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8330B -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78330B
CN105178330B CN201510531896.0A CN201510531896A CN105178330B CN 105178330 B CN105178330 B CN 105178330B CN 201510531896 A CN201510531896 A CN 201510531896A CN 105178330 B CN105178330 B CN 105178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cast strip
support replacement
support
replacem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318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78330A (zh
Inventor
胡达敏
方巽科
李保忠
詹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e Di build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A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A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A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318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78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7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8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78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8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本发明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的地下结构开挖施工,往往需要采取对基坑侧边采取支护措施,以保证基坑以外土体不向基坑内变形滑移。当地下室埋深较大或者基坑周边情况复杂对土体变形敏感的时候,经常采用内支撑加坑周灌注桩排桩或连续墙的支护方式。开挖施工时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施工好支护结构,然后,当地下室结构主体从基础底板开始往上施工时,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进行基坑对边传力,逐步拆除支护结构的内支撑,这一过程称为换撑。实际工程中,因为地下结构的范围一般较大,为减小混凝土收缩效应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地下结构平面中设置若干条上下贯通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需在后期进行补浇。后浇带的设置把地下室分割为多个独立区域,换撑所需的主体结构传力会被后浇带所隔断。由此,在地下结构整个换撑过程中,都必须采取设置换撑构件的方式保证后浇带能够传递水平力。传统的方法是采取横贯后浇带间隔预埋型钢构件的方法进行,在换撑结束封浇主体结构后浇带时,直接把型钢构件浇筑在主体结构内不再拆除。这种做法使得作为施工阶段临时传力需要的换撑构件被永久性废弃在主体结构内,不能再发挥其作用,增加材料损耗,浪费了工程造价,而且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它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
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多道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
④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且在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④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⑦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
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基坑支护要求对后浇带进行换撑加强的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换撑构件的方法。区别于传统换撑方法把换撑构件永久放置于地下主体结构内,本发明采用可拆卸式换撑构件,结合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以及施工顺序,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采用可拆卸式换撑构件,能够回收再利用换撑构件;2.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水平支撑构件,减少支撑拆除量同时为全部楼层回收换撑构件创造条件;3.可根据换撑构件拆除时的受力情况,选择性进行拆除,以满足支护结构的不同要求。方法的最终效果是节约了地下结构的工程造价。
本发明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地下结构底板施工时的示意图;
图3是地下结构中间层楼盖施工时的示意图;
图4是地下结构顶层楼盖施工时的示意图;
图5是底板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中间层楼盖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图7是顶层楼盖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再利用创造条件。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多道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施工方式与步骤③相同,每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进行相应的后浇带处理);
④施工主体结构(即地下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本发明以两层地下结构的支护换撑方法为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如图1所示,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4,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1,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
②如图2所示,基坑1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5,在底板5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数量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并不局限于图示一道,余同),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底板5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底板5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
③如图3所示,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9,且在中间层楼盖9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中间层楼盖9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板9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
④如图4所示,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留在位于主体结构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部分12(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11,顶层楼盖11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12与顶层楼盖11周边相连接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如图5所示,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⑥如图6所示,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⑤中的拆除方法;
⑦如图7所示,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⑤中的拆除方法;
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实际应用并不限于地下结构楼层数,而且当层数较多时,可结合支护结构设计同时对多个楼层进行换撑施工,产生的效果更好。

Claims (4)

1.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
④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机构为两层地下结构,该两层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且在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④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⑦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CN201510531896.0A 2015-08-27 2015-08-27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Active CN105178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1896.0A CN105178330B (zh) 2015-08-27 2015-08-27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1896.0A CN105178330B (zh) 2015-08-27 2015-08-27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8330A CN105178330A (zh) 2015-12-23
CN105178330B true CN105178330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90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1896.0A Active CN105178330B (zh) 2015-08-27 2015-08-27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78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729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基坑支护柱和楼板节点的钢筋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30355B (zh) * 2018-02-08 2021-05-14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85043A (zh) * 2019-06-14 2019-08-3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支护内支撑换撑方法
CN110629764A (zh) * 2019-09-27 2019-12-3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环形内撑系统及换撑施工方法
CN111074905A (zh) * 2020-01-10 2020-04-28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底层支撑梁早拆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456025A (zh) * 2020-04-09 2020-07-28 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超深基坑组合式换撑拆撑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8486B1 (ko) * 2006-03-13 2007-01-16 (주)리튼브릿지 이동식 가시설시스템
CN201554034U (zh) * 2009-11-06 2010-08-18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逆作施工后浇带水平嵌固支撑结构
CN201746839U (zh) * 2010-06-13 2011-02-16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低环境扰动的基坑支撑拆除装置
CN102720201B (zh) * 2012-07-02 2014-10-29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物主体结构换撑施工的建造方法
CN103114726A (zh) * 2013-02-04 2013-05-22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
CN104153508B (zh) * 2014-09-02 2017-09-2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楼板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8330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8330B (zh)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CN110747899B (zh)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208167956U (zh) 一种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内衬墙
CN108130837A (zh) 一种预制化道路板块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25173A (zh) 深基坑土方开挖方法
CN209555978U (zh)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筒定型组合钢模板
CN106223354B (zh) 浅基础结构模板的施工方法
CN110029674A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拆除及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08060777A (zh) 基础预留洞模板施工方法
CN103590841A (zh) 一种暗挖地下洞室初期支护的支撑方法
CN106088590B (zh) 带有增强纤维的混凝土工程变形缝垂直止水型腔模
CN104314048B (zh) 气囊式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及施工方法
CN106381793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设置方法
CN105064500A (zh) 一种阳台梁板内侧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整体浇筑施工方法
CN207794610U (zh) 用于支设外墙挑檐的支撑装置
CN105442457A (zh) 一种采用细砂填充的延伸桥面板桥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352508U (zh) 一种安装在模板台车与围岩之间的堵头结构
CN205711786U (zh) 大断面多孔超长现浇箱涵支模体系
CN105625202B (zh) 大断面多孔超长现浇箱涵的施工方法
CN104963344B (zh) 砼支撑拆除和结构施工同步进行的深基坑地下施工方法
CN205153622U (zh) 一种新型地坑结构
CN207974121U (zh) 城市综合管廊用下沉节点钢板桩锚索组合结构
CN109339116A (zh)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处底板下层钢筋与垫层间隙防漏浆方法
CN208996023U (zh) 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
CN112983087B (zh) 筒仓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Damin

Inventor after: Fang Xunke

Inventor after: Li Baozhong

Inventor after: Zhan Lebin

Inventor after: Tang Hailing

Inventor before: Hu Damin

Inventor before: Fang Xunke

Inventor before: Li Baozhong

Inventor before: Zhan Leb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29

Address after: Star Hui Center No. 88 Shanghai 200085 Hongkou District 2 North Sichuan Road 6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cheng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hu District 310007 Ancient Jade Road No. 168 Zhejiang Martial Arts Exchange Center building 12F-14F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AD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85 01-08, 6 floor, 2, 88 North Sichuan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e Di building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85 Shanghai Hongkou District North Sichuan Road 88 Star Hui center 2 2 6 stories.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ongcheng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