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1369B -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1369B
CN105161369B CN201510548600.6A CN201510548600A CN105161369B CN 105161369 B CN105161369 B CN 105161369B CN 201510548600 A CN201510548600 A CN 201510548600A CN 105161369 B CN105161369 B CN 105161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te
movable contact
outfan
lock part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86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1369A (zh
Inventor
蔡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486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1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1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1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1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1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3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otating or pivoting mov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输入动力源部、锁止部和输出部固定连接于壳体,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激励线圈,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并且该端穿过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激励线圈的外部,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锁止部内,锁止部包括中空锁止体,锁止体远离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可活动接触部通过其一端设置的与上述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同锁止部相咬合,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输出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

Description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制器件,当其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其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继电器一般通过改变自身开关状态来控制输出电路状态。目前,现有的继电器仅能够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状态进行工作,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可以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动作进行工作,即可以实现边沿式触发。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所述输入动力源部、所述锁止部和所述输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活动推杆设置有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穿过所述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所述激励线圈的外部,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锁止部内,所述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所述锁止体远离所述活动推杆的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所述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与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相咬合,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当通过所述输入端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被挤压,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所述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所述锁止部相咬合,并因此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推杆置于所述锁止部内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推翼,所述活动推杆通过所述推翼来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利用推翼可以容易地实现活动推杆对可活动接触部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体为圆柱形,所述锁止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止体的中空圆柱基座,所述中空圆柱基座通过垂直地套设于其外部的矩形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棘齿的一端为竖直端,所述锁止体还设置有贯穿其长度用于容置所述至少一个推翼的至少一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棘齿远离所述竖直端的位置处。每当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时,此锁止部可以配合上述弹性部件使可活动接触部换动90度,并且此锁止部可以使转动后的可活动接触保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矩形基座靠近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一对对边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另一对对边的第三输出端子和第四输出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包括长形导电片和咬合体,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可活动接触部通过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或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子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所述咬合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另一侧,所述咬合体为直径与所述锁止体的直径相同的第二中空圆柱体,所述四个第二棘齿设置在所述咬合体远离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所述输入动力源部、所述锁止部和所述输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所述活动推杆置于所述激励线圈的外部并且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激励线圈,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锁止部内,所述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所述锁止体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所述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与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相咬合,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当通过所述输入端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朝向远离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方向移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保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所述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被挤压,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所述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所述锁止部咬合,并因此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其中输入动力源部、锁止部和输出部固定连接于壳体,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活动推杆设置有感应线圈的一端穿过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激励线圈的外部,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锁止部内,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锁止体远离活动推杆的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可活动接触部与锁止部通过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咬合,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当通过输入端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弹性部件被挤压,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相咬合,并因此使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恢复原位。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此继电器仅在检测到输入端的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才会使输出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可以实现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动作来改变输出电路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活动推杆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锁止部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锁止部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可活动接触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在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前的示意性内部剖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时刻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在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时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时刻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可活动接触部被活动推杆推动后再次与锁止部相咬合时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时刻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俯视图;
图8示出施加于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输入端的激励信号的波形,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下的第一输出信号的波形,以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下的第二输出信号的波形;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
图10示出施加于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输入端的激励信号的波形,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下的第一输出信号的波形,以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下的第三输出信号的波形。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输入动力源部110,活动推杆120,锁止部130,可活动接触部140,输出部150,输入端111,激励线圈112,感应线圈121,推翼122,凹部123,锁止体131,中空圆柱基座132,矩形基座133,第一棘齿134,凹槽135,长形导电片141,咬合体142,弹性部件143,第二棘齿144,接触件145,第一输出端子151,第二输出端子152,第三输出端子153,第四输出端子154,第一弹簧160。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仅能够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状态进行工作的问题,本发明人构思出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该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其中输入动力源部、锁止部和输出部固定连接于壳体,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活动推杆设置有感应线圈的一端穿过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激励线圈的外部,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锁止部内,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锁止体远离活动推杆的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可活动接触部与锁止部通过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咬合,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当通过输入端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弹性部件被挤压,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相咬合,并因此使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恢复原位。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此继电器仅在检测到输入端的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才会使输出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可以实现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动作来改变输出电路的状态。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可以包括输入动力源部110、活动推杆120、锁止部130、可活动接触部140和输出部150。要注意的是,该边沿触发式继电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置输入动力源部110、活动推杆120、锁止部130、可活动接触部140和输出部150的壳体,为了清楚起见,图中未示出继电器的壳体部分。
输入动力源部110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并且可以包括输入端111和激励线圈112,其中输入动力源部110可以通过激励线圈112固定连接于壳体。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活动推杆120的示意性结构图。结合图1和图2,活动推杆12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感应线圈121,活动推杆120设置有感应线圈121的一端可以穿过激励线圈112并且可以延伸至激励线圈112的外部。活动推杆120的另一端置于锁止部130内,活动推杆120置于锁止部130内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可活动接触部140的一对推翼122。该对推翼122可以对称设置于活动推杆120置于锁止部130内的一端,并且每个推翼122上可以设置有凹部123。要注意的是,推翼122的数目还可以为一个或更多个,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推翼122上也可以不设置凹部123。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锁止部130在两种不同视角下的示意性结构。请参阅图1、图3A和图3B,锁止部130可以包括中空圆柱形的锁止体131以及套设于锁止体131的中空圆柱基座132,该中空圆柱基座132可以通过垂直地套设于其外部的矩形基座133固定连接于壳体。锁止体131远离活动推杆120的感应线圈1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四个沿锁止体13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134。四个第一棘齿134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每个第一棘齿134的一端可以为竖直端,并且每个第一棘齿134可以包括从其竖直端向相邻第一棘齿134延伸的倾斜段(形成斜面结构)。此外,锁止体131还可以设置有贯穿其长度用于容置所述一对推翼122的两个凹槽135。活动推杆120可以通过其推翼122在锁止体131的对应凹槽135内滑动而相对于锁止体131活动。两个凹槽135可以穿过四个第一棘齿134中相对的两个第一棘齿134,并且每个凹槽135优选地可以对应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棘齿134远离所述竖直端的位置处(即对应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棘齿134的槽底处)。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可活动接触部140的示意性结构图。请参阅图1和图4,可活动接触部140可以包括长形导电片141和咬合体142。长形导电片141可以为椭圆状,然而其还可以为矩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可活动接触部140可以通过长形导电片141例如设置于长形导电片141的接触件145与输出部150电连接。长形导电片141的一侧可以通过弹性部件143连接至壳体,长形导电片141的另一侧可以与咬合体142固定连接。咬合体142可以为直径与锁止体131的直径相同的第二中空圆柱体。咬合体142远离长形导电片14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锁止体131的四个第一棘齿134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144,可活动接触部140与锁止部130可以通过第一棘齿134和第二棘齿144相咬合。具体地,弹性部件143可以为弹簧或其他合适的弹性元件。活动推杆120的推翼122上的凹部123可以具有与第二棘齿144的部分倾斜段相匹配的形状,也就是说,活动推杆120可以在推动可活动接触部140时通过凹部123作用于第二棘齿144的倾斜段。
如图1所示,输出部150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设置于矩形基座133靠近可活动接触部140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一输出端可以包括分别置于该表面的一对对边的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第二输出端可以包括分别置于该表面的另一对对边的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可以在相同时刻分别输出相反的状态。可活动接触部140可以通过长形导电片141的两端与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同时电接触或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同时电接触,以使得继电器具有不同的输出状态。
接下来描述该边沿触发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假设长形导电片141初始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当未向继电器的输入端111通电时,活动推杆120并不动作,如图5A所示,其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在活动推杆120未动作时的示意性内部剖视图。从图5A可以看出,在此状态下,可活动接触部140的第二棘齿144与锁止体131的第一棘齿134相咬合,此时长形导电片141与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电接触(参阅图5B)。一旦通过输入端111向激励线圈112通电,活动推杆120可以由于感应线圈121受到激励线圈112的吸引作用而推动(通过推翼122)可活动接触部140朝向远离锁止部130的方向移动,此时长形导电片141不再与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进行电接触,请参阅图6A和图6B。在可活动接触部140朝向远离锁止部130的方向移动时,弹性部件143被挤压。当可活动接触部140被推动至与锁止部130去咬合(即第一棘齿134与第二棘齿144去咬合)的位置后,可活动接触部140可以由于弹性部件14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以及由于第一棘齿134的倾斜段)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130相咬合,并因此使可活动接触部140改变为长形导电片141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电接触。图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在可活动接触部140被活动推杆120推动为与锁止部130去咬合后再次与锁止部130相咬合的中间过程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剖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时刻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俯视图。当可活动接触部140改变为长形导电片141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电接触时,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俯视图应当类似于图5B,只是长形导电片141相对于图5B应当旋转90度。当停止向激励线圈112通电时,活动推杆120恢复原位,但长形导电片141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的电接触由于锁止部130的锁止作用而可以保持到下一次对激励线圈112通电为止。也就是说,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响应于输入信号的上升沿改变输出端的状态,参阅图8,其示出施加于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输入端的激励信号810,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810下的第一输出信号820以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810下的第二输出信号830(其中第二输出信号830的高电平状态和低电平状态可以分别表示可活动接触部140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动推杆120将可活动接触部140推动至与锁止部130去咬合的位置后,活动推杆120设置有推翼122的一端可以略高于锁止体131的第一棘齿134的最高点,只要激励线圈112继续被通电,活动推杆120就会保持在此位置。因此,当可活动接触部140在弹性部件14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以旋转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130相咬合后,活动推杆120的推翼122夹于第一棘齿134与第二棘齿144之间,使得第一棘齿134与第二棘齿144并未完全咬合(可活动接触部140旋转的角度略小于90度),但只要推翼122的厚度足够薄并且长形导电片141与输出部的接触面足够大即可保证长形导电片141改变为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电接触。当停止向激励线圈112通电后,活动推杆120恢复原位,第一棘齿134可以与第二棘齿144完全咬合(可活动接触部140旋转的角度变为90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触件145优选地为弹性接触件并且具有一定高度,此高度与推翼122的厚度和棘齿的倾斜角度有关;或者长形导电片141优选地为弹性导电片,或者第一输出端子151、第二输出端子152、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中的每一个为弹性输出端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其中输入动力源部、锁止部和输出部固定连接于壳体,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活动推杆设置有感应线圈的一端穿过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激励线圈的外部,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锁止部内,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锁止体远离活动推杆的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可活动接触部与锁止部通过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咬合,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当通过输入端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推动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弹性部件被挤压,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相咬合,并因此使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激励线圈通电时,活动推杆恢复原位。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此继电器仅在检测到输入端的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才会使输出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可以实现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动作来改变输出电路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式触发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请参阅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的区别主要在于:活动推杆120置于激励线圈112的外部并且活动推杆120设置有感应线圈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60连接于激励线圈11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的其余部分均类似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下文中将省略对这些部分的重复描述。
由于活动推杆120的此设置方式,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可以为检测到输入端的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才会使输出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继电器。下面简要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沿触发式的工作过程,同样假设长形导电片141初始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具体地,当通过输入端111向激励线圈112通电时,活动推杆120由于第一弹簧160受到激励线圈112的吸引作用而朝向远离可活动接触部140的方向移动,此时可活动接触部140保持与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电接触。当停止向激励线圈112通电时,活动推杆120可以在恢复原位的过程中推动(通过推翼122)可活动接触部140朝向远离锁止部130的方向移动,此时长形导电片141不再与第一输出端子151和第二输出端子152进行电接触。在可活动接触部140朝向远离锁止部130的方向移动时,弹性部件143被挤压。当可活动接触部140被推动至与锁止部130去咬合(即第一棘齿134与第二棘齿144去咬合)的位置后,可活动接触部140可以由于弹性部件14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以及由于第一棘齿134的倾斜段)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锁止部130相咬合,并因此使可活动接触部140改变为长形导电片141与第三输出端子153和第四输出端子154电接触,经改变后的电连接可以由于锁止部130的锁止作用而保持到下一次停止对激励线圈112通电为止。也就是说,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响应于输入信号的下降沿来改变输出端的状态,参阅图10,其示出施加于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输入端的激励信号1010,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1010下的第一输出信号1020以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在此激励信号1010下的第二输出信号1030(其中第二输出信号1030的高电平状态和低电平状态可以分别表示可活动接触部140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当未向激励线圈112通电时,活动推杆120设置有推翼122的一端可以略高于锁止体131的第一棘齿134的最高点。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活动推杆120也可以不设置感应线圈121。在此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中,仅当检测到输入端的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才会使输出电路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可以实现通过检测输入端口的动作来改变输出电路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也可以为螺旋结构、棘轮结构或其他合适的结构,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所述输入动力源部、所述锁止部和所述输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输入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
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活动推杆设置有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穿过所述激励线圈并延伸至所述激励线圈的外部,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锁止部内,
所述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所述锁止体远离所述活动推杆的感应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所述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
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与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相咬合,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
当通过所述输入端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被挤压,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所述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所述锁止部相咬合,并因此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恢复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推杆置于所述锁止部内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推翼,所述活动推杆通过所述推翼来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体为圆柱形,所述锁止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止体的中空圆柱基座,所述中空圆柱基座通过垂直地套设于其外部的矩形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棘齿的一端为竖直端,所述锁止体还设置有贯穿其长度用于容置所述至少一个推翼的至少一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棘齿远离所述竖直端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矩形基座靠近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一对对边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另一对对边的第三输出端子和第四输出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包括长形导电片和咬合体,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可活动接触部通过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或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子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所述咬合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另一侧,所述咬合体为直径与所述锁止体的直径相同的第二中空圆柱体,所述四个第二棘齿设置在所述咬合体远离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端。
6.一种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输入动力源部、活动推杆、锁止部、可活动接触部和输出部,所述输入动力源部、所述锁止部和所述输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输入动力源部包括输入端和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的激励线圈,
所述活动推杆置于所述激励线圈的外部并且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激励线圈,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锁止部内,
所述锁止部包括中空的锁止体,所述锁止体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四个沿所述锁止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棘齿,
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相配对的四个第二棘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与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相咬合,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可活动接触部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电连接,
当通过所述输入端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朝向远离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方向移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保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所述一个电连接,当停止向所述激励线圈通电时,所述活动推杆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被挤压,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在被推动至与所述锁止部去咬合的位置后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以旋转90度的方式再次与所述锁止部咬合,并因此使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改变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推杆置于所述锁止部内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推翼,所述活动推杆通过所述推翼来推动所述可活动接触部朝向远离所述锁止部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体为圆柱形,所述锁止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止体的中空圆柱基座,所述中空圆柱基座通过垂直地套设于其外部的矩形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止体的四个第一棘齿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棘齿的一端为竖直端,所述锁止体还设置有贯穿其长度用于容置所述至少一个推翼的至少一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棘齿远离所述竖直端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矩形基座靠近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一对对边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表面的另一对对边的第三输出端子和第四输出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边沿触发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包括长形导电片和咬合体,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可活动接触部通过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或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子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子同时电接触,所述咬合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长形导电片的另一侧,所述咬合体为直径与所述锁止体的直径相同的第二中空圆柱体,所述四个第二棘齿设置在所述咬合体远离所述长形导电片的一端。
CN201510548600.6A 2015-08-31 2015-08-31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Active CN105161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600.6A CN105161369B (zh) 2015-08-31 2015-08-31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8600.6A CN105161369B (zh) 2015-08-31 2015-08-31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1369A CN105161369A (zh) 2015-12-16
CN105161369B true CN105161369B (zh) 2017-03-15

Family

ID=5480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8600.6A Active CN105161369B (zh) 2015-08-31 2015-08-31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136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5234A2 (de) * 1981-05-20 1982-11-24 Transformatoren Unio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 zur mechanischen Verbindung einer Stufenschalterantriebseinrichtung mit einem Stufenschalter von Transformatoren
US5679935A (en) * 1994-12-13 1997-10-2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hange-over switch
CN2378826Y (zh) * 1999-06-10 2000-05-17 深圳市盛德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机械式双稳态继电器
CN102758902A (zh) * 2011-04-27 2012-10-31 姚福来 单线圈控制的双向棘爪
CN10437708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稳态脉冲继电器
CN104810208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任文华 多档位电磁开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5234A2 (de) * 1981-05-20 1982-11-24 Transformatoren Unio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 zur mechanischen Verbindung einer Stufenschalterantriebseinrichtung mit einem Stufenschalter von Transformatoren
US5679935A (en) * 1994-12-13 1997-10-2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hange-over switch
CN2378826Y (zh) * 1999-06-10 2000-05-17 深圳市盛德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机械式双稳态继电器
CN102758902A (zh) * 2011-04-27 2012-10-31 姚福来 单线圈控制的双向棘爪
CN104810208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任文华 多档位电磁开关
CN10437708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稳态脉冲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1369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80434A3 (en) Staple formation detection mechanisms
KR20140143404A (ko) 다회전 인코더
US20090212757A1 (en) Voltage transformer with sequentially switchable voltage selection circuit
CN101986232B (zh) 全圆周运动的限位方法及其设备
US20190304340A1 (en) Braille cell and associated pin support and pin actuation assemblies
CN105161369B (zh) 边沿触发式继电器
CN102773827B (zh) 具有转矩限制器的螺丝刀
CN203939974U (zh) 一种电动窗帘的传动装置
CN103565463A (zh) 用于医疗设备的旋转部件限位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疗设备
IL262848A (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rapy Device
CN104722083A (zh) 演出输出玩具
CN109991910B (zh) 感应式旋钮开关的操作检测方法及应用有该方法的灶具
CN204301682U (zh) 旋转角度检测设备及智能终端
CN203591272U (zh) 用于医疗设备的旋转部件限位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疗设备
CN103048524A (zh) 一种试电笔
US2694805A (en) Pulse responsive directional indicator system or mechanism
CN208907921U (zh) 堵头检测机构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生产设备
EP4325174A3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a jaw angle detection system
BR112021011680A2 (pt) Dispositivo de injeção
CN106501173B (zh) 一种焊点检测笔
EP2827096A1 (en) Testing finger
CN105590565B (zh) 一种三面翻系统
CN104681341A (zh) 灯具开关结构
CN205121574U (zh) 电子设备识别装置
CN205429703U (zh) 一种避免过流损坏的电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