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3408A -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3408A
CN105153408A CN201510712782.6A CN201510712782A CN105153408A CN 105153408 A CN105153408 A CN 105153408A CN 201510712782 A CN201510712782 A CN 201510712782A CN 105153408 A CN105153408 A CN 10515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preparation
polycarbonate
acid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27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3408B (zh
Inventor
郭凯
王鑫
李振江
崔赛德
王慧颖
智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127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3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3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多嵌段聚合由“一锅法”完成,即布朗斯特酸催化剂依次催化环状内酯和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再投入预设的相对酸过量的叔胺(R3N:),其中,体系中酸给质子等量的碱形成碱本身的共轭酸R3N+-Hδ+作为氢键供体,多余的碱作为氢键受体,双官能催化最终投入的丙交酯开环聚合,最终合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三嵌段共聚物。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催化剂结构简单易得,反应温和高效,“一锅法”操作简便,整个聚合反应呈活性特征,聚合物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较窄。

Description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制备聚分散度较窄的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催化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和聚碳酸酯类材料因其生物可降解性,对环境友好,而具有很深远的研究意思和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同时它们具有很好生物相容性,对生物体没有明显的毒性和排异性,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
开环聚合是一种制备聚酯以及聚碳酸酯类聚合物的方法。在早期开环聚合反应中,催化剂一般采用有机锡盐、有机锌盐和有机铝盐等金属催化剂,如JP0124651、CN1544504及CN1814644。在开环聚合反应中得到大量的研究。商品化的医用聚乳酸材料采用的是辛酸亚锡,但是研究发现,辛酸亚锡作为金属催化剂本身具有生物毒性。通过辛酸亚锡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附有难以除去的金属残留,会限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对比于金属催化剂,有机催化剂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开环聚合制备聚酯和聚碳酸酯的单体主要有丁内酯,丙交酯,戊内酯,己内酯,以及环状碳酸酯。与传统的金属催化相似,催化剂只有与特定类型的单体相互作用才能在开环聚合中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如今已有大量的有机酸碱被开发用于催化开环聚合,但是往往不存在一种有机催化剂可以对所有的环状内酯和环状碳酸酯都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并且对开环聚合反应过程有很好的控制性。所以,采用“一锅法”精密制备分散度较窄的聚酯-聚碳酸酯的多嵌段共聚物是一个现实的挑战跟难点。
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温和,高效,可控的催化方法来实现分散度较窄的聚酯-聚碳酸酯的“一锅法”精密制备。最近,报道了有关酸碱组合催化环状内酯以及环状碳酸酯的方法(Peruch等,Macromolecules,2010,8874-8879;J.L.Hedrick等,ChemicalCommunications,2011,3105-3107以及我们组,PolymerChemistry,2014,6051-6059)。上述报道都仅仅是介绍了酸碱共催化对单个单体的聚合作用,这启发我们可以选择每种类型单体的最适催化剂对它们进行次序催化嵌段聚合,以酸碱组合催化催化为承接,而不需要再去开发新的复杂的催化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一锅法”精密制备分散度较窄的聚酯-聚碳酸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催化方法。本方法温和,高效,且实现了一锅法制备,操作简便,步骤简单,可以用来工业化制备高度生物安全性的分散度很窄的聚酯-聚碳酸酯多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采用布朗斯特酸催化剂依次催化环状内酯和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再投入预设的相对酸过量的叔胺(R3N:),其中,体系中酸给质子等量的碱形成碱本身的共轭酸R3N+-Hδ+作为氢键供体,多余的碱作为氢键受体,双官能催化最终投入的丙交酯开环聚合,最终合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三嵌段共聚物。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以苯丙醇为引发剂,布朗斯特酸催化剂依次催化环状内酯和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之后加入叔胺(R3N:)与布朗斯特酸结合协同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最终生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
所述聚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聚合反应体系中,以苯丙醇为引发剂,布朗斯特酸催化环状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当体系中的环状内酯单体消耗完全之后,再向体系中投入环状碳酸酯单体;
第二步:当体系中的环状碳酸酯单体消耗完全之后,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得到所需的聚酯-聚碳酸酯多嵌段共聚物;
第三步:加入叔胺(R3N:)于体系中与布朗斯特酸协同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当丙交酯消耗完全,终止反应,即生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
所述的布朗斯特酸为三氟甲基磺酸(TfOH)或甲基磺酸(MSA)或二苯基磷酸酯(DPP)。
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所述的叔胺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MTBD)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
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所述布朗斯特酸与所述叔胺(R3N:)的摩尔比为1∶1.2-5。
所述聚合方法在室温下完成。
所述环状内酯为β-丁内酯(β-BL),δ-戊内酯(δ-VL),ε-己内酯(ε-CL),所述环状碳酸酯为三亚甲基碳酸酯(TMC)或如式(I)所示的15种环状碳酸酯,
本发明所述催化合成路线如下:
如催化合成路线所述,以催化剂DPP,DBU,单体δ-戊内酯为例,本发明先采用苄醇为引发剂DPP为催化剂催化δ-戊内酯开环聚合,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当单体δ-戊内酯消耗完了之后,再投入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继续进行开环聚合。当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消耗完了后,再加入相对DPP过量的催化剂DBU,一会儿之后,再投入单体丙交酯,这时碱及其共轭酸双官能催化的开环聚合将进行,直到丙交酯消耗完全,反应全部结束。分离提纯,即可析出聚合物。
所述酸是DPP,TfOH和MSA,碱是DBU,MTBD和DMAP,溶剂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者甲苯。引发剂为苯丙醇。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催化剂酸碱本身结构简单易得;(2)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不需加热耗能,温和高效;(3)反应中间没有任何间断提纯步骤,故为“一锅法”,操作简便易行;(4)整个聚合反应呈活性特征;(5)聚合物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较窄。
本发明的酸碱组合为氢键双功能催化,而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单独的酸或碱,单独的酸或碱则是阳离子催化或碱催化,在催化机制上也发生了转换。酸碱组合催化可以在特定单体上实现单独酸碱所达不到的催化剂效果,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实现选用最适合单体本身的催化机制次序聚合嵌段获得可控的聚合过程,最终制备分散度较窄的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聚(δ-戊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的1HNMR。
图2:聚(ε-己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的1HNMR图。
图3:聚(δ-戊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的13CNMR。
图4:聚(ε-己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的13CNMR图。
图5:聚(δ-戊内酯),聚(δ-戊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δ-戊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的GPC图谱。
图6:聚(ε-己内酯),聚(ε-己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ε-己内酯)-嵌段-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嵌段-聚(丙交酯)的GP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制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将δ-戊内酯(162μL,1.8mmol),DPP(15.0mg,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45分钟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BU(17.8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2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见附图1和附图2)与13CNMR鉴定(见附图3和附图4),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见附图5和附图6)。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6%,Mn/Mw为1.08。
实施例2
将ε-己内酯(191μL,1.8mmol),MSA(4.0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BU(17.8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见附图1和附图2)与13CNMR鉴定(见附图3和附图4),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见附图5和附图6)。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6%,Mn/Mw为1.08。
实施例3
将β-丁内酯(144μL,1.8mmol),TfOH(5.14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0.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BU(17.8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4%,Mn/Mw为1.10。
实施例4
将δ-戊内酯(162μL,1.8mmol),DPP(15.0mg,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45分钟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MTBD(17.2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2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7%,Mn/Mw为1.07。
实施例5
将ε-己内酯(191μL,1.8mmol),MSA(4.0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MTBD(17.2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见附图3)。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52%,Mn/Mw为1.11。
实施例6
将β-丁内酯(144μL,1.8mmol),TfOH(5.14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0.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MTBD(17.2μL,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9%,Mn/Mw为1.12。
实施例7
将δ-戊内酯(162μL,1.8mmol),DPP(15.0mg,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45分钟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MAP(14.6mg,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7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7%,Mn/Mw为1.06。
实施例8
将ε-己内酯(191μL,1.8mmol),MSA(4.0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1.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3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MAP(14.6mg,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8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52%,Mn/Mw为1.08。
实施例9
将β-丁内酯(144μL,1.8mmol),TfOH(5.14μL,60μmol)加入到具有2mLCH2Cl2的聚合管中。再将引发剂苄醇(6.24μL,60μ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去开启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且整个体系在氩气保护下。当第一个聚合反应在磁力搅拌中进行了5小时后,1HNMR检测δ-戊内酯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三亚甲基碳酸酯(183.6mg,1.8mmol)到反应混合物中开始第二嵌段聚合。当第二嵌段聚合进行了0.5小时后,1HNMR检测第二单体三亚甲基碳酸酯也基本消耗完了,再加入DMAP(14.6mg,120μmol)到混合物中去,磁力搅拌大约10分钟后,加入丙交酯(260mg,1.8mmol)开始第三嵌段聚合反应。但反应进行了9小时后,1HNMR检测反应基本结束。终止反应。将反应液滴加入冷的甲醇溶液中,有聚合物析出。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聚合物结构通过1HNMR与13CNMR鉴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散度通过GPC测定。经测定,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产率为46%,Mn/Mw为1.13。

Claims (7)

1.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苯丙醇为引发剂,布朗斯特酸催化剂依次催化环状内酯和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之后加入叔胺(R3N:)与布朗斯特酸结合协同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最终生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聚合反应体系中,以苯丙醇为引发剂,布朗斯特酸催化环状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当体系中的环状内酯单体消耗完全之后,再向体系中投入环状碳酸酯单体;
第二步:当体系中的环状碳酸酯单体消耗完全之后,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得到所需的聚酯-聚碳酸酯多嵌段共聚物;
第三步:加入叔胺(R3N:)于体系中与布朗斯特酸协同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当丙交酯消耗完全,终止反应,即生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朗斯特酸为三氟甲基磺酸(TfOH)或甲基磺酸(MSA)或二苯基磷酸酯(DPP)。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叔胺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MTBD)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朗斯特酸与所述叔氮强碱(R3N:)的摩尔比为1∶1.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方法在室温下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内酯为β-丁内酯(β-BL),δ-戊内酯(δ-VL),ε-己内酯(ε-CL),所述环状碳酸酯为三亚甲基碳酸酯(TMC)或如式(I)所示的环状碳酸酯,
CN201510712782.6A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153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2782.6A CN105153408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2782.6A CN105153408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3408A true CN105153408A (zh) 2015-12-16
CN105153408B CN105153408B (zh) 2017-11-07

Family

ID=54794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2782.6A Active CN105153408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340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1890A (zh) * 2016-01-05 2016-05-25 华南理工大学 离子液体中有机碱催化合成半纤维素接枝聚乳酸的方法
CN106518836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苄基乙醇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18852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甲基‑2‑(5‑氟尿嘧啶)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43136A (zh) * 2016-10-26 2017-03-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苄氧羰基乙二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43153A (zh) * 2016-10-26 2017-03-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咪唑羰基‑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8196730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9467547A (zh) * 2018-10-29 2019-03-1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1243870A1 (zh) * 2020-06-01 2021-12-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环状单体开环聚合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18496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Polyester/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Via One-Pot, Neat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18496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Polyester/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Via One-Pot, Neat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SUKE MAKIGUCHI ETC.: "Diphenyl Phosphate as an Efficient Acidic Organocatalyst for Controlled/Living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rimethylene Carbonates Leading to Block, End-Functionalized, and Macrocyclic Polycarbonates", 《MACROMOLECULES》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1890A (zh) * 2016-01-05 2016-05-25 华南理工大学 离子液体中有机碱催化合成半纤维素接枝聚乳酸的方法
CN106518836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苄基乙醇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18852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甲基‑2‑(5‑氟尿嘧啶)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43136A (zh) * 2016-10-26 2017-03-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苄氧羰基乙二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43153A (zh) * 2016-10-26 2017-03-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咪唑羰基‑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8196730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聚酯的制备方法
US11015021B2 (en) 2017-04-28 2021-05-25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a polyester
CN109467547A (zh) * 2018-10-29 2019-03-1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1243870A1 (zh) * 2020-06-01 2021-12-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环状单体开环聚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3408B (zh)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3408A (zh) 一种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8467411B (zh) 一种磷腈和脲二元体系催化环酯类单体可控开环聚合的方法
Möller et al. Sn (OTf) 2 and Sc (OTf) 3: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catalysts for the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of lactones
CN109627429B (zh) 一种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Traceless switch organocatalysis enables multiblock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s of lactones, carbonates, and lactides: by a one plus one approach in one pot
CN109880073B (zh) 一种聚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06947067B (zh) 一种聚酯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biodegradable polyesters by sustainable polymerization: lipase-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CN111592644B (zh) 一种环状单体开环聚合方法
WO2022041326A1 (zh) 一种应用于催化环酯开环聚合和聚酯材料可控解聚的锌催化剂及其催化方法
CN109851764B (zh) 一种聚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07022069A (zh) 一种利用仿生催化剂催化γ‑戊内酯开环聚合的方法
Song et al. Direct conversion from carbon dioxide to luminescent poly (β-alkoxyacrylate) s via multicomponent tandem polymerization-induced emission
Danko et al.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γ-butyrolactone and its derivatives: a review
Thongkham et al. Simple in-based dual catalyst enable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ε-decalactone ring-opening (Co) polymerization
Chen et al. Controlled/living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ɛ-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phosphoric acid
Danko et al. Functional polyesters with pendant double bonds prepared by coordination–insertion and cationic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s of ε-caprolactone with renewable Tulipalin A
CN105367762A (zh) 一种脂肪族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7722250A (zh) 一种二元催化体系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03803B (zh) 一种利用脲/醇盐制备聚γ-丁内脂的方法
CN109705159B (zh) 一种含磷氮配体烷基铝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King et al. Synthetic strategies, sustainability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malic acid–based polymers
CN102443166B (zh) 醋酸双环胍催化开环共聚合合成乳酸-丝氨酸共聚物的工艺方法
Mahapatro et al. Biodegradable poly-pentadecalactone (PDL) synthesis via synergistic lipase and microwave catalysis
CN109096478A (zh)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