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0266A - 一种oled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ed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0266A
CN105140266A CN201510629815.0A CN201510629815A CN105140266A CN 105140266 A CN105140266 A CN 105140266A CN 201510629815 A CN201510629815 A CN 201510629815A CN 105140266 A CN105140266 A CN 105140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oled display
oled
thin laye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9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98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0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0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0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OLED显示屏,其通过在OLED透明屏体的背面(非出光面)外部增加薄膜层而获得。OLED透明屏体通过采用薄于OLED镜面屏中的电极镀膜厚度的方式获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当阳光穿过OLED透明屏的屏体时,被其背面的薄膜层所吸收,进而不会形成反射,最终可以省掉偏光片,提高OLED显示屏的透光率。经测试其透光率达到60%;镜面屏加偏光片的方法,透光率在40%;对比度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5-10),薄膜层使热量从屏体背面散发到外部,增加OLED显示屏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OLED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O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由于阳光反射的问题,影响对OLED镜面屏的显示内容的识别,一般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在OLED镜面屏的外部增设偏光片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阳光反射的问题,但同时降低了OLED镜面屏的透光率,使透光率只有40%左右。阳光透过偏光片,进入屏体,通过镜面反射的阳光,被偏光片过滤,这部分光变成的热,保留在屏体内而影响屏体的使用和屏体的寿命。现有的解决方法中还包括设计有设计防投射单元,安装在衬底、有机电致单元和密封单元中的至少一面,以防止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内部图像投射到衬底上,例如三星专利(三星日本电气移动显示株式会社,申请号:03159727.0)中所记载,在发光开口以外放置黑色防反射材料进行防反射,存在开口内反射的问题,采用该种方法对反射的改善程度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其通过在OLED透明屏体的背面外部加薄膜层,提高OLED屏的透光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包括OLED屏体,所述OLED屏体的其中一个外表面增设薄膜层。
所述OLED屏体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第二电极层以及封装盖。
所述薄膜层通过贴设或喷镀的方法设置于基板或封装盖的外部。
所述OLED屏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层与封装盖之间的CPL层。
所述薄膜层为黑色聚酰亚胺薄膜、PET黑色聚酯薄膜、多晶态或钠米晶薄膜或纳米管薄膜。
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20nm~25μm。
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ITO或AZO。
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Mg、Ag、Ca、Al、MnO3、ITO或AZO。
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镀膜的厚度小于40nm,优选为20n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阳光穿过其OLED屏体,被屏体背面的薄膜层吸收,进而不会形成反射,可以省掉偏光片,提高OLED显示屏的透光率。经测试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透光率可以达到60%左右,镜面屏加偏光片的方法,透光率在40%,且其对比度维持在正常的使用范围(5-10)内。本发明通过采用薄膜层使OLED显示屏的热量从屏体的背面散发到屏体外部,增加OLED显示屏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第一电极层;3-有机发光材料层;4-第二电极层;5封装盖;6-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如图1所示,包括OLED屏体,所述OLED屏体包括顺次设置的基板1、第一电极层2、有机发光材料层3、第二电极层4以及封装盖5,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OLED屏体的背面增加一层薄膜层6,该薄膜层6优选为黑色导热薄膜层,进而可以吸收照射进入OLED屏体内的光线,并向OLED屏体的外部导热。
所述薄膜层6的材质优选为具有吸光、导热功能的黑色材料,目前常用的材料为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层、PET黑色聚酯薄膜、多晶态或钠米晶薄膜或纳米管薄膜,均是优选的薄膜材料,当然采用其它黑色导热材料制备的薄膜层也可以,该薄膜层6的厚度根据材料的选择不同而不同,厚度以能达到最佳吸光效果为目的。当所述薄膜层6的材料为黑色聚酰亚胺时,该薄膜层6的厚度为25μm。当所述薄膜层6的材料为PET黑色聚酯薄膜时,该薄膜层6的厚度为0.025mm到0.25mm。所述多晶态或钠米晶薄膜优选为由纯金靶材材制备的AIN/AWIN(多层)/W的多晶态或钠米晶薄膜,厚度为20nm~200nm之间。所述纳米管薄膜为具有宽波段效应的纳米管薄膜,厚度在200nm至300nm之间。
所述第一电极层2或第二电极层4的厚度要薄于OLED镜面屏中的相应厚度,其厚度以满足使OLED屏体形成透明屏。
为了增加光的取出,在第二电极层与封装盖之间还可设置CPL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1的材料为ITO或AZO。
所述第二电极层3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可以进一步选择为Mg、Ag、Ca、Al、MnO3、ITO或AZO,而厚度小于40nm,优选小于20nm。
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通过在透明OLED屏体的背面加设薄膜层6,使透过OLED屏体的阳光被薄膜层6吸收,不用加偏光片来解决光反射问题,避免了开口以内的反射问题,使OLED显示屏正面的透光率不会因偏光片受损失。经过测试,本发明中OLED显示屏的正面透光率是背面透光率2倍,达到60%以上。现有技术中镜面屏加偏光片的方法,其透光率在40%。
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通过降低OLED屏体的第一电极层2或第二电极层4的金属镀膜的厚度,使其成为透明屏,在OLED屏体的外表面增加(通过贴设或喷镀的方法)薄膜层6。当阳光照射到OLED屏体的正面(出光面)时,会透过OLED屏体而到达背面,被背面的薄膜层6吸收,不产生反射,不影响OLED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的识别。在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解决反射问题的方法中,OLED显示屏的正面透光率不会因偏光片受损失,提高了OLED显示屏的透光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进行透光度实验和对比度实验:
一、透光度实验:
测试条件:单色屏,加+5V电源,采用光谱仪进行测试。实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
1、OLED屏体背面贴设黑色导热薄膜层6
正面亮度是184.93cd/m2
2、OLED屏体未贴薄膜层6:
正面亮度是210.92cd/m2
背面亮度是100.58cd/m2
测试结论: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屏,在OLED屏体背面贴薄膜层6后,发光效率为184.93/(210.92+100.58)=0.594≈60%;与普通OLED镜面屏的40%的发光效率相比较提高了20%。
二、对比度测试实验:
测试条件:单色屏,加+5V电源,SRC-600光谱仪进行测试;并采用AR823亮度计以及CXE-350光源。测试方法:模拟太阳光源45℃水平照射OLED显示屏显示面,按GJB5435-20055.3规定的方法测量环境照度,使显示面处于所规定的环境照度条件,分别测量OLED显示屏在点亮与暗两种情况下的亮度值。
测量数据:见表1,测量了两个光源照度下的暗场和亮场的亮度值,每个光源照度下测量两组数,取平均值计算对比度。
表1:暗场和亮场的亮度值
光源照度(lux) 暗亮 D (cd/m2 亮度 LB( cd/m2
50000 LD11=24.709 LB11=256.47
LD12=29.061 LB12=341.15
平均值 LD1=26.885 LB1=298.81
100000 LD21=48.72 LB21=381.45
LD22=48.658 LB22=385.62
平均值 LD2=48.689 LB2=383.535
CR1=(LB11+LB12)/(LD11+LD12)=11.11;
CR2=(LB21+LB22)/(LD21+LD22)=7.87;
结论:通常对比度测试光源强度为100000Lux,OLED显示屏的对比度要求大于3.72,可见本发明通过在OLED屏体的背面加设薄膜层6,而不加偏光片,其对比度为7.87,完全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OLED显示屏,包括OLED屏体,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屏体的其中一个外表面增设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屏体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第二电极层以及封装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通过贴设或喷镀的方法设置于基板或封装盖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屏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层与封装盖之间的CPL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为黑色聚酰亚胺薄膜、PET黑色聚酯薄膜多晶态或钠米晶薄膜或纳米管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20nm~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ITO或AZO。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Mg、Ag、Ca、Al、MnO3、ITO或AZO。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镀膜的厚度小于40nm,优选为20nm。
CN201510629815.0A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oled显示屏 Pending CN105140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815.0A CN105140266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oled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815.0A CN105140266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oled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0266A true CN105140266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2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9815.0A Pending CN105140266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oled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026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8333U (zh) * 2010-08-09 2011-04-06 东莞通华液晶有限公司 双稳态液晶显示器
CN203085553U (zh) * 2013-02-28 2013-07-2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3500753A (zh) * 2013-09-24 2014-01-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204407370U (zh) * 2014-12-18 2015-06-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8333U (zh) * 2010-08-09 2011-04-06 东莞通华液晶有限公司 双稳态液晶显示器
CN203085553U (zh) * 2013-02-28 2013-07-2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3500753A (zh) * 2013-09-24 2014-01-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204407370U (zh) * 2014-12-18 2015-06-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军胜,田朝勇: "《OLED显示基础及产业化》", 28 February 2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9062B (zh) 彩膜基板及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3227186B (zh) 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CN103715230B (zh) 一种透明oled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JP200926681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平面光出力を生成する方法
CN104112758B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760716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24960A (zh) Oled照明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一种oled照明器件
TW201515206A (zh) 具有太陽能電池之有機發光顯示器
CN107731862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7195273A (zh)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改善显示器件显示性能的方法
CN10108327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检查线的布线方法
CN105140266A (zh) 一种oled显示屏
JP7379807B2 (ja) 装飾装置及び車両
CN104765197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2881711A (zh) 一种主动式oled
CN10332580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09835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1815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211264844U (zh) 微led显示屏、显示装置和显示系统
CN103423673A (zh) 一种用于lcd背光源的全光谱led光源模组
CN204178653U (zh) 具有简易显示功能的oled照明屏
CN208126846U (zh) 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207149586U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3531120A (zh) 冷光指示牌制造方法
CN10329605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