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2529B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72529B
CN105172529B CN201510289133.XA CN201510289133A CN105172529B CN 105172529 B CN105172529 B CN 105172529B CN 201510289133 A CN201510289133 A CN 201510289133A CN 105172529 B CN105172529 B CN 105172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oling cylinder
thermal medium
refrigera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91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72529A (zh
Inventor
石川清贵
西尾善明
汤谷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72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2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72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2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1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n intermediate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能够抑制制冷剂被滞留在低温箱的周围的空气加温,且能够抑制热介质被流过高温箱的周围的空气冷却。一种用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的车辆,包括:冷却水循环流路,将微控制单元(31)等车载部件冷却的冷却水在该冷却水循环流路中循环;低温箱(5),其形成在冷却水循环流路上;热水循环流路,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在该热水循环流路中循环;及高温箱(6),其形成在热水循环流路上,高温箱(6)在低温箱(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与低温箱(5)之间隔有空间而并列设置,电气热水加热器(2)并列设置在高温箱(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更具体而言,涉及用由电气热水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之中的、特别是在电动车辆中,通常,用由电气热水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电动车辆包括:制冷剂冷凝箱(以下,称为“低温箱”),其设置在制冷剂循环流路,将车载部件冷却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循环流路中循环;及热介质冷凝箱(以下,称为“高温箱”),其设置在热介质循环流路,由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在该热介质循环流路中循环。并且,温度低的制冷剂在低温箱中流过,在制冷剂循环流路中流过的制冷剂中所含有的空气在低温箱中被分离。同样,温度高的热介质在高温箱中流过,在热介质循环流路中流过的热介质中所含有的空气在高温箱中被分离。
此外,已知将温度低的制冷剂所流过的低温箱和温度高的热介质所流过高温箱横向并列地固定的装置。该装置关注于箱的膨胀变形量,没有考虑滞留在低温箱的周围的空气给制冷剂带来的影响、在高温箱的周围流过的空气给热介质带来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30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有时,流过低温箱的制冷剂被滞留在低温箱的周围的空气加温,流过高温箱的热介质被在高温箱的周围流过的空气冷却。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所具有的箱的配置及箱的构造能够使流过低温箱的制冷剂难以被加温、且能够使流过高温箱的热介质难以被冷却。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用由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循环流路,将车载部件冷却的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循环流路中循环;制冷剂冷凝箱,其形成在所述制冷剂循环流路上;热介质循环流路,由所述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在所述热介质循环流路中循环;及热介质冷凝箱,其形成在所述热介质循环流路上,所述热介质冷凝箱在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与所述制冷剂冷凝箱之间隔有空间而并列设置,所述加热装置并列设置在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
根据本发明,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空气被从车辆前面引入,并在制冷剂冷凝箱的周围流过。由此,空气不会在制冷剂冷凝箱的周围滞留,能够使流过制冷剂冷凝箱的制冷剂难以被加温。另外,由于热介质冷凝箱与加热装置并列设置,因此,能够使流过热介质冷凝箱的热介质难以被冷却。而且,由于在制冷剂冷凝箱与热介质冷凝箱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在两冷凝箱间的热量的交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包括一体型冷凝箱,所述一体型冷凝箱是所述热介质冷凝箱和所述制冷剂冷凝箱被一体地设置。
这样,一体型冷凝箱(热介质冷凝箱和制冷剂冷凝箱)的安装点(固定点)较少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一体型冷凝箱具有将所述空间与外部之间连通的连通孔。
这样,即使空间的空气由于被加温而膨胀,一体型冷凝箱也不会膨胀。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间是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被调整为真空。
这样,能够提高空间的隔热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一体型冷凝箱具有:前部安装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冷凝箱侧的前表面,在车辆前方被支承于沿车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部件;及底部安装部,其在所述热介质冷凝箱侧的下方被支承于车身侧。
这样,能够将一体型冷凝箱可靠地支承,并且,由于在制冷剂冷凝箱中的比较高温的上部被支承于横梁部件,所以,能够抑制从横梁部件传导的热的影响,能够使制冷剂难以被加温。另外,由于在热介质冷凝箱中的比较低温的底部被支承于车身侧因此,能够防止热向车身侧逃逸,能够使热介质难以被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车宽度方向长度被形成得比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车宽度方向长度短,且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高度被形成得比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高度低。
这样,由于热介质冷凝箱隐藏在制冷剂冷凝箱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所以,热介质冷凝箱不会直接受到在车辆的行驶时车辆前面所受到的风,能够使流过为热介质冷凝箱的区域的热介质难以被冷却。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介质冷凝箱与加热装置并列设置,因此,能够使流过热介质冷凝箱的热介质难以被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冷却水所流过的冷却水循环流路和热水所流过的热水循环流路示意图。
图3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冷凝箱的周边布局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冷凝箱的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冷凝箱的右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冷凝箱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冷凝箱的周边布局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冷凝箱的主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冷凝箱的右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冷凝箱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动车辆
11 发动机室
111 上横梁(横梁部件)
2 电气热水加热器
3 冷却水循环流路
31 微控制单元(MCU)
32 车载充电器(OBC)
33 马达
34 散热器
36 水泵
4 热水循环流路
41 加热器芯
42 水泵
5 低温箱(制冷剂冷凝箱)
51 冷却水入口
52 冷却水出口
53 冷却水补充口
54 帽
55、56 安装金属件(前部安装部)
551、561 前板
552、562 上端
6 高温箱(热介质冷凝箱)
61 热水入口
62 热水出口
63 热水补充口
65 安装金属件(后部安装部)
66 安装金属件(底部安装部)
7 低温箱
75、76 安装金属件(前部安装部)
8 高温箱
85 安装金属件(底部安装部)
9 冷凝箱(一体型冷凝箱)
91 空间
911 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此处,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因本实施方式而受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是以电力作为能源、并以马达作为动力源而行驶的车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被构成为:用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来加温车厢内的空气,并包括冷却水循环流路(制冷剂循环流路)3和热水循环流路(热介质循环流路)4(参照图2)。
[实施方式1]
图2是示出冷却水所流过的冷却水循环流路和热水所流过的热水循环流路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冷却水循环流路3用于冷却如微控制单元(MCU)31、车载充电器(OBC)32、马达(马达)33等发热的车载部件。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设置有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散热器34、低温箱(冷凝箱)5、及水泵36。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流过的冷却水(制冷剂)从散热器34通过低温箱5,被供给到水泵36。然后,由水泵36汲取的冷却水按照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的顺序流动,返回到散热器34。
热水循环流路4用于将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热介质)供给到加热器芯41,该加热器芯41设置在被吹出到车厢中的空气用的路径中。在热水循环流路4中设置有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热器芯41、水泵42、及高温箱(冷凝箱)6。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在加热器芯41中与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之间交换了热量之后,被供给到水泵42。然后,由水泵42汲取的热水通过高温箱6,返回到电气热水加热器2。
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设置的冷凝箱的周边布局的俯视图。另外,图4~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冷凝箱的图,图4是主视图,图5是右视图,图6是后视图。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11(参照图1)中设置有:散热器34(参照图2),其设置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低温箱5;微控制单元31;电气热水加热器2,其设置在热水循环流路4中;及高温箱6。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从前方朝向后方按照(1)散热器34及低温箱5、(2)高温箱6、(3)电气热水加热器2及微控制单元31的顺序设置。
散热器34用于将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循环的冷却水冷却。散热器34具有细长的长方体形状。散热器34在发动机室11中在面对车辆前面的位置以散热器34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由此,散热器34受到在电动车辆1行驶时被引入到发动机室11中的风,将在散热器34的内部流过的冷却水冷却。
低温箱5用于将流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的冷却水中所含有的空气分离。低温箱5由乳白色的细长的聚乙烯制的容器构成。低温箱5是通过将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熔接而构成的。低温箱5在发动机室11中在面对车辆前面的位置以低温箱5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由此,低温箱5与散热器34在车宽度方向横向并列地并列设置。
如图3所示,低温箱5是俯视观察为矩形的容器。如图6所示,低温箱5的底面被形成为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朝向右侧而渐次变深的拱形。另外,如图5所示,在低温箱5的左侧面的高度方向中央区域设置有冷却水入口51。如图4所示,冷却水入口51被形成为从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入口51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散热器34。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在低温箱5的右侧面的高度方向下方区域设置有冷却水出口52。冷却水出口52被形成为从右侧面向右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出口52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水泵36。另外,如图3所示,在低温箱5的上表面右方区域设置有冷却水补充口53。冷却水补充口53被形成为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补充口53由帽(盖体)54盖住。另外,如图4所示,在低温箱5的前表面上方区域固定有安装金属件(前部安装部)55、56。安装金属件55、56用于将低温箱5安装于发动机室11(电动车辆1)。安装金属件55、56是通过将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平坦的钢板切断为适当形状、并适当弯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成为前板551、561的部分沿着低温箱5的前表面设置,其上端552、562在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弯折为水平。并且,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低温箱5通过将安装金属件55、56以两点固定于构成发动机室11的前缘的上横梁(横梁部件)111,进行安装。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低温箱5被以设置于前表面两侧的二点来固定。
高温箱6用于将流过热水循环流路4的热水中所含有的空气分离。如图3所示,高温箱6与低温箱5相互独立地构成。高温箱6由乳白色的细长的聚乙烯制的容器构成。高温箱6是通过将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熔接而构成的。高温箱6在发动机室11中被设置在低温箱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位置。具体而言,高温箱6以与低温箱5之间隔开空间且高温箱6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由此,高温箱6与低温箱5隔有空间且平行,与低温箱5在车辆前后方向横向并列地并列设置。
如图3所示,高温箱6是俯视观察为矩形的容器。如图3及图6所示,高温箱6的上半部分的右侧通过变细而被形成为比下半部分小。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在高温箱6的左侧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热水入口61。热水入口61被形成为从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圆筒状。热水入口61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水泵42。另外,在高温箱6的左侧面下方区域设置有热水出口62。热水出口62与热水入口61同样被形成为从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圆筒状。热水出口62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电气热水加热器2。另外,如图3所示,在高温箱6的上表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热水补充口63。热水补充口63被形成为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热水补充口63由帽(盖体)64盖住。另外,如图6所示,在高温箱6的背面固定有安装金属件(后部安装部)65。安装金属件65用于将高温箱6的背面固定于发动机室11(电动车辆1)。安装金属件65是通过将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平坦的钢板切断为H字状并适当弯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成为背板651的部分沿着高温箱6的背面设置,其两侧上端部652、653在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弯折为水平,两侧下端部654、655在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弯折为水平。另外,在高温箱6的底面固定有安装金属件66。安装金属件(底部安装部)66用于将高温箱6的底面固定于发动机室11(电动车辆1)。安装金属件66是通过将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平坦的钢板适当弯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成为底板661的部分沿着高温箱6的底面设置,其两侧朝向下方弯折而成为腿部662,其两端分别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弯折而成为安装部663。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高温箱6通过将固定于背面的安装金属件65以两点固定于设置于发动机室11的车身部件(未图示)或周边设备(未图示)、并且将固定于底面的安装金属件66以两点固定于设置于发动机室11的车身部件或周边设备,进行安装。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高温箱6被以设置于背面两侧的二点和设置于底面的一点来固定。
电气热水加热器2如上所述用于将水加温,如图3所示,与低温箱5、高温箱6相互独立地构成。电气热水加热器2被构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电气热水加热器2在发动机室11中被配置在高温箱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位置。具体而言,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高温箱6之间隔开空间,以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由此,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高温箱6隔有空间且平行,与高温箱6在车辆前后方向横向并列地并列设置。
微控制单元31用于控制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如图3所示,微控制单元31与低温箱5、高温箱6、及电气热水加热器2相互独立地构成。微控制单元31被构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微控制单元31在发动机室11中设置在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车宽度方向右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微控制单元31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之间隔开空间,微控制单元31的长边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由此,微控制单元31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隔开空间且平行,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在车宽度方向横向并列地并列设置。由此,微控制单元31在低温箱5及高温箱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与高温箱6平行地设置。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车辆1通常行驶时,在车辆前表面受到风。车辆前面所受到的风(空气)被引入到发动机室11中,流过散热器34和低温箱5的周围。由此,流过散热器34的内部的冷却水被冷却。并且,在散热器34中被冷却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被供给到低温箱5。由此,冷却水中所含有的空气被分离。此时,抑制了冷却水被流过低温箱5的周围的空气加温。并且,在低温箱5中被分离了空气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被供给到水泵36。被供给到水泵36的冷却水由水泵36汲取,按照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的顺序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流动。由此,冷却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
另一方面,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的热水在加热器芯41的周围流过,并与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由此,热水的温度下降,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然后,在加热器芯41中热量被交换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被供给到水泵42。被供给到水泵42的热水由水泵42汲取,被供给到高温箱6。由此,热水中所含有的空气被分离。此时,高温箱6在低温箱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避开被引入到发动机室11的风(空气),并受到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热的影响。因此,抑制了热水被流过高温箱6的周围的空气较大地冷却。然后,在高温箱6中被分离了空气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返回到电气热水加热器2。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车辆1中,空气被从车辆前面引入到发动机室11,在散热器34和低温箱5的周围流过。由此,空气不会滞留在低温箱5的周围,能够使流过低温箱5的冷却水难以被加温。另外,由于流过低温箱5的周围的空气在高温箱6的周围流过,因此,能够使流过高温箱6的热水难以被冷却。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电动车辆的冷却水循环流路和热水循环流路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相同的构成,因此,援引图2来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车辆1将设置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的低温箱7与设置在热水循环流路4中的高温箱8一体化,做成为一个冷凝箱9(一体型冷凝箱)(参照图7)。
冷却水循环流路3用于冷却如微控制单元(MCU)31、车载充电器(OBC)32、马达(马达)33等发热的车载部件。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设置有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散热器34、冷凝箱(低温箱7)、及水泵36。流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的冷却水(制冷剂)从散热器34通过冷凝箱9,被供给到水泵36。然后,由水泵36汲取的冷却水按照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的顺序流动,返回到散热器34。
热水循环流路4用于将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热介质)供给到加热器芯41,该加热器芯41设置在被吹出到车厢中的空气用的路径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在热水循环流路4中设置有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热器芯41、水泵42、及冷凝箱(高温箱8)。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在加热器芯41中与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之后,被供给到水泵42。然后,由水泵42汲取的热水通过冷凝箱9,返回到电气热水加热器2。
图7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冷凝箱的周边布局的俯视图。另外,图8~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冷凝箱的图,图8是主视图,图9是右视图,图10是后视图。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室11中,设置有:散热器34(参照图2),其设置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微控制单元31;电气热水加热器2,其设置在热水循环流路4中;及冷凝箱9,其是低温箱7与高温箱8被一体化。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从前方朝向后方按照(1)散热器34及冷凝箱9、(2)电气热水加热器2及微控制单元31的顺序设置。
散热器34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用于冷却在冷却水循环流路3中循环的冷却水。散热器34具有细长的长方体形状。散热器34在发动机室11中在面对车辆前面的位置以散热器34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由此,散热器34受到在电动车辆1行驶时被引入到发动机室11中的风,将流过散热器34的内部的冷却水冷却。
冷凝箱9用于将冷却水、热水中所含有的空气分离。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凝箱9中,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为高温箱8的区域之间设置有空间91。为低温箱7的区域和为高温箱8的区域一体地形成。冷凝箱9由乳白色的聚乙烯制的容器构成,是通过将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熔接而构成的。冷凝箱9在发动机室11中以低温箱7的区域面对车辆前面的位置沿着车宽度方向设置。由此,冷凝箱9与散热器34在车宽度方向横向并列地并列设置。
如图7所示,成为低温箱7的区域被设置为俯视矩形,成为高温箱8的区域被设置为俯视梯形。并且,在成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成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交界的区域设置有空间91。由此,成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成为高温箱8的区域隔有空间91并列设置。
另外,如图10所示,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底面被形成为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朝向右侧而渐次变深的弯曲状。另外,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在车宽度方向被形成为水平。
另外,如图7~图10所示,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车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车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另外,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高度方向的高度比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高度方向的高度低。这是为了将为高温箱8的区域隐藏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这样,为高温箱8的区域在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不会直接受到车辆前面所受到的风(空气),能够使流过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热水难以被冷却。
另外,如图9所示,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左侧面的高度方向上方区域设置有冷却水入口71。如图8所示,冷却水入口71被形成为从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入口71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散热器34。另外,如图8及图10所示,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右侧面的高度方向下方区域设置有冷却水出口72。冷却水出口72被形成为从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出口72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水泵36。另外,如图7所示,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上表面中央区域设置有冷却水补充口73。冷却水补充口73被形成为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冷却水补充口73由帽(盖体)74封堵。
另外,如图9所示,在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左侧面的高度方向上侧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区域设置有热水入口81。如图8及图10所示,热水入口81被形成为从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筒状。热水入口81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水泵42。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右侧的区域沿着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背面向下方延伸,并在其底面设置有热水出口82。热水出口82被形成为从底面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热水出口82利用管道(未图示)连接于电气热水加热器2。另外,如图7所示,在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上表面车宽度方向左侧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区域设置有热水补充口83。热水补充口83被形成为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热水补充口83由帽(盖体)84盖住。
另外,如图7及图9所示,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交界的区域所设置的空间91用于遮断热。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凝箱9中为交界的区域所设置的空间91是封闭的封闭空间。另外,在冷凝箱9的侧面、例如左侧面设置有从外部与封闭空间连通的空气孔911。由此,在封闭空间中形成空气层。于是,在封闭空间的空气被加温的情况、被冷却的情况下,从空气孔911进出空气,将封闭空间的容积保持恒定。由此,能够防止冷凝箱9膨胀或者缩小。
另外,如图8所示,在冷凝箱9的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前表面上方区域两侧分别固定有安装金属件(前部安装部)75、76。安装金属件75、76用于将冷凝箱9的前表面固定于发动机室11(电动车辆1)。安装金属件75、76是通过将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平坦的钢板切断、并适当弯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8及图9所示,安装金属件55、56左右对称,成为前板751、761的部分沿着冷凝箱9的前表面设置,其上端752、762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弯折为水平。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冷凝箱9的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固定有安装金属件(底部安装部)85。安装金属件85用于将冷凝箱9的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固定于发动机室11(电动车辆1)。安装金属件85是通过将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平坦的钢板适当弯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9及图10所示,成为底板851的部分沿着成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设置,其两侧朝向下方弯折而成为腿部852,其两端分别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弯折而成为安装部853。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冷凝箱9通过将固定于前表面的安装金属件75、76以两点固定于构成发动机室11的前缘的上横梁111、并且将固定于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的安装金属件85以两点固定于设置于发动机室11的车身部件或周边设备,进行安装。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冷凝箱9被以设置于前表面侧的两点和设置于底面的一点来固定。
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用于将水加温。如图7所示,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冷凝箱9相互独立地构成。电气热水加热器2被构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电气热水加热器2在发动机室11中被配置在冷凝箱9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具体而言,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冷凝箱9之间隔开空间,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长边方向沿着车宽度方向配置。由此,电气热水加热器2与高温箱隔开空间且平行,与高温箱在车辆前后方向横向并列地配置。
微控制单元31用于控制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如图7所示,微控制单元31与冷凝箱9及电气热水加热器2相互独立地构成。微控制单元31被构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微控制单元31在发动机室11中被配置在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车宽度方向右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微控制单元31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之间隔开空间,微控制单元31的长边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由此,微控制单元31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隔开空间且平行,与电气热水加热器2在车宽度方向横向并列地配置。由此,微控制单元31在冷凝箱9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与冷凝箱9平行地配置。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车辆1通常行驶时,在车辆前面受到风。车辆前面所受到的风(空气)被引入到发动机室11中,在散热器34和冷凝箱9的周围流过。由此,流过散热器34的内部的冷却水被冷却。然后,在散热器34中被冷却了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被供给到冷凝箱9的为低温箱7的区域。由此,冷却水中所含有的空气被分离。此时,抑制了冷却水被流过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周围的空气加温。然后,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中被分离了空气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流路3,被供给到水泵36。被供给到水泵36的冷却水由水泵36汲取,微控制单元31、车载充电器32、马达33被冷却。
另一方面,由电气热水加热器2加温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被供给到加热器芯41的热水流过加热器芯41的周围,与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由此,热水的温度下降,被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然后,在加热器芯41中热量被交换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被供给到水泵42。被供给到水泵42的热水由水泵42汲取,被供给到冷凝箱9的为高温箱8的区域。由此,热水中所含有的空气被分离。此时,为高温箱8的区域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避开车身前面所受到的风(空气),并受到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电气热水加热器2的热的影响。因此,抑制了热水被流过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周围的空气较大地冷却。然后,在成为高温箱8的区域中被分离了空气的热水通过热水循环流路4,返回到电气热水加热器2。
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车辆1将空气从车辆前面引入到发动机室11中,并在散热器34和冷凝箱9的周围流过。由此,空气不会在冷凝箱9的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周围滞留,能够使流过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冷却水难以被加温。另外,由于通过了为低温箱7的区域的周围空气流过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周围,因此,能够使流过高温箱8的热水难以被冷却。
另外,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为高温箱8的区域之间设置有空间91,且它们被形成为一体,因此,不需要将为低温箱7的区域、为高温箱8的区域分别固定,冷凝箱9的安装部位(固定点)较少也可以。
另外,由于设置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为高温箱8的区域之间的空间91是封闭空间,并在冷凝箱9的侧面设置有从外部与封闭空间连通的空气孔911,所以,在空间91中形成空气层。由此,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为高温箱8的区域被隔热。另外,在空间91的空气被加温的情况、被冷却的情况下,也由于进出空气,所以,能够防止冷凝箱9膨胀或者缩小。
另外,由于冷凝箱9以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侧的前表面固定的安装金属件75固定于发动机室11的成为前缘的上横梁111,并以在为高温箱8的区域的底面固定的安装金属件85固定于车身部件或周边设备,所以,能够将冷凝箱9可靠地支承。而且,低温箱7中的比较高温的冷却水集中于上部,由于冷凝箱9在低温箱7的上部被支承于上横梁111,所以,能够抑制从上横梁111传导的热的影响,能够使冷却水难以被加温。另外,高温箱8中的比较低温的热水集中于下方,由于冷凝箱9在高温箱8的下方被支承于车身侧,所以,能够防止热水的热向车身侧逃逸,能够使热水难以被冷却。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在为低温箱7的区域与高温箱8的交界的区域设置的空间91是封闭的封闭空间,但是,也可以是与大气压相比为负压(真空)的密闭空间。这样,如果调整为与大气压相比为负压的真空,那么能够提高空间91的隔热性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1、2中,作为加热装置,使用了电气热水加热器2,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加热泵、发动机等。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车辆由于能够使流过制冷剂冷凝箱的制冷剂难以被加温、且能够使流过热介质冷凝箱的热介质难以被冷却,所以,适合于用由电气热水加热器加温的热水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的电动车辆。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由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来将车厢内的空气加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包括:
制冷剂循环流路,将车载部件冷却的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循环流路中循环;
制冷剂冷凝箱,其形成在所述制冷剂循环流路上;
热介质循环流路,由所述加热装置加温的热介质在所述热介质循环流路中循环;及
热介质冷凝箱,其形成在所述热介质循环流路上,
所述热介质冷凝箱在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与所述制冷剂冷凝箱之间隔有空间而并列设置,
所述加热装置并列设置在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包括一体型冷凝箱,所述一体型冷凝箱是所述热介质冷凝箱和所述制冷剂冷凝箱被一体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型冷凝箱具有将所述空间与外部之间连通的连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是密闭空间,
所述密闭空间被调整为真空。
5.如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型冷凝箱具有:前部安装部,所述前部安装部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冷凝箱侧的前表面,在车辆前方被支承于沿车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部件;及底部安装部,所述底部安装部在所述热介质冷凝箱侧的下方被支承于车身侧。
6.如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车宽度方向长度被形成得比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车宽度方向长度短,且所述热介质冷凝箱的高度被形成得比所述制冷剂冷凝箱的高度低。
CN201510289133.XA 2014-05-29 2015-05-29 车辆 Active CN105172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1276 2014-05-29
JP2014111276A JP6284028B2 (ja) 2014-05-29 2014-05-29 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2529A CN105172529A (zh) 2015-12-23
CN105172529B true CN105172529B (zh) 2017-05-31

Family

ID=5484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9133.XA Active CN105172529B (zh) 2014-05-29 2015-05-29 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84028B2 (zh)
CN (1) CN10517252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1932A (ja) * 2010-10-14 2012-04-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駆動用バッテリ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JP2013082260A (ja) * 2011-10-06 2013-05-0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機械用暖房装置
CN103344022A (zh) * 2013-07-11 2013-10-09 张卫海 一种电动轿车室内水空调高温储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905Y2 (ja) * 1989-12-11 1995-07-19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タンクの固定装置
JP2536817Y2 (ja) * 1991-03-13 1997-05-28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ブオーバトラックのリザーバタンク構造
JP3661488B2 (ja) * 1999-05-20 2005-06-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タンクブラケット
JP5488237B2 (ja) * 2010-06-16 2014-05-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693495B2 (ja) * 2012-02-28 2015-04-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20130269911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Neil Carpente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vehicle having electric traction motor and range extend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1932A (ja) * 2010-10-14 2012-04-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駆動用バッテリ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JP2013082260A (ja) * 2011-10-06 2013-05-0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機械用暖房装置
CN103344022A (zh) * 2013-07-11 2013-10-09 张卫海 一种电动轿车室内水空调高温储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2529A (zh) 2015-12-23
JP6284028B2 (ja) 2018-02-28
JP2015223989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2936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on-board battery pack
US9242530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manifolds
CN106410317A (zh) 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商用车的装置
JP595567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40208793A1 (en) Integrated hot and cold storage systems linked to heat pump
JP6059984B2 (ja) 車両空調用電気発熱式ヒーターコア及びそれを配し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7472005A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5172522A (zh) 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2337956A (zh) 一种双水室散热器结构
CN207902159U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5172529B (zh) 车辆
JP2010023547A (ja) 換気負荷低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20140202661A1 (en) Thermal storage evaporator and system
US20210229523A1 (en) Heating system for vehicle compartment
US9914339B2 (en) Supplemental thermal storage
CN208906723U (zh) 一种车用除霜器
US20140216684A1 (e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an exhaust gas thermal energy exchanger
CN209673715U (zh) 一种冷凝电泳槽
JP6244238B2 (ja) 冷媒温度調整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865078A (zh) 车辆的加热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065373A (zh)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组件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KR20130079801A (ko) 차량용 공조 장치
CN218558496U (zh) 一种汽车水冷机组、及整车热管理系统
US20220393271A1 (en) Battery temperature regulating apparatus
JP553199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1, No. 3, Dingmu, No. 1, Toshib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