一罩壳152外表面至第一底板151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根据人体佩戴的舒适程度进行设置,一般可设置为1厘米以内,从而保证主监测组件100的整体轻薄性。另外由于主监测组件100的结构对轻薄的要求,以上第一电极连接部120、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以及第一电源部件140尽量采用扁平的片状或者板状结果,并且部件之间采用层叠的方式进行布置,以实现以上距离的要求。在图6中,由于第一电极连接部120被信号处理电路板130所遮挡,因此并未示出。
相类似地,从监测组件200还包括:从监测组件壳体240。从监测组件壳体240限定有容纳第二电源部件230与第二电极连接部220的内腔,从监测组件壳体240上开有第二通孔243,供第二监测电极210的连接部211穿过以连接至第二电极连接部220上。
从监测组件壳体240包括:第二底板241和第二罩壳242,第二监测电极210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第二底板241的外侧,并且第二底板24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43,第二通孔243的规格与第二监测电极210的连接部211适配;第二罩壳242罩扣在第二底板241上以限定出容纳第二电源部件230以及第二电源部件230的内腔,第二罩壳242外表面至第二底板241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也可以根据人体佩戴的舒适程度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设置为相同。另外从监测组件壳体240的尺寸可以与以上主监测组件壳体150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保证人体对其佩戴感受的一致性。另外为了进行区分,第一罩壳152和第二罩壳242的外表面可以具备不同的图案或者颜色。
连接线缆300可以与从监测组件200固定连接设置为一体,也就是连接线缆300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方式)于第二电极连接部220以及第二电源部件230上。从而使得连接线缆300和从监测组件200做为一个整体配件。
连接线缆30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插接件310,以可插拔地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例如,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还设置有线缆接口,第一罩壳152的周壁上对应于线缆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连接线缆300的一端设置有与线缆接口对应插头,以穿过开口可插拔地连接于线缆接口。在连接线缆300使用USB线缆时,以上线缆接口可以是USB接口,为了使结构紧凑,可选择使用micro-USB或者USBtypeC等扁平的、占用空间小的接口。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线缆300的两端也可以均设置有插接件310,两端分别可插拔地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设置的线缆接口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220上,两端可以均使用选择使用micro-USB或者USBtypeC等扁平接口。这种配置方式从监测组件200作为一个配件,在更换时,仅需要将连接线缆300从被更换的从监测组件200中拔出,并插入新的从监测组件200。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将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分别贴附至监测位置的皮肤上,将连接线缆300的插头插入线缆接口,第一电源部件140向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等用电负载部件供电,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开始工作,信号处理电路板130将监测数据或者分析结果传送至使用者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另外,还可以对第一电源部件140和第二电源部件230的电量进行监测,在第一电源部件140出现电量临近用尽的情况时,由第二电源部件230对第一电源部件140进行充电,在第二电源部件230电量出现耗尽的情况下,及时向客户端发送提示信号,提醒用户更换从监测组件200。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作为动态监测ECG的装置时,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分别为监测心脏波动电信号的心电图监测电极。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分别贴附至人体的ECG监测位置的皮肤上,连接线缆300将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发送至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以供传送和分析。信号处理电路板130或者客户端将监测到的信号转换为ECG波形,进行输出和/或保存,以供用户或者医护人员进行使用。客户端还可以对动态监测ECG的装置的运行状态(包括电量等信息)进行获取,以在第一电源部件140出现电量临近用尽的情况时,由第二电源部件230对第一电源部件140进行充电,在第二电源部件230电量出现耗尽的情况下,及时向客户端发送提示信号,提醒用户更换从监测组件200。
因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在主监测组件100中设置第一监测电极110持续用于感测其佩戴位置的人体信号,利用主监测组件100中的信号处理电路板130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电路板130的供电由主监测组件100中的第一电源部件140的提供。另外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还设置有从监测组件200,从监测组件200中设置有第二监测电极210和第二电源部件230。主监测组件100和从监测组件200通过连接线缆300进行连接,一方面将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板130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连接第二电源部件230与第一电源部件140。通过将电源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组件中,一方面提高了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电量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一个组件中设置大容量电源部件,导致的占用体积过大,影响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
而且本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通过将主监测组件100和从监测组件200部件进行层叠布置,尽量减小其厚度,将主监测组件壳体150和从监测组件壳体240的厚度限定在使用者能够舒适佩戴的范围内,避免对使用者的影响。
此外,连接线缆300可以插拔地与主监测组件100连接,在更换从监测组件200时,对主监测组件100不产生任何影响。在使用时,可以同时配备一个主监测组件100和若干个从监测组件200,将若干个从监测组件200轮换使用,使用从监测组件200中的第二电源部件230向主监测组件100中的第一电源部件140进行充电,保证主监测组件100的持续工作。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尤其适用于对ECG的监测,动态地持续获取用户的ECG,记录使用者的心脏功能变化,辅助对使用者的心脏健康情况进行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体信号监测方法,该人体信号监测方法对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进行处理,以动态地实现对人体信号的持续监测。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体信号监测方法的示意图。该人体信号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S702,由佩戴于人体上的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获取反映身体状态的监测信号;
步骤S704,通过连接线缆300将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与第一监测电极110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130;
步骤S706,通过与第二监测电极210集中设置的第二电源部件230配置成通过连接线缆300向与第一监测电极110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140充电;
步骤S708,由信号处理电路板130对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在执行以上实施例的人体信号监测方法之前,使用者需要按照监测要求将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分别佩戴于指定的身体位置,例如对于ECG监测,需要将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检测电极分别贴附于胸部腹部的指定位置,并将连接线缆300连接至主监测组件100。
步骤S708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为:将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以供客户端进行分析。该方式中仅对监测信号进行调制以及发送,其中调制过程可以包括对以上监测信号的数字化、滤波、归一化、数据打包等一些过程。调制后的数据的数据格式由预先配置的数据传输协议规定。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将调制后的监测信号发送至客户端,由客户端执行后续的分析处理。例如将ECG监测信号转换为对应心电图波形。
步骤S708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由信号处理电路板130对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和对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步骤包括:将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对预设的数据格式的第一监测电极110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第二种信号处理方式,由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的信号处理电路板130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避免了将所有监测数据传输,而仅是上传分析结果,减少了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交互。但是该种方式需要在信号处理电路板130上配置具有监测信号处理能力的处理器及其附属电路,提高了整体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电量的消耗也会大于第一种信号处理方式。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要监测的人体数据类型及其对数据分析计算的要求选择以上两种号处理方式中的一个。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除了对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检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特别是对于第一供电部件和第二供电部件的电量进行监测。例如可以在主监测组件100中,设置用于分别检测第一电源部件140的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部件230的输出电压(例如可以对连接线缆300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件,通过以上电压推送出各自的电量情况。预先配置电量消耗阈值,在第一电源部件140的电量低于电量消耗阈值后,使用第二电源部件230向第一电源部件140充电。若第二电源部件230的电量低于电量消耗阈值后,可以向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更换从监测组件200的提示信号。该提示信号还可以由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输出,例如在主监测组件100或从检测组件中设置蜂鸣器或者振动器等部件,在例如需要更换从监测组件200时,以声音或振动的方式提醒用户。
客户端可以预先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通过通讯传输握手或者手动设置的方式获取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通信标识,并在通信过程中通过该通信标识识别与其数据传输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
该客户端可以定时启动获取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的任务,也可以实时接收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输出。另外客户端还可以定时向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发出电量查询请求,或者接收来自于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上传的电量信息,以便及时输出电量提示。该客户端还可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输出对应的界面,以供使用者对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进行使用,以达到了解身体状态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人体信号监测方法,通过信号处理电路板130,对第一监测电极110和第二监测电极210的监测结果进行调制以及初步分析,利用无线传输方式提供给客户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向用户展示,向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方式,以便其及时方便地了解自身身体状态。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A1.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包括:
主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监测电极、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供电的第一电源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
从监测组件,包括第二监测电极、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源部件;
连接线缆,用于连接所述主监测组件和所述从监测组件,以连通所述第一电源部件和所述第二电源部件,和/或,连通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和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并且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配置成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A2.根据A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主监测组件还包括:主监测组件壳体,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一通孔,供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上;
所述从监测组件还包括:从监测组件壳体,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的内腔,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二通孔,供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上。
A3.根据A2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罩壳,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规格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第一罩壳罩扣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第一罩壳外表面至所述第一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规格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适配;所述第二罩壳罩扣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第二罩壳外表面至所述第二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A4.根据A3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线缆接口,所述第一罩壳的周壁上对应于所述线缆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接口对应插头,以穿过所述开口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线缆接口,并且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上。
A5.根据A4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线缆为带有屏蔽层的USB线,并且所述线缆接口为USB接口。
A6.根据A1至A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源部件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向所述第一电源部件充电。
A7.根据A1至A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监测电极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分别为监测心脏波动电信号的心电图监测电极。
A8.根据A1至A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
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所述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供所述客户端进行分析。
A9.根据A1至A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
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数据分析模块,配置成对所述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所述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B10.一种人体信号监测方法,包括:
由佩戴于人体上的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获取反映身体状态的监测信号;
通过连接线缆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由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供电,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二电源部件可配置成在预设条件下通过所述连接线缆向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充电;
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B11.根据B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监测电极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均为监测心脏波动的心电图监测信号。
B12.根据B10或B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供所述客户端进行分析。
B13.根据B10或B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对所述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向预先绑定的客户端发送所述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包括:
主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监测电极、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一电极连接部、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供电的第一电源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
从监测组件,包括第二监测电极、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的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源部件;
连接线缆,用于连接所述主监测组件和所述从监测组件,以连通所述第一电源部件和所述第二电源部件,和/或,连通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和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并且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配置成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主监测组件还包括:主监测组件壳体,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一通孔,供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上;
所述从监测组件还包括:从监测组件壳体,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限定有容纳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的内腔,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上开有第二通孔,供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穿过以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主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罩壳,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规格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第一罩壳罩扣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一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第一罩壳外表面至所述第一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所述从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用于贴附于人体的贴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规格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连接部适配;所述第二罩壳罩扣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以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源部件的内腔,所述第二罩壳外表面至所述第二底板外表面的距离配置为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线缆接口,所述第一罩壳的周壁上对应于所述线缆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接口对应插头,以穿过所述开口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线缆接口,并且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电源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线缆为带有屏蔽层的USB线,并且所述线缆接口为USB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源部件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向所述第一电源部件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监测电极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分别为监测心脏波动电信号的心电图监测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
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所述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供所述客户端进行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包括:
信号调制模块,配置成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调制为预设的数据格式;
数据分析模块,配置成对所述预设的数据格式的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以及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无线传输模块,配置成向与所述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绑定的客户端发送身体状态分析结果。
10.一种人体信号监测方法,包括:
由佩戴于人体上的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获取反映身体状态的监测信号;
通过连接线缆将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由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供电,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二电源部件可配置成在预设条件下通过所述连接线缆向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集中设置的第一电源部件充电;
由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对所述第一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和对所述第二监测电极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和/或传输。
CN201510650413.9A 2015-10-09 2015-10-09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Pending CN1052499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0413.9A CN105249955A (zh) 2015-10-09 2015-10-09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0413.9A CN105249955A (zh) 2015-10-09 2015-10-09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9955A true CN105249955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9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0413.9A Pending CN105249955A (zh) 2015-10-09 2015-10-09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99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440A (zh) * 2017-01-09 2017-05-31 上海医思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心电信号采集衣和测量系统
CN109820488A (zh) * 2019-04-03 2019-05-3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心电监测设备和心电监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4284A1 (en) * 1995-02-09 1996-08-15 Indiana University Foundation Intelligent remote visu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
CN1907216A (zh) * 2005-08-01 2007-02-07 周常安 贴片式生理监测装置、系统及网络
CN202386783U (zh) * 2011-09-29 2012-08-22 常州康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探测模组的健康监护子母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4284A1 (en) * 1995-02-09 1996-08-15 Indiana University Foundation Intelligent remote visu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
CN1907216A (zh) * 2005-08-01 2007-02-07 周常安 贴片式生理监测装置、系统及网络
CN202386783U (zh) * 2011-09-29 2012-08-22 常州康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探测模组的健康监护子母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邱四海 曾永华: "心电数据管理系统中标准数据格式的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440A (zh) * 2017-01-09 2017-05-31 上海医思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心电信号采集衣和测量系统
CN109820488A (zh) * 2019-04-03 2019-05-3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心电监测设备和心电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884B (zh) 无导线一体化多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及分析系统、方法
JP5744402B2 (ja) 着用可能患者モニタのコードレス充電器
CA2973994C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optimum electrode vector length between two sensing connectors of a cardiac monitor
US9750455B2 (en) Compact wearable biological sensor modules
CN105873514B (zh) 动态血糖采集装置及主机
CN103169448B (zh) 体感网感知终端系统、感知节点及感知方法
WO2013080038A2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5125207A (zh) 一种移动式心电监测终端
CN203138477U (zh) 一种便携式心电图机
WO2017206461A1 (zh) 一种耳机式心电监护器
CN103083010A (zh) 便携式心电图测量装置及远程健康监控系统
CN105249955A (zh) 便携式人体信号监测装置与人体信号监测方法
CN109998520A (zh) 降低与感测的ecg信号相关联的噪声水平
CN210201508U (zh) 无线充电底座、监测装置和监测系统
DE102005038148B4 (de) Aufnahmesystem für einen medizinischen Sensor
US20160183874A1 (en) Attachment device for attach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601544A (zh) 用于心电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CN206341278U (zh) 具有心电监测功能的智能手机壳
KR20100089053A (ko) 탈부착형 생체 신호 검측 패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생체 신호 검측 장치
CN108511087A (zh) 检查报告打印提醒系统
CN104665807A (zh) 一种即时心电数据采集系统
CN204723053U (zh) 无线心电采集胸贴
CN203220356U (zh) 便携式心电检测装置
CN107847155A (zh) 一种睡眠监测仪
CN203539347U (zh) 一种电极贴式心电信息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