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8284A -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8284A
CN105168284A CN201510570708.5A CN201510570708A CN105168284A CN 105168284 A CN105168284 A CN 105168284A CN 201510570708 A CN201510570708 A CN 201510570708A CN 105168284 A CN105168284 A CN 105168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panacis
panax japonicus
panax
total sapon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0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707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82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8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2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竹节参提取物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竹节参提取物为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Ⅴ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物是从天然的中药竹节参中提取得到的,竹节参是常用的中草药,有长期的中医用药经验,该药使用安全性高,无明显毒性作用记载。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具有抗尿性关节炎的极显著性作用。因此,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有开发成抗痛风药物的前景。

Description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当血清尿酸值≥416umol/L(7.0mg/dl)则成为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高剂量yperuricimia)血症是痛风的前提与生化基础,痛风必然伴有高尿酸血症;但诊断为痛风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尿酸盐沉积所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
1.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各地的痛风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新西兰的毛利(Maori)族成年男性中,发病率高达8%,而在新西兰的白种人中却只有0.5%。20世纪70年代,当时欧美国家患病率已达0.5%左右,而中国大陆报告还不足30例。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杨岫岩等发现原发性痛风症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尤其是南方沿海城市升高更为明显。汕头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研究室报告1992、1995和1999年调查结果,患病率分别为0.17%、0.15%和0.26%。上海1998年杜蕙等报告黄浦区调查结果,为患病率达0.77%。在1998年有报告台湾中部土著居民患病率为11.7%。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如非洲国家患病率也呈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还发现原发性痛风发病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据统计国内报到的879例,其中男性807例占91.8%,女性72例占8.2%,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有所上升,约占全部病例的5%~10%。痛风发病率还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它虽可见于各年龄层,但原发性痛风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60岁以上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1.6%,女性相对升高占29%。
2.发病机理
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在血液pH7.4情况下,血中尿酸以尿酸钠离子形式存在,故高尿酸血症即高尿酸钠血症。痛风的一切临床表现,皆由其钠盐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析出并沉积于组织引起。
正常人血清尿酸钠水平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国内正常男性平均值为339μmol/L(5.7mg/dl),女性平均值为256μmol/L(4.3mg/dl),正常血尿酸高限男性为417μmol/L(7.0mg/dl),女性357μmol/L(6.0mg/dl)。血中尿酸水平的高低受种族、饮食、习惯、年龄、体重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尤其以女性绝经期后更为明显。故临床上,以超过上述正常标准或高于同性别正常人均值2个标准差(SD)以上为高尿酸血症。
内源性嘌呤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减少,无论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中均十分重要。
酶缺陷在痛风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很难得到证实,仅少数病人可以鉴定出酶缺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所致痛风多属遗传性有关。
酶数量的增减、结构异常和活性增强,皆可引起嘌呤合成加速,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⑴谷胱甘肽还原酶过多,尿酸产生也增多;⑵谷胺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胺转移酶(GPR-PPAT)的数量增多和活性增高,以致尿酸生成增多;⑶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的活性增高,尿酸的生成合成增多;⑷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增高:XOD活性增高,加速次黄嘌呤氧化成黄嘌呤,进而加速黄嘌呤生成尿酸。XOD活性增高,是由于继发性肝脏内酶诱导作用所致,并非先天性缺陷。
酶的完全缺乏、部分缺乏或活性降低,也可导致嘌呤碱合成增加:⑴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嘌呤和尿酸产生增多;⑵谷氨酰胺酶缺乏,尿酸生成增多;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使嘌呤及尿酸合成增加;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高剂量GPRT)缺乏,尿酸产生增多。
某些有机酸能够竞争性抑制尿酸盐的排泄。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乳酸、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排泄增加,即竞争性抑制尿酸盐的排泄,从而使血清尿酸盐浓度明显升高。某些排尿酸药如丙磺舒,亦为有机酸,既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分泌,又能抑制其重吸收。如小剂量能抑制尿酸再分泌而引起尿酸潴留;较大剂量则有排尿酸作用。使用阿司匹林时,小剂量时抑制再分泌,引起尿酸潴留;大剂量时则阻碍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排泄。
肾脏实质性病变如肾脏炎症、心血管病变、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引起血清尿酸含量升高,随之肾小管代偿性分泌增加,胃肠排泄亦代偿性增多。但是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25ml/min时,上述代偿功能即失去作用。故尿毒症病人,血清尿酸明显升高。部分主要损害肾小管的疾病如多囊肾、铅中毒时,其血清尿酸含量升高,则主要为肾小管再分泌减少所致。
近年研究认为肾排泄不足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最主要原因。
3.中医药学对痛风的认识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古今皆名“痛风”。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表现为以金元为界。金元前并无“痛风”一说,只在《黄帝内经素问》、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唐·王熹《外台秘要》等记载的相关内容中包含有痛风发病时的症状描述,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宋·《太平圣惠方》中说:“夫白虎风病者,……畜于滑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夜发即彻骨髓酸疼,其痛如虎之啮,故名白虎风病也。”将痛风混同于“痛痹”、“风痹”、“热痹”、“白虎风病”、“白虎历节病”等病证,没有明确地界定其为独有的病名。“痛风”一名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首先提出,《丹溪心法》说:“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在《丹溪手镜》中,将“痹”列为高剂量条、“痛风”列为13条,清楚地表明两者并非同一病证。至此改变了金元以前痛风一病称谓的混乱局面。后世医家逐渐接受了这一病名,如《得心集医案》中描述:“四肢肿痛,手掌足附尤甚,稍一触动,其痛非痛,适俯仰转侧,不敢稍移……身无寒热,二便略通……此热伤营血,血液涸而不流……名为痛风也。”《景岳全书·风痹》曰:“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虞传《医学正传·痛风》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历节》中记载:“筋骨疼痛,俗呼为痛风,或痛而游走无定,俗呼为走注风。”清·张石顽《张氏医通》对痛风病名的演变作出了总结:“按痛风一症,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匾名曰历节,后世更名曰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
痛风不同于“痛痹”、“风痹”等痹证,有其独特的证候特点。痹证类皆因风寒湿等外邪合而杂至、乘虚侵袭经络所致,因风邪或寒邪的孰轻孰重而表现出痛处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的特点;痛风则与外受风寒湿关系不著而与饮食肥甘及饮酒有关,夜间多发,关节红肿剧痛,久则僵肿畸形;皮下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之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鸡卵,初起质软,渐硬如石,甚则破溃成痊,有白色糊状物流出,经久不愈。古代医家对痛风的不同于风寒湿痹的特点亦有观察。如《医学入门·痛风》记载:“·一久则手足蜷挛,甚则身体块痕。”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形象地记载了痛风的症状:“其手弯曲,身多块痕;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
4.西药抗痛风的临床药物
目前,对痛风仍无根治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发作和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②预防和治疗尿酸盐在关节、肾脏等组织中沉积;③预防尿酸性肾结石;④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发症。
1.秋水仙碱(colc高剂量icine)仍是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一般采用小剂量口服给药,但口服容易导致腹泻等胃肠反应。也有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法给药,认为可避免腹泻、呕吐等副作用,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秋水仙碱虽可迅速缓解症状,但无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大,胃肠道反应强烈,对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有人认为尚可致癌。
2.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扶他林,也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较大。
3.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往往出现“反跳”现象(复发加重),并可延长病程,因此一般只能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时采用。
4.服用小苏打在缓解期可大量饮水及碱化尿液,使尿pH值保持在6.2~6.8,帮助尿路中尿酸结石溶解。可服用小苏打等。
5.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痛风利仙)等,具有阻止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尿酸排出的作用。但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疗效下降甚至无效,故不宜采用;已有尿酸结石形成也不宜采用,否则会加肾损伤。
7.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代表药为别嘌醇,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使尿酸生成减少。可与排尿酸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其主要毒副作用为肝、肾功能损害(如间质性肾炎)及骨髓抑制等。过去认为适用于肾功能减退的痛风患者,但近年来对其严重的毒副作用认识更加深刻,限制了它在痛风缓解期的应用。
综上,现代医学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治疗,由于所用主要药物均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使用上往往存在较大的治疗矛盾,对药物的选择及使用上,不同的学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对痛风伴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的治疗颇为棘手,目前仍缺乏较为理想的药物与治疗方法。
竹节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PanaxjaponicusC1A1Mey1的干燥根。原是一种名贵的民间中草药,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用功能类似人参和三七。竹节参生于山坡沟边、阴湿地区或岩石沟涧旁。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每年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分出肉质根,将根茎除去外皮,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竹节参甘、微苦,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多种功效。既有类似人参的滋补强壮作用,又有类似三七的散瘀止痛、止血、祛痰作用,主要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咳血,咳嗽痰多,跌打损伤。竹节参含有多种皂苷、挥发油、糖类和多种氨基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竹节参提取物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竹节参提取物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竹节参提取物的活性部位为竹节参总皂苷。
所述竹节参总皂苷的活性部位为竹节参皂苷Ⅴ。
所述的竹节参提取物为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竹节参总皂苷中竹节参皂苷Ⅴ的含量≥50%。
所述竹节参皂苷Ⅴ的纯度≥90%。
所述的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最终实施形式包括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Ⅴ中的至少一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常规食用辅料。
所述的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运用包括对抗高尿酸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
所述药物包括竹节参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常规食用辅料。尤其是包括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常规食用辅料。
本发明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具有抗尿性关节炎的极显著性作用。本发明包括用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与药学上可接受载体混合。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口服制剂辅料或胃肠外途径给药的辅料。给药途径可以是口服、注射、局部给药等。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组合物可以是口服制剂或注射用制剂,其中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滴丸等。所用辅料包括:淀粉、蔗糖、乳糖、糖粉、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聚乙二醇、异丙醇、吐温-80、甘油、丙二醇、微晶纤维素钠、糊精、环糊精、氯化钠、维生素C、半胱氨酸、柠檬酸、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硬脂酸盐和明胶等常规辅料,制剂的后期制备工艺及设备均属制药领域的常规技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故在此不予详述。
本发明药物口服给药的剂量为2-3次/天,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的用量分别为0.125~0.25g/次和0.25~0.50g/次。
本发明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物是从天然的中药竹节参中提取得到的,竹节参是常用的中草药,有长期的中医用药经验,该药使用安全性高,无明显毒性作用记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具有抗尿性关节炎的极显著性作用。因此,竹节参提取物尤其是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有开发成抗痛风药物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
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取竹节参粗颗粒200g,置于3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的60%的乙醇,浸泡2小时,水浴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得滤液。药渣再用10倍量的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3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配制成药材:药液(0.1g/ml)为1:10的水溶液。上已经处理好的高剂量HP20树脂柱,依次用水、30%、50%的乙醇洗脱。合并50%的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近干,经65℃减压干燥,得到竹节参总皂苷。得竹节参总皂苷约30g。
竹节参皂苷Ⅴ的制备:取上述竹节参总皂苷,加水溶解,上ODS柱分离,洗脱系统为甲醇-水(4:6—8:2),在洗脱系统6:4处,得到竹节参皂苷Ⅴ。
实施例2: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SPD-20A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Bostonanalytics,GreenODS-AQ4.6×150mm5um,波长为203nm,进样量为20ul,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流动相为乙腈:10mM磷酸缓冲水溶液(称取KH2PO4药物0.68g,加入500ml纯净水,用K2HPO4调pH量值至5.8,混匀,经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超声10-15分钟即得)梯度洗脱(洗脱的梯度为:0-19分钟,A:B=27:73;20-33分钟,A:B=28:72;34-43分钟,A:B=34:66;44-57分钟,A:B=43:57;57.5-64分钟,A:B=85:15;65-80分钟,A:B=27:73)。
2.对照品竹节参皂苷ⅴ(也称人参皂苷Ro,以下简称Ro)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皂苷ⅴ适量,以水配制成对照品溶液,其浓度为1.45mg/ml。
3.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样品液的制备:
称取的竹节参总皂苷样品23.71mg,以水定溶为25ml,为竹节参总皂苷样品液。
称取的竹节参皂苷ⅴ样品12.00mg,以水定溶为25ml,为竹节参皂苷ⅴ样品液。
4.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精取上述竹节参总皂苷样品液、竹节参皂苷ⅴ样品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0ul,注入色谱柱,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测得的对照品Ro峰面积为5750034.5,测得的竹节参总皂苷样品中Ro峰面积为1962145.125,测得的竹节参皂苷ⅴ样品中Ro峰面积为1758717.5,计算得到的竹节参总皂苷样品中Ro的浓度,C竹节参总皂苷样品=C对照品×S竹节参总皂苷样品/S对照品=1.45×1962145.125/5750034.5=0.495mg/ml。计算竹节参总皂苷样品中Ro的百分含量,为C竹节参总皂苷样品×V竹节参总皂苷样品/W竹节参总皂苷样品=0.495mg/ml×25ml/23.71mg=52.2%。
计算得到的竹节参皂苷ⅴ样品中Ro的浓度,C竹节参皂苷ⅴ样品=C对照品×S竹节参皂苷ⅴ样品/S对照品=1.45×1758717.5/5750034.5=0.4435mg/ml。计算竹节参皂苷ⅴ样品中Ro的百分含量,为C竹节参皂苷ⅴ样品×V竹节参皂苷ⅴ样品/W竹节参皂苷ⅴ样品=0.4435mg/ml×25ml/12.00mg=92.4%。
实施例3:竹节参皂苷V和竹节参总皂苷抗尿酸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1实验题目
研究竹节参皂苷V和竹节参总皂苷是否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2研究目的
验证竹节参皂苷V和竹节参总皂苷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足跖胀肿模型的预防或治疗作用。
3实验材料
3.1试药
竹节参皂苷V(实施例1制备,白色粉末、气微;易溶解于水)和竹节参总皂苷(实施例1制备,棕黄色粉末、气微;易溶解于水);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080535);痛风定胶囊(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505);二妙丸(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83052);尿酸(sigma-AldrichCo,批号:101073319);氢氧化钠(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601051);氯化钠(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80660378);纯净水(杭州哇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10425);羧甲基纤维素钠(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研发中心,批号:20070423)。
3.2动物
SD大鼠,清洁级,雄性,220-260g,56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军)2012-012。
3.3材料
0.22μm微孔滤膜,1ml、2ml、5ml一次性注射器;大鼠足肿胀测定装置;电炉;高压灭菌锅等。
4试剂与药液的制备
4.1造模剂制备
取4g尿酸置于800mL沸水中,加入24m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搅拌至尿酸完全溶解,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室温下轻轻搅拌冷却,4℃保存24h,过滤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置于75℃干燥12h即得到尿酸钠。取1g尿酸钠置于130℃高温灭菌30min,用前加无菌生理盐水定容至10mL,通过0.22μm微孔滤膜除菌,即得到0.1g/mL的尿酸钠混悬液。
4.20.5%的CMC-Na溶液的配制
取3.5gCMC-Na粉末,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胀,再加沸水至200mL,持续加热至CMC-Na完全溶解,即得到0.5%的CMC-Na溶液。
4.3二妙丸混悬液的配制
二妙丸的给药剂量=二妙丸的人用剂量÷60kg×6.25=12g÷60kg×6.25=1.25g/kg,本次试验二妙丸的给药剂量确定为1.2g/kg。
二妙丸的给药浓度=二妙丸的给药剂量÷二妙丸的给药体积=1.2g/kg÷10mL/kg=0.12g/mL。
取二妙丸12g,加0.5%的CMC-Na溶液研磨,定容至100mL即得0.12g/mL的二妙丸混悬液。
4.4痛风定混悬液的配制
痛风定的给药剂量=痛风定的人用剂量÷60kg×6.25=4.8g÷60kg×6.25=0.5g/kg,本次试验痛风定的给药剂量确定为0.5g/kg。
痛风定的给药浓度=痛风定的给药剂量÷痛风定的给药体积=0.5g/kg÷10mL/kg=0.05g/mL。
取痛风定胶囊内容物5g,加0.5%的CMC-Na溶液研磨,定容至100mL即得0.05g/mL的痛风定混悬液。
4.5阳性阿司匹林对照组药液的配制
阿司匹林溶液的配制=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1g/kg÷10mL/kg=0.01g/mL。
精密称取1.0g阿司匹林粉末,溶解在100毫升的0.5%的CMC-Na溶液中,即得浓度为0.01g/mL的阿司匹林溶液,给药剂量为0.1g/kg。
4.6竹节参皂苷V、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水提液和竹节参醇提液各高剂量组溶液的配制
竹节参皂苷ⅴ高剂量溶液的配制=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113g/kg÷10mL/kg=0.0113g/mL。
精密称取1.13克竹节参皂苷ⅴ粉末溶解在100毫升的0.5%的CMC-Na溶液中,即得浓度为11.3mg/ml的竹节参皂苷ⅴ溶液,给药剂量为0.113g/kg。
竹节参总皂苷高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225g/kg÷10mL/kg=0.0225g/mL。
取竹节参总皂苷粉末2.25g,加0.5%的CMC-Na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即得到浓度为0.0225g/mL的竹节参总皂苷溶液。
竹节参水提液高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1.5g/kg÷10mL/kg=0.15g/mL。
竹节参水提液高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200g,分别加10倍量的水直火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和1小时。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水浴浓缩至药材:药液为1.5:10的水溶液(0.15g生药/ml)。
竹节参醇提液高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1.5g/kg÷10mL/kg=0.15g/mL。
竹节参醇提液高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200g,按“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提取和回收乙醇,配制成药材:药液为1.5:10的水溶液(0.15g生药/ml)。
4.7竹节参皂苷V、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水提液和竹节参醇提液各中剂量组溶液的配制
竹节参皂苷ⅴ中剂量溶液的配制=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0377g/kg÷10mL/kg=0.00377g/mL。
精密称取0.377克竹节参皂苷ⅴ粉末溶解在100毫升的0.5%的CMC-Na溶液中,即得浓度为3.77mg/ml的竹节参皂苷ⅴ溶液,给药剂量为0.0377g/kg。
竹节参总皂苷中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075g/kg÷10mL/kg=0.0075g/mL。
取竹节参总皂苷粉末0.75g,加0.5%的CMC-Na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即得到浓度为0.0075g/mL的竹节参总皂苷溶液。
竹节参水提液中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5g/kg÷10mL/kg=0.05g/mL。
竹节参水提液中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200g,分别加10倍量的水直火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和1小时。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水浴浓缩至药材:药液为0.5:10的水溶液(0.05g生药/ml)。
竹节参醇提高剂量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5g/kg÷10mL/kg=0.05g/mL。
竹节参醇提液中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200g,按“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提取和回收乙醇,配制成药材:药液为0.5:10的水溶液(0.05g生药/ml)。
4.8竹节参皂苷V、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水提液和竹节参醇提液各低剂量组溶液的配制
竹节参皂苷ⅴ低剂量溶液的配制=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0126g/kg÷10mL/kg=0.00126g/mL。
精密称取0.126克竹节参皂苷ⅴ粉末溶解在100毫升的0.5%的CMC-Na溶液中,即得浓度为1.26mg/ml的竹节参皂苷ⅴ溶液,给药剂量为0.0126g/kg。
竹节参总皂苷低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025g/kg÷10mL/kg=0.0025g/mL。
取竹节参总皂苷粉末0.25g,加0.5%的CMC-Na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即得到浓度为0.0025g/mL的竹节参总皂苷溶液。
竹节参水提液低剂量组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18g/kg÷10mL/kg=0.018g/mL。
竹节参水提液低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1.8g别加10倍量的水直火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和1小时。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水浴浓缩至药材:药液为0.18:10水溶液(0.018药/ml)。
竹节参醇提高剂量浓度=给药剂量÷给药体积=0.18g/kg÷10mL/kg=0.05g/mL。
竹节参醇提液中剂量溶液的配制:取竹节参粗颗粒0.18g,按“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提取和回收乙醇,配制成药材:药液为0.18:10的水溶液(0.018g生药/ml)。
5分组与给药
雄性大鼠136机分为17,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妙丸阳性对照组,痛风定阳性对照组,竹节参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竹节参醇提液高、中、低剂量组,竹节参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竹节参皂苷V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预先配置好的药液10mL/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d。
二妙丸阳性对照组(1.25g/kg),痛风定阳性对照组(0.5g/kg),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1g/kg),竹节参水提液高(1.5g/kg)、中(0.5g/kg)、低剂量组(0.18g/kg),竹节参醇提液高(1.5g/kg)、中(0.5g/kg)、低剂量组(0.18g/kg),竹节参总苷高(0.225g/kg)、中(0.075g/kg)、低剂量组(0.025g/kg),竹节参皂苷V高(0.113g/kg)、中(0.0377g/kg)、低剂量组(0.0126g/kg)。
6大鼠足跖容积的测定
末次给药前用标记笔在大鼠右后足趾踝关节上方同一部位划一清晰标记线,测定每只大鼠右后肢正常足趾容积。
7造模
末次给药后1h,采用75%的乙醇擦洗大鼠右后足进行消毒,而后于右后足跖腱膜下注射浓度为0.1g/mL的尿酸钠生理盐水混悬液(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0.1mL。并于注射后1、2、3、4、6、8h测大鼠右后足跖容积,计算肿胀度。
8实验结果
根据测定的大鼠足趾容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大鼠足跖肿胀率。
大鼠足跖肿胀率=(造模后大鼠右后足跖容积—造模前大鼠右后足跖容积)÷造模前大鼠右后足跖容积。
表1足底注射尿酸钠后大鼠足跖肿胀率(n=8,)
注:①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②水高、水中、水低分别表示竹节参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醇高、醇中、醇低分别表示竹节参醇提液高、中、低剂量组;Z高、Z中、Z低分别表示竹节参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V高、V中、V低分别表示竹节参皂苷V高、中、低剂量组;二妙丸、痛风定、阿司匹林分别为中药和西药的阳性对照药。
由表1可知,造模1h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肿胀率显著性大于空白对照组,说明造模成功,该模型可以用于验证药物对尿酸钠诱导的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
二妙丸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在造模后2-8h内持续低于模型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痛风定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在造模后2-8h内持续低于模型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1g/kg)实验大鼠足跖肿胀率在造模后1-8h内持续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在造模后2h至8h时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后3h、4h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竹节参水提液高、中剂量组,竹节参醇提液高、中剂量组,竹节参总皂苷高、中剂量组,竹节参皂苷V高、中剂量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在造模后1-8h内持续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在造模后2h至8h时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后3h、4h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竹节参水提液低剂量组,竹节参醇提液低剂量组,竹节参总皂苷低剂量组,竹节参皂苷V低剂量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在造模后1-8h内持续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在造模后2h至8h时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皂苷V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模型足跖胀肿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痛风定胶囊和二妙丸仅有抑制炎症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没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阿司匹林阳性对照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模型足跖胀肿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抑制作用。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皂苷V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模型足跖胀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痛风定胶囊和二妙丸。
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皂苷V抗尿酸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相当。且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竹节参皂苷V抗尿酸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量效关系。竹节参总皂苷是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抗尿酸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的活性部位;竹节参皂苷V是竹节参总皂苷抗尿酸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

Claims (7)

1.竹节参提取物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节参提取物的活性部位为竹节参总皂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参总皂苷的活性部位为竹节参皂苷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节参提取物为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Ⅴ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参总皂苷中竹节参皂苷Ⅴ的含量≥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参皂苷Ⅴ的纯度≥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最终实施形式包括竹节参水提液、竹节参醇提液、竹节参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V中的至少一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常规食用辅料。
CN201510570708.5A 2015-09-09 2015-09-09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51682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0708.5A CN105168284A (zh) 2015-09-09 2015-09-09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0708.5A CN105168284A (zh) 2015-09-09 2015-09-09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284A true CN105168284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9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0708.5A Pending CN105168284A (zh) 2015-09-09 2015-09-09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828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9889A (zh) * 2016-03-16 2016-07-20 集安生力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人参皂苷Ro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963333A (zh) * 2016-07-08 2016-09-28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5166066A (zh) * 2022-05-27 2022-10-11 陕西中医药大学 芪珠升白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982A (zh) * 2010-11-17 2011-02-23 石杨 竹节参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痛风和修复高尿酸性肾损伤药物中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982A (zh) * 2010-11-17 2011-02-23 石杨 竹节参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痛风和修复高尿酸性肾损伤药物中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寿山: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 28 February 1986, 科学出版社 *
吴瑕等: ""竹节人参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9889A (zh) * 2016-03-16 2016-07-20 集安生力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人参皂苷Ro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963333A (zh) * 2016-07-08 2016-09-28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5166066A (zh) * 2022-05-27 2022-10-11 陕西中医药大学 芪珠升白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方法
CN115166066B (zh) * 2022-05-27 2023-11-03 陕西中医药大学 芪珠升白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1769C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07B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9985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成药
CN10126420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799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0002B (zh) 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
CN104706759A (zh) 促进骨骼或关节健康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078543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284A (zh) 竹节参皂苷ⅴ及其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抗尿酸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9045201B (zh) 用于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78982B (zh) 竹节参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痛风和修复高尿酸性肾损伤药物中应用
CN101850063A (zh) 一种防治痛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4810A (zh) 一种三妙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68768A (zh) 一种羌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0579564C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154B (zh)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0435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05772B (zh) 一种抗炎保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428B (zh) 一种具有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29264A (zh) 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法与用途
CN100367997C (zh)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Jupi Zhuru Decoction
CN103751583A (zh) 一种利尿保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2295B (zh) 治疗风湿热型痛风的减毒增效中药片
CN103520638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