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7368B -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7368B
CN105237368B CN201410329016.7A CN201410329016A CN105237368B CN 105237368 B CN105237368 B CN 105237368B CN 201410329016 A CN201410329016 A CN 201410329016A CN 105237368 B CN105237368 B CN 105237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formaldehyde
mils
catalyst
synthetic method
methyl 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9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7368A (zh
Inventor
高晓晨
杨为民
高焕新
顾军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3290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7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7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7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7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7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催化剂反应效率低、三聚甲醛为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以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其中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的质量比为(0~10)∶(0~10)∶1,其中甲醇与甲缩醛的用量不能同时为0,在反应温度为70~200℃,反应压力为0.2~6MPa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聚甲醛二甲醚,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0.05~10%,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30~80份的金属有机骨材载体(MILs系列);b)20~70份固体超强酸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聚甲醛二甲醚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以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以及用于聚甲醛二甲基醚合成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革命影响日趋深入和我国特有的“多煤、少油、有气”的资源格局,我国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石油供给压力空前增大。预计未来10~20年,我国石油供给率只有~50%。如何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便成为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由煤基甲醇开发新型的油品替代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甲醚最早被提出作为一种柴油的添加剂,然而由于其自身冷启动性能差、常温下蒸汽压高、容易产生气阻使得二甲醚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的成本明显升高。聚甲醛二甲醚,即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是一类物质的通称,其简式可以表示为CH3O(CH2O)nCH3,具有较高的辛烷值(>30)和氧含量(42~51%)。当n的取值为2~10时,其物理性质、燃烧性能与柴油非常接近,较好的解决了二甲醚作为车用柴油调和组分存在的缺陷。因此聚甲醛二甲醚可作为新型的清洁柴油组分,在柴油中的添加量可达30%(v/v),可以改善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状况,提高热效率,降低尾气中的颗粒物以及COx和NOx的排放。据报道,添加5~30%的CH3OCH2OCH3可降低NOx排放7~10%,PM降低5~35%。由煤基甲醇合成PODE不仅可以取代部分柴油,还能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降低柴油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经济价值。
MILs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镧系和过渡金属元素与戊二酸、琥珀酸等二元羧酸合成的。另一类则是由三价的铬、铁、铝或钒等金属与对苯二甲酸或者均苯三酸合成的。此类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在一系列的MIL-n材料中,MIL-53、MIL-100、MIL-101的结构最为典型。
实验室中聚甲醛二甲醚可以通过痕量硫酸或盐酸存在下于150~180℃加热低聚合度多聚甲醛或低聚甲醛与甲醇反应的方法制备。近年来,聚甲醛二甲醚合成技术取得了进展。
CN102040491A介绍了采用β沸石、ZSM-5分子筛、MCM-22、MCM-56或UZM-8分子筛等作为催化剂,通过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反应物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CN102040490A介绍了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反应温度90~130℃,反应压力0.4~4.0MPa时,转化率和选择性都不及以金属有机骨架MILs系列载体负载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
虽然以上报道中采用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反应原料,分子筛及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这些合成工艺,但是所采用的沸石催化剂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分离困难、原料转化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特别的,MILs系列金属有机骨架载体具有高比表面积(如MIL-101的Langmuir比表面积为5900m2·g-1)及很高的空隙率,另外还有极高的热稳定性,被认为是晶态介孔材料,在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被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以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反应原料合成聚甲醛二甲醚工艺中存在催化剂反应效率低、三聚甲醛为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低温活性高、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以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其中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的质量比为(0~10)∶(0~10)∶1,甲醇与甲缩醛的用量不能同时为0,在反应温度为70~200℃,反应压力为0.2~6MPa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聚甲醛二甲醚,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0.05~10%,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30~80份的载体,载体选自MILs系列中MILs-53、MILs-100、MILs-101金属有机骨架中的至少一种;和载于其上的b)20~70份选自SO4 2-、Cl-、S2O8 2-中的至少一种固体超强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剂用量优选范围为原料重量的0.1~5%。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的质量比优选范围为(0.2~10)∶(0.5~10)∶1。反应温度的优选范围为90~130℃。反应压力优选范围为0.4~4.0MPa。所述多聚甲醛的聚合度优选为2~8,更优选4~6。催化反应制得聚甲醛二甲醚,可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分离催化剂与液相反应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与现有技术效果同比而言,反应时间不是本发明的关键所在,但从操作控制以及时间效率其它因素考虑,通常将反应时间控制为1至20小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反应时间为4~12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SO4 2-/MILs-53、SO4 2-/MILs-100、SO4 2-/MILs-101、Cl-/MILs-53、Cl-/MILs-100、Cl-/MILs-101、S2O8 2-/MILs-53、S2O8 2-/MILs-100、S2O8 2-/MILs-101均为 已知物质,都能用于本发明并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其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s系列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优选在1∶10到10∶1之间。
多聚甲醛的聚合度采用亚硫酸钠法或碘量法测定,方法出自:陈永杰,赵慧,邵永久等.工业多聚甲醛的聚合度测定及低聚合度多聚甲醛的制备,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5(2):2001。
本发明中由于使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s系列负载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能够实现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催化反应合成聚甲醛二甲醚,取代传统原料中的三聚甲醛。由于该方法可以多聚甲醛为原料,价廉使生产成本较低,且反应产物分布均匀。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s系列负载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s系列载体可使催化剂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了聚甲醛二甲醚的产率,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MILs系列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还具有可逆吸附水的性能,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将体系中产生的微量水除去,大幅度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一步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所用催化剂含有极强的酸性,通过蒸馏的方法从甲醇与多聚甲醛的反应产物中获得甲缩醛,使副产物甲缩醛循环进入酸催化体系再次与多聚甲醛反应,因此可以保持较高的反应转化率和产物收率。使用本发明方法,在反应温度为70~200℃,反应压力为0.2~6MPa条件下,使用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反应,其结果如下: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分离简单,产物n=2~10的收率好,产物选择性高达77.4%,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采用的原料多聚甲醛的聚合度均为5,产物选择性以多聚甲醛为基准以聚合度为2~10的聚甲醛二甲醚为目标产物计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醇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和0.8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醇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2】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100(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100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醇和100克 多聚甲醛,在130℃和0.6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醇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3】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101(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101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缩醛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和0.6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4】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Cl-/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蒸馏样(87wt%的甲缩醛,其余为甲醇)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0.7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经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5】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Cl-/MILs-100(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100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醇和50克多聚甲醛,在130℃,0.7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经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6】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2O8 2-/MILs-101(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101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醇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0.7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醇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7】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醇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和2MPa自生压力下反应12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醇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8】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70:30,100克甲缩醛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20℃和4MPa氮气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9】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0.5克催化剂SO4 2-/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缩醛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20℃和4MPa氮气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10】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其中固体超强酸与MILs-53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100克甲缩醛和100克多聚甲醛,在90℃和4MPa氮气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实施例11】
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MILs-53/SBA-15(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0.1),其中固体超强酸与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20:80,MILs-53与分子筛载体SBA-15的重量比为50:50。100克甲缩醛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和4MPa氮气压力下反应4h,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表1。
【比较例1】
依照专利《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325102.1)所述方法,在300毫升釜式反应器中加入2克催化剂SO4 2-/ZrO2/SBA-15(其中固体超强酸SO4 2-与载体(ZrO2及分子筛载体SBA-15)的总质量比为20:80,其中ZrO2与SBA-15的质量比为50:50),100毫升甲醇和100克多聚甲醛,在130℃和0.8MPa自生压力下反应4小时,抽取试样离心分离后由气相色谱分析。产物中包含聚甲醛二甲醚以及未反应的原料甲醇和多聚甲醛,其组成分布如下(以重量%表示):甲缩醛为22.2%,甲醇为5.1%,多聚甲醛为2.1%,n=2为25.1%,n=3为18.4%,n=4为17.5%,n=5-10为9.6%,n>10,余量,对产物n=2~10选择性的选择性为70.6%。
比较例中使用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分子筛负载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产物选择性较低。本发明实施例1与其相比,反应的转化率与产物n=2~10选择性较高,为77.4%,而且产物中多聚甲醛含量较低。能够取得与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时更好的反应结果。
表1
n为聚合度,产物为CH3O(CH2O)nCH3

Claims (9)

1.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以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其中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的质量比为(0~10)∶(0~10)∶1,甲醇与甲缩醛的用量不能同时为0,在反应温度为70~200℃,反应压力为0.2~6MPa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聚甲醛二甲醚,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0.05~10%,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30~80份的载体,载体选自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s系列中MILs-53、MILs-100、MILs-101金属有机骨架中的至少一种;和载于其上的b)20~70份选自SO4 2-、Cl-、S2O8 2-中的至少一种固体超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0.1~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的质量比为(0.2~10)∶(0.5~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9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压力为0.4~4.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甲醛的聚合度为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甲醛的聚合度为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1至2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4至12小时。
CN201410329016.7A 2014-07-11 2014-07-11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5237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9016.7A CN105237368B (zh) 2014-07-11 2014-07-11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9016.7A CN105237368B (zh) 2014-07-11 2014-07-11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7368A CN105237368A (zh) 2016-01-13
CN105237368B true CN105237368B (zh) 2017-06-20

Family

ID=55035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9016.7A Active CN105237368B (zh) 2014-07-11 2014-07-11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73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5337B (zh) * 2018-09-10 2021-05-1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MOFs封装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9364A1 (en) * 1998-11-12 2000-05-25 Bp Amoco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by reaction of dimethylether with formaldehyde over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CN10366454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9364A1 (en) * 1998-11-12 2000-05-25 Bp Amoco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by reaction of dimethylether with formaldehyde over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CN10366454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李庆远等;《化学进展》;20120824;第24卷(第8期);第1506-15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7368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0491B (zh) 分子筛催化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
CN104151148B (zh) 由多聚甲醛制备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3880612B (zh) 由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4549443A (zh) 聚甲醛二甲醚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2295734B (zh) 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
CN102040490A (zh)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CN103664545B (zh) 由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
CN103664549B (zh)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CN106582837A (zh) 聚甲醛二甲基醚生产用的催化剂
CN103664543B (zh) 由多聚甲醛制备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
CN102295539B (zh) 催化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
CN104151147B (zh) 以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237368B (zh)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CN104276932A (zh) 聚甲醛二甲醚的制备方法
CN105294411B (zh) 由多聚甲醛生产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367393B (zh) 由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3880613B (zh) 制备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3772165B (zh) 由多聚甲醛制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3772161A (zh) 聚甲醛二甲醚的制备方法
CN105439830B (zh) 以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585456B (zh) 制备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3880614B (zh)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CN105085196A (zh) 以多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439829B (zh) 以多聚甲醛生产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585461B (zh) 聚甲醛二甲基醚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