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3882A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73882A CN102973882A CN 201210436805 CN201210436805A CN102973882A CN 102973882 A CN102973882 A CN 102973882A CN 201210436805 CN201210436805 CN 201210436805 CN 201210436805 A CN201210436805 A CN 201210436805A CN 102973882 A CN102973882 A CN 102973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chinese medicine
- cervical spondylosis
- treatment
- traditional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本发明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配伍合理,有主有从,各展其长,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效,对肾气虚哀,挟有寒湿,气血亏损,脉络瘀阻有明显疗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颈椎病不仅是世界性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有向青少年漫延的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电脑、空调广泛使用,人们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机率大幅度增加,造成颈椎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不仅影响颈部神经根,血管,脊髓,出现头晕,头痛,颈肩背酸痛,上肢放射痛,下肢无力等症状。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头颈活动受限,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起偏头痛或眩晕;2)颈部有僵直;3)伴有手肩臂感觉异常疼痛手指无力;4)由于颅内供血不足可引起脑后部缺血而表现一系列头部症状,如偏头痛、视力障碍、耳鸣、听力减退等;5)有椎管狭窄者可在低头时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的感觉。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两大类。西医大多采用手术治疗和采用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不仅风险高,而且费用大,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易复发,而采用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是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以骶管注射等方法为多数,近年来,中医牵引、理疗按摩、烤电及中药治疗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不能彻底根治,治疗时间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副作用小的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方案: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组成: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2g、蚂蚁11g、葛根19g、僵蚕12g、威灵仙15g、川穹6g、没药15g、黄芩25g、甘草6g、红花18g、透骨草13g、土鳖虫25g、莪术20g、牛膝15g、地龙5g。
将本发明按以上各组分的配比,制成水煎汤剂。
其中各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蚂蚁: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作用。
葛根:性凉,味甘、辛,入脾、胃经,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
僵蚕:味辛,咸,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
威灵仙: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用于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川穹: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没药:苦,辛,平,无毒。肝,脾,心,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红花:性味性温,味辛,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透骨草:辛,温,入肺、肝经,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土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癞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
地龙:咸,寒,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以祖国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以及发明人对颈椎病及相关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根据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筛选出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温通化瘀、补肾泻火的纯中药精制而成,本发明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配伍合理,有主有从,各展其长,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效,对肾气虚哀,挟有寒湿,气血亏损,脉络瘀阻有明显疗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水煎服,日服1剂,分两次早晚服用。
实施例2: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水煎服,日服1剂,分两次早晚服用。
实施例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2g、蚂蚁11g、葛根19g、僵蚕12g、威灵仙15g、川穹6g、没药15g、黄芩25g、甘草6g、红花18g、透骨草13g、土鳖虫25g、莪术20g、牛膝15g、地龙5g。
水煎服,日服1剂,分两次早晚服用。
本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通化瘀之功效,对各种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治愈率高。
以下是本中药组合物的临床应用实例:
病例一:白某,男,67岁,患者来诊时,头痛、头昏、头晕、脖子僵硬疼痛、右手麻木、视力下降、口干口苦、胸闷气短,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服用本药两疗程,疼痛、口干口苦、脖子痛等症状均有减轻,巩固一疗程后,各种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二:刘某,男,40岁,颈肩酸痛、头晕、耳鸣、心慌、失眠,头面部麻木、双上肢疼痛、麻木,后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给与本发明药物治疗,三个月后x线片前后对比所见:“变直的生理曲度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病例三:邢某,男,49岁,颈肩臂酸痛、左侧偏头痛、左手挠侧麻木胀痛开始服用本药,20天后头痛消失,1个月后颈臂臂酸痛消失,近3个月左上肢麻木消失,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病例四,姜某,男,54岁,湖北人,患有颈椎骨质增生病,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国内看遍了医院,服用了各类药物,仍不见好转,病情不断加重,后经服用本发明中药药方治疗,两疗程后彻底痊愈,愈后无复发。
病例五:杨某,男,55岁,颈部扭伤后引起左侧头痛、耳痛、颈左侧酸痛、左侧鼻子不通、双上肢疼痛、麻木、咽喉肿胀,二年来时轻时重,四处求医不见效果,经服用本药治疗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患者和其父母非常感谢,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病例六,张某,男,44岁,河北人,职业,教师。患者头痛、头晕、双上肢疼痛、麻木半年余。曾在县医院就诊拍片,确诊颈椎病,经口服药物,外用膏药治疗月余,上述症状无明显效果。经他人介绍用本方治疗一个疗程,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消失,自称头脑很清楚,上肢麻木消失,巩固治疗继续服用第二个疗程。
病例七,王某,女,44岁。颈痛、活动不利己8个月,近2个月加剧,右侧肩臂酸痛,食、中指麻木,颈椎6~7右侧横突尖前下方有压痛及放射痛;拍片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使用本方治疗1星期后,精神振作,头晕减轻,诸症缓解;续服1星期,颈、肩、手臂及手指麻木明显减轻。又服药半个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良好,追访已恢复工作,无何不适。
Claims (4)
1.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组成: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0~14g、蚂蚁10~13g、葛根15~25g、僵蚕8~16g、威灵仙10~20g、川穹3~8g、没药10~20g、黄芩20~30g、甘草3~9g、红花15~20g、透骨草10~15g、土鳖虫20~30g、莪术10~30g、牛膝10~20g、地龙2~8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当归12g、蚂蚁11g、葛根19g、僵蚕12g、威灵仙15g、川穹6g、没药15g、黄芩25g、甘草6g、红花18g、透骨草13g、土鳖虫25g、莪术20g、牛膝15g、地龙5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436805 CN102973882A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436805 CN102973882A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73882A true CN102973882A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7848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10436805 Pending CN102973882A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7388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3932A (zh) * | 2014-08-25 | 2014-12-03 | 邹洪胜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
CN105412269A (zh) * | 2015-11-26 | 2016-03-23 | 于明儒 |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
2012
- 2012-10-25 CN CN 201210436805 patent/CN10297388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3932A (zh) * | 2014-08-25 | 2014-12-03 | 邹洪胜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
CN105412269A (zh) * | 2015-11-26 | 2016-03-23 | 于明儒 |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21664A (zh) | 一种治疗中风偏瘫及全身瘫痪的中药 | |
CN102793883B (zh) | 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膏药 | |
CN103816254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劳损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6421663A (zh) |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12847C (zh) | 一种内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35721B (zh) | 一种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中药 | |
CN103705670A (zh) | 一种祛风除湿止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63356A (zh) | 治疗阳虚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302740A (zh) | 一种治疗心肾阴虚型胸痹的中药制备方法 | |
CN102872413A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265999A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1322756B (zh) | 用于推拿按摩治疗腰椎病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73882A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 |
CN103920058A (zh) |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02985A (zh) | 治疗腰椎、颈椎、坐骨神经、风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83616A (zh) |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 | |
CN104800610A (zh) |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63897A (zh) | 一种应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311210A (zh) | 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4666799A (zh) | 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药酒及制备方法 | |
CN103550620B (zh) | 一种治疗风湿疼痛的外用药物组合物 | |
CN103751467A (zh) | 一种治疗腰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15165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25637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14870A (zh) |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