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9283A - 船舶 - Google Patents

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9283A
CN105189283A CN201480015455.9A CN201480015455A CN105189283A CN 105189283 A CN105189283 A CN 105189283A CN 201480015455 A CN201480015455 A CN 201480015455A CN 105189283 A CN105189283 A CN 105189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electrical motor
combustion engine
boat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54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8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9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3/00Propeller-blade pitch changing
    • B63H3/10Propeller-blade pitch changing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pitch control conjoint with propulsion plan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1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 B63H21/14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relating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1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 B63H21/17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1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3/00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 B63H23/02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 B63H23/10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for transmitting drive from more than one propulsion power unit
    • B63H23/12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for transmitting drive from more than one propulsion power unit allowing combined use of the propulsion power units
    • B63H23/14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for transmitting drive from more than one propulsion power unit allowing combined use of the propulsion power units with unidirectional drive or where reversal is im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 B63H2021/20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of hybrid electric type
    • B63H2021/205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of hybrid electric type the second power unit being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ype, or the like, e.g. a Diesel eng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1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 B63H2021/216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50Measur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lated to the propulsion system
    • Y02T70/5218Less carbon-intensive fuels, e.g. natural gas, biofuels
    • Y02T70/5236Renewable or hybrid-electric solu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其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一种船舶,在内燃机即主机(2)的输出(We)上合成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其特征在于,设定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在以使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维持在目标输出(Wmt)的方式来控制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的目标旋转速度(Vet),并且改变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的比例。

Description

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详细而言,涉及作为推进用的动力而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船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柴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推进用的动力源而具备的船舶(混合动力船)。混合动力船在进行常规运转时,来自内燃机的输出被传递给螺旋桨。另一方面,在需要较大的推进力时,将来自内燃机的输出与来自电动机的输出进行合成而传递给螺旋桨。
对于这样的船舶而言,经由变频机(inverter)从发电机供给用于给电动机的电力。由船内的发电机所发电的电力通过变频机变换成需要的频率而供给电动机。通过根据内燃机的旋转速度来控制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从而能高效地传递电动机的输出的同时,能避免因过载而导致的电动机的损坏。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那样。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船舶中,使用容量达到数百kW的大型电动机。能对应于这样的大型电动机的变频机大型且非常昂贵。因此,为了使用变频机来改变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不仅需要设置大型的变频机的空间,而且还存在带来船舶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11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其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能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在来自内燃机的输出上合成来自电动机的输出,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设定电动机的目标输出,以使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并且改变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负载分担的比例。
在本发明中,设定所述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并且在以使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的同时,以使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改变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
在本发明中,当来自所述电动机的输出为目标输出且来自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达到内燃机的额定输出时,以使所述可调距螺旋桨的螺距角减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其构成为能够只将来自所述内燃机的输出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联动连结,并驱动可调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以使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为恒定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根据来自所述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来控制所述内燃机的输出,并改变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的负载分担的比例。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由速度控制装置控制旋转速度的内燃机和由提供的电力的频率决定旋转速度的电动机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联动连结,并驱动可调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具备设定所述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和所述电动机的目标输出,并且在以使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的方式通过速度控制装置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的同时,以使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改变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的输出控制装置。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实现如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燃机承受负载的变动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能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燃机承受负载的变动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发动机不会发生过载,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维持大致恒定。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根据本发明,即使变为内燃机无法承受负载的变动的状态,也会通过强制地减小负载来保护主机和电动机。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根据本发明,配合船舶的用途来改变动力源。由此,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根据本发明,无需控制电动机。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燃机承受负载的变动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燃机承受负载的变动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的同时,通过来自内燃机的输出和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的输出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的主机和电动机的负载分担比例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的输出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的输出控制装置的并列运转控制设定的控制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即船舶1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船舶1表示所谓的双轴推进方式的船舶。但是,推进轴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所示,船舶1合成来自内燃机即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船舶1在未图示的船体上具备:推进用的发动机即主机2、电动机4、动力传递装置5、可调距螺旋桨7、发电用的发动机即辅机8、以及发电机9。
如图2所示,主机2是主要产生推进用的动力的装置。主机2由柴油发动机构成。主机2连结到动力传递装置5的输入侧。换而言之,来自主机2的输出We输出到动力传递装置5。主机2构成为能够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来任意改变其旋转速度Ve。速度控制装置3连结到主机2的未图示的旋转速度检测传感器、燃料喷射装置。此外,主机2构成为能够进行定速运转控制,其中,该定速运转控制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将旋转速度Ve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Vet。进而,主机2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后述的输出控制装置10(配电板)的微动信号(脉冲信号),并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来微动控制其旋转速度Ve。在本实施方式中,微动控制是指与微动信号的输入时间无关且只按预先设定的ΔVe增减旋转速度Ve的控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动机4是主要产生推进用的动力的装置。例如,电动机4由同步电动机等构成。电动机4连结到动力传递装置5的输入侧。换而言之,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输入到动力传递装置5。电动机4输出对应于提供的电力(电流)的动力。电动机4经由断路器1b(ACB)连接到电力的供给线路即船内母线1a。即,电动机4的启动通过直接连接到未图示的电力提供装置的状态下的全压启动来进行。电动机4以与提供的电力的频率成比例的速度进行旋转。即,在提供给电动机4的电力的频率为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e恒定。
动力传递装置5是合成多个输入的动力进行输出的装置。动力传递装置5由齿轮机构构成。动力传递装置5在其输入侧分别连结有主机2和电动机4。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装置5不经过离合器等而连接有电动机4。此外,动力传递装置5在其输出侧经由推进轴6连结有可调距螺旋桨7。动力传递装置5构成为能够将从输入侧输入的主机2的输出We和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从输出侧经由推进轴6输出到可调距螺旋桨7。
动力传递装置5在输入的主机2的旋转速度Ve为目标旋转速度Vet时,以与可调距螺旋桨7的目标旋转速度Vpt一致的方式对主机2的旋转速度Ve进行变速并输出。同样,动力传递装置5在输入的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为目标旋转速度Vmt时,以与可调距螺旋桨7的目标旋转速度Vpt一致的方式对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进行变速并输出。换而言之,主机2和电动机4构成为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比进行同步,该规定的旋转速度比对应于动力传递装置5的传动比。
可调距螺旋桨7(CPP)是产生推进力的装置。可调距螺旋桨7经由推进轴6连结到动力传递装置5的输出轴侧。可调距螺旋桨7连结到螺距角控制装置11。螺距角控制装置11能取得与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有关的检测信号,并经由来自螺距角控制装置11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致动器(actuator),来改变螺距角θ(仰角)。
可调距螺旋桨7即使其旋转速度Vp为恒定,也能通过改变螺距角θ来任意改变来自水流的阻力,即由可调距螺旋桨7的旋转而产生的推进力。由此,具备可调距螺旋桨7的船舶1在可调距螺旋桨7的旋转速度Vp为恒定的状态下,能通过改变螺距角θ来改变船舶1的速度V。
如图1所示,辅机8是主要产生发电用的动力的装置。辅机8由柴油发动机构成。在辅机8中连结有发电机9。换而言之,来自辅机8的输出被输入到发电机9。辅机8为了驱动发电机9而构成为能够以恒定的旋转速度进行输出。
发电机9是将电力供给船舶1内的电气设备12、电动机4等的装置。发电机9通过来自连结的辅机8的输出进行发电。发电机9连接到船内母线1a,并经由船内母线1a将电力供给电气设备12、电动机4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三组发电机9和辅机8连接到船内母线1a,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2所示,输出控制装置10(配电板)是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纵装置的信号,通过主机2的速度控制装置3来控制主机2的旋转速度Ve,并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来控制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等的装置。输出控制装置10储存有用于进行主机2以及可调距螺旋桨7的控制的各种程序、数据。输出控制装置10可以是由总线连接CPU、ROM、RAM、HDD等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由单片LSI等构成的结构。
输出控制装置10与未图示的操纵装置连接,能够取得来自操纵装置的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装置10与主机2连接,能够取得与主机2的输出We有关的检测信号。
输出控制装置10连接到主机2的速度控制装置3,能够发送改变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的控制信号(微动信号)。
输出控制装置10连接到电动机4,能够取得与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
输出控制装置10连接到螺距角控制装置11,能够发送与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有关的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装置10能够根据与取得的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改变速度控制装置3中设定的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
输出控制装置10能够根据与取得的主机2的输出We有关的检测信号和与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改变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
以下,使用图2以及图3,对在本发明的船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船舶1中,基于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
船舶1能根据运转状态,切换只将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的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在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上合成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的并列运转控制。船舶在公海上以常规速度进行运转等情况下选择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例如,在锚处理拖船中将重量物即锚从海底拉上来等情况下选择并列运转控制。
在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的情况下,船舶1的速度根据主机2的旋转速度Ve来改变。不改变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纵装置的控制信号,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来控制主机2的旋转速度Ve。此时,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不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换而言之,来自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全部由主机2分担。
在并列运转控制的情况下,船舶1的速度根据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来改变。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纵装置的控制信号,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控制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使得船舶1的速度V达到目标速度Vt。可调距螺旋桨7的旋转速度Vp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Vpt。此时,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换而言之,来自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由主机2和电动机4分担。
输出控制装置10进行定速运转控制,其中,该定速运转控制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控制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使得主机2的旋转速度Ve达到目标旋转速度Vet。给电动机4提供使其旋转速度Vm与目标旋转速度Vmt一致的频率的电力。进而,输出控制装置10为了使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维持在根据未图示的操纵装置进行设定的目标输出Wmt,对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进行改变。即,控制主机2的旋转速度Ve。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并列运转模式下,当对可调距螺旋桨施加负载A时,输出控制装置10进行控制,使得主机2将输出We1进行输出。另一方面,未图示的操船装置提供电力,使得电动机4输出设定为目标输出Wmt的输出Wm1。换而言之,主机2和电动机4按照We1比Wm1的比例来分担负载A。
当施加给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从负载A增加到负载B时,速度控制装置3通过定速运转控制增加输出We,使得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维持目标旋转速度Vet。电动机4根据同步电动机的性质,当负载增加时,其输出Wm也增加。此时,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为了维持目标输出Wmt即输出Wm1,输出控制装置10对速度控制装置3发送增加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的微动信号。由此,主机2的旋转速度Ve增加,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也从输出We1增加到输出We2。其结果,主机2和电动机4按照We2比Wm1的比例来分担负载B。
当施加给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为负载C时,主机2和电动机4按照We3比Wm1的比例来分担负载B。在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从输出Wm1变为输出Wm2的情况下,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从输出Wm1增加到输出Wm2。随此,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为了维持目标输出Wmt即输出Wm2,输出控制装置10对速度控制装置3发送减小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的微动信号。由此,主机2的旋转速度Ve减小,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也从输出We3减小到输出We4。其结果,主机2和电动机4按照We4比Wm2的比例来分担负载C。
接下来,使用图2、图4以及图5,对上述的输出控制装置10的控制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主机2启动后,在步骤S110中,输出控制装置10取得来自未图示的操纵装置的运转模式的控制信号以及船舶1的目标速度Vt,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取得的运转模式的控制信号,判断是否选择了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
其结果,在判断出选择了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130。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未选择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的情况下,即,选择了并列运转控制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00。
在步骤S130中,输出控制装置10使电动机4停止,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输出控制装置10开始只将主机2的输出We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的发动机单独运转控制,并将步骤返回到步骤S110。
在步骤S200中,输出控制装置10开始并列运转控制设定A,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10(参照图5)。
在步骤S210中,输出控制装置10从未图示的操纵装置取得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纵装置的控制信号,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将可调距螺旋桨的螺距角θ设定为与船舶1的目标速度Vt对应的目标螺距角θt,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30。
在步骤S230中,输出控制装置10以使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Vet的方式进行基于速度控制装置3的定速运转控制,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40。此时,以通过未图示的电力提供装置使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维持目标旋转速度Vmt的方式进行供电。即,以使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恒定在目标旋转速度Vmt的方式进行供电。
在步骤S240中,输出控制装置10取得与主机2的输出We和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50。
在步骤S250中,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与取得的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判断电动机4的输出Wm是否与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相等。
其结果,在判断出电动机4的输出Wm不等于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60。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电动机4的输出Wm等于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的情况下,结束并列运转控制设定A并将步骤返回到步骤S110(参照图4)。
在步骤S260中,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与取得的电动机4的输出Wm有关的检测信号,判断电动机4的输出Wm是否比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增加。
其结果,在判断出电动机4的输出Wm比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增加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70。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电动机4的输出Wm比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不增加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61。
在步骤S261中,输出控制装置10将微动信号发送给速度控制装置3,使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仅减小ΔVe,以使主机2的负载移至电动机4,将步骤返回到步骤S240。即,输出控制装置10微调主机2的速度进行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以使电动机4的输出Wm为恒定的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步骤S270中,输出控制装置10根据与取得的主机2的输出We有关的检测信号,判断主机2的输出We是否比主机2的额定输出Wer增加。
其结果,在判断出主机2的输出We比主机2的额定输出Wer增加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80。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主机2的输出We比主机2的额定输出Wer不增加的情况下,输出控制装置10使步骤移至步骤S271。
在步骤S271中,输出控制装置10将微动信号发送给速度控制装置3,使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仅增加ΔVe,以使电动机4的负载移至主机2,并将步骤返回到步骤S240。即,输出控制装置10微调主机2的速度进行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以使电动机4的输出Wm为恒定的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步骤S280中,输出控制装置10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使设定的可调距螺旋桨7的目标螺距角θt仅减小Δθ,并使步骤移至步骤S29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在即使电动机4的输出Wm达到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也不能够对主机2进行微动控制的情况下,即使主机2的输出We未达到主机2的额定输出Wer,也会通过螺距角控制装置11,使设定的可调距螺旋桨7的目标螺距角θt仅减小Δθ。
在步骤S290中,输出控制装置10在显示装置13(参照图2)上显示出主机2的输出We达到额定输出Wer、电动机4的输出Wm达到目标输出Wmt、以及通过使可调距螺旋桨的螺距角θ仅减小Δθ而使得船舶1的速度V小于目标速度Vt的情况,结束并列运转控制设定A,并将步骤返回到步骤S110(参照图4)。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船舶1在内燃机即主机2的输出We上合成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该船舶通过设定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t,并以使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维持在目标输出Wmt的方式控制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改变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比例,从而达到负载的平衡。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负载的变动由主机2承受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4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设定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并以使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Vet的方式控制主机2的输出We的同时,以使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维持在目标输出Wmt的方式改变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负载的变动由主机2承受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4不会发生过载,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维持大致恒定。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当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为目标输出Wmt,来自主机2的输出We达到主机2的额定输出Wer时,以使可调距螺旋桨7的螺距角θ减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在主机2无法承受负载的变动的状态下,也通过强制地减小负载来保护主机2和电动机4。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构成为能够只将来自主机2的输出We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7。
通过如此构成,配合船舶1的用途来改变动力源。由此,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在船舶1中,主机2和电动机4通过动力传递装置5联动连结,并驱动可调距螺旋桨7,船舶1以使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Vm为恒定的方式控制主机2的输出We。
通过如此构成,无需控制电动机4。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根据来自可调距螺旋桨7的负载来控制主机2的输出We,改变主机2和电动机4的负载分担比例。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负载的变动由主机2承受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4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此外,在船舶1中,由速度控制装置3控制旋转速度Ve的内燃机即主机2和由提供的电力的频率来决定旋转速度Vm的电动机4通过动力传递装置5联动连结,以此驱动可调距螺旋桨7,船舶1具备输出控制装置10,该输出控制装置10设定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和电动机4的目标输出Wm,并以使主机2的旋转速度Ve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Vet的方式通过速度控制装置3控制主机2的输出We,并且以使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维持在目标输出Wmt的方式改变主机2的目标旋转速度Vet。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负载的变动由主机2承受来达到负载的平衡,因此电动机4不会发生过载。由此,能在不使用变频机而保护电动机4的同时,通过来自主机2的输出We和来自电动机4的输出Wm的合成输出来进行推进。此外,能提供一种不使用变频机的廉价船舶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作为推进用的动力而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船舶的技术中。
附图标记
1:船舶;
2:主机;
4:电动机;
7:可调距螺旋桨;
Ve:主机的旋转速度;
Vet:主机的目标旋转速度;
Wm:电动机的输出;
Wmt:电动机的目标输出。

Claims (8)

1.一种船舶,在来自内燃机的输出上合成来自电动机的输出,并传递给可调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
设定电动机的目标输出,
以使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并改变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负载分担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
在以使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的同时,以使来自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改变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当来自所述电动机的输出为目标输出且来自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达到内燃机的额定输出时,以使所述可调距螺旋桨的螺距角减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当来自所述电动机的输出为目标输出且来自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达到内燃机的额定输出时,以使所述可调距螺旋桨的螺距角减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只将来自所述内燃机的输出传递给所述可调距螺旋桨。
6.一种船舶,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联动连结,并驱动可调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
以使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为恒定的方式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根据来自所述可调距螺旋桨的负载控制所述内燃机的输出,并且改变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的负载分担的比例。
8.一种船舶,由速度控制装置控制旋转速度的内燃机和由提供的电力的频率决定旋转速度的电动机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联动连结,并驱动可调距螺旋,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定所述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和所述电动机的目标输出,
并在以使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目标旋转速度的方式通过速度控制装置来控制内燃机的输出的同时,以使来自电动机的输出维持在目标输出的方式来改变内燃机的目标旋转速度的输出控制装置。
CN201480015455.9A 2013-03-14 2014-02-28 船舶 Pending CN105189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1920 2013-03-14
JP2013051920A JP6029176B2 (ja) 2013-03-14 2013-03-14 船舶
PCT/JP2014/055030 WO2014141902A1 (ja) 2013-03-14 2014-02-28 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9283A true CN105189283A (zh) 2015-12-23

Family

ID=5153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5455.9A Pending CN105189283A (zh) 2013-03-14 2014-02-28 船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29176B2 (zh)
KR (1) KR20150127168A (zh)
CN (1) CN105189283A (zh)
WO (1) WO20141419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2041A (zh) * 2016-02-29 2018-04-17 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922042A (zh) * 2016-02-29 2018-04-17 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 船舶推进方法和船舶推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1587B2 (ja) * 2013-11-13 2016-07-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船舶、並びに統合制御方法
JP6697218B2 (ja) * 2014-11-11 2020-05-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の推進システム
KR101559316B1 (ko) 2015-04-09 2015-10-20 김한열 연료가스 공급 시스템
KR101924224B1 (ko) 2016-08-31 2018-12-03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
KR102414009B1 (ko) * 2017-07-06 2022-06-27 바르실라 핀랜드 오이 해양 선박에서의 하이브리드 추진 시스템의 내연 엔진의 시동 방법 및 해양 선박의 하이브리드 추진 시스템
CN109334934B (zh) * 2018-10-29 2019-08-23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一种节能的船舶可调桨系统机桨匹配控制方法
JP7177691B2 (ja) * 2018-12-26 2022-11-24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可変ピッチプロペラ制御システム、可変ピッチプロペラの制御方法
CN112339963B (zh) * 2019-08-08 2022-11-25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组网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582A (ja) * 2002-09-13 2004-04-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船舶およびその運用方法
CN1798685A (zh) * 2003-04-11 2006-07-05 Abb有限公司 控制船舶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37646A (ja) * 2006-11-10 2008-06-19 Yamah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型船外機の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航走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船舶
JP2010125987A (ja) * 2008-11-27 2010-06-10 Nishishiba Electric Co Ltd 船舶用ハイブリッド推進装置
JP2010235049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舶用動力システム
CN201694383U (zh) * 2010-01-11 2011-01-05 浙江欣亚磁电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推进系统
JP2012087750A (ja) * 2010-10-22 2012-05-10 Ihi Corp 船舶用ハイブリッド推進システム操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5212B2 (ja) * 2010-12-07 2013-09-18 ジャパン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株式会社 船舶発電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船舶発電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船舶発電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582A (ja) * 2002-09-13 2004-04-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船舶およびその運用方法
CN1798685A (zh) * 2003-04-11 2006-07-05 Abb有限公司 控制船舶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37646A (ja) * 2006-11-10 2008-06-19 Yamah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型船外機の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航走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船舶
JP2010125987A (ja) * 2008-11-27 2010-06-10 Nishishiba Electric Co Ltd 船舶用ハイブリッド推進装置
JP2010235049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舶用動力システム
CN201694383U (zh) * 2010-01-11 2011-01-05 浙江欣亚磁电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推进系统
JP2012087750A (ja) * 2010-10-22 2012-05-10 Ihi Corp 船舶用ハイブリッド推進システム操縦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等: "《船舶工程辞典》", 30 June 1988 *
罗晓园 等: "基于现代渔船主要推进型式及其节能效果分析研究", 《机电设备》 *
镇江船舶工业学校《船舶概论》编写组: "《船舶概论》", 31 December 197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2041A (zh) * 2016-02-29 2018-04-17 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922042A (zh) * 2016-02-29 2018-04-17 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 船舶推进方法和船舶推进装置
CN107922042B (zh) * 2016-02-29 2019-07-05 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 船舶推进方法和船舶推进装置
CN107922041B (zh) * 2016-02-29 2020-03-03 株式会社Ihi原动机 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41902A1 (ja) 2014-09-18
KR20150127168A (ko) 2015-11-16
JP6029176B2 (ja) 2016-11-24
JP2014177189A (ja)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9283A (zh) 船舶
AU2008257541C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 of a marine vessel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CN108698680B (zh) 船舶用电推进装置和用于船舶用电推进装置的推进力控制装置
JP2010241160A (ja) 船舶の推進装置
KR20130133231A (ko) 추진 시스템
JP6697218B2 (ja) 船舶の推進システム
EP3243736B1 (en) Ship propulsion system, ship, and ship propulsion method
US20220411036A1 (en) Propulsion and braking system using clutch
CN109591995A (zh) 基于柴柴并车联合推进带pto轴带发电机的动力装置及并车方法
JP3576528B2 (ja) 電気推進船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電気推進船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15112883A (ja) 電気推進船の制御装置、電気推進船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気推進船
CN111143985A (zh) 一种螺旋桨负载下电力推进器动力学响应的仿真方法
JP5951587B2 (ja) 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船舶、並びに統合制御方法
JP2012166603A (ja) 二軸船の制御方法及び二軸船
KR20180114257A (ko) 선박 추진 시스템 및 이것을 갖는 선박
WO2014202087A1 (en) Power system
JP6298967B2 (ja) 電気推進船用周波数変換装置及び電気推進船
JP5540134B1 (ja) 船舶用電気推進装置
JP2021170887A (ja) 船外機、船外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船舶
Dermentzoglou et al. Contribution to a detailed modeling and more reliable simulation of a ship's shaft machine
WO2016207475A1 (en) An electric ship propulsion drive arrangement
AU2015266243B2 (en) Drive system for a ship and operation thereof
Zhou et al. The Modelling and Optimal Control of a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Ice-Capable Ship
Kim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ship model considering RDP system
KR101701959B1 (ko) 전력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