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9037A - 气门压杆 - Google Patents

气门压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79037A
CN105179037A CN201410261703.XA CN201410261703A CN105179037A CN 105179037 A CN105179037 A CN 105179037A CN 201410261703 A CN201410261703 A CN 201410261703A CN 105179037 A CN105179037 A CN 105179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drag lever
contact member
movable joint
valv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17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4102617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79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79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9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门压杆,用于操纵内燃机的换气阀,所述气门压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阀接触元件、活节窝元件,及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滚动元件,所述侧板包括中间部及位于中间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滚动元件安装在所述侧板的中间部之间,所述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所述侧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保证各零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使得组装成本也比较低廉。

Description

气门压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内燃机的换气阀的气门压杆。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273676.2号揭示了一种气门压杆,其包括第一杆端,用于换气阀的阀接触面在该第一杆端上延伸;杆中部,滚子轴及支撑在滚子轴上的用于结合凸轮的滚子在该杆中部中延伸;以及第二杆端,活节窝在该第二杆端上延伸。气门压杆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制成为零件并且在第一杆端上通过阀接触元件、在杆中部中通过滚子轴以及在第二杆端上通过活节窝元件彼此连接。两个侧壁在第一杆端上和在第二杆端上设有成对的彼此对齐的通孔,阀接触元件和活节窝元件分别借助于沿侧壁横向指向的销端部或销末端按销与孔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通孔中。
由于阀接触元件和活节窝元件都需要分别加工出销端部,并且还需要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侧壁上的通孔内,这会导致加工过程和组装过程比较复杂,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气门压杆的各个组件的加工过程和组装过程比较复杂,并且生产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门压杆,用于操纵内燃机的换气阀,所述气门压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阀接触元件、活节窝元件,及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滚动元件,所述侧板包括中间部及位于中间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滚动元件安装在所述侧板的中间部之间,所述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所述侧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所述侧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这不仅能够保证它们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使得组装成本也比较低廉。此外,由于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是通过焊接连接至侧板,因此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就不需要再加工出销端部,这无疑将简化这些零部件的加工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门压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图1所示的气门压杆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门压杆的滚动元件没有安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门压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5a至图5b是图4所示的气门压杆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气门压杆的滚动元件没有安装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门压杆100用于操纵内燃机的换气阀,气门压杆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阀接触元件2、活节窝元件3,及通过轴销5安装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滚动元件4。
如图2a和图3所示,侧板1是由板材料冲压形成的零件,其包括中间部10及位于中间部10两端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中间部10上冲压形成一个通孔101用以收容轴销5。由于两个侧板1是平行地相对设置,每个侧板1都具有一个内表面102和一个与内表面102连接的底面103。在气门压杆100连接至发动机系统后,该底面103远离发动机的凸轮轴(未图示)。
如图2b和图3所示,阀接触元件2是由板材料冲压形成的零件,加工过程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廉。阀接触元件2包括呈“门”形状的本体部21及自本体部21的两侧分别反向延伸的安装部22。本体部21的内部形成收容部210,当气门压杆100连接至发动机系统后,收容部210用以抵接发动机的换气门(未图示)。阀接触元件2被连接至侧板1的第二端部12的区域内,其中本体部21被夹持在两个侧板1的内表面102之间,安装部22则抵靠在侧板1的底面103上。安装部22与侧板1的底面103抵靠的表面被定义为安装面221,在本发明中阀接触元件2的安装面22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侧板1的底面103连接在一起。当然,本体部21与两个侧板1的内表面102相靠近的侧面211也可以被设置为安装面,也就是说侧面211可以被焊接至侧板1的内表面102。阀接触元件2与侧板1的焊接方式可以是点焊也可以是激光焊接。
如图2c和图3所示,活节窝元件3是由板材料冲压形成的零件,加工过程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廉。活节窝元件3包括第一表面31和与第一表面3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32,其中第二表面32向下冲压形成一个突出第一表面31的凸起部311,同时在第二表面32上还对应形成一个半球状的收容腔320。活节窝元件3被连接至侧板1的第一端部11的区域内,其中凸起部311向发动机的凸轮轴一侧突伸,活节窝元件3的第一表面31则抵靠在侧板1的底面103上。第一表面31在凸起部31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面,活节窝元件3通过该安装面连接至侧板1的底面103上。在本发明中,安装面与侧板1的底面10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焊接方式可以是点焊也可以是激光焊接。当气门压杆100连接至发动机系统后,收容腔320用以收容液压挺杆的头部(未图示)。
如图2d和图1所示,滚动元件4呈圆柱状并具有一轴向的轴孔41,滚动元件4安装在两个侧板1的中间部10之间,轴孔41与中间部10的通孔101对应,轴销5安装在滚动元件4的轴孔41内并且对应安装入两个侧板1的通孔101内。滚动元件4是标准件,因此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滚动元件4通过轴销5安装至侧板1也可以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因而组装成本也比较低廉。
第二实施例
图4至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门压杆100’,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位于侧板1’之间的阀接触元件2’、活节窝元件3’,及通过轴销安装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滚动元件4’。
在第二实施例中,阀接触元件2’和活节窝元件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中阀接触元件2’呈“门”形状,其包括本体部21’、自本体部21’两侧垂直延伸的腿部22’及位于相对的腿部22’之间的收容部210’。阀接触元件2’被夹持在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之间,且位于第二端部12’的区域内。腿部22’与侧板1’面对的侧面222’被定义为安装面,阀接触元件2’通过该安装面焊接至侧板1’的内表面102’上。
活节窝元件3’同样被夹持在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之间,且位于第一端部11’的区域内。活节窝元件3’包括平面的第二表面32’及与第二表面32’相对的第一表面31’,其中第一表面31’呈拱形。活节窝元件3’在与第二表面32’垂直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面33’,活节窝元件3’通过该安装面33’焊接至侧板1’的内表面102’上。
本发明的阀接触元件2,2’和活节窝元件3,3’除了由板材直接冲压形成零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烧结、金属压铸、浇铸、挤压、锻造等技术手段形成,这些加工手段带来的有益效果就是制造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再加上采用标准件滚动元件4,4’,本发明的各个部件都是单一的模块化部件,很容易根据需求调整适当的部件参数,这无疑会降低开发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在阀接触元件2,2’和活节窝元件3,3’与侧板1,1’的组装过程中,本发明采用了简单的焊接方式实现了它们之间的连接,这不仅能够保证它们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使得组装成本也比较低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门压杆,用于操纵内燃机的换气阀,所述气门压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阀接触元件、活节窝元件,及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滚动元件,所述侧板包括中间部及位于中间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滚动元件安装在所述侧板的中间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节窝元件和阀接触元件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所述侧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阀接触元件和活节窝元件是由板材冲压形成的零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阀接触元件和活节窝元件是由烧结或金属压铸或浇铸或挤压或锻造等技术手段形成的零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中间部上设有通孔,所述滚动元件通过轴销安装至所述通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为点焊或激光焊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具有内表面和与内表面连接的下表面,所述活节窝元件焊接至所述侧板的下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接触元件包括被夹持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本体部及自本体部两侧分别反向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焊接至所述侧板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侧板的内表面靠近的侧面被设置为安装部并且焊接至所述侧板的内表面。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具有内表面和与内表面连接的下表面,所述活节窝元件被夹持在两个侧板之间并且焊接至所述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门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接触元件呈“门”形状并且被夹持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所述阀接触元件焊接至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
CN201410261703.XA 2014-06-12 2014-06-12 气门压杆 Pending CN105179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1703.XA CN105179037A (zh) 2014-06-12 2014-06-12 气门压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1703.XA CN105179037A (zh) 2014-06-12 2014-06-12 气门压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9037A true CN105179037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0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1703.XA Pending CN105179037A (zh) 2014-06-12 2014-06-12 气门压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7903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2693A (en) * 1993-07-07 1997-07-01 Koyo Seiko Co., Ltd. Rocker ar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5678305A (en) * 1992-01-07 1997-10-21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cker arm with a roller
CN1641189A (zh) * 2004-01-13 2005-07-20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摇臂
DE102005057298A1 (de) * 2005-12-01 2007-06-06 Schaeffler Kg Hebelartiger Nockenfolger
CN201539284U (zh) * 2009-07-10 2010-08-04 谢夫勒两合公司 气门压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8305A (en) * 1992-01-07 1997-10-21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cker arm with a roller
US5642693A (en) * 1993-07-07 1997-07-01 Koyo Seiko Co., Ltd. Rocker ar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641189A (zh) * 2004-01-13 2005-07-20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摇臂
DE102005057298A1 (de) * 2005-12-01 2007-06-06 Schaeffler Kg Hebelartiger Nockenfolger
CN201539284U (zh) * 2009-07-10 2010-08-04 谢夫勒两合公司 气门压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8466C (zh) 用于内燃机的连杆组件的制造方法
US9970401B2 (en) Fuel cup
CN101090800A (zh) 用于内燃机的连杆组件以及制造该连杆组件的方法
CN101959627A (zh) 金属锻造的曲轴、用于金属锻造曲轴的设备以及金属锻造曲轴的方法
US4245523A (en) Rocker arm
CN105179037A (zh) 气门压杆
CN205172745U (zh) 气缸盖
CN105257423A (zh) 气缸盖
CN100406195C (zh) 冲压桥壳生产工艺
CN205371528U (zh) 液力偶合器
CN103925096B (zh) 一种发动机一体式机体
CN203769936U (zh) 一种钎焊执行器
CN103470888A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及法兰
CN205834175U (zh) 一种内孔免切削的雨刮器连接杆模具
CN203584595U (zh) 一种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
US20130263694A1 (en) Cam
CN104889611B (zh) 一种摩托车电喷系统用继电器批量焊接加工方法
CN204941717U (zh) 一种汽车活塞
CN205478320U (zh) 挡油组件及压缩机
CN103850820B (zh) 三销座活塞
CN207071680U (zh) 信号轮成形阴模
CN212033256U (zh) 一种金属件铆接结构以及采用该铆接结构的插座导电件
CN203783741U (zh) 发动机一体式机体
CN202220632U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的止推结构
CN202707171U (zh) 一种发动机的凸轮轴轴承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