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4438A -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94438A CN105194438A CN201510712366.6A CN201510712366A CN105194438A CN 105194438 A CN105194438 A CN 105194438A CN 201510712366 A CN201510712366 A CN 201510712366A CN 105194438 A CN105194438 A CN 1051944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rba
- fructus
- radix
- immersion
- subsequent u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芸薹、黄芪、旱田草、垂盆草、槐叶、山药、积雪草、隔山消、青葙、熟地、羊蹄叶、枸杞子、女贞子、川芎、薏苡仁、东北堇菜、化香树果、鹿角草、唐松草、菟丝子、莲雾、甘草、滇藁本、丝瓜络。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排脓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包皮龟头炎治愈率较高。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皮龟头炎是包皮与龟头的弥漫性炎症,可以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引起。临床上以感染性者较多见,常常由包皮下的真菌或细菌感染所致。包皮龟头炎可分为包皮炎和龟头炎,包皮炎指包皮及其黏膜的炎症,龟头炎是指阴茎头黏膜的炎症,由于二者常常同时出现故称为包皮龟头炎。包皮龟头炎除局部症状外,多无太大危害,与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没有直接关系,极少情况下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是包皮龟头炎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因为感染念珠菌而发病,主要发生在龟头部位。
包皮龟头炎主要表现为包皮红肿、灼痛,排尿时加重,可有脓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如将包皮翻转,可见包皮内板和阴茎头充血、肿胀,重者可有浅小溃疡或糜烂,表面有脓液。对于包皮龟头炎西医主要采用外部用药的治疗方法,可对症予以消毒药液进行局部浸泡清洗并使用消炎杀菌类软膏外敷进行治疗,西医局部外用药虽然安全性好、起效快,但由于包皮龟头炎病情易反复发作,外用药治疗治标不治本,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包皮龟头炎属中医“阴头疱”、“阴头风”、“阴蚀疽”、“湿阴疱”范畴。多发于不洁性交致湿热毒邪瘀滞下焦;或包皮过长,局部不洁,又感染秽浊淫毒之邪,淫邪毒热蕴积于阴茎肌腠之间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目前市场上治疗本病的中药方剂多以外敷用药为主,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如西医外用药。本发明药物是经长期临床验证总结配置而成,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排脓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在西医对症予以外用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本发明药物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治,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包皮龟头炎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排脓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见效快,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芸薹、旱田草、垂盆草、槐叶、积雪草、隔山消、青葙、羊蹄叶、枸杞子、东北堇菜、化香树果、鹿角草、唐松草、莲雾、甘草、滇藁本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熟地、菟丝子、薏苡仁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定量食盐溶解于清水中,均匀拌入女贞子药材内,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干,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麸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芸薹:味辛;甘;性平。肺;肝;脾经。凉血散血;解毒消肿。主治血痢;丹毒;热毒疮肿;乳痈;风疹;吐血。《本草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黄芪:味甘;性温。入心;肺;脾;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体虚浮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新华本草纲要》载:“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主要成分为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黄芪总皂苷和氨基酸等,具有利尿降压、消炎镇痛、强心、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从多方面作用于机体,改善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
旱田草:味甘;淡;性平。理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胃痛;乳痈;瘰疬;跌打损伤;蛇犬咬伤。《泉州本草》:"清热毒,消肿毒,通淋利水。治痈疽肿毒,五淋,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尿血。"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胆、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
槐叶: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杀虫。主治小儿惊痫;壮热;肠风;尿血;痔疮;湿疹;疥癣;痈疮疔肿。《日华子本草》: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本草正》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药能降低血糖,调节机体对非特异刺激反应性,有效对抗环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此外还能助消化、止泻、祛痰。
积雪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肾;膀胱经。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胃痛;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亲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本草求原》:除热毒,治白浊,浸疳疮,理小肠气。
隔山消: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解毒。主肝肾两虚;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阳痿;遗精;腰膝酸攀登;脾虚不运;脘腹胀满;仞欲不振;泄泻;产后乳少;鱼口疮毒。《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
青葙:味苦;性寒。归肝;膀胱经。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主治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尿浊;泄泻;阴痒;疮疥;风瘙身痒;痔疮;衄血;创伤出血。《神农本草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
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肝肾阴亏;腰膝酸软;肾虚喘促。《本草汇言》载:“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提高血浆AD浓度,此外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羊蹄叶:味甘;性寒。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肠风便血;便秘;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疥癣。《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本草正》载:“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消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女贞子:味苦;性凉。归肝;肾经。补肝肾阴,乌须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腰酸耳鸣;须发早白;眼目昏暗;阴虚发热;胃病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本草述》载:“女贞实,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至肺,并以淫精于上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女贞子内含熊果酸、甘露醇、葡萄糖、脂肪油等多种元素,有强心、利尿和保肝作用,能使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数量升高,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癓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散风寒,治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所含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扁平疣。《本草正》载:“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志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睡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是一种热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降血糖、血钙、血压,对子宫颈癌及腹水型肝癌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还有较强的免疫作用。
东北堇菜: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治痈疽疔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乳痈;黄疸;各种脓肿;淋巴结核;泄泻;痢疾。
化香树果:味辛;性温。活血行气;止痛;杀虫止痒。主治内伤胸胀;腹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湖南药物志》:顺气,祛风,化痰,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疰痛,风毒,疮肿。
鹿角草:味微苦;微辛;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主治痢疾;泄泻浮肿;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咳血;尿血;痈疖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唐松草:味苦;性寒。归心;肝;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本草汇言》载:“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温可以燥,燥可以润。”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菟丝子能显著的保护肝损伤活性,增加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性活力,还有抗肿瘤、抗炎、致泻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莲雾:味苦;性寒。归心;肝经。泻火解毒;燥湿止痒。主治口舌生疮;鹅口疮;疮疡湿烂;阴痒。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滇藁本:味辛;苦;性温。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感冒夹湿;头痛;风湿痹痛;泄泻;妇女阴道痒痛;疥癣。
丝瓜络:味苦;性凉。归肺;肝;胃经。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主治胸胁胀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女子经闭,乳汁不通,痰热咳嗽,热毒痈肿,痔漏,水肿,小便不利,便血,崩漏。《本草便读》: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症,故云解毒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丝瓜络对肝脏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及抗肿瘤的功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排脓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包皮龟头炎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芸薹、旱田草、垂盆草、槐叶、积雪草、隔山消、青葙、羊蹄叶、枸杞子、东北堇菜、化香树果、鹿角草、唐松草、莲雾、甘草、滇藁本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熟地、菟丝子、薏苡仁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定量食盐溶解于清水中,均匀拌入女贞子药材内,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干,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麸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包皮龟头炎患者8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个月。对照组4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1.7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个月。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在对症使用西医外用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包皮龟头炎的病况,对症予以消毒药液进行局部浸泡清洗并使用消炎杀菌类软膏外敷进行治疗。
3、疗效判定:
(1)治愈: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紫肿、疼痛、化脓、溃烂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2)好转: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紫肿、疼痛、化脓、溃烂等症状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率82.5%,总有效率95%。
对照组中治愈2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治愈率72.5%,总有效率9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李××,男,35岁。该患者包皮发红,有白色包皮垢伴有异味,包皮褶皱发硬,疼痛瘙痒。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包皮龟头炎,对症予以西医外用药外敷,并辅以本发明药物口服,服用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后1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2、何××,男,28岁。该患者包皮过长,冠状沟处有白色分泌物,冠状沟处触摸有轻微痛感,龟头红肿有红点,伴有瘙痒感。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包皮龟头炎,对症予以西医外用药外敷,并辅以本发明药物口服,服用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后1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本发明药物是经长期临床验证总结配置而成,方中所选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方中女贞子、熟地、隔山消、枸杞子、菟丝子、山药等中药可滋补肝肾;方中唐松草、丝瓜络、芸薹、旱田草、积雪草、垂盆草、鹿角草等中药可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方中黄芪、川芎、薏苡仁、东北堇菜等中药可活血祛瘀、消肿排脓;方中青葙、滇藁本、化香树果、槐叶、莲雾等中药可泻火解毒、杀虫止痒;方中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排脓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吸收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与西医外用药结合治疗本病,标本兼治,见效快,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对包皮龟头炎治愈率较高。
Claims (4)
1.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芸薹65~80g黄芪62~77g旱田草58~74g垂盆草55~70g
槐叶52~66g山药48~63g积雪草45~60g隔山消43~57g
青葙40~54g熟地37~50g羊蹄叶35~46g枸杞子32~43g
女贞子29~40g川芎26~37g薏苡仁23~34g东北堇菜20~31g
化香树果18~28g鹿角草15~25g唐松草12~22g菟丝子9~18g
莲雾7~15g甘草5~12g滇藁本3~10g丝瓜络1~8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芸薹68~77g黄芪65~74g旱田草62~70g垂盆草58~67g
槐叶55~63g山药52~60g积雪草48~57g隔山消46~54g
青葙43~50g熟地40~47g羊蹄叶38~43g枸杞子35~40g
女贞子32~37g川芎29~34g薏苡仁27~31g东北堇菜23~28g
化香树果20~25g鹿角草18~22g唐松草15~20g菟丝子12~15g
莲雾9~12g甘草7~10g滇藁本4~8g丝瓜络2~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芸薹74g黄芪70g旱田草66g垂盆草63g
槐叶59g山药56g积雪草53g隔山消50g
青葙47g熟地44g羊蹄叶41g枸杞子38g
女贞子35g川芎32g薏苡仁29g东北堇菜26g
化香树果23g鹿角草20g唐松草17g菟丝子13g
莲雾10g甘草8g滇藁本6g丝瓜络3g。
4.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芸薹、旱田草、垂盆草、槐叶、积雪草、隔山消、青葙、羊蹄叶、枸杞子、东北堇菜、化香树果、鹿角草、唐松草、莲雾、甘草、滇藁本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熟地、菟丝子、薏苡仁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定量食盐溶解于清水中,均匀拌入女贞子药材内,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干,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麸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晒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12366.6A CN105194438A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12366.6A CN105194438A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94438A true CN105194438A (zh) | 2015-12-30 |
Family
ID=5494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12366.6A Withdrawn CN105194438A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94438A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7418A (zh) * | 2006-08-04 | 2007-02-07 | 胡彩芳 | 一种治疗龟头炎症的熏洗药物及制备方法 |
CN104147257A (zh) * | 2014-07-07 | 2014-11-19 | 张育海 | 一种用于治疗龟头炎的药物 |
-
2015
- 2015-10-28 CN CN201510712366.6A patent/CN10519443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7418A (zh) * | 2006-08-04 | 2007-02-07 | 胡彩芳 | 一种治疗龟头炎症的熏洗药物及制备方法 |
CN104147257A (zh) * | 2014-07-07 | 2014-11-19 | 张育海 | 一种用于治疗龟头炎的药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国忠: "《男科疾病中西医防治》", 30 June 2002, 金盾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91831A (zh) | 一种治疗致密性骶髂骨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33379B (zh) | 一种治疗妇科病的中药丸 | |
CN103520655A (zh) |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84415A (zh) | 一种用治疗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147538A (zh) | 一种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79044B (zh) | 一种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24330A (zh) | 一种治疗淤血蓄结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27831A (zh) | 一种治疗感邪型产后身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043058A (zh) | 一种治疗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98822A (zh) | 一种治疗肾虚型子宫脱垂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689067A (zh) | 一种治疗性早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225256A (zh) | 一种治疗火毒内陷型烧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524422A (zh) | 一种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药丸及制备方法 | |
CN104288518A (zh) | 一种治疗宫颈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056224A (zh) | 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77279A (zh) | 一种治疗母猪子宫炎的中药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94438A (zh) | 一种用于包皮龟头炎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267895A (zh) |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97782A (zh) | 一种用于治疗肾石症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688075A (zh) | 一种治疗腹痛的新型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87938A (zh) | 一种用于肛裂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3299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31152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4404A (zh) |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06866A (zh)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