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2908A -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2908A
CN105232908A CN201510794774.0A CN201510794774A CN105232908A CN 105232908 A CN105232908 A CN 105232908A CN 201510794774 A CN201510794774 A CN 201510794774A CN 105232908 A CN105232908 A CN 105232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
chinese medicine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47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947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29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2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经两次水提取后,再经浓缩、造粒制得:广金钱草15-25份、垂盆草12-16份、蜜桶花10-20份、大丁草10-15份、苍耳子6-12份、鸭跖草9-17份、紫苏梗5-15份、神曲10-15份、川芎3-10份、葱须6-9份。本发明中药颗粒所选原料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疏肝理气、益脾和胃、行气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周期短,治疗彻底,可达标本兼治的目的;且药性平和,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其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肝胆系统疾病。黄疸的治病原因多样,如: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病变致胆红素代谢失常;或肝内、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或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西医根据黄疸发生的机理,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中医认为,黄疸的基本病机是湿热内蕴、热毒炽盛、胆道阻滞、寒湿内阻、瘀血停滞,并且因病因病机不同,黄疸患者会有不同的黄疸症状,如: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若黄疸病情继续恶化则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目前市场已有的治疗黄疸的药,大多是西药,常用的口服药有强的松、甲氨蝶呤、环孢素等,但大多数西药只能治标,不能对患者的脏腑综合调理,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常吃会导致人体内的系统紊乱;而现有的一些中医其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药效短时间不显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颗粒用于治疗黄疸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周期短,治疗彻底,可达标本兼治的目的;且药性平和,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5-25份、垂盆草12-16份、蜜桶花10-20份、大丁草10-15份、苍耳子6-12份、鸭跖草9-17份、紫苏梗5-15份、神曲10-15份、川芎3-10份、葱须6-9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8-22份、垂盆草13-15份、蜜桶花13-17份、大丁草12-14份、苍耳子8-10份、鸭跖草12-15份、紫苏梗8-12份、神曲12-14份、川芎5-7份、葱须7-8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20份、垂盆草14份、蜜桶花15份、大丁草13份、苍耳子9份、鸭跖草13份、紫苏梗10份、神曲13份、川芎6份、葱须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6-8倍的水浸泡40-60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40-60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6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40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服用方法:内服,每日2次,每次服用有效药量为1-2g的中药颗粒,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中的中药详细情况如下:
广金钱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祛湿,退黄,利尿通淋的功效。治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肾炎浮肿,黄疸,疳积,痈肿。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经、胆经、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
蜜桶花:味微苦,性凉。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风湿筋骨痛,浮肿,泻痢,黄疸,痨伤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疮疖。
大丁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臁疮,蛇咬伤,烧烫伤,外伤出血。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归肺经、肝经。具有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的功效。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鸭跖草:味甘、淡,性寒。归肺经、胃经、膀胱经。具有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疏肝理气,舒郁,止痛,安胎的功效。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神曲:味甘辛,性温。入脾经、胃经。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治风冷头痛旋晕,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葱须:味辛,性平。归肺经。具有祛风散寒,解毒,散瘀的功效。主风寒头痛,喉疮,痔疮,冻伤。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中的“君、臣、佐、使”原则,科学合理配伍,以广金钱草为君药,起到清热祛湿、利胆退黄作用;以垂盆草、蜜桶花、大丁草、苍耳子为臣药,加强清热祛湿的功效;佐以凉血解毒的鸭跖草,疏肝理气的紫苏梗,益脾和胃的神曲,以及行气化瘀的川芎、葱须。十位中药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疏肝理气、益脾和胃、行气化瘀之功效,进而从根本上准确、快速地治愈黄疸,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周期短、治疗彻底,以及制作简单、药性平和、安全性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5份、垂盆草12份、蜜桶花10份、大丁草10份、苍耳子6份、鸭跖草9份、紫苏梗5份、神曲10份、川芎3份、葱须6份。其制备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浸泡40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40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8份、垂盆草13份、蜜桶花13份、大丁草12份、苍耳子8份、鸭跖草12份、紫苏梗8份、神曲12份、川芎5份、葱须7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浸泡45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45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20份、垂盆草14份、蜜桶花15份、大丁草13份、苍耳子9份、鸭跖草13份、紫苏梗10份、神曲13份、川芎6份、葱须8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7倍的水浸泡50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50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5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22份、垂盆草15份、蜜桶花17份、大丁草14份、苍耳子10份、鸭跖草15份、紫苏梗12份、神曲14份、川芎7份、葱须8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的水浸泡55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55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5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25份、垂盆草16份、蜜桶花20份、大丁草15份、苍耳子12份、鸭跖草17份、紫苏梗15份、神曲15份、川芎10份、葱须9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的水浸泡60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60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40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制得中药颗粒,用于治疗黄疸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周期短,治疗彻底,可达标本兼治的目的;且药性平和,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
临床观察研究:
1、观察对象: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90例,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18-52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2年。
2、诊断标准
所观察对象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临床表现如下:身目具黄,黄色鲜明;血清胆红质、黄疸指数显著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肝功能不正常;肝脾或胆囊肿大,伴有压痛或触痛;精神倦怠;发热口渴,心中懊憹,口干而苦,恶心欲吐,腹满胁痛;大便秘结呈灰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3、服用方法:内服,每日2次,每次服用有效药量为1-2g的中药颗粒,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临床应用时,组合物种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
3、疗效标准:
治愈:黄疸消退,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
有效: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等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无效:黄疸未消退或加深,症状无改善。
4、治疗效果:
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用1-4个疗程,治愈75例,治愈率达83.3%,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1.3%,且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说明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5-25份、垂盆草12-16份、蜜桶花10-20份、大丁草10-15份、苍耳子6-12份、鸭跖草9-17份、紫苏梗5-15份、神曲10-15份、川芎3-10份、葱须6-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18-22份、垂盆草13-15份、蜜桶花13-17份、大丁草12-14份、苍耳子8-10份、鸭跖草12-15份、紫苏梗8-12份、神曲12-14份、川芎5-7份、葱须7-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广金钱草20份、垂盆草14份、蜜桶花15份、大丁草13份、苍耳子9份、鸭跖草13份、紫苏梗10份、神曲13份、川芎6份、葱须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拣选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6-8倍的水浸泡40-60分钟,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40-60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和滤渣;
2)在步骤1)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6倍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40分钟,过滤取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两次煎煮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得中药稠膏;
4)向步骤3)所得中药稠膏中加入糊精、白砂糖,所述中药稠膏、糊精和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1.5,混合均匀,采用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可。
CN201510794774.0A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329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4774.0A CN105232908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4774.0A CN105232908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2908A true CN105232908A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30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4774.0A Pending CN105232908A (zh) 2015-11-17 2015-11-17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290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315A (zh) * 2001-07-16 2003-02-19 乌力吉 用于治疗肝、胆、肾脏疾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CN103169922A (zh) * 2013-02-25 2013-06-26 张艳英 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485A (zh) * 2015-08-14 2015-11-04 邹江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颗粒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315A (zh) * 2001-07-16 2003-02-19 乌力吉 用于治疗肝、胆、肾脏疾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CN103169922A (zh) * 2013-02-25 2013-06-26 张艳英 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485A (zh) * 2015-08-14 2015-11-04 邹江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颗粒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瑜等: "陈友芝治疗急性肝炎经验", 《中医研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9922B (zh) 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0768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
CN102698085B (zh) 治疗关节炎的中药膏药
CN103251865A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57795A (zh) 一种促进术后刀口愈合的中药制剂
CN105727117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081A (zh) 一种治疗肾阳亏虚型经行泄泻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5440A (zh) 一种治疗阴黄证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331A (zh) 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775A (zh) 一种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7558B (zh) 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
CN105232908A (zh)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8763A (zh) 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73882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CN107913389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789A (zh) 一种治疗湿温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38848A (zh)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6371A (zh) 一种治疗血瘀型癥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34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70772A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13692A (zh)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草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830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胁痛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321A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
CN104435152A (zh) 高血压ⅰ期镇静安神中药药剂及制法
CN105168746B (zh) 一种治疗小儿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