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0766A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20766A CN105220766A CN201510785617.3A CN201510785617A CN105220766A CN 105220766 A CN105220766 A CN 105220766A CN 201510785617 A CN201510785617 A CN 201510785617A CN 105220766 A CN105220766 A CN 105220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erposed beam
- concrete
- connector
- cast
- super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6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为:预先浇制混凝土柱,同时混凝土柱的顶面预留插接槽,于插接槽内设置有节点连接件,于混凝土柱的顶面还设置有与节点连接件连为一体的叠合梁,施工工艺上采用建筑构件现场预制与工地现浇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叠合梁利用现场场地预制,可大批量生产,混凝土柱采用支模现浇,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工期缩短一半,同时工程质量得到了改善,安全管理大幅提升,综合效益极其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作为传统的结构形式,广泛用于厂房、仓库及民用建筑领域,通常采用现场支模浇筑的方式,形成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场现浇方式的缺点为,需要大量的脚手架(10m高的双层仓库的二层楼面,脚手架及模板费用近300元/㎡);高空作业危险性较大;脚手架工程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与施工工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现场作业为主的传统粗放型建造方式已严重阻碍了低碳、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结构上,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柱距通常不会太大,跨度大时,梁高和配筋会随之增大;当梁高受限制时,底部柱网通常不会很大,柱子较多的建筑室内分隔与设备布置不灵活,可改造性与使用性比较差。
在施工工艺上,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通常只能逐层施工,下层结构浇注完成并养护好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并且受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施工工期容易被延长。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新的建造技术与施工方法,同时改进施工连接节点技术,用以解决上述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弊端,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其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先浇制的混凝土柱(1),所述混凝土柱(1)的顶面预留有插接槽(11),于插接槽(11)内设置有节点连接件(3),所述节点连接件(3)具有延伸至插接槽(11)外部的自由端,于混凝土柱(1)的顶面还设置有与节点连接件(3)连为一体的叠合梁(2);
其中,所述叠合梁(2)包括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所述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于节点连接件(3)两侧对称铺设,于叠合梁Ⅰ(21)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Ⅰ(K),于叠合梁Ⅱ(22)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Ⅱ(L),所连接件Ⅰ(K)、连接件Ⅱ(L)通过连接件(4)与节点连接件(3)固定为一体。
其中,所述混凝土柱(1)、节点连接件(3)、连接件(4)、叠合梁Ⅰ(21)及叠合梁Ⅱ(22)通过混凝土浆凝结为整体。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节点连接件(3)为钢筋笼。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连接件(4)为并排布置的负弯矩钢筋。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叠合梁Ⅰ(21)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Ⅰ及沿负筋Ⅰ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Ⅰ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所述叠合梁Ⅱ(22)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Ⅱ及沿负筋Ⅱ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Ⅱ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所述连接件Ⅰ(K)为叠合梁Ⅰ(21)顶侧外露的箍筋Ⅰ,所述连接件Ⅱ(L)为叠合梁Ⅱ(22)顶侧外露的箍筋Ⅱ,所述叠合梁Ⅰ(21)底部的负筋Ⅰ(211)、叠合梁Ⅱ(22)底部的负筋Ⅱ(221)分别形成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23)。
所述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叠合梁:叠合梁选用混凝土叠合梁,所述混凝土叠合梁顶部的箍筋外露,所述混凝土叠合梁底部的负筋具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
(2)浇制混凝土柱:按施工图纸指定位置浇注混凝土柱,于混凝土柱顶面预留插接槽,待凝固后,养护7-10天;
(3)节点连接件安装:以钢筋笼作为节点连接件,将预制好的钢筋笼分别置入混凝土柱顶侧的插接槽内;
(4)叠合梁安装:将叠合梁分别吊装到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于混凝土柱顶面钢筋笼两侧叠合梁Ⅰ、叠合梁Ⅱ的端部对齐且于混凝土柱顶面的中心放置,选取负弯矩钢筋作为连接件,将负弯矩钢筋沿叠合梁Ⅰ外露的箍筋Ⅰ的底侧穿入,经钢筋笼由叠合梁Ⅱ外露的箍筋Ⅱ的底侧接出,同时将叠合梁Ⅰ、叠合梁Ⅱ底部负筋的可折弯部折弯,并使折弯部贴覆插接槽的内侧壁,即完成横向叠合梁安装;
(5)按步骤(4)的方法将混凝土柱之间的纵向叠合梁安装就位;
(6)楼面层安装: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及楼面板依次安装于叠合梁之间;
(7)浇注:用混凝土连续浇注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楼面板、叠合梁Ⅰ、叠合梁Ⅱ、钢筋笼、混凝土柱及作为连接件的负弯矩钢筋浇注为整体,完成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连接结构上,于混凝土柱的顶面预留有插接槽,于插接槽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与叠合梁之间通过并排的负弯矩钢筋连为整体,同时叠合梁底部的负筋设有可折弯部,吊装就位后,将可折弯部折弯起到铆接的效果,浇注完成后连接结构的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节点连接结构实现完全的刚性连接;
(2)改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工艺与施工方法,采用建筑构件的现场预制与工地现浇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叠合梁利用现场场地预制,可大批量生产,混凝土柱采用支模现浇,同时,梁采用预应力钢筋,能够合理降低梁的高度与配筋率;
(3)楼板施工采用楼层次梁结构形式,下面铺设楼层压型钢板作为底模,使得楼板施工无需大量的脚手架工程,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并且,结构可以立体交叉施工,现浇混凝土柱的同时,可现场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楼层次梁可系统生产与加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并且减少了高空施工作业,降低了施工的危险性,施工更加安全快捷;
(4)通过预制梁,极大的保证了构件质量,无需内外大量的脚手架工程,使相应楼层结构的造价降低10%以上,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工期可缩短一半,同时工程质量得到了改善,安全性大幅提升,综合效益极其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节点连接件固定就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混凝土柱与叠合梁固定就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4,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先浇制的混凝土柱1,于混凝土柱1的顶面预留有插接槽11,于插接槽11内设置有节点连接件3,节点连接件3具有延伸至插接槽11外部的自由端,于混凝土柱1的顶面还设置有与节点连接件3连为一体的叠合梁2,其中,叠合梁2包括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于节点连接件3两侧对称铺设,于叠合梁Ⅰ21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ⅠK,于叠合梁Ⅱ22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ⅡL,连接件ⅠK、连接件ⅡL通过连接件4与节点连接件3固定为一体。在成型上,所述混凝土柱1、节点连接件3、连接件4、叠合梁Ⅰ21及叠合梁Ⅱ22通过混凝土浆凝结为整体。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节点连接件3为钢筋笼。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4为并排布置的负弯矩钢筋,负弯矩钢筋与钢筋笼连接后,其两端分别与连接件Ⅰ及连接件Ⅱ固定。
下面进一步描述一下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的结构,参见图2,叠合梁Ⅰ21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Ⅰ及沿负筋Ⅰ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Ⅰ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叠合梁Ⅱ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Ⅱ及沿负筋Ⅱ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Ⅱ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连接件ⅠK为叠合梁Ⅰ21顶侧外露的箍筋Ⅰ,连接件ⅡL为叠合梁Ⅱ22顶侧外露的箍筋Ⅱ,同时,叠合梁Ⅰ21底部的负筋Ⅰ21、叠合梁Ⅱ22底部的负筋Ⅱ221分别形成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23,待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安装就位后,将可折弯部23向插接槽11折弯后起到铆接的作用。
容易理解的是,也可在混凝土柱的顶面预留出节点连接件,节点连接件为钢筋笼,钢筋笼于叠合梁之间通过并排布置的负弯矩钢筋固定为整体,其连接原理与预留插接槽原理相同。
上述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叠合梁:叠合梁2选用混凝土叠合梁,所述混凝土叠合梁顶部的箍筋外露,所述混凝土叠合梁底部的负筋具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
(2)浇制混凝土柱:按施工图纸指定位置浇注混凝土柱1,于混凝土柱1顶面预留插接槽11,待凝固后,养护7-10天;
(3)节点连接件安装:以钢筋笼作为节点连接件3,将预制好的钢筋笼分别置入混凝土柱1顶侧的插接槽11内;
(4)叠合梁安装:将叠合梁2分别吊装到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于混凝土柱1顶面钢筋笼两侧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的端部对齐且于混凝土柱1顶面的中心放置,选取负弯矩钢筋作为连接件4,将负弯矩钢筋沿叠合梁Ⅰ21外露的箍筋Ⅰ的底侧穿入,经钢筋笼由叠合梁Ⅱ22外露的箍筋Ⅱ的底侧接出,同时将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底部负筋的可折弯部23折弯,并使折弯部贴覆插接槽11的内侧壁,折弯部可起到铆接的作用,即完成横向叠合梁安装;
(5)按步骤(4)的方法将混凝土柱之间的纵向叠合梁安装就位;
(6)楼面层安装: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及楼面板依次安装于叠合梁之间;
(7)浇注:用混凝土连续浇注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楼面板、叠合梁Ⅰ、叠合梁Ⅱ、钢筋笼、混凝土柱及作为连接件的负弯矩钢筋浇注为整体,完成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
容易理解的,混凝土柱1可延伸到二层、三层,施工方法相同,每层混凝土柱的柱顶必须预留一个插接槽,且每层插接槽可供上层混凝土柱插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发明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预先浇制的混凝土柱(1),所述混凝土柱(1)的顶面预留有插接槽(11),于插接槽(11)内设置有节点连接件(3),所述节点连接件(3)具有延伸至插接槽(11)外部的自由端,于混凝土柱(1)的顶面还设置有与节点连接件(3)连为一体的叠合梁(2);
其中,所述叠合梁(2)包括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所述叠合梁Ⅰ(21)、叠合梁Ⅱ(22)于节点连接件(3)两侧对称铺设,于叠合梁Ⅰ(21)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Ⅰ(K),于叠合梁Ⅱ(22)的顶面设有连接件Ⅱ(L),所连接件Ⅰ(K)、连接件Ⅱ(L)通过连接件(4)与节点连接件(3)固定为一体。
其中,所述混凝土柱(1)、节点连接件(3)、连接件(4)、叠合梁Ⅰ(21)及叠合梁Ⅱ(22)通过混凝土浆凝结为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连接件(3)为钢筋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并排布置的负弯矩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Ⅰ(21)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Ⅰ及沿负筋Ⅰ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Ⅰ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所述叠合梁Ⅱ(22)包括呈矩形状阵列的负筋Ⅱ及沿负筋Ⅱ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箍筋Ⅱ构成的框体,于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浆层,所述连接件Ⅰ(K)为叠合梁Ⅰ(21)顶侧外露的箍筋Ⅰ,所述连接件Ⅱ(L)为叠合梁Ⅱ(22)顶侧外露的箍筋Ⅱ,所述叠合梁Ⅰ(21)底部的负筋Ⅰ(211)、叠合梁Ⅱ(22)底部的负筋Ⅱ(221)分别形成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叠合梁:叠合梁选用混凝土叠合梁,所述混凝土叠合梁顶部的箍筋外露,所述混凝土叠合梁底部的负筋具有延伸至其本体外部的可折弯部;
(2)浇制混凝土柱:按施工图纸指定位置浇注混凝土柱,于混凝土柱顶面预留插接槽,待凝固后,养护7-10天;
(3)节点连接件安装:以钢筋笼作为节点连接件,将预制好的钢筋笼分别置入混凝土柱顶侧的插接槽内;
(4)叠合梁安装:将叠合梁分别吊装到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于混凝土柱顶面钢筋笼两侧叠合梁Ⅰ、叠合梁Ⅱ的端部对齐且于混凝土柱顶面的中心放置,选取负弯矩钢筋作为连接件,将负弯矩钢筋沿叠合梁Ⅰ外露的箍筋Ⅰ的底侧穿入,经钢筋笼由叠合梁Ⅱ外露的箍筋Ⅱ的底侧接出,同时将叠合梁Ⅰ、叠合梁Ⅱ底部负筋的可折弯部折弯,并使折弯部贴覆插接槽的内侧壁,即完成横向叠合梁安装;
(5)按步骤(4)的方法将混凝土柱之间的纵向叠合梁安装就位;
(6)楼面层安装: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及楼面板依次安装于叠合梁之间;
(7)浇注:用混凝土连续浇注将次梁、楼面混凝土板、楼面板、叠合梁Ⅰ、叠合梁Ⅱ、钢筋笼、混凝土柱及作为连接件的负弯矩钢筋浇注为整体,完成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85617.3A CN105220766A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85617.3A CN105220766A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20766A true CN105220766A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498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85617.3A Pending CN105220766A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2076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7026A (zh) * | 2016-10-21 | 2017-02-22 | 季兆桐 | 一次成型的多跨预制梁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999295A (zh) * | 2018-07-31 | 2018-12-14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和现浇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
CN110565817A (zh) * | 2019-09-09 | 2019-12-13 |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砼体浆锚连接的施工方法 |
CN112359966A (zh) * | 2020-10-27 | 2021-02-12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94858A (ja) * | 2001-03-29 | 2002-10-09 | Ohbayashi Corp | 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製柱部材および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製梁部材、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柱・梁架構の構築方法 |
JP2002322734A (ja) * | 2001-04-26 | 2002-11-08 | Kumagai Gumi Co Ltd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プレキャスト梁の接合方法 |
JP4363747B2 (ja) * | 2000-06-02 | 2009-11-11 | 佐藤工業株式会社 | 柱梁接合部におけるPCa梁部材の接合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PCa梁部材 |
CN102747780A (zh) * | 2012-06-28 | 2012-10-24 |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
CN203808235U (zh) * | 2014-03-14 | 2014-09-03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异形柱结构 |
CN204098219U (zh) * | 2014-10-15 | 2015-01-14 | 昆明营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牛腿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销接点装配式建筑 |
CN205348390U (zh) * | 2015-11-16 | 2016-06-29 |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 |
-
2015
- 2015-11-16 CN CN201510785617.3A patent/CN1052207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3747B2 (ja) * | 2000-06-02 | 2009-11-11 | 佐藤工業株式会社 | 柱梁接合部におけるPCa梁部材の接合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PCa梁部材 |
JP2002294858A (ja) * | 2001-03-29 | 2002-10-09 | Ohbayashi Corp | 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製柱部材および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製梁部材、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柱・梁架構の構築方法 |
JP2002322734A (ja) * | 2001-04-26 | 2002-11-08 | Kumagai Gumi Co Ltd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プレキャスト梁の接合方法 |
CN102747780A (zh) * | 2012-06-28 | 2012-10-24 |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
CN203808235U (zh) * | 2014-03-14 | 2014-09-03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异形柱结构 |
CN204098219U (zh) * | 2014-10-15 | 2015-01-14 | 昆明营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牛腿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销接点装配式建筑 |
CN205348390U (zh) * | 2015-11-16 | 2016-06-29 |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7026A (zh) * | 2016-10-21 | 2017-02-22 | 季兆桐 | 一次成型的多跨预制梁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999295A (zh) * | 2018-07-31 | 2018-12-14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和现浇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
CN110565817A (zh) * | 2019-09-09 | 2019-12-13 |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砼体浆锚连接的施工方法 |
CN112359966A (zh) * | 2020-10-27 | 2021-02-12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359966B (zh) * | 2020-10-27 | 2022-04-2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39137B (zh) | 预制墙板、墙体及预制墙板生产方法、预制墙体施工方法 | |
CN101769008B (zh) | 利用预制构造柱圈梁建造抗震砌体房屋的方法 | |
CN105220766A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3015747B (zh) | 全组装整体灌注复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2691363A (zh) | 混凝土砌块泡沫混凝土复合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951998A (zh) | 一种集成装配式住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498569A (zh) | 旧厂房内部加层改造钢架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242706U (zh) | 高层外檐窗间填充墙现浇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结构 | |
CN104895231B (zh) | 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635235B (zh) | 一种拼接网架悬挂模板现浇钢丝网水泥板的方法 | |
CN205224332U (zh) | 预制墙体和预制墙板 | |
CN205224271U (zh) | 榫卯式混凝土叠合梁交叉连接结构 | |
CN103572874A (zh) | 钢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建造方法 | |
CN203603522U (zh) | 旧厂房内部加层改造钢架混凝土结构 | |
CN111691580A (zh) | 空腔内配置大直径边缘构件竖向受力钢筋的叠合暗柱及预制墙 | |
CN202530614U (zh) | 一种现浇钢丝网水泥板 | |
CN111042430A (zh) | 一种四维榫卯结构砖及免拆浇筑型立柱 | |
CN205348390U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梁与现浇柱的连接结构 | |
CN201713970U (zh) | 一种轻质密肋板和轻质密肋楼盖结构体系 | |
CN105297893A (zh) | 榫卯式混凝土叠合梁交叉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428968U (zh) | 一种钢筋桁架式无支撑模板体系 | |
CN206220297U (zh) | 预制剪力墙 | |
CN104005475A (zh) | 易于安装的空心柱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4753834U (zh) | 一种剪刀楼梯的隔墙板与楼层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4959963U (zh) |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复合轻质墙体房屋建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