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5628B -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5628B
CN105215628B CN201410286696.9A CN201410286696A CN105215628B CN 105215628 B CN105215628 B CN 105215628B CN 201410286696 A CN201410286696 A CN 201410286696A CN 105215628 B CN105215628 B CN 105215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porus
grinding
axle bed
fine grinding
process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66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5628A (zh
Inventor
贠虎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nxi Diesel Eng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nxi Diesel Eng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nxi Diesel Eng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nxi Diesel Eng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66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5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5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5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5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5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包括:划线步骤;粗铣外形步骤;粗镗内孔步骤;时效处理去应力步骤;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步骤;半精镗内孔步骤;时效处理去除加工应力步骤;精镗内孔步骤;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磨内孔及端面步骤;清理、去毛刺步骤。本方法采用新加工方法,利用零件材料的特性,通过优化、调整工艺切削参数,将零件的氮化处理置于精磨之前,增加电火花线切割,减少精磨余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38CrMoAL是一种合金结构钢中的高级氮化钢,有很好的渗氮性能和机械强度。渗氮处理后有高的表面硬度和疲劳强度,无回火脆性,有良好的耐热性(可达500°C)与耐蚀性,用于制造高耐磨性,高疲劳强度和相当大的强度、处理后尺寸精确的氮化零件。经过气体渗氮处后的表面硬度在950~1150HV(70HRC以上),其零件如图1、2、3所示。
1、通过对轴承座的技术分析,该零件的材料38CrMoAL经渗氮处理后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和疲劳强度,零件的内孔φ60H5+0.013 0,表面粗糙度Ra0.4μm,圆柱度0.004mm,内孔对端面的垂直度0.005mm。形位公差要求特别高,最终只能通过磨削方法实现。
2、由于零件的材料38CrMoAL为高级氮化钢,常规的氮化处理层厚度为0.3~0.4mm,表面硬度950~1150HV(70HRC以上),经过分析,在零件在氮化前加工完所有的加工要素,只留有微量的磨削余量,以确保形位公差的实现。
按照常规方法制定了工艺流程:划线→粗铣外形→粗镗内孔→时效处理(去应力)→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半精镗内孔,铣内孔2mm深油槽→精镗内孔(预留磨削余量0.3mm)→插内孔5mm宽键槽→氮化处理→磨内孔及端面→清理、去毛刺→交验。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及常规的加工方法,将零件加工完后得到结果是:φ60H5+0.013 0内孔圆柱度无法满足图纸要求,如图4、5所示(孔的径向剖视图),内孔5mm宽通孔键槽棱边硬度过高,砂轮加工时断续切削,让刀严重,虽然孔的深度只有96mm深,但是随着轴向切深长度变大,让刀越严重,零件内孔键槽棱边锥度越大,孔的其余部分还能满足图纸要求。加工成型孔轮廓示意放大图,详见图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加工方法的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包括:
划线步骤;粗铣外形步骤;粗镗内孔步骤;时效处理去应力步骤;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步骤;半精镗内孔步骤;
时效处理去除加工应力步骤;精镗内孔步骤;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
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
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磨内孔及端面步骤;清理、去毛刺步骤。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氮化处理步骤中,采取变形量小不易发生畸变的两段式气体渗氮方法,渗氮时间55~120h小时,渗氮深度0.40mm,温度520~540℃,以低氮化表层脆性和裂纹。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高精度轴座的材料为38CrMoAL。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2mm步骤中,
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μm,预氮化的表面用碱性清洗剂清洗表面,清除棱边毛刺,去除表面污物。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5mm宽内孔键槽;
其中,该步骤中,选取0.18mm的钼丝作为电极丝,采用水基型碱性乳化液。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中,预留磨削余量选取0.12mm。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后,设有精磨操作步骤,包括:
61)修整砂轮,将端面找平,内孔和端面必须有足够的磨削余量,利用千分表将内孔找正在0.01mm以内;
62)先磨内孔,将内孔加工到尺寸公差的中差时,再修磨端面;63)砂纸抛光内孔,满足零件要求。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步骤62)中,磨内孔时,在磨削余量减少0.02~0.03mm时,松卡爪,卡爪夹紧力稍微大于机床主轴旋转和磨削产生的力,以减少装夹而引起的变形。
本方法采用新加工方法,利用零件材料的特性,通过优化、调整工艺切削参数,将零件的氮化处理置于精磨之前,增加电火花线切割,减少精磨余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欲加工的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欲加工的轴座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欲加工的轴座的B-B结构示意图
图4是欲加工的轴座的轴座内孔的轴向视图;
图5是欲加工的轴座的轴座内孔的径向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是要加工的线,2是实际加工的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方法采用新加工工艺流程,利用零件材料的特性,通过优化、调整工艺切削参数,将零件的氮化处理置于精磨之前,增加电火花线切割,减少精磨余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达到将本增效,满足零件图纸设计要求。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如下: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包括:
划线步骤;粗铣外形步骤;粗镗内孔步骤;时效处理去应力步骤;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步骤;半精镗内孔步骤;
时效处理去除加工应力步骤;精镗内孔步骤;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
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
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磨内孔及端面步骤;清理、去毛刺步骤。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氮化处理步骤中,采取变形量小不易发生畸变的两段式气体渗氮方法,渗氮时间55~120h小时,渗氮深度0.40mm,温度520~540℃,以低氮化表层脆性和裂纹。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高精度轴座的材料为38CrMoAL。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2mm步骤中,
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μm,预氮化的表面用碱性清洗剂清洗表面,清除棱边毛刺,去除表面污物。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5mm宽内孔键槽;
其中,该步骤中,选取0.18mm的钼丝作为电极丝,采用水基型碱性乳化液。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中,预留磨削余量选取0.12mm。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后,设有精磨操作步骤,包括:
61)修整砂轮,将端面找平,内孔和端面必须有足够的磨削余量,利用千分表将内孔找正在0.01mm以内;
62)先磨内孔,将内孔加工到尺寸公差的中差时,再修磨端面;63)砂纸抛光内孔,满足零件要求。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步骤62)中,磨内孔时,在磨削余量减少0.02~0.03mm时,松卡爪,卡爪夹紧力稍微大于机床主轴旋转和磨削产生的,以减少装夹而引起的变形。
也就是说,各个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改进的步骤如下:
轴承座零件的材料是38CrMoAL,一种合金结构钢中的高级氮化钢,零件内孔表面渗氮后表面硬度在950~1150HV(70HRC以上),所以必须将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必须放在零件氮化工序前。
由此,零件氮化后工序安排不能是去除零件材料余量的较大加工方法,即零件的工艺流程:划线→粗铣外形→粗镗内孔→时效处理(去应力)→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半精镗内孔→时效处理(去除加工应力)→精镗内孔→粗磨、半精磨内孔(预留磨削余量0.12mm)→氮化处理→割内孔5mm宽键槽→精磨内孔及端面→清理、去毛刺→交验。
本方法是零件表面氮化工艺的确认,通过对零件几种氮化方法(气体渗氮、离子渗氮、软氮化等方法)的分析和试验,采用气体渗氮方法,具体工艺采用两段式渗氮,为了减少变形,畸变,将渗氮时间必须放宽到55~120h小时,渗氮深度在0.40mm左右。
为了降低氮化表层脆性和裂纹,氮化前必须半精磨内孔及端面,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μm,预氮化表面用碱性清洗剂清洗表面,清除棱边毛刺,去除表面污物。
其中,本方法采用氮化后电火花线切割5mm宽内孔键槽,由于氮化后零件表面硬度在70HRC左右,所以电火线切割时,电极丝的直径不能太粗,我们采用0.18mm的钼丝,采用大流量水基型碱性乳化液,以便急时带走加工时的余热。
其中,氮化后磨削余量的控制及磨削方法:经过验证,氮化前预留余量0.1~0.15mm之间,
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如果变形量过大时,预留余量取上线;如果变形量小时,预留余量取下线,
大批量生产时,氮化前预留余量(mm)=变形量(mm)+(0.02~0.03)mm,但是余量不会超过0.15mm上线,负责就必须优化、调整零件氮化的工艺方法。
注意:(0.02~0.03)mm值的采用与最后精磨时磨床的精度有关,磨削加工进刀前必须修整砂轮。
精磨操作步骤:
第一步、精磨前要修整砂轮,将端面找平,内孔和端面必须有足够的磨削余量,将内孔找正在0.01mm以内(利用千分表),最好找正在千分表表针零对零处。
第二步、先磨内孔,将内孔加工到尺寸公差的下线时,最后修磨端面(在磨削时注意松卡爪,减少装夹而引起的变形)。
第三步、抛光内孔,满足零件要求。(注意:不能力量过大,防止零件微动)
本发明的效果:
1、解决了高硬度下,高精度(零件的内孔φ60H5+0.013 0,表面粗糙度Ra0.4μm,圆柱度0.004mm,内孔对端面的垂直度0.005mm。)轴承内孔的加工,保证零件的设计要求。
2、氮化工序的合理安排,及优选的氮化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磨削余量,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成本。
3、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目前我们不仅在该类轴承座加工孔上广泛应用,还推广到同类型传动孔的加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线步骤;粗铣外形步骤;粗镗内孔步骤;时效处理去应力步骤;半精铣上、下面、精铣四周步骤;半精镗内孔步骤;
时效处理去除加工应力步骤;精镗内孔步骤;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
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磨内孔及端面步骤;清理、去毛刺步骤;氮化处理步骤中,采取变形量小不易发生畸变的两段式气体渗氮方法,渗氮时间55~120h小时,渗氮深度0.40mm,温度520~540℃,以低氮化表层脆性和裂纹;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0.15mm步骤中,预留磨削余量选取0.12mm;
常规的氮化处理步骤后,设有精磨操作步骤,包括:
61)修整砂轮,将端面找平,内孔和端面必须有足够的磨削余量,利用千分表将内孔找正在0.01mm以内;
62)先磨内孔,将内孔加工到尺寸公差的中差时,再修磨端面;63)砂纸抛光内孔,满足零件要求;
步骤62)中,磨内孔时,在磨削余量减少0.02~0.03mm时,松卡爪,卡爪夹紧力稍微大于机床主轴旋转和磨削产生的力,以减少装夹而引起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精度轴座的材料为38CrMoA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磨、半精磨内孔,并预留磨削余量0.12mm步骤中,
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μm,预氮化的表面用碱性清洗剂清洗表面,清除棱边毛刺,去除表面污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割内孔5mm宽键槽步骤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5mm宽内孔键槽;
其中,该步骤中,选取0.18mm的钼丝作为电极丝,采用水基型碱性乳化液。
CN201410286696.9A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Active CN105215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6696.9A CN105215628B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6696.9A CN105215628B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5628A CN105215628A (zh) 2016-01-06
CN105215628B true CN105215628B (zh) 2017-10-03

Family

ID=5498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6696.9A Active CN105215628B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5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1776A (zh) * 2016-03-25 2016-09-0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制镗削铝合金使表面粗糙度达标的方法
CN108747207A (zh) * 2018-05-03 2018-11-06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38CrMoAlA小退刀槽氮化件的加工方法
CN110695623A (zh) * 2019-10-18 2020-01-17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工扇形段工艺
CN112338459A (zh) * 2020-10-29 2021-02-09 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 一种铸钢件的闭合凹面高精度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300C (zh) * 2002-08-14 2004-11-17 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 一种铸铁氮化平台网纹气缸套
CN2594526Y (zh) * 2003-01-24 2003-12-24 无锡正大轴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短圆柱滚子轴承
US7846551B2 (en) * 2007-03-16 2010-12-07 Tdy Industries, Inc. Composite articles
CN102528405B (zh) * 2012-01-12 2013-08-21 张强辉 带法兰、锥体与过渡圈的薄壁精密内齿套加工工艺
CN103008985B (zh) * 2012-11-30 2015-03-25 重庆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 密封衬套制造工艺
CN104032115B (zh) * 2014-06-11 2016-07-06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二级齿圈氮化变形的热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5628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5628B (zh) 一种高精度轴座内孔的加工方法
CN104384825B (zh) 衬套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控制方法
EP2709785B1 (de)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einer kurbelwelle
CN105750599B (zh) 一种整体式加工台阶孔孔壁及孔底的复合刀具
US9669474B2 (en) Single-lip drill
CN105345406A (zh) 一种精密阀孔的高效加工方法
CN107322239B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外圈的加工方法
CN104526269A (zh) 一种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
CN111515616A (zh) 一种精密轴承座的加工方法
CN102205444A (zh) 绞刀
CN110961705B (zh) 短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方兜孔的铣削方法
KR101617972B1 (ko) 인덱서블식 드릴의 드릴 본체
CN108698142B (zh) 端铣刀的再利用方法
CN205949880U (zh) 一种淬硬深冷完全马氏体合金钢硬切削的刀具
CN103551949A (zh) 一种利用边缘碎裂和尖角效应挤压式加工陶瓷外圆的方法
CN110270802A (zh) 一种双联齿轮的加工方法
CN104475887B (zh) 低刚度圆锥面杆件的电火花磨削加工方法
CN101264570A (zh) 铣槽加工后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加工定位装置
JP3817567B2 (ja) 超硬刃研削工具及び超硬工具の製造方法
CN104439397B (zh) 一种高精度深孔复合钻的加工方法
CN101837477A (zh) 镗刀及采用该镗刀的镗削加工方法
CN101639065B (zh) 高压子母叶片泵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95021U (zh) 一种复合硬质合金刀具
CN110026747A (zh) 高精密度非标衬套加工工艺
CN104551215A (zh) 挤光成型推刀及其制造方法、挤光成型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an Huchen

Inventor after: Sun Zhih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eyi

Inventor after: Hui Peng

Inventor before: Yuan Huch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