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0164A -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0164A
CN105180164A CN201410238763.XA CN201410238763A CN105180164A CN 105180164 A CN105180164 A CN 105180164A CN 201410238763 A CN201410238763 A CN 201410238763A CN 105180164 A CN105180164 A CN 105180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parameter
bed material
grade
fluidized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87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马素霞
郭俊
邢秀峰
梁五洲
史晓华
张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387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0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0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上述方法包括:S1: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S2: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S3: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循环流化床的不同工作参数为循环流化床设置最合适的启动床存量和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Description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作为洁净煤燃烧技术之一,其特别适合燃用高硫、高灰分、低挥发分等常规煤粉炉难以燃用的劣质燃料,是实现煤炭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技术途径。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仍是发展中的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有许多工程技术难点急需解决,如厂用电率较高、燃烧效率较低、可利用率较低和自动控制投入率低等,启动时床料的设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启动控制、启动能耗及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有重要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具有大热惯性、强耦合、多变量的特点,造成其自动控制投入率很低,尤其是启动过程中大量床料的动态平衡规律复杂,难以掌握,致使动态特性根本无法给出,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启动极其困难。启动床料的设置决定了启动过程中的动态物料平衡,同时对启动能耗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没有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床料设置方法的研究报道,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常规在炉内铺设一定厚度、一定粒度分布的床料,并没有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循环流化床启动时在炉内铺设的床料厚度、粒度分布并没有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导致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启动困难,自动控制投入率很低,启动时间过长,并且启动油耗过大。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包括:S1: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S2: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S3: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
M dX i dt = G hi - F i - Z i + R i ,
其中,dXi为床料中第i档颗粒的质量份额,Ghi为入炉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Fi为飞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Zi为底渣中第i档颗粒流率,Ri为由磨耗引起的第i档颗粒的质量变化率,M为额定工况下的初始床存量;步骤S2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得到所述Ghi、Fi、Zi、Ri以及M,并将所述Ghi、Fi、Zi、Ri以及M代入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在所述平衡计算模型的两侧相等时,将M作为所述初始床存量,将Xi作为所述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性能参数包括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分离器的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步骤S2包括,计算Fi=Ei·Xi[1-ηi]·A,其中,Ei为所述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出口处第i档颗粒的流率,且
ut(i)<u0时, E i = 23.7 ρ g u 0 e [ - 5.4 u t ( t ) u 0 ] ,
ut(i)≥u0时,Ei=0,
其中,ut(i)为第i档颗粒终端沉降速度,u0为流化风速,ρg为净化空气密度,以及ηi为第i档颗粒分级分离效率,其中,m和a由切割粒径d50和/或截止粒径d99确定, a = - ln 0.5 / d 50 m .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炉总灰量Gn和飞灰量∑Fi,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炉总灰量Gn与飞灰量∑Fi之差计算出总排渣量Z;设物料分为n档颗粒,即i=1-n,由第1档至第n档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排渣时,由大颗粒开始依次排放,即依次排放Zn、Zn-1、Zn-2、…、Zi,且满足 Σ i = n i Z i = Z , Σ i = 0 i - 1 Z i = 0 , Z i = M X i t 1 , 其中,t1为床料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优选地, R i = m · t ( d 2 ) + Σ i = 2 n m · att ( d i ) i = 1 m · t ( d i + 1 ) + m · t ( d i ) - m · att ( d i ) i = 2 , . . . , n - 1 - m · t ( d n ) - m · att ( d n ) i = n ,
其中,为第i档颗粒由于磨耗退入第i-1档地质量流率,且
为第i档颗粒磨耗的超细颗粒质量流率,其全部退为第1档,且 m · att ( d i ) = k af · [ u 0 - u mf ( d i ) ] · M · X i / d i , μmf(di)为第i档颗粒的最小流化风速,kaf为磨耗常数;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μmf(di)、kaf,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 μmf(di)、kaf计算得到Ri
优选地,还包括:S4,接收所述计算结果,并显示所述计算结果。
优选地,还包括:S5,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令调整接收到的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和/或分离器性能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包括:数据接收元件,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并将接收到的参数传输至所述床料计算元件;床料计算元件,连接至床料设置元件,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传输至所述床料设置元件;床料设置元件,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循环流化床的不同工作参数为循环流化床设置最合适的启动床存量和初始床料粒度分布,从而减少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油耗,提高启动时炉内燃煤的燃烧效率,提高自动控制的投入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数据接收元件;111-煤种参数;112-燃料流率参数;113-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4-分离器性能参数;12-床料计算元件;13-床料设置元件;14-数据输入元件;15-显示元件;16-调整原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包括:S1: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S2: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S3: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
M dX i dt = G hi - F i - Z i + R i ,
其中,dXi为床料中第i档颗粒的质量份额,Ghi为入炉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Fi为飞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Zi为底渣中第i档颗粒流率,Ri为由磨耗引起的第i档颗粒的质量变化率,M为额定工况下的初始床存量;步骤S2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得到所述Ghi、Fi、Zi、Ri以及M,并将所述Ghi、Fi、Zi、Ri以及M代入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在所述平衡计算模型的两侧相等时,将M作为所述初始床存量,将Xi作为所述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性能参数包括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分离器的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步骤S2包括,计算Fi=Ei·Xi[1-ηi]·A,其中,Ei为所述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出口处第i档颗粒的流率,且
ut(i)<u0时, E i = 23.7 ρ g u 0 e [ - 5.4 u t ( t ) u 0 ] ,
ut(i)≥u0时,Ei=0,
其中,ut(i)为第i档颗粒终端沉降速度,u0为流化风速,ρg为净化空气密度,以及ηi为第i档颗粒分级分离效率,其中,m和a由切割粒径d50和/或截止粒径d99确定, a = - ln 0.5 / d 50 m .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炉总灰量Gn和飞灰量∑Fi,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炉总灰量Gn与飞灰量∑Fi之差计算出总排渣量Z;设物料分为n档颗粒,即i=1-n,由第1档至第n档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排渣时,由大颗粒开始依次排放,即依次排放Zn、Zn-1、Zn-2、…、Zi,且满足 Σ i = n i Z i = Z , Σ i = 0 i - 1 Z i = 0 , Z i = M X i t 1 , 其中,t1为床料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优选地, R i = m · t ( d 2 ) + Σ i = 2 n m · att ( d i ) i = 1 m · t ( d i + 1 ) + m · t ( d i ) - m · att ( d i ) i = 2 , . . . , n - 1 - m · t ( d n ) - m · att ( d n ) i = n ,
其中,为第i档颗粒由于磨耗退入第i-1档地质量流率,且
为第i档颗粒磨耗的超细颗粒质量流率,其全部退为第1档,且 m · att ( d i ) = k af · [ u 0 - u mf ( d i ) ] · M · X i / d i , μmf(di)为第i档颗粒的最小流化风速,kaf为磨耗常数;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μmf(di)、kaf,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 μmf(di)、kaf计算得到Ri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包括:数据接收元件11,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12,接收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分离器性能参数114,并将接收到的参数传输至床料计算元件12;床料计算元件12,连接至床料设置元件13,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传输至床料设置元件13;床料设置元件13,根据计算结果设置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
M dX i dt = G hi - F i - Z i + R i ,
其中,dXi为床料中第i档颗粒的质量份额,Ghi为入炉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Fi为飞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Zi为底渣中第i档颗粒流率,Ri为由磨耗引起的第i档颗粒的质量变化率,M为额定工况下的初始床存量;床料计算元件12根据接收到的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分离器性能参数114得到Ghi、Fi、Zi、Ri以及M,并将Ghi、Fi、Zi、Ri以及M代入平衡计算模型,在平衡计算模型的两侧相等时,将M作为初始床存量,将Xi作为初始床料粒度分布传输至床料设置元件13。
优选地,分离器性能参数114包括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数据接收元件11接收循环流化床的分离器的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并将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传输至床料计算元件12,则Fi=Ei·Xi[1-ηi]·A,其中,Ei为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出口处第i档颗粒的流率,且
ut(i)<u0时, E i = 23.7 ρ g u 0 e [ - 5.4 u t ( t ) u 0 ] ,
ut(i)≥u0时,Ei=0,
其中,ut(i)为第i档颗粒终端沉降速度,u0为流化风速,ρg为净化空气密度,以及ηi为第i档颗粒分级分离效率,其中,m和a由切割粒径d50和/或截止粒径d99确定, a = - ln 0.5 / d 50 m .
优选地,数据接收元件11接收炉总灰量Gn和飞灰量∑Fi,并将炉总灰量Gn和飞灰量∑Fi传输至床料计算元件12,床料计算元件12根据炉总灰量Gn与飞灰量∑Fi之差计算出总排渣量Z;设物料分为n档颗粒,即i=1-n,由第1档至第n档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排渣时,由大颗粒开始依次排放,即依次排放Zn、Zn-1、Zn-2、…、Zi,且满足其中,t1为床料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优选地, R i = m · t ( d 2 ) + Σ i = 2 n m · att ( d i ) i = 1 m · t ( d i + 1 ) + m · t ( d i ) - m · att ( d i ) i = 2 , . . . , n - 1 - m · t ( d n ) - m · att ( d n ) i = n ,
其中,为第i档颗粒由于磨耗退入第i-1档地质量流率,且
为第i档颗粒磨耗的超细颗粒质量流率,其全部退为第1档,且 m · att ( d i ) = k af · [ u 0 - u mf ( d i ) ] · M · X i / d i , μmf(di)为第i档颗粒的最小流化风速,kaf为磨耗常数;数据接收元件11接收μmf(di)、kaf并传输至床料计算元件12,床料计算元件12根据μmf(di)、kaf计算得到Ri
根据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分离器性能参数114等,床料计算元件12可以计算出入炉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Ghi,飞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Fi,底渣中第i档颗粒流率Zi,由磨耗引起的第i档颗粒的质量变化率Ri等数据。
对于额定工况下的初始床存量M,可以根据M=G·t1得出,其中,G为额定工况下的燃料流率,t1为颗粒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t1处于0.5至0.8小时之间,对于挥发份较高的煤质可以取下限值0.5小时,对于挥发份较低的煤质可以取上限值0.8小时。
而Ghi可以根据煤种参数111得出,Ghi=Gh·X′i,其中,Gh为燃煤灰流率,X′i为燃煤成灰特性,对于一个煤种来说,不考虑给煤进入炉膛后发生的一系列碎解、燃烧等物理化学过程,Gh和X′i都可以直接获得。
进一步地,床料计算元件12可以将Ghi、Fi、Zi、Ri代入平衡计算模型中,从在平衡计算模型的两侧相等时得到平衡时的M和Xi,进而将平衡时的M作为初始床存量,将Xi作为初始床料粒度分布传输至床料设置元件13,用于对循环流化床的启动进行具体设置。从而实现了根据循环流化床的不同工作参数为循环流化床设置最合适的启动床存量和初始床料粒度分布,减少了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油耗,提高了启动时炉内燃煤的燃烧效率,提高了自动控制的投入率。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还可以包括:数据输入元件14,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12,用于输入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分离器性能参数114,并将用户输入的参数传输至床料计算元件12。
一方面,床料计算元件12,接收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分离器性能参数114等可以由数据接收元件11从存储器或者元器件中进行接收,另一方面,也可由用户根据需要直接通过数据输入元件14输入,便于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具体设定。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元件15,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12,接收计算结果,并显示计算结果。便于用户直观地观看需要设置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调整元件16,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12,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令调整床料计算元件12接收到的接收煤种参数111、燃料流率参数112、燃煤成灰特性参数113和/或分离器性能参数114。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需要设置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从而满足具体工作环境的需求。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
S2: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S3: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
M dX i dt = G hi - F i - Z i + R i ,
其中,dXi为床料中第i档颗粒的质量份额,Ghi为入炉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Fi为飞灰中第i档颗粒流率,Zi为底渣中第i档颗粒流率,Ri为由磨耗引起的第i档颗粒的质量变化率,M为额定工况下的初始床存量;
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得到所述Ghi、Fi、Zi、Ri以及M,并将所述Ghi、Fi、Zi、Ri以及M代入所述平衡计算模型,在所述平衡计算模型的两侧相等时,将M作为所述初始床存量,将Xi作为所述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性能参数包括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分离器的切割粒径d50和截止粒径d99,所述步骤S2包括,计算Fi=Ei·Xi[1-ηi]·A,其中,
Ei为所述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出口处第i档颗粒的流率,且
ut(i)<u0时, E i = 23.7 ρ g u 0 e [ - 5.4 u t ( t ) u 0 ] ,
ut(i)≥u0时,Ei=0,
其中,ut(i)为第i档颗粒终端沉降速度,u0为流化风速,ρg为净化空气密度,以及
ηi为第i档颗粒分级分离效率,
其中,m和a由切割粒径d50和/或截止粒径d99确定, m = ln ( ln 0.5 ln 0.01 ) / ln ( d 50 d 99 ) , a = - ln 0.5 / d 50 m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炉总灰量Gn和飞灰量∑Fi,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炉总灰量Gn与飞灰量∑Fi之差计算出总排渣量Z;
设物料分为n档颗粒,即i=1-n,由第1档至第n档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排渣时,由大颗粒开始依次排放,即依次排放Zn、Zn-1、Zn-2、…、Zi,且满足
其中,t1为床料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R i = m · t ( d 2 ) + Σ i = 2 n m · att ( d i ) i = 1 m · t ( d i + 1 ) + m · t ( d i ) - m · att ( d i ) i = 2 , . . . , n - 1 - m · t ( d n ) - m · att ( d n ) i = n ,
其中,为第i档颗粒由于磨耗退入第i-1档地质量流率,且
为第i档颗粒磨耗的超细颗粒质量流率,其全部退为第1档,且
m · att ( d i ) = k af · [ u 0 - u mf ( d i ) ] · M · X i / d i ,
μmf(di)为第i档颗粒的最小流化风速,kaf为磨耗常数;
所述步骤S1包括:接收μmf(di)、kaf,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μmf(di)、kaf计算得到Ri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接收所述计算结果,并显示所述计算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令调整接收到的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和/或分离器性能参数。
8.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元件,连接至床料计算元件,接收煤种参数、燃料流率参数、燃煤成灰特性参数、分离器性能参数,并将接收到的参数传输至所述床料计算元件;
床料计算元件,连接至床料设置元件,根据预设平衡计算模型以及接收到的参数计算所述循环流化床启动所需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传输至所述床料设置元件;
床料设置元件,根据所述计算结果设置所述循环流化床的初始床存量和/或初始床料粒度分布。
CN201410238763.XA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180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763.XA CN105180164A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763.XA CN105180164A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0164A true CN105180164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8763.XA Pending CN105180164A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01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253A (zh) * 2020-08-27 2020-12-18 中节能(肥城)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方法
CN112856399A (zh) * 2021-01-25 2021-05-28 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化床锅炉运行床料高度实时监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717A (zh) * 2009-09-28 2010-03-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实时在线计算和测定方法
CN101832826A (zh) * 2010-05-10 2010-09-15 华北电力大学 大型锅炉燃烧率信号测量方法
CN102799110A (zh) * 2012-09-10 2012-11-28 上海迪吉特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多燃料混烧锅炉燃料自适应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717A (zh) * 2009-09-28 2010-03-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实时在线计算和测定方法
CN101832826A (zh) * 2010-05-10 2010-09-15 华北电力大学 大型锅炉燃烧率信号测量方法
CN102799110A (zh) * 2012-09-10 2012-11-28 上海迪吉特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多燃料混烧锅炉燃料自适应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能源局: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23 August 2012 *
郭俊: "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床料粒度分布动态平衡规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期刊网》 *
郭俊等: "煤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床料动态平衡的影响", 《电站系统工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253A (zh) * 2020-08-27 2020-12-18 中节能(肥城)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方法
CN112097253B (zh) * 2020-08-27 2022-06-03 中节能(肥城)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方法
CN112856399A (zh) * 2021-01-25 2021-05-28 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化床锅炉运行床料高度实时监控方法
CN112856399B (zh) * 2021-01-25 2022-06-24 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化床锅炉运行床料高度实时监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484B (zh)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CN102183015B (zh) 负荷大范围变动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CN102466238B (zh) 用于分析燃烧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系统
US7756591B2 (en) System for optimizing oxygen in a boiler
CN102453792B (zh) 连续退火炉炉压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1033851B (zh) 用于降低锅炉系统内预定位置的渣形成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84944A (zh) 高炉热风炉自寻优燃烧控制方法
CN202032573U (zh) 负荷大范围变动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CN106352370B (zh) 煤粉锅炉的配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848248A (zh) 煤气混烧锅炉风门挡板开度的控制方法
US1189875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dicting ash adhesion in coal-fired boil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ash adhesion in coal-fired boiler,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coal-fired boiler
CN111981504B (zh) 天然气掺烧配气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57523B (zh) 燃用高热值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首次带满负荷调整方法
CN101016995B (zh) 调节锅炉系统中预定位置co排放水平的系统、方法及产品
CN103234219B (zh) 煤粉锅炉改变燃煤种类后的周界风量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5485714A (zh) 一种确定锅炉运行氧量的方法、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
CN105180164A (zh) 循环流化床的启动床料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3363804B (zh) 一种烧结点火炉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651560A (zh) 一种热风炉燃烧控制方法
CN102997670A (zh) 一种烧结点火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Madejski et al. A combus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e low emission ope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boiler
Stein-Brzozowska et al. The Current Trends in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 Technology on Two Contin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and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CN103814253A (zh) 热力二次燃烧设备以及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CN104992021B (zh) 计算燃料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4201880U (zh) 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