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3852A -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3852A
CN105213852A CN201510722642.7A CN201510722642A CN105213852A CN 105213852 A CN105213852 A CN 105213852A CN 201510722642 A CN201510722642 A CN 201510722642A CN 105213852 A CN105213852 A CN 105213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patent
patent medicin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2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鄢海军
周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226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38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3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38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所述的中成药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水牛角25~35份、生地黄20~30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20~30份、白鲜皮20~30份、沙参20~30份、枇杷叶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20份、苦参15~25份、白茅根12~25份、竹茹10~20份。本发明制得的中成药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斑养颜等功效。使整体治疗达到迅速消除痤疮,长期巩固疗效,彻底清除因痤疮遗留下来的面部色素沉着,它消除了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面部皮肤病可能造成的危害,达到标本兼治,经试用,有效率达到97.49%。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也称为青春痘,面部痤疮就是脸上长青春痘,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多见于20岁左右的青少年,当然面部痤疮也没有年龄限制。面部痤疮有很多种类型,严重的还会化脓,因此面部痤疮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严重影响了许多青年人的生活和社会交往,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市场上专门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药品甚少,抗生素药物较多。目前市面上很多患者已经愿意通过中药药物来调理面部痤疮,并且无毒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从发病机理来看,痤疮属于皮肤腺管发生潴留和物理性阻塞,进而细菌甚染,形成炎症性反应。外用药物的使用虽能某种程度地控制炎症,但会使毛囊、腺管更加阻塞,造成恶性循环,但不能标本兼顾,故而疗效欠佳。因此,目前市场需要一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中药口服药物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斑养颜等功效。使整体治疗达到迅速消除痤疮,长期巩固疗效,彻底清除因痤疮遗留下来的面部色素沉着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来满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水牛角25~35份、生地黄20~30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20~30份、白鲜皮20~30份、沙参20~30份、枇杷叶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20份、苦参15~25份、白茅根12~25份、竹茹10~2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优选了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水牛角30份、生地黄20份、赤芍20份、牡丹皮20份、白鲜皮20份、沙参20份、枇杷叶15份、菊花15份、白芷15份、苦参20份、白茅根18份、竹茹15份。
本发明所使用的药材具有如下特性:
水牛角:【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角。【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生地黄: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赤芍:【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牡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白鲜皮:【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来源】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A.berticillata(Pall.)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Borb[A.stricta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摘录】《中华本草》。
枇杷叶:【别名】卢橘【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菊花:【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白芷:【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苦参:【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茅根:【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竹茹:【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tuldoides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beecheyanus(Munro)Mc-Clurevar.pubescens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人们采用熟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水牛角25~35份、生地黄20~30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20~30份、白鲜皮20~30份、沙参20~30份、枇杷叶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20份、苦参15~25份、白茅根12~25份、竹茹10~20份;
2)将上述所有中药原料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2.5小时,然后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l-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70%,搅拌均匀,冷藏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稠膏;
3)将上述得到的稠膏添加蜂蜡掺和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即得。
用法用量:本发明的中成药可以根据按照病人的体重与疾病状况以10~15g/人.天给药,这些剂量可以一天分2-3次服用,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1~3个疗程即可痊愈。
为保证用药安全,采用本发明的中成药,那么制得中成药是否对人体有毒呢,因此做如下实验:
本发明的中成药毒性试验:取体重为12-20g雌性和雄性小白鼠各50只,分别用本发明的中成药喂食,上下午各1次,为人用剂量的30倍,连续观察七天,无一只死亡,外观、食欲与行为等未见异常,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肺、肾、卵巢的子宫等主要脏器也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发明的中成药实验无明显毒副反应,未造成各个器官毒变。
1、其雌雄双组白细胞分类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异常。见表如下: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在整个给药期间未发现动物有异常现象,各动物给药后饮食良好、皮毛光泽、活动如常、体重增加,全部动物健存。可见,本品口服安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了中药材作为了一种治疗面部痤疮,其各配方成分科学配伍,主要用于面部痤疮的治疗和预防,它区别于其它西药和外用中药膏剂,对面部痤疮具有杀灭、抑制和清除的作用,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斑养颜等功效,使整体治疗达到迅速消除痤疮,长期巩固疗效,彻底清除因痤疮遗留下来的面部色素沉着,它消除了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面部皮肤病可能造成的危害,达到标本兼治,经试用,有效率达到97.49%。
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中成药的效果。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一共120例,年龄15~30岁,病程2~8个月以上。
2、疗效标准
(1)治疗方法:本发明的中成药可以根据按照病人的体重与疾病状况以10~15g/人.天给药,这些剂量可以一天分2-3次服用,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
(2)诊断标准:以痤疮常见症状为主证,其他皮肤损害为兼证。并按症状分级打分。
主证:丘疹(5分)黑头(5分)
毛孔阻塞(4分)挤压出乳状栓塞(5分)
皮肤油脂溢出旺盛(5分)红色结节(4分)
紫红色结节(5分)皮肤搔痒(3分)
重度皮肤搔痒(3分)
兼证:脓疱(4分)皮肤萎缩(2分)
疤痕(2分)囊肿(2分)
聚合物(2分)
主证、兼证累计积分不得少于16分,为评定分级起点。
(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后症状及积分评定,分为治愈、有效、无效。其中:
治愈:患者皮肤损害等观察指标明显改善,或用药后原积分值下降80%以上。
有效:患者皮肤损害等观察指标部分改善,或用药后原积分值下降40%以上。
无效:患者皮肤损害等观察指标无改善,或用药后原积分值下降,不足30%。
3、结果:经对120例患者观察可见,治愈88人,占73.33%;有效29人,占24.16%;无效3人,占2.5%。总有效率为97.49%,可见本发明的中成药疗效显著。
4、治疗结果,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原料:水牛角30份、生地黄20份、赤芍20份、牡丹皮20份、白鲜皮20份、沙参20份、枇杷叶15份、菊花15份、白芷15份、苦参20份、白茅根18份、竹茹15份。
制备:
1)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水牛角30份、生地黄20份、赤芍20份、牡丹皮20份、白鲜皮20份、沙参20份、枇杷叶15份、菊花15份、白芷15份、苦参20份、白茅根18份、竹茹15份;
2)将上述所有中药原料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2.5小时,然后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l-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70%,搅拌均匀,冷藏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稠膏;
3)将上述得到的稠膏添加蜂蜡掺和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即得。
用法用量:本发明的中成药可以根据按照病人的体重与疾病状况以10~15g/人.天给药,这些剂量可以一天分2-3次服用,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1~3个疗程即可痊愈。
实施例2
原料:水牛角35份、生地黄30份、赤芍30份、牡丹皮30份、白鲜皮30份、沙参30份、枇杷叶20份、菊花20份、白芷20份、苦参25份、白茅根25份、竹茹20份。
制备与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原料:水牛角25份、生地黄20份、赤芍20份、牡丹皮20份、白鲜皮20份、沙参20份、枇杷叶10份、菊花10份、白芷10份、苦参15份、白茅根12份、竹茹10份。
制备与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相同。
典型病例
病例1张女士,29,浙江宁波人,【病史】满脸痤疮4余年。患者4余年前开始出现满脸痤疮,曾于专科医院就诊,面色黄暗红,面颊、额头、下巴部位大量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色暗红,高出皮肤,触之压痛,凹洞疤痕明显;容易兴奋激动,容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脾气急,喋喋不休,不易汗出;口不渴饮,食纳可,睡眠好,二便正常;月经周期正常,经期五天,色红量少;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数。服清热解毒中药和西药、药膏(具体不详)内服、外用半年,略能控制,但新增腹痛、腹泻,停药后痤疮随即复发,患者前往美容院美容护理,效果一般,精神压抑,备受折磨。经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以10~15g/人.天给药,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后,皮肤损害明显消退,油脂溢出减少,鼻部及面颊的红色丘疹渐退;继续服用1个疗程皮肤损害几乎全部消失,鼻部及面颊皮肤光滑,皮肤已无油腻感,已治愈,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朱某某,女性,26岁,江西南昌人,自18岁起,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逐渐于面部出现黑头粉刺、红色丘疹、小米至豌豆大小不等,挤压后出现乳酪状半固体栓塞,时有轻度搔痒,行经前后皮损加重,严重时丘疹呈脓疱状,时有破溃放出脓液,有的渐被吸收。多次医院皮肤科就诊,效果不明显,之后开始服用本发明的本发明的中成药,以10~15g/人.天给药,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后,皮肤损害明显消退,油脂分泌明显减少,追加2疗程后痊愈。
病例3奚某某,男,25岁,重庆人,从事夜宵,做烤串生意。患者症状:面部起红色丘疹脓疱期间伴发结节、囊肿、瘢痕,愈来愈重。且油性皮肤。【皮肤科检查】;两面颊部见多个粟粒至绿豆大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和瘢痕,片状分布且集中一起,炎症明显。患者自述平常喜食辛辣油腻食品,挤压患处。当地皮肤病医院就诊,虽有疗效但不显著。之后开始服用本发明的本发明的中成药,以10~15g/人.天给药,早中晚各1次。三周一个疗程后治愈。

Claims (3)

1.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水牛角25~35份、生地黄20~30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20~30份、白鲜皮20~30份、沙参20~30份、枇杷叶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20份、苦参15~25份、白茅根12~25份、竹茹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水牛角30份、生地黄20份、赤芍20份、牡丹皮20份、白鲜皮20份、沙参20份、枇杷叶15份、菊花15份、白芷15份、苦参20份、白茅根18份、竹茹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水牛角25~35份、生地黄20~30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20~30份、白鲜皮20~30份、沙参20~30份、枇杷叶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20份、苦参15~25份、白茅根12~25份、竹茹10~20份;
2)将上述所有中药原料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2.5小时,然后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l-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70%,搅拌均匀,冷藏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稠膏;
3)将上述得到的稠膏添加蜂蜡掺和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即得。
CN201510722642.7A 2015-10-31 2015-10-31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52138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2642.7A CN105213852A (zh) 2015-10-31 2015-10-31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2642.7A CN105213852A (zh) 2015-10-31 2015-10-31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3852A true CN105213852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8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2642.7A Withdrawn CN105213852A (zh) 2015-10-31 2015-10-31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38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3991A (zh) * 2018-05-28 2018-08-17 唐水金 八宝丹治疗面部痤疮的用途及其八宝丹的药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窦大维: "治疗痤疮", 《求医问药》 *
连莉阳: "李治牢治疗寻常痤疮用药规律探析", 《四川中医》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3991A (zh) * 2018-05-28 2018-08-17 唐水金 八宝丹治疗面部痤疮的用途及其八宝丹的药物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539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88701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34164A (zh) 改善皮肤油水平衡与痤疮症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64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579B (zh) 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口腔粘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6502A (zh) 一种降尿酸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281A (zh) 一种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04985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852A (zh)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成药及制备方法
CN103239692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749A (zh) 一种治疗宫颈癌的中药
CN1052330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22577B (zh) 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999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制剂
CN103520684A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复合物
CN103285161A (zh) 一种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2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人冬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93096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50731B (zh) 一种清热除湿通痹方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4491690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
CN105327100A (zh)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500A (zh) 一种治疗虚症、耳聋的中成药
CN104491527B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冲剂
CN104435339A (zh) 泌尿系补肾排石复方制剂及制法
CN102671149B (zh) 治疗痢疾鸦胆子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 Haij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pproving Refun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