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1572B -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1572B
CN105201572B CN201510619963.4A CN201510619963A CN105201572B CN 105201572 B CN105201572 B CN 105201572B CN 201510619963 A CN201510619963 A CN 201510619963A CN 105201572 B CN105201572 B CN 105201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generation cycle
pressure turbine
medium
thermal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9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1572A (zh
Inventor
陈国斌
胡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Xinhui Yuexin Cogener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ui Guangdong Co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ui Guangdong Co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ui Guangdong Co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199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1572B/zh
Priority to CN201610331755.9A priority patent/CN105888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1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1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1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15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发电循环、第二发电循环以及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运行;第一发电循环为主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第二发电循环为从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控制器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发电循环中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中的至少一个启动,并且控制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或者关闭。

Description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尤其是涉及利用不稳定热源例如地热或者余热作为供热来源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能源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源的利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与社会安全,早已上升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能源的有效利用,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没有达到梯级利用,大量的中低温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提高中低温能源的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中低温热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余热, 比如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力等行业中的各种冶炼炉、加热炉、内 燃机和锅炉的排气排烟,由于我国工业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二, 而50%以上以中低温废热的形式排放掉,因此回收利用这部分热量具有巨 大的节能潜力;第二部分是太阳能、地热等中低温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 能源结构的调整,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加强对这些中低温热源的利用,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利用中低温热能发电的技术主要是基于朗肯循环的热力发电系统。双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是一种主要的中低温热发电系统。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的特点是热水与发电系统不直接接触,采用一种低沸点的介质,如正丁烷、异丁烷、氯乙烷、氨和二氧化碳等作为循环工质将热水的热量传给某种低沸点介质,由低沸点介质推动汽轮机来发电。
在双工质循环发电中,热水仅作为热源使用,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到热力循环中去。首先,来自中低温热源的热水流过表面式蒸发器.以加热蒸发器中的低沸点介质。低沸点介质在蒸发器中吸热,变为具有一定压力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气体,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液体,用泵将液体送入换热器,重新吸热蒸发变成气体,如此周而复始,热水的热量不断地传给低沸点介质进行连续发电。
采用地热或者余热作为中低温热源的发电系统的缺点在于热源的不稳定性,由于热源的不稳定,需要对发电装置做出特定的设计,例如采用多个发电循环,使其能够适应大幅变化的热源热量。CN102691541B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个发电循环,在其中一个发电循环上设置加热介质截断阀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从而能够进行根据热源的变动而将热量恰当地分配至多个热循环的发电。但是,对于特定的发电循环,将其启动或者停止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频繁启动和停止发电循环回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热源热量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CN102691541B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特定发电循环的开关频率,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循环、第二发电循环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第二发电循环使用并联的加热介质供给管路、加热介质输出管路、冷却介质供给管路以及冷却介质输出管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运行,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为主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第二发电循环为从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所述控制器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中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中的至少一个启动,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或者关闭。
优选的,所述加热介质供给管路将加热介质从干路分别通过支路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蒸发器,从而加热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中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驱动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涡轮机运动,从而驱动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发电机进行发电;从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输出的加热介质,汇合到加热介质输出管路的干路排出。
优选的,所述冷却介质供给管路将冷却介质从干路分别通过支路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冷凝器,冷却从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涡轮机排出的工作介质;从第一发电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输出的冷却介质,汇合到冷却介质输出管路的干路排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通过转轴与发电机耦合,从而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电循环蒸发器工作介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高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所述高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四阀门与冷凝器的入口相通;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加热介质入口管路设置加热介质截断阀,冷却介质入口管路设置冷却介质截断阀,所述控制器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热介质截断阀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具有检测各自发电机的发电量的电力检测器,所述第一发电循环在其蒸发器的加热介质的入口和出口设置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和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
优选的,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低向高增加,所述控制器依次启动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以及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优选的,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高向低,所述控制器依次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然后,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上述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低向高增加时,涡轮机的控制步骤包括:1)启动高压涡轮机;
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如果△Th<=Sth,进入步骤21;如果△Th>Sth,进入步骤22;
21)比较第一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1与Sp1的大小,其中Sp1为第一发电循环高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如果W1>=Sp1,进入步骤2);如果W1<Sp1,进入步骤211);
211)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12);
21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3);
213)启动第二发电循环,进入步骤214);
214)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5);
215)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22)启动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21);
221)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22);
222)启动第二发电循环。
优选的,当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涡轮机都处于启动,并且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高向低降低时,控制步骤包括:
a)比较第一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1以及第二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2之和W1+W2与Sp1+Sp2+Sp3的大小,其中Sp2为第一发电循环中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Sp3为第二发电循环高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如果W1+W2<Sp1+Sp2+Sp3,则进入步骤b);
b)关闭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c);
c)比较W1+W2与Sp1+Sp3的大小,如果W1+W2< Sp1+Sp3,进入步骤d);
d)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开启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e)
e)比较W1+W2与Sp1的大小,如果W1+W2<=Sp2,进入步骤f);如果Sp2<W1+W2<Sp1;进入步骤h;
f)关闭第二发电循环;
h)关闭第二发电循环以及中压涡轮机,开启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部分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另一部分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跟它们的优点和特征一起在此公开,将通过参考下列说明和附图变得明显。而且,应当理解,在此描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例的特征不互斥,并且能在各种各样的组合和换变过程中存在。
参见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循环1a、第二发电循环1b以及控制器9。第一发电循环1a和第二发电循环1b分别都包括,蒸发器2、高压涡轮机3、冷凝器4、驱动泵5、发电机7以及电力检测器8。
来自中低温热源的加热介质(例如水蒸气等)通过加热介质供给管路将加热介质从干路10分别通过支路12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的蒸发器2中,从而加热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中的工作介质(例如正丁烷、异丁烷、氨等),该工作介质驱动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的涡轮机运动,从而驱动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的发电机7进行发电。从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输出的加热介质,分别通过输出管路13汇合到加热介质输出管路干路11而排出。
冷却介质供给管路将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从干路14分别通过支路16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的冷凝器4,用于冷却从第一发电循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涡轮机排出的工作介质。从第一发电环1a以及第二发电循环1b输出的冷却介质,分别通过支路17汇合到冷却介质输出管路的干路15而排出。
其中,第一发电循环1a还设置有中压涡轮机31。高压涡轮机3以及中压涡轮机31通过转轴与发电机7耦合,从而驱动发电机7进行发电。第一发电循环1a设置为,蒸发器2工作介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一阀门21与高压涡轮机3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二阀门22与中压涡轮机31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高压涡轮机3的工作介质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三阀门23与中压涡轮机31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四阀门24与冷凝器4的入口相通;中压涡轮机31的工作介质出口与冷凝器4的入口相通。第一发电循环1a在其蒸发器2的加热介质的入口管路12和出口管路13设置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和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
控制装置9通过控制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以及第四阀门24的开关,能够控制第一发电循环1a中汽轮机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以及第四阀门24开启,第三阀门23关闭时,高压涡轮机3以及中压涡轮机31都使用来自蒸发器2输出的蒸气,具有最大的额定输出功率;第一阀门21、第三阀门23开启,第二阀门22以及第四阀门24关闭时,其额定输出功率降低;第一阀门21、第四阀门24开启,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关闭时,其额定输出功率进一步降低;第一阀门21、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关闭,第二阀门22开启时,其额定输出功率最低。
第二发电循环1b的加热介质入口管路12设置加热介质截断阀18,冷却介质入口管路16设置冷却介质截断阀19。当加热介质截断阀18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19截断管路时,第二发电循环1b的停止工作。控制器9根据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和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测量值,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加热介质截断阀18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19的开关。
当本实施例的发电系统处于空载,根据温度检测器的测量,判断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低向高增加时,控制器9控制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加热介质截断阀18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19,依次启动第一发电循环1a的高压涡轮机3、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31以及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3。
当本实施例的发电系统处于满载,所有涡轮机都处于运行状态,根据温度检测器的测量,判断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高向低时,控制器9控制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加热介质截断阀18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19,依次关闭第一发电循环1a的中压涡轮机31、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3;然后,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31,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3。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控制方式,通过第一发电循环1a的中压涡轮机以及相应的控制阀门的设置,在中低温热源的热源热量大幅变化时,优先通过第一发电循环1a中的涡轮机的开关,调节发电系统的工作功率,从而减小了对于第二发电循环1b的开关需求,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能,并且增加了可调节的功率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部分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未写明启动的涡轮机表示处于关闭状态),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低向高增加时,涡轮机的控制步骤包括:1)启动高压涡轮机;
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如果△Th<=Sth,进入步骤21;如果△Th>Sth,进入步骤22;
21)比较第一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1与Sp1的大小,其中Sp1为第一发电循环高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如果W1>=Sp1,进入步骤2);如果W1<Sp1,进入步骤211);
211)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12);
21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3);
213)启动第二发电循环,进入步骤214);
214)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5);
215)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22)启动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21);
221)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22);
222)启动第二发电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另一部分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其中未写明启动的涡轮机表示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涡轮机都处于启动,并且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高向低降低时,控制步骤包括:
a)比较第一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1以及第二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2之和W1+W2与Sp1+Sp2+Sp3的大小,其中Sp2为第一发电循环中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Sp3为第二发电循环高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如果W1+W2<Sp1+Sp2+Sp3,则进入步骤b);
b)关闭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c);
c)比较W1+W2与Sp1+Sp3的大小,如果W1+W2< Sp1+Sp3,进入步骤d);
d)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开启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e)
e)比较W1+W2与Sp1的大小,如果W1+W2<=Sp2,进入步骤f);如果Sp2<W1+W2<Sp1;进入步骤h;
f)关闭第二发电循环;
h)关闭第二发电循环以及中压涡轮机,开启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发电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循环、第二发电循环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第二发电循环使用并联的加热介质供给管路、加热介质输出管路、冷却介质供给管路以及冷却介质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为主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第二发电循环为从发电系统,其具有高压涡轮机;所述控制器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发电循环中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中的至少一个启动,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或者关闭;其中,当供给加热介质的温度从低向高增加时,涡轮机的控制步骤包括:1)启动高压涡轮机;
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如果△Th<=Sth,进入步骤21;如果△Th>Sth,进入步骤22;
21)比较第一发电循环发电机输出功率W1与Sp1的大小,其中Sp1为第一发电循环高压涡轮机对应的优化功率阈值,如果W1>=Sp1,进入步骤2);如果W1<Sp1,进入步骤211);
211)关闭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12);
212)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3);
213)启动第二发电循环,进入步骤214);
214)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15);
215)启动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
22)启动中压涡轮机,进入步骤221);
221)比较加热介质供给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与加热介质排出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的差值△Th与温度差阈值Sth的大小,当△Th>Sth时,进入步骤222);
222)启动第二发电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供给管路将加热介质从干路分别通过支路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蒸发器,从而加热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中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驱动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涡轮机运动,从而驱动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发电机进行发电;从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输出的加热介质,汇合到加热介质输出管路的干路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管路将冷却介质从干路分别通过支路输送到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的冷凝器,冷却从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涡轮机排出的工作介质;从第一发电循环以及第二发电循环输出的冷却介质,汇合到冷却介质输出管路的干路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循环的高压涡轮机以及中压涡轮机通过转轴与发电机耦合,从而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循环蒸发器工作介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高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所述高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出口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入口相通,另外一路通过第四阀门与冷凝器的入口相通;所述中压涡轮机的工作介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电循环的加热介质入口管路设置加热介质截断阀,冷却介质入口管路设置冷却介质截断阀,所述控制器根据加热介质以及第一发电循环和第二发电循环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热介质截断阀以及冷却介质截断阀的开关。
CN201510619963.4A 2015-09-25 2015-09-25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1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9963.4A CN105201572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CN201610331755.9A CN105888752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力发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9963.4A CN105201572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1755.9A Division CN105888752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力发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1572A CN105201572A (zh) 2015-12-30
CN105201572B true CN105201572B (zh) 2017-05-10

Family

ID=549494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1755.9A Active CN105888752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力发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2015106199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1572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1755.9A Active CN105888752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力发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8887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8568B (zh) * 2015-10-07 2017-01-18 京蓝能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541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3105A (en) * 1975-10-27 1977-04-28 Toshiba Corp Control device provided with steam turbine bypass system
JPS60113002A (ja) * 1983-11-24 1985-06-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転翼車運転設備
CN1030211C (zh) * 1988-12-02 1995-11-01 奥马蒂系统公司 利用地热流体发电的动力装置及其组合单元
SK283796B6 (sk) * 1990-12-31 2004-01-08 Ormat Turbines (1965) Ltd. Elektráreň s Rankinovým cyklom
JPH08260908A (ja) * 1995-03-27 1996-10-08 Toshiba Corp 発電プラント起動スケジュール計算装置
JP4428153B2 (ja) * 2004-06-25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家発電プラン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608698B2 (ja) * 2012-03-26 2014-10-15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発電設備停止方法及び監視装置
ES2835740T3 (es) * 2012-04-02 2021-06-23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Sistema de energía termosola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541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1572A (zh) 2015-12-30
CN105888752A (zh) 2016-08-24
CN105888752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6317B (zh)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JP6230344B2 (ja)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CN101532402A (zh) 双循环螺杆膨胀动力机系统
CN104500158B (zh) 一种低浓度煤层气或瓦斯发电系统
Chen et al. Energy and exergy analyses of S–CO2 coal-fired power plant with reheating processes
CN203201684U (zh) 一种基于朗肯循环的内燃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Wang et al. Effects of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molten salt heat storage system and its hot storage temperature on the flexibility of a sub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plant
CN205779061U (zh) 煤矿瓦斯梯级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05298568B (zh) 一种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59451A (zh) 一种工业炉窑余热利用斯特林发电系统
CN105201572B (zh) 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CN104612769A (zh) 船舶主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方法
CN103925022A (zh) 一种利用中低压蒸汽进行二级发电的系统及方法
CN203756253U (zh) 一种低温型有机朗肯循环钢铁厂余热发电系统
CN103075217B (zh) 一种有机朗肯型工业余热集成回收装置
Su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large temperature lift heat pump (LTLHP) in CHP system
CN201386572Y (zh) 利用低沸点工质的双循环螺杆膨胀动力机系统
CN103883364A (zh) 解决热电联产的方法、分轴供热汽轮发电机组及运行方法
CN103147810B (zh) 抽汽型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147806B (zh) 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6571539U (zh) 利用燃料动力机余热实施动力输出或发电的系统
CN105135894A (zh) 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热发电的装置及工艺
CN104296420B (zh) 一种可控水温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
Wang et al. The Thermal Economy of a Circulating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Industrial Flue Gas.
CN103673032A (zh) 大幅降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温度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Guobin

Inventor after: Hu Xiaopi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M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0

Address after: 529100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Guangdong, Oregon Road East, No. 11

Applicant after: Xinhui Yuexin Cogen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ianhe District Tong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5 B-101 No. 5, room B-1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0

Address after: Tianhe District Tong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5 B-101 No. 5, room B-1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11 Hebei City, Shijiazhuang province prosperous street, No. 98

Applicant before: Jiang M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